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新题速递之燃烧及燃烧的条件(2024年9月)_第1页
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新题速递之燃烧及燃烧的条件(2024年9月)_第2页
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新题速递之燃烧及燃烧的条件(2024年9月)_第3页
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新题速递之燃烧及燃烧的条件(2024年9月)_第4页
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新题速递之燃烧及燃烧的条件(2024年9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新题速递之燃烧及燃烧的条件(2024年9月)一.选择题(共18小题)1.(2024•端州区校级一模)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们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在野外做饭时人们会在一片空地上用石头围成一圈,在圈内点燃木柴生火烹煮,结束后浇水熄灭火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木柴属于可燃物 B.将木柴底部架空可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 C.浇水熄灭火堆是为了使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点火前将周围的枯树枝清理干净,防止引起火灾2.(2024春•龙口市期末)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B.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可用水灭火 C.煤矿矿井要注意加强通风 D.电动车不能在居民楼内充电3.(2023秋•林州市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三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仅是提供热量 B.实验一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C.实验二是探究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只有实验三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4.(2023秋•洪山区期末)我国古代常用“火折子”保存火种,《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折子”的记载:“以白薯蔓浸水泡浓,捶之……晒干,辅以硝五钱、硫磺二两、松香四钱……装入竹筒,吹气复燃”,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白薯蔓”是可燃物 B.“火折子”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C.“吹气”主要目的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为保留火种,竹筒的竹帽上应留有小孔5.(2023秋•蒸湘区校级期末)用如图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胶塞,待蜡烛熄灭后,在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铝盒里的白磷燃烧,图2是集气瓶内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0﹣t1内,氧气浓度下降是因为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 B.加入水后白磷燃烧说明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C.该实验证明白磷和蜡烛燃烧需要燃烧的最低氧气浓度相同 D.滴入水后,白磷燃烧是利用了铝的导热性6.(2023秋•绵竹市期末)以下有关燃烧和灭火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A.“釜底抽薪”灭火是因为清除了可燃物 B.“火上浇油”增加了更多的可燃物 C.“煽风点火”增加了更多的氧气 D.“水火不容”,水能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7.(2024•宿迁模拟)课堂上,老师用玻璃棒蘸取混有少许浓硫酸的高锰酸钾固体去接触酒精灯灯芯,同学们惊奇地发现,酒精灯被点燃了!这就是神奇的化学魔术“魔棒点灯”。在此过程中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锰和氧气及其它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放出的热使玻璃棒点燃了酒精灯 B.二氧化锰能促使该反应更快进行 C.反应产生的氧气具有氧化性 D.灯芯和酒精都是可燃物8.(2024•眉县二模)设计对比性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对以下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实验Y型管中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要达到着火点 B.甲实验Y型管中红磷和烧杯底部白磷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要接触氧气 C.乙实验中A、C对比说明铁锈蚀要与水接触 D.乙实验中B、C对比说明铁锈蚀要与氧气接触9.(2024•东城区一模)用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胶塞,待蜡烛熄灭后,在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铝盒中的白磷燃烧。图2是集气瓶内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t1内,O2浓度下降与蜡烛燃烧有关 B.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放热,引燃白磷 C.该实验证明白磷和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O2浓度相同 D.滴入水后,CO2浓度可能下降10.(2024•项城市三模)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和240℃)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③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B.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11.(2023秋•裕安区校级期末)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①试管中白磷燃烧;②热水中白磷未燃烧;③试管中红磷未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现象①②推知:燃烧需要氧气 B.由现象②③推知: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C.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 D.气球既可平衡装置内外压强,又可防止污染空气12.(2024春•广安区校级月考)2024年3月13日,廊坊三河市燕郊镇发生天然气管道泄漏,因燃烧造成大爆炸。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C.有天然气泄漏的地方,严禁一切产生电火花的行为 D.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火13.(2023秋•鼎湖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森林灭火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酒精灯碰倒在试验台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绝氧气又降温14.(2023秋•岚山区期末)教材中的两个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1集气瓶中的水和图2烧杯中的水的作用相同 B.其他条件不变时,图1和图2中的红磷都可以用木炭替代 C.图1实验中红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D.图2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实验现象的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15.(2024•武汉模拟)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多处用到水和单质磷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1集气瓶中的水和图2烧杯内的水都有提供热量的作用 B.图1中的红磷和图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时都产生大量白雾 C.图1红磷燃烧时弹簧夹未夹紧会导致测得氧气含量偏低 D.图2能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16.(2024•连云港一模)用如图1所示实验Ⅰ、Ⅱ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Ⅱ中所需氧气可用如图2所示装置来制取 B.实验Ⅰ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Ⅱ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C.实验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实验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17.(2024春•渝中区校级月考)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气球有平衡气压的作用18.(2024•盈江县模拟)某化学小组研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两个案验方案,下列关于方案设计说法不合理的是()A.两个方案中热水的作用都一样 B.方案Ⅱ比方案Ⅰ的设计更环保 C.方案Ⅱ,通过Y形管中白磷和红磷的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D.方案Ⅰ,通过铜片上白磷和水中白磷的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烧物质燃烧需要氧气二.填空题(共7小题)19.(2024•荆州二模)纵观古今,引火方式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岁月。Ⅰ、古籍中的引火方法(1)东汉郑玄《礼记注》:“木燧,钻火也”。“钻木取火”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Ⅱ、近代的点火方式1823年德贝莱纳发现氢气遇到金属铂会起火,据此原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打火机,其结构如图1所示。使用时,将顶盖上的开关打开,在铂(Pt)的催化作用下,从内筒中冲出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关闭开关,喷嘴被堵住,氢气不再产生,火焰熄灭。用数字传感器测得内简里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2)图1中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图2中a点在打火机中对应的操作是(填“打开”或“关闭”)开关。Ⅲ、现代的点火方式(4)如图3电子脉冲点火器是利用脉冲原理产生连续性瞬间电火花来点燃各种可燃气体,写出一个生活中利用电子脉冲点火器的点火应用设备:。20.(2023秋•润州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实验:(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21.(2024•内乡县一模)某兴趣小组做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①在弹簧夹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Ⅰ);②将图Ⅰ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3)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为使白磷复燃,可打开弹簧夹通入。22.(2023秋•美兰区校级期末)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1)“风能兴火”是指通风之后能使火燃烧更旺,从燃烧的条件解释其原理。(2)“火能熟水”说明燃烧(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23.(2023秋•鲤城区校级期末)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1)“风炉”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烬”中含碳酸钾其化学式为。(3)“风能兴火”中火烧得更旺的原因是。“火能熟水”的能量转化形式为。(4)“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其原理类似于实验室的操作。(5)“茶乔四溢”的微观解释是。24.(2023秋•双阳区期末)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观察到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此现象能推测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2)生活中常用水灭火的主要原因是。(3)消除火灾隐患,普及消防常识。在公共场所能采取的预防火灾的安全措施有(写出一点即可)。25.(2024•惠阳区二模)《天工开物•冶铸》中记载:宋子曰:首山之采(采铜铸鼎)……九牧贡金,用襄禹鼎……利者司垦,薄其身以媒合水火,而百姓繁(薄壁的可以用来烧水煮食而使百姓人丁兴旺)。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凡山林无煤之处,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1)“鼎”属于材料。(2)“媒合水火”说明燃烧(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生铁”与“钢”的主要区别是不同。工业上用赤铁矿冶炼铁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炭在冶炼中的主要作用是。(4)扬烧不闭穴火说明燃烧需要(填“氧气”或“可燃物”)。

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新题速递之燃烧及燃烧的条件(2024年9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2024•端州区校级一模)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们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在野外做饭时人们会在一片空地上用石头围成一圈,在圈内点燃木柴生火烹煮,结束后浇水熄灭火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木柴属于可燃物 B.将木柴底部架空可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 C.浇水熄灭火堆是为了使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点火前将周围的枯树枝清理干净,防止引起火灾【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C【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有三个,分别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解:A.木柴属于可燃物,故正确;B.将木柴底部架空可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可以促进燃料的燃烧,故正确;C.煮饭结束,用水将火扑灭是因为降低了木柴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不属降低着火点,故错误;D.点火前将周围的枯树枝清理干净,防止引起火灾,故正确;故选:C。【点评】理解将木柴架空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2.(2024春•龙口市期末)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B.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可用水灭火 C.煤矿矿井要注意加强通风 D.电动车不能在居民楼内充电【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以及灭火方法的选择。【解答】解:A.加油站和面粉加工厂都涉及到可燃性物质,在加油站,汽油是易燃易爆的;在面粉加工厂,面粉的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到明火或静电就可能发生爆炸,因此,这两个地方都严禁烟火,以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做法正确;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时,如果用水去灭火,由于水是导体,可能会使电流通过水传到人体上,造成触电事故,同时,水也可能使火势扩大,因为水能导电,如果电线仍然带电,水会成为电流的传播路径,使火势更加难以控制,做法错误;C.煤矿矿井中常常存在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如果矿井通风不良,这些气体可能会积聚到一定的浓度,遇到明火或静电就可能发生爆炸,做法正确;D.电动车在充电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热量,如果充电环境不通风或充电时间过长,就可能导致电池过热甚至起火,如果电动车在居民楼内充电,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给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做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简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考查了学生对安全常识和灭火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解答此类问题时,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遵守相关规定,防止火灾等事故的发生。3.(2023秋•林州市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三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仅是提供热量 B.实验一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C.实验二是探究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只有实验三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B【分析】A、根据探究燃烧的条件中热水的作用进行分析;B、根据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现象进行分析;D、根据实验一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实验三中木块先燃烧、煤块后燃烧进行分析。【解答】解:A、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提供热量,故A说法错误;B、实验一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利用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且着火点不同探究燃烧的条件,故B说法正确;C、实验二中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实验是探究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故C说法错误;D、实验一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实验三中木块先燃烧,煤块后燃烧,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4.(2023秋•洪山区期末)我国古代常用“火折子”保存火种,《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折子”的记载:“以白薯蔓浸水泡浓,捶之……晒干,辅以硝五钱、硫磺二两、松香四钱……装入竹筒,吹气复燃”,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白薯蔓”是可燃物 B.“火折子”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C.“吹气”主要目的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为保留火种,竹筒的竹帽上应留有小孔【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C【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B、根据硫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分析;C、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D、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答】解:A、“白薯蔓”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是一种可燃物,故A说法正确;B、由题文可知,火折子中含有硫磺,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故B说法正确;D、“吹气”主要目的是通过空气的流动带来了更多的氧气,促进可燃物的燃烧,而不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说法错误;D、燃烧需要氧气,“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封,竹筒的竹帽上留有的小孔能保持火折子与氧气接触,维持燃烧,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5.(2023秋•蒸湘区校级期末)用如图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胶塞,待蜡烛熄灭后,在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铝盒里的白磷燃烧,图2是集气瓶内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0﹣t1内,氧气浓度下降是因为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 B.加入水后白磷燃烧说明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C.该实验证明白磷和蜡烛燃烧需要燃烧的最低氧气浓度相同 D.滴入水后,白磷燃烧是利用了铝的导热性【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C【分析】A、根据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分析;B、根据生石灰与反应放出了大热的热分析;C、根据白磷和蜡烛熄灭时氧气的浓度分析;D、根据铝的性质分析。【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0﹣t1集气瓶内只有蜡烛在燃烧,故O2浓度下降与蜡烛燃烧有关,故A说法正确;B、滴管中的水滴入集气瓶,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热,引燃白磷,故B说法正确;C、通过氧气浓度变化图像可知,白磷和蜡烛燃烧需要燃烧的最低氧气浓度不相同,白磷燃烧需要的最低O2浓度更低一些,故C说法错误;D、在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铝盒中的白磷燃烧,说明铝具有导热性,使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创新实验对白磷和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O2浓度进行了探究,涉及了蜡烛燃烧、白磷燃烧、生石灰与水反应等知识,题目难度一般,在分析实验过程中需要将氧气浓度变化与实验操作、现象相结合进行分析。6.(2023秋•绵竹市期末)以下有关燃烧和灭火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A.“釜底抽薪”灭火是因为清除了可燃物 B.“火上浇油”增加了更多的可燃物 C.“煽风点火”增加了更多的氧气 D.“水火不容”,水能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D【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釜底抽薪”灭火是因为清除了可燃物,故A正确;B、“火上浇油”增加了更多的可燃物,故B正确;C、“煽风点火”增加了更多的氧气,促进了燃料的燃烧,故C正确;D、“水火不容”,水能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低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而灭火,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2024•宿迁模拟)课堂上,老师用玻璃棒蘸取混有少许浓硫酸的高锰酸钾固体去接触酒精灯灯芯,同学们惊奇地发现,酒精灯被点燃了!这就是神奇的化学魔术“魔棒点灯”。在此过程中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锰和氧气及其它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放出的热使玻璃棒点燃了酒精灯 B.二氧化锰能促使该反应更快进行 C.反应产生的氧气具有氧化性 D.灯芯和酒精都是可燃物【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答案】B【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B、根据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生成物来分析;C、根据氧气的性质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来分析。【解答】解:A、高锰酸钾和浓硫酸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而发生燃烧,故A正确;B、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生成物而不是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并不能促使该反应更快进行,故B错误;C、反应产生的氧气具有氧化性,故C正确;D、灯芯和酒精具有可燃性,都是可燃物,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燃烧条件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8.(2024•眉县二模)设计对比性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对以下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实验Y型管中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要达到着火点 B.甲实验Y型管中红磷和烧杯底部白磷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要接触氧气 C.乙实验中A、C对比说明铁锈蚀要与水接触 D.乙实验中B、C对比说明铁锈蚀要与氧气接触【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专题】实验设计题.【答案】B【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根据三支试管中铁钉接触的条件、锈蚀情况,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甲实验Y型管中白磷、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B、甲实验Y型管中红磷和烧杯底部白磷对比,均不能燃烧,且变量不唯一,不能说明可燃物燃烧要接触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C、乙实验中A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C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C试管中的铁钉生锈,A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是与水充分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D、乙实验中B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C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C试管中的铁钉生锈,B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对比说明铁锈蚀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的难点,明确实验原理、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2024•东城区一模)用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胶塞,待蜡烛熄灭后,在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铝盒中的白磷燃烧。图2是集气瓶内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t1内,O2浓度下降与蜡烛燃烧有关 B.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放热,引燃白磷 C.该实验证明白磷和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O2浓度相同 D.滴入水后,CO2浓度可能下降【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C【分析】根据实验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A、根据题目信息可知,0﹣t1集气瓶内只有蜡烛在燃烧,故O2浓度下降与蜡烛燃烧有关,说法正确;B、滴管中的水滴入集气瓶,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热,引燃白磷,说法正确;C、通过图2中氧气浓度变化可知,白磷燃烧需要的最低O2浓度比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O2浓度低,说法错误;D、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实验中滴入水,CO2浓度可能下降,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创新实验对白磷和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O2浓度进行了探究,涉及了蜡烛燃烧、白磷燃烧、生石灰与水反应等知识,题目难度一般,在分析实验过程中需要将氧气浓度变化与实验操作、现象相结合进行分析。10.(2024•项城市三模)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和240℃)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③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B.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B【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进行分析。【解答】解:A、红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②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燃烧,③处白磷(与氧气隔绝、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不燃烧,不能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故A错误;B、③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④处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接触,故B正确;C、红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①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③处白磷(与氧气隔绝、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C错误;D、④处燃烧时,水能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①处燃烧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不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11.(2023秋•裕安区校级期末)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①试管中白磷燃烧;②热水中白磷未燃烧;③试管中红磷未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现象①②推知:燃烧需要氧气 B.由现象②③推知: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C.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 D.气球既可平衡装置内外压强,又可防止污染空气【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B【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燃烧的条件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解答】解:A、①试管中白磷燃烧,②热水中白磷未燃烧,由现象①②推知: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B、对比实验,必须控制变量唯一性,当只有一个条件不同时,才可对比出该条件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②③中有两个变量,没有可比性,故B错误;C、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内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气球变大,然后试管内压强逐渐减小,气球变小,所以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故C正确D、白磷、红磷燃烧都生成对空气有污染的五氧化二磷,白磷、红磷燃烧都放出热量,所以气球既可平衡装置内外压强,又可防止污染空气,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考点是用白磷探究燃烧的条件,属于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这类探究实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设计的步骤中不同的现象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回答题目给出的问题。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12.(2024春•广安区校级月考)2024年3月13日,廊坊三河市燕郊镇发生天然气管道泄漏,因燃烧造成大爆炸。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C.有天然气泄漏的地方,严禁一切产生电火花的行为 D.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火【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B【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防止触电或损坏电器等,故B错误;C、有天然气泄漏的地方,严禁一切产生电火花的行为,否则会引起爆炸,故C正确;D、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由液体变为气态,又降温和隔绝空气作用,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防范爆炸的措施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13.(2023秋•鼎湖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森林灭火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酒精灯碰倒在试验台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绝氧气又降温【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B【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一种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一般不变分析。【解答】解: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故A正确;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故B错误;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可以清除和隔离可燃物,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正确;D、不慎将酒精灯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可以隔氧又降温,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14.(2023秋•岚山区期末)教材中的两个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1集气瓶中的水和图2烧杯中的水的作用相同 B.其他条件不变时,图1和图2中的红磷都可以用木炭替代 C.图1实验中红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D.图2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实验现象的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红磷及其他药品燃烧测定氧气含量时的现象及压强变化问题.【专题】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答案】D【分析】A、根据水的应用分析;B、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燃烧条件的探究方法分析;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D、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燃烧的条件。【解答】解:A、图1实验需要冷却至室温后读数,故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加速冷却,同时水可以吸收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图2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同时可隔绝氧气,通过对比得出白磷燃烧需要氧气,作用不相同,故A分析不正确;B、图1实验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不能用木炭代替;图2实验中,如果用木炭代替红磷,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木炭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验证燃烧的条件,红磷可以用木炭代替,故B分析不正确;C、图1实验中,如果红磷量不足,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C分析不正确;D、图2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不能与氧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D分析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探究和燃烧的条件的探究,都是教材中的基础实验,应加强实验的学习,提高实验的能力。15.(2024•武汉模拟)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多处用到水和单质磷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1集气瓶中的水和图2烧杯内的水都有提供热量的作用 B.图1中的红磷和图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时都产生大量白雾 C.图1红磷燃烧时弹簧夹未夹紧会导致测得氧气含量偏低 D.图2能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答案】D【分析】A、根据探究燃烧的条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水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和白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压强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水中的白磷的燃烧情况,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图1集气瓶中的水是吸收热量、吸收白烟,图2烧杯内的水有提供热量、隔绝氧气的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和白磷燃烧时都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图1红磷燃烧时弹簧夹未夹紧,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压强大,有空气逸出,因此进入的水多,使测得氧气含量偏高,故选项说法错误。D、图2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燃烧的条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2024•连云港一模)用如图1所示实验Ⅰ、Ⅱ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Ⅱ中所需氧气可用如图2所示装置来制取 B.实验Ⅰ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Ⅱ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C.实验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实验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B【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实验Ⅱ中所需氧气可用图2所示装置来制取,故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Ⅰ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通氧气后Ⅱ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C、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实验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实验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2024春•渝中区校级月考)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气球有平衡气压的作用【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C【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②试管中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有燃烧现象,①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③中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均不能燃烧,故A说法正确;B、①中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但却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未必燃烧,故B说法正确;C、正常情况下水的沸点是100℃,水浴温度最高达到100℃,无法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40℃,所以红磷不能燃烧。继续水浴升温,③中不会燃烧,故C说法错误;D、燃烧放热会导致试管内气体受热压强增大,气球可以平衡气压,防止气压过大导致橡胶塞冲出,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2024•盈江县模拟)某化学小组研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两个案验方案,下列关于方案设计说法不合理的是()A.两个方案中热水的作用都一样 B.方案Ⅱ比方案Ⅰ的设计更环保 C.方案Ⅱ,通过Y形管中白磷和红磷的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D.方案Ⅰ,通过铜片上白磷和水中白磷的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烧物质燃烧需要氧气【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C【分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解答】解:A、由实验的过程和目的可知,两个方案中热水作用都是提供热量、隔绝空气,说法正确;B、对比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可知,实验Ⅱ是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实验,可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白烟污染空气,方案Ⅱ比方案Ⅰ的设计更环保,说法正确;C、方案Ⅱ,Y形管中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说法错误;D、方案Ⅰ,通过铜片上白磷与氧气接触能燃烧,水中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烧物质燃烧需要氧气,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难度不大.二.填空题(共7小题)19.(2024•荆州二模)纵观古今,引火方式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岁月。Ⅰ、古籍中的引火方法(1)东汉郑玄《礼记注》:“木燧,钻火也”。“钻木取火”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Ⅱ、近代的点火方式1823年德贝莱纳发现氢气遇到金属铂会起火,据此原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打火机,其结构如图1所示。使用时,将顶盖上的开关打开,在铂(Pt)的催化作用下,从内筒中冲出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关闭开关,喷嘴被堵住,氢气不再产生,火焰熄灭。用数字传感器测得内简里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2)图1中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图2中a点在打火机中对应的操作是关闭(填“打开”或“关闭”)开关。Ⅲ、现代的点火方式(4)如图3电子脉冲点火器是利用脉冲原理产生连续性瞬间电火花来点燃各种可燃气体,写出一个生活中利用电子脉冲点火器的点火应用设备:家用燃气灶的电子点火器。【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3)关闭;(4)家用燃气灶的电子点火器。【分析】(1)根据燃烧需要的条件进行分析。(2)根据氢气与氧气反应,燃烧产生水,进行分析。(3)根据a点到b点压强增大,说明有气体产生并排不出去,进行分析。(4)根据生活中利用电子脉冲点火器的点火应用设备进行分析。【解答】解:(1)“钻木取火”中的木头是可燃物,通过摩擦生热起火,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氢气与氧气反应,燃烧产生水,化学方程式为;(3)根据图2,a点到b点压强增大,说明有气体产生并排不出去,使锌片与稀硫酸脱离,反应停止,故a点为关闭开关;(4)生活中利用电子脉冲点火器的点火应用设备有:家用燃气灶的电子点火器。故答案为:(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3)关闭;(4)家用燃气灶的电子点火器。【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20.(2023秋•润州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实验:(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2)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1)4P+5O22P2O5;(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分析】(1)根据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2)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解:(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故答案为:4P+5O22P2O5。(2)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故答案为: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点评】本题考查探究燃烧的条件,记住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者同时具备。21.(2024•内乡县一模)某兴趣小组做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①在弹簧夹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Ⅰ);②将图Ⅰ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2)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为使白磷复燃,可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或氧气。【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1)4P+5O22P2O5;(2)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空气或氧气。【分析】(1)根据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2)根据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进行分析。(3)根据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解:(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2)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②将图I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图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说明试管内氧气已经消耗完;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或氧气,即补充了氧气,白磷又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氧气。故答案为:(1)4P+5O22P2O5;(2)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空气或氧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22.(2023秋•美兰区校级期末)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1)“风能兴火”是指通风之后能使火燃烧更旺,从燃烧的条件解释其原理提供充足的氧气。(2)“火能熟水”说明燃烧放出(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1)提供充足的氧气;(2)放出;(3)过滤。【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2)根据燃烧放出热量分析。(3)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解答】解:(1)“风能兴火”是因为刮风能加速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了燃烧,从而使火燃烧更旺。(2)“火能熟水”是因为燃烧放热,能加热水。(3)过滤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而“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则其类似于过滤。故答案为:(1)提供充足的氧气;(2)放出;(3)过滤。【点评】本题通过的茶文化考察额燃烧的条件、过滤的原理等知识,难度不大,学会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3.(2023秋•鲤城区校级期末)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1)“风炉”属于混合物(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烬”中含碳酸钾其化学式为K2CO3。(3)“风能兴火”中火烧得更旺的原因是增加了氧气的浓度。“火能熟水”的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4)“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其原理类似于实验室的过滤操作。(5)“茶乔四溢”的微观解释是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过滤所需的仪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1)混合物。(2)K2CO3。(3)增加了氧气的浓度;化学能转化为热能。(4)过滤。(5)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分析】(1)根据混合物的定义进行分析。(2)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式进行分析。(3)根据能量转化形式进行分析。(4)根据过滤可实现固液分离进行分析。(5)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进行分析。【解答】解:(1)“风炉”以铜铁铸之,是用铜和铁铸成,属于混合物;(2)碳酸钾中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其化学式为K2CO3;(3)“风能兴火”中火烧得更旺的原因是增加了氧气的浓度;“火能熟水”说明燃烧放出热量,从而将水烧开,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4)“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过滤可实现固液分离;(5)茶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故答案为:(1)混合物。(2)K2CO3。(3)增加了氧气的浓度;化学能转化为热能。(4)过滤。(5)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24.(2023秋•双阳区期末)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观察到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此现象能推测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2)生活中常用水灭火的主要原因是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3)消除火灾隐患,普及消防常识。在公共场所能采取的预防火灾的安全措施有使用防火材料、定期检查电器等设备、禁止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要求电器远离可燃物等(任写一点)。(写出一点即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1)与氧气接触;(2)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3)使用防火材料、定期检查电器等设备、禁止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要求电器远离可燃物等(任写一点)。【分析】(1)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燃烧的条件;(2)根据水蒸发能吸收大量的热分析;(2)根据防火的安全知识分析回答【解答】解:(1)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不能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2)生活中常用水灭火,原因是水蒸发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以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3)消除火灾隐患,普及消防常识。草去的措施有很多,例如:我们在公共场所应该:使用防火材料、定期检查电器等设备、禁止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要求电器远离可燃物等。故答案为:(1)与氧气接触;(2)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3)使用防火材料、定期检查电器等设备、禁止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要求电器远离可燃物等(任写一点)。【点评】加强对爆炸的条件、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25.(2024•惠阳区二模)《天工开物•冶铸》中记载:宋子曰:首山之采(采铜铸鼎)……九牧贡金,用襄禹鼎……利者司垦,薄其身以媒合水火,而百姓繁(薄壁的可以用来烧水煮食而使百姓人丁兴旺)。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凡山林无煤之处,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1)“鼎”属于金属材料。(2)“媒合水火”说明燃烧放出(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生铁”与“钢”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工业上用赤铁矿冶炼铁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3CO+Fe2O32Fe+3CO2。炭在冶炼中的主要作用是作还原剂。(4)扬烧不闭穴火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填“氧气”或“可燃物”)。【考点】铁的冶炼;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生铁和钢.【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答案】(1)金属;(2)放出;(3)含碳量;3CO+Fe2O32Fe+3CO2;作还原剂;(4)氧气。【分析】(1)根据金属材料的概念进行分析;(2)根据燃烧放热进行分析;(3)根据生铁与钢的含碳量及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原理分析;(4)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单质以及它们的合金,“鼎”属于金属材料;(2)“媒合水火”说明燃烧放出热量;(3)“生铁”与“钢”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工业上用赤铁矿冶炼铁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3CO+Fe2O32Fe+3CO2。炭具有还原性,在冶炼中的主要作用是作还原剂;(4)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物质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扬烧不闭穴火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答案为:(1)金属;(2)放出;(3)含碳量;3CO+Fe2O32Fe+3CO2;作还原剂;(4)氧气。【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较为基础,利用好题文信息及所学的有关知识即可解答。

考点卡片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知识点的认识】设计与评价实验方案是基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基于对常规实验手段、常见仪器使用熟练掌握;基于对各部分知识的融会贯通;基于对实验手段优劣的辨析.具体来说,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考点,它分为实验原理设计和实验操作步骤设计;而评价是从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上来说的,一般遵循以下七个原则:1.能否达到目的.2.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3.原料的利用率高低.4.过程是否简捷优化.5.对环境有无污染.6.实验误差的大小.7.有无创意等等.最佳方案的设计应该符合这七个原则;方案确定后为确保实验目的实现,还必须具有快捷而正确的操作步骤设计.【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以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为突破口,考查学生基本的实验能力;以“双基”为载体,全面考查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有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等,中考重点是让学生根据实验情景,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解题方法点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反应原理→选择仪器药品→设计实验装置及操作步骤→记录现象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而实验方案的评价应是注意的:目标明确、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安全环保、节约快捷、效果显著等等;若有不妥,可参考评价的七原则,给出合理的改进方案.2.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知识点的认识】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的不同点,采用适当的方式将混合物中各物质分离开来的科学方法.它主要有过滤和结晶两种.具体来说,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而结晶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或者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原理,通过蒸发或者降温的方法将其中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因此,它又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过滤时,需要注意的是: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二低,即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即倾倒液体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结晶时,需要注意的是:1.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时,可以直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正确地进行蒸发操作,即可得到所需物质.2.分离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时,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先将其配成热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使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物质析出即可.如果还需要另一种物质,那么可以再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来完成.另外,对于可溶性和不溶性固体的分离,可以采用两种方法配合完成.即先固体混合物放入水中充分溶解,采用过滤的方法就其中的不溶性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再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将可溶性固体物质通过蒸发其中的水而析出.对于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分离,可以通过分液漏斗过滤的方法来分离.对于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的分离,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实验,采用合适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物质分离开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主要是考查固体和液体(或固体和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以及各自的操作注意事项等等.【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原理、注意事项等等;然后,结合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者图示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设计好实验方案,或者是按照给出实验方案,进行细心探究即可.3.过滤所需的仪器【知识点的认识】过滤是一种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方法,所需的仪器主要有:1、漏斗:用于放置滤纸和引导液体流入接受容器。2、滤纸:起到过滤固体颗粒的作用,根据过滤要求选择不同孔径的滤纸。3、玻璃棒:用于引流液体,防止液体溅出。4、烧杯:用于盛放待过滤的液体和承接滤液。5、铁架台(带铁圈):用于固定和支撑漏斗。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指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尖嘴紧靠烧杯内壁。【命题方向】1、仪器名称及作用:要求学生准确写出过滤操作中所需仪器的名称,如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等,并了解它们各自在过滤过程中的作用。2、仪器选择与搭配:给出一些实验情境或条件,让学生判断应选择哪些仪器进行过滤,或者分析给定的仪器组合是否能够完成有效的过滤操作。3、仪器的使用规范:考查学生对过滤仪器使用方法的掌握,如玻璃棒搅拌溶液的方式、漏斗的放置角度等。4、实验误差分析:由于仪器使用不当或仪器本身的问题导致过滤效果不佳,要求学生分析可能产生的误差及原因。5、仪器改进与创新:让学生思考如何对传统的过滤仪器进行改进或创新,以提高过滤效率或满足特定的实验需求。【解题方法点拨】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主要有:1、漏斗:用于过滤液体和固体混合物。2、玻璃棒:用于引流液体,防止液体溅出。3、烧杯:用于盛放待过滤的液体和承接滤液。4、铁架台(带铁圈):用于固定和支撑漏斗。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首先要将过滤器组装在铁架台上,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然后将待过滤的混合物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注意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4.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知识点的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是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或特点,来对某物质进行辨析、推断,看它到底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具体的判别方法或技巧是:1.从宏观角度来说,主要看它含有几种物质,含有一种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的是混合物.当然,也有一定的规律或技巧所在,那就是只要它是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或合金时,就不用再细分析了,它一定是混合物.还有,由于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并且有且只有一个化学式;所以只要某物质有化学式,也就不用再细分析了,它一定是纯净物.2.从微观角度来说,如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含有一种分子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分子的是混合物.如果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那么含有一种原子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原子的是混合物.【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及进一步分类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类别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在判别某物质是纯净物或混合物时,不要只看表面字眼“纯”或“混”,而要看其实质(即它的物质组成,也就是它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否则,就会误入圈套,进而导致出错失分.例如,纯净的盐酸就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因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当然是混合物);而冰和水的混合物却不是混合物而是纯净物(因为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它们是同一种物质).5.空气组成的测定16.红磷及其他药品燃烧测定氧气含量时的现象及压强变化问题【知识点的认识】一、红磷燃烧测定氧气含量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2、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压强变化:1、红磷燃烧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压强增大。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瓶内气体减少,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后,压强减小。3、打开止水夹后,由于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水被压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二、其他药品燃烧测定氧气含量(一)白磷燃烧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压强变化:与红磷燃烧类似,燃烧时压强先增大,消耗氧气后压强减小。(二)铜粉加热现象:铜粉由红色变为黑色。压强变化:铜粉加热消耗氧气生成氧化铜,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在理解这些现象和压强变化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装置必须密封良好,否则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2、所选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且只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最好是固体。3、要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否则也会影响实验结果。【命题方向】一、实验现象的描述1、考查红磷燃烧时的火焰颜色、产生的烟的颜色和状态。2、观察装置内其他物质的变化,如水的进入情况。二、压强变化的分析1、要求分析燃烧前后密闭容器内压强的变化原因。2、探究压强变化对实验结果(如进入水的体积)的影响。三、药品选择的合理性1、给定几种不同的药品,判断其是否适合用于测定氧气含量,并说明理由。2、分析药品的性质(如燃烧产物、是否与其他气体反应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四、误差分析1、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药品量不足等因素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或偏小,分析其压强变化和产生误差的原因。2、对比不同实验操作或条件下的压强变化,评估对氧气含量测定的准确性。五、实验改进与创新1、基于原实验的压强变化问题,提出改进装置或实验方法的设想。2、探究新的药品组合或实验条件对压强变化和氧气测定的优化效果。六、数据处理与计算1、根据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等数据,计算氧气的含量。2、结合压强变化的数据,进行相关的定量分析和推理。七、综合应用1、将氧气含量的测定与其他化学知识(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物质的性质等)结合,进行综合考查。2、联系实际生活或生产中的相关情境,运用压强变化和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解决问题。【解题方法点拨】一、实验原理理解明确实验是通过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从而通过水的进入量来测定氧气的含量。二、燃烧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2、其他可能药品,如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发光,放出热量。三、压强变化分析1、燃烧前:容器内气体为空气,压强为正常大气压。2、燃烧时:药品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物质,气体总体积减小,压强降低。3、燃烧结束,冷却至室温:由于氧气被消耗,容器内压强小于初始大气压。四、解题关键步骤1、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确定消耗氧气的量。2、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判断气体体积和压强的关系。3、比较燃烧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计算压强变化。五、误差分析1、装置漏气:会导致外界空气进入,使水进入量偏少,测得氧气含量偏低。2、药品不足:未将氧气完全消耗,水进入量偏少,氧气含量偏低。3、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气体膨胀,压强偏大,水进入量偏少,氧气含量偏低。六、数据处理根据水进入容器的体积,计算出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七、举一反三通过对红磷实验的理解,能够分析其他类似实验中压强和现象的变化。7.氧气的化学性质【知识点的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是指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还有能支持呼吸.即它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非金属、金属、化合物等多种特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因条件不同而异,可表现为缓慢氧化、燃烧或爆炸等,但在反应中都放出大量的热.具体情况如下:1.氧气与非金属反应,例如:(1)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但是,当氧气不充足时,会生成一氧化碳)(2)硫在氧气里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3)红磷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即五氧化二磷),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而白磷可以与空气中氧气的发生缓慢氧化,达到着火点(40℃)时,引起自燃,(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会有水雾生成.2.氧气与金属反应,例如:(1)镁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即氧化镁);(2)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即四氧化三铁);(3)铜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加热,会逐渐变成黑色的固体(氧化铜).3.氧气与化合物反应,例如:(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2)甲烷(沼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呈蓝色,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还会有水雾生成.(3)酒精(乙醇)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还会有水雾生成.(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集气瓶的内壁有水珠出现,并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5)葡萄糖在酶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4.呼吸作用是生物从自然界里吸入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实际上它是一种缓慢氧化.【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反应现象、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等,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蜡烛燃烧实验”、“金属的化学性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酒精等可燃气体的化学性质”、“呼吸作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考查氧气的助燃性(故意将其与可燃性替换),有氧气参与的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等,以及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等等.【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氧气的化学性质,尤其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等,以及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以及实验装置图等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8.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等纯金属和合金.其应用非常广泛,具体例谈如下:1.几种常见金属应用:(1)金常用作装饰品等.(2)铝常用来制造飞机等航天器,被用作输电线,炊具等,还被制作成铝箔用于包装香烟(过去用锡箔纸,现在铝箔的兴起,价格较锡箔便宜,大部分包装已经是铝箔纸了)、糖果、饮料、巧克力和药片等;还常被用作“银粉漆”(即铝粉).(3)铜常被用作电线;古代人还充分利用铜的金属光泽,将铜打磨成铜镜.(4)纯银常用来制作装饰品、灵敏度极高的物理仪器元件(如导体、开关接触器和熔断器等),还有保温瓶的瓶胆内壁表面上真空镀银膜来反射红外热辐射线等;(5)金属钨用来制灯泡内的灯丝;(6)金属锡用来焊接金属;(7)保险丝由铅锑合金制成的;(8)体温表中的液体金属就是金属汞.(9)铁制品(如水龙头、门把手等)常镀有金属铬.⑽铁等活泼金属可以用来冶炼铜;⑾实验室里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⑿钛是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石油工业、近代航空、宇航、以及水艇制造中,被称为“空中金属”、“海洋金属”、“陆地金属”.医学上利用它的亲生物性和人骨的密度相近,用钛板、钛螺丝钉制作人工关节、人工骨,很容易和人体肌肉长在一起.所以又被称为“亲生物金属”.由于钛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前景广阔,又有“未来金属”之称.等等!2.几种常见合金(即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如下表所示:其中,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生铁和钢是人类利用最广泛的合金.另外,钛的合金(如钛镍合金)具有“记忆”能力,可记住某个特定温度下的形状,只要复回这个温度,就会恢复到这个温度下的形状,又被称为“记忆金属”.此外,钛还可制取超导材料,美国生产的超导材料中的90%是用钛铌合金制造的.【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探究金属铜的冶炼原理”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据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来推断、选择或解答其相应性质等问题,或者是给出常见金属的某些性质来推断其用途,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和性质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和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有关金属材料的相关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材料的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材料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材料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用途),来相互推断、分析和解答相关的问题,将会是事半功倍的.9.生铁和钢【知识点的认识】生铁和钢是铁的两种重要的合金.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要比钢的高.由于纯铁的质地软,实验在实际应用中使用铁制品一般都是生铁或钢等合金.生铁和钢的比较如下表所示:【命题方向】该考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