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本第六编元代文学(公元1279-1368年)1、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类作品。从配乐曲词的角度来说,它们可以统称为I曲,而且同属于北曲系统的乐曲;从文学分类原则来说,杂剧为综合的戏剧表演,散曲是诗歌——一种起源于民间,与音乐关系密切,字句更为参差的自由诗。元曲内容:元曲在内容上大多代表中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散曲风格明快活泼,杂剧风格多样,因此成为元代文学的光辉代表。2、元曲:①杂剧:戏剧②散曲:新兴的诗歌体裁3、特点:一般都可以合乐而歌,一般指的是北曲元杂剧的崛起和兴盛第一节中国戏曲的久远渊源1、以先秦俳优、唐参军戏为代表的滑稽戏俳优、伶优、倡优(滑稽戏谑、乐器、舞蹈)2、以先秦歌舞、两汉百戏、六朝歌舞、唐宋元曲为代表的歌舞戏唐代的歌舞戏:唐代带历史性的歌舞表演有了很大的发展,演员自演自舞,反映了歌舞戏有叙述体想代言体发展。3、以六朝俗讲、唐变文、宋诸宫调为代表的讲唱文学。总之,上述的各种戏曲形式,都对戏曲的发展成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元杂剧的产生和元末南戏的成熟有了坚实的基础。一、我过最早的戏剧雏形是宋杂剧和金院本固定的演出场所:1、互瓦舍(互肆):宋元大城市里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2、勾栏:古代戏剧演出的舞台和剧场二、中国戏剧的成熟形式1、是在南北宋之交,在南方兴起的南戏2、是金末流行于北方的北杂剧(元杂剧)---成熟与山西河北一带,12-13世纪第二节一、元杂剧兴盛情况1、作家作品多,名家名作多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六大家:王实甫、乔吉)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墙头马上》白朴、《西厢记》王实甫、《倩女离魂》郑光祖演出遍及全国南北的许多城市3、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演员二、元杂剧兴盛的主要原因1、经济恢复,城市繁荣提供了戏剧繁荣的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2、尖锐的社会矛盾,丰富了元杂剧深刻的思想内容;3、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形成了有较好文学素养而又极为贴近人民的杂剧创作队伍;4、国家统一,交通发达,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杂剧的发展;5、杂剧是新兴的文艺形式,在当时是反应复杂斗争,使人民娱乐的一种更好的艺术形式。三、元杂剧1、内容方面的特色①题材空前广泛取材:一是取材于历史(历史剧、历史传统、假借……);二是唐传奇、志怪小说、话本、笔记;三是现实题材②主要倾向是维护被压迫者的利益③表现农民进步的政治思想(水浒戏)2、体制上的特点①剧本组织折:一本四折;“折”是音乐组织上的一个单元,因为开折戏都用一个套曲;“折”是故事情节的一个大段落楔子:全剧的组成部分;每本戏一个楔子;主要用于交代故事情节和连贯情节题目正名:四句或两句诗,概括内容,最后一句为剧名;宣传②文学因素剧本组成:唱词和宾白(诗白:押韵散白:无韵)③音乐结构宫调:五宫四调或北九宫曲牌:曲谱④登场角色旦:女性末:男性净:狰狞男杂:其他⑤舞台演出a.一个角色主场,主场只能是正旦或正末(旦本戏或末本戏);b.虚实结合,以虚为主(北戏用“科”,南戏用“介”);c.表演艺术程序化d.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做科范,简称“科“,如做眼泪科、把盏科……第二章一、窦娥的形象及意义窦娥性格的主导方面的刚强和善良。善良,主要变现在她与已死的丈夫、年老的婆婆等人的关系上。刚强,主要表现在她与张驴儿。桃机等人的关系上。两者矛盾统一,相互补充、互相影响。她是刚强中带善良,善良中有刚强,使作品产生出“感天动地“的艺术魅力。窦娥的冤狱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千万个冤狱的一个缩影,窦娥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窦娥的形象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歌颂了任命的反抗精神。二、关汉卿现存的杂剧,从思想内容上看,可分为三类:1、公案剧---多侧面的反映元代最基本。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窦娥冤》悲剧代表作、《蝴蝶梦》、鲁斋郎2、妇女剧---①表现弱者反抗恶势力,如《救风尘》戏剧代表作(描述下层妇女);②表现一般的婚姻爱情,肯定女性对于婚姻的自己选择,如《拜月亭》(描述上层妇女)《救风尘》《金钱池》《谢天香》《诈妮子》《望江亭》《拜月亭》3、历史剧---不但表现了一定的历史生活,而且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反映了人们英雄崇拜心理和价值观。如《单刀会》三、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1、善于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中去塑造人物,各阶层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既有鲜明的性格,又能深刻地反映时代的本质;2、矛盾集中,情节紧凑;3、语言上的成就:①自然、真切、质朴,成为“本色派“代表作家;②语言性格化,随人、随情而变,做到”雅俗共赏,串合无痕“;③运用少数民族语言,使表达更生动。第三章西厢记第一节《西厢记》的题材演变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会真记》)。张生是个始乱终弃的负心文人,莺莺是个被遗弃的少女;宋元时期,有多种文学作品歌咏莺莺的故事,比如北宋秦观、王湾的《调笑转踏》,以及稍后赵令畴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都含蓄的表达出鄙视张生,同情莺莺的感情倾向;金章宗时期董鲜元创作的疆场文学《西厢记诸宫调》,将崔张恋爱改成大团圆结局四、王实甫《西厢记》的贡献1、把崔张故事编写成规模宏大的戏剧;2、继承了《董西厢》的反封建主题,并使主题更深化,反封建思想倾向更鲜明;3、纠正了“董西厢“的不足,充分运用了戏剧样式的长处,使题材更集中、矛盾冲突更尖锐、情节结构更合理、人物性格更鲜明、心理描写更细腻、语言更洗练。达到西厢故事的高峰。所以有人总结说“董西厢“的主题相对《莺莺传》而言,是一次质的飞跃,而”王西厢“相对”董西厢“而言,又是一次较大量的提高。因此,王实甫的《西厢记》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达到了西厢故事的高峰。第二节《西厢记》的思想内容通过崔张故事的具体描写,集中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包办婚姻制度,热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对爱情自主的衷心向往和强烈追求,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进步思想;表现了爱欲与文明的冲突。第三节P240《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体制上的革新突破。(多达五本二十一折;多人演唱);冲突集中,主线突出,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在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中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有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富有概括力的道白语言。华美如诗词,白描尚本色,语言上具有两副笔墨。第四章白仁甫马致远第二节《汉宫秋》与传统题材的不同:1、变汉强番弱为汉弱番强;2、把毛延寿由一个普通的画师塑造成一个佞臣奸相形象;3、变昭君为元帝的宠妃,和番的原因也成为了因匈奴以武力强索,朝中文武无能御侮,元帝迫于无奈;4、把昭君嫁给单于生子,改为行至边界投水自杀。一、《梧桐雨》和《汉宫秋》的比较1、从宏观来看,有许多相同之处①主题接近,剧情相似,都是末本戏,写帝妃之情,在批判他们失败误国时,又对其爱情寄予同情;②是结构雷同:两折以前写欢情,第三折写离情,第四折写痛失之后的思念之情;③是戏剧氛围都是从欢到悲,由热情而凄情,形成极大反差,悲剧结局反应了剧作家共同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二、从微观看,又存在许多差异1、写欢情:汉宫秋
基本是静态,主要写主人公内心独白,梧桐雨
大肆铺衍,多方渲染,人物始终处于动态开放之热,表现欢情无限,爱情生活绚丽斑斓。2、写离情:灞陵桥边,汉元帝伫立凝望,且望且思流连忘返,此外以静写动,以人物形体的静止反衬内心的波澜。写嵬坡前唐明皇顿足捶胸,且哭且诉,痛不欲生,此为以动写动,以人物强烈的外部动作来强调其内心的剧烈震荡和悲愤。总的来说,对于失去妃子,汉元帝尚能从容自持,悲而不失其态。唐明皇则是不顾一切,一发而不可收拾,其原因之一是元帝失昭君,实现了和番,消除了国家的忧患,安享其位,仍至高无上;唐明皇此时是权力,妃子,欢乐生活永远失去,非常绝望。纵观两剧写情,《汉宫秋》如溪如流,《梧桐雨》如漾如涛,风格上都属于文采派。但前者悲凉苍劲,意境淡定,后者澈扬慷慨,色彩浓重。第五章元前期杂剧其他作家和作品1、康进之,高文秀(水浒戏):《李逵负荆》康进之,《双献功》高文秀2、杨显之,石君宝(家庭戏):《潇湘夜雨》杨显之,《秋胡戏妻》3、尚仲贤,李好古(神话戏):《张生煮海》李好古,《柳毅传书》尚仲贤4、纪君祥(历史戏):《赵氏孤儿》元代悲剧的典范之作
一、《赵氏孤儿》的社会意义剧本把历史上赵屠两个封建家族的矛盾,升华为一场正义与邪恶,力量的严峻斗争。一方面揭露了权臣屠岸贾专横跋扈,毒辣凶残,另一方面歌颂了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人见义勇为,赴汤蹈火的斗争精神,强烈地反映了遭受沉重压迫,世代含冤的中国人民要求复仇心理,表达了正义信念。二、《赵氏孤儿》的思想魅力正义得到了伸张的结局,吻合了中国传统善恶有报的心里要求,;剧中人物道德行为表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第六章
元后期杂剧一、《倩女离魂》的深刻内涵这个故事歌颂了幽深闺闭的妇女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剧本通过离魂的幻想情节,将倩女的身躯和灵魂分为两处,一个卧病在家,一个追随情人,这两者正好表现了封建社会中深闺少女的现实和理想两个方面:现实中只能承受着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理想的翅膀却载着她飞跃家庭的牢笼去追求自由的爱情,最后两者合二为一,实际上是理想取代了现实,爱情战胜了礼教。第七章
元末南戏第一节一、南戏解释(282)二、南戏的体制特点1、就篇幅而言,南戏长短无固定限制,长有五十多出,有的只有几十出;2、就唱法而言,南戏登场角色不论生,旦,净,末都可以唱。唱法灵活多变,而且南戏唱腔每出不限于一个宫调,也不限于一韵。每出的联套方式灵活自由。一般可以分为印子,过曲及尾声三个部分。3、就曲辞而言,南戏主要用南曲。特点主要是五声音阶,节奏比较舒缓,较北曲衬词要少。4、就结构而言,南戏定例第一出为“副末开场“,不唱曲,念词二阙,以表明作者主旨及戏文大意,接着生,旦分别登场。结构多为双线并进,生,旦各领一线,最后一出生,旦团圆。5、就宾白而言,南戏在进入上层社会以后,比较文雅,明以后更有用四六骈文者。人物出场,杂剧先白后曲,南戏大都先曲后白。6、就角色而言,南戏分行较杂剧更细腻,一般可分为生,旦,贴,末,净,丑,外七类。第二节一、《琵琶记》是高明的精心之作。这部戏为南戏的体制,写法,做了最后完善和定型工作,成为明以后传奇作者遵循的规范。《琵琶记》也成为了标志南戏中兴的作品,被尊为“南戏中兴之祖“二、题材选编描写蔡伯喈与赵五娘的故事的《琵琶记》,是从早期南戏《赵贞女》改编而成。最主要的变化有:1、蔡伯喈由弃亲背妇的被否定人物变为全忠全孝的得到赞扬的人物。2、赵贞女的命运由惨遭遗弃,被马踩死变为历经艰辛,与夫团圆。
三,思想内容方面的成功之处1、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宣扬封建道德的主观意图。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如实描写,揭示了一个严酷的事实:封建道德不能庇护它的信奉者免于悲剧的命运;2、塑造了一个“苦难“的化身——赵五娘,反映了我国妇女在封建社会下的悲惨遭遇;3、刻画蔡伯喈复杂矛盾特点的通知,悲剧原因得到深刻揭示;4、作为背景出现灾荒年人民的苦难生活,地方恶霸的为非作歹,真实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面貌。四、思想内容复杂的原因(288)五、《琵琶记》的艺术特色1、采用双线结构。客观暴露社会上的贫富悬殊和苦乐不均,文势也因此有所起伏,千姿百态;2、心理描写细致。如“糟糠白厌“3、语言上,无论是曲还是白,都较于接近口语,又有一定的文采,在语言的个性化方面也相当成功。六、四大传奇(古戏四大家)《拜月亭》《白兔记》《荆钗记》《杀狗记》第八章元散曲和民间歌谣第一节散曲散曲体制特点(与词比较)与词一样可以和乐而歌;词有词牌,曲有曲牌,据统计曲牌有三百多种;与词同为长短句,但可以在正格之外加衬字。如关汉卿的《南易-一枝花》散曲押韵均一韵到底,比词要押得密;充分吸收方言俗语,故用语比词更通俗、质朴、自然;诗词讲究含蓄蕴藉,多用比兴的手法,散曲明快奔放,多用直陈白描手法。二、散曲分类1、小令(叶儿):是独立的一支曲;2、套数(套曲):由几只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3、带过曲:介于小令与套数之间,最多不能超过三支曲。三、散曲发展情况1、前期---以大都为中心,散曲多为戏曲家或诗文作家副业。主要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卢挚、姚燧等,风格粗狂豪辣。2、后期---以杭州为中心,散曲成为某些文人的专业。主要作家:张可久、乔吉、张养浩、睢景臣、刘抑、贯云石、徐再思等,风格典雅工丽。第四本第七编明代文学(公元1368-1644)明代社会概况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统治阶级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专横顽固的反动措施:加强封建制主义极权统治,特例是强化君主独裁;加强文化统治,大力提倡程朱儒学;专职皇权的强化引起兼并的加剧,特别是皇室大批兼并民田,成为明代的一个严重的问题;皇权高度集中导致了统治集团堕落,明中叶以后的一些皇帝荒淫腐化,较历朝尤胜。二、明代文学特点1、各类文学发展比较全面,初步呈现百花争艳的局面:戏曲---①杂剧、南戏②昆曲,地方戏小说---①长篇、短篇②文言、白话2、由于大批下层文人进入文坛,雅文学(诗歌散文)与俗文学(戏曲小说)间的森严壁垒开始打破;3、文学思潮与哲学思潮联姻:①明初期---程朱儒学盛行②明中叶---王守仁心学流布③明后期---实学思潮冲击4、集团林立,流派蜂起,门户角立,党同代异,形成于唐、宋、元各代迥然不同的文坛风气;5、反对理学对文学的束缚,破除把文学仅看做载道之器的狭隘观念,追求文学的独立性和主体性,要求文学表现真情,肯定自我,以实现个体意识和欲望的表达。第一章三国演义一、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它的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章回小说史在宋元长篇讲史平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章回小说的内容十分丰富,至少包括五种类型:讲史型、神魔型、公案型、世情型、武侠星等。“明代四大奇书”:《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西游记》“世代累积型小说”的条件:①是有正史记载②是民间流传③是有作家自己的材料,由作者写定二、《三国演义》的版本、成书、作者(14)三、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倾向)1、深刻的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真实,尤其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具体地表现了这种斗争的紧张性、尖锐性和复杂性,同时突出了拥刘反曹的倾向;2、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理想,即政治上以蜀汉为代表的“圣君贤相”和人和人关系上以刘关张为代表的“义”。作者用理想的“圣君贤相”和显示中的“昏君贼臣”相对应,用那种“朋友而又兄弟而又君臣”的关系和现实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关系相对应;3、《三国演义》在描写各个集团的矛盾和冲突中,提供了不少斗争的经验和策略,写出了智慧不仅在政治斗争中,而且在军事斗争中也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突出了‘智‘诸葛亮)四、“拥刘反曹”的原因1、《三国演义》不是历史而是小说,所在表现上可以与正史不同;2、从历史事实来看,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提倡拥刘反曹,表现了一定的反侵略思想;3、拥刘反曹的思想是在民间传说中形成的;4、拥刘反曹能够更好的表现主题思想,体现一定的美学意义。(曹操:奸、诸葛亮:智、关羽:义)五、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笔记版。课本24)1、《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就一般采用类型化的写法,其目的主要是使历史上差别不大的人物能够性格鲜明突出,增强他们彼此的差别。类型化并不等于简单化。一方面塑造出复杂性格的人物;另一方面采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①矛盾中些人物②烘托手法来发掘人物精神境界③特殊的心理描写④夸张和对比的手法运用)2、结构严密。《三国演义》“陈叙百年,概括万事”,但组织得法,详略得当,故脉络清楚,主次分明;3、在语言上,为了接近历史,又照顾阅读效果,它采用了半文半白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具有简洁、明快,而又生动的特色;第二章水浒传一、《水浒传》的成书、版本、作者1、成书(世代累积型小说)2、版本(32)繁本---文繁事简简本---文简事繁(文:小说文字、事:故事情节)嘉靖本:繁本(最早的)杨定见:百二十回本(最完整的)金圣叹:七十回本(清代最流行的)七十一回本“征田虎“、”征王庆“---繁本少了这两个故事,简本内有这两个故事3、六才子书:①《庄子》②《离骚》③《史记》④《杜诗》⑤《水浒传》⑥《西厢记》二、《水浒传》的思想内容(笔记版。课本33)《水浒传》的作者用深刻。热情而又冷静的笔触,描写并解剖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即从起义的社会原因,起义的发生、发展到壮大,以及起义的口号、纲领、理想和战略思想、内部分歧,并由这些因素的制约而接受招安,走向诗白的整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水浒传》不愧是我国农民起义的悲剧。三、“逼“的意义1、揭示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深刻主题;2、显示了英雄们的心灵历程,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3、描述了农民起义的过程,便于组织情节结构。四、作者为什么写招安1、从主题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看;2、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看;3、从水浒传的政治倾向看(平等);4、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五、如何评价招安肯定招安,这是作者的思想局限,但是,由于作者的现实创作方法,还是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这种局限:对执行招安的奸臣从没有放松警惕;对招安的态度,义军内部斗争激烈;对宋、方的互相残杀,抱着一种惋惜的心情;表现招安后的悲剧结局。六、水浒传的艺术成就1、塑造人物方面①开始从早期那种近乎类型化的写法走向初步个性化写法;②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③塑造人物时,不仅立足于历史真实地土壤,还能采用夸张、想象等方法,渲染他们伸张正义的斗争中的神力、性格,使他们的性格高度理想化。2、善于从生活中选择那种既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细节进行描写;3、《水浒传》的结构方式《水浒传》结构的妙处主要在前半部分。前半部分按任务来分别叙述,最后总归到梁山泊。书中主要一些小故事,都围绕逼上梁山这个中心,由分而合,宛如百川汇海。这样一来,既表现了起义由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的特点,又使小说在具有一个大框架的同时,又保存了若干具有独立意义的单元。是结构完整而又灵活。后半部分以时间为顺序,写赢童贯、败高俅、受招安、征辽阔、平方腊,以报销朝廷为主干,如长江的主流奔腾而下,直泻东海。4、语言风格①《水浒传》能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说话“的语言艺术。其主要特色是:充满生活气息,明快简洁,生动活泼,表现里很强;②语言个性化。主要任务的语言都符合个人的身份、个性和神态;③状人叙事,多用白描,用词极为凝练。第四章明代的戏剧第一个高潮:元杂剧第二个高潮:明代戏剧第一节明初到中叶的戏剧一、第二个高潮的体现:作家作品多题材变化多戏曲创作显现出明代风格:产生接近专业化的剧作家剧本采用戏剧合集的形式南北戏相互融合二、戏曲理论专著:朱权《太和正音谱》无名氏《录鬼簿续编》第二节明代传奇概述1、初期创作极为萧条2、中期发生转变,转变的标志是出现三大传奇①李开先的《宝剑记》是一部根据小说《水浒传》改编而成的戏曲;王世贞的《鸣凤记》是古代戏曲第一部描写现实重大政治事件的实事剧;辰鱼《浣纱记》3、明代后期是传奇创作最为繁荣时期繁荣的标志:一是大批剧作家涌现;二是戏曲创作流派的正式形成和相互竞争第三节沈璟和吴江派1、沈璟,江苏吴江人,吴江派代表作家2、吴江派:明代后期,沈璟去学的影响逐渐扩大,于是在沈璟的周围形成了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成熟的戏曲流派,因此沈璟是吴江人,后人称之为“吴江派”。戏曲特点(笔记):吴江派的作品大多以伦理教化或怨劝风世为主旨,一般严守格律、曲词本色,便于上场演出,构成吴江派戏曲的基本特色。(课本)戏曲的特点:①强调音律的重要性②宣扬封建伦理③戏曲语言比较浅近吴江派作品大多以伦理教化或惩劝凤世为主旨,一般严守格律,曲词本色,便于上场演出,构成吴江派戏曲的基本特色。3、临川派:或称玉茗堂派代表任务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追随、效仿汤显祖风格的被称为临川派临川派特点:①重视立意②重文采、重才情③不受形式,格律束缚4、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主要表现在:①思想观念上的分歧。临川派主张“以情格理”的至情论,反对封建的理学思想和礼教观念,而吴江派则相反。②对曲律的看法不同。吴江派是主张“合律依腔”,而临川派主张内容终于曲律。③重文采还是重本色的不同。吴江派主张本色,临川派注重文采。第四节徐渭和明中叶后杂剧一、徐渭是明代中期影响最大的戏剧家,他的杂剧合集《四声猿》包括《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全称《狂鼓史渔阳三弄》《玉蝉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王骥德的《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二、徐渭的戏剧特点:1、思想内容上,打破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洋溢着狂傲的反抗思想2、体制音律上,有不少创作:①写成最早的一部杂剧合集②徐渭是大量写作短剧的第一作家,从此短剧大为盛行③首开以南曲写杂剧的先例三、明杂剧体制上的变化:结构上不遵守四折一楔子,体制自由多样,出现了很多短剧音乐上可南可北,南北兼用,有南、北杂剧演唱形式灵活自由,可多人唱、连唱、轮唱。明杂剧体制变化的特点是传奇化。四、以戏曲理论著名于世的:吕天成《曲品》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批评专著王骥德《曲律》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源流、宫调、作曲和唱曲方法,兼及剧本结构、情节、宾白、科诨等方面的理论著作五、后期杂剧:南杂剧:徐复祚《一文钱》陈与郊《昭君出塞》北杂剧:孟称舜《英雄成败》王衡《郁轮袍》南北曲兼写:叶宪祖《易水寒》《四艳记》第五章汤显祖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一、汤显祖,江西临川人,临川派代表人物二、“临川四梦”名词解释: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的四个作品,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四个作品都与梦有关,用了梦的情节贯穿。分别是《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牡丹亭》。第二节牡丹亭一、略二、《牡丹亭》的主题及意义主题:作品通过杜丽娘和刘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意义:①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②反映了青年妇女的苦闷,唤醒了青年女子的青春理想③人物形象:剧中主角,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勇于反抗的妇女形象,杜丽娘的本质特征:追求爱情,坚持理想、生死以之,敢于斗争。三、《牡丹亭》的艺术特色1、把浪漫手法引入传奇:①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②艺术构思富有离奇迭宕的幻想色彩③从“情”的理想角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2、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①采用抒情诗的手法,倾泻人物的感情②具有奇巧、陡峭、尖新、纤细的语言风格第六章西游记第一节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作者一、《西游记》是世代累积型小说,作者吴承恩,它是借用历史故事为框架,以神话人物为主的小说。三国:辫子结构水浒:竹节结构一杆子结构二、成书过程:1、门徒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2、门徒慧立、唐琮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3、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4,、取经故事在元代已经定型第二节西游记的思想内容一、《西游记》小说的独特性①反映现实;②反映现实但是抽象、幻化的反映;③人神交织,真幻交织二、分段1、大闹天宫(1—7回)大闹天宫中,天上世界被描写成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但在孙悟空这个充满力、智、勇的叛逆者面前,却显得那么腐朽无能,不堪一击,可以把大闹天宫看成是通过神话形式,投影式地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看成是反封建正统,反皇权尊严的叛逆思想和叛逆情绪的一种折光。2、过渡部分(8—12回)3、取经(13—100回)三、西行途中的阻挠势力:①妖魔:自然灾害的幻化和邪恶势力的代表;②最高统治者;③阻挠取经事业的神佛小说由两个文学母题及相应的故事构成,一个是有关人性的自由本质与不得不接受约束的矛盾处境。一个是历险记式的。它一方面反映了人的冒险精神,另一方面也隐喻着人必须历经艰辛才能获得成功。虽然前后两个部分描写的内容不同,但都是通过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主动地反映了人民驾驭自然,征服邪恶的愿望和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第三节西游记的艺术成就一、艺术特色:1、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①浪漫主义的理想;②变化奇诡而又真实生动的幻想世界;③人、动物和神融合的人物形象2、情节波澜起伏(乐观、开朗、风趣、幽默的风格特色)①表现在人物性格上(孙悟空、猪八戒);②表现在人物语言个性化方面;③体现在对明代社会的世态人情的讽刺批判、冷嘲热讽第七章金瓶梅及明中叶后其他长篇小说第一节金瓶梅(个人独创性)《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的出现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明代四大奇书:《金瓶梅》《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一妻二妾:吴月娘、李娇儿、孙雪娥一、版本1、万历本:今存最早的刊本是万历本,是万丽四十五年《金瓶梅词话》,人称“万历本”或“词话本”,书中插有大量诗词、曲赋和韵文,这个本子及其传刻书,统称“词话本”或“万历本”。2、崇祯本:因其最早刊本为崇祯年间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故一般称这个本子及其传刻本为“崇祯本”,一本认为是词话本的评改本。二、《金瓶梅》思想内容的深刻性1、揭露明代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描绘当时从朝廷到地方大小官僚勾结恶霸豪绅、欺压盘剥人民的血腥图景;2、写出了古老的中国从封建宗法社会开始迈向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艰难步;3、展示了一个与传统的温柔敦厚大异其趣的女性世界。三、《金瓶梅》成功地实现了六项转变1、从相沿加工“说话”艺人的集体创作,转变为作家个人的独立创作,《金瓶梅》成为与过去的“世代累积型”不同的第一部以“个人独创型”长篇小说;2、从反映古老的历史题材,转变为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3、从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神仙鬼怪转变到以社会上的普通人物为小说的主人公;4、从追求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转变为着力表现普通的、日常的生活真实,变传奇的手法为写实的手法;5、从夸张的、粗略的细节描写,转变为细腻,逼真甚至不避琐屑的细节描写;6、从线状结构过渡为网状结构(第一部网状型小说)。第二节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甄伟《西汉演义》熊大木《北宋志传》吉衣主人《隋史遗文》无名氏《英烈传》第三节封神演义和其他神魔小说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平妖传》、《西洋记》、《西游补》历史演义:《春秋列国志传》、《西汉通俗演义》、《新列国志》英雄传奇:《北宋志传》、《隋史遗文》、《英烈传》世情小说:《狭义风月传》、《玉娇梨》、《平山冷燕》第八章明代拟话本拟话本:话本在明代,因群众的爱好,书商的大量刊行,逐渐引起文人的注意。他们由对话本的编辑,加工,进而模拟话本写作,就出现了主要供案头阅读的文人模拟的话本,通常被称为“拟话本”。《清平山堂话本》又称《六十家小说》一、三言二拍1、三言①“三言”的作者:冯梦龙②“三言”是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所以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的开始。③“三言”的内容:①通过动人的爱情故事,描写了被压迫妇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抨击了封建制度对妇女的压迫;②描写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表现了人民对封建统治者罪恶的谴责;③歌颂友谊,斥责背信弃义的行为。2、二拍及其他①“二拍”作者:凌濛初②“二拍”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二拍”是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两个拟话本。③除了“二拍”外,明末清初的“拟话本”还有:《石头点》、《西湖二集》、《人中画》、《三刻拍案惊奇》、《照世杯》、《豆棚闲话》、《型世言》。《今古奇观》名词解释:抱翁老人把“三言”和“二拍”里最好的作品选了四十种,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二、市民社会的风情画1、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①商人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②商人的形象有了极大的改变2、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的张扬①颂扬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了解建立在真正相爱的基础上的婚姻;②赞扬女性为追求人格的尊严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3、对于贪官酷吏的抨击和清官的市民化三、“无奇之所以为奇”(艺术特色)1、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工巧①采用巧合误会的手法,使情节迷离恍惚,波澜起伏;②运用一些“小道具”贯穿始终,使故事既结构完整,又巧妙多变;③突破单线结构的模式,尝试用复线结构,板块结构和变换视角,把简单的故事写得摇曳多姿;④悲喜剧情节交互穿插,创造出一种“奇趣”2、细致入微的写心艺术3、注意语言的通俗化,适宜普通人案头阅读四、明代文言短篇小说:三人合称“三灯从话”:《剪灯新语》瞿祐;《剪灯余语》李昌祺;《觅灯因语》邵景詹第九章明代散曲和民歌第一节王磐和其他散曲作家1、王磐,字鸿渐,著有《王西楼乐府》,他的《朝天子咏喇叭》最为有名。2、与王磐齐名的是陈铎(多产作家),他的散曲有《秋碧乐府》、《梨云寄傲》、《月香小稿》第二节冯惟敏及其他散曲作家冯惟敏,号海浮,现存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四卷薛论道,字谈德,别号莲溪居士,所著散曲有《林石逸兴》第三章明前期诗文一、前期明初诗文作家多由元入明,他们经理了元末大动乱,对民生疾苦、社会疮痍有着较深的感触,写出了一些揭露黑暗、抨击暴政?第一节宋濂刘基高启一、宋濂1、宋濂是明太祖称为“开过文臣之首”的文人2、昔有《宋文宪公全集》五十三卷。以散文著称,他的散文以专辑文最为出色:议论性散文---《送东阳马生序》传记文---《王冕传》《秦王录》寓言体散文---《燕书》《龙门子》写景散文---《隔江楼记》3、宋濂的作品风格由于宋濂受正统儒家影响较深,故其文风醇正有余,恣肆不足。《明史》评之为“醇深演迤”;《四库全书》评之为“雍容诨穆,如天闲良骥,百鱼雅雅,自中节度。”虽然写得自然流畅,笔力雄健,能熔铸经史,而又不见斧凿之痕,但总是显得缺乏一种宏大的气概,他的散文这种典雅湿润的气度,成了后来台阁体的先声。二、刘基1、刘基是诗文兼长的作家①寓言体散文---《卖柑者言》《郁离子》②写景散文---《松风阁记》诗歌---神话长诗《二鬼》2、刘基作品风格其风格多样,或雄奇、或婉约、或奇崛、或古朴。《四库总曰》说“其诗沉郁顿挫。自成一家”三、高启1、诗歌为主2、作品---《高太史大全集》,二十五卷,有诗二千余首,他自编诗集有《吹台》《江馆》《青丘》《娄江》《风台》《姑苏》等多种。3、风格---其诗以才情奔放著称,风格清新俊逸,尤其是个歌行体,更表现了一种豪宕凌厉,奔放驰骋的特色。如《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第二节台阁体和茶陵诗派(59)1、台阁体:在永乐、弘治前后,诗坛上出现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派。代表人物:三杨是杨士奇、杨荣、杨溥;内容上的特点:都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作品;形式上的特点:词气安闲,雍容华贵,其诗陈陈相因,极度平庸乏味。2、于谦---与“台阁体”流行的同时,值得提起的唯一的诗人于谦,他的作品内容风格都和台阁体成为鲜明的对照。背诵:《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3、“茶陵诗派”---李东阳,字宾之,湖南茶陵人。创作未摆脱台阁体的影响。(接第三章)一、前期(如上)二、中期第十章明中叶后的诗文第一节前后七子和复古运动(一)、前后七子(复古派)1、人物前七子,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延相。以李、何最为著名。后七子:嘉靖、万历间,在文学上又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再一次发起了复古运动。他们与谢榛、宋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被称为“后七子”。2、主张---为反对台阁体的空洞无物、时文八股的浅陋闭塞,故提出了“文必秦汉、诗比盛唐”的主张。①文学观---一代不如一代②创作观---尺尺寸寸模仿模拟方法---重形式而轻内容3、创作---取得了较客观的成果。能写出一些面对现实,揭露黑暗的作品。但由于方法的错误,也出现不少内容贫弱,形式古奥的作品,故其成就受到限制。4、评价---扫荡了“嘽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台阁文体,也打击了违反艺术规律,枯燥浅理的性理诗,使文坛耳目一新。但他们毕竟由于林论上的迷误,以模拟代替创造,拟古而不能创新,创作上也出现了很大缺陷。第二节归有光等唐宋派1、嘉靖间,继承南宋以来推尊韩柳欧曾王苏古文的即成传统,作为前后七子的反对派而出现的,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因为他们更自觉的提倡唐宋古文,所以称为“唐宋派”。2、3、创作①主要表现在散文领域。代表人物归有光写得较好的是一些记述家庭琐事和亲旧聚散的抒情小品。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见村楼记》《寒花葬志》等。其中作品不避琐屑,在简明雅洁中表达出深挚的情感。他的写作手法最大的特点是含蓄,有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而欢娱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王锡爵《归有光墓志铭》)。②茅坤评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将唐宋古文家标榜为效法的“正统“,正式提出了”唐宋八大家“之说。4、意义---虽然归有光不能以更重大题材来反映明代显示,但在复古派把持文坛的浑浊气氛中,他却能以清新和富有真情实感的文字保持了散文健康的生命,因而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杰出的地位。后期这段时期,文坛上主要倾向是反复古主义。第三节李贽李贽是晚期杰出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标新立异面对当时文坛产生很大的影响的文学家。1、文学思想---在文学方面,他的论文纲领是“童心说“。(150)2、文学实践---①散文创作:文字泼辣,痛快淋漓,长于分析,时有警句。②评点戏曲,小说:评点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琵琶记》等。第四节公安派和竟陵派公安派万历年间,继续起来猛烈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有以公安人袁宗道(字伯修,1560-1600)、袁宏道(字中郎,1568-1610)、袁中道(字小修,1570-1630)为代表的“公安派“,时称三袁,宏道醉著名。1、文学思想主张进化,反对拟古。他们主张“独挣性灵,不拘格套“,提出”性灵说“,重个性,贵独创。观点:①文学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②“性灵说”,真、趣、新2、创作实践---在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便板重为轻巧,便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3、公安派的得失他们在文学上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在思想上反对封建礼教和儒家道统。他们的作品也能打破传统诗文的陈规陋习,抒发个性,清新流畅。但由于不适当的表现自我,忽视社会实践,故作品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思想匮乏,风格轻佻。其末流更是“冲口而出,不复检点”,以致“鄙俚大行”(钱谦益《列朝诗集》),故而又有竟陵派出来加以匡正。(二)竟陵派1、解释(154)2、两派的不同之处(竟陵与公安)①公安派主要着眼于作家自己的创作,以为“古何必高,今何必卑”。竟陵派则看重想古人学习,从古人诗词的精神中去寻求性灵,提倡“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②公安派在“心口而出,信口而谈”的口号下,不免浅俗率直。竟陵派大力倡导“幽深孤峭”的风格。在纠正公安末流之时陷入另一种极端。四、末期明末诗文大致可分为文人诗文和志士诗文两类:前者以张岱、张溥为代表,后者以陈子龙、夏完淳为代表。(一)文人诗文1、张岱与晚明小品文(155)小品文作家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炼,与“春客大篇”相区别。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跋、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在晚明文学发展进程中……?2、张溥---文学上主张复古,实则要使古为今服务。《五人墓碑记》(157)(二)志士诗文1、陈子龙---曾和夏允彝、徐孚远、王光承等结“几社”,与“复社”呼应。陈子龙也赞成“七子”,反对“公安”和“竟陵“。但与”“七子的盲目尊古不同,他是站在显示政治的观点上来尊古的。《小车行》2、夏完淳---少年作家字存古,松江亭人。父允彝,与陈子龙有师友之谊,万春又以子龙为师。所做诗赋散文,书写国破家亡的悲痛,一洗模拟面貌,具有饱含血泪,悲壮淋漓的独特风格。第八编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1644-1911近代)清初戏曲作家一、清初剧坛1类:“苏州派”专业化剧作家2类:文人化剧作家“案头之曲“3类:综合文人化和专业化二、李玉和苏州派(专业化剧作家)1、李玉---李玉的剧作可以分为前后期。以明为界,前期(清前)以描写人情世态为主要内容,最负盛名的是“一笠庵四种曲“(一、人、咏、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后期作品,较多的描写历史上的政治斗争事件或从明末苏州社会生活中取材。其代表作是朱素臣、毕万后叶雏斐共同创作的《清忠谱》。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说明《清忠谱》《长生殿》在生活中常见,家喻户晓。2、其他苏州派作家苏州派的特点:①大多为平民作家②个人与群体共同创作③作品多写政治题材④市民形象颇具光彩⑤戏剧结构集中,场面生动作家作品:1973、《清忠谱》(1)《清忠谱》是李玉、朱素臣、毕万后和叶雏斐的共同创作(实事剧),与《五人墓碑记》描述的内容相同,写的是发生在苏州的一次民变。(谱主:周顺昌)(2)《清忠谱》的思想意义剧本反映了明末尖锐的反阉党斗争,刻画了周顺昌刚直耿介、坚强不屈的性格,歌颂了颜佩韦等正义纯朴的平民群众,以及他们英勇斗争和从容就义的高贵品质,对罪恶滔天的阉党表示了莫大的愤慨,从而写出了广大人民对清正廉明的政治生活的追求和希望。(3)《清忠谱》的人物形象周顺昌是剧本着力刻画的清官、忠臣形象,即具有“清“且”忠“的特点。”忠“是从他与魏阉的斗争来表现的,斗争中,他耿直刚烈、至死不屈,一个铁骨铮铮的形象跃然纸上。”清“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他生活简朴廉洁,不讲排场,不摆阔气。清廉是他做忠臣的先决条件。(4)《清忠谱》的艺术特色第一、善于利用有限的舞台以表现广阔的群众斗争场面,善于把群众与个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明写与暗写,前台与后台很好的结合起来。第二、主题突出,线索分明。整部戏紧紧围绕周顺昌与苏州人民与阉党的斗争,繁而不乱,叙述井井有条。第三、语言简朴,不假文饰,而又富有个性。三、李渔的序曲创作及离乱李渔,既是我国古代集大成的戏曲里乱加,有是清初颇有特色的戏曲作家。1、戏曲创作---《笠翁十种曲》李渔是我国戏曲史上一个专门从事并大量写作浪漫喜剧的作家。2、戏曲理论(202)(1)主要戏曲的观点---李渔戏曲理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①完整性、系统性②实践性(2)主要戏曲观点---①结构方面: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②语言方面:浅显;③音律方面:恪守词韵、凛遵曲谱;④科诨:戒淫亵、忌俗恶、重关系、贵自然3、李渔之后,乾嘉时著名学者焦循的《剧说》为研究古典戏曲汇集了相当丰富的参考资料。他的《花部农谈》是他他在柳荫豆棚之下和农民谈花部(与昆曲“雅部”相对的地方戏,也叫“乱弹”)剧目的摘记。洪昇和长生殿洪昇的生平和作品1、洪昇,最早以诗著名2、主要成就是戏曲方面,洪昇的戏曲著作共有九种,现在保存的只有《长生殿》《四婵娟》3、南洪北孔《长生殿》《桃花扇》二、《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及突破性成就1、《长生殿》的构思过程---①《长生殿》所写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情缘“,是中唐以来文学史上的一个传统题材,历代皆有作者选取这个题材进行创作。在唐人的诗歌、小说中就产生了像《长恨歌》、《长恨歌传》那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作品;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元代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元人白朴的杂剧《梧桐雨》和明人吴世美的传奇《惊鸿记》。②《长生殿》是洪昇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记十余年,三易稿而始成“的作品。创作过程(209)2、《长生殿》的思想内容通过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既歌颂了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同时又批判了他们的爱情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用以“垂戒来世“。3、《长生殿》的突破性成就①描写“精诚不散,终成连理”的“至情”,表现人类爱情专一的历史趋向;②爱情描写与社会政治紧密相结合。真实而深刻的揭露李杨“驰了朝纲,占了情场”的背景:a、杨国忠专权误国人民怨声载道b、安禄山叛乱,造成国破家亡。三、《长生殿》的艺术成就1、构思巧妙,排场紧凑。①前半部分用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地再现安史之乱的社会矛盾和帝王于妃子的关系;后半部分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李杨感天动地的爱情发展。这种主副线交错而行,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表现前后辉映的构思,使一个既开阔又严密的戏剧结构得以产生;②情节结构跌宕起伏,戏剧气氛在剧情发展中不断变化。2、刻画人物,个性鲜明。①曲词与人物性格的统一;②塑造出复杂性格的人物3、清丽流畅的曲词。①善于糅合唐诗、元曲的特点;②创造出符合人物此时和此地此境的特点。4、浓郁的抒情气氛。①借景叙情,情景交融;②吊古伤今,抒发兴亡之感。第四章孔尚任和桃花扇一、孔尚任的生平和作品2161、孔尚任2、戏剧:《桃花扇》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剧、《小忽雷》;诗文:《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石门山集》;并修有《康熙甲子重修孔子世家谱》《阙里新志》《平阳府志》《莱州府志》二、《桃花扇》的思想内容1、腐朽透顶的南明王朝(明亡的原因:权奸误国、文武争哄、昏君荒淫)2、《桃花扇》的主要情节2183、桃花扇底系兴亡——《桃花扇》的历史意识①侯方域赠扇(合)---李侯的结合,不仅仅由于外贸的相互倾慕,而于当时正值斗争有密切联系;②李香君以血染扇(离)---侯方域出逃在外,反映了外镇的情形——军国忠臣拥兵自重,同时操戈;李香君孤身守楼,暴露了庙堂的黑暗——统治阶级荒淫腐败,排挤忠良③李与侯栖霞山相遇,再见桃花扇(合)---反映了当时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侯双双入道,扇毁人散(离)---他们因为国破家亡,而割断花月情报4、《桃花扇》的主题思想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 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北京)(解析卷)
- 幼儿园科学活动说课稿
- 材料工程师工作总结
- 2023年-2024年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含答案(B卷)
- 《电商营销推广》课件
- 云计算商业模式-洞察分析
- 星系团形成与演化-洞察分析
- 网络电影与观众互动-洞察分析
- 水平转移的进化意义-洞察分析
- 2024养老院消防设备升级与消防系统维护服务合同3篇
- 2024-2025学年寒假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安全版)
- 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制度
- 人才引进政策购房合同模板
- 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制度模版(3篇)
- GB/T 44990-2024激光熔覆修复层界面结合强度试验方法
-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ps经典课程-海报设计(第六讲)
-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 【MOOC】工程制图解读-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 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