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第06单元(A卷·夯实基础)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人们憎(zèng)恶(wù)的那个社会叫出令那些“治者”们感觉不吉样的声音,这正是鲁迅所期待并努力恭行实践的。B.杨太辛教授将浙东的人文精神归结为血气偾(fèn))张,遒劲(jìng)动进,狂猖中和;知虑深远,实学求是,经世致用;志意高阔,胸怀天下,爱国利民。C.荀子的出现,标志着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饱学之士代替了恣(zì)肆无忌的天才人物,周密的思考代替了偏激的言论,推心至腹的出谋划策代替了逞快泄愤的冷嘲热讽,老沉持重且世故气的条分缕析代替了带有书生意气的挥斥方遒(qiú)。D.韩愈、李贺惯用奇字僻句、险韵拗调,使诗的意境嶙峋峭(qiào)跋,阴森幽邃(suì);而晚唐诸人之作,则在秋花晚香、落日残月中寄寓萧瑟冷落的式微之感,令人唏(xī)嘘。【答案】B【解析】A“.憎恶”读“憎(zēng)恶”,“恭行实践”应为“躬行实践”;C“.推心至腹”应为“推心置腹”,“老沉持重”应为“老成持重”;D“.峭跋”应为“峭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甲】经典是什么意思呢?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所谓“经”,就是不刊之论,就是永恒不变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乙】文学经典就是指承载文学之“至道”的各类文学典籍(特别是作品)。但是,刘勰所说的那种“恒久之至道”并不是对所有的人来说的。【丙】不同时代拥有不同观点的人,常常对某种文学经典不以为意,认为不是经典,相反,他们可能提出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作为经典。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后就成为永久经典,一言以蔽之: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总是制约着文学经典的建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认为文学经典建构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的变动,而与作家、作品的状况风马牛不相及。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刊之论B.不以为意C.因此D.风马牛不相及【答案】B【解析】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依据后文“认为不是经典”可知,此处应为“不以为然”。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答案】C【解析】丙句中“经典”后的逗号应为分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中华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具有由己到家到国再到天下的递进阶次,这种人生理想的起点是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的。B.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C.在广大群众的支持、理解和配合下,已经结束了的四次国庆演练均收到了预期的结果,及时发现和解决了筹备工作中的有关问题。D.各地大力推进“互联网+义务植树”,积极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让更多的人为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出力。【答案】D【解析】A“.起点是……”与“从……开始的”句式杂糅;“自我的修养”中包含“自律”;B.成分残缺,在“那些企业”前加“对”;C.动宾搭配不当,将“结果”改为“效果”。5.君子品格是古人尤其是儒家所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德,要想成就这种美德,离不开学习和修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是修身的途径,修身是学习的目的,而这二者都要注重积累和坚持。对于“学习”和“修身”,作为儒家集大成者的荀子有着深刻的见解,联系课文《劝学》,说说荀子主要讲了什么道理,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说明这个道理。(3分)【答案】①主要讲了学习和修身都需要积累和坚持这个道理;②主要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来说明这个道理。【解析】这道题是对《劝学》这篇文章的高度概括,荀况通过对比和比喻论证的方式来论证学习和修养都需要不断地坚持和积累的道理,对比论证的地方,比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与“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进行对比论证。把“蚯蚓”和“蟹”进行对比,论证学习和修养需要专心致志的道理。6.阅读《拿来主义》全文,请分别概括“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的特点、实质和结果,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特点不送不拿只送不拿实质惧外、排外爱国、和平交往结果文化堕落主权丧尽人自成为新人文艺自成为新文艺【答案】①“送去”之外,还得“拿来”;②媚外、卖国;③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导致送去主义【解析】通过阅读鲁迅的《拿来主义》就可以填表,也是归纳主题,提炼本文主要内容的过程。二、阅读题(8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24分)风波鲁迅七斤嫂可真是完全绝望了;自己急得没法,便忽然又恨到七斤。伊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这活死尸的囚徒……”村人看见赵七爷到村,都赶紧吃完饭,聚在七斤家饭桌的周围。七斤自己知道是出场人物,被女人当大众这样辱骂,很不雅观,便只得抬起头,慢慢地说道:“你今天说现成话,那时你……”“你这活死尸的囚徒……”看客中间,八一嫂是心肠最好的人,抱着伊的两周岁的遗腹子,正在七斤嫂身边看热闹;这时过意不去,连忙解劝说:“七斤嫂,算了罢。人不是神仙,谁知道未来事呢?便是七斤嫂,那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七斤嫂没有听完,两个耳朵早通红了;便将筷子转过向来,指着八一嫂的鼻子,说:“啊呀,这是什么话呵!八一嫂,我自己看来倒还是一个人,会说出这样昏诞糊涂话么?那时我是,整整哭了三天,谁都看见;连六斤这小鬼也都哭……”六斤刚吃完一大碗饭,拿了空碗,伸手去嚷着要添。七斤嫂正没好气,便用筷子在伊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大喝道:“谁要你来多嘴!你这偷汉的小寡妇!”噗的一声,六斤手里的空碗落在地上了,恰巧又碰着一块砖角,立刻破成一个很大的缺口。七斤直跳起来,捡起破碗,合上了检查一回,也喝道“:入娘的!”一巴掌打倒了六斤。六斤躺着哭,九斤老太拉了伊的手,连说着“一代不如一代”,一同走了。八一嫂也发怒,大声说“:七斤嫂,你‘恨棒打人’……”赵七爷本来是笑着旁观的;但自从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话以后,却有些生气了。这时他已经绕出桌旁,接着说,“‘恨棒打人’,算什么呢。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张大帅就是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两手同时捏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八一嫂正气得抱着孩子发抖,忽然见赵七爷满脸油汗,瞪着眼,准对伊冲过来,便十分害怕,不敢说完话,回身走了。赵七爷也跟着走去,众人一面怪八一嫂多事,一面让开路,几个剪过辫子重新留起的便赶快躲在人丛后面,怕他看见。赵七爷也不细心察访,通过人丛,忽然转入乌桕树后,说道“:你能抵挡他么!”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村人们呆呆站着,心里计算,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确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七斤既然犯了皇法,想起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他们也仿佛想发些议论,却又觉得没有什么议论可发。嗡嗡地一阵乱嚷,蚊子都撞过赤膊身子,闯到乌桕树下去;他们也就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去睡觉。七斤嫂咕哝着,也收了家伙和桌子矮凳回家,关上门睡觉了。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划,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第二日清晨,七斤依旧从鲁镇撑航船进城,傍晚回到鲁镇,又拿着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和一个饭碗回村。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常高兴:“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打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常说“一代不如一代”,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地往来。一九二零年十月7.七斤嫂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泼辣粗俗。七斤嫂用筷子指着七斤的鼻子骂他,言语粗俗;②伶牙俐齿。七斤嫂反驳八一嫂,言语犀利;③麻木愚昧。七斤嫂在对待剪辫子以及“皇帝坐龙庭”等问题的态度都可以看出她的麻木愚昧。【解析】这道题是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的描写,还有这五者中独特的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包含着环境的衬托,人物之间的对比,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塑造。通过对七斤嫂的语言描写表现出她的泼辣粗俗和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愚昧认知,她根本不了解辛亥革命。8.小说叙述了一系列的风波,请分析辫子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答案】.①从情节方面,“辫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用“辫子”推动风波的发展;②从人物方面,不同人对待“辫子”的不同态度,展现了个人的精神状态;③从主题方面,“辫子”显露出国民精神的劣根性,深化小说主题。【解析】“辫子”作为物相在小说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般来说,解答这样的主观题要紧紧围绕着小说本身的要素,从塑造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突出主题的角度去解答。9.小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最后一段写七斤、九斤老太、六斤等的情况,与前文相照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②最后一段描写辫子风波过后的平静景象,启发人们思考——若不唤醒民众,就无法改变其悲剧命运,取得民主革命的真正胜利;深化作品主题。【解析】作为小说的最后一段交代了故事的结局,照应了前文对七斤、九斤老太、六斤等人的描写,是情节的一个完整交代,是故事情节完整。作者以一种看似平淡的笔触写几个人的情况,实质上是揭示了深刻的社会事实,辛亥革命并没有触动百姓的内心,唤醒民众,因此也无法取得胜利。10.关于这篇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反思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有人认为是批判民众的极度愚昧与落后,还有人认为是批判守旧复古的思想。你更认可哪一个?请结合本文,并联系你读过的鲁迅其他作品,对你认可的主旨予以说明。(6分)【参考答案】示例:我认为本篇的主旨是反思辛亥革命的失败。就本篇来看,辛亥革命带来的变化是剪了七斤的辫子,并引发了一场风波。但风波之后一切依旧,革命并没有改变人们的生活。如《阿Q正传》中写到革命后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换了名目而已。可见辛亥革命并没有对民众及社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是不彻底的。【解析】这道题主要是从主题的角度去解答,这篇小说是鲁迅洞察社会事实的作品,七斤、六斤等人的表现就是当时民众的缩影,他们对辛亥革命的愚昧麻木是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剪掉辫子”不是革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形式而已,社会的现状并不因此有什么实质上的改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8分)。散落在乡间的诗人刘星元他姓关,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这里的小学校长。学校的教师都是清一色本乡本土的农人,闲时教书,忙时兼顾农活。而关校长却是我们这所小学唯一的外来人。关校长来我们这里做校长那年,我恰好上一年级。他顶替因病退休的老校长,担任我们的语文老师。第一节课,他并不讲授书本上的内容,而是带着我们参观校园。我们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在关校长的带领下,仰着头,挺着胸,把整个校园一处不落地走了一圈。操场、厕所、办公室、教室门前的小花园……每到一处,他就蹲下身子,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学校里有十多个教师呢,从没有一个人像他这么做过,我觉得他真了不起。让我觉得关校长更为了不起的地方是,他还能写一手好字。某个周末,恰逢本村老教师的儿子结婚,母亲拉着我去吃喜席。先去封礼,礼桌乌压压围了一圈人,时而传出叫好声。小孩子淘气,好奇心重,从大人们的身体间挤进脑袋向里看,只见那礼桌后面端坐着关校长。关校长在写喜联,喜联上写的什么,不认识。只见关校长提笔运腕,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就跑到了喜庆的红纸上面。那些字端端正正的,行距、尺寸、字体,都那么有条不紊,仿佛那些字本来就躺在那个位置,关校长只是用笔一点,就都蹦了出来。那些蹦出的字,似乎比躲在课本田字格里的字要好看,也似乎比在课堂上他写在黑板上的板书要好看。每写一个字,围在四周的人就叫上一阵好。关校长微微笑了笑,并不说话,继续写字。显然,我比关校长更为兴奋。一听谁再叫好,我就赶忙补一句,他是我们的校长,他是我们的老师。那些大人看着我笑了笑,我似乎感觉他们是在赞赏我呢。那时候,我们乡把教书的先生放在高高的位置上,谁家不过年不过节就布置下一桌好菜,必定是请学校的老师去家中做客。关校长家在别镇,向来吃住在学校里,一个月回一次家,每次都带些粮食、煎饼和咸菜回来。我们乡日子过得苦。却见不得教书的先生过得苦,于是总有人家按照旧例,请关校长去家中做客,但似乎没有一家请得动关校长。我们家也请过关校长。从我们村到学校,两里路,往返就是四里。父亲派我去请关校长,往返三次,每一次关校长都有理由拒绝。直到饭菜凉了,父亲才决定放弃。父亲感慨地说,真是个好先生。请不来关校长,我觉得很委屈。我们当时的学制是五年,关校长教了我们五年语文。在他那里,我知道了“床前明月光”,知道了“春眠不觉晓”,知道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知道了“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懂得了表达喜悦不必非用“喜悦”这个词,也可以是一朵盛开的花,一树摇曳的叶,一曲动人的歌;我懂得了描写时间不是非得用“光阴似箭”,还可以是学校斑驳的旧墙,去年脱掉的衣裳,家中悬挂的照片,爷爷脸上的皱纹。我于无意之中得到一位高明的老师在文学上的点拨,这种点拨日后让我受用一生。有一次,我在县城的旧书摊上淘到一本诗歌集。那是三十多年前本地的几个文学爱好者编印的一本手写蜡刻小书,已经泛黄得有些发黑。在目录的后半部分,我惊奇地发现了关校长的名字。我的手哆哆嗦嗦地打开印有他名字和作品的那一页,看到了他的简介和诗作。简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上面印着:关未山,笔名微草,小学教师,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下面是一首小诗,题目叫“乡间的孩子”。他说,每一缕风只围着孩子绕。他说,每一朵花只迎着孩子开。他说,每一只鸟只向着孩子唱。这么多年,我从不知道他竟然还是一位散落在乡间的诗人,也从未把他视为园丁或者蜡烛。没错,他注定不是园丁或蜡烛,正如他在诗中吟唱的那般,他是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除此之外,我想不出更为确切的词语表达。有一年在曲阜,我去拜访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在明清走廊,处处可见诸如“仁者爱人”“有教无类”“逝者如斯”之类的汉字,那些汉字凑在一起,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我擒了进去。仿佛我就是老夫子那三千弟子中的一个,即便逃离了三千年之久,还是要规规矩矩地回来,聆听自上而下的教诲。我想起了关校长,想起在乡间小学,他曾手把手教我在田字格上写下横竖撇捺,教授我那些绝妙诗文。他走路时的步伐,他诵读时的声调,似乎就在我眼前耳畔。于混沌中,我发现,不期而至的关校长的影像,竟与三千年前的先师重合到了一起。我无意拿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与关校长作比较,我只是想说,无论我们去往何方,遇见怎样卓越的人物,我们内心深处与之产生共鸣的,往往来源于故乡。也就是说,乡间的关校长,才是我对于教师和教育的终极理解。即便如此,他作为一位散落乡间的诗人,他视之如歌、视之如命的学生又能对他了解多少呢?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有删改)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校长的语文第一课,是带一年级学生一处不落地参观校园,他寓教其中,平等待人,给孩子留下了美好的印象。B.为了请生活清苦的关校长到自己家做客,乡民们会布置一桌好菜,但没有哪一家能请动关校长,突出了关校长的优秀品质。C.作者借关校长的诗句来形容他像“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是对他诗人特征的发现,也是对他诗歌教育价值的肯定。D.“不期而至的关校长的影像,竟与三千年前的先师重合到了一起。”这句话凸显了关老师在作者心目中的特殊地位。【答案】C【解析】C项,“也是对他诗歌教育价值的肯定”表述有误。文中说“他注定不是园丁或蜡烛,正如他在诗中吟唱的那般,他是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只是体现他作为诗人和教师的价值和牺牲。1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四段关校长写喜联这一情节中,既有细节描写,又通过周围乡民和“我”的反应侧面突出了关校长的形象。B.文章第七段大量引用名诗句,既突出了关校长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韵味,富有诗意。C.文章先用大段笔墨描述关校长精心育人的师者形象,后面写他是“散落在乡间的诗人”,丰富了其形象内涵。D.文章以“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的议论、抒情结束全文,突出了人物形象,深化了文章主旨,意味悠长。【答案】D【解析】D项,“议论、抒情”错。“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没有抒情,而是以议作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1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答案】①传统教育精神博大深厚,代代相承;②暗指作者受关校长的教诲,是传统教育精神的受益者;③体现了作者对这种教育精神的敬畏与热爱。【解析】解答此类题时,先仔细阅读画线句,概括其主要内容,然后判断其中是否使用了表现手法,表达效果是什么,还要分析其表达了什么观点态度、思想情感。本题中的画线句写的是作者在曲阜明清走廊看到孔子语录时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不断传承。作者能领悟到这个道理,是因为他是关校长的学生,也就暗示出作者受到关校长的教诲,也是传统教育精神的受益者。在表达情感上,画线句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教育精神的敬畏与热爱。14.请结合全文,探究文题“散落在乡间的诗人”的意蕴。(6分)【答案】①关校长不仅是良师,也是“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的诗人;②关校长的诗作、诗情被埋没多年;③得到关校长教育和爱的学生,并未真正了解他;④从对教师和教育终极理解的高度,传达了对关校长的怀念和礼赞之情;⑤隐含了对关校长诗人身份未能被人了解的遗憾之情。【解析】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从字面意义和深层意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意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明确标题中蕴含的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结合文章内容来看,“散落在乡间的诗人”指的是关校长。由原文第八段可知,关校长“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由此可得出答案要点①;原文第八段说“我”在旧书摊上淘到了一本诗歌集,上面有关校长的一首小诗,题目叫“乡间的孩子”,第九段说“我从不知道……蜡烛”,第十二段说“即便如此……了解多少呢”,由此可得出答案要点②③;原文第十一段说“我无意……教育的终极理解”,由此可得出答案要点④;由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句可知,关校长的诗人身份未能被人知道,作者内心有一种遗憾之情,由此可得出答案要点⑤。(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24分)。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注】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四人。1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B.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答案】C【解析】停顿应为“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16.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B.古文运动是指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C.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D.孟郊和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二人以苦吟著称。【答案】A【解析】A项,司马光不属于唐宋八大家,应为曾巩。17.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美名。B.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但李愬对碑文内容不满。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答案】D【解析】D项,“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有误,应为韩愈对待豪门权贵就像对待奴仆一样。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5分)(2)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5分)【答案】(1)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我开导。(2)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解析】“累”多次;“摈黜”排挤贬官;“自喻”是“喻自”就是自我开导。“喧于朝列”是一个状语后置句,应该是“于朝列喧”在朝廷里传播开来;“坐”因为;“是”代词“这”的意思。19.本文写出了韩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答案】①刻苦好学。②为官敢于直谏。③有文学修养。④性情宽宏通达。【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是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时知名。不久韩愈考中进士科。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来酌情改任江陵府掾曹。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我开导。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其饯行,在序中称呼裴均的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韩愈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功劳为第一,所以李愬对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并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刊刻碑上。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手指骨,可以书写经文传布佛法,三十年开启一次,塔开时便年丰人泰。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圣上命中使杜英奇带领宫女三十人,手持香料鲜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从光顺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便上疏劝谏这件事。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后来韩愈虽然显贵,但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样。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他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地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总共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长庆(穆宗年号)四年十二月韩愈去世,死时五十七岁,朝廷追赠韩愈礼部尚书的官职,谥号为文。(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0~21题。(8分)春日山居即事〔明〕王廷陈草动三江色,林占万壑晴。篱边春水至,檐际暖云生。溪犬迎船吠,邻鸡上树鸣。鹿门何必去,此地可躬耕。【注】鹿门: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东汉庞德公曾携妻隐居于此。20.本诗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写作地点是_____________。(2分)【答案】.春天;山中【解析】“草动三江色”是一个暗示,写的是春季。地点是“鹿门”是隐居地,是鹿门山,所以是山中。21.试赏析本诗运用的抒情手法。(6分)【答案】①借景抒情,本诗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日山居画卷,抒发了对悠然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赞慕之情;②“鹿门何必去”一句化用典故,借庞德公携妻归隐之事,来表现自己的归隐之思;③最后两句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意。【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最后一句话是直接抒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去鹿门山去亲自耕作。间接抒情是用“鹿门山”这个典故和借景抒情,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四)默写(6分)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即可)(1)青,取之于蓝,_______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4)____________________。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5)句读之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而青于蓝/而寒于水;(2)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4)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惑之不解/吾未见其明也三、写作(50分)23、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参考例文】得失之间尽显人生智慧人生在世,有得有失。得到失去,轮回流转,如同福祸相倚,时为终点,时为起点,时为过程。倘若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想必会走入乐观与悲观两种极端的结局,终于得到便快乐满足,最终失去便伤心难过,难免大喜大悲;倘若把得与失看成起点,在得到的开始即刻想到终将有一天会失去,在失去的那一刻立即又要立志未来必须得到,抑或伤春悲秋,抑或疲于奔命。在我看来,得失之间,行而不辍,是为过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在《偶题》中如是说,写文章的成败甘苦得失,惟有自己心里晓得,曾患得患失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圣,在得失之间,选择了过程。推想历代文人墨客的文学创作,皆是如此,要不然怎么会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怎能会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的斟酌得失的佳句呢?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无论赛场上的冠军,还是商场上的赢家,或是职场上的静英,每个成功者在博得掌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机场候机楼通风系统优化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上半年贵州贵阳市贵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测应急中心招聘事业单员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1
- 2025年上半年贵州省铜仁印江自治县事业单位招聘141人笔试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贵州省六盘水市职工活动中心引进1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贵州毕节市织金县第二批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60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1
- 2025年上半年贵州新蒲新区赴高校招聘人才第五批拟聘用人员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1
- 2025年上半年贵州关岭自治县专项招聘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第二批拟聘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1
- 2025年上半年西安财经学院教学科研人才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襄阳市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招考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苏州常熟市消防服务中心招聘政府专职消防文员4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3年保安公司副总经理年终总结 保安公司分公司经理年终总结(5篇)
-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风力发电场运行导则(马晋辉20231.1.13)
-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专项练习及答案
- 2022-2023学年度六年级数学(上册)寒假作业【每日一练】
- 法人不承担责任协议书(3篇)
- 电工工具报价单
- 反歧视程序文件
- 油气藏类型、典型的相图特征和识别实例
- 流体静力学课件
- 顾客忠诚度论文
- 实验室安全检查自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