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据统计,我国目前已发现属于东汉时期的铁犁和牛耕图有50多处,分布在豫、陕、冀、晋、鲁、皖、苏、辽、内蒙、甘、新、川、贵、粤、闽等15个省区。该材料反映了A.东汉生产力水平普遍提高B.东汉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C.东汉开始出现一牛挽犁技术D.中原是当时经济中心2、先秦时期,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粒食为主,且多为两餐制。秦汉时期,人们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且随着石磨的广泛应用,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由此可知,秦汉时期A.农作物的种类大大增加B.生产工具出现根本变革C.农业发展推动饮食变迁D.民众温饱问题得以解决3、战国时代,“五谷”之说已相当普遍地使用,但所涵盖的内容却不尽相同,或无稻,或无麻,或无黍,但必有粟(稷)、菽(大豆)和麦。据此可知,当时A.北方农业生产领先南方B.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根本变化C.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D.经济作物生产存在地区差异4、中世纪时期的西欧人认为,胡椒的植株由毒蛇护卫,收获者放火赶走了毒蛇,因此也使胡椒带上了特有的黑色皱皮。1563年,在东南亚工作的葡萄牙医生出版著作《关于印度草药、药物和医用产品的谈话》,纠正了此前多种关于香料的错误观点。这说明()A.价格革命使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下降B.美洲的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C.欧亚贸易拓展影响了欧洲人的认知D.新航路开辟使民众消费观转向奢侈5、《元史》记载:“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胜也。”材料反映了元代()A.地方行省制度带来的高效行政管理B.无差别对待的民族政策C.完全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辽阔疆域D.四通八达的驿道交通网6、下表是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状况的记述。这些记述反映出,当时()。文献记述《吴越春秋》“子胥到昭关,关吏欲执之。伍员因诈曰:‘上所以索我者,美珠也。今我已亡矣,将去取之。’关吏因舍之。”《墨子·号令》“诸城门若亭,谨候视往来行者符。符传疑,若无符,皆诣县廷言,请问其所使。其有符传者,善舍官府。吏卒民无符节,而擅自入里巷官府,吏、三老、守闾者失苛止,皆止。”

A.社会秩序极不稳定B.重视道路交通管理C.区域间的联系缺乏D.官员腐败现象严重7、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在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重在强调公民的天赋人权,成为摧毁封建专制的锐利思想武器。工业革命后的自由主义更多是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要求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活动。自由主义思潮内涵的变化说明()A.思想可以体现时代变迁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C.资产阶级自由的虚伪性D.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壮大8、从1771建造乡村纺纱厂开始,一大批工业家在其工厂内进行了一系列物质文化和神文化建设,包括兴建住宅和食堂、建造学校和教堂、修建娱乐和休闲设施等,这些工厂被冠以“模范工厂”的称号,并被争相参观模仿。英国“模范工厂”的出现与推广()A.提高了城市就业水平B.实为“血汗工厂”的继续C.加快了工人运动频率D.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借鉴9、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B.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C.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10、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12分)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欧洲居民食品种类的发展变化。

11世纪到15世纪末。

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大麦、燕麦、豌豆、栗子和杂豆等;食品种类主要是肉食、面包和粥。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

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食物原料被带回欧洲;如玉米;土豆等。欧洲的本土植物也被带到殖民地,在那里培育改良,大量生产,最终以补充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如:变种小麦等。

1864年。

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的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从而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科学的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至此,罐头工业进入到现代世界食品工业当中,并传至世界各地。

1923年。

瑞典工程师发明了第一台压缩式电冰箱;由此生产出了家用电冰箱,它主要用于食物保鲜。保鲜食品被人们逐渐越来越多的食用。

21世纪初。

一种中餐元素“肉夹馍”再次以快餐的形式抢滩西班牙;并计划大举扩张。据报道,被称为“BAO”的西式肉夹馍,最早在英国出现,是旅英华人利用中国传统名吃“肉夹馍”在当地创业成功,然后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连锁经营模式。

——据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新篇章》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3、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邦本的国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材料二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各方面主要表现。

。劳动分工。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生产培育。

“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工具技术。

牛耕;铁农具、曲辕犁、选种和育秧、测知节气。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14、城市是历史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祐二年(1087)十月,泉州港正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出于生存的需要,南宋统治者放宽了对工商业的控制,鼓励发展工商业,使得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达到了历史上顶点。由于经济的兴起,城市化进程也有所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有宋一代,科学技术成果极为丰富,航海技术也相较以前有所提高,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也发展到新的高度。由于南北陆路和东西陆路的交通断绝,南宋的大致方针是向北防御,向南发展。因此,面向东南海陆发展与东南亚等国的关系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而作为海上对外交往中心枢纽的泉州也应时兴起。元祐二年(1087)十月,泉州港正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出于生存的需要,南宋统治者放宽了对工商业的控制,鼓励发展工商业,使得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达到了历史上顶点。由于经济的兴起,城市化进程也有所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有宋一代,科学技术成果极为丰富,航海技术也相较以前有所提高,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也发展到新的高度。由于南北陆路和东西陆路的交通断绝,南宋的大致方针是向北防御,向南发展。因此,面向东南海陆发展与东南亚等国的关系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而作为海上对外交往中心枢纽的泉州也应时兴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泉州港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指出宋代“南北陆路和东西陆路的交通断绝”后海路转趋于发达的两条路线。——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至道光四年(1824),“高家堰大堤溃决,冲毁运道,运河水量激减”。清江浦南北一带“运河底高已达一丈数尺,两淮积淤宽厚,中泓如线。向来河面宽三、四十丈者,今只宽十丈至五、六丈不等;河底深至五、六尺者,今只存水三、四尺,并有深不及五寸者。舟只在在胶浅,进退俱难。”道光五年,黄河再次发生大水运道淤塞严重,漕船纷纷搁浅于泥淖之中。然而,漕运维系着京师的粮饷供给,道光帝也不得不发布上谕,议行海运。其实,此时实行海运已完全具备相应的条件。一是较元明时期,人们对海道的熟悉程度大大提高,对于海洋航行知识了解的也更多;二是交通工具的改进也使得海运的风险大为降低。道光帝由于得到了琦善等封疆大吏的支持,遂决定实行海运,批准了他们的奏请。材料二至道光四年(1824),“高家堰大堤溃决,冲毁运道,运河水量激减”。清江浦南北一带“运河底高已达一丈数尺,两淮积淤宽厚,中泓如线。向来河面宽三、四十丈者,今只宽十丈至五、六丈不等;河底深至五、六尺者,今只存水三、四尺,并有深不及五寸者。舟只在在胶浅,进退俱难。”道光五年,黄河再次发生大水运道淤塞严重,漕船纷纷搁浅于泥淖之中。然而,漕运维系着京师的粮饷供给,道光帝也不得不发布上谕,议行海运。其实,此时实行海运已完全具备相应的条件。一是较元明时期,人们对海道的熟悉程度大大提高,对于海洋航行知识了解的也更多;二是交通工具的改进也使得海运的风险大为降低。道光帝由于得到了琦善等封疆大吏的支持,遂决定实行海运,批准了他们的奏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江浦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城市兴衰的认识。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上几个钟头也看不到它的尽头,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快接近开阔的田野的些许征象,——这样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他们把伦敦变成了全世界的商业首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并聚集了经常布满太(泰)晤士河的成千的船只。——《清江浦兴衰研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伦敦成为“全世界的商业首都”的必然性,并指出伦敦城市化早期进程的问题。材料三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上几个钟头也看不到它的尽头,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快接近开阔的田野的些许征象,——这样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他们把伦敦变成了全世界的商业首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并聚集了经常布满太(泰)晤士河的成千的船只。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迟自西周开始,已经就医药事物而设官立制。后来,伴随着政治和秩序对于关照民生的需求,医疗制度形成并能够日益发展。汉代出现太常太医令和少府太医令两种职能上有所区分的官职;北齐发展为太常寺太医署和门下省尚药局两种机构,并初置为太子服务的门下坊药藏局。隋炀帝时将药藏局归殿内省。实现了药藏局职能与隶属关系的统一。唐朝建设医疗制度,因革汉、北齐、隋之制而损益之。唐代在中央设立了各级医疗机构;在地方也设立了一定数额的医学人员,包括医博士、助教以及医学生等。配合这些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设置,唐代还针对医疗事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最集中的体现是唐令中有专门的(医疾令)。此外,根据各个时期需要,唐代的皇帝还曾针对医疗问题发布过一些敕文,如玄宗时期的(考试博学多才道术医药举人诏)等。——摘编自程锦《唐代医疗制度研究》等材料二1820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开设一家眼科诊所,随后政府和民间人士相继开办了数目可观的新式医院,到1920年,在大城市新式医院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医家”,成为医疗机构的主体部分。在工作效率上,近代医院制度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使医生的专业化水平大为提高。在医疗行政方面,1905年清政府开始设巡警部(兼管卫生事务),1912年,南京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卫生司,医院不再是传统的专侍皇宫的太医院,它的服务对象是京城官吏和居民,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西方医疗制度还开启了中国近代医学教育之先河,各方的努力下尤其是各地开始设置医科或医学院,医学人才的培养迅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西方医学在中国的整体传播,改变了单一的中医学独立存在的局面,中国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中国人的医疗观念也发生了转变。——马伯英《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疗制度的特点及唐代医疗制度完备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医疗制度的变化。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14分)16、算一算,1911、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17、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详解】

东汉时期的铁犁和牛耕图分布在全国15个省区,说明铁犁牛耕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生产力水平普遍提高,A正确;生产力的提高并不能说明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排除B项;C错在“开始”,题干中并未提及当时的牛耕图显示的是一牛挽犁技术,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中原是当时的经济中心,排除D项。2、C【分析】【详解】

先秦时期由于粮食加工方式简单,人们以粒食为主;随着农业生产和粮食加工工具的进步,面食品种更加丰富,说明农业发展推动粮食加工的发展,而粮食加工的进步又推进了饮食进步,C项正确;材料所述为粮食加工的进步,由粒食为主到石磨的广泛使用,面食品种的增加,但并没有涉及农作物种类的增加,A项错误;生产工具在先秦并没有发生根本变革,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先秦时期,民众的温饱问题并没有得以解决,同时材料没有涉及,D项错误。3、A【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或无稻;或无麻,或无黍,但必有粟(稷);菽(大豆)和麦”体现的是战国时期的农作物品种种植数量较多,同南方尚未开发的状态相比,得出北方农业生产领先南方的结论,A项正确;当时我国民众的饮食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B项;当时铁质农具并未普遍使用,排除C项;材料中的作物主要是粮食,不属于经济作物,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4、C【分析】【详解】

据材料可知,中世纪的欧洲人对胡椒认识比较模糊,所以用妖魔鬼怪来解释胡椒颜色,而到1563年,在东南亚工作的葡萄牙医生则纠正很多关于香料的错误观点,这表明欧亚贸易拓展影响了欧洲人的认知,C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价格革命的内容,排除A项;胡椒主要产自亚洲,而不是美洲,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欧洲民众消费观念转向奢侈,排除D项。故选C项。5、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胜也。”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元代,亚欧大陆畅通无阻,遍设驿站,四通八达的驿道交通网使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更为便利,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行省制的影响,排除A项;元代实行的是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等级制度,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6、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吴越春秋》和《墨子·号令》中都记载了诸侯国在重要交通线都设置关隘,说明当时重视道路交通管理,B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当时社会秩序极不稳定,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区域间存在联系,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官员腐败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自由主义思潮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内涵是不同的,结合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可知,这种思想层面的变化更多地是对当时政治经济的一种反映,A项正确;B项表述不符题意,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材料不能体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排除C项;D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材料通过不同时期自由主义思潮内涵的变化说明思想可以体现时代变迁,排除D项。故选A项。8、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开展,资本家建立的大量血汗工厂激化了阶级矛盾,工人运动此起彼伏,阿克菜特等工业家探索“模范工厂”是具有前瞻性的工作,为工业革命后期英国法律的制定和社会福利的改善树立了榜样,为其社会治理提供了一定借鉴,D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与社会就业水平的提高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英国“模范工厂”有利于降低工人运动的频率,排除C项。故选D项。9、C【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洋纱逐步取代土纱,当地家庭手工业对洋纱需求大增,促使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反映出近代手工业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并非19世纪末,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洋纱大量涌入促进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并非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排除B项;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10、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解析】生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1、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12分)12、略

【分析】图表一时间为序,反映不同文明体的原有食物结构,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开展,食物结构呈现融合态势,并且食品种类的不断创新。由此可以拟定:由于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丰富了食物的种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食品种类的创新。【解析】示例一:观点:由于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丰富了食物的种类。

论述:古代世界各地之间联系较少;欧洲的主要食物原料为谷物;小麦等。随着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原产于美洲大陆的玉米、马铃薯等成为欧洲人的食物,有助于解决欧洲粮食短缺的问题。

19世纪中期随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欧洲人发明的罐头食品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人们提供了营养方便的食品。

19世纪末随着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欧洲人发明的电冰箱保鲜食品传至世界各地,人们的饮食更加讲究食品质量,生活更加便捷。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食品快餐外传丰富了当地的食品种类,促进了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

综合概括: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使食物的开发和利用冲破了区域性的限制,食物新产品和新种类不断丰富,改变了传统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

示例二:观点: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食品种类的创新。

论述:罐头食品(罐藏的原理);保鲜食品(家用电冰箱的出现)和国际连锁快餐食品(信息时代)的出现。

综合概括: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食品的加工设备和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推动食品种类的创新,改变了传统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促进了食品业的发展。

(其它观点及论述,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赋分。)13、略

【分析】【详解】

(1)说明:根据材料“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兴修;从生产方式上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推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

(2)特征:根据材料“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可知,小农户个体经营,男耕女织;根据材料“‘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可知,自给自足;根据材料“牛耕、铁农具、曲辕犁、选种和育秧、测知节气”可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小农受制于自然条件,具有脆弱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解析】(1)说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原因:水利工程的兴修;铁犁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

(2)小农户个体经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条件,具有脆弱性;重农抑商政策14、略

【分析】【详解】

(1)有力条件:根据材料一“南宋统治者放宽了对工商业的控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可知,统治者鼓励发展工商业;根据材料一“由于经济的兴起,城市化进程也有所加快”可知,经济兴起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据材料一“科学技术成果极为丰富,航海技术也相较以前有所提高”可知,科学技术成果丰富;航海技术的提高;根据材料一“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也发展到新的高度”可知,理学为代表儒家文化的新发展。

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陆上南北;东西路线受阻,南宋在海上被迫开辟了两天重要的海上航线:恢复了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

(2)不利因素:根据材料二“两淮积淤宽厚;中泓如线。”可知,运河堵塞,积淤宽厚不利于清江浦城市发展;根据材料二“其实,此时实行海运已完全具备相应的条件”可知,海运已经具备条件(熟悉海道;航海知识、造船业发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江浦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还有:漕运路线的改变;津浦铁路的开通;政府导向;黄河水灾。

认识:根据材料一“而作为海上对外交往中心枢纽的泉州也应时兴起。”可知;地缘优势影响城市发展;根据材料二“道光帝由于得到了琦善等封疆大吏的支持,遂决定实行海运”可知,政府政策影响城市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大发展还和交通的改变有关。

(3)必然性:根据材料三“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可知,大规模人口聚集;根据材料三“建造了巨大的船坞,并聚集了经常布满太(泰)晤士河的成千的船只。”可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伦敦成为“全世界的商业首都”的必然性还有工业革命的推动;伦敦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中心。

问题:根据材料“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可知,伦敦城市化早期城市规模过大,容易导致疾病和瘟疫流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城市化是在工业革命背景下进行,工业革命时期大量使用煤炭,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还会产生贫富分化严重,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多等问题。【解析】(1)有利条件:统治者鼓励发展工商业;经济兴起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成果丰富;航海技术的提高;理学为代表儒家文化的新发展。

路线:恢复了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

(2)不利因素:运河堵塞;积淤宽厚;漕运路线的改变;津浦铁路的开通;海运已经具备条件(熟悉海道;航海知识、造船业发达);政府导向;黄河水灾;

认识:地缘优势影响;政府政策、交通的改变影响城市发展。

(3)必然性:工业革命的推动;伦敦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中心;大规模人口聚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问题:环境污染;贫富分化严重,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多等;疾病和瘟疫流行。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至迟自西周开始;已经就医药事物而设官立制”可知,设官立制早(或历史悠久);根据材料“后来,伴随着政治和秩序对于关照民生的需求,医疗制度形成并能够日益发展”可知,随着历代政治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根据材料“汉代出现太常太医令和少府太医令两种职能上有所区分的官职;北齐发展为太常寺太医署和门下省尚药局两种机构,并初置为太子服务的门下坊药藏局。隋炀帝时将药藏局归殿内省。实现了药藏局职能与隶属关系的统一。唐朝建设医疗制度,因革汉;北齐、隋之制而损益”可知,医疗机构的职能日益明确;根据材料“唐代在中央设立了各级医疗机构;在地方也设立了一定数额的医学人员,包括医博士、助教以及医学生等”可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医疗系统;根据材料“配合这些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设置,唐代还针对医疗事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可知,有配套的法令或制度保障。

原因:根据材料“唐朝建设医疗制度;因革汉;北齐、隋之制而损益之”可知,唐代医疗制度之所以完备,是因为借鉴前代的医疗制度;根据材料“唐代还针对医疗事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最集中的体现是唐令中有专门的(医疾令)根据各个时期需要,唐代的皇帝还曾针对医疗问题发布过一些敕文”可知,统治者重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医学的发展;医疗制度完备得益于唐代国力强盛;根据材料“唐代的皇帝还曾针对医疗问题发布过一些敕文,如玄宗时期的(考试博学多才道术医药举人诏)等”可知,科举制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医疗制度完备离不开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

(2)变化:根据材料“在工作效率上,近代医院制度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使医生的专业化水平大为提高”可知,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促进了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