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13 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13 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13 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13 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_第4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13 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背景,理清层次并准确概括层意。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别里科夫的死因,把握人物形象。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联系社会实际,扩展“套中人”的内涵,领悟到因循守旧的危害性。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别里科夫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多角度思考作品折射出的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别里科夫的死因,把握人物形象难点:理解别里科夫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多角度思考作品折射出的现实意义。任务一:课前积累区一、作者介绍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巨匠。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早期作品有《假面》《变色龙》《胜利者的胜利》《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苦恼》《风波》《凡卡》等。1890年从库页岛回来后,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加深刻,代表作品有《套中人》《第六病室》。晚年,契诃夫致力于小说和戏剧创作,小说有《农民》《带阁楼的房子》《新娘》,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这时的作品洋溢着乐观主义情调,对新生活充满信心。二、创作背景小说发表于1898年。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三、预习检查1.给下列的字注音。契诃夫()胆怯()憎恶()祈祷()辖制()撮合()孤僻()噩梦()怂恿()滑稽()讥诮()消遣()谗言()搓手()明确:(1)诃hē(2)怯qiè(3)憎恶zēnɡwù(4)祷dǎo(5)辖xiá(6)撮cuō(7)僻pì(8)噩è(9)怂sǒng(10)稽jī(11)诮qiào(12)遣qiǎn(13)谗chán(14)搓cuō任务二:课中导学区微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根据表格提示,梳理小说的情节2.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人物形象。套子的类别套子的内容“套中人”的性格特点外套的套子职业的套子思想的套子论调的套子生活的套子明确:套子的类别套子的内容“套中人”的性格特点外套的套子雨鞋、雨伞、棉大衣、黑眼镜、羊毛衫等胆小脆弱循规蹈矩思想僵化害怕变革职业的套子教古代语言,歌颂过去思想的套子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论调的套子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生活的套子卧室象箱子,睡觉蒙脑袋,不跟人并排走路微任务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第一部分是如何从“面”上刻画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的?明确:作者以严肃的态度,用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用夸张、讽刺的表现手法,极力刻画别里科夫与常人迥异的“套子”式的生活习性和思想,在发笑中达到否定的目的。在生活习性方面,主要从穿、住、行等方面表现其“套子”特点,其中穿着修饰方面写得最详尽;居住方面着笔不很多,但写得逼真;至于“行”,则突出其与人隔绝、与世隔绝的特点。在思想方面,则主要写其评判是非的标准及语言。他的标准,就是政府的公告——凡是政府明文禁止的事情,甚至连政府已批准或默许的新鲜事物,他都禁止。他的口头禅是,“千万别出什么乱子”,表明了他对现行秩序、既成传统以及代表这种传统秩序的政府的恐惧心理。2.第二部分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情节,别里科夫是怎样表现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的,体现了别里科夫怎么样的性格特征。形象的刻画神态语言心理/行动性格特点漫画事件骑车事件吵架事件明确:形象的刻画神态语言心理动作性格漫画事件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胆小怕事骑自行车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还成体统吗?这怎么行?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惧怕新事物保守落后当面交锋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脸色苍白倒过来用脑袋走路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因循守旧虚伪保守3.小说采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和叙事人称?明确:小说采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别里科夫的死亡,然后再叙述其生前经历。人称方面,原文采用两人对话的第三人称和布尔金讲故事的第一人称相结合的方式,课文节选部分则只保留了第一人称叙事,别里科夫的同事布尔金——“我”是故事的见证人。微任务三质疑探究,合作交流1.本文在具体叙写别里科夫的婚事之前,花了很多笔墨去介绍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似乎与主要情节没有直接关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明确:初看起来,这样安排好像入题慢,前后联系又不紧密。然而,作者在写婚事之前,先对别里科夫加以描绘和议论,突出别里科夫与众不同的,甚至是怪异的生活习性和思想,先声夺人,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这既有利于直接揭示别里科夫的丑恶腐朽本质,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这种人,竟然还“差点结了婚”,一箭双雕,安排巧妙周到。2.“别里科夫恋爱”这部分内容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明确:(1)对故事情节:“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可是”,构成整个故事的转折。本来别里科夫一直独自过着封闭式的生活,但正是因为有了恋爱,才会有后来的漫画事件,有他和柯瓦连科的谈话以及他被摔下楼梯,被嘲笑、生病直至死亡等情节。(2)对人物形象:本来对于极度保守、恐惧社交的别里科夫来说,恋爱实在太难了,可是婚姻也是一个套子,别里科夫不得不想办法钻进去,结果还是因为“套子”下的性格,他恋爱失败,甚至因此间接丧命,这样一来,人物的形象进一步得到丰富。(3)对主题:通过恋爱事件,我们看到,别里科夫对于再正常不过的姑娘骑自行车、男教师穿绣花衬衫等行为都感到不满,还要把谈话内容报告给上级,这些言行充分暴露了他这类人的愚昧、落后和保守,作品的讽刺效果更加强烈,主题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3.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有什么样的必然性?他的死又说明了什么?明确:小说将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放在一起,让保守落后的别里科夫承受新事物的冲击,让最怕出乱子的人承受了他认为的最大的乱子,于是别里科夫被自己的套子套死了。他害怕自己被从楼梯上推下来的事被上司和别人知道闹出什么乱子,于是他在惊恐和担忧中死去。这也是他必然的命运。别里科夫的死说明一切腐朽保守的势力看似强大,实际上却不堪一击。板书设计任务三:课后检测区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辖制(xiá)憎恶(zèng)撮合(cuō)战战兢兢(jīng)B.戕害(qiāng)陶冶(yě)鞭笞(chī)安然无恙(yàng)C.自省(xǐng)讥诮(qiào)闷热(mèn)垂头丧气(sàng)D.降服(xiáng)胆怯(qiè)怂恿(sǒng)性情孤僻(pǐ)【答案】B【解析】A项,“憎”应读“zēng”。C项,“闷”读“mēn”。D项,“僻”应读“pì”。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没精打采滑稽可笑听信谗言宁缺毋滥B.哀声叹气吃荤吃素噩梦连连消遣娱乐C.垂头丧气心惶意乱安然无恙令人难堪D.兴高采烈伶牙利齿心神不定周济穷人【答案】A【解析】B项,哀→唉。C项,惶→慌。D项,利→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读《儒林外史》,我们可以发现古时候的官员与现在的某些官员类似。他们的一生,是竭尽全力往上爬的一生,是作威作福的一生,更是________的一生。②人们对一些人的飙车行为早已忍无可忍。此次武汉警方及时出动,大举追堵逼停飙车团伙,查扣相关车辆,真是________。③会上大喊廉洁口号,背地里却对下属的礼品来者不拒,这位________台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实在令人讨厌。A.小心谨慎弹冠相庆梁上君子B.战战兢兢大快人心正人君子C.小心谨慎大快人心梁上君子D.战战兢兢弹冠相庆正人君子【答案】B【解析】小心谨慎:形容言行细心慎重。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大快人心: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飙车团伙被追堵逼停应是“大快人心”的事。排除A、D两项。梁上君子:窃贼的代称。正人君子:品行端正的人,有时也用来讥讽假装正经的人。此处用的是第二个意思。排除C项。4.对“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一句,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使用了夸张手法,目的在于突出别里科夫的可憎。B.这说明全城的人缺乏反抗精神,不自觉地受别里科夫的影响,也变得胆小怕事。C.别里科夫是专制制度的忠实维护者,他到处嗅着不合当局要求的气味,动辄告密,使社会沉闷压抑。D.作者运用了反语,对别里科夫这类人的腐朽与虚弱进行了深刻的揭露。【答案】C【解析】别里科夫既是奴性思想的现实存在,又是专制的统治制度和腐朽僵化的社会思想文化的象征,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恐惧。C项扣住了中心,A、B、D三项的解说稍偏。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和作品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契诃夫(1860—1904),十九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与美国的马克·吐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B.契诃夫小说的特点:运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揭露社会的畸形,抨击沙皇专制制度,热烈地向往新生活的到来。C.讽刺是文艺创作的一种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