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土壤修复技术方案_第1页
环保行业土壤修复技术方案_第2页
环保行业土壤修复技术方案_第3页
环保行业土壤修复技术方案_第4页
环保行业土壤修复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土壤修复技术方案TOC\o"1-2"\h\u20409第一章土壤修复概述 3260921.1土壤污染现状 317771.1.1污染面积大:全国土壤污染面积已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度及以上污染土壤面积达到1/3。 3162451.1.2污染类型多样:土壤污染类型主要包括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其中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 3122541.1.3污染程度加剧:部分区域土壤污染程度加剧,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327381.1.4污染分布不均:土壤污染分布存在地域性差异,南方地区土壤污染较为严重,北方地区次之。 3184921.2土壤修复的意义 3284181.2.1保障食品安全: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产品中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超标,影响人体健康。通过土壤修复,可以降低农产品中污染物含量,保障食品安全。 3164321.2.2保护生态环境:土壤污染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系统平衡。修复污染土壤,有助于恢复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343721.2.3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我国耕地资源紧张,土壤污染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影响粮食产量。通过土壤修复,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210691.2.4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 4121321.2.5提升国际形象:我国在土壤修复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环保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416521第二章土壤污染类型与修复技术分类 4132682.1土壤污染类型 4179072.2土壤修复技术分类 427395第三章物理修复技术 5192603.1土壤淋洗技术 5223403.1.1技术原理 572373.1.2技术流程 511253.1.3技术优势 539173.2土壤搅拌技术 5109243.2.1技术原理 6211173.2.2技术流程 688773.2.3技术优势 6314573.3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 6309563.3.1技术原理 620583.3.2技术流程 6100823.3.3技术优势 627123第四章化学修复技术 7277464.1土壤氧化还原技术 7171204.1.1氧化剂处理技术 7126584.1.2还原剂处理技术 7115934.2土壤稳定化/钝化技术 7189584.2.1添加有机物料 7199874.2.2添加无机物料 7208554.2.3添加生物制剂 7321664.3土壤脱毒技术 8266124.3.1物理脱毒技术 8262764.3.2化学脱毒技术 8213044.3.3生物脱毒技术 812098第五章生物修复技术 8252825.1微生物修复技术 8109075.2植物修复技术 8164995.3动物修复技术 914711第六章复合修复技术 9221956.1物理化学复合修复技术 9323416.1.1技术概述 92186.1.2技术原理 9263016.1.3技术应用 1081156.2生物化学复合修复技术 10235846.2.1技术概述 10151956.2.2技术原理 10166006.2.3技术应用 1025796第七章土壤修复工程设计与实施 11169017.1工程设计原则 11237167.1.1遵循科学性原则 1134087.1.2遵循安全性原则 11293447.1.3遵循经济性原则 11127737.1.4遵循可持续性原则 11263437.2工程实施步骤 11281947.2.1前期调查与评估 11106567.2.2设计方案制定 12306647.2.3工程施工 12283787.2.4工程验收与后期监测 12314137.2.5工程运行与维护 127327.2.6信息反馈与改进 1210865第八章土壤修复效果评价与监测 12271398.1效果评价指标 12258718.2监测方法与手段 1328820第九章土壤修复政策与法规 1367109.1国家政策与法规 14128509.1.1土壤污染防治政策背景 14325859.1.2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1476319.1.3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政策与规划 1487189.2地方政策与法规 14251679.2.1地方土壤污染防治政策背景 14136329.2.2地方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14208019.2.3地方土壤污染防治政策与措施 153820第十章土壤修复产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152875710.1产业发展现状 152011010.2发展趋势与展望 15第一章土壤修复概述1.1土壤污染现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农业化学品、城市生活垃圾及重金属污染等。根据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土壤污染防治状况报告》,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呈现以下特点:1.1.1污染面积大:全国土壤污染面积已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度及以上污染土壤面积达到1/3。1.1.2污染类型多样:土壤污染类型主要包括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其中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1.1.3污染程度加剧:部分区域土壤污染程度加剧,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1.4污染分布不均:土壤污染分布存在地域性差异,南方地区土壤污染较为严重,北方地区次之。1.2土壤修复的意义土壤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持生态平衡、保障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等重要功能。开展土壤修复工作,具有以下意义:1.2.1保障食品安全: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产品中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超标,影响人体健康。通过土壤修复,可以降低农产品中污染物含量,保障食品安全。1.2.2保护生态环境:土壤污染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系统平衡。修复污染土壤,有助于恢复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1.2.3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我国耕地资源紧张,土壤污染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影响粮食产量。通过土壤修复,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2.4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1.2.5提升国际形象:我国在土壤修复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环保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对土壤污染现状的认识和土壤修复意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土壤修复工作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土壤污染类型与修复技术分类2.1土壤污染类型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质含量超过正常值,导致土壤质量和环境功能下降,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土壤污染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1)重金属污染: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过背景值,如镉、汞、铅、铬等。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矿业开采、农业用药等。(2)有机污染:指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超过正常值,如石油、多环芳烃、农药等。有机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生活污水、农业用药等。(3)放射性污染:指土壤中放射性物质含量超过背景值,如铀、钍、镭等。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核设施泄漏、放射性废物处理等。(4)土壤盐渍化:指土壤中盐分含量超过植物生长耐受范围,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盐渍化主要原因是灌溉不合理、排水不畅等。(5)土壤酸化:指土壤pH值低于正常范围,导致土壤质量下降。酸化主要原因是过量施用化肥、酸雨等。2.2土壤修复技术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可采用以下修复技术:(1)物理修复技术:包括土壤换填、土壤稳定化、土壤隔离等。物理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改变土壤性质,降低污染物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2)化学修复技术:包括土壤淋洗、土壤固定化、土壤氧化还原等。化学修复技术主要通过化学反应,消除或降低污染物含量。(3)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生物降解等。生物修复技术利用生物体的生理代谢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4)联合修复技术: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修复技术,提高修复效果。如土壤换填与植物修复相结合、土壤淋洗与微生物修复相结合等。(5)生态修复技术:通过恢复受损土壤的生态功能,提高土壤质量。如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生态农业等。(6)农业修复技术:通过调整农业生产方式,降低污染物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如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有机肥料等。(7)工程修复技术:针对严重污染土壤,采用工程措施进行修复。如土壤挖掘、隔离、填埋等。第三章物理修复技术3.1土壤淋洗技术土壤淋洗技术是一种利用清水或含有特定化学成分的溶液对污染土壤进行冲洗,以达到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方法。该技术适用于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土壤的修复。3.1.1技术原理土壤淋洗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清水或化学溶液对土壤进行浸泡和冲洗,使土壤中的污染物溶解于水溶液中,通过排放或处理水溶液来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3.1.2技术流程(1)预处理:对污染土壤进行预处理,包括挖掘、筛分、破碎等,以便于淋洗操作。(2)淋洗:将清水或化学溶液均匀喷洒在土壤表面,使溶液充分渗透土壤。(3)收集淋洗液:收集渗透土壤的淋洗液,送至处理设施进行处理。(4)后处理:对淋洗后的土壤进行干燥、稳定化处理,以达到修复目的。3.1.3技术优势(1)操作简便,易于实施。(2)对土壤结构破坏较小。(3)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土壤污染。3.2土壤搅拌技术土壤搅拌技术是一种利用机械搅拌设备对污染土壤进行搅拌,以达到混合土壤中的污染物和修复材料的方法。该技术适用于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土壤的修复。3.2.1技术原理土壤搅拌技术通过搅拌设备将修复材料与污染土壤充分混合,使污染物在土壤中均匀分布,降低污染物浓度,提高土壤环境质量。3.2.2技术流程(1)预处理:对污染土壤进行挖掘、破碎等预处理。(2)搅拌:利用搅拌设备将修复材料与污染土壤充分混合。(3)后处理:对搅拌后的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以达到修复目的。3.2.3技术优势(1)修复效果好,污染物去除率高。(2)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3)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土壤污染。3.3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固化剂或稳定剂对污染土壤进行处理,使其转变为具有稳定性和可利用性的土壤的方法。该技术适用于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土壤的修复。3.3.1技术原理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通过添加固化剂或稳定剂,使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与土壤颗粒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固态物质,降低污染物迁移性。3.3.2技术流程(1)预处理:对污染土壤进行挖掘、破碎等预处理。(2)添加固化剂/稳定剂:根据土壤污染类型和修复要求,选择合适的固化剂或稳定剂,均匀添加到土壤中。(3)混合搅拌:利用搅拌设备将固化剂/稳定剂与污染土壤充分混合。(4)后处理:对处理后的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以达到修复目的。3.3.3技术优势(1)修复效果好,污染物去除率高。(2)施工速度快,易于实施。(3)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土壤污染。第四章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环保行业土壤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性质,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本章主要介绍土壤氧化还原技术、土壤稳定化/钝化技术以及土壤脱毒技术。4.1土壤氧化还原技术土壤氧化还原技术是一种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处理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方法。氧化剂能够氧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还原剂则能还原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降低其毒性。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等特点。4.1.1氧化剂处理技术氧化剂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臭氧氧化、过氧化氢氧化、高锰酸钾氧化等。这些氧化剂能够有效地分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提高土壤质量。4.1.2还原剂处理技术还原剂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硫酸亚铁还原、亚硫酸钠还原等。这些还原剂能够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活性,减轻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4.2土壤稳定化/钝化技术土壤稳定化/钝化技术是通过添加稳定剂或钝化剂,改变土壤中有害物质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4.2.1添加有机物料有机物料如生物质炭、腐殖酸等,能够与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复合物,降低其迁移性。4.2.2添加无机物料无机物料如石灰、磷酸盐等,能够与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不溶性的沉淀物,降低其活性。4.2.3添加生物制剂生物制剂如菌剂、酶制剂等,能够促进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降低其生物有效性。4.3土壤脱毒技术土壤脱毒技术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降低其毒性。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土壤脱毒技术:4.3.1物理脱毒技术物理脱毒技术主要包括土壤筛分、土壤冻结等。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颗粒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4.3.2化学脱毒技术化学脱毒技术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沉淀、吸附等。这些方法能够改变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性质,降低其毒性。4.3.3生物脱毒技术生物脱毒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这些方法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理代谢作用,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降低其毒性。第五章生物修复技术5.1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一种修复方法。该技术具有高效、环保、低成本等优点,在环保行业土壤修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原位微生物修复:通过向污染土壤中投加适量的微生物菌剂,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加速污染物的降解。(2)生物反应器修复:将污染土壤挖出,放入生物反应器中进行集中处理,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降解。(3)生物通风修复:通过向污染土壤中注入空气,提高土壤中氧气含量,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5.2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及其根系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一种修复方法。该技术具有生态友好、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轻度至中度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植物抽取修复:利用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收获植物地上部分,将污染物带出土壤。(2)植物稳定修复:利用植物根系分泌物,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不易溶解的形态,降低其迁移性。(3)植物转化修复:利用植物及其根系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5.3动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土壤中的动物(如蚯蚓、昆虫等)及其代谢作用,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一种修复方法。该技术具有生态友好、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轻度污染土壤的修复。动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蚯蚓修复:利用蚯蚓的代谢作用,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蚯蚓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2)昆虫修复:利用昆虫的代谢作用,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昆虫修复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适用于处理轻度污染土壤。(3)微生物动物联合修复:将微生物修复与动物修复相结合,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提高土壤修复效果。第六章复合修复技术6.1物理化学复合修复技术6.1.1技术概述物理化学复合修复技术是指将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相结合,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具有处理速度快、效果显著等特点,适用于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土壤污染的修复。6.1.2技术原理物理化学复合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原理:(1)吸附:利用活性炭、沸石等吸附材料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2)稳定化:通过添加稳定剂,使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稳定的化合物,降低其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3)氧化还原: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或还原为无害物质。(4)电动力学:利用电场作用,使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向电极移动,从而实现修复。6.1.3技术应用物理化学复合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土壤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组合。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应用案例:(1)原位修复:对污染土壤进行原位处理,无需挖掘和转移土壤,降低修复成本。(2)异位修复:将污染土壤挖掘出来,进行集中处理,适用于污染范围较小的土壤。(3)联合修复:将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与其他修复技术(如生物修复)相结合,提高修复效果。6.2生物化学复合修复技术6.2.1技术概述生物化学复合修复技术是指将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相结合,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具有环保、可持续等特点,适用于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土壤污染的修复。6.2.2技术原理生物化学复合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原理:(1)生物降解:利用微生物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2)生物稳定化:利用微生物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稳定的化合物,降低其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3)化学氧化还原:利用化学氧化剂或还原剂,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或还原为无害物质。(4)生物吸附: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降低其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6.2.3技术应用生物化学复合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土壤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组合。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应用案例:(1)原位修复:对污染土壤进行原位处理,利用微生物和化学方法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修复。(2)异位修复:将污染土壤挖掘出来,进行集中处理,适用于污染范围较小的土壤。(3)联合修复:将生物化学修复技术与其他修复技术(如物理化学修复)相结合,提高修复效果。第七章土壤修复工程设计与实施7.1工程设计原则7.1.1遵循科学性原则土壤修复工程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原则,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土壤污染的类型、程度、分布范围以及土壤特性等因素,保证修复技术的适用性和有效性。7.1.2遵循安全性原则土壤修复工程设计应遵循安全性原则,保证修复工程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设计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土壤的扩散和次生污染,同时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7.1.3遵循经济性原则土壤修复工程设计应遵循经济性原则,充分考虑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及效益。在保证修复效果的前提下,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成本。7.1.4遵循可持续性原则土壤修复工程设计应遵循可持续性原则,考虑长期效益,保证修复工程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7.2工程实施步骤7.2.1前期调查与评估(1)收集项目区土壤污染相关资料,包括污染源、污染类型、污染程度、分布范围等。(2)开展现场调查,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确定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含量和分布情况。(3)根据调查结果,评估土壤污染程度,制定修复目标。7.2.2设计方案制定(1)根据前期调查与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土壤修复技术。(2)制定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包括修复工艺、设备选型、施工方案等。(3)编制工程设计图纸,明确修复工程的结构、布局和施工要求。7.2.3工程施工(1)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开展修复工程施工,包括场地平整、设备安装、施工材料准备等。(2)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保证施工质量。(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监测,保证修复工程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7.2.4工程验收与后期监测(1)工程验收:修复工程完成后,进行工程验收,评估修复效果,保证达到设计要求。(2)后期监测: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长期监测,评估修复效果持续性,保证土壤质量得到持续改善。7.2.5工程运行与维护(1)制定工程运行与维护方案,保证修复工程稳定运行。(2)定期检查修复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加强工程运行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及时发觉并处理问题。7.2.6信息反馈与改进(1)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收集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相关信息。(2)根据反馈信息,调整修复工程实施方案,不断优化设计方案。(3)总结修复工程经验,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第八章土壤修复效果评价与监测8.1效果评价指标土壤修复效果的评价是衡量修复工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环节。评价指标应全面反映土壤质量、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以下为效果评价指标:(1)土壤物理指标:包括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等,反映土壤的物理性质。(2)土壤化学指标:包括土壤pH值、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含量等,反映土壤的化学性质。(3)土壤生物指标:包括微生物数量、酶活性、植被覆盖率等,反映土壤的生物性质。(4)生态环境指标:包括植被恢复程度、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反映土壤修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人类健康指标:包括土壤污染物的暴露风险、健康风险等,反映土壤修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8.2监测方法与手段为保证土壤修复效果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监测方法与手段:(1)现场调查法:通过现场踏勘、询问当地居民等方式,了解土壤污染历史、修复工程实施情况等信息。(2)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对修复前后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各项指标。(3)植物样品采集与分析:对修复区域内的植物进行采样,分析植物体内污染物的含量。(4)地下水监测:在修复区域周边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定期监测地下水水质。(5)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监测修复区域的植被变化、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指标。(6)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GIS技术,将监测数据可视化,便于分析土壤修复效果。(7)模型预测:建立土壤修复效果预测模型,预测修复工程对土壤质量、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通过以上监测方法与手段,可以全面评估土壤修复效果,为我国土壤修复事业提供科学依据。第九章土壤修复政策与法规9.1国家政策与法规9.1.1土壤污染防治政策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较大威胁。为此,我国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法规,以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9.1.2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2)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制度、措施和法律责任,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法律依据。(3)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土壤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制度、措施和法律责任。(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等。9.1.3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政策与规划(1)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重点。(2)国家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为全面掌握我国土壤污染状况,我国启动了国家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为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9.2地方政策与法规9.2.1地方土壤污染防治政策背景地方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的具体政策措施。地方政策与法规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9.2.2地方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地方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方性法规。各地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如《某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2)地方规章。地方根据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的规章,如《某市土壤污染防治办法》等。(3)政策文件。地方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文件,如《某市土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