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智能驾驶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方案_第1页
汽车行业智能驾驶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方案_第2页
汽车行业智能驾驶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方案_第3页
汽车行业智能驾驶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方案_第4页
汽车行业智能驾驶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行业智能驾驶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方案TOC\o"1-2"\h\u11341第一章智能驾驶技术概述 211401.1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背景 2312551.2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趋势 330486第二章新能源汽车概述 376362.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3271622.2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现状 414007第三章智能驾驶系统研发 491543.1智能驾驶系统架构设计 4282723.2关键技术研究 5311413.3系统集成与测试 529754第四章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研发 6220324.1电池管理系统研发 623674.2电机控制系统研发 6156914.3电动驱动系统集成 629003第五章智能驾驶感知技术 7312485.1感知技术概述 7291555.2感知设备选型与优化 747945.2.1感知设备选型 769635.2.2感知设备优化 7299455.3感知数据处理与分析 8126745.3.1数据预处理 8297055.3.2数据融合 87635.3.3目标检测与识别 8219525.3.4轨迹预测 853935.3.5环境理解 8196955.3.6行为决策 811729第六章新能源汽车能源管理系统 8296736.1能源管理策略研究 884036.1.1研究背景与意义 8123396.1.2能源管理策略研究内容 8175826.2能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9288306.2.1能源管理系统设计 9238366.2.2能源管理系统实现 93556.3能源管理系统优化 9264216.3.1优化目标 10199666.3.2优化方法 1024667第七章智能驾驶决策与控制技术 10263137.1决策与控制技术概述 1096937.2决策与控制算法研究 1042797.2.1环境感知算法 10149357.2.2决策规划算法 1160437.2.3控制执行算法 11264507.3系统集成与测试 118151第八章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 1194018.1轻量化材料研究 11231548.1.1金属材料 11156418.1.2非金属材料 12222398.1.3新型轻量化材料 1273718.2结构优化设计 12184298.2.1拓扑优化 12275078.2.2形状优化 12322818.2.3跨尺度优化 12190718.3轻量化技术应用 1297198.3.1车身轻量化 12103738.3.2动力系统轻量化 1274688.3.3悬挂系统轻量化 1322707第九章智能驾驶与新能源汽车安全功能 13282469.1安全功能要求与标准 13221979.1.1安全功能要求 13235349.1.2安全功能标准 1388839.2安全功能测试与评估 13222149.2.1安全功能测试 13159599.2.2安全功能评估 14259779.3安全功能优化 1423296第十章智能驾驶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策略 142773310.1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 14269710.2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1538510.3产业创新与竞争策略 15第一章智能驾驶技术概述1.1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背景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智能驾驶技术作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发展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各国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汽车制造商纷纷寻求技术创新,以提高产品竞争力。智能驾驶技术的出现,为汽车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技术的融合,使得汽车在感知、决策、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消费者对汽车安全、舒适、环保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推动着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智能驾驶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交通发生率,提高驾驶舒适性,减少能源消耗,符合当代消费者的需求。1.2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趋势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技术升级。传感器技术的进步,智能驾驶系统将具备更高的感知精度和识别能力,能够准确识别道路环境、交通状况和障碍物等信息。(2)决策技术优化。智能驾驶系统将采用更先进的算法,提高决策速度和准确性,实现对复杂场景的自主应对。(3)控制技术提升。智能驾驶系统将实现更精确的控制,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路况,提高行驶安全性。(4)车联网技术融合。智能驾驶系统将与车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5)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智能驾驶技术将逐步实现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的转变,最终实现无人驾驶。(6)产业链整合。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将带动汽车产业链的整合,推动汽车制造商、软件供应商、硬件供应商等各环节的协同发展。(7)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各国将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提供保障。第二章新能源汽车概述2.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传统能源作为动力来源,或采用传统能源但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按照能源类型和工作原理的不同,新能源汽车可分为以下几类:(1)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装置,以电池为能源,通过充电方式获取电能。纯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效率等优点。(2)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同时具备内燃机和电动机两种动力装置,能够根据行驶需求自动切换工作模式。混合动力汽车具有较低的排放和油耗,较高的动力功能。(3)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以氢气为燃料,通过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驱动电动机工作。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零排放、高效率等优点。(4)其他新能源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这些汽车尚处于研发阶段,未来有望实现商业化。2.2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现状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0万辆,同比增长40%。在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呈现出以下特点:(1)产品种类丰富: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产品种类逐渐丰富,涵盖了乘用车、商用车、客车等多个细分市场。(2)产业链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涵盖了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以及充电设施、整车制造等环节。市场的扩大,产业链逐渐完善,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3)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购车补贴、免征购置税、充电设施建设等,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吸引了众多企业加入竞争。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5)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合作共赢的发展态势。我国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第三章智能驾驶系统研发3.1智能驾驶系统架构设计智能驾驶系统的架构设计是保证系统高效、稳定运作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需遵循模块化、层次化、可扩展性的原则。系统的架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感知层:该层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如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负责收集车辆周围环境信息。(2)决策层:该层对感知层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通过算法模型进行决策,确定车辆的行驶策略。(3)执行层:该层包括车辆的驱动系统、制动系统等,负责执行决策层的指令,实现车辆的自主行驶。系统还需具备良好的网络通信能力,以实现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互。3.2关键技术研究智能驾驶系统的研发涉及多个关键技术,以下为几个关键技术研究方向:(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智能驾驶系统的“眼睛”,其功能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感知能力。研究新型传感器,提高感知精度和范围,是关键之一。(2)数据处理与融合技术:由于智能驾驶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因此研究高效的数据处理和融合技术,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准确性,是关键之二。(3)决策算法研究:决策算法是智能驾驶系统的“大脑”,其功能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行驶安全。研究高效、稳定的决策算法,是关键之三。(4)系统集成技术:智能驾驶系统涉及多个模块和组件,研究有效的系统集成技术,保证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是关键之四。3.3系统集成与测试系统集成与测试是保证智能驾驶系统符合设计要求、稳定可靠的重要环节。以下为系统集成与测试的主要内容:(1)硬件集成:将各类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组件与车辆进行集成,保证硬件系统的稳定运行。(2)软件集成:将各类软件模块进行集成,保证软件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3)功能测试:测试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如感知精度、决策响应速度等。(4)功能测试:测试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功能表现,如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等。(5)安全测试:测试系统的安全性,保证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保证车辆和乘客的安全。通过上述集成与测试,为智能驾驶系统的实际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四章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研发4.1电池管理系统研发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电池管理系统(BMS)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研发显得尤为重要。电池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监控电池的充放电状态、温度、电压等参数,保证电池安全、高效地工作。在电池管理系统研发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电池状态估计:通过采集电池电压、电流、温度等数据,对电池的剩余电量(SOC)、健康状态(SOH)和电池寿命进行实时估计。(2)电池故障诊断与预警:通过分析电池运行数据,实现对电池故障的实时监测和预警,防止电池故障导致的严重后果。(3)电池热管理:针对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研发高效的热管理系统,保证电池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4)电池均衡策略:针对电池组中各个电池单体之间的差异,研究合理的电池均衡策略,提高电池组的整体功能。4.2电机控制系统研发电机控制系统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电机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机驱动器和电机本体等部分,其研发重点如下:(1)电机控制器:研究高效、可靠的电机控制器,实现对电机转速、转矩和电流的精确控制。(2)电机驱动器:研发高功能的电机驱动器,实现对电机的精确驱动,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3)电机本体:优化电机本体设计,提高电机功率密度、效率和可靠性。(4)电机冷却系统:针对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研发高效的电机冷却系统,保证电机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4.3电动驱动系统集成电动驱动系统集成是将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系统和电动驱动器等部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可靠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在电动驱动系统集成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部件选型: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功能需求,合理选择电池、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2)系统匹配: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优化各部件之间的参数匹配,提高整个系统的功能。(3)系统结构优化:研究合理的系统结构,降低系统重量和体积,提高系统集成度。(4)故障诊断与处理:针对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研究故障诊断和处理策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5)功能优化:通过系统功能优化,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功能、经济功能和环保功能。第五章智能驾驶感知技术5.1感知技术概述感知技术是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对车辆周边环境进行感知,获取道路、车辆、行人等信息,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决策依据。感知技术主要包括视觉感知、激光雷达感知、毫米波雷达感知、超声波感知等。各种感知技术各有优劣,相互补充,共同构建起智能驾驶系统的感知体系。5.2感知设备选型与优化5.2.1感知设备选型在选择感知设备时,需考虑设备功能、成本、可靠性等因素。视觉摄像头具有成本低、安装方便等优点,但受光照、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激光雷达具有测距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但成本较高;毫米波雷达具有穿透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但分辨率较低;超声波感知设备适用于近距离探测,但探测距离有限。5.2.2感知设备优化为提高感知设备的功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将不同感知设备的优势结合起来,提高感知精度和可靠性;(2)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提高视觉摄像头在复杂环境下的感知能力;(3)优化激光雷达的点云处理算法,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精度;(4)针对毫米波雷达的分辨率不足问题,采用多天线阵列技术提高分辨率;(5)结合车辆动力学特性,对超声波感知设备进行标定,提高探测精度。5.3感知数据处理与分析感知数据处理与分析是智能驾驶系统感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5.3.1数据预处理对感知设备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校正、滤波等,以提高数据质量。5.3.2数据融合将不同感知设备获取的数据进行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环境模型,提高感知精度和可靠性。5.3.3目标检测与识别对融合后的数据进行目标检测与识别,包括车辆、行人、障碍物等,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5.3.4轨迹预测根据目标的历史轨迹和运动状态,预测其未来轨迹,为路径规划提供参考。5.3.5环境理解对感知数据进行分析,提取道路、车道、交通标志等信息,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决策依据。5.3.6行为决策根据环境理解结果和目标轨迹预测,制定合理的行驶策略,如跟车、超车、车道保持等。第六章新能源汽车能源管理系统6.1能源管理策略研究6.1.1研究背景与意义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能源管理策略的研究成为行业热点。新能源汽车能源管理策略研究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保证新能源汽车在不同工况下具有良好的功能。本章将针对新能源汽车能源管理策略展开研究,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制造提供理论支持。6.1.2能源管理策略研究内容(1)能源管理策略分类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和能源需求,能源管理策略可分为以下几类:(1)能量回收策略:通过制动能量回收、电机回馈制动等方式,将车辆减速或制动时产生的能量回收利用。(2)能源分配策略:根据车辆行驶状态和能源需求,合理分配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3)能源调度策略:通过优化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充放电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能源管理策略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对能源管理策略进行研究:(1)建立新能源汽车能源管理模型,分析各策略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2)通过仿真实验,对比分析不同能源管理策略的功能。(3)结合实际工况,对能源管理策略进行优化。6.2能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6.2.1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本章针对新能源汽车能源管理需求,设计了一套能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采集新能源汽车各传感器数据,如电池电压、电流、温度等。(2)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到能源管理所需的各项参数。(3)能源管理策略模块: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制定相应的能源管理策略。(4)执行模块:根据能源管理策略,控制新能源汽车各部件的工作状态。6.2.2能源管理系统实现本研究基于以下技术实现新能源汽车能源管理系统:(1)硬件平台:采用高功能处理器、传感器和执行器,保证系统运行稳定。(2)软件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系统升级和维护。(3)通信协议:采用CAN总线通信,实现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6.3能源管理系统优化6.3.1优化目标针对新能源汽车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本章将对其优化目标进行阐述:(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优化能源管理策略,降低能耗。(2)延长动力电池寿命:合理控制电池充放电,减少电池老化速度。(3)提高系统响应速度:优化数据处理算法,提高系统实时性。6.3.2优化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对新能源汽车能源管理系统进行优化:(1)遗传算法:通过遗传算法对能源管理策略进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模糊控制:引入模糊控制理论,实现对能源管理系统的自适应调整。(3)神经网络:采用神经网络技术,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准确性。通过以上优化方法,有望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制造提供有力支持。第七章智能驾驶决策与控制技术7.1决策与控制技术概述智能驾驶决策与控制技术是汽车行业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车辆周边环境信息、车辆状态以及驾驶员意图,制定合适的行驶策略,实现对车辆的精确控制。决策与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环境感知、决策规划、控制执行等环节。环境感知是指通过各类传感器(如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获取车辆周边环境信息,为决策与控制提供数据基础。决策规划是根据环境感知结果,结合车辆状态和驾驶员意图,制定行驶策略。控制执行则是将决策规划结果转化为车辆的具体动作,如加速、减速、转向等。7.2决策与控制算法研究7.2.1环境感知算法环境感知算法主要包括目标检测、跟踪、分类和识别等。目前常用的目标检测算法有深度学习算法、模板匹配算法、基于特征的方法等。其中,深度学习算法在目标检测领域表现优异,如YOLO(YouOnlyLookOnce)算法、SSD(SingleShotMultiBoxDetector)算法等。7.2.2决策规划算法决策规划算法主要包括路径规划、速度规划、避障规划等。路径规划算法有基于图的搜索算法、基于样本的路径规划算法等。速度规划算法主要考虑车辆动力功能、行驶安全等因素,如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等。避障规划算法有基于规则的避障算法、基于行为的避障算法等。7.2.3控制执行算法控制执行算法主要包括车辆动力学模型、控制策略优化等。车辆动力学模型用于描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为控制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控制策略优化算法有模型预测控制、滑模控制、自适应控制等。7.3系统集成与测试系统集成是将各个子系统(如环境感知、决策规划、控制执行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智能驾驶系统。系统集成过程中,需要考虑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数据通信、功能协调等问题。测试是检验智能驾驶系统功能的关键环节。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性测试等。功能测试主要验证系统是否具备预定的功能;功能测试主要评估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功能表现;安全性测试主要检验系统在极端工况下的安全功能。系统集成与测试过程中,需要采用仿真测试、实车测试等多种测试方法。仿真测试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际驾驶环境,对系统进行初步验证;实车测试则在实际道路上进行,以验证系统在实际工况下的功能和安全性。第八章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8.1轻量化材料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轻量化技术已成为提高车辆功能、降低能耗和排放的关键因素。轻量化材料研究是轻量化技术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1.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研究较多的轻量化金属材料主要有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等。高强度钢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适用于车身结构件;铝合金密度较低,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适用于车身覆盖件;镁合金密度更小,但强度较低,适用于内饰件。8.1.2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塑料、复合材料、橡胶等。塑料具有质轻、成本低、加工功能好等特点,适用于车身内外饰件;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适用于车身结构部件;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适用于减震和密封部件。8.1.3新型轻量化材料新型轻量化材料研究主要集中在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等高功能复合材料。这些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等特点,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但是新型轻量化材料的成本较高,尚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规模应用。8.2结构优化设计结构优化设计是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车辆结构进行优化,可以在保证功能和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车辆重量。以下为结构优化设计的几个方面:8.2.1拓扑优化拓扑优化是根据给定的工作条件和功能要求,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材料的最优分布。拓扑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结构重量。8.2.2形状优化形状优化是对结构的外形进行优化,以提高结构的力学功能和减轻重量。形状优化主要包括尺寸优化和形状参数优化。8.2.3跨尺度优化跨尺度优化是在不同尺度上对结构进行优化,以实现材料功能和结构功能的协同优化。跨尺度优化可以提高材料的综合功能,降低新能源汽车的重量。8.3轻量化技术应用轻量化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下为几个典型的应用实例:8.3.1车身轻量化通过采用高强度钢、铝合金、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以及拓扑优化、形状优化等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可以降低车身重量,提高车辆功能。8.3.2动力系统轻量化动力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对车辆功能和能耗影响较大。通过采用轻量化材料和技术,如电机壳体采用复合材料、电池箱体采用铝合金等,可以降低动力系统重量,提高车辆功能。8.3.3悬挂系统轻量化悬挂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中起到承载和减震的作用。通过采用轻量化材料和技术,如采用复合材料弹簧、铝合金悬挂臂等,可以降低悬挂系统重量,提高车辆操控性和舒适性。第九章智能驾驶与新能源汽车安全功能9.1安全功能要求与标准9.1.1安全功能要求在智能驾驶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过程中,安全功能是的指标。为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以下是对安全功能的基本要求:(1)车辆结构安全:车辆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各种碰撞和冲击,保障乘员的安全。(2)驾驶辅助系统安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保证在各种工况下能够正常工作,避免因系统故障导致的。(3)电池安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安全功能,防止电池短路、过热等风险,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电池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4)信息安全:智能驾驶与新能源汽车的信息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防止黑客攻击,保证车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9.1.2安全功能标准为了满足上述安全功能要求,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标准,主要包括:(1)GB/T15706.1200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2)GB/T31467.1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安全要求》(3)GB/T31467.2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测试方法》(4)GB/T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安全监控要求》9.2安全功能测试与评估9.2.1安全功能测试(1)碰撞测试:通过模拟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碰撞,检验车辆结构和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功能。(2)电池测试:对电池系统进行短路、过热等极端条件下的测试,评估电池系统的安全功能。(3)信息安全测试:对车辆信息系统进行抗干扰、防黑客攻击等测试,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9.2.2安全功能评估(1)安全功能指标:通过碰撞测试、电池测试等信息,对车辆的安全功能进行量化评估。(2)安全功能等级:根据评估结果,将车辆安全功能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等级。(3)安全功能改进建议:针对评估中发觉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提高车辆的安全功能。9.3安全功能优化为了提高智能驾驶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功能,以下措施应在研发和制造过程中予以关注:(1)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不断研发和应用新型材料、结构、控制系统等,提高车辆的安全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