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地方标准《适制广西六堡茶良种选育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姓名、单位、职职称、参与编制标准分工情况)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8月下达的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项目编号:2023-1061)计划要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作为起草单位,在参照广西科技重大专项“适制六堡茶树良种引进适应性研究与示范”(任务书编号:桂科AA20302018-3)、“适制广西六堡茶品种选育”(任务书编号:桂科AA20302018-1)的研究基础上,起草广西地方标准《适制广西六堡茶良种选育技术规程》。主要起草人如下: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参与编制标准分工情况韦柳花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主持各项工作苏敏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农艺师技术指导,试验罗小梅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试验、整理材料邓慧群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选育、试验梁月超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选育、试验陈佳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农艺师选育、试验邱勇娟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农艺师选育、试验覃榆茏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选育、试验诸葛天秋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高级经济师选育、试验吴雨婷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农艺师选育、试验钟娟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农艺师选育、试验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及意义六堡茶是广西具有悠久历史的特有黑茶,2011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4年六堡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产业集聚优势。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梧州市委、市政府全力抓好六堡茶产业规划实施、龙头企业建设、品牌营销推广等各项工作,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根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2010~2018年,梧州市六堡茶产量逐年提高,2010年,梧州市六堡茶产量为8400吨,到了2018年,产量飙升至15200吨,产能扩大81%;出口量趋于平稳在120吨范围内。近年来,通过品牌的打造与推介,六堡茶品牌效应显著提升,市场价值不断攀升,2019年六堡茶品牌价值23.4亿元,比2018增加3.23亿元,居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第30位、广西第一位。目前六堡茶的内销呈快速增长态势,并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消费市场逐步由国内的南方城市、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扩大到国内的北方城市及欧美市场,产品遍及全国近30个省市区,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提升,其瓶颈问题越突显,其主要问题是:一六堡茶长期以本地六堡群体种为原料,缺少具有代表性的无性系良种,存在群体种茶园抗性弱、产量低、加工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且适制六堡品种没有严格概定,使六堡茶园良种选育工作停滞不前,严重制约六堡茶产业发展;二种植品种混乱,同一茶园甚至混杂着各种品种,优良品种率低,品种退化严重,产量极低,制作出的产品等级不高,品质很难保证,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六堡茶品质和产业效益。种质资源是种植业的基础与保障,选育出六堡茶良种更是打破六堡茶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一步。六堡茶无性系良种的种植推广可以提高原料产量和品质,更适应高品质和规模化生产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附加值及影响力。为解决制约六堡茶发展良种缺失的瓶颈问题,目前许多科研院所甚至茶企的学者投入到选育适制六堡茶良种工作中,由于没有对应的规范育种技术规程,选育出的株系品质、产量、抗逆性能力良莠不齐,严重影响选育良种质量及育种进程。因此,迫切需要对适制广西六堡茶良种选育技术立项,规范选育技术流程及选育主要技术要点,培育出高质量适制六堡茶良种,对促进六堡茶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三、主要起草过程(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广西地方标准《适制广西六堡茶良种选育技术规程》项目任务下达后,项目承担单位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制定了起草编写方案与进度安排,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标准编制工作组通过标准情报部门、六堡茶生产企业、互联网等途径,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三)调研通过对六堡茶生产企业的调研,进一步了解不同原料制六堡茶的特征特性,为标准的编写打下扎实的基础。(四)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2017年6月,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之后,召开了标准编制会议,对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标准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研究,标准的主体内容确定为广西野生茶树繁育的有关术语和定义、苗圃地建设、育苗、苗木出圃及包装运输的技术要求。(五)调研、试验及形成征求意见稿2023年7月~8月,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对适制六堡茶树良种资源、苍梧县群体种、六堡茶育种状等进行前期大量的调研,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及前人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结合广西科技重大专项“适制六堡茶树良种引进适应性研究与示范”(任务书编号:桂科AA20302018-3)、“适制广西六堡茶品种选育”(任务书编号:桂科AA20302018-1)的研究基础上了解了适制六堡茶的特征特性,形成了标准的基本构架,对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并对项目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完善了标准草案。2023年9月~2024年3月,开展了适制广西六堡茶良种选育工作,对生长势旺盛、性状特征优于亲本的单株进行关牌标记,在2024年春季采摘一芽二叶检测其生化成分,对入选的单株进行了生化成分检测,以及适制广西六堡茶毛茶制作品质。2024年4月,标准起草工作组实际征求意见,通过收集反馈了大量意见,标准编制工作组多次召开会议,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反复修改和研究讨论。最终形成了《适制广西六堡茶良种选育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情况(一)实用性原则本标准是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六堡茶生产所用原料现状,调研适制六堡茶良种选育情况,在现有标准相关茶树良种选育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广西茶叶研究所建所以来一直从事的茶树良种选育技术经验、试验而总结起草的。符合当前六堡茶发展的方向与市场需求,对促进六堡茶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二)协调性原则本标准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与适制广西六堡茶良种选育技术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在内容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协调一致。(三)规范性原则本规程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的内容,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四)前瞻性原则本标准考虑到六堡茶发展良种缺失的瓶颈问题,目前许多科研院所甚至茶企的学者投入到选育适制六堡茶良种工作中,由于没有对应的规范育种技术规程,选育出的株系品质、产量、抗逆性能力良莠不齐,严重影响选育良种质量及育种进程。通过规范选育技术流程及选育主要技术要点,培育出高质量适制六堡茶良种,对促进六堡茶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标准中体现了个别特色性、前瞻性和先进性条款,作为对适制广西六堡茶良种选育技术操作具有实际指导作用。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表述广西地方标准《适制广西六堡茶良种选育技术规程》主要章节内容包括:适制广西六堡茶良种选育的术语与定义、范围、应用规范性引用文件、选育技术流程、选育对象、选育方法、优良单株筛选和扩繁、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DUS测试及品种登记。(一)标准主要指标的确定1、适制六堡茶入选单株以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适制六堡茶品种为育种目标,于2023年7月至2024年春季对广西区内各有性系茶树群体种进行单株筛选,采用目测法将树冠长势、发芽密度、芽叶持嫩性等性状优于原种的单株进行标记挂牌,初步筛选出30个综合性状较好的单株。2、入选单株适制六堡茶毛茶品质分析表1不同茶树良种传统六堡茶感官审评序号品种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1苍梧六堡群体种尚紧、稍碎、欠匀、深褐、有黄片黄、明清香、微闷甘醇稍硬、黄绿21号粗实、卷曲、深褐金黄、泛绿高爽、略有甜果香浓醇、较甘爽软尚匀、黄绿32号壮结、扭曲、微有毫、褐浅黄、明较清高、略青尚浓醇、较甘爽软尚匀、黄绿43号稍粗松、黄绿浅黄、微泛红较高爽、微有甜香、微青尚浓醇、较甘爽尚软、黄绿54号紧结,微曲、乌泛紫橙黄、明清甜、有花蜜香、微青较醇、较甘爽较软、尚匀、靛绿65号尚紧结、褐黄、明清甜、花香显浓醇、尚甘爽尚软、黄绿泛红76号尚壮结、扭曲、微有毫、黄褐黄、明亮高爽、有栗香、微有火攻尚浓醇、甘爽较软、尚匀、黄87号尚壮结、略卷曲、有毫、黄绿黄绿、明高爽、有嫩香、微闷尚浓醇、尚甘、较软、尚匀、黄98号壮结、扭曲、微有毫、褐浅黄、明亮高爽、有甜栗香浓醇、尚甘鲜软较匀、黄绿109号尚紧结黄绿浅黄绿、有沉淀清香、微青尚甘和、尚鲜爽薄稍硬、黄1110号黄褐,紧结,多毫红黄亮甜花香尚浓尚醇厚有香红褐,匀齐1211号黑褐,紧结浅红黄亮甜花香尚浓浓厚红褐,匀齐1312号褐色,紧结,匀整绿黄亮纯正,有花香平和红褐,匀齐1413号黄褐,紧结黄亮花香尚浓尚浓厚红褐,匀齐,软嫩1514号黄褐,紧结浅黄亮尚纯正醇和,稍青涩红褐,匀齐1615号匀整、有毫、黑褐绿黄明亮纯正尚醇和黄褐,匀整1716号黄褐,稍松,有毫绿亮清香尚浓醇和墨绿,匀整1817号黑褐,紧结,多毫,光润浅红黄亮甜花香尚浓尚醇厚红褐,匀齐1918号黑褐,紧结,光润黄尚亮甜花香浓醇和红褐,匀齐2019号黄褐,有毫绿黄亮尚纯正尚醇正,稍涩黄褐,匀齐2120号黑褐,紧结,匀整绿黄亮甜香尚浓平和红褐,匀齐2221号黑褐,紧结,有毫,光润黄黄亮纯正,有甜香醇和黄褐,匀齐2322号黑褐,紧结,显毫绿黄亮甜香尚醇正,稍涩红褐,匀齐,嫩软2423号黄褐,显毫,紧结绿黄亮尚纯正,有甜香醇和黄褐,软,匀齐2524号黑褐,紧结,光润,尚匀黄亮甜香平和,稍涩黄褐,软,匀齐2625号黑褐,紧结红黄尚亮尚纯正尚浓厚有涩味红褐,匀齐2726号褐色,紧结,匀整绿黄亮甜香平和红褐,匀齐2827号黑褐,紧结绿黄亮纯正,有甜香尚醇厚红褐,匀齐2928号黑褐,紧结黄尚亮纯正醇和红褐,匀齐3029号黑褐,紧结红黄尚亮纯正,有甜香醇厚,涩红褐,匀齐3130号黑褐,紧结绿黄尚亮纯正,有甜香醇和,稍青涩红褐,匀齐对入选单株中30个单株进行了毛茶适制性研究,以苍梧县群体种作为对照种。表1结果显示:各单株外形色泽以褐色为主,匀整度高;汤色多数表现为黄绿亮或者橙黄亮,极少数表现为绿亮;不同单株间的香型差别较大,有甜香、清香或花香;滋味表现厚薄不一,水浸出物含量高的茶树良种滋味表现浓厚或者浓醇,水浸出物含量稍低的滋味表现平和或淡薄,因此入选单株适宜水浸出物含量需含量较高。(二)依据说明1、编制原则:遵循全面、科学、合理、可行的原则,力求做到科学、规范、措施具体、指标准确、操作易行,充分注重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及协调统一性。2、技术依据:按照新颁发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