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考生号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区域。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政动,用擦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1.春秋初年,楚、吴均因文化落后被称蛮夷之国,但到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及鲁定公四年(前506年)却被《春秋》改称为“楚子”“吴子”;杞君(夏之后裔)朝鲁君时用夷礼被贬称为夷,后改用周礼则又得称为“诸夏”。上述称呼变化印证了,当时()A.列国纷争的现实 B.华夏认同的观念 C.夷夏关系的对立 D.儒家思想的传播【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楚、吴蛮夷之国的身份开始转变为“楚子”“吴子”的身份,杞君(夏之后裔)朝见鲁君将夷礼改为周礼,说明的是当时民族趋向融合,华夏认同的观念出现,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列国纷争和儒家思想的传播,排除AD项;材料体现的是夷夏的融合,非对立,排除C项。故选B项。2.下表所示为广州汉墓出土的铁器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墓数出土铁器墓数铁器墓数占墓总数比其中铁兵器与铜兵器比西汉早期200余6130%3:4西汉中晚和东汉2364720%1:5A.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青铜冶炼技术的重要突破C.广州丧葬习俗观念的改变 D.铁器开始普遍应用于生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汉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西汉早期,由于实行郡国并行制,北方的铁器传播到江南、岭南地区,从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等措施以后,政府出于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诸侯实力的需要,加强对盐、铁等重要资源的管控,导致西汉中期和东汉时期江南地区的铁器,特别是铁兵器数量减少,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青铜冶炼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的相关信息,并且其主要原因并不是青铜器冶炼技术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广州丧葬习俗观念与铁制兵器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汉初时期,铁器开始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不能解释材料所述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3.北魏孝文帝按照周礼,以教典扰万民,以礼典谐万民、以刑典纠万民的理论框架,把“礼本刑用”付诸实践。其法制改革从手段到内容都体现出隆礼义、重教化、慎刑罚三环紧扣的治国原则。这反映了当时()A.中华法体系的逐步完备 B.德治与法治之争的激烈C.周礼成为刑法根本原则 D.礼法结合成为治国理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推行“礼本刑用”的原则,强调礼与法的结合,以礼义作为治理的基础,同时以刑典纠万民,体现了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D项正确;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是唐代的《唐律疏议》,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德治和法治的结合,而非两者之间的斗争,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虽然借鉴了周礼,但其并非刑法的根本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4.北宋元祐四年,苏辙出使辽国,发现苏氏兄弟的文集在辽国广为传诵。辽国人对于苏辙的到来非常欣喜,不断打听苏轼的情况,于是有了苏辙的名句“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由此可推断()A.党项族人普遍仰慕中原文化 B.绍兴和议带来宋辽长期和平C.辽国境内多元文化共同发展 D.辽国全盘继承中原典章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北宋时期,苏辙出使辽国发现,苏氏兄弟的文章在辽国很受欢迎,说明辽国作为少数民族政权,也学习了汉族文章,由此促进了辽国境内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出使辽国,而非西夏,排除A项;绍兴和议涉及的是南宋与金的协议,与材料史实不符,排除B项;辽国全盘继承中原典章制度,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下图为明代画家陈洪绶创作的《水浒叶子》(叶子即纸牌,也用于行酒)。此作品()A.突破了程朱理学的思想束缚 B.具有反君主专制的民主色彩C.彰显了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代画家陈洪绶精心创作的水浒人物画,却被制成纸牌游戏叶子戏的筹码,而传统纸牌游戏属于市民文化的一种,这一现象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D项正确;《水浒叶子》反映的内容与程朱理学无关,因此无法得出突破了程朱理学的思想束缚,排除A项;材料信息仅涉及对该画作的应用,无法得出具有反君主专制的民主色彩的结论,排除B项;该画作被用作纸牌行酒,展现了文学艺术的娱乐功能而非教化功能,排除C项,故选D项。6.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其后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这一态度变化主要基于A.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 B.推动洋务运动的考量C.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 D.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由不同意开放汉口、九江到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作为通商口岸,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威胁了清政府的钱粮要地,企图借外国侵略势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D项正确;总理衙门的设置体现外交体制调整,排除A项;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与推动洋务运动无关,排除B项;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以夷制夷策略,排除C项。故选D项。7.戊戌维新前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时报》等报刊,文体摒弃陈词套语,或文或白,或中或外,时杂以俚语、韵语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民呼》《民吁》《民立》等“民”字报刊及大量如《中国白话报》等完全用口语编写的报纸。这一办刊趋向旨在()A.改革报刊达成代民立言目标 B.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C.唤起民众觉悟助推政治革新 D.体现对底层民众的人文关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戊戌维新前后(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创办的报纸突出“民”字,使用的多为白话文等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其唤起民众觉悟助推政治革新,C项正确;改革报刊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排除A项;材料中创办的报纸突出对民众的作用,并未涉及国家民族命运,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底层民众的人文关怀,排除D项。故选C项。8.有人评价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民国以来,所谓‘民意’者,或为一二人所假借,或供一党派之利用……惟此次学商界之行动,始可谓之真正民意也”。当时的“真正民意”是指()A.“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B.“创立民国、平均地权”C.提倡“德先生”“赛先生”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由材料中的“学商界之行动”“真正民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论的事件是五四运动,当时学商界行动要表达的“民意”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项正确;“学校之立,在变科举”属于梁启超的主张,排除A项;“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属于辛亥革命的口号,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提倡“德先生”“赛先生”,排除C项。故选D项。9.1986年,中国女排连续第五次夺得世界冠军,“学习女排,振兴中华”成为这个时代嘹亮的口号。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后,“全民健身,重在参与”的口号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体育口号的变化表明()A.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C.竞技体育的市场化 D.国民体育观念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86-1995年(中国)。据材料可知,体育口号的变化表明了国民体育观念受到当时一定条件的影响而变化,D项正确;材料是指群众的体育观念,未涉及国家工作重心问题,排除A项;材料反映群众的体育观念,不属于社会主流价值观,排除B项;材料是群众的体育观念,不属于竞技体育,排除C项。故选D项。10.图1、图2分别《人民画报》1955年1957年年度封面照片。它们体现出()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果 B.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时代风貌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出农民辛勤劳动后收获的喜悦,而图二反映的是夜晚工人辛勤劳动的场景,结合材料两幅照片的时间可知,这些都体现出建国初期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时代风貌,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55年,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排除C项;1955年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尚未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1.有学者指出:“亚历山大和他的继承者们在征服的过程中对当地文化表现出相当大的尊重,东方人也愿意接纳征服者带来的部分外来习俗。”该学者意在强调,亚历山大东征()A.受到东方各国人民欢迎 B.维护了帝国的长治久安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往 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帝国)。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和他的继承者们在征服的过程中对当地文化表现出相当大的尊重,东方人也愿意接纳征服者带来的部分外来习俗”,亚历山大东征在保有原来文化的基础上,尊重当地文化,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C项正确;“东方各国人民”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亚历山大东征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促进作用,没有体现维护帝国的长治久安,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于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只是强调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排除D项。故选C项。12.法国国王腓力六世(1328-1350年在位),在兰斯大教堂加冕或重大战役之后举行颇像古罗马凯旋式的入城庆典。此后,该类庆典均被视作国王与臣民“对话的场所”,由主教和市政权威主持,教会和大学的代表到城外迎接渐成惯例,入城庆典的举行意在()A.推动西欧封建城市的崛起 B.强化国王的神圣权威C.唤醒臣民的民族国家意识 D.弘扬古代罗马的传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法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提到的入城庆典具有与古罗马凯旋式相似的形式,并且由主教、市政权威主持,这都体现出了一种公共的、庄严的场面,意在展示国王不可侵犯的神圣权威,这种仪式通过教会、市政权的参与、音乐、仪仗等元素,进一步突出国王在国家事务和对臣民生活中的核心地位,这一庆典的关键意义在于巩固和强化国王的神圣权威,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通过庆典活动巩固和强化国王的权威,与城市发展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法国并非民族国家,排除C项;虽然庆典活动“颇像古罗马凯旋式的入城庆典”,但其目的是为了强化王权,而非弘扬古代罗马的传统,排除D项。故选B项。1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19世纪中期的一些资料:美国内战、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意大利统一、普鲁士王朝战争。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A.资本主义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演变 C.开启近代化进程 D.资本主义的扩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事件都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或革命,体现的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拓展,D项正确;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美国独立战争使得英国和美国成为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批国家,排除A项;日本不属于西欧国家,排除B项;西方近代化的萌发是在14-16世纪,排除C项。故选D项。14.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A.促使国际社会协调行动 B.导致计划经济体制普遍建立C.推动政府机构转变职能 D.使得社会主义理想成共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期间(欧洲)。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可知,该学者认为,一战促使各国政府不断控制经济体制,逐渐演变为“计划经济”,说明一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政府机构转变职能,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各国政府机构职能的变化,而非国际协调行动,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计划经济”思想的产生,而非都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使得社会主义理想成为共识,“共识”一词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5.1951年,英国学者玛格丽·佩勒姆宣称:“非洲没有书面语言,因而也不存在历史”。1963年,牛津大学教授特雷沃尔·罗珀也曾断言:“可能在将来会有非洲历史可以讲授,但目前还没有,只有在非洲的欧洲人的历史,其余是一团漆黑……而黑暗不是历史的题材。”上述言论()A.推动了非洲历史观的非殖民化 B.客观呈现了非洲的文明轨迹C.意在维系英国在非洲殖民统治 D.本质上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目的题和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非洲。根据材料“非洲没有书面语言,因而也不存在历史”“只有在非洲的欧洲人的历史,其余是一团漆黑……而黑暗不是历史的题材”和所学可知,西方学者并不认可非洲的历史,这在本质上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方学者对非洲历史的不认可,因此推动了非洲历史观的非殖民化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客观呈现了非洲的文明轨迹的说法与材料“非洲没有书面语言,因而也不存在历史”矛盾,排除B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维系英国在非洲殖民统治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6.1972年,苏联重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阿铁路建设项目以开发油田和铜矿资源,在全国征召志愿者海报上宣传“光荣属于贝阿铁路建设者!”,并承诺参与铁路修建的志愿者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这表明当时苏联重视()A.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国家建设 B.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C.引进西方技术开发远东地区 D.优化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苏联)。据材料可知,在1972年苏联为征召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油田和铜矿的志愿者,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的力量,做出“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的承诺,体现了苏联对重工业的重视,而重工业又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材料体现了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国家建设,A项正确;此时期苏联仍旧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开发西伯利亚地区,但没有涉及是否引进西方技术,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国家建设,而非改善人民生活,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題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雨泽奏报康雍乾时期逐渐形成雨泽奏报制度,皇帝要求各级官吏按期以奏折的形式上报地方各地雨泽等相关信息。该制度直至清末仍发挥作用。皇帝谕旨康熙谕旨:每岁于直隶各省,凡雨旸期候、丰歉情形、莫不留心访察。虽在僻远,必务周知。雍正谕旨:凡地方水旱灾祲,皆由人事所致。或朝廷政事,有所阙失,若督抚大吏,不修其职,或郡县守令,不得其人。乾隆谕旨:直省旬月奏报雨雪。官员奏折苏州织造李煦奏:六月十八日已得甘露,近复霑足……惟山田高壤插莳稍迟者,约有五六分收成。目下米价亦平,粗者七钱上下,细白者九钱、一两不等。开封等八府暨郑许等七州并所属各州县奏:四月十七日巳时起至酉时大沛甘霖……臣复委员分路查勘,得雨盈尺,四野沾足,民心大悦……此诚皇上亲踢祈祷,精诚上格之所致也。直隶总督那苏图奏:各处麦苗……长者五六寸,短才二三寸,保定一带……现在地尚潮润,若月内再得时雨,二麦均可有收,设天时难定,必需豫东二省麦接济。查上年麦收甚歉,所拨二十万石之数,已足敷用,似可照上年之数办理。——摘编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圣祖实录》《清世宗实录》《清高宗实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雨泽奏报制度的功能。(2)根据材料并结合我国封建社会相关知识,指出影响雨泽奏报制度运行实效的因素。【答案】(1)功能:利于皇帝及时了解地方农事,为制度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借助奏报制度,可以监督地方官员的政务情况,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促进中央和地方信息交流,加强对地方农事了解,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准确性;体现了皇帝对民生的关心,体现重农思想,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农业发展,保障政府赋税征收。(2)因素:皇帝对奏报的重视和关注度;地方官员的政治品行和执行能力,如官员虚报瞒报,奏报的信息会失真;奏报传递机制是否通畅;政治局势是否稳定;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雨泽奏报制度在清朝时期发挥了多种功能。可从政策制定、加强集权、地方行政、关心民生、巩固统治等角度回答。首先,雨泽奏报制度中皇帝通过地方官员定期上报的奏折,可以了解到各地的天气状况、农作物生长情况、收成预期等信息,为皇帝及时了解地方农事提供了渠道。这些信息有助于皇帝对地方农事进行宏观把握,为制定和调整农业政策提供依据;其次,通过对比各地奏报的信息,皇帝可以了解到地方官员的政务能力和工作态度,有助于皇帝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和考核。对于那些积极履行职责、上报信息准确及时的官员,皇帝可能会给予表彰和奖励,而对于那些虚报瞒报、玩忽职守的官员,皇帝则会进行惩处。这种监督和考核机制有助于维护中央集权,确保地方官员忠实执行中央政府的决策和命令;此外,通过奏报制度,朝廷可以了解到地方的天气和农事情况,有助于根据这些信息调整国家政策,提高行政效率;最后,雨泽奏报制度还体现了皇帝对民生的关心。通过及时了解地方农事情况,皇帝可以关注到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采取相应措施发展农业、改善民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政府赋税征收,巩固清朝的统治基础。【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雨泽奏报制度的运行实效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可从皇帝、官员、运行机制、客观因素等方面回答。首先,皇帝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如果皇帝对雨泽奏报制度持重视态度,经常查阅奏报并据此作出决策,那么各级官员也会更加重视并认真执行这一制度。反之,如果皇帝对奏报不感兴趣或只是走过场,那么这一制度就可能流于形式,失去实际作用。其次,地方官员的品行和能力也是影响制度运行实效的关键因素。一些官员为了政绩或个人利益,可能会虚报或瞒报雨泽情况,导致奏报信息失真。而另一些官员则可能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或责任心不强,无法准确判断雨泽情况并作出及时有效的汇报。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雨泽奏报制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第三,奏报传递机制是否畅通也会影响制度运行的实效。在清朝时期,由于交通和通信手段相对落后,奏报的传递速度较慢,且容易受到天气、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果奏报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延误或丢失,那么皇帝就无法及时了解到地方的雨泽情况,从而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最后,政治局势和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也会对雨泽奏报制度的运行实效产生影响。在政治动荡或战争期间,各级官员可能无暇顾及雨泽奏报制度,导致制度运行受阻。而自然灾害的发生则可能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使雨泽奏报制度失去实际意义。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日本外务省对中国近现代报刊的调查1908年开始,日本外务省训令在华使馆调查中国各地报刊出版情形。外务省根据调查报告,每年印出一册《中国报刊调查》,分送日本各有关部门。此项调查涉及面广、内容详细,长达三十年未曾中断。下表是1911年6月的《清国报纸调查》摘录。地区主义备考东北(17种)奉天<今沈阳>10种、吉林3种、哈尔滨、长春、安东、牛庄各1种改革主义(2种)振兴实业、商业(4种)鼓吹宪政(1种)地方自治(1种)《东三省日报》民政司机关报,月200元补助,三千份,各知县知州读者多,倾向排日
京津(32种)北京20种、天津12种
进步、革新主义(4种)振兴实业、商业(2种)鼓吹宪政(7种)对日示好(3种)《民兴报》2000分左右,近来对日友好《顺天时报》日本资助,1902创,北京现存最早报纸,官场阅读山东(10种)济南4种、青岛4种、烟台2种亲德(3种)对日示好(1种)无一定主义(4种)《青岛时报》奉行亲德,资本3000元,德国政厅每月补助百元上海(12种)振兴实业(2种)立宪主义(2种)官僚派(3种)民党派(2种)振兴教育(2种)急进主义(1种)《神州日报》万份,与孙逸仙派有关,近与袁世凯派搭上关系广东、香港(27类)广州12种、汕头5种、香港10种革命主义(8种)中立(5种)立宪(3种)无一定主义(2种)《国事报》1906创,宪政党机关报,粤报发行最高,七千份——摘编自周振鹤《日本外务省对中国近现代报刊的调查资料》(1)《调查》反映出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时代?(2)说明日本《中国报刊调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价值。【答案】(1)时代: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的时代;多种救国道路探索(革命、立宪、改革、实业、教育救国)的时代;改革与革命并起的时代;思想多元化的时代;列强纷争与国内斗争并行的时代。(2)价值:该材料属于直接史料(一手史料),可印证清末民初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重大史实。可用于研究清末新政、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可用于研究中国新闻(新传媒)史;这一时期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材料可用来了解日本侵略的历史;这是日本外务省主导的调查,是按照日本利益看待问题的,不能完全视作客观记载,使用时需与其他史料印证并加以理性分析。【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表格呈现的是1911年6月的《清国报纸调查》摘录,清朝的报纸涉及到振兴实业、商业和改革主义等内容,体现了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的时代;由材料中“鼓吹宪政”、“振兴教育”、“革命主义”和“振兴实业”等可知,多种救国道路探索(革命、立宪、改革、实业、教育救国)的时代;改革与革命并起的时代;由“进步、革新主义”、“急进主义”和“无一定主义”可知,思想多元化的时代;由“《顺天时报》日本资助”、“《青岛时报》奉行亲德”和“《神州日报》万份,与孙逸仙派有关,近与袁世凯派搭上关系”等可知,列强纷争与国内斗争并行的时代。【小问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对于《中国报刊调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价值应该辩证的看待,从史料类型上来看,该材料属于一手史料,可印证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重大史实,如政治上,可用于研究清末新政;社会经济上,可用于研究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上,可用于研究中国新闻史。日本外务省对中国近现代报刊的调查是出于方便对中国的侵略而考虑的,因此材料可用来了解日本侵略的历史。另外,从立场上来看,该调查是由日本外务省主导的调查,是站在日本立场上看问题的,因此会带有主观性,应该要理性看待其价值,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和其他史料印证,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古代文明材料一人类最初的文明受制于不同地区的时空条件,越早的文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也越大。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分别产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与农业最初的发生地几乎完全致。从文明产生之日起,不同文明之间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流。——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古代文明在文化上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大体说来,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具有的,有些则相互渗透。如佛教传入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希腊人曾统治埃及和西亚,罗马人曾领有东地中海和高卢等地区,并给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以巨大影响。不过,所有这些对当地原有的文明来说,很难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当地原有的文化。——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古代文明呈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因素。【答案】(1)世界古代文明的特点:独立发展,多元并立;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相互渗透,交流交融;以己为主,保持民族特色。(2)因素:自然环境的差异;经济形态的区别;本土文明的长期影响;战争与征服促进文明的交流;经济文化的交流。【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世界)。世界古代文明的特点:根据材料“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分别产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与农业最初的发生地几乎完全致”可知,独立发展,多元并立、各具特色,百花齐放;根据材料“从文明产生之日起,不同文明之间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流。”可知,相互渗透,交流交融;根据材料“不过,所有这些对当地原有的文明来说,很难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当地原有的文化”可知,以己为主,保持民族特色。【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人类最初的文明受制于不同地区的时空条件,越早的文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也越大”可知,自然环境的差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形态的区别;根据材料“所有这些对当地原有的文明来说,很难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当地原有的文化”可知,本土文明的长期影响;根据材料“希腊人曾统治埃及和西亚,罗马人曾领有东地中海和高卢等地区,并给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以巨大影响”可知,战争与征服促进文明的交流;根据材料“如佛教传入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可知,经济文化的交流。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近现代以来的世界发展进程中,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包括联合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政治、经济组织以及战后世界金融体系,都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的。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多,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从某种意义上,合作可以被看作是进行全球治理的一种最基本方式,没有合作几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治理,一部全球治理发展史就是一部合作进化史。尤其是近现代社会中普遍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合作,更是人类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一个巨大成就。——摘编自颜旭《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于沛《从大历史观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观点:国际力量对比决定全球治理格局。论述:经过两次工业革命,欧美等西方国家经济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它们大肆对外殖民扩张,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欧国家的衰落,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重新划分世界,美苏两极治理格局最终取代了近代以欧美为主导的治理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欧与日本相继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冲击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也冲击着两极格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格局的出现,国际治理体系面临进一步变革。(任意选择两个时期进行论述,论述充分即可)总之,不同历史时期国际力量的对比及变化,决定着国际关系格局,也决定着全球治理格局的不断演变。示例二观点:全球化与全球治理需要国际合作。论述:面对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和危害,二战后,世界各国加强了合作,先后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各成员国在经济上的合作和为成员国提供援助,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45年联合国成立,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全球贸易的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与日俱增,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继续发挥着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的积极作用,成为协调与组织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或者新冠肺炎等疫病的流行,严重威胁着世界人们的生命健康,全球防疫抗疫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等等。)(可任选两个角度论述,论述充分即可)总之,在全球化过程中,斗则俱伤,合则共赢;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促进世界的稳定与发展。示例三观点:西方国家主导着近现代全球治理。论述:工业革命以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控制着世界市场,攫取全世界的利益,主导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一战后,在欧美强国主导下,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结束后,在欧美国家主导下成立的联合国,一度成为欧美控制世界的工具。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了美国和美元的中心地位。欧美等国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继续主导着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增强,发达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身的绝对优势,企图继续主导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但是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旧的国际治理体系面临新的变革。(从两个不同时期展开论述,论述充分即可)总之,近现代以来,欧美国家主导建立了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由此也长期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依据材料中“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可选择国际力量对比决定全球治理格局的观点。然后结合所学从工业革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取代欧美主导的国际治理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格局出现等方面进行说明。也可依据材料中“在这样的时代中,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多,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信息选择全球化与全球治理需要国际合作的观点。然后结合所学从二战后世界各国建立一系列的国际组织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联合国和世贸组织成立的意义、全球防疫抗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进行说明。亦可依据材料中“近现代以来的世界发展进程中,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信息选择西方国家主导着近现代全球治理的观点。然后结合所学从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全球经济发展、一战后在欧美强国主导下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成立了一度成为欧美控制世界的工具—联合国、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等方面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考生号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区域。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政动,用擦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1.春秋初年,楚、吴均因文化落后被称蛮夷之国,但到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及鲁定公四年(前506年)却被《春秋》改称为“楚子”“吴子”;杞君(夏之后裔)朝鲁君时用夷礼被贬称为夷,后改用周礼则又得称为“诸夏”。上述称呼变化印证了,当时()A.列国纷争的现实 B.华夏认同的观念 C.夷夏关系的对立 D.儒家思想的传播【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楚、吴蛮夷之国的身份开始转变为“楚子”“吴子”的身份,杞君(夏之后裔)朝见鲁君将夷礼改为周礼,说明的是当时民族趋向融合,华夏认同的观念出现,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列国纷争和儒家思想的传播,排除AD项;材料体现的是夷夏的融合,非对立,排除C项。故选B项。2.下表所示为广州汉墓出土的铁器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墓数出土铁器墓数铁器墓数占墓总数比其中铁兵器与铜兵器比西汉早期200余6130%3:4西汉中晚和东汉2364720%1:5A.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青铜冶炼技术的重要突破C.广州丧葬习俗观念的改变 D.铁器开始普遍应用于生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汉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西汉早期,由于实行郡国并行制,北方的铁器传播到江南、岭南地区,从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等措施以后,政府出于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诸侯实力的需要,加强对盐、铁等重要资源的管控,导致西汉中期和东汉时期江南地区的铁器,特别是铁兵器数量减少,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青铜冶炼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的相关信息,并且其主要原因并不是青铜器冶炼技术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广州丧葬习俗观念与铁制兵器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汉初时期,铁器开始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不能解释材料所述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3.北魏孝文帝按照周礼,以教典扰万民,以礼典谐万民、以刑典纠万民的理论框架,把“礼本刑用”付诸实践。其法制改革从手段到内容都体现出隆礼义、重教化、慎刑罚三环紧扣的治国原则。这反映了当时()A.中华法体系的逐步完备 B.德治与法治之争的激烈C.周礼成为刑法根本原则 D.礼法结合成为治国理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推行“礼本刑用”的原则,强调礼与法的结合,以礼义作为治理的基础,同时以刑典纠万民,体现了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D项正确;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是唐代的《唐律疏议》,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德治和法治的结合,而非两者之间的斗争,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虽然借鉴了周礼,但其并非刑法的根本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4.北宋元祐四年,苏辙出使辽国,发现苏氏兄弟的文集在辽国广为传诵。辽国人对于苏辙的到来非常欣喜,不断打听苏轼的情况,于是有了苏辙的名句“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由此可推断()A.党项族人普遍仰慕中原文化 B.绍兴和议带来宋辽长期和平C.辽国境内多元文化共同发展 D.辽国全盘继承中原典章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北宋时期,苏辙出使辽国发现,苏氏兄弟的文章在辽国很受欢迎,说明辽国作为少数民族政权,也学习了汉族文章,由此促进了辽国境内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出使辽国,而非西夏,排除A项;绍兴和议涉及的是南宋与金的协议,与材料史实不符,排除B项;辽国全盘继承中原典章制度,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下图为明代画家陈洪绶创作的《水浒叶子》(叶子即纸牌,也用于行酒)。此作品()A.突破了程朱理学的思想束缚 B.具有反君主专制的民主色彩C.彰显了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代画家陈洪绶精心创作的水浒人物画,却被制成纸牌游戏叶子戏的筹码,而传统纸牌游戏属于市民文化的一种,这一现象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D项正确;《水浒叶子》反映的内容与程朱理学无关,因此无法得出突破了程朱理学的思想束缚,排除A项;材料信息仅涉及对该画作的应用,无法得出具有反君主专制的民主色彩的结论,排除B项;该画作被用作纸牌行酒,展现了文学艺术的娱乐功能而非教化功能,排除C项,故选D项。6.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其后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这一态度变化主要基于A.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 B.推动洋务运动的考量C.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 D.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由不同意开放汉口、九江到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作为通商口岸,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威胁了清政府的钱粮要地,企图借外国侵略势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D项正确;总理衙门的设置体现外交体制调整,排除A项;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与推动洋务运动无关,排除B项;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以夷制夷策略,排除C项。故选D项。7.戊戌维新前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时报》等报刊,文体摒弃陈词套语,或文或白,或中或外,时杂以俚语、韵语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民呼》《民吁》《民立》等“民”字报刊及大量如《中国白话报》等完全用口语编写的报纸。这一办刊趋向旨在()A.改革报刊达成代民立言目标 B.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C.唤起民众觉悟助推政治革新 D.体现对底层民众的人文关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戊戌维新前后(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创办的报纸突出“民”字,使用的多为白话文等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其唤起民众觉悟助推政治革新,C项正确;改革报刊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排除A项;材料中创办的报纸突出对民众的作用,并未涉及国家民族命运,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底层民众的人文关怀,排除D项。故选C项。8.有人评价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民国以来,所谓‘民意’者,或为一二人所假借,或供一党派之利用……惟此次学商界之行动,始可谓之真正民意也”。当时的“真正民意”是指()A.“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B.“创立民国、平均地权”C.提倡“德先生”“赛先生”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由材料中的“学商界之行动”“真正民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论的事件是五四运动,当时学商界行动要表达的“民意”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项正确;“学校之立,在变科举”属于梁启超的主张,排除A项;“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属于辛亥革命的口号,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提倡“德先生”“赛先生”,排除C项。故选D项。9.1986年,中国女排连续第五次夺得世界冠军,“学习女排,振兴中华”成为这个时代嘹亮的口号。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后,“全民健身,重在参与”的口号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体育口号的变化表明()A.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C.竞技体育的市场化 D.国民体育观念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86-1995年(中国)。据材料可知,体育口号的变化表明了国民体育观念受到当时一定条件的影响而变化,D项正确;材料是指群众的体育观念,未涉及国家工作重心问题,排除A项;材料反映群众的体育观念,不属于社会主流价值观,排除B项;材料是群众的体育观念,不属于竞技体育,排除C项。故选D项。10.图1、图2分别《人民画报》1955年1957年年度封面照片。它们体现出()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果 B.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时代风貌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出农民辛勤劳动后收获的喜悦,而图二反映的是夜晚工人辛勤劳动的场景,结合材料两幅照片的时间可知,这些都体现出建国初期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时代风貌,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55年,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排除C项;1955年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尚未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1.有学者指出:“亚历山大和他的继承者们在征服的过程中对当地文化表现出相当大的尊重,东方人也愿意接纳征服者带来的部分外来习俗。”该学者意在强调,亚历山大东征()A.受到东方各国人民欢迎 B.维护了帝国的长治久安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往 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帝国)。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和他的继承者们在征服的过程中对当地文化表现出相当大的尊重,东方人也愿意接纳征服者带来的部分外来习俗”,亚历山大东征在保有原来文化的基础上,尊重当地文化,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C项正确;“东方各国人民”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亚历山大东征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促进作用,没有体现维护帝国的长治久安,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于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只是强调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排除D项。故选C项。12.法国国王腓力六世(1328-1350年在位),在兰斯大教堂加冕或重大战役之后举行颇像古罗马凯旋式的入城庆典。此后,该类庆典均被视作国王与臣民“对话的场所”,由主教和市政权威主持,教会和大学的代表到城外迎接渐成惯例,入城庆典的举行意在()A.推动西欧封建城市的崛起 B.强化国王的神圣权威C.唤醒臣民的民族国家意识 D.弘扬古代罗马的传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法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提到的入城庆典具有与古罗马凯旋式相似的形式,并且由主教、市政权威主持,这都体现出了一种公共的、庄严的场面,意在展示国王不可侵犯的神圣权威,这种仪式通过教会、市政权的参与、音乐、仪仗等元素,进一步突出国王在国家事务和对臣民生活中的核心地位,这一庆典的关键意义在于巩固和强化国王的神圣权威,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通过庆典活动巩固和强化国王的权威,与城市发展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法国并非民族国家,排除C项;虽然庆典活动“颇像古罗马凯旋式的入城庆典”,但其目的是为了强化王权,而非弘扬古代罗马的传统,排除D项。故选B项。1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19世纪中期的一些资料:美国内战、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意大利统一、普鲁士王朝战争。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A.资本主义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演变 C.开启近代化进程 D.资本主义的扩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事件都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或革命,体现的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拓展,D项正确;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美国独立战争使得英国和美国成为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批国家,排除A项;日本不属于西欧国家,排除B项;西方近代化的萌发是在14-16世纪,排除C项。故选D项。14.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A.促使国际社会协调行动 B.导致计划经济体制普遍建立C.推动政府机构转变职能 D.使得社会主义理想成共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期间(欧洲)。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可知,该学者认为,一战促使各国政府不断控制经济体制,逐渐演变为“计划经济”,说明一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政府机构转变职能,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各国政府机构职能的变化,而非国际协调行动,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计划经济”思想的产生,而非都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使得社会主义理想成为共识,“共识”一词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5.1951年,英国学者玛格丽·佩勒姆宣称:“非洲没有书面语言,因而也不存在历史”。1963年,牛津大学教授特雷沃尔·罗珀也曾断言:“可能在将来会有非洲历史可以讲授,但目前还没有,只有在非洲的欧洲人的历史,其余是一团漆黑……而黑暗不是历史的题材。”上述言论()A.推动了非洲历史观的非殖民化 B.客观呈现了非洲的文明轨迹C.意在维系英国在非洲殖民统治 D.本质上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目的题和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非洲。根据材料“非洲没有书面语言,因而也不存在历史”“只有在非洲的欧洲人的历史,其余是一团漆黑……而黑暗不是历史的题材”和所学可知,西方学者并不认可非洲的历史,这在本质上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方学者对非洲历史的不认可,因此推动了非洲历史观的非殖民化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客观呈现了非洲的文明轨迹的说法与材料“非洲没有书面语言,因而也不存在历史”矛盾,排除B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维系英国在非洲殖民统治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6.1972年,苏联重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阿铁路建设项目以开发油田和铜矿资源,在全国征召志愿者海报上宣传“光荣属于贝阿铁路建设者!”,并承诺参与铁路修建的志愿者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这表明当时苏联重视()A.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国家建设 B.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C.引进西方技术开发远东地区 D.优化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苏联)。据材料可知,在1972年苏联为征召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油田和铜矿的志愿者,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的力量,做出“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的承诺,体现了苏联对重工业的重视,而重工业又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材料体现了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国家建设,A项正确;此时期苏联仍旧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开发西伯利亚地区,但没有涉及是否引进西方技术,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国家建设,而非改善人民生活,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題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雨泽奏报康雍乾时期逐渐形成雨泽奏报制度,皇帝要求各级官吏按期以奏折的形式上报地方各地雨泽等相关信息。该制度直至清末仍发挥作用。皇帝谕旨康熙谕旨:每岁于直隶各省,凡雨旸期候、丰歉情形、莫不留心访察。虽在僻远,必务周知。雍正谕旨:凡地方水旱灾祲,皆由人事所致。或朝廷政事,有所阙失,若督抚大吏,不修其职,或郡县守令,不得其人。乾隆谕旨:直省旬月奏报雨雪。官员奏折苏州织造李煦奏:六月十八日已得甘露,近复霑足……惟山田高壤插莳稍迟者,约有五六分收成。目下米价亦平,粗者七钱上下,细白者九钱、一两不等。开封等八府暨郑许等七州并所属各州县奏:四月十七日巳时起至酉时大沛甘霖……臣复委员分路查勘,得雨盈尺,四野沾足,民心大悦……此诚皇上亲踢祈祷,精诚上格之所致也。直隶总督那苏图奏:各处麦苗……长者五六寸,短才二三寸,保定一带……现在地尚潮润,若月内再得时雨,二麦均可有收,设天时难定,必需豫东二省麦接济。查上年麦收甚歉,所拨二十万石之数,已足敷用,似可照上年之数办理。——摘编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圣祖实录》《清世宗实录》《清高宗实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雨泽奏报制度的功能。(2)根据材料并结合我国封建社会相关知识,指出影响雨泽奏报制度运行实效的因素。【答案】(1)功能:利于皇帝及时了解地方农事,为制度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借助奏报制度,可以监督地方官员的政务情况,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促进中央和地方信息交流,加强对地方农事了解,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准确性;体现了皇帝对民生的关心,体现重农思想,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农业发展,保障政府赋税征收。(2)因素:皇帝对奏报的重视和关注度;地方官员的政治品行和执行能力,如官员虚报瞒报,奏报的信息会失真;奏报传递机制是否通畅;政治局势是否稳定;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雨泽奏报制度在清朝时期发挥了多种功能。可从政策制定、加强集权、地方行政、关心民生、巩固统治等角度回答。首先,雨泽奏报制度中皇帝通过地方官员定期上报的奏折,可以了解到各地的天气状况、农作物生长情况、收成预期等信息,为皇帝及时了解地方农事提供了渠道。这些信息有助于皇帝对地方农事进行宏观把握,为制定和调整农业政策提供依据;其次,通过对比各地奏报的信息,皇帝可以了解到地方官员的政务能力和工作态度,有助于皇帝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和考核。对于那些积极履行职责、上报信息准确及时的官员,皇帝可能会给予表彰和奖励,而对于那些虚报瞒报、玩忽职守的官员,皇帝则会进行惩处。这种监督和考核机制有助于维护中央集权,确保地方官员忠实执行中央政府的决策和命令;此外,通过奏报制度,朝廷可以了解到地方的天气和农事情况,有助于根据这些信息调整国家政策,提高行政效率;最后,雨泽奏报制度还体现了皇帝对民生的关心。通过及时了解地方农事情况,皇帝可以关注到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采取相应措施发展农业、改善民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政府赋税征收,巩固清朝的统治基础。【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雨泽奏报制度的运行实效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可从皇帝、官员、运行机制、客观因素等方面回答。首先,皇帝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如果皇帝对雨泽奏报制度持重视态度,经常查阅奏报并据此作出决策,那么各级官员也会更加重视并认真执行这一制度。反之,如果皇帝对奏报不感兴趣或只是走过场,那么这一制度就可能流于形式,失去实际作用。其次,地方官员的品行和能力也是影响制度运行实效的关键因素。一些官员为了政绩或个人利益,可能会虚报或瞒报雨泽情况,导致奏报信息失真。而另一些官员则可能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或责任心不强,无法准确判断雨泽情况并作出及时有效的汇报。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雨泽奏报制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第三,奏报传递机制是否畅通也会影响制度运行的实效。在清朝时期,由于交通和通信手段相对落后,奏报的传递速度较慢,且容易受到天气、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果奏报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延误或丢失,那么皇帝就无法及时了解到地方的雨泽情况,从而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最后,政治局势和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也会对雨泽奏报制度的运行实效产生影响。在政治动荡或战争期间,各级官员可能无暇顾及雨泽奏报制度,导致制度运行受阻。而自然灾害的发生则可能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使雨泽奏报制度失去实际意义。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日本外务省对中国近现代报刊的调查1908年开始,日本外务省训令在华使馆调查中国各地报刊出版情形。外务省根据调查报告,每年印出一册《中国报刊调查》,分送日本各有关部门。此项调查涉及面广、内容详细,长达三十年未曾中断。下表是1911年6月的《清国报纸调查》摘录。地区主义备考东北(17种)奉天<今沈阳>10种、吉林3种、哈尔滨、长春、安东、牛庄各1种改革主义(2种)振兴实业、商业(4种)鼓吹宪政(1种)地方自治(1种)《东三省日报》民政司机关报,月200元补助,三千份,各知县知州读者多,倾向排日
京津(32种)北京20种、天津12种
进步、革新主义(4种)振兴实业、商业(2种)鼓吹宪政(7种)对日示好(3种)《民兴报》2000分左右,近来对日友好《顺天时报》日本资助,1902创,北京现存最早报纸,官场阅读山东(10种)济南4种、青岛4种、烟台2种亲德(3种)对日示好(1种)无一定主义(4种)《青岛时报》奉行亲德,资本3000元,德国政厅每月补助百元上海(12种)振兴实业(2种)立宪主义(2种)官僚派(3种)民党派(2种)振兴教育(2种)急进主义(1种)《神州日报》万份,与孙逸仙派有关,近与袁世凯派搭上关系广东、香港(27类)广州12种、汕头5种、香港10种革命主义(8种)中立(5种)立宪(3种)无一定主义(2种)《国事报》1906创,宪政党机关报,粤报发行最高,七千份——摘编自周振鹤《日本外务省对中国近现代报刊的调查资料》(1)《调查》反映出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时代?(2)说明日本《中国报刊调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价值。【答案】(1)时代: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的时代;多种救国道路探索(革命、立宪、改革、实业、教育救国)的时代;改革与革命并起的时代;思想多元化的时代;列强纷争与国内斗争并行的时代。(2)价值:该材料属于直接史料(一手史料),可印证清末民初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重大史实。可用于研究清末新政、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可用于研究中国新闻(新传媒)史;这一时期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材料可用来了解日本侵略的历史;这是日本外务省主导的调查,是按照日本利益看待问题的,不能完全视作客观记载,使用时需与其他史料印证并加以理性分析。【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表格呈现的是1911年6月的《清国报纸调查》摘录,清朝的报纸涉及到振兴实业、商业和改革主义等内容,体现了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的时代;由材料中“鼓吹宪政”、“振兴教育”、“革命主义”和“振兴实业”等可知,多种救国道路探索(革命、立宪、改革、实业、教育救国)的时代;改革与革命并起的时代;由“进步、革新主义”、“急进主义”和“无一定主义”可知,思想多元化的时代;由“《顺天时报》日本资助”、“《青岛时报》奉行亲德”和“《神州日报》万份,与孙逸仙派有关,近与袁世凯派搭上关系”等可知,列强纷争与国内斗争并行的时代。【小问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对于《中国报刊调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价值应该辩证的看待,从史料类型上来看,该材料属于一手史料,可印证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重大史实,如政治上,可用于研究清末新政;社会经济上,可用于研究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上,可用于研究中国新闻史。日本外务省对中国近现代报刊的调查是出于方便对中国的侵略而考虑的,因此材料可用来了解日本侵略的历史。另外,从立场上来看,该调查是由日本外务省主导的调查,是站在日本立场上看问题的,因此会带有主观性,应该要理性看待其价值,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和其他史料印证,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古代文明材料一人类最初的文明受制于不同地区的时空条件,越早的文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也越大。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分别产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与农业最初的发生地几乎完全致。从文明产生之日起,不同文明之间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流。——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古代文明在文化上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大体说来,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具有的,有些则相互渗透。如佛教传入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希腊人曾统治埃及和西亚,罗马人曾领有东地中海和高卢等地区,并给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以巨大影响。不过,所有这些对当地原有的文明来说,很难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当地原有的文化。——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出租车司机驾驶记录管理与雇佣合同3篇
- 2025年度交通安全宣传交通协管员工作合同模板3篇
- 2024燕窝产品安全检测与质量保障合同
- 2024年水塔施工与设计变更管理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索赔应对策略及合同管理规范3篇
- 2024木材产品出口退税代理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甲公司与乙会计事务所之间关于税务咨询的保密合同
- 2025版附物联网设备销售合同模板3篇
- 2024汽车租赁公司驾驶员职业素养与技能提升合同3篇
- 2024年甲乙双方关于电子智能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合同
- 数学-湖南省天一大联考暨郴州市2025届高考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郴州二检怀化统考)试题和答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 施工现场环保要求措施
- 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 瓷砖店销售薪酬方案
- 小学体育课件教学
- 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600题)
- 西京学院《机械制造技术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新版《药品管理法》培训课件
- 【初中语文】2024-2025学年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专题12:议论文阅读
- 我和我的祖国拼音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