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施用与农田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肥料施用与农田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肥料施用与农田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肥料施用与农田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肥料施用与农田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肥料施用与农田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13388第一章肥料施用基础知识 2197171.1肥料种类及作用 233201.1.1肥料种类 2199571.1.2肥料作用 3273741.1.3科学施肥 333031.1.4经济施肥 3128611.1.5环保施肥 432423第二章土壤与肥料关系 424571.1.6土壤性质概述 4265951.1.7肥料选择原则 483431.1.8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5186771.1.9肥料施用策略 512504第三章肥料施用技术 533021.1.10基肥选择 5229211.1.11基肥施用方法 6157221.1.12基肥施用时间 6122531.1.13基肥施用量 6194361.1.14追肥选择 6298131.1.15追肥施用方法 6163631.1.16追肥施用时间 673671.1.17追肥施用量 6238521.1.18叶面施肥选择 764051.1.19叶面施肥方法 7103831.1.20叶面施肥时间 7169281.1.21叶面施肥用量 730922第四章肥料施用方法 7262891.1.22概述 714501.1.23操作步骤 785511.1.24注意事项 831071.1.25概述 8231071.1.26操作步骤 8113551.1.27注意事项 826541.1.28概述 857291.1.29操作步骤 8223721.1.30注意事项 98102第五章肥料施用与环境 9137401.1.31肥料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9136081.1.32肥料对水资源的影响 921011.1.33肥料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1061401.1.34有机肥料施用 1055181.1.35生物肥料施用 10325361.1.36缓释肥料施用 108425第六章农田管理概述 1120627第七章土壤管理 12125311.1.37土壤改良的意义 12301251.1.38土壤改良的主要措施 1266841.1.39土壤改良的技术要点 12103421.1.40土壤耕作的意义 13206001.1.41土壤耕作的主要方法 13200681.1.42土壤耕作的技术要点 1325958第八章水分管理 13216291.1.43灌溉制度的定义与意义 14306141.1.44灌溉制度的制定原则 14223041.1.45灌溉制度的实施要点 14205271.1.46排水技术的定义与意义 1419021.1.47排水技术的分类 14322821.1.48排水技术的实施要点 1431179第九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1522451.1.49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5128361.1.50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15240221.1.51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 1590241.1.52加强监测,及时防治 15311471.1.53农业防治 15168631.1.54生物防治 1521991.1.55化学防治 1644571.1.56物理防治 1628469第十章农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6326361.1.57概述 16231271.1.58农田环境保护措施 16196201.1.59概述 17151851.1.60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17第一章肥料施用基础知识1.1肥料种类及作用1.1.1肥料种类肥料是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物质,根据其来源和成分,肥料可分为以下几类:(1)有机肥料:来源于动植物残体或残留物,如堆肥、绿肥、动物粪便等。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和微生物,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2)无机肥料:含有一种或多种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主要包括硫酸铵、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等。(3)复合肥料: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如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硝酸钾等。(4)微量元素肥料:含有植物生长所需微量元素的肥料,如硼肥、锌肥、铁肥等。1.1.2肥料作用(1)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肥料中的营养元素能补充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消耗的养分,促进植物正常生长。(2)改善土壤结构:有机肥料中的有机质能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植物生长。(3)提高土壤肥力:肥料中的营养元素和有机质能提高土壤肥力,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4)促进微生物活动:有机肥料中的有机质和微生物能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分解有机质,释放营养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第二节肥料施用原则1.1.3科学施肥(1)因地制宜:根据土壤类型、肥力水平、作物需求等条件,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用量。(2)因时制宜:根据作物生长时期、气候条件等,合理安排施肥时间。(3)按需施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次数。1.1.4经济施肥(1)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改进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2)减少化肥用量:在保证作物生长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化肥用量,减轻对环境和土壤的负担。(3)优化肥料结构: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状况,合理搭配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1.1.5环保施肥(1)严格控制化肥用量:防止化肥过量施用,减轻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2)推广有机肥料:充分利用有机资源,提高有机肥料施用比例,改善土壤结构。(3)优化施肥技术:采用先进的施肥技术,降低施肥对环境的影响。第二章土壤与肥料关系第一节土壤性质与肥料选择1.1.6土壤性质概述土壤性质是指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它决定了土壤的肥力水平和作物生长状况。土壤性质包括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含量等。了解土壤性质对于合理选择肥料具有重要意义。(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分布状况,包括沙土、壤土、黏土等。不同质地的土壤对肥料的吸附、保持和释放能力不同,从而影响肥料效果。(2)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之间的排列和团聚状况。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3)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不同作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不同。(4)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包括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钙、镁、硫等中微量元素。1.1.7肥料选择原则根据土壤性质选择肥料,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适合土壤质地的肥料:沙土质地较松散,保水保肥能力差,应选择低氮、高磷、中钾的复合肥料;壤土质地适中,可选择平衡型复合肥料;黏土质地较紧密,保水保肥能力强,可选择高氮、低磷、中钾的复合肥料。(2)考虑土壤酸碱度:酸性土壤应选择碱性肥料,如石灰、草木灰等;碱性土壤应选择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硫酸钾等。(3)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选择肥料:土壤养分含量低的地区,应选择高含量肥料;土壤养分含量高的地区,可选择低含量肥料。第二节土壤养分状况与肥料施用1.1.8土壤养分状况评价土壤养分状况评价是指对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有效性及供需状况进行评估。土壤养分状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土壤大量元素养分:氮、磷、钾等。(2)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钙、镁、硫、铁、锰、锌、硼等。(3)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1.1.9肥料施用策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制定合理的肥料施用策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1)基肥:基肥是作物生长初期的主要营养来源,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用量。一般而言,基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适量化肥。(2)追肥:追肥是指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进行的补充施肥。追肥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用量。(3)叶面喷施:叶面喷施是一种快速补充土壤养分的方法,适用于土壤养分含量较低或作物生长关键期。叶面喷施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浓度。(4)深施:深施是将肥料施入土壤深处,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深施适用于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或肥料用量较大的情况。(5)调节土壤酸碱度:通过施用石灰、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或硫酸铵、硫酸钾等酸性肥料,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6)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肥料用量和配方的精确控制。通过以上措施,合理施用肥料,充分发挥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第三章肥料施用技术第一节基肥施用技术1.1.10基肥选择基肥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养分的主要来源,其选择应根据土壤肥力、作物种类及目标产量等因素综合考虑。通常选择有机肥料、化肥或生物肥料作为基肥。1.1.11基肥施用方法(1)撒施法:将基肥均匀撒施于地表,然后进行翻耕,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2)沟施法:在作物播种前,将基肥施于播种沟内,然后覆土。(3)穴施法:在作物定植时,将基肥施于定植穴内,然后覆土。1.1.12基肥施用时间基肥的施用时间应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条件来确定。一般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进行。1.1.13基肥施用量基肥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作物种类及目标产量等因素来确定。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养分积累过多,影响作物生长;而施用量不足则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第二节追肥施用技术1.1.14追肥选择追肥是补充基肥养分不足的重要手段,其选择应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土壤养分状况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通常选择速效性化肥或生物肥料作为追肥。1.1.15追肥施用方法(1)撒施法:将追肥均匀撒施于作物行间,然后进行浇水。(2)滴灌法:将追肥溶解于水中,通过滴灌系统施入土壤。(3)叶面喷施法:将追肥稀释后,喷施于作物叶面。1.1.16追肥施用时间追肥的施用时间应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养分需求来确定。一般在作物生长旺盛期进行。1.1.17追肥施用量追肥的施用量应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土壤养分状况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养分积累过多,影响作物生长;而施用量不足则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第三节叶面施肥技术1.1.18叶面施肥选择叶面施肥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施肥方法,其选择应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养分需求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通常选择水溶性化肥、生物肥料或微量元素肥料作为叶面施肥材料。1.1.19叶面施肥方法(1)喷雾法:将肥料稀释后,通过喷雾器均匀喷施于作物叶面。(2)涂抹法:将肥料稀释后,用刷子涂抹于作物叶面。(3)滴灌法:将肥料溶解于水中,通过滴灌系统施入土壤,同时进行叶面喷施。1.1.20叶面施肥时间叶面施肥的时间应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养分需求及气候条件来确定。一般在作物生长旺盛期进行。1.1.21叶面施肥用量叶面施肥的用量应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养分需求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过量施用可能导致作物生长过旺,影响产量和品质;而施用量不足则不能充分发挥叶面施肥的效果。第四章肥料施用方法第一节撒施法1.1.22概述撒施法是一种将肥料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的施肥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固体肥料,如尿素、复合肥等。撒施法操作简便,劳动强度低,但需注意肥料的用量和施用时间。1.1.23操作步骤(1)准备肥料:根据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用量。(2)确定施肥时间: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期进行施肥,如播种前、拔节期、抽雄期等。(3)撒施肥料:将肥料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注意不要堆积在作物根部。(4)浅耕翻土:施肥后进行浅耕翻土,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1.1.24注意事项(1)控制施肥量:撒施法施肥量较大,需根据作物需求合理控制。(2)避免积水:撒施后要及时进行灌溉,避免积水导致肥料流失。(3)肥料种类选择:选择不易挥发的固体肥料,以免造成肥效损失。第二节淋施法1.1.25概述淋施法是将肥料溶液均匀喷洒于作物根部的施肥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水溶性肥料,如尿素溶液、磷酸二氢钾溶液等。淋施法可以快速补充作物所需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1.1.26操作步骤(1)准备肥料溶液:根据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浓度,配制肥料溶液。(2)确定施肥时间: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期进行施肥,如播种前、拔节期、抽雄期等。(3)淋施肥料:将肥料溶液均匀喷洒于作物根部,注意不要喷洒到叶片上。(4)浇水:施肥后及时进行浇水,使肥料溶液充分渗透到土壤中。1.1.27注意事项(1)控制施肥量:淋施法施肥量较小,需根据作物需求合理控制。(2)避免浓度过高:肥料溶液浓度过高容易烧伤作物根部,应适当稀释。(3)肥料种类选择:选择水溶性好的肥料,以保证肥料溶液的均匀性。第三节滴灌施肥法1.1.28概述滴灌施肥法是将肥料溶液通过滴灌系统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的一种施肥方法。该方法具有节约水资源、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优点,适用于设施农业和干旱地区。1.1.29操作步骤(1)准备肥料溶液:根据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浓度,配制肥料溶液。(2)安装滴灌系统:根据作物种植面积和地形,安装合适的滴灌系统。(3)确定施肥时间: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期进行施肥,如播种前、拔节期、抽雄期等。(4)输送肥料溶液:通过滴灌系统将肥料溶液输送到作物根部。(5)调节灌溉时间: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合理调节滴灌时间。1.1.30注意事项(1)控制施肥量:滴灌施肥法施肥量较小,需根据作物需求合理控制。(2)肥料种类选择:选择水溶性好的肥料,以保证肥料溶液的均匀性。(3)避免浓度过高:肥料溶液浓度过高容易烧伤作物根部,应适当稀释。(4)定期检查滴灌系统:保证滴灌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堵塞和泄漏。第五章肥料施用与环境第一节肥料对环境的影响1.1.31肥料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肥料在提高农田产量的同时对土壤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合理施用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但是过量或不合理施用肥料会导致土壤盐渍化、土壤板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问题。(1)土壤盐渍化:过量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会导致土壤盐分积累,使土壤盐渍化程度加剧,影响作物生长。(2)土壤板结: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尤其是磷肥,会导致土壤结构恶化,土壤板结,影响土壤通气性和水分渗透性。(3)土壤重金属污染:部分肥料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如铅、镉、汞等,长期施用可能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1.1.32肥料对水资源的影响肥料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氮、磷流失:过量或不合理施用肥料,尤其是氮、磷肥料,容易造成氮、磷流失,进入水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2)地下水污染:过量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可能导致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升高,影响地下水质量。(3)饮用水源污染:部分肥料中含有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可能污染饮用水源,影响人体健康。1.1.33肥料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肥料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氨排放:过量施用氮肥,尤其是尿素,容易导致氨排放,增加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加剧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2)甲烷排放:部分肥料在施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甲烷,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有较大贡献。第二节环保型肥料施用1.1.34有机肥料施用有机肥料具有来源广泛、养分丰富、改良土壤结构等优点,是环保型肥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肥料施用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优质有机肥料:选用经过无害化处理、质量合格的有机肥料,保证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2)合理施用量: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确定有机肥料的施用量。(3)深施覆土:有机肥料应深施覆土,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1.1.35生物肥料施用生物肥料具有活化土壤养分、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减少化肥用量等优点。生物肥料施用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宜的生物肥料:根据当地土壤条件、作物需求和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生物肥料。(2)适时施用:生物肥料应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施用,以提高肥料利用率。(3)注意施用方法:生物肥料应采用正确的施用方法,如拌种、穴施、冲施等,以提高肥料效果。1.1.36缓释肥料施用缓释肥料具有养分释放缓慢、利用率高、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缓释肥料施用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缓释肥料:根据作物需求、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选择合适的缓释肥料。(2)确定合理施用量: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缓释肥料的施用量。(3)注意施用时期和方法:缓释肥料应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施用,采用正确的施用方法,以提高肥料效果。第六章农田管理概述第一节农田管理的重要性农田管理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在于保证农田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农田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通过科学合理的农田管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2)保障粮食安全:农田管理对于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农田管理,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生活需求。(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田管理有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过量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4)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田管理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农田管理,可以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二节农田管理的基本原则农田管理涉及多个方面,为保证其有效性,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壤类型、农作物种类等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农田管理措施,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2)综合治理原则:将土壤改良、水资源管理、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农田管理体系。(3)节约资源原则:在农田管理过程中,注重节约使用土地、水资源、化肥、农药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4)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加强农田生态环境建设,保持土壤肥力,防治土壤侵蚀,维护生物多样性,保证农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科技创新原则: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田管理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6)社会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农民、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农田管理,提高农田管理的社会化水平。第七章土壤管理第一节土壤改良1.1.37土壤改良的意义土壤改良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适宜性,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土壤改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1.38土壤改良的主要措施(1)土壤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调整土壤养分平衡,提高土壤肥力。(2)土壤改良剂应用:使用土壤改良剂,如石灰、石膏等,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结构。(3)土壤水分管理:合理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水分适宜,防止土壤盐碱化。(4)土壤生物措施:种植绿肥、轮作、间作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5)土壤污染治理: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降低土壤污染物含量,减轻土壤污染。(6)土壤侵蚀防治: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防止土壤侵蚀,保持水土流失。1.1.39土壤改良的技术要点(1)土壤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确定施肥种类、数量和方法。(2)土壤改良剂应用:根据土壤酸碱度、质地和改良剂特性,选择合适的改良剂种类和用量。(3)土壤水分管理:根据气候、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水量,制定合理的灌溉和排水制度。(4)土壤生物措施: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作物种植制度,选择适宜的绿肥、轮作和间作模式。第二节土壤耕作1.1.40土壤耕作的意义土壤耕作是指对土壤进行翻耕、耙地、镇压等作业,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适耕性,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土壤耕作对于促进土壤熟化、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1.1.41土壤耕作的主要方法(1)翻耕:将土壤深翻,使土壤上下层混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2)耙地:破碎土块,平整土地,为播种创造良好条件。(3)镇压:使土壤紧密,减少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4)深耕:加深耕层,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促进作物根系生长。(5)轻耕:对土壤进行浅层耕作,适用于免耕或少耕的农田。1.1.42土壤耕作的技术要点(1)翻耕: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作物种植制度,合理确定翻耕深度和时间。(2)耙地:根据土壤质地、气候条件和作物种植制度,选择合适的耙地方法。(3)镇压:根据土壤湿度、气候条件和作物种植制度,合理确定镇压强度和时间。(4)深耕:结合土壤改良、施肥等措施,合理确定深耕深度和周期。(5)轻耕:根据土壤质地、气候条件和作物种植制度,选择合适的轻耕方法。第八章水分管理水分管理是农田管理作业中的环节,对于保障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章将从灌溉制度和排水技术两个方面,详细阐述水分管理的方法和要求。第一节灌溉制度1.1.43灌溉制度的定义与意义灌溉制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水源条件,合理调配和利用水资源,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的灌水方案。灌溉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1.1.44灌溉制度的制定原则(1)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合理调配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资源。(2)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水分状况,确定灌水时期、灌水次数和灌水量。(3)结合农业技术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4)保证灌水质量,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水土流失。1.1.45灌溉制度的实施要点(1)根据作物生育期和需水规律,制定详细的灌水计划。(2)采取合适的灌溉方法,如喷灌、滴灌、微灌等。(3)加强灌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证灌溉系统正常运行。(4)监测土壤水分状况,及时调整灌水时间和灌水量。第二节排水技术1.1.46排水技术的定义与意义排水技术是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排除农田多余的积水,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水分状况,防止土壤盐渍化和水土流失的技术。排水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田生产力,保障作物生长。1.1.47排水技术的分类(1)地表排水:通过明沟、暗管等设施,将农田表面积水排除。(2)地下排水:通过排水井、排水管道等设施,降低地下水位。(3)生物排水:利用植物吸收和蒸腾作用,降低地下水位。(4)降水排水:通过调整作物布局、改变种植制度等措施,减少降水对农田的影响。1.1.48排水技术的实施要点(1)根据地形、土壤质地和水资源条件,合理选择排水方式。(2)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畅通。(3)加强排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证排水系统正常运行。(4)结合农业技术措施,提高排水效果。(5)监测土壤水分状况,及时调整排水策略。第九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第一节病虫害防治原则1.1.49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采取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1.1.50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病虫害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1.1.51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方法,保证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1.1.52加强监测,及时防治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体系,加强病虫害发生动态监测,发觉病虫害及时防治,防止病虫害扩散蔓延。第二节病虫害防治方法1.1.53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害品种: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2)培育壮苗:加强苗期管理,提高幼苗抗病虫害能力。(3)轮作倒茬:合理调整作物布局,避免连作,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4)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体、杂草等,减少病虫害传播源。(5)深耕翻土:破坏病虫害越冬场所,降低病虫害发生基数。1.1.54生物防治(1)天敌利用:保护和利用天敌,发挥生物防治作用。(2)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影响。(3)抗菌素和抗生素:使用抗菌素和抗生素,抑制病原菌生长。1.1.55化学防治(1)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在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选择具有较高防治效果、低毒、低残留的农药。(2)适时施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最佳防治时期。(3)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