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59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B.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D.环境容纳量受自然条件限制,会因环境的破坏而发生变化2、下列信息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楝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3、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a、b;c、d表示能量值;①、②、③表示营养级,甲是分解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细菌都属于甲B.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c×100%C.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b+c+dD.与热带雨林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低4、如图为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点之前的增长并不就是“J”型增长,因为不能绝对满足“J”型增长的模型假设B.cd段,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当,种群增长率为零,于是种群数量相对稳定C.bc段由于食物、空间和天敌等限制,种群增长率下降,此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过度捕捉可能不影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5、貂熊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成年体重十多千克,耳小、尾短、毛长、四肢短,足掌像熊掌、掌面较大。它经常吃狼、猞猁吃剩的食物,也捕食小型动物,在积雪环境下还能捕食大型动物。在我国,貂熊主要分布于寒温带针叶林,以下推测成立的是()A.狼和貂熊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B.足掌面积大有利于在积雪上奔跑C.耳小、尾短、毛长不利于适应环境D.貂熊、猞猁、狼占有相同的生态位6、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下图是某人工池塘中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草鱼和生产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c/a×100%B.d是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若在自然水域,草鱼同化的能量除图示流向外,还存在部分未利用的能量D.草鱼同化的能量分为两部分(h+i)流向分解者7、橘小实蝇成体长约10毫米,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可危害柑橘、柚子、芒果等250余种果实。研究人员在不同果园中设置捕虫瓶,比较橘小实蝇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各类果树混合栽培,可能会增加橘小实蝇爆发的风险B.影响橘小实蝇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性别比例C.在柑橘与柚子的混栽园中,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会持续增加D.9月26日前后种群数量约为环境容纳量的1/2,是防治橘小实蝇的最佳时机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植树造林、建立“无废弃物生态农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态足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B.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和加大对资源的利用C.植树造林时在人工林中增加植物种类,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D.“桑基鱼塘”是运用“无废弃物农业”创造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9、为探究光照对扇形游仆虫的影响,研究者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培养扇形游仆虫,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光照可抑制扇形游仆虫的增长,其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光照条件下扇形游仆虫的K值约为450C.228h后光照条件下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营养物质的不足或有害物质的积累D.由图推测扇形游仆虫繁殖一代的时间在光照条件下比黑暗条件下短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图表示某养殖塘中各生物间的部分能量流动关系,有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J•km-2•a-1)。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浮游动物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B.小型鱼虾类同化的能量都来自浮游动物C.捕捞强度过大,易导致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D.有机碎屑能被浮游动物利用,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能循环利用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便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得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D.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只能在10%~20%12、下表为某研究院收集到的某自然湖泊中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捕食者被捕食者绿藻螺蛳水草鲫鱼轮虫轮虫螺蛳√√鲫鱼√√√√轮虫√

A.该生态系统共有6条食物链,其中鲫鱼共占2个营养级B.上述几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网就是该生态系统的结构C.一般来说,生产者数量增加,食物网中其他物种数量均会增加D.该湖泊的食物网越复杂,则该湖泊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可能就越强13、科研人员研究了某岛屿上某野兔种群的平均出生率(实线)和平均死亡率(虚线)以及该野兔种群所依赖的资源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当资源量长期小于R时,该野兔种群可能灭绝B.当资源量一直大于R时,该野兔种群数量一定呈现“J”形增长C.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该野兔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D.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野兔的种群密度,且调查过程中部分标记物脱落,则其统计结果往往偏小14、图甲是某种植食性动物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析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000只B.种内竞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1850~1865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C.分析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时D.图乙中第1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中1880年的种群数量情况15、下面表格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表示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生物种类被捕食者鸟昆虫鼠狐狸草草捕食者鸟√昆虫√√鼠√√狐狸√鹰√√

A.此食物网有三条食物链B.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C.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增多,鹰的数量减少D.鹰占有三个营养级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6、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17、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又称K值。18、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_______的过程,就叫演替。19、动物的_______,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_______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如雄鸟在求偶是会进行复杂的________。20、起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_______21、根据群落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1题,共10分)22、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实质是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植物收获后进行妥善处理,就可将重金属移出土壤.目前科学家尝试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符合植物修复技术要求的转基因植物。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_____逐级富集;从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2)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原理。

(3)能够富集土壤中重金属的基因可能来自某种微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获得目的基因后可采用_________技术进行扩增。大部分物种的基因能拼接在一起,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都是_____________结构。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植物细胞,可采用的生物技术是_____。

(4)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时,培养基中需要调整_____以诱导其脱分化、再分化的过程。若要制成人工种子,则在培养到_____阶段,在外面包裹人工_________即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

反馈调节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存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能体现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植物的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分层,影响动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因素主要是食物和栖息空间,而食物和栖息空间是由植物提供的。黑光灯发出紫外光诱捕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因为这些昆虫对紫外光敏感,没有这种特性的昆虫不能被捕获。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若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时,K值会上升。

【详解】

A.被捕食者的数量增加会导致捕食者的数量增加;而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的减少,可见两者之间的数量变化存在负反馈调节,A正确;

B.森林中同一位置的食物有限;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会因争夺食物发生种间竞争,因此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B正确;

C.黑光灯只能用于调查农田里趋光性的昆虫;没有趋光性的昆虫不能捕获,因此不能用于探究该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C错误;

D.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D正确。2、C【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详解】

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属于化学信息;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属于物理信息。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3、D【分析】【分析】

图示结合题意可知:①为生产者,第一营养级;②为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③为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a、b;c分别表示各营养级固定的能量。

【详解】

A;甲为分解者;并非所有的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A错误;

B、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故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c/b×100%;B错误;

C;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a;C错误;

D;与热带雨林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低,D正确。

故选D。4、C【分析】【分析】

S型增长曲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

A、b点之前的增长类似于“J”型增长;但是不完全是“J”型增长,因为种群增长率由0到最大,而“J”型增长中,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A正确;

B;cd段;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当,种群增长率为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正确;

C、bc段由于食物;空间和天敌等限制;种群增长率下降,但是此时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C错误;

D;由于过度捕捞、毁林开荒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使种群生活的空间相对增大,故可能不影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C。

【点睛】5、B【分析】【分析】

1;种间关系包括原始互惠、捕食、互利共生、寄生和种间竞争等。

2;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

A;根据貂熊也捕食小型动物;说明狼和貂熊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A错误;

B;貂熊的足掌面积大;有利于其在积雪上奔跑,B正确;

C;耳小、尾短、毛长利于保温;减少散热,以适应寒冷环境,C错误;

D;貂熊、猞猁、狼占有不同的生态位;D错误。

故选B。6、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a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表示草鱼摄入的能量;c表示草鱼同化的能量,f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表示用于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h表示粪便,i表示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g表示分解者。

【详解】

A;c表示草鱼的同化量;该能量一部分是生产者传递给的,一部分时饲料中有机物的输入,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与该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因此草鱼和生产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c/a×100%,A正确;

B;h表示草鱼的粪便量;不属于草鱼的同化量,属于生产者植物同化量的一部分,d是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B正确;

C;若在自然水域;如果定时计量,草鱼同化的能量c除图示流向外,还存在部分未利用的能量,C正确;

D;h是草鱼的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错误。

故选D。7、A【分析】【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详解】

A;由图可知;柑橘与柚子混合种植时,诱捕到的橘小实蝇数量多,即各类水果混合栽培时,橘小实蝇种群密度大,可能会增加橘小实蝇爆发的风险,A正确;

B;影响橘小实蝇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并不能直接影响橘小实蝇种群数量,B错误;

C;由图可知;在柑橘与柚子的混栽园中,后期诱捕到的橘小实蝇数量在减少,说明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后期会减少,C错误;

D;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应越早越好;应在K/2之前防治,D错误。

故选A。8、B【分析】【分析】

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它的应用意义是: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详解】

A;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A正确;

B;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缩小人类的生态足迹,B错误;

C;植树造林时在人工林中增加植物种类;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C正确;

D;“桑基鱼塘”是运用“无废弃物农业”创造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D正确。

故选B。9、A【分析】【分析】

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分析曲线图:光照环境中;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较低;黑暗条件下培养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在一定培养时间内逐渐增加,到一定培养时间后,种群密度降低。

【详解】

A;由曲线图可知:光照环境中;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很小,判断光照抑制了扇形游仆虫的增长,即该种群密度受光照制约,A正确;

B;分析曲线图;黑暗条件下,在一定培养时间内扇形游仆虫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环境容纳量约为450,B错误;

C;分析图可知光照条件下;228h后黑暗条件下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下降,可能是营养物质的不足或有害物质的积累造成。光照条件下,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一直较低,可能是繁殖力较低造成种群数量下降,C错误;

D;该曲线图反映的是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无法判断繁殖一代所需时间,D错误。

故选A。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A:C【分析】【分析】

【详解】

A;分析图示可知:以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为消费者;以有机碎屑为食的浮游动物是分解者,A正确;

B、图示为某养殖塘中各生物间的“部分”能量流动关系,而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由浮游动物输入到小型鱼虾类的能量为2948J•km-2•a-1,由小型鱼虾类输入到食鱼性鱼类的能量为3571J•km-2•a-1;后者大于前者,说明小型鱼虾类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来自浮游动物,B错误;

C;捕捞强度过大;易导致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下降,C正确;

D;有机碎屑能被浮游动物利用;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循环利用,D错误。

故选AC。

【点睛】11、A:B: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是没有被同化的,属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

【详解】

A;由于大象粪便是大象消化后没有吸收的能量;所以不属于大象同化的能量,而是上一营养级的能量,所以一种专以大象粪为食的蜣螂,不能从大象同化的能量中获取能量,其从大象粪便中获取的能量应该属于大象的上一营养级,A错误;

B;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所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生产者,而兔子应该属于第二营养级,所以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C正确;

D;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可以少于10%,但一般不会超过20%,D错误。

故选ABD。12、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

A;由表中信息可以写出5条食物链:根据表中信息可写出5条食物链;即绿藻→螺蛳→鲫鱼、绿藻→鲫鱼、绿藻→轮虫→鲫鱼、水草→螺蛳→鲫鱼、水草→鲫鱼,鲫鱼占第二、第三两个营养级,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B错误;

C;一般来说;生产者数量增加,捕食者的食物来源丰富,食物网中其他物种数量均会增加,C正确;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一般就越强,D正确。

故选CD。13、B:C:D【分析】【分析】

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3)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

【详解】

A;资源量长期小于R会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导致该种群密度降低,该野兔种群可能灭绝,A正确;

B;当资源量一直大于R时;该野兔种群数量会增加,但不是“J”形增长,B错误;

C;岛屿上不涉及种群的迁入和迁出;C错误;

D;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野兔的种群密度;且调查过程中部分标记物脱落,则其统计结果往往偏大,D错误。

故选BCD。

【点睛】14、A:B: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甲:1820~1850年;由于环境较适宜,种群的数量快速增长,1850~1865年间由于受环境资源的影响,导致种内斗争加剧,进而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1865年以后,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达到K值;图乙:0~10年,λ>1,种群数量增加,10~20年,λ<1,种群数量减少,20~25年,λ=1,种群数量稳定。

【详解】

A;由题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000只;A正确;

B;种内竞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1850~1865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B正确;

C;分析题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时;C正确;

D;题图乙中第2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D错误。

故选ABC。15、C:D【分析】【分析】

人类大量捕杀鼠;狐狸和鹰的数量会减少。

根据表中的信息绘制如下食物网其中包含的食物链有草→昆虫→食虫鸟→鹰;草→鼠→鹰,草→鼠→狐狸。

【详解】

A;根据表中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可知;图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包含的食物链有草→昆虫→食虫鸟→鹰,草→鼠→鹰,草→鼠→狐狸,A正确;

B;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有鸟、鹰、狐狸,B正确;

C;由于鹰和鼠都以鼠为食;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减少,但鹰的由于有其他的食物来源可能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也可能减少,C错误;

D;根据食物链可知;鹰占第三和第四营养级,D错误。

故选CD。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短。

(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解析】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既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变快未发生改变17、略

【分析】【分析】

如果某种群处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解析】环境容纳量18、略

【解析】代替19、略

【解析】①.特殊行为②.生物的行为特征③.求偶炫耀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