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污染源监测与治理方案设计TOC\o"1-2"\h\u1145第1章污染源监测技术概述 4299261.1污染源监测的意义与任务 4149731.1.1意义 427671.1.2任务 4177961.2污染源监测方法与技术 496201.2.1现场监测 5233691.2.2自动监测 5259031.2.3遥感监测 5911.3污染源监测标准与法规 557381.3.1国家标准 599711.3.2行业标准 684261.3.3地方标准 613461.3.4法规 68879第2章污染源识别与评估 6264922.1污染源识别方法 632112.1.1现场调查法 689382.1.2监测数据分析法 6285102.1.3模型模拟法 6150392.2污染源评估指标体系 7266452.2.1污染物排放强度 732202.2.2污染物浓度 7186242.2.3污染物毒性 7188632.2.4污染源排放稳定性 7202842.3污染源风险评估 7275132.3.1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7323202.3.2生态系统风险评估 712482.3.3环境风险受体识别 850772.3.4风险控制策略 88042第3章大气污染源监测与治理 8124123.1大气污染源监测技术 826333.1.1监测方法概述 873083.1.2手动监测技术 8293643.1.3自动监测技术 8178163.1.4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 862163.2大气污染源治理技术 871253.2.1污染源治理技术概述 8177343.2.2物理治理技术 8306793.2.3化学治理技术 8127743.2.4生物治理技术 9130933.3大气污染源排放标准与控制策略 9294623.3.1我国大气污染源排放标准 9129083.3.2大气污染源控制策略 9226213.3.3大气污染源治理政策与措施 922113第4章水污染源监测与治理 9311684.1水污染源监测技术 9124294.1.1污染源监测方法 9322154.1.2污染源监测点位布设 99194.1.3污染源监测项目 985604.2水污染源治理技术 948104.2.1物理治理技术 954974.2.2化学治理技术 1089404.2.3生物治理技术 10115234.2.4集成治理技术 10242214.3水污染源排放标准与控制策略 10257604.3.1水污染源排放标准 1089174.3.2水污染源控制策略 10218654.3.3污染源治理效果评估与优化 107234第5章土壤污染源监测与治理 10310825.1土壤污染源监测技术 1093545.1.1土壤采样技术 1051985.1.2土壤污染物分析技术 1017365.1.3土壤污染源监测新技术 11272575.2土壤污染源治理技术 11196405.2.1物理治理技术 115055.2.2化学治理技术 116175.2.3生物治理技术 11173955.3土壤污染源修复与风险管控 1131905.3.1修复目标与策略 11190605.3.2修复技术与工艺 11197355.3.3风险管控措施 11178695.3.4监测与监管 1130331第6章噪声污染源监测与治理 12322376.1噪声污染源监测技术 1275116.1.1噪声源识别技术 12223466.1.2噪声监测设备 12298386.1.3噪声监测方案设计 12164766.2噪声污染源治理技术 1290426.2.1噪声源控制技术 12214386.2.2噪声传播途径控制技术 12289896.2.3综合治理技术 1272706.3噪声污染源控制策略与标准 1282336.3.1噪声污染源控制策略 1252726.3.2噪声污染源控制标准 13188986.3.3噪声污染源监测与治理效果评估 1332129第7章固体废物污染源监测与治理 1319307.1固体废物污染源监测技术 13237117.1.1监测方法 1372997.1.2监测技术 1354667.2固体废物污染源治理技术 13244497.2.1减量化技术 1321727.2.2无害化技术 14181537.2.3资源化利用技术 14124047.3固体废物污染源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4211367.3.1处理技术 14103617.3.2资源化利用 14104207.3.3案例分析 1415889第8章辐射污染源监测与治理 14102418.1辐射污染源监测技术 14265048.1.1辐射监测原理 14324128.1.2辐射监测设备 1539258.1.3辐射监测方法 1557558.2辐射污染源治理技术 15254798.2.1物理治理技术 15270358.2.2化学治理技术 1545218.2.3生物治理技术 1594288.3辐射污染源安全与防护 15232348.3.1辐射防护原则 15302978.3.2辐射防护措施 1521428.3.3辐射安全管理 153366第9章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与处理 15211789.1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技术 16145689.1.1现场快速监测技术 1624509.1.2污染物扩散模拟与预测技术 16220539.1.3网格化监测技术 1672059.2环境污染应急处理技术 16206579.2.1物理隔离与吸附技术 16169849.2.2化学降解与中和技术 1658079.2.3生物修复技术 16225819.3环境污染应急预案与风险管理 16267989.3.1应急预案制定 16179399.3.2应急预案演练与评估 1660539.3.3风险管理 16253739.3.4公众参与与宣传教育 172010第10章污染源监测与治理方案设计实例 172793910.1案例一:某工业园区大气污染源监测与治理 171842610.1.1背景描述 171838610.1.2监测方案设计 171789410.1.3治理方案设计 17173210.2案例二:某流域水污染源监测与治理 171408910.2.1背景描述 17846210.2.2监测方案设计 171438210.2.3治理方案设计 182513810.3案例三:某矿区土壤污染源监测与治理 18234810.3.1背景描述 18297110.3.2监测方案设计 181098710.3.3治理方案设计 182945810.4案例四:某城市噪声污染源监测与治理 18679410.4.1背景描述 18353410.4.2监测方案设计 183140210.4.3治理方案设计 19第1章污染源监测技术概述1.1污染源监测的意义与任务污染源监测作为环保行业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掌握环境污染状况、制定环境保护政策、评价污染治理效果具有的作用。其主要意义与任务如下:1.1.1意义(1)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通过对污染源进行监测,及时发觉和防治污染,降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污染源监测有助于企业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3)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污染源监测数据是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的重要依据。1.1.2任务(1)掌握污染源排放状况:对各类污染源进行监测,了解其排放污染物种类、浓度、排放量等信息。(2)评估污染源治理效果:通过对污染源治理前后的监测数据对比,评价治理措施的实际效果。(3)预警环境污染风险:发觉污染源排放异常情况,及时预警环境污染风险,为环境应急提供支持。1.2污染源监测方法与技术污染源监测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现场监测、自动监测、遥感监测等。1.2.1现场监测现场监测是指监测人员携带监测设备,直接对污染源进行实地采样、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手工采样:通过采样泵、采样瓶等设备,手动采集污染源排放的气体或液体样品,送实验室分析。(2)便携式监测设备:携带便携式监测仪器,现场测定污染物浓度。(3)移动监测车:利用车载监测设备,对污染源进行快速、连续的监测。1.2.2自动监测自动监测是通过安装固定或移动式的自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污染源排放状况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自动采样系统:自动采集污染源排放的气体或液体样品,送实验室分析。(2)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并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将数据发送至环保部门。(3)遥感监测:利用卫星、无人机等遥感设备,获取污染源及其周边环境的信息。1.2.3遥感监测遥感监测是通过获取遥感图像,分析污染源及其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对污染源进行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光学遥感:利用可见光、近红外等光谱信息,识别污染源及其排放状况。(2)微波遥感:利用微波信号,探测污染源的温度、湿度等参数。(3)激光遥感:利用激光雷达等设备,对污染源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监测。1.3污染源监测标准与法规污染源监测标准与法规是保证监测工作科学、规范进行的重要依据。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污染源监测相关标准与法规,主要包括:1.3.1国家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限值。(2)水质标准:规定了地表水、地下水、生活饮用水等水质指标及其限值。(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排放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限值。1.3.2行业标准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污染源监测行业标准,如火力发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等。1.3.3地方标准各地根据当地环境质量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适用于本地区的污染源监测地方标准。1.3.4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污染源监测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监测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第2章污染源识别与评估2.1污染源识别方法污染源识别是环保行业中进行有效治理的基础。本节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污染源识别方法。2.1.1现场调查法现场调查法是指通过实地勘察、采样分析等手段,对污染源进行识别。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相关资料,如企业生产工艺、原辅材料、废弃物处理情况等;(2)现场勘查,观察污染排放状况,了解污染源分布;(3)采样分析,对污染源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浓度。2.1.2监测数据分析法监测数据分析法是通过分析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污染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相关监测数据,如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等;(2)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3)结合污染源排放特征,识别污染源。2.1.3模型模拟法模型模拟法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模拟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迁移和转化过程,从而识别污染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污染物传输模型,如大气扩散模型、水质模型等;(2)输入相关参数,如气象数据、地形地貌、污染源排放强度等;(3)模拟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分析污染源的贡献。2.2污染源评估指标体系污染源评估指标体系是衡量污染源对环境影响的重要工具。本节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2.2.1污染物排放强度污染物排放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污染物的排放量。该指标反映了污染源对环境的直接影响。2.2.2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浓度是指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该指标可用于评估污染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2.2.3污染物毒性污染物毒性是指污染物对生物体产生毒害作用的程度。该指标可用于评估污染源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2.2.4污染源排放稳定性污染源排放稳定性是指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波动程度。该指标反映了污染源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2.3污染源风险评估污染源风险评估是对污染源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3.1人体健康风险评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是通过分析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预测污染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2.3.2生态系统风险评估生态系统风险评估是分析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预测污染源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2.3.3环境风险受体识别环境风险受体识别是确定受污染源影响的环境要素和敏感区域,为制定污染源治理措施提供依据。2.3.4风险控制策略根据污染源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污染源治理、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环境监测等方面。第3章大气污染源监测与治理3.1大气污染源监测技术3.1.1监测方法概述本节主要介绍大气污染源监测的常用方法,包括手动监测和自动监测技术,以及相应的监测设备和工作原理。3.1.2手动监测技术分析各类传统大气污染源监测技术,如采样分析、气体分析仪等,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3.1.3自动监测技术详细介绍自动监测技术,包括遥感技术、激光雷达、微型传感器等,对比分析不同技术的监测效果和适用范围。3.1.4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阐述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重点关注其数据准确性和稳定性。3.2大气污染源治理技术3.2.1污染源治理技术概述本节对大气污染源治理技术进行分类,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治理技术,并对各类技术进行简要介绍。3.2.2物理治理技术详细介绍物理治理技术,如过滤、洗涤、吸附等,分析其适用范围和治理效果。3.2.3化学治理技术分析化学治理技术,如催化氧化、湿法脱硫、干法脱硫等,探讨其反应原理和工程应用。3.2.4生物治理技术阐述生物治理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如生物过滤、生物滴滤等。3.3大气污染源排放标准与控制策略3.3.1我国大气污染源排放标准介绍我国现行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分析各类标准的制定依据和执行情况。3.3.2大气污染源控制策略本节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三个方面,论述大气污染源的控制策略,包括排放许可、总量控制、技术改造等。3.3.3大气污染源治理政策与措施分析我国针对大气污染源治理所制定的政策措施,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蓝天保卫战等,以及相关政策对大气污染源治理的影响。第4章水污染源监测与治理4.1水污染源监测技术4.1.1污染源监测方法本节主要介绍水污染源监测的各种方法,包括现场快速监测、自动在线监测以及实验室分析监测等。通过对比分析各种监测方法的优缺点,为实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4.1.2污染源监测点位布设合理的监测点位布设对于掌握水污染源现状及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阐述监测点位的布设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4.1.3污染源监测项目根据我国水环境管理要求,本节将详细介绍水污染源监测的主要项目,包括常规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以期为污染源监测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4.2水污染源治理技术4.2.1物理治理技术本节主要介绍物理治理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包括过滤、沉淀、吸附等,为水污染源治理提供技术参考。4.2.2化学治理技术化学治理技术在水污染源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本节将阐述化学治理技术的原理、方法及适用条件,包括中和、氧化还原、沉淀等。4.2.3生物治理技术生物治理技术具有环境友好、处理效果好等特点。本节将介绍生物治理技术的种类、原理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4.2.4集成治理技术针对不同水污染源的特点,本节将探讨集成治理技术的应用,通过多种治理技术的优化组合,实现高效、稳定的水污染源治理。4.3水污染源排放标准与控制策略4.3.1水污染源排放标准本节将详细介绍我国水污染源排放标准体系,包括国家和地方标准,为企业和部门执行排放标准提供参考。4.3.2水污染源控制策略结合我国水环境管理要求,本节将阐述水污染源控制策略,包括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以期为水污染源治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4.3.3污染源治理效果评估与优化本节将介绍污染源治理效果评估的方法和指标,通过分析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提高水污染源治理效果。第5章土壤污染源监测与治理5.1土壤污染源监测技术5.1.1土壤采样技术土壤采样是监测土壤污染源的基础工作。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采样技术,包括随机采样、网格采样、分区采样等。针对不同污染物的特性,选用合适的采样工具和设备,保证所采集的土壤样品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5.1.2土壤污染物分析技术对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主要包括化学分析、物理性质分析、生物毒性分析等。本节重点介绍各种分析技术的原理、操作流程及优缺点,以便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土壤污染源进行监测。5.1.3土壤污染源监测新技术介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土壤污染源监测新技术,如原位监测技术、遥感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这些技术具有实时、快速、高效等特点,有助于提高土壤污染源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5.2土壤污染源治理技术5.2.1物理治理技术物理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土壤置换、固化/稳定化、隔离等。本节详细介绍这些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及其在土壤污染源治理中的应用案例。5.2.2化学治理技术化学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淋洗、化学氧化、化学还原等。本节阐述这些技术的化学反应原理、操作方法及其在土壤污染源治理中的应用效果。5.2.3生物治理技术生物治理技术利用生物体的代谢作用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本节介绍生物治理技术的分类、原理、应用案例及影响因素,如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动物修复等。5.3土壤污染源修复与风险管控5.3.1修复目标与策略根据土壤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分布等特点,制定合理的修复目标和策略。本节主要讨论修复目标的确定、修复技术的选择以及修复效果的评估。5.3.2修复技术与工艺结合土壤污染源的特点,介绍适用于不同污染程度的修复技术与工艺,如原位修复、异位修复、联合修复等。同时分析各种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5.3.3风险管控措施为降低土壤污染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本节主要阐述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等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施方法及效果评估。5.3.4监测与监管建立健全土壤污染源监测与监管体系,保证治理与修复效果。本节介绍监测与监管的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的要求,以提高土壤污染源治理与修复工作的有效性。第6章噪声污染源监测与治理6.1噪声污染源监测技术6.1.1噪声源识别技术噪声源识别是噪声污染监测的基础工作。本章首先介绍声学阵列技术、声学成像技术和频率分析法等噪声源识别技术,以实现对各类噪声源的快速定位与识别。6.1.2噪声监测设备本节介绍常见的噪声监测设备,包括声级计、噪声剂量计、频谱分析仪等。还讨论了噪声监测设备的选择、校准及维护方法。6.1.3噪声监测方案设计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设计合理的噪声监测方案。本节重点阐述监测点的设置、监测周期、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内容。6.2噪声污染源治理技术6.2.1噪声源控制技术本节介绍噪声源控制技术,包括隔声、吸声、消声和减振等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各种技术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6.2.2噪声传播途径控制技术噪声传播途径控制是降低噪声污染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讨论声屏障、隔音罩、声学隧道等噪声传播途径控制技术。6.2.3综合治理技术针对复杂噪声污染问题,本节提出综合运用多种治理技术的方法,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噪声污染治理。6.3噪声污染源控制策略与标准6.3.1噪声污染源控制策略本节从法律法规、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噪声污染源控制策略,为噪声污染治理提供指导。6.3.2噪声污染源控制标准介绍国家和地方关于噪声污染源控制的标准,包括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建筑施工噪声标准、交通运输噪声标准等。6.3.3噪声污染源监测与治理效果评估本节探讨噪声污染源监测与治理效果评估的方法,包括现场检测、模拟分析、社会调查等,以验证治理措施的实际效果。通过以上内容,本章对噪声污染源监测与治理技术进行了全面阐述,旨在为环保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第7章固体废物污染源监测与治理7.1固体废物污染源监测技术7.1.1监测方法固体废物污染源监测主要包括现场调查、样品采集与分析、污染指标监测等方法。首先通过现场调查了解污染源的产生、储存、运输及处理情况,其次对固体废物样品进行采集与分析,以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含量。还需对污染指标进行定期监测,以评估污染源的环境影响。7.1.2监测技术(1)物理监测技术:主要包括电子皮带秤、地磅等设备,用于监测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运输量。(2)化学监测技术:采用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光谱、气相色谱等仪器设备,对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进行定量分析。(3)生物监测技术:通过生物传感器、PCR等手段,检测固体废物中的生物毒性、病原体等指标。7.2固体废物污染源治理技术7.2.1减量化技术(1)源头减量: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2)分类分选: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实现废物的有效分离,减少处理难度。(3)压缩打包:采用压缩打包设备,减小固体废物的体积,降低运输和处置成本。7.2.2无害化技术(1)焚烧:通过高温焚烧,将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无害物质。(2)填埋:将固体废物分层铺设,覆盖土壤,通过微生物分解、化学反应等过程,实现无害化。(3)化学稳定化:采用化学稳定化剂,将有害物质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7.2.3资源化利用技术(1)物质回收: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价值的物质,如金属、塑料、纸张等。(2)能源回收:通过焚烧、厌氧消化等方法,回收固体废物中的热能、生物质能等。(3)建材利用:将固体废物作为原料,生产建筑材料,如砖、混凝土等。7.3固体废物污染源处理与资源化利用7.3.1处理技术(1)预处理:对固体废物进行破碎、筛分、洗涤等处理,提高废物处理效果。(2)主处理:根据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如焚烧、填埋、化学处理等。(3)后处理:对处理后的废物进行固化、稳定化等处理,保证无害化效果。7.3.2资源化利用(1)废物的物质回收: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回收废物中的有价物质。(2)废物的能源回收:利用焚烧、厌氧消化等技术,回收废物中的能源。(3)废物的建材利用:将废物作为原料,生产环保型建筑材料,实现废物的高值化利用。7.3.3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固体废物污染源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第8章辐射污染源监测与治理8.1辐射污染源监测技术8.1.1辐射监测原理本节主要介绍辐射监测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监测方法,以及辐射探测器的工作原理。8.1.2辐射监测设备详细阐述目前广泛应用于辐射污染源监测的设备,如γ射线探测器、中子探测器、X射线探测器等。8.1.3辐射监测方法介绍现场监测、实验室监测和遥感监测等辐射监测方法,以及各自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8.2辐射污染源治理技术8.2.1物理治理技术介绍物理治理技术,如过滤、吸附、离子交换等,在辐射污染源治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8.2.2化学治理技术阐述化学治理技术,如沉淀、氧化还原、络合等,在辐射污染源治理中的应用及效果。8.2.3生物治理技术介绍生物治理技术,如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在辐射污染源治理中的应用及其潜力。8.3辐射污染源安全与防护8.3.1辐射防护原则阐述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和屏蔽防护等。8.3.2辐射防护措施详细介绍辐射防护的具体措施,如个人防护、场所防护、应急处理等。8.3.3辐射安全管理论述辐射安全管理的相关内容,包括辐射防护法规、辐射监测与评价、辐射应急预案等。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内容,本章对辐射污染源监测与治理技术进行了全面阐述,旨在为环保行业提供有效的辐射污染防控手段。第9章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与处理9.1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技术9.1.1现场快速监测技术在环境污染发生初期,快速、准确地掌握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扩散范围是应急处理的关键。本节主要介绍现场快速监测技术,包括无人机遥感监测、便携式气质联用仪、快速水质检测仪器等方法。9.1.2污染物扩散模拟与预测技术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的分析,运用大气、水体污染物扩散模型,预测污染物的扩散趋势,为应急处理提供决策依据。9.1.3网格化监测技术利用网格化监测系统,对污染区域进行高密度、高频率的监测,实时掌握污染物浓度的分布情况,为处理提供精确数据支持。9.2环境污染应急处理技术9.2.1物理隔离与吸附技术在污染物扩散过程中,采用物理隔离与吸附技术,如围油栏、活性炭吸附等,降低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9.2.2化学降解与中和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采用化学降解与中和技术,如臭氧氧化、光催化降解、酸碱中和等,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9.2.3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资源,对污染区域进行生物修复,降低污染物浓度,恢复生态环境。9.3环境污染应急预案与风险管理9.3.1应急预案制定结合企业、区域环境特点,制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架构、预警与监测、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9.3.2应急预案演练与评估定期组织环境污染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评估和优化。9.3.3风险管理对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控,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环境污染发生的概率。9.3.4公众参与与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环境污染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应对能力,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污染的防范与处理。第10章污染源监测与治理方案设计实例10.1案例一:某工业园区大气污染源监测与治理10.1.1背景描述某工业园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主要以化工、制药、冶炼等行业为主,园区内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周边环境及居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10.1.2监测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全款购入进口跑车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与个人投资回报对赌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员工试用期工作内容调整及考核标准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商平台商家会员返利合同3篇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基金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公司股东内部关于企业并购整合的专项协议3篇
- 2025年度绿色能源项目分摊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投资入股合同3篇
- 2025通信销售合同
- 2025年农村土地永久转让与农村电商合作框架合同3篇
- 2025年1月广西2025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劳动合同范本(2025年)
- 辽宁2025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工厂食堂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 中药硬膏热贴敷治疗
-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
- 《电能计量知识介绍》课件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弹性模量自动生成记录
- 2024年教师师德师风工作计划(2篇)
- 物流行业服务质量保障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