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8课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和局限性。1辛亥革命一、追求共和(背景)二、创建共和(过程)三、共和丰碑(意义)2材料一

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思考:材料表明辛亥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3一、追求共和(背景)议题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革命爆发具有什么特征?一般说来,革命形势有三个主要特征:(1)统治阶级已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2)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苦难超乎寻常地加剧。(3)由于上述原因,群众积极大大提高,……促使他们投身于独立的历史性行动。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第二国际的破产》上层清政府如何变革以自救?下层革命党人如何领导群众?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材料二1.清末“新政”:1901年开始(1)背景:(2)内容:历史纵横P108《辛丑条约》签订后教育废除、建立商业倡导、奖励军事编练新军官制(外务部等)新政不新清政府掘墓人民族资产阶级壮大新式知识分子民主共和革命思想内容(3)认识: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2.预备立宪(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1)原因:革命运动的推动(2)时间:1906年9月—1911年(3)概况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②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清末新政的政治改革中,皇室的地位、权力有什么变化吗?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清政府:《钦定宪法大纲》(1908)皇室仍旧享有尊荣掌握国家大权(3)概况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②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③1910年1月“皇族内阁”④1911年5月内阁总理大臣奕劻(皇族)内阁协理大臣那桐(满)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汉)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民政大臣善耆(皇族)度支大臣载泽(皇族)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陆军大臣荫昌(满)海军大臣载洵(皇族)司法大臣绍昌(满)农工商大臣溥伦(皇族)邮传大臣盛宣怀(汉)理藩大臣寿耆(宗室)——《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

(4)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1901年清政府宣布“新政”:训练新兵、奖励实业、废除科举,兴办新学、派留学生出国、改革官制等。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结合教材,思考清末新政、预备立宪根本目的,归纳革命爆发的社会基础。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8材料三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准备了什么?

凡五年间(1903年—1908年)报部注册之公司凡二百六十五,其资本总额138336760元,不可谓非一时之盛也。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这促使中国资产阶级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利用商会有组织的参与地方或全国性的经济与政治活动。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军事基础:编练新军,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后备力量。材料四阅读p108-109,找出辛亥革命的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4、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的建立(1)

成立:(2)成立

:5、思想基础(1)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

:民族、民权、民生兴中会同盟会1894年11月;孙中山;檀香山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日本东京;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三民主义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民族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核定地价,增价归公,国民共享(社会革命)前提保障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核心补充11革命实践: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材料五

材料六

思考:材料五为辛亥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军事上的什么准备?思考:材料六表明什么事件为辛亥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机遇?(偶然性)有利时机:保路运动为革命提供了机遇。12归纳必然性: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3、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4.军事基础:编练新军,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后备力量。5、思想基础:三民主义6、组织基础: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成立。7、革命实践: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偶然性:8、有利时机:保路运动为革命提供了时机。辛亥革命的背景(必然性、偶然性)13辛亥革命一、追求共和(背景)二、创建共和(过程)三、共和丰碑(意义)141.夺取政权:武昌起义(1)爆发(2)结果14个省宣布独立二、创建共和(过程)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省和上海纷纷独立。2.建立政权:中华民国的建立国名:中华民国时间:1912年1月1日首都: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意义:新的共和政体产生国家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统一:北方尚未收复社会性质:未改变3.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原因施压进攻汉口和汉阳政治讹诈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革命党人立宪派和旧官僚帝国主义列强袁世凯清政府支持支持反清的革命阵营①英国等列强支持②袁世凯的威胁利诱③孙中山妥协退让3.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2)结果:南北议和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通电拥护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10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1912年2月13日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11日4.巩固政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时间:1912年3月11日颁布。(2)制定机构:临时参议院。(3)内容第一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请愿、选举被选举等权利。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否定君主专制否定等级制度第三章: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章: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参议院——立法权临时大总统——行政权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法院——司法权(3)内容《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第五章: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责任内阁制:总理负责,总统象征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直接),维护共和制度(根本)。辛亥革命一、追求共和(背景)二、创建共和(过程)三、共和丰碑(意义)21材料一: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议题二: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朵没有果实的花”,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材料二: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吴玉章文集》材料三: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从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有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社会风俗: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革。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材料四:正如参加过中国同盟会的董必武所说:“辛亥革命……为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它“根本没有打碎封建军阀和官僚的国家机器。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更是原封未动。中国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就这个意义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22局限性:①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②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性质:进步性:①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共和政体。②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③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④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①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②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局限性: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三、共和丰碑(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3

在帝国主义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