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
古诗文背诵与阅读理解助学材料
古诗词部分
第一单元
1.观沧海(东汉末•曹操)
【理解背诵】
L曹操的《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
诗是叙事的(交代地点和事件的诗句),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
观沧海。
2.《观沧海》一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描写了荡漾的
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
威严。
3.《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观沧海》中,描写诗人奇特想象(虚写),最能表达作者博
大胸襟、远大抱负(抒发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
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
丰茂。
6.《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对景物作
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曹操《观沧海》中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以奇特想象创造出大海浑涵万物、气宇盖世的艺术境界。
8.《观沧海》中,写望海的初得景象,描写大海神奇壮观的语句
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9.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在《观沧海》中他用“日星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10.《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秋风萧瑟,洪波
涌起。
11.《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2.盛夏时节,美丽的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看到湖边一片郁郁
葱葱,人们不禁想起曹操《观沧海》中“树木从生,百草丰茂”这两
句诗。
【解析】注意“碣、沧、澹、竦峙、丛、茂、萧瑟、涌”等字的
正确写法。
【阅读理解】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乐府诗);从表
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抒情诗。它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本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
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
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
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是“建
安风骨”的代表作。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内容: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让人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勃勃英姿。炼字:“临”“观"二
字,传达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观”字统领全篇,
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是全诗的线索。]
原文: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内容:“澹澹”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形容山岛耸立的
样子。前两句总写沧海全景,写了海水和山岛的形象,极力渲染大
海苍茫雄浑的气势,表达惊讶、赞美的感情。后四句是作者面对萧
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丛
生”“丰茂”形容岛上欣欣向荣的景色,充满无限生趣。后四句画
面描述: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随着一阵萧瑟的秋
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炼字:涌”字有“波涛汹
涌”之意。它既写出了大海汹涌连天的气势,又写出了诗人心潮的
澎湃,表达了诗人对沧海的惊叹和赞美。表现手法:采用写实手
法,“山岛”“树木”“百草”是静景,“海水”“秋风”“洪
波”是动景。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描绘了诗人俯视大海的神奇壮
观景象,为下文展开想象做铺垫。】
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炼字、情感:“若”字有“好像”之意,虚写诗人想象大海吞
吐日月、包容群星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建功立业、
统一中原的远大抱负。表现手法:互文、虚实结合,借用奇特的想象
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渴望建功
立业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原文: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附文,为合乐而加,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
【主旨: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洗练的笔法,奇特的想象,
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出
诗人气吞山河的气势和开阔的胸襟,展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统一中原
的远大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理解背诵】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两句选取两种富有季节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
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侧的气氛。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再扣诗题中“遥有
此寄”四字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
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两句是“杨花落尽子规
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
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
离愁)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写景兼点时令,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杨花落尽子
规啼,而“闻道龙标过五溪”句写闻讯,暗含悲痛之意,表现旅途艰
难。
7,诗中以景衬情,并写朋友被贬之地偏远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
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使本来无知无情地明月
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
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白,随君
直到夜郎西。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
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想把自己的思念托
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朋友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西。
【解析】注意“规、啼、郎”等字的正确写法。
【阅读理解】
本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
七言绝句,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左迁”是降
职的意思。“遥”是遥想、遥祝的意思。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
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
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
挚感人。
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内容:首句中,杨花,如同浮萍,是漂泊无依的形象;子规,
啼声哀切,是啼鸣哀伤的形象。选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啼声如“不如
归去”的子规这两个意象,写景兼点明时节,切合当时情事;烘托凄
凉悲婉的氛围,寄寓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次句点题写闻
讯。“闻道”,听说的意思,表明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
情,“过五溪”表明友人贬谪之地的荒远和道路的艰难。为下文的
“寄愁心”作衬笔。此句不见悲痛之语,悲痛之意自见。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杨花”给人飘忽不定之感,暗喻诗人前途命
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此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
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诗人借“杨花”“子规”这两种意
象,点明特定的暮春时令,表达了诗人悲愁、哀怨的心情。】
原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情感:表达了诗人在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
情。炼字:“愁”字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
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忱的关怀。修辞与手法:拟人、想
象、情景交融。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以寄托
自己的离愁,把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诗人希望把
自己的怀念和同情托付给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友人。】
【主旨: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以景传情,表达了诗人对被贬
友人不幸遭遇的真切关怀和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理解背诵】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把平
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传神地表现出来。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的句
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
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眷恋的句子
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句子是:避
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
而行(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写出江面开阔景象)的句子是:潮平
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次北固山下》中可以用来形容现在客观形势大好,事业发
展势头正旺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8.《次北固山工》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必定更加美
好的哲理句(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昼夜更替、新
春早到的喜悦)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9.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
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0.《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潮平两岸
阔,风正一帆悬。
11.《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
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12.我们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早日
把我市建设成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所描绘的“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一样的生态家园。
1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有一联诗,可用来表示现在的客观形
势大好,事'也发展石头正旺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注意“青、潮、悬、雁”等字的止确写法。
【阅读理解】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次”是停宿的意思。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
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
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
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内容:开篇点题,“客路”指旅人前行的路,“青山”点题目
中的“北固山”,交代了诗人的位置。这是诗人在船上的想象,暗含
旅途奔波之意,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画面描述:客
行的道路绕向青山外,船儿划开悠悠绿水向前航行。修辞:对偶,先
写“客路”后写“行舟”,诗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自然地流露于字里行间。“青山”和“绿水”互文见义,用笔清新自
然,寓情于景,细写江上景色。】
原文: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画面描述一: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画面描述二:涨潮时江水漫无际崖,水面变
得辽阔无边。晓风徐徐,波涛不惊,一叶白帆顺风飘荡。画面描述三: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持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
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炼字:“阔”是“潮平”的结果,
既写出了春潮涌动、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在空间上给人一种无限开
阔的感觉,又从侧面突出行船的平稳。“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正”和“悬”的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潮平”
一语为下句“江春”一语做铺垫。“悬”是笔直高挂着的样子,展现
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修辞:运用对偶的修辞手
法,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
静的大景表现出来,有“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妙处。对偶手法的运
用使结构匀称整齐,音韵和谐。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象征了诗人对
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其心情乐观昂扬。】
原文:海日生贱夜,江春入旧年。
【画面描述一: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
年未过新春已来。画面描述二: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已从海
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炼字与修辞:拟人,对偶。
诗人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
形成对仗加以强调。又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
“人”的意志和情思。哲理赏析: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通过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
逝,蕴含着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的自然理趣。
这两句诗中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老交替的
变化规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原文: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内容、手法:用典。借用“雁足传书”的典故,含蓄地抒发了
诗人的乡愁、乡思C修辞:运用设问,在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
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情感:以设问句引入对“乡书”的询问,表达
了诗人羁旅他乡的愁思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结构作用:“乡书”
“归雁”紧扣首联“客路”一词,使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使全
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主旨:本诗寓情于景,景中含理。诗人通过描写冬末春初在北
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之景,表达出诗人
放眼山川的宽广博大的胸襟,以及羁旅他乡的愁思和对家乡的思念之
情。】
4.天净沙・秋思阮•马致远)
【理解背诵】
1.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中,最能体现
这一点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
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
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该曲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枯藤老树昏鸣,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将不同景物组
接在一起,从正反两反面拱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用富有
特征的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旅图)。
7.用一幅清雅、安适的画面反衬出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小桥流水人家。
8.《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涯。
9.《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颖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
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断肠
人在天涯。
1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摄取九种景物来表现秋天的句子
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画风瘦马。
【解析】注意“藤、昏、涯”等字的正确写法。
【阅读理解】
这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是一首散曲(小令)。“天净沙”是曲
牌名,“思”是思绪的意思。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
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
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
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
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
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O
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画面描述一:深秋的黄昏,乌鸦飞回了缠满枯藤的老树上的巢
穴,小桥流水旁的人家炊烟袅袅,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
马,迎着阵阵凄凉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画面描述二:一个秋日的
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
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
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内容:用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苍凉
的深秋晚景图,极力渲染悲凉气氛,侧面表现了天涯游子在客途中孤
苦寂寞的心情。炼字:“枯”字极言树藤的衰败;“老”字极言树龄
之长;“瘦”字突出“断肠人”坐骑的孱弱,写出了路途之遥远,表
现了诗人羁旅天涯的漫长与艰辛。这些修饰景物的形容词,本身就传
达出一种衰落、颓败情境的特点,与“断肠人”痛苦、低落的情感表
达交融,情与景融洽无隙。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选用“枯藤”“老
树”“昏鸦”,渲染出萧瑟荒凉的意境,表现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古道”“西风”P叟马”和西卜的“夕阳”等意象,从侧面反映出
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②反衬、动静结合c动态的“流水”和静态的
“小桥”“人家”相映衬,“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静的
画面,却使“断肠人”的悲愁更甚。以乐景衬哀情,突出诗人孤苦寂
寞、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③列锦(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
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
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枯藤”“老树”“昏鸦”等名词,组成了
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为
下面的抒情做铺垫。】
原文: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
间,将前九种独立的意象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
末句“断肠人”作铺垫。情感:“断肠”是全曲之眼,形象地突出了
漂泊异乡的游子,因思念亲人而肝肠寸断的情感。“断肠人在天涯”
是全曲的主旨句,直抒胸臆,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
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主旨:这首小令前四句纯用白描手法,用十种景物(意象),
四个镜头勾勒出一幅清冷凄凉的深秋晚景图,以景托情,情景交融,
抒发了一个漂泊他乡的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第三单元
1•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理解背诵】
⑴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
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明写月映清江
美景,暗点秋彼行船之事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⑵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
思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解析】注意“峨”“羌”“渝”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阅读赏析】
原文: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内容:首句点明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以“秋”烘托月色之
美,且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第二句不仅
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月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美妙。
画面描述一:峨眉山上,半轮秋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
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画面描述二: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
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
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面描述三:深秋时节,仰望那峨眉山上,半轮
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就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
月影荡漾在船头,我的船儿也跟着江水缓缓流动。炼字:“入”和“流”
两个动词描绘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
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手法: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
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原文: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内容、情感:前句点明诗人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乘船向三峡
驶去。后句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主旨: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
觉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之情。】
2.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理解背诵】
⑴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
情怀念的诗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⑵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
的-一幅典型画图。这句诗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⑶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
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解析】注意“岐”“崔”“逢”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阅读赏析】
原文: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内容:"寻常见”“几度闻”写两人相会的频繁。这两句诗用
语很轻,蕴含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诗人表面上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
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盛世的深情怀念。】
原文: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内容、手法:这两句诗用了反衬和双关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
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
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落花时节”,
暮春,通常指农历三月。这四个字,既写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
喻了繁华时代落幕、社会动荡不安和诗人的年老病衰。炼字:“正是”
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
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又”字是照应上
文的“寻常见”“几度闻”,前后对照,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抒发
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主旨:这首诗运用了对比(今昔形成对比,大好的江南风景与
“落花时节”的景象也形成对比)手法,抒写了时代的变迁,流露出
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和感时伤世之情。】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理解默写】
⑴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等
渴望的诗句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⑵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情绪,也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
无菊可赏暗寓“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是:强欲登高去,无人送
酒来。
【解析】注意“遥”“傍”“登”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阅读赏析】
原文: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内容:“强”,勉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感叹“无人送酒”,其中的
惆怅、凄凉,难以言表。用典:“无人送酒来”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
故,暗寓着诗题中“行军”的的特定环境,可见旅途的凄凉萧瑟。】
原文: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内容、手法:“遥”表明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
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怜”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
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故园菊”代表故乡长安,
是以小见大,菊花“应傍战场开”,这是想象之景。“故园菊”所负
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之意,更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
乱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早日平定战乱的渴望。】
【主旨: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
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表达了诗人对饱经
战乱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早日平定战乱的渴望。】
4.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理解默写】
⑴《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回乐烽前
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
的诗句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解析】注意“烽”“降”“芦”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阅读赏析】
原文: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内容、修辞:两句诗是对偶句,上句仰观,下句俯视(视觉),
写夜晚登城远望,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凄神寒骨。
“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描写了边塞月夜的独特景
色,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凄冷,诗人借景
物来渲染边塞荒凉、凄冷的氛围。】
原文: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内容:两句诗正面写情,写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征人的思
乡之情。“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听觉),
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
深重和急切。炼字:“尽”字笼括所有征人,“望”字照应“不知何
处”。征人原己思乡,今闻悠扬哀怨的笛声从家乡那边飘来,便无不
回头“望乡"。】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登城时所见的月
下景色,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
以及凄凉幽怨的笛声,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怀的哀
愁。】
第六单元
1.秋词(其一)(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弓;诗
情到碧霄。
【理解默写】
⑴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体现作者对秋天看法与古人不
同的句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⑵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体现诗人豪情壮志的诗句是:啧
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⑶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
春朝”这两句诗是诗人爱秋的“证据”。
⑷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具体描绘明丽秋景的诗句是:喷
空一鹤排云上。
【解析】注意“寂寥”“碧霄”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阅读理解】
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手法、情感:这两句用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
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诗人直言坦率地提出自己
的观点,是为下文做铺垫。(议论)】
原文: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内容、情感: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
矫健凌厉,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反映作者高远豪迈的
心情。(写景抒情)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虚结合。炼字:排,
“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鹤冲天凌云直上的情形,显得
充满生机。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
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主旨: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转而赞颂了秋天的美好,
并借白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
情怀。】
2.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
山夜雨时。
【理解背诵】
⑴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
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
所传唱)(潇潇夜高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
化为了重逢的希冀)(表达诗人思念妻子,渴望重聚)(想象将来与
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两句诗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
时。
⑵《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
愁苦之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3)“剪烛西窗”成语现指亲友相逢叙旧,它出自李商隐《夜雨寄
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阅读理解】
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内容:先叙事后写景。首句设问点题,“问归期”而“未有期”
一问一答,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次句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
愁旅况。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
独凄凉。炼字:“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雨水注满秋池的
自然之景,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衬托出诗人深重绵远的
愁思。】
原文: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手法:塑四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
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
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
【手法:本诗打破近体诗的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
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
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
合。】
【主旨: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妻子的复信,语言朴素自然,即兴写
来。通过对归期的询问和回答,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的寂
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相聚之时的幸福欢乐,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
折变化,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团聚的期盼之情。】
3.H—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
河入梦来。
【理解背诵】
⑴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点明处境及心态,直
抒报国情怀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⑵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一诗中,一方面交代了
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
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的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
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一诗中,表现诗人有心报国
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的诗句是:夜阑卧
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析】注意“戍”“阑”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阅读理解】
原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内容、手法:前一句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后一
句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炼字:
“思”字,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原文: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内容、情感:紧承上两句,由现实转入梦境。"铁马冰河入梦
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风吹雨”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
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
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主旨: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
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
胆忠心。】
4.潼关(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
关不解平。
【理解背诵】
⑴谭嗣同《潼关》一诗中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
异峰突起,令人神往的诗句是:终古高云簇此城。
⑵谭嗣同《潼关》中“秋风吹散马蹄声”一句显现出孤城的寂寥
和辽远。
⑶谭嗣同《潼关》一诗中,体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
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的诗句是:
河流大野犹嫌束,秋风吹散马蹄声。
【解析】注意“簇”“潼”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阅读理解】
原文: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画面描述: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
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内容:首句写潼关的历史和气势,
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终古”
点明了潼关历史悠久,“高云”突出了潼关高大雄伟。次句写清脆的
马蹄声被秋风吹散,显出潼关的寂寥与辽远。炼字:“簇”是簇拥的
意思,以动写静,让人自然想到白云朵朵、簇拥高城的奇景。表现出
潼关的高,异峰突起,令人神往。】
原文: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内容、情感:第三句笔锋一转,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
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波仍嫌受约束。
从中写出了一幅黄河奔腾的雄壮画面。突显诗人性格豪放,热爱祖国
山河。末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瞥
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手法:这两句巧用拟人、对偶、夸张手法
描写黄河、秦岭,突出了黄河咆哮的气势和秦岭高耸险峻的形势。】
【主旨:这首七绝从高城、秋风、黄河、群山四个方面展示了潼
关的独特景象,抒发了作者博大昂扬的情怀,表现了作者渴望冲破罗
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古文部分
第二单元
《咏雪》
一、文学常识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
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
《世说新语》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
表作。此书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
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它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
直叙其事。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Ho
《咏雪》一则被编入“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
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可一望而知。《陈太丘
与友期》一则被编入“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
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二、朗读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
军/王凝之/妻也。
三、重要字词解释与译文
谢太傅寒雪日(寒冷的雪天)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与儿女
♦♦♦••♦♦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C)讲•论•(讲解,讨论)文•
义•(文章的义理)。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急),公欣•然•(高兴
的样子)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兄子胡儿曰:“撒盐空
中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兄女曰:“未•
若(不如,不及)柳絮因风(乘风。因,趁,乘。)起。”公大笑乐。
•♦♦
即*(就是)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参考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
辈的人谈诗论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
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
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四、课文内容理解
⑴主旨归纳:文章讲述了东晋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一个“咏雪”
的故事,渲染了谢家融洽、和睦的家庭氛围,表现了谢道镒的文学才
华和聪明机智。
⑵重点语句分析:未若柳絮因风起。
【解析】这句话是文中对白雪的第二个比喻,它给人以春天即将
到来的感觉,含蓄深刻,想象丰富。
⑶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
样的家庭气氛?
营造了和谐、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⑷文中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
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两个比喻,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
补充交代了道银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更赞赏道楹的
才气。
⑸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你认为哪一个更好呢?
①“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
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
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②“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
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
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⑹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镉身份这种写法?
这样写,使读者在不知道她是谁的时候先领略了她的才华,已经
暗示了她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这是一种未见其人先知其才的写作技巧,
使谢道枢这个人物形象和她的才华展现得尤其突出,表明作者非常赘
赏她的才气。
【文言知识积累】
1.古今异义
⑴儿女,古义:子女,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儿子
和女儿。
⑵因,古义:趁,乘。今义:因为。
2.特殊句式
⑴省略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应为“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
⑵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
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⑶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⑷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断)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朗读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
/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重要字词解释与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不至(到达),太丘舍(舍弃)去(离开),去后乃(才)至。元
••••
方时(当时)年七岁,门外戏(玩耍)。客问元方:“尊君(敬词,指
•♦••
别人的父亲)在不•(同“否")?"答曰:“待•(等待)君•(敬词,指您)
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丢下,舍去)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期日中。日中
•♦
不至,则是无信(信义,信用);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
引(拉)之(代词,指元方),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参考译文】陈太丘跟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
已过,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
才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客人问
他:“你的父亲在吗?”陈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
您却没有来,他已经走了。“友人便生气地骂道:“真不是人!和我约
好一起出行,却丢下我走了。”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
时分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
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元
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三、课文内容理解
1.主旨归纳:本文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小小年
纪的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性格特征,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
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2.陈太丘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
的观念。友人的不守信用和不知礼仪反衬出陈太丘的操守方正的性格
特点。儿子的言谈举止折射出父亲平时的行为,读者不难联想到是父
亲凡事不苟、重信誉守时间的作风使儿子受到教育和薰陶。这种从侧
面加以点染以突出所描绘的事物的方法叫做烘云托月,值得我们借鉴。
3.本文的侧重点是说明做事要讲诚信,讲礼貌。围绕这一中心,
文章略写了陈太丘等友人的过程,详写了元方与友人的对话。情节剪
裁详略得当。
4.请从神态、语言描写品析“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这句话。
一个“怒”字,使“友人”不守信用而且无理的神态毕现。“非
人哉”更表现了“友人”的粗野、毫无羞耻之心的特点。这也为陈元
方的反驳之语提供了依据。
5.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友人惭,卜车引之”表现了什么?
“惭”字写出了“友人”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
行感到后悔,尽显人物羞愧的神情。“引”字则表明了友人想对元方
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
7.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
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
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
性格特征。
8.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①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
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
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
他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这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
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所以我觉得元方最后的举动略显
失礼。
【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
2.古今异义:
⑴期,古义:约定。今义:预定的时日;日期。
⑵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也指杂技。
⑶委,古义:舍弃。今义:把事情交洽别人去办;委任。
⑷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⑸引,古义:拉,牵引。今义:引导。
(6)顾,古义:回头看。今义:注意;照管。(2017年福建中考考
加点词解释)
3.词类活用:
⑴元方时年七岁(时:名词作状语,当时)
⑵友人惭(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①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门外”前省略介词“于”)
②待君久不至,己去。(句首省略主语“家父”)
第三单元
《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文化常识
⑴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号称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
⑵《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详细记录了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也是儒家
经典巨著。“半部《论语》治天下”(北宋宰相赵普),形象的概括
了该书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3)“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中庸》、
《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牢记:“诗书礼易春秋”)
二、朗读停顿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⑶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⑸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⑹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⑺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⑻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⑼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⑫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三、重要字词解释及译文
1.子曰•(说):“学•(学习)而•(并且)时•(按时)习•(温习)
之♦(代词,代前面的知识),不亦♦(也)说♦(通“悦”,愉快)乎♦(语
气词,吗)?有朋•(志同道合的人)自•(从)远方来,不亦乐•(快乐)
乎?人不知•(了解)而•(却)不愠•(生气),不亦君•子•(有才德的人)
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
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
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每天)三•(多次)省•(反省)吾•(我)身一
一为•(替)人谋•(谋划事情)而不忠•(竭尽全力)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诚信)乎?传•(老师教授的知识)不习•(温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不是尽
心尽力?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吾十有•(同“又”)五而志•(立志)于学,三十而立•
(立身),四十而不•惑(疑惑),五十而知天•命•(上天的旨意),六
十而耳••顺(听从不同的意见),七十而从•(跟从)心所欲,不逾•(越
过)矩*(规矩,法规)。”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
就;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时能
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但也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温习)故•(学过的知识)而知新•(新的理解),
可•(可以)以•(凭借)为•(做,担任)师矣(语气词)。”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
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学习)而•(却)不思♦(思考)则•(就)罔•(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
不读书,就会疑惑。”
6.子曰:“贤•(贤德,品质高尚)哉•(语气词啊),回•(颜回)
也!一箪•(盛饭的用的圆形竹器)食,一瓢•(盛水的工具)饮•(水),
在陋•(简陋)巷,人不堪•(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代词,指颜回)
乐*(快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
住在简陋的小屋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
乐趣。多么高尚啊,颜回!”
7.子曰:“知•(知道)之•(代词,指代学问)者•(……的人)不
如好(喜欢,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上半年辽宁省营口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辽宁省大连市事业单位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贵州黔南都匀市统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8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贵州黔东南州各县(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1691人笔试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贵州铜仁印江自治县司法局招聘5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1
- 2025年上半年贵州贵阳市南明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6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贵州省遵义市直事业单位招聘98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贵州省六枝特区事业单位考调77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贵州广播电影电视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考笔试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贵州六盘水市事业单位招聘应征入伍大学毕业生136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1
- 英语名著阅读老人与海教学课件(the-old-man-and-the-sea-)
- 学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全国医学博士英语统一考试词汇表(10000词全) - 打印版
- 最新《会计职业道德》课件
- DB64∕T 1776-2021 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站点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
- 中医院医院等级复评实施方案
- 数学-九宫数独100题(附答案)
- 理正深基坑之钢板桩受力计算
- 学校年级组管理经验
- 10KV高压环网柜(交接)试验
- 未来水电工程建设抽水蓄能电站BIM项目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