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推广方案_第1页
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推广方案_第2页
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推广方案_第3页
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推广方案_第4页
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推广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推广方案TOC\o"1-2"\h\u30636第一章: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概述 3271571.1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的定义与意义 3297901.1.1定义 3326781.1.2意义 3131371.1.3国内发展概况 4235421.1.4国外发展概况 42693第二章: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的基本原则 4274071.1.5基本原则概述 450541.1.6具体实施措施 4199661.1.7基本原则概述 522421.1.8具体实施措施 5185881.1.9基本原则概述 5293251.1.10具体实施措施 519053第三章: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 6192351.1.11土壤质量概述 6214261.1.12土壤质量管理技术内容 6283861.1.13土壤改良概述 6163601.1.14土壤改良技术内容 624969第四章:种植结构与布局优化技术 723641.1.15概述 7195331.1.16种植结构优化技术的关键环节 7298991.1.17种植结构优化技术的实施措施 814541.1.18概述 8219181.1.19农业布局优化技术的关键环节 8145781.1.20农业布局优化技术的实施措施 817600第五章:农业水资源管理技术 9129031.1.21水资源现状与问题 9242981.1.22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9161031.1.23农业节水技术概述 9236971.1.24农业节水技术措施 1016423第六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 10162151.1.25生态农业建设 10258211.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养殖结构与布局,实现农、林、牧、渔的协调发展,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10266821.2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模式。采用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10109491.2.1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10173912.1土壤保护技术 10168992.1.1改良土壤。采用深翻、轮作、秸秆还田等技术,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退化。 10264352.1.2防止水土流失。采取梯田、坡改梯、植物篱等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10257272.2水资源保护技术 119032.2.1节水灌溉。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123432.2.2水质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化肥、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1169882.3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11231022.3.1废弃物处理。推广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1250762.3.2资源化利用。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1202541.1化肥、农药污染治理 11176421.1.1精准施肥。根据土壤、作物需求进行科学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 1133561.1.2生物农药应用。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11213721.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141991.2.1农业废弃物处理。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188811.2.2植被恢复。在农业用地周边种植绿化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面源污染。 11258912.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技术 11298352.1.1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11148592.1.2应用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监测,提高治理效果。 11262582.2农业环境治理工程 1185352.2.1农业生态工程。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业环境治理效果。 11188552.2.2农业环境治理项目。实施农业环境治理项目,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深入进行。 1114791第七章:病虫害防治技术 1154802.2.3监测技术 1222951.1物理监测技术 12152701.2化学监测技术 12228931.3生物监测技术 1212291.3.1预警技术 12168972.1数值模型预警技术 1292472.2人工智能预警技术 12270162.3综合预警技术 12274422.3.1生物防治技术 12289162.3.2化学防治技术 13322862.3.3物理防治技术 13325752.3.4农业防治技术 1313871第八章:农业机械化技术 1314972.3.5选型原则 1338682.3.6配置策略 14188122.3.7播种机械化技术 1469352.3.8施肥机械化技术 14231722.3.9喷药机械化技术 1472142.3.10收割机械化技术 14167172.3.11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1555842.3.12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51560第九章:农业信息化管理技术 15326362.3.13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5147302.3.14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5189132.3.15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525052.3.16农业大数据技术 16127892.3.17农业物联网技术 1645362.3.18农业智能设备技术 16311812.3.19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16150782.3.20农业金融服务信息化 1674892.3.21农业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64141第十章: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培训与推广 1622082.3.22培训目标 1736062.3.23培训内容 17189352.3.24培训方式 17101012.3.25引导与支持 17102102.3.26技术引进与创新 17158892.3.27推广体系构建 18109972.3.28培训与示范 1889962.3.29政策激励与监督 18第一章: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概述1.1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的定义与意义1.1.1定义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种植过程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确控制,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一种管理方法。1.1.2意义(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能够提高土地、水资源和劳动力的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2)保障粮食安全:通过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供给,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4)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第二节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1.1.3国内发展概况我国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政策推动下,各地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创新,推广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目前我国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已涵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等多个领域。主要技术包括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作物育种等。1.1.4国外发展概况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在国外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在农业种植管理技术方面具有较高水平。以下是几个国外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的发展特点:(1)精准农业:国外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精准农业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2)资源高效利用:国外发达国家注重资源高效利用,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等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对资源的消耗。(3)生态环境保护:国外发达国家在发展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绿色农业发展战略。(4)农业废弃物处理:国外发达国家在农业废弃物处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环保型农业技术。(5)农业科研与创新:国外发达国家在农业科研与创新方面投入较大,不断推动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的发展。第二章: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的基本原则第一节保证粮食安全的原则1.1.5基本原则概述保证粮食安全是我国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的首要原则。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稳定、社会和谐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一原则指导下,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需充分保障粮食生产总量,提高粮食质量,保证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平衡。1.1.6具体实施措施(1)优化种植结构: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合理配置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通过改良品种、推广节水灌溉、科学施肥等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粮食生产成本。(3)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建立健全粮食储备制度,保证在粮食市场波动、自然灾害等情况下,能够及时调控粮食市场,保障粮食安全。第二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原则1.1.7基本原则概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的核心原则。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产值,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1.1.8具体实施措施(1)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广泛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如智能农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等,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2)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农业机械化,降低农业生产劳动力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优化农业产业链: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第三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1.9基本原则概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的长远原则。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1.1.10具体实施措施(1)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农业污染,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农业绿色生产: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4)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三章: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第一节土壤质量管理技术1.1.11土壤质量概述土壤质量是指土壤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具备支持植物生长、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环境质量的能力。土壤质量管理技术旨在通过科学手段,提高土壤质量,为高效农业种植提供基础保障。1.1.12土壤质量管理技术内容(1)土壤物理性质管理(1)土壤质地调整:通过客土改良、土壤深松、镇压等措施,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的孔隙度、通气性和渗透性。(2)土壤水分管理:合理调配灌溉水源,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保持土壤水分适宜。(2)土壤化学性质管理(1)土壤pH值调整:通过施用石灰、石膏等碱性物质,降低土壤酸性;通过施用硫酸铝、磷酸二铵等酸性物质,提高土壤碱性。(2)土壤养分管理:合理施用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保持土壤养分平衡。(3)土壤生物性质管理(1)土壤微生物管理:通过施用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措施,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生物活性。(2)土壤酶活性管理:通过施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等,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第二节土壤改良技术1.1.13土壤改良概述土壤改良是指针对土壤存在的障碍因素,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生产力。土壤改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1.14土壤改良技术内容(1)物理改良技术(1)土壤质地改良:通过客土改良、土壤深松、镇压等措施,改善土壤质地。(2)土壤水分改良:采用排水、灌溉、保湿等措施,调整土壤水分状况。(2)化学改良技术(1)土壤pH值改良:通过施用石灰、石膏等碱性物质,降低土壤酸性;通过施用硫酸铝、磷酸二铵等酸性物质,提高土壤碱性。(2)土壤养分改良:合理施用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保持土壤养分平衡。(3)生物改良技术(1)土壤微生物改良:通过施用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措施,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生物活性。(2)土壤酶活性改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等,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4)综合改良技术(1)土壤改良与种植结构调整相结合:根据土壤特点和作物需求,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2)土壤改良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在土壤改良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四章:种植结构与布局优化技术第一节种植结构优化技术1.1.15概述种植结构优化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种植作物种类、品种、布局和轮作制度的调整,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农业技术。种植结构优化技术是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16种植结构优化技术的关键环节(1)作物种类优化:根据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实现作物多样化。(2)品种优化:选用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3)布局优化:合理规划作物种植布局,实现作物间、作物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4)轮作制度优化:建立科学的轮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1.1.17种植结构优化技术的实施措施(1)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作物布局。(2)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种植结构优化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3)科技支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新型种植技术,为种植结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4)示范推广:建立种植结构优化技术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种植结构优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第二节农业布局优化技术1.1.18概述农业布局优化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农业用地、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与布局,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农业技术。农业布局优化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19农业布局优化技术的关键环节(1)农业用地优化:合理规划农业用地,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高土地利用率。(2)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3)基础设施优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4)生态环境优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1.20农业布局优化技术的实施措施(1)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布局优化工作。(2)规划先行:开展农业布局规划,明确农业发展目标和方向。(3)科技支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农业布局优化提供技术支持。(4)示范推广:建立农业布局优化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农业布局优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第五章:农业水资源管理技术第一节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1.1.21水资源现状与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不均。在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22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1)改良灌溉制度: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水分状况和气候变化,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减少灌溉次数和灌溉量。(2)精准灌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灌溉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灌溉精度和效率。(3)滴灌技术:滴灌是一种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的灌溉方式,具有节水、节能、减少病虫害等优点。(4)喷灌技术:喷灌是将水喷洒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洒在作物上的灌溉方式。喷灌具有节水、节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等优点。(5)雨水集蓄利用:通过修建雨水集蓄设施,收集雨水用于灌溉,提高雨水利用率。(6)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实现水肥同步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第二节农业节水技术1.1.23农业节水技术概述农业节水技术是指通过改善农业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农业节水技术包括节水灌溉、节水种植、节水管理等。1.1.24农业节水技术措施(1)改革灌溉制度:优化灌溉模式,减少灌溉次数和灌溉量,提高灌溉效率。(2)提高灌溉设备效率: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降低灌溉水损耗。(3)调整作物布局:根据水资源状况,合理调整作物结构和种植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节水种植技术:采用节水型作物品种,推广免耕、少耕、覆盖保墒等节水种植技术。(5)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6)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7)农业水资源管理: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农业水资源监测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以上农业水资源管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六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第一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1.1.25生态农业建设1.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养殖结构与布局,实现农、林、牧、渔的协调发展,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1.2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模式。采用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1.2.1生态环境保护技术2.1土壤保护技术2.1.1改良土壤。采用深翻、轮作、秸秆还田等技术,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退化。2.1.2防止水土流失。采取梯田、坡改梯、植物篱等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2.2水资源保护技术2.2.1节水灌溉。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2.2水质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化肥、农药对水体的污染。2.3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2.3.1废弃物处理。推广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3.2资源化利用。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二节农业环境治理技术一、农业污染治理技术1.1化肥、农药污染治理1.1.1精准施肥。根据土壤、作物需求进行科学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1.1.2生物农药应用。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1.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1.2.1农业废弃物处理。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2.2植被恢复。在农业用地周边种植绿化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面源污染。二、农业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创新2.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技术2.1.1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1.2应用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监测,提高治理效果。2.2农业环境治理工程2.2.1农业生态工程。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业环境治理效果。2.2.2农业环境治理项目。实施农业环境治理项目,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深入进行。第七章:病虫害防治技术第一节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2.2.3监测技术1.1物理监测技术物理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害虫诱捕器、病原体检测仪等。通过物理方法,如光线、气味、温度等,诱集或捕捉病虫害,从而实现实时监测。1.2化学监测技术化学监测技术主要利用病虫害产生的化学信息,如挥发性有机物、酶活性等,进行病虫害的检测。例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植物挥发性有机物,从而判断病虫害的发生。1.3生物监测技术生物监测技术是通过检测病虫害的天敌、病原体、抗体等生物指标,来评估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效果。例如,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原体的DNA或RNA,以实现对病虫害的快速诊断。1.3.1预警技术2.1数值模型预警技术数值模型预警技术是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通过实时监测数据,结合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正和优化,提高预警准确性。2.2人工智能预警技术人工智能预警技术是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对病虫害发生发展进行智能分析,实现预警。例如,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病虫害图像进行识别,从而实现对病虫害的早期发觉。2.3综合预警技术综合预警技术是将多种预警方法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预警体系。通过信息融合,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二节病虫害防治技术2.3.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天敌利用:引入或保护病虫害的天敌,如捕食性昆虫、病原微生物等,以实现对病虫害的自然控制。(2)抗病虫害植物:选育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提高植物自身抗病能力。(3)微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对病虫害的拮抗作用,如植物内生菌、真菌等,实现对病虫害的生物防治。2.3.2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利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在选择化学农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2)合理确定用药剂量和用药时机。(3)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类农药,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4)采用喷雾、喷粉、熏蒸等多种施药方式,提高防治效果。2.3.3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利用物理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温度处理:利用高温或低温处理植物,以杀死病虫害。(2)光照处理: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植物,影响病虫害的生长发育。(3)震动处理:通过震动植物,使病虫害脱落。2.3.4农业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技术是通过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作物轮作:合理搭配作物种植,降低病虫害的发生。(2)土壤处理:采用深翻、晒垡、施用有机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园中的病虫害残体,减少病虫害的传播。(4)水分管理:合理控制水分,避免湿度过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第八章:农业机械化技术第一节农业机械化装备选型与配置2.3.5选型原则农业机械化装备的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用性:根据农业生产需求,选择符合当地气候、土壤、作物类型等条件的农业机械化装备。(2)先进性:优先选择技术先进、功能稳定的农业机械化装备,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经济性: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4)可靠性:选择具有良好口碑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农业机械化装备,保证生产顺利进行。2.3.6配置策略(1)根据农业生产规模,合理配置农业机械化装备。对于大规模农业生产,应选择高效率、高功能的装备;对于小规模农业生产,可选择适合中小型农场的装备。(2)注重农业机械化装备的配套性,保证各环节作业的顺畅衔接。如:播种、施肥、喷药、收割等环节的装备配置。(3)考虑农业机械化装备的维修、保养和售后服务,选择具备完善售后体系的品牌。(4)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和季节性需求,合理调配农业机械化装备,提高利用率。第二节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2.3.7播种机械化技术播种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播种机、播种监控系统等。通过播种机械化技术,可以提高播种速度、精度和均匀性,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2.3.8施肥机械化技术施肥机械化技术包括施肥机、无人机施肥等。施肥机械化技术能够精确控制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2.3.9喷药机械化技术喷药机械化技术涉及喷雾机、无人机喷药等。喷药机械化技术可以提高喷药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减少农药浪费。2.3.10收割机械化技术收割机械化技术包括收割机、割晒机等。通过收割机械化技术,可以缩短收割时间,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收割质量。2.3.11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废弃物处理,如秸秆还田、秸秆打包等。这有助于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减少环境污染。2.3.12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如深松、保护性耕作等。这些技术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第九章:农业信息化管理技术第一节农业信息化建设2.3.13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2.3.14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1)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包括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智能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2)农业生产信息化:包括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防治、农业气象服务、农业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3)农业管理信息化:包括农业行政管理、农业政策宣传、农业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4)农业服务信息化:包括农业技术咨询、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2.3.15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1)加强政策引导,明确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2)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信息化技术水平。(4)培育农业信息化人才,提升农业信息化应用能力。第二节农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2.3.16农业大数据技术农业大数据技术是指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应用。农业大数据技术在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农业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2.3.17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的信息感知、传输、处理和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农业气象服务、农业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3.18农业智能设备技术农业智能设备技术是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于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过程的智能设备。农业智能设备技术在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化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2.3.19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指整合各类农业信息化技术,为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提供综合信息支持的系统平台。农业信息化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