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内部协作-强化训练(解析版)_第1页
黄河流域内部协作-强化训练(解析版)_第2页
黄河流域内部协作-强化训练(解析版)_第3页
黄河流域内部协作-强化训练(解析版)_第4页
黄河流域内部协作-强化训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黄河流域内部协作强化训练根据黄河水情和水利枢纽工程的需要,黄河小浪底于2018年7月3日下午开闸泄洪,进行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黄河激流从坝上的洞群喷涌而出,形成一条气势磅礴的“巨瀑”,呈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景,也使库区泥沙淤积现象得到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黄河调沙调水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A.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B.黄河中游径流含沙量大,有利于冲沙减淤C.下游泥沙淤积量大,能最大量的冲沙减淤D.黄河流域正值汛期,水量较大2.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来自()A.上游的青藏高原 B.中游的黄土高原C.下游的华北平原 D.所有的支流3.为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问题,下列建议和措施中合理的是()①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②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③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④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答案】1.A2.B3.A【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华北和东北区域的正常雨季是在每年的7、8月,小浪底选择在7月初进行调水调沙,主要是为了黄河流域在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工作做准备,A正确。中游含沙量大以及下游泥沙淤积量大,不一定选择在该时间调沙调水,排除BC。此时黄河流域处于汛期前期,尚未进入汛期,D错。故选A。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一带,B正确。青藏高原地区河流水质较好,含沙量较小,上游支流的含沙量小,AD错。华北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较少,下游河段的泥沙也主要来自于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C错。故选B。3.“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可以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从而有利于减少下游河段的泥沙含量,①正确;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而“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该措施对于减少黄河下游流域的泥沙含量几乎没有什么作用,②错误;“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该措施会使得下游地区的水量更少,③错误;“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利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可以缓解下游地区水量较少的问题,④正确。故选A。【点睛】一般而言,水库对下游河段具有调洪的作用,为了发挥水库调洪的能力,一般会在流域汛期前期泄水,为汛期蓄洪腾出库容。读“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4.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A.自东南向西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东北向西南5.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A.甲乙河段 B.乙丙河段 C.丙丁河段 D.丁戊河段【答案】4.C5.B【解析】本题以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河流流向的判读、水能资源丰富程度的原因。4.本题考查依据等值线判断河流流向。读图和指向标可知,图示年等温线数值自东北向西南递减,由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可得知,图示地区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又由于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结合指向标可判断出图示河流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C对,ABD错。故选C。5.本题考查依据等值线判断水能资源的丰富程度。读图和指向标可知,图示年等温线数值自东北向西南递减,由于海拔越高温越低,得知图示地区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年等温线越密集,河流海拔变化越大,河流落差越大,水能资源越丰富。图中乙丙河段的年等温线最密集,所以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乙丙河段,B对;甲乙河段、丙丁河段、丁戊河段年等温线均不如乙丙河段密集,故水能资源不如乙丙河段丰富,ACD错。故选B。【点睛】第1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并注意指向标;第2题,逆向思维:水能资源越丰富说明河流落差越大,河流落差越大说明年均温变化越大,年均温变化越大说明年等温线越密集。下图为“某国水系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6.乙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有()①经济发达②地形平坦③水能丰富④流量大且稳定⑤河流无结冰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7.甲河流从源头到河口,共建有19级水坝,除了上游一座于“二战”后建的大坝是80米高之外,其余18座都为低坝,其优势不包括()A.淹没农田面积小 B.移民数量少甚至不用移民C.不会阻挡鱼类洄游路线 D.溃坝的威胁性小8.据图中信息可以分析出甲河河口易出现()A.臭氧层空洞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渍化 D.酸雨危害【答案】6.D7.C8.C【解析】6.依据图示国家的形状判断该国为法国,乙河主要流经法国的西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较小,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所以该河无结冰期,流量稳定,②④⑤正确。该地区经济发达为社会经济因素,故①与题意不符,水能丰富,不是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故③错。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7.水坝高度小,淹没的农田面积小,移民数量少,溃坝的威胁性小。故ABD与题意不符;大坝的修建必然影响鱼类的洄游,C项符合题目要求。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8.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河注入地中海,河口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灌溉水源,会导致河口地区水量减少,水位降低,海水入侵,由于水分蒸发,盐分在土壤中集聚,导致土壤盐渍化,C正确;臭氧层空洞主要出现在南极洲上空,A错;水土流失多发生在地形起伏较大的高原、山区,属于流水的侵蚀、搬运现象,主要是河流的中上游地区,河口地区以流水沉积为主,故B错;与该国西北部地区相比,甲河河口地区降水较少,酸雨发生的概率不大,D错。所以本题选C。【点睛】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1)地形:平坦,流速缓,易于航运。(2)气候:①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流量稳定有利于航运;②冬季气温高于0℃,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3)土质:土质紧密,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航道深。(4)经济因素:流经区域经济发达,航运效益好。(5)干、支流的长度、流量:影响河流的通航里程及通航能力。读下表和图,完成下面小题。耕地林地草地荒地其他1978年55.0%19.8%4.9%15.4%4.9%2008年40.2%44.1%6.2%1.3%8.2%R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9.1978-2008年R河流域()A.土壤层变薄 B.径流季节变化增大C.生物多样性增加 D.下游泥沙沉积增多10.下列关于黄铜矿的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叙述正确的是()A.露天开采引发地面沉降;填埋、复垦B.矿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C.矿产开采造成水资源枯竭;跨流域调水D.矿产冶炼导致土壤碱性大幅度增强;使用酸性物质中和【答案】9.C10.B【解析】9.从R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可以看出,林地所占比重增加很多,表明该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生态环境改善,径流季节变化变小,水土流失减弱,生物多样性增加,下游泥沙沉积减少,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10.露天开采不会引发地面沉降,会导致表土裸露及植被破坏,A项错误;矿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B项正确;黄铜矿开采用水量小,一般不会造成水资源枯竭,C项错误;黄铜矿冶炼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D项错误。故选B。【点睛】露天开采,又称为露天采矿,是一个移走矿体上的覆盖物,得到所需矿物的过程,从敞露地表的采矿场采出有用矿物的过程。露天开采是人类使用矿物最早出现的开采方式,露天开采露天开采最初是开采矿床的露头和浅部富矿。19世纪末使用动力挖掘机以来,露天开采技术迅速发展,露天矿的规模越来越大。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黄河流域开发应贯彻的方针是()A.把矿产资源开发放在首位 B.下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C.进行全流域综合协调开发 D.下游经济发达,应优先保证下游用水12.下列关于黄河流域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游水位季节变化大,适合建设大型水电站B.中游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应大力建设能源基地C.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应保证经济发展用水量D.河口三角洲经济发达,应停止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答案】11.C12.C【解析】11.流域发展要兼顾全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上、中、下游的协调发展。黄河流域的矿产资源丰富,但是中游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所以要把矿产开发和保护生态结合在一起,A选项错误。黄河的下游是华北平原,人口众多,河流泥沙淤积严重,应该加固加高黄河大堤,疏浚河道,B选项错误。流域开发应贯彻的方针,应从整个流域进行考虑而非从局部地区的发展或部分资源的开发进行考虑,所以C选项正确。黄河流域全流域水资源都比较短缺,应该根据实际需求情况,合理安排水资源,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C。12.建设大型水电站的主要条件是河流落差大,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等,而水位季节变化大,不利于建设大型水电站,A项错误。开采煤炭,大力建设能源基地需要大量水源,会加剧下游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B项错误。下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农业用水量大,应通过跨流域调水等措施促进其经济发展,所以C项正确。黄河三角洲经济并不发达,应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D项错误。故选C。【点睛】流域发展要兼顾全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上、中、下游的协调发展。黄河上游河流落差大,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适合建设水电站,同时需要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黄河中游煤炭资源丰富,但是水土流失严重,在开发的同时需要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通过南水北调的方式保证经济发展用水量,同时也要加固加高黄河大堤,疏通河道。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是大自然给埃及的馈赠,但几千年来,尼罗河每年会定期泛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下列关于图乙中尼罗河泛滥与农业生产的时间判断,正确的是()A.①6-10月 B.②9-11月C.②4-5月 D.③7-8月14.尼罗河上游地区的降水特点为()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C.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15.尼罗河泛滥给埃及带来的影响包括()①定期泛滥,带来肥沃土壤②便于航运,船可顺流而下③催生历法,便于农业耕作④稀释盐分,缓解土壤盐碱化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13.A14.A15.B【解析】13.尼罗河流域上游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每年当雨季来临时,尼罗河河水暴涨,中下游河水泛滥,一般在每年6-10月,此时期不能进行农业生产活动。11月一次年5月为枯水期,淤泥裸露,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A正确;B、C、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A。14.尼罗河上游的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湿季和干季,降水季节性强。尼罗河为世界最长河流,每年河流泛滥,说明年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故A项正确。B、C、D错误。15.尼罗河泛滥,将上游大量的营养土带到埃及,①正确;尼罗河在埃及境内,坡降平缓,利于航运,故尼罗河便利的航运条件不是由尼罗河泛滥造成的,②错误;古埃及人为了掌握尼罗河水泛滥的确切日期,制定了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并将一年分为三季,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便于农业耕作,③正确;尼罗河的泛滥稀释了土壤盐分,缓解了土壤的盐碱化问题,④正确,选择B项;A、C、D错误。【点睛】尼罗河上游为热带草原气候,下游为热带沙漠气候,尼罗河的定期泛滥给沿岸带来了宝贵的肥源,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河流径流量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6.能反映一般河流规律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7.关于图中①类河流在综合开发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A.水源地生态保护 B.梯级开发 C.污染问题 D.赤潮现象【答案】16.C17.A【解析】16.对于一般河流而言,从河源到河口流域面积增大,汇入支流增多,因此流量逐渐变大。故选C。17.读图可知,①类河流自河源向河口流量逐渐减少,说明①类河流的水量主要来自上游源头地区,往下游随蒸发、下渗及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等原因,水量逐渐减少,因此该类河流综合开发中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水源地的生态保护,A正确;该河流上游水量较大,有利于梯级开发,B错误;污染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管理等措施加以解决,不是最主要的困难,C错误;该河流河口处水量小,不易引发赤潮现象,D错误。故选A。【点睛】流域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在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进行评价时,首先确定流域的自然特征。一般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确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18.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区域水资源占全国的比重(%)人口占全国的比重(%)耕地占全国的比重(%)外流区长江及其以南地区80.453.535.2长江以北地区14.744.559.2内流区4.925.6材料二黄河流域不同河段地表水耗损量变化图。材料三黄河流域的用水量结构。比重农业灌溉91%工业及城镇生活7%农业人畜用水1%(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外流区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长江及其以南地区_____,长江以北地区_________,这反映了自然资源空间分布_______的特点。(2)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是________。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可采取的措施有:①________;②_____;③________。(3)根据材料二分析,1956~1996年黄河上游地表水耗损量总体变化趋势是______,1966~1996年________河段地表水耗损量变化最显著。(4)分析材料三可知,降低黄河流域地表水耗损量的最有效途径是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