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3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在寒冷的冬天,以下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A.树枝上形成的“雾凇”B.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C.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D.雪花在脸上变成水2、小华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

如图所示)

方法正确的是(

)

A.B.C.D.3、下面是某同学学习了光的折射以后做的光路图,其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

A.B.C.D.4、如图电炉中的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后变得很烫,而连接电炉的导线却不怎么热,主要是因为(

)

A.导线的绝缘皮隔热B.导线散热比电阻丝快C.通电导线的电流小于通过电阻丝的电流D.导线的电阻远小于电阻丝的电阻,导线上产生的热量较少5、去年,韩国“岁月号”客轮在前往济州岛途中突然急转,装载的货物发生偏移,导致客轮侧翻.客轮急转时装载的货物发生偏移的主要原因是()A.货物的重力变小B.货物具有惯性C.货物受到的摩擦力消失D.货物受到平衡力的作用6、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假设它所受外力同时消失,则物体将()A.做减速直线运动B.做曲线运动C.做匀速直线运动D.做圆周运动7、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B.入射角增大5鈭�

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鈭�

C.入射光线顺时针偏转,反射光线也顺时针偏转D.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鈭�

时,反射角也为20鈭�

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8、马德堡半球试验证明______存在,而且______.9、(1)

明明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24cm5.23cm5.87cm5.24cm

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此物体的长度是______.(2)

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A.今天“锣鼓喧天;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______大.

B.彭丽媛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彭丽媛歌声的______好.

C.小女孩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她的说话声______高.

(3)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能分辨出琵琶声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用琵琶演奏前,演奏者要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______;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琵琶声是因为声音的______足够大.(4)

在图中,______图为远视眼成像的示意图.(

选填“甲”或“乙”)

(5)

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只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已知镜面与钟面相平行,则实际时间应是______.

(6)

一支读数为37.7隆忙

的体温计;没有甩就先后测甲;乙两人的体温,若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5隆忙38.2隆忙

经此体温计测量,甲的读数是______;乙的读数是______.

(7)

当入射光线方向保持不变,而把平面镜转动胃

角,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将改变______度.

(8)

如图所示,在8

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音调最高的是______;若用相同的力量吹气,音调最高的是______.

(9)

距离平面镜4m

处站立着一个身高1.8m

的人,他距离镜中自己的像的距离是______m

像的高度是______m

人移动后,人与像间的距离是6m

则人向镜面移动了______m

此时像的高度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甲和丙______相同(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其中______音调高;甲、乙、丙中响度最大的是______,音调最高的是______.

(11)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d

四处;其中蜡烛放在______处得到的实像离凸透镜最远,放在______处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______处得到的虚像.

(12)

在我市,春天往往会出现“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

专家解释:这是因为遭遇“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______,西南暖湿气流来到我县上空,极易发生______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13)

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

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米(

海水中声速是1500m/s)

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

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这是因为______.10、数码相机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普及,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透镜.若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50mm,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100mm时,会得到一个____的实像.11、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的.该定律具体表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状态或____状态.12、小明想通过简单的实验方法测得某商城内扶梯的级数:他先沿开动的自动扶梯(扶梯上行)走上楼,共走了16级,然后又以同样的速度(相对于扶梯)沿开动的自动扶梯(扶梯仍然上行)走下楼,数得共走了48级,据此他便计算出了该自动扶梯的级数为____级.13、如图所示,一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当受到水平力F1=8N和F2=3N的作用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将F1撤去,此时物体所受合力为____N.

14、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____________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则使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图是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______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若他配戴的眼镜镜片中心的厚度为2.7mm,则该镜片边缘的厚度应____________2.7m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清明节学校放假,小芳乘坐汽车往家里赶时,它相对于司机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刚回到家,一股香喷喷的饭菜味儿扑鼻而来,这是______现象;同时也听到了奶奶说话的声音,它是通过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是奶奶的声音.终于开饭了,他看见锅里的汤越煮越少了,锅里的水发生了______现象.吃完饭爷爷打开他的收音机,当他旋转音量旋钮,收音机的声音大了起来,他看了一下收音机调频指针刚好指在100MHz刻度处,请你帮他算一算此电磁波的波长是______m.16、声音在15隆忙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m/s

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2:1

时间之比是2:3

则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7、一斤棉花没有一斤铁块重.______(判断对错)18、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______(判断对错)19、地球的自传的方向是自东向西.______(判断对错)20、迎着月光走时亮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时暗处是积水.______(

判断对错)

21、穿浅色的衣物时对太阳光的反射较多,因此穿着感觉比较凉爽.______(

判断对错)

22、穿深颜色的衣物时对太阳光的吸收多,因此穿着感觉比较暖和.______(

判断对错)

评卷人得分四、解答题(共1题,共10分)23、如图所示,一辆小汽车质量为1.2t,发动机的功率为60kW,停在水平地面上时,四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1000cm2.当它在水平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440m时;求:

(1)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多大?(g=10N/kg)

(2)汽车行驶这段距离用了多长时间?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多大?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28分)24、按要求作图。

(1)在图甲中作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和拉力F的力臂l.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灯泡和三线插座正确连入家庭电路中.

25、如图所示,变阻器R2

上标有“20娄赂1A

”的字样.

只闭合开关S1

将变阻器滑片P

移到中点时,电流表A1

示数为0.2A

灯泡L

的实际功率为0.8W

闭合开关S1S2

将变阻器滑片P

移到a

端时,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A1

示数为0.4A

此时电压表示数是多少?电阻R1

的阻值是多少?灯泡L

的额定功率是多少?(

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26、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1)图乙中a、b是实验时,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不同情况,图____(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2)现有A、B两组同学在某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丙所示,则a、b图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27、(2014•无锡)某同学想用天平称量一块岩石的质量,实验前发现指针停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面螺母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称量时将岩石放入天平左盘,当天平再次平衡后,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岩石质量是____g,若将该岩石带到月球,其质量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然后与题目要求相对应从而确定答案.【解析】【解答】解:

A;树枝上形成的“雾凇”;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A不符合题意;

B;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一种液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

C;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是雪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C符合题意;

D;雪花在脸上变成水;是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2、D【分析】解:A

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A

错.

B;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

倾斜了)

所以错误.

C;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起始点没从零刻线开始.

所以错误;

D;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所以正确;

故选D.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垄脵

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

垄脷

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垄脹

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

垄脺

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垄脻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

垄脼

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

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要求刻度尺沿着被测的长度,并使刻度尺带刻度的一面尽量与物体紧贴,这样的方法才是正确的.【解析】D

3、C【分析】解:

A;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却大于入射角,故A错误。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在法线的两侧;而此图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所以画法错误,故B错误。

C;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符合实际。故C正确。

D;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光的传播方向没有变,不符合实际,故D错误。

故选:C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线的画法,首先要熟练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关键是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解析】C

4、D【分析】解:

电炉丝跟导线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I

和通电时间t

相等,故C错误;

因为Q=I2RtR碌莽脗炉脣驴>R碌录脧脽

所以产生的热量:Q碌莽脗炉脣驴>Q碌录脧脽

即相同时间内导线产生的热量小于电炉丝产生的热量;而与散热快慢;隔热效果无关,故D正确,AB

错.

故选D.

电炉丝和导线串联;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根据焦耳定律Q=I2Rt

可知,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焦耳定律的了解与掌握,分析时注意用好控制变量法.【解析】D

5、B【分析】【分析】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解析】【解答】解:

高速航行的客轮在突然转向时货物由于具有惯性仍处于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发生侧移.

故选B.6、C【分析】【分析】本题需要从牛顿第一定律来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受到细绳的拉力,并不符合牛顿第一定律的条件.只有当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时才可以使用牛顿第一定律.【解析】【解答】解:如果物体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由于惯性,将保持绳子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C.7、A【分析】解:A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符合题意.

B、入射角增大5鈭�

时,反射角增大5鈭�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10鈭�.

不符合题意.

C;入射光线顺时针偏转;反射光线逆时针偏转.

不符合题意.

D、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鈭�

时,入射角等于90鈭�鈭�20鈭�=70鈭�.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等于70鈭�.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

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靠拢法线,入射光线顺时针转动,反射光线逆时针转动.

(2)

入射角增大几度;反射角增大几度.

(3)

首先确定入射角大小;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反射角大小.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析】A

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8、略

【分析】解:

历史上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证明大气压是朝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故答案为:大气压;证明大气压是朝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著名马德堡半球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著名托里拆利实验是测得大气压值的实验.

知道验证大气压存在和测得大气压存在的两个著名实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析】大气压;证明大气压是朝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9、(1)5.87cm5.24cm

(2)A.响度B.音色C.音调

(3)音色音调响度

(4)乙

(5)10:35

(6)37.7℃38.2℃

(7)2θ

(8)AH

(9)81.81不变

(10)响度丙乙丙

(11)bda

(12)低液化

(13)3000真空不能传声【分析】(1)

【分析】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

倒数第二位)

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

最后一位)

是估读的;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掉错误读数,取其余4

各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确定准确值。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测量数值,求剩余正确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这样测量值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解答】由题中测量数据可知:数据单位是cm

小数点后有两位数,则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

为毫米刻度尺;观察四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5.87cm

与其余三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物体的长度为:5.24cm+5.23cm+5.24cm3隆脰5.24cm

故答案为:5.87cm5.24cm

(2)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音色、响度;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是能辨别物体,音色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解答】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B.“悦耳动听”,说明声音好听,是指声带好,指的是音色好;C.“脆如银铃”,说明声音比较高,指音调高。故答案为:A.

响度;B.

音色;C.

音调。(3)

【分析】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解答】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分辨出琵琶声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弦的松紧影响弦振动的快慢,即振动的频率不同,用琵琶演奏前,演奏者要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音调;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琵琶声是因为声音的响度足够大。故答案为:音色;音调;响度。(4)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解答】从远视眼的成因,即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可知,乙图是远视眼成像情况,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故答案为:乙。(5)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画出对称图形,再根据图形进行判断。本题解答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利用对称性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出错。【解答】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125

所以实际时间是1035

故答案为:1035

(6)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体温计工作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的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态的热胀冷缩,其量范围是35隆芦42隆忙

体温计有缩口,将体温计拿离人体后,体温计能够保持示数不变,所以在使用温度计测量体温之前要用力向下甩。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和缩口的用途。【解答】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只要待测物体的温度高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体温计中液面就会上升,但在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能够保持温度计的示数不变,所以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只能使读数高于实际温度,所以体温分别是36.5隆忙

的人的测量值为37.7隆忙

体温为38.2隆忙

的人的测量值为38.2隆忙

故答案为:37.7隆忙38.2隆忙

(7)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掌握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同时要掌握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知道这些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当入射光线方向保持不变,平面镜转动娄脠

角时,入射角增加或减小娄脠

所以反射角也增加或减小娄脠

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加或减小2娄脠

即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将改变2娄脠

故答案为:2娄脠

(8)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中的空气;敲击瓶子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子(

包括瓶内的水)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频率与音调高低关系的理解和掌握;重点是弄清发声体。【解答】用相同的力量敲击瓶子,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出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A

瓶的音调最高;此时瓶子是靠固体振动发声的。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瓶内空气的振动发出的,用相同的力吹气时,空气柱长度越短,其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H

的音调最高。故答案为:AH

(9)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分析解答此题。熟记并灵活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视觉的大小变化并不代表真实的大小变化。【解答】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离平面镜4m

处的人,他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4m

则他距离平面镜中自己的像为4m+4m=8m

像的高度是1.8m

如果使他与自己像的距离为6m

时,由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该人应向靠近镜面方向移动1m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所以,由该人身高1.8m

可得像高度还是1.8m

不变。故答案为:81.81

不变。(10)

【分析】振幅影响响度,频率(

振动快慢)

影响音调;波形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从而说明响度的大小;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

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对比三幅图,可找出振幅相同的和振动频率相同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解答】读图可知,甲和丙波形的振幅相同,因此它们的响度相同,其中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频率大,所以丙的音调高;甲、乙、丙中,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甲、乙、丙中波形振幅最大的是乙,因此,响度最大的是乙,振动频率最高的是丙,因此音调最高的是丙。故答案为:响度;丙;乙;丙。(11)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v>f

u=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

f<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u=f

不成像;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涉及四个方面:垄脵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垄脷

成像的性质;垄脹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垄脺

具体的应用。在这四个方面的信息中,只要告诉其中的一个信息就可以确定另外的三个;此题就是告诉了物距与焦距的关系,让确定成像的性质。【解答】由图可知:d

点在二倍焦距以外,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

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2f>v>f

c

点在二倍焦距以上,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

可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

b

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f<u<2f

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a

点在一倍焦距之内,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f

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综上分析可知,蜡烛放在b

处得到的实像离凸透镜最远,放在d

得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a

处,可得到虚像。故答案为:bda

(12)

【分析】根据我们对“倒春寒”天气和暖湿气流的了解做出前一个空;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此题给出了一个生活场景,考查我们的分析能力,是一道好题。【解答】垄脵

“倒春寒”天气的温度比较低,会使地面、墙壁受冷温度降低;垄脷

暖湿气流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大,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地面、墙壁就会液化成小水珠。故答案为:低;液化。(13)

【分析】先算出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该处的海深;真空不能传声,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回答。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及声音的传播条件,弄清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t=12隆脕4s=2s

隆脽v=st

隆脿

该处的海深:s=vt=1500m/s隆脕2s=3000m

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中没有介质不能传声,因此不能用超声波声呐测太空的距离。故答案为:3000

真空不能传声。【解析】(1)5.87cm5.24cm

(2)A.

响度B.

音色C.

音调(3)

音色音调响度(4)

乙(5)1035

(6)37.7隆忙38.2隆忙

(7)2娄脠

(8)AH

(9)81.81

不变(10)

响度丙乙丙(11)bda

(12)

低液化(13)3000

真空不能传声10、略

【分析】【分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解析】【解答】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若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50mm,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100mm时,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底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凸;倒立缩小.11、略

【分析】【分析】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那么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的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析】【解答】解: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静止;匀速直线运动.12、略

【分析】

设电梯对地的速度为v,人对地的速度为u,两层楼层间扶梯数为N,每级沿梯面的长度为S.

(1)上楼:扶梯上行,上楼时以地面为参照物,人运动速度为u+v,运行路程是NS;以楼梯为参照物,人运动速度是u,运行路程是16S,根据人以地面为参考系用时与人以电梯为参考系用时相等,=--①

(2)下楼:扶梯上行,下楼时以地面为参照物,人运动速度为u-v,运行路程是NS;以楼梯为参照物,人运动速度是u,运行路程是48S,根据人以地面为参考系用时与人以电梯为参考系用时相等,=--②

(3)得:u=2v;N=24(级).

故答案为:24.

【解析】【答案】人上楼和下楼时;根据人相对于地面和相对于电梯的运动时间相等,列出两个等式,解方程组求出扶梯的级数.

13、略

【分析】

因为物体在水平力F1=8N和F2=3N的作用时;物体静止,所以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则摩擦力f=8N-3N=5N;

如果将F1撤去;物体受到3N水平向左的力,同时受到3N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所以物体仍然静止,故合力为0.

故答案为:0.

【解析】【答案】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当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的作用时;其合外力为0,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14、略

【分析】解:①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就是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弱一些.

②由图可知;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所以该眼睛是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因为凸透镜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如果他配戴的眼镜镜片中心的厚度为2.7mm,则该镜片边缘的厚度应小于2.7mm;

故答案为:晶状体;弱;倒立;远视;小于.【解析】晶状体;弱;倒立;远视;小于15、略

【分析】解:小芳坐在行驶的汽车里;小芳和司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小芳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

闻到饭菜的香味;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即扩散现象;

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是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

锅里的汤越煮越少了;锅里的水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是3×108m/s;广播频率f=100MHz=1×108Hz;

波长λ===3m.

故答案为:静止;扩散;音色;汽化;3.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③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和不同人的声音.

④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⑤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已知频率f,波速c,由c=λf可求出波长.

此题涉及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扩散现象,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析】静止;扩散;音色;汽化;316、340;4:3【分析】声音在15隆忙15隆忙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340m/s​由题意知vv录脳:vv脪脪=2=211tt录脳:tt脪脪=2=233则s录脳s脪脪==v录脳t录脳v脪脪t脪脪==。故答案为:4433【解析】3403404:34:3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7、×【分析】解: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因为铁和棉花都是一斤;所以一斤棉花和一斤铁一样重.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铁和棉花都是1斤;单位和数据都相等,质量相等.

铁和棉花的名数相同,就是质量相同,由于铁和棉花的密度不同,相同质量的铁和棉花体积不同,不要被这一表象所迷惑.【解析】×18、√【分析】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是不会有力的作用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

根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出现力必然出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在施力时,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解析】√19、×【分析】解:根据人类对宏观世界的探究结果可知;地球的自传方向是自西向东,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地球的自传方向是自西向东;据此可直接做出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地球自转方向的了解,属基本的常识题,难度不大.【解析】×20、√【分析】解:(1)

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

(2)

如图;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

(3)

如图;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

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隆脤

(1)

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

(2)

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掌握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正确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不要误以为镜面反射就一定亮,漫反射就一定暗,感觉亮暗关键是看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解析】隆脤

21、√【分析】解:白颜色的物体能够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因此白颜色的物体对太阳光的吸收本领最弱,故穿浅色的衣物时对太阳光的反射较多,因此穿着感觉比较凉爽.

故答案为:隆脤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解析】隆脤

22、√【分析】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故穿深颜色的衣物时对太阳光的吸收多,因此穿着感觉比较暖和.

故答案为:隆脤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解析】隆脤

四、解答题(共1题,共10分)23、略

【分析】【分析】(1)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F=G=mg求出其大小,利用p=求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知道汽车行驶这段距离的速度,根据t=求出行驶的时间,根据P===Fv求出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解析】【解答】解:(1)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mg=1.2×103kg×10N/kg=1.2×104N;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1.2×105Pa;

(2)由v=可得;汽车行驶这段距离用的时间:

t===72s;

由P===Fv可得;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

F′===3000N.

答:(1)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2×105Pa;

(2)汽车行驶这段距离用了72s,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为3000N.五、综合题(共4题,共28分)24、略

【分析】【分析】(1)先确定物体的重心;然后从重心开始沿重力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重力G;

根据力臂的概念画出F的力臂L.

(2)灯泡的接法: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

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解析】【解答】解:(1)对于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从重心开始沿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标出重力G.

过支点O作F的垂线段;即为拉力F的力臂l;

(2)灯泡接法: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这样在断开开关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既能控制灯泡,又能更安全.

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如图所示:

25、解:(1)只闭合开关S1;将变阻器滑片P移到中点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阻值的一半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根据P=UI可得;灯泡两端的电压:

UL===4V;

由I=可得;灯泡的电阻:

RL===20Ω;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2=IR2=0.2A×10Ω=2V;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电源的电压U=UL+U2=4V+2V=6V;

(2)闭合开关S1、S2;将变阻器滑片P移到a端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即U=6V;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通过灯泡的电流IL===0.3A;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通过R1的电流I1=I′-IL=0.4A-0.3A=0.1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