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量过程的识别和计量确认测量过程控制和监视内部审核
1`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
计量管理工作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计量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按照ISO10012标准的要求,建立企业测量管理体系,采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基本原则,通过计量要求的识别和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以及对测量过程的控制和监视等规范管理企业的计量工作,提高企业的测量能力。确保能为企业在产品质量、经营管理、节能降耗、环境监测,安全生产等方面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
2`计量工作的目的
计量工作的目的:是得到准确可靠的数据。计量工作的对象:测量设备---是基础。测量过程---是关键。测量数据---是结果。ISO10012对测量设备的管理测量设备通过检定(校准)合格,得到计量设备特性;通过识别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测量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验证:将计量要求和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进行比较,证明满足被测要求(预期使用要求。验证合格的测量设备粘贴计量确认合格标识。ISO10012对测量过程的管理测量过程要受控(对设备、方法、信息资源、环境条件、人员)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要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测量过程要进行监视。测量数据测量数据准确可靠。通过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控制,能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可靠。第一部分
测量过程的识别和计量确认7`8`
一、
测量过程的识别
策划
1.摸清测量过程的现状
a.企业有多少测量过程?
b.对每个测量过程建立档案;
c.档案包括测量设备(一台或者多台)、人员、环境、方法、测量地点、测量要求、归属哪个职能部门等。
《测量过程控制一览表》《测量过程控制一览表》,是对测量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的重要依据之一,具体填写要求如下:(1)首先摸清家底:了解识别本部门有哪些计量要求,法律法规(能源、经营、安全、环保等方面),生产过程控制的(原材料进厂检验、生产过程控制、终端产品检验)。(2)生产过程从原材料进厂第一道工序到最终产品出厂按工艺流程顺序做,要覆盖所有工艺文件规定的参数,一个大过程下面可能有很多小过程(测量过程必须是形成结论的,输入到输出。)相同的测量过程只填写一次。《测量过程控制一览表》序号:按测量过程编号。一个大过程下面如有很多小过程可编1.1、1.2等。测量过程名称:按工艺流程、产品标准顺序填写。测量方法文件:填写作业指导书、操作规范、标准等文件编号。重要性:分高度控制、重要和一般控制过程。测量参数:按照测量过程测量的参数要求填写例如长度、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电流、电阻等。《测量过程控制一览表》被测参数技术要求”栏中的“测量范围”:是指被测对象的量值可能达到的最大与最小范围值,按工艺文件要求真实填写。允许误差:公差、容差等。工艺测量没有误差要求就空格。还可以范围和允许误差合在一起填写。不能用测量设备的量程范围来代替,只能从生产工艺卡片、工艺技术操作规程、产品和原材料及半成品质量检验分析规程、(能源、经营、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及环境监测规范中寻找,而不能从测量设备本身去寻找,有就有,没有就没有,绝不能想当然随便填上一个数,但是也不能遗漏,如贸易交接规范、量值传递、定量包装、《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国标等对允许误差有明确规定。
《测量过程控制一览表》“测量设备”特性:按检定证书内容填写。测量过程重要性分类:高度:大宗产品贸易交接进出厂计量、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大宗产品主要质量指标的测量、生产工艺卡片中带★的工艺和环保指标的测量、报政府部门的安全环保指标的测量;重要:其它一般产品出厂贸易交接出厂计量、生产工艺卡片中带★以外的其它工艺和环保指标的测量、能源及物料测量、大宗原材料进厂测量;一般测量过程:高度和重要除外的其它测量过程。对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应分期分批编制测量过程设计和控制规范,并按规范的要求实施测量和控制,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二、计量确认过程的实施1.计量确认过程实施步骤a.建立测量设备一览表(包括:设备基本情况、ABC分类、校准情况、使用情况等):b.选出比较重要的测量设备(如,A类或B类);c.导出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如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d.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自校或送检)得到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如,示值误差);e.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进行比较(即验证);f.在计量要求限之内-计量确认合格-发计量确认合格证书-贴计量确认合格标记-投入使用;g.在计量要求限之外-计量确认不合格-调修-再校准-再验证;h.调修后仍不合格的-降级或报报废等处理。计量确认过程的实施导出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计量要求:是对设备、人员、环境的要求。是顾客根据相应的生产过程而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特性或水平提出的一种要求。这种要求住往由组织中的计量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代表顾客提出。2、要求可表示为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计量确认过程的实施计量确认过程的实施生产、检验过程中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可以从产品标准、工艺文件、合同中查出;能源、经营、安全环保等过程中的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可从法律法规要求中查找;测量标准装置的计量要求可以从校准、验证和计量确认的技术规范中导出;计量要求中的最大允许误差也可由有经验的懂生产的人员来设定。
计量确认过程的实施计量要求的导出方法a)找出被测对象公差(T):(极限偏差值)上限公差与下限公差之差,或最大允许值与最小允许值之差。注:1.公差有时也称为容差;
2.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量;
3.公差限可以是双侧的和单侧的(只规定最大允许误差值)上限公差(USL):对给定值允许的上界限的规定;下限公差(LSL):对给定值允许的下界限的规定;计量确认过程的实施例:a.在某加工工艺过程中,要求检测控制温度在250℃-260℃范围内
T=USL-LSL=250℃-260℃=10℃
b.如果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查出¢20.45±0.15T=20.60-20.30=0.6-0.30=0.30c.如果在贸易交接合同中500kg±1kgT=(501-499)kg=1kg×2=2kgb)导出最大允许误差;⊿允=T×(1/3~1/10)计量确认过程的实施c)找出允许不确定度:检定或校准时的不确定度: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对于校准实验室要求,在法制计量中,检定或校准的不确定度(U95)与被校仪器合格所要求的最大允许误差⊿允之间有以下要求U95≤⊿允/3d)测量范围的要求;应覆盖被测对象的最小极限值,最大极限值(TL-TU),或覆盖最小测量点M小~最大测量点M大,并且两端延长一些区域计量确认过程的实施e).法律法规有计量要求时;如贸易交接物料进出厂计量主要指大综,贵重物料的计量其中包括:1.衡器:静态±0.1%,动态±0.5%2.气体流量计±2.0%3.油流量计:用于国际贸易结算±0.2%
用于国内贸易结算±0.35%4.其它液体物料±2%5.能源通则的要求;等计量要求CMR及计量特性MEMC的推导过程21`1测量范围:200kPa至250kPa150至300kPa2最大允许误差:通常是容差的1/3至1/10,10kPa/52kPa3测量不确定度:不是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是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可通过“过程能力分析”的方法导出。过程能力指数CP=T/6δT为允差,δ为标准偏差CP查表取1.1(校准能力一般水平) δ=T/6CP=2kPa/(6×1.1)=0.3kPa4150至300kPa压力计量程范围:0至400kPa52kPa/400kPa准确度等级要求:0.5%级计量确认过程的实施测量设备按期检定和校准;在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中查找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由检定和校准得到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的例子包括:测量范围,偏移,重复性,稳定性,滞后,漂移,影响量,分辨力,鉴别力(阈),误差,死区等。计量确认过程的实施测量设备计量特性和计量要求比较(计量验证过程):例:200kPa误差为2kPa测量不确定度是0.3kPa假如经过校准:200kPa误差为3kPa测量不确定度是0.3kPa验证不合格假如经过调整:200kPa误差为0.6kPa测量不确定度是0.3kPa,验证合格计量验证方法准确度比较法▽允=a/3或MPEV/a≤1/3
MPEV(测量设备最大允差的半宽度)
Mcp值法Mcp=T/3MPEV=T/2U扩=T/6u允测量不确定度法:U允=T/6Mcp计量确认明细表《测量设备计量确认明细表》是按《测量过程控制一览表》的顺序填写,只是要把列入《测量过程控制一览表》中的所有相同的测量设备全部在《测量设备计量确认明细表》中反映。。“验证情况”一栏,凡属于“测量过程控制一览表”通过计量验证数据则来源于《计量确认过程验证记录表》;属于测量标准和能源计量、经营管理、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等法律法规要求配置的,可不填入数据;但应将两类分建表格。《测量设备计量确认明细表》是一次性的,以后不重复填写,如果有新增测量设备,则需增加相应记录。。计量确认验证记录表1)按“测量过程及控制一览表”顺序,凡有被测参数允差要求的测量设备均分别按此表进行验证并填写《计量确认过程验证记录表》;(2)当对一参数配有多台同类测量设备的,只做一个表,栏目中的设备编号可只任选其中一个,并可注明“等台”;(3)“测量设备计量特性”一栏中的“最大误差”与“准确度等级”两个栏目只要选择一个,“最大误差”即是规程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4)“验证过程记录”一栏,是填写所选择的一种验证方法所作的导出计要求的计算和与设备计量特性所进行的比较(数字之间的比较可以用“≤”(小于或等于)符号或“>”(大于)符号,从而可以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判断。第三部分
测量过程的控制和监视27`一、测量过程的控制.1、需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关键性的测量;复杂的测量系统;保证生产安全的测量;由于测量结果不正确会引起后续的昂贵代价的测量。b.低级别控制的测量过程:非关键部分的简单测量c.控制区别:需高度控制测量过程考虑的影响要素和影响量应多些;低级别控制的考虑影响要素和影响量少些;对控制严格程度不一样:需高度控制严格些;低级别控制的较松些。一般企业需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选择需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a.进出贸易交接计量测量过程;b.产品质量检验测量过程;c.企业最高计量标准量值传递测量过程;d.重要安全控制测量过程;e.重点装置关键控制参数测量过程等等。2、.对测量过程进行设计选择需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a.导出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及其控制限;b.识别哪些影响要素可能影响测量过程的特性,如:操作者、测量设备、测量环境条件、影响量和测量方法等;c.配齐和完善能满足计量要求的资源,包括测量设备、人员、环境、方法等;d.控制每个可能影响测量准确的影响要素;e.评定测量过程的计量特性(如,测量不确定度)f.确认测量过程有效(可通过比较、比对、连续分析等方法实现)。3、控制测量过程的影响要素
1.找出影响要素: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操作者、设备、环境条件、影响量和应用方法的等;
2.识别和考虑影响量
影响量的定义:
“影响量inrluencequantity不是被测量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量。例:(a)用来测量长度的千分尺的温度;(b)交流电位差幅值测量中的频率;(c)测量人体血液样品血红蛋白浓度时的胆红素的浓度。”
3.量化影响量和影响要素对测量过程的影响。有时可能需要为此设计并进行专门的实验和调查。如:三座标测量时的环境条件对测量误差的影响进行专门的实验。
4.控制测量过程的影响量和影响要素。4、确定测量过程的计量特性1.计量特性包括
——测量不确定度;
——稳定性;
——最大允许误差;
——重复性;
——复现性;
——操作者的技能水平。其它特性对于某些测量过程可能是重要的。2.评定计量特性,特别是测量不确定度;3.与计量要求进行比较测量特性满足计量要求--合格,进行测量;测量特性超出计量要求--失控,按不合格测量过程的处理33`5.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测量(1)
测量过程应在满足计量要求的受控条件下实现。受控条件包括:a.使用经计量确认合格的测量设备具体要求是:(1)测量设备经过计量确认合格,并有合格状态的标识;(2)测量设备应在规定的确认间隔之内使用;(3)测量设备的封印或保护装置完好;(4)使用过程功能正常,没有发生误操作或损坏、过载情况。34`5.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测量(2)测量过程应在满足计量要求的受控条件下实现。受控条件包括:b.应用经确认有效的测量程序具体的要求是:(1)测量程序是经过审核批准的正式文件;(2)测量文件应有明显的标识;(3)使用的测量程序是现行有效的版本;(4)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范围按程序文件规定的要求执行。35`5.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测量(3)
测量过程应在满足计量要求的受控条件下实现。受控条件包括:c.获得所要求的信息资料具体的要求是:(1)具有与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有关的信息,包括任何限制使用和特定要求;(2)具有与测量环境要求有关的信息,包括任何因环境条件变化而需要进行的修正;(3)具有与操作有关的技术资料或使用说明书;(4)测量的软件等。36`5.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测量(4)
测量过程应在满足计量要求的受控条件下实现。受控条件包括:d.保持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具体的要求是:(1)测量过程的环境条件应符合测量程序规定的要求;(2)如果测量程序有要求,应按规定的要求监视和记录环境条件;(3)如果测量程序有要求,应根据环境条件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37`5.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测量(5)
测量过程应在满足计量要求的受控条件下实现。受控条件包括:e.使用具备能力的人员具体的要求是:(1)测量过程的操作人员应通过培训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经过考核被批准后上岗从事测量工作;(2)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测量过程程序的规定实施测量。38`5.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测量(6)
测量过程应在满足计量要求的受控条件下实现。受控条件包括:f.合适的结果报告方式具体的要求是:(1)结果报告的格式应符合测量程序规定的要求;(2)结果报告的内容应全面、准确、客观;(3)结果报告应在测量工作中完成;(4)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才能允许生产、修改、出具报告。
6.制定测量过程的完整规范是测量过程实施的基础
测量过程总则:“每一个测量过程的完整规范应包括所有有关设备的标识、测量程序、测量软件、使用条件、操作者能力和影响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其他因素。测量过程控制应根据形成文件的程序进行。”39`二、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
1.监视的要求
1)监视的对象: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2)监视的方法:定期抽查、实验室比对、数据比较、统计技术、核查标准和控制图等。3)监视应确保迅速发现存在的问题,应与不符合规定要求所产生的风险相匹配。4)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提供防止偏离要求的机制。5)监视结果和采取的纠正措施应形成文件。40`2.监视的职责分配监视在工业企业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过程,因为测量过程是否在确认间隔有效期内一直能保证处于满足计量要求的控制限内将通过对其的监视,即统计控制及其分析来确定。监视过程主要的责任部门是计量职能部门。计量职能部门负责监视的归口管理,负责监视的管理和控制。计量技术部门负责编制计量要求和计量特性要求及其监视规范、验收准则,确定监视点,监视项目和方法。供应部门负责监视装置的购置和提供。测量部门负责提交测量过程的监视数据,负责提出放行及放行的需求报告。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监视人员的培训。41`42`3.监视和控制的方法
1)简单监视和控制方法:利用相同或不相同的方法进行重复测量;对保留的物品进行再测量;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对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测量设备进行抽样检查;对测量过程的环境条件进行监测;对测量人员的工作实施监督检查等。2)复杂的监视和控制方法:利用核查标准和控制图,采用统计技术,对测量过程的全部要素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间间隔实施测量过程控制。43`3.监视和控制的方法(续1)
3)制定控制程序无论是简单的控制或者是复杂的监视和控制都应制定控制程序,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间间隔进行,控制的结果和采取的纠正措施应形成文件,以证明测量过程持续地满足文件的要求。44`3.监视和控制的方法(续2)
4)测量过程控制方法选择的原则控制方法和控制限的选择要与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时引起的风险相称。例如,高级别的测量过程控制对那些包含有严格要求的或复杂环节的测量过程,对保证生产安全的测量过程及由于测量结果的不正确会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测量来说是合适的。而对于一些非关键零部件的简单测量,最简单的过程控制就足够了。
4.核查标准在监视中的应用
1)核查标准的含义和作用:
在GB/T19022.2-2000/ISO10012-2:1997标准中对“核查标准”给出的定义是:为了对某个测量过程进行控制,通过对该过程的测量来收集数据所使用的测量设备、产品或其他物体。用核查标准不断地监视受控的测量过程,将核查的数据建成数据库,并采用控制图来分析和检验测量过程是否受控。如果发现超出了规定的控制范围,则应对测量过程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直至测量过程返回到控制范围之内,从而达到监控测量过程的目的。45`46`2)测量过程的统计规律统计技术是通过对核查标准进行测量,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从而对测量过程进行,并做出一定结论的方法。
3)用核查监视的优点:(1)通过连续性的核查,可以及时发现测量过程的变化,无论这种变化是突然变化还是逐渐出现的缓慢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可随时采取纠正措施,从而实时地控制测量过程,使之保持在规定的要求之内,使测量过程处于长期连续的质量控制之中。(2)应用核查保证能定量估计测量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从而可以报告测量结果的总体不确定度,以满足需要确切了解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顾客的要求。47`4)选择核查标准①核查标准是与通过受控测量过程进行测量的被测物相似的某种装置。因此,核查标准必须根据受控测量过程中需要控制的量的计量要求来选取。核查标准所体现的量及其量程应与测量过程所测的量相一致。②为了能准确地监测测量过程的变化,核查标准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如果稳定性不好,虽然监测到了测量过程的变化量,但很难判断是测量过程引起的还是由核查标准引起的,因而达不到监视测量过程变化的目的了。③核查标准应通过独立于受控测量过程的另一个过程来测量或校准,这个过程比所要控制的过程更精密。48`5)方案的要求①根据测量过程的特点建立数学模型,明确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核查数据库。②核查方案应形成程序文件,内容应包括测量原理方框图、测量的数学模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核查方法、核查间隔以及相关的技术规范或标准等。49`5.控制图的绘制p392
1)控制图的概念
控制图是对过程加以测定、记录并进行极值管理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图上有中心线(CL)、上控制限(UCL)和下控制限(LCL),并有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本统计量数值的描点序列,UCL、CL、LCL统称为控制线。若控制图中的描点落在UCL和LCL之外,或描点在UCL和LCL之间的排列不随机,则表示过程出现了异常。50`51`2)控制图的类型
常规控制图主要有两种类型:计量控制图和计数控制图。在计量控制图中常用的类型包括均值控制图、极差控制图和标准偏差控制图。①均值控制图均值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测量结果的平均值的变化情况
52`②极差控制图极差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测量结果的分散情况,即测量结果的波动情况。每组测量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称为极值,用R表示。这种控制图又称为R控制图。当每次核查所观察的次数比较少时,用极差控制图比较有效和方便。53`③标准偏差控制图标准偏差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散情况,由每次对核查标准多次测量得到的数据列,可计算得到组内标准偏差,通常用S表示,并画在控制图上。它适用于过程次数(6次)比较多的情况,标准偏差控制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6.测量过程失效的发现
由于操作能力改变或核查标准损坏,可通过如下的过程结果的信息来揭示:——分析控制图,——分析趋势图,——随后的检验,——实验室间比较,——内部审核,——顾客反馈。54`7.建立新的溯源和监视方法测量结果核查数据55`计量标准测量过程核查标准被测对象核查标准数据库第三部分
测量管理体系审核要求56`测量管理体系审核要求1、计量法制要求:计量单位:(文件、报表、产品包装……的计量单位,是否符合国家关于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要求,特别是大小写)计量人员:(人员要培训、取证具备能力)计量标准:(标准必须考核,有建标报告;检定人员环境条件标准器是否符合要求)强制检定:(社会共用标准、企业最高标准、四方面工作计量器具)特定要求:(定量包装制造计量器具生产许可等)测量管理体系审核要求2、技术能力要求:体系的计量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应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配备要求)计量检测能力要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和安全生产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要求。检测水平:采用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和测量设备满足组织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对计量检测的要求。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计量检测体系和计量检测数据。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一、对组织的要求:组织应重视计量工作,必须有领导分管。保证提供资源和管理评审。组织应设有计量机构,机构应为企业中层级别,可以单独设,也可合设。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必须设有最少一人以上的专职计量管理人员。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二、对体系文件的要求:1、计量管理手册:要求手册明确职责与权利和分工。把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作为计量职能部门的首要职责。制定计量目标是定量的,可考核的,目标要求尽量覆盖测量管理体系关键和重要要素。内部审核和管理者评审是保持体系正常运行和不断改进的关键,企业必须按要求进行。计量法的相关内容和测量能力、测量水平应在手册中有体现。标准中的资源管理过程,计量确认过程,测量过程以及分析过程中的所有要素应按标准顺序在内容、范围、要求和达到的目标进行描述。手册应有主要领导发布令和企业基本概况。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2、管理性程序文件的要求:原则上从资源过程开始按标准的顺序编写程序文件,也可按中启认证中心的要求,必须写的程序文件写上,其它可以用管理方法,制度等形式出现。程序文件要求简单、明了、结合企业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程序文件相互不要重复。每个程序文件要求:做什么(题目);为什么做(目的);什么地方做(范围);谁来做(负责的部门);什么时间做(内容中体现)重点是怎么做(程序)要求能使用过程方法尽量用过程方法编写程序。每个程序文件要写流程图(手册中可不出现)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3、技术程序文件的要求:技术程序文件要求详细,具有可操作性,要进行确认和唯一性标识。技术程序文件包括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校准方法,测试方法、操作规程等,它是所有检测工作的依据。要统一规范管理。技术程序文件多数收集的,部分是引用别人或企业自己编写的,所以要求将技术程序文件分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大类,对于企业自己编写的技术文件要求在测试中进行确认,确保方法正确、可靠。企业计量职能部门应收集整理好所有本企业使用的技术文件,确保随时可取和现行有效。对关键、重要测量人员应持有复印件。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三、对原始记录的要求:原始记录应该是第一次记下来的结果,转抄不是原始记录;记录应包括:计量检定、校准、测试、测量、化验、计量确认、测量过程记录等;记录信息应全、记录内容应全、记录应规范化、格式化,要有保存期限等;记录不准涂改,擦改,应按规定进行改正;记录一定要求真实。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四、对体系人员的要求:计量职能部门要有企业体系人员的基本情况表,姓名、年龄、职称、所学专业、从事专业及年限等;体系人员包括:计量管理人员、计量检定人员、计量校准人员、计量测试人员、理化分析人员、计量验证人员、内部审核人员等;对计量人员每年分别要有培训计划和培训结果记录;对计量检测人员,对国家有要求的人员,应持证的必须持证上岗。对于国家没有要求的企业自己培训考核,发内部证件上岗。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对测量设备的要求:企业应建立测量设备总台帐,按重要性分A、B、C进行分类管理。建议A类计量器具划为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便于和今后计量法统一。企业所有的计量器具应检定(校准)合格后使用。体系确认过的企业所有计量器具均一律使用计量确认合格、计量确认限用、计量确认禁用等标识。企业应有测量设备流转制度。企业配备的测量设备应满足被测量参数的要求,不能满足的应在建立体系过程中进行配置,无法配置的应有专门说明。企业所有的测量设备实施规定时间间隔进行检定或校准,特别是A、B类测量设备。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六、计量确认过程及测量能力分析要求:计量确认过程重点放在生产过程,其次是其他过程。企业应根据标准和生产的要求,列出所有进厂原材料所要求测试的参数和其相对应使用测量设备,填写计量确认明细表,凡是有计量要求的全部要进行验证。企业要提供所有产品工艺流程图,在工艺文件中分别找出控制点。控制点按顺序列出被测试参数和测量设备。填写测量能力分析表,再进行计量验证,证明计量设备能否满足被测量参数的要求。企业根据出产的产品,按标准要求,列出每种产品检验参数和使用测量设备,填表测量能力明细表后进行验证。计量职能部门要及时掌握测量设备计量特性的变化和被测参数的改变,在二者都无变化的情况下,不需再进行验证。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七、对测量过程的要求:企业应列出所有测量过程,填写测量过程明细表,若企业测量能力分析表是全的、测量过程在测量能力表中就可以全部找到,不必重新查找。测量过程明细表填好后要进行测量过程分类,一般分成关键、重要的和一般测量过程三种。对关键测量过程首先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以后逐步扩大到重要和复杂的测量过程,要求企业至少要有1~2人会分析。对关键和重要的测量过程要进行测量过程监视,可以用比对、比较的方法,但一定要求企业使用统计技术(控制图)进行控制,第一次认证的企业至少有1~2个测量过程使用控制图。对于企业使用的测量方法和新的上岗人员,要求对测量过程进行比对、比较或反复测量,观察其重复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每个测量人员都要熟悉所测量的标准、计量要求、测量设备特性。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八、对经营管理的要求:目前企业大宗原材料进出厂都采用Ⅲ等衡器,也是市场上最高等级。加上不同大宗原材料国家也没有允差规定。我们只能以量程和尽量减少误差来考虑,特别防止人为不准和使用遥控器等不良行为。大宗原材料的测量要求企业不同材料进出厂要有基本管理办法。大宗原材料进出厂要有码单(记录)以便进行评估。计量职能部门要对进出厂数据进行监视和管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九、对能源管理:能源主要指:水、电、煤、气、汽、油等。水、电要求有简易网络图。各种能源计量设备按GB/T17167标准配备并符合要求。要求配表的必须进行抄表,抄表要有固定格式并记录。对能源要进行平衡(指一级表和二级表),其误差:电检测在3%,水检测在5%范围内。计量职能要对能源进行数据管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十、安全环保:计量职能部门首先和安环部门要识别涉及安全和环保的相关要素。对安全、环保中的测量手段和测量过程要按测量体系的要求进行实施。计量职能部门要确保测量设备满足顾客的要求。第四部分
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重点71`
一、审核概述1、内审的目的2、内审的重要性2、审核的基本方法3、审核的基本原则4、增值审核72`1.内部审核的目的内部审核的目的是确定测量管理体系是否:a)符合体系策划的安排,符合ISO10012标准的要求、符合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有关法律法规等体系文件的要求。B)确保体系得到有效的实施。2、内部审核的重要性1)内部审核是保持测量管理体系持续的符合性、有效性和改进的关键措施。2)内部审核自身的质量和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系的质量和有效性3)内部审核的质量取决于内审员的素质、能力和水平。74`4、审核的基本原则1)独立性独立性原则是审核的公正性和审核结论的客观性的基础。体系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应独立地进行审核活动,不带偏见,没有利益上的冲突,并且保持客观的心态,以保证审核意见和结论仅建立在审核证据的基础上。独立性是公正性的基础。没有独立性的地位,公正性也就没有保证。承担审核工作的人员应独立于受审核的组织,即他们本身不是所审核活动的实施着,也不对所审核的活动直接负责,不论审核结论如何,都不应给审核人员带来直接的利害影响。如果审核人员与受审核方或审核的活动不独立,有利益冲突,就可能影响审核人员客观公正地收集证据、进行判断。75`2)基于证据的方法基于证据的方法是在一个系统的审核过程中,得出可信的审核结论的合理方法。审核证据是能够证实的。由于审核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并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审核证据是建立在可获得信息的样本的基础上。抽样的合理性与审核结论的可信性密切相关。“证据”是能够证明某事物的真实性的有关事实和材料。“审核证据”是“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基于证据的方法”就是以证据为基础的一种方法,遵循这种合理的方法也是审核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个原则类同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中“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的原则。76`
5、增值审核
审核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是一项增值的过程活动。为了达到通过审核给组织带来有助于改进管理,促进生产效率,提高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机会,以及增加收益的目的,就需要引进一项系统的、有别于以往客观取证、评价符合准则要求的审核活动。这种关注改进和实效的审核活动称为增值审核。通过审核工作不仅评价和审核组织测量管理体系的符合项和有效性,而且以适当的方式运用认证标准及各种计量管理理论、方法和计量技术对受审核的组织的测量管理、计量技术、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指出改进的机会,以帮助组织提高管理水平。77`增值审核是国际认证的新潮流,是国内认证形势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认证机构和审核员努力的方向。实施增值审核,使审核活动体现应有的价值,提高审核的质量。通过审核使企业的测量管理实现增值是增值审核的主体目标。一般被审核的组织往往都存在许多重要的改进机会,所有审核或多或少都会指出其中的一些改进的机会,都有一定的增值作用。但是,只有在重要的方面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时,企业才能更重视审核工作,审核工作才真正起到增值作用,才充分体现其应有的价值,从而确保审核质量。78`
尤其是在测量管理体系标准中有关测量过程管理、测量过程控制、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等要求对于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来说是一项新的课题,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也就是说存在着许多增值的机会和空间。因此在测量管理体系审核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对测量过程管理、测量过程控制、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等要求的审核和指导,把审核从传统的符合性审核提升到增值审核,是提高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措施。实施增值审核需要真功夫,对每一个审核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核员必须具备真才实学,全面理解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切实掌握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理论、深入了解被审核组织的质量要求和工艺特点,为此对于审核员也将是新的考验和新的发展机会。79`80`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质量管理职能主要是管理的职能;而在测量管理体系标准中,计量职能,不仅仅是行政管理职能,而且还有重要的技术职能,并且在标准中对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有许多技术性的要求。考虑到测量管理体系区别于质量管理体系的特殊性,因此测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程序是以国家标准GB/T19011-2003/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为参考,增加了许多技术性的审核过程和审核要求。尤其是要重视对测量过程、测量过程控制和测量不确定度等技术要求的审核和评价。二、审核的程序内部审核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定计划(二)编制内审检查表(三)审核活动(四)审核结论(五)后续活动内部审核的程序与外部审核基本相同,但是也有区别。81`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的区别目的:内部审核的目的在于寻找体系的不符合和改进的机会,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外部主要是符合性评价,作为批准认证的输入;方法:内部审核的方式可以是集中审核,也可以是分散审核;外部审核是集中审核;抽样:内部审核的抽样比例要大于外部审核;改进:内部审核过程不仅要寻找问题,而且还应该指出改进的措施;外部仅指出不符合,而不提出改进的方法。82`
(一)制定计划
审核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及其时间:
a)指定审核组长;
b)选择审核员,并由审核组长分配其任务和职责;
c)策划和安排审核日程;
d)实施审核;
e)实施审核的后续活动;
f)保持审核的记录;
g)向最高管理者递交审核报告。理解要点1)审核计划由实施审核的组织制定。2)审核计划是针对一项具体审核的计划。3)审核计划的内容应包括程序所要求的全部信息。83`(二)
管理记录
应保持记录以证实审核管理的实施,记录应包括:
a)与每次审核有关的记录,如:
――内审检查表
――审核报告;
――不符合项报告;
――审核的后续活动的记录。
b)审核人员的记录,如:
――审核员能力和业绩的评价等。记录应当以适宜的方式予以保存。84`(三)审核活动1)总则
测量管理体系审核是一项系统的活动,通常包括审核的启动、文件评审、现场审核准备、实施现场审核、编制审核报告以及必要的后续活动等过程。图1提供了审核活动的流程。理解要点1)明确审核活动所包含的过程。2)流程图详细地表述审核所包括的基本活动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85`86`
审核的启动――指定审核组组长――确定审核目标、范围和准则――确定审核的可行性――选择审核员――与受审核方初始接触
实施现场审核――举行首次会议――在审核中进行沟通――收集和验证信息――形成审核发现――准备审核结论――举行末次会议
实施后续活动
文件评审――评审相关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记录,并确定其针对审核准则的充分性
现场审核前的准备――编制审核计划――审核组分配工作――准备工作文件和检查标准编制审核报告审核结论
最高管理者审核不通过,整改后再审核审核活动的流程2)对各责任部门主要审核内容职能及分工情况;对质量目标本部门如何体现,有何措施;如何进行本部门测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识别本部门有哪些过程、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及活动;过程的职责分工和职能分配情况;过程有否外包过程,如何实施控制;识别过程中顾客的要求是什么?是否将顾客的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查具体的证实材料;对各责任部门主要审核内容过程是如何控制的,有哪些监视点;测量点、控制点、有何特殊过程。如何实施监视和测量,如何实施控制。过程所需配备的资源情况;过程的工作环境要求;过程运行实施情况,信息、记录、监视、测量数据证实材料,不合格品控制等。过程的业绩有效性如何评价,是否达到顾客满意。过程如何实施持续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执行情况,查证实材料。3)信息的收集和验证
与审核的目的、范围和准则有关的信息,包括职能、活动和过程间相关的信息,应当通过适当的抽样和现场试验予以收集并验证。只有可验证的信息可以作为审核证据,审核证据应当予以记录。审核证据是基于可获得的抽样信息和现场试验的结果。因此,在审核中存在不确定因素,依据审核结论采取的措施的人员应意识到这种不确定性。下图提供了从收集信息到得出审核结论的过程的示意。89`90`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评审审核结论通过适当的抽样、现场试验和验证进行收集
信息源从收集信息到得出审核结论的过程示意图
4)收集信息的方法
a)面谈;
b)对活动的观察;
c)文件评审
d)现场试验。
现场试验按《检定、校准项目检查表》《测量过程控制项目检查表》的要求进行。91`92`检定、校准项目检查表序号:001所建计量标准名称测量范围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号二等玻璃线纹尺标准装置0-1mU=0.003mm[2005]粤量标鹤企证字第019号测量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及编号测量范围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检定/校准周期末次检定/校准日期检定/校准证书号玻璃线纹尺0-1mMitutoyo971110-1mU95=1.5μm12个月2005/11/8CJC20059130读数显微镜JC-10上海浦东00004400-100μm3.0μm12个月2005/2/4CYY20050105宽座角尺63mm×40mm成都6475N/A1级12个月2005/2/5CDP20050354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Ra(0.1~0.8)μm山东潍坊020917N/AN/A12个月2005/2/16CDP20050355塞尺(0.02~100)mm华茂牌2030(0.02~100)mmⅡ级12个月2005/2/4CJC20050854岩石平板1000mm×630mm济南1612262N/AN/A12个月2005/2/6CDP20050825开展检定、校准测量设备名称或参数名称测量范围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校准测量能力依据文件名称及编号钢直尺0-0.3m、0-1m、0-1.5m±0.1mm、±0.2mm、±0.27mm《钢直尺检定规程》JJG1-1999
考核记录:(检查有效文件、溯源性、设备管理、人员能力、环境条件、原始记录、证书报告,进行评价,说明理由,提供证据)计量标准履历书新旧版同时存在,按JJF1033新规范建立的履历书记录不全;钢直尺检定记录20055212中,部分检定项目没有记录,如线纹宽度、宽度差。其他各项符合要求。审核结论:√合格
有缺陷
不合格注:在选项上打√,只选一项。审核日期:年月日审核员:审核组长:受审核方代表:
测量过程名称压缩机测试台测量过程测量过程文件编号QJ/KL07.120.04-01-01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测量参数名称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量热计进口温度0~50℃±0.1℃0.01℃25±5℃防电磁干扰量热计出口温度0~50℃±0.1℃0.01℃25±5℃防电磁干扰测量过程要素要素控制要求测量设备测量范围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稳定性分辨力确认状态Pt100-数字温控仪0~50℃0.1级0.01℃2005.6.24计量合格Pt100-数字温控仪0~50℃0.1级0.01℃2005.6.24计量合格核查标准自制冰点恒温器(0℃)U=0.04℃自然标准测量程序详见《R600a制冷量测试台操作规程》环境条件详见QP/5.3-002-2003《实验室管理程序》,要求25±5℃操作技能详见QP/5.2-001-2003《人员培训与考核程序》控制活动详见《压缩机测试台测量过程控制规范》审核记录:(检查测量过程要素,包括测量设备、核查标准、人员操作技能、环境条件、测量过程控制和测量过程记录是否符合测量过程文件的要求并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进行评价,说明理由,提供证据)审核结论:
合格
有缺陷
不合格注:在选项上打√,只选一项。93`测量过程控制项目检查表序号:01第1页共1页审核日期:年月日审核员:审核组长:受审核方代表:――与员工及其他人员的面谈;――对活动、测量工作环境和条件的观察;――文件,例如:方针、目标、计划、程序、标准、规程、规范、指导书、标准证书、检定和校准证书、计量审核标识、许可证书、合同和订单等;――记录,例如:计量审核过程记录、测量过程记录、体系管理过程的记录;――现场试验,例如计量校准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试验;――数据的汇总、分析和业绩指标;――受审核方抽样方案的信息、抽样和测量过程控制程序的信息;――其他方面的报告,例如:顾客反馈、来自外部和供方的相关信息;――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94`收集信息的方法5)审核抽样由于审核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并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行的,这决定了审核是基于抽样的过程。在审核中,应当通过适当的抽样收集信息并予以验证。审核抽样的采用决定了审核证据基于可获得信息的样本,因此审核中存在不确定性。为了降低抽样造成的不确定性,审核抽样遵循“明确总体,合理抽样”的原则,即首先要针对审核的项目或问题,确定所有可用的信息源,并从中遵循适当的信息源。针对所选择的信息源,明确样本总量并从中抽取代表性的样本与足够的样本量,进行查证。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性质的计量要求、场所、职能、产品、环境因素、危险源、过程之间不能进行抽样审核。内部审核的抽样样本量应该大于外部第三方审核的样本量。95`6)形成审核发现
应对照审核准则评价审核证据以形成审核发现。审核发现能表明与审核准则的符合或不符合。当审核目的有规定时,审核发现能够识别改进的机会。审核组应当在审核的适当阶段共同评审审核发现。与审核准则的符合情况应当予以归纳,以表明对场所、能力和过程进行了审核,如果包括在现场审核计划中,应记录每个符合的审核发现及其支持证据。应记录不符合以及支持的审核证据(格式见《不符合项报告》)。96`7)不符合不符合指不符合审核准则的要求。规范中对不符合按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了分类:按类型分为三种情况:――文件不符合:体系文件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实施不符合:实施过程不符合准则的要求;――效果不符合:实施结果不符合目标的要求。按严重程度分为两个等级:――主要不符合:
(1)体系的运行与规范的要求不符合;(2)或造成系统性、区域性严重失效的不符合;(3)以及造成严重后果的不符合;――次要不符合:
(1)孤立的人为错误;(2)对系统不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不符合;(3)体系文件偶尔未被遵守,造成的后果不严重97`受审核单位:****************受审核部门:技术中心陪同人员:***不符合事实描述:手动操作区粘贴蓝色限用标识、编号为JLS173的测厚仪(校准证书编号:200505022),要求操作人员现场测量时,未能按要求进行修正使用。询问操作人员,发现对“限用”的概念认识不清。不符合规范、手册或程序:
GB/T19022-2003
条款号:6.1.2不符合类型:文件不符合____;实施不符合√;效果不符合______不符合程度:主要不符合____;次要不符合√审核员(签名):___________陪同人员(签名)_________
审核组长(签名)_________受审核方代表(签名)日期:日期:纠正措施:预计完成日期:__________负责人签名:审核员确认签名:纠正措施完成情况:负责人签名:日期:纠正措施跟踪及有效性验证:考评组组长签名日期:98`不符合项报告
编号:003(四)审核结论
1)准备审核组应当讨论以下内容,以便:
a)评审审核发现及在审核过程中针对审核目的所收集的其他适当信息;
b)考虑审核过程中固有的不确定因素,对审核结论达成一致;
c)准备建议意见;
d)讨论审核的后续活动。99`2)结论的判定原则
在规范中对审核结论的判定,明确规定了量化的不予通过的原则:
(1)有一项主要不符合项,则不能通过审核;(2)如在同一项要求上发现三个或三个以上次要不符合项则构成一个主要不符合项,不能通过审核;(3)对在不同要求上发现次要不符合项十五个或超过十五个,则也不能通过审核。不能通过审核的,需要整改后再次审核,整改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100`2)结论的判定原则
在规范中对审核结论的判定,明确规定了量化的不予通过的原则:
(1)有一项主要不符合项,则不能通过审核;(2)如在同一项要求上发现三个或三个以上次要不符合项则构成一个主要不符合项,不能通过审核;(3)对在不同要求上发现次要不符合项十五个或超过十五个,则也不能通过审核。不能通过审核的,需要整改后再次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4年食品药品监督2014年工作总结
- 设备制作加工协议书
- 乡镇征地建小学协议书
- 专场供酒合同或协议书
- 养老院合同解除协议书
- 企业劳动服务期协议书
- 雇佣车辆安全协议书
- 餐厅撤资退股协议书
- 邻里建房遮光协议书
- 写字楼装修管理协议书
- 维保服务方案及维保体系
- 肺结核的真菌感染与治疗
- 2022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生物真题含答案2
- 2024年湖北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徒手整形 培训课件
- 市场营销学电子教案
- 《内蒙古乳制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10000字
- 《网络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主题班会课件
- 建筑集团公司商务管理手册(投标、合同、采购)分册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磁铁的磁力》课件
- 幼儿园课件小小银行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