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9苏州园林
课题苏州园林课时支配2课时授课人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厘清文章的说明依次。
2.学习课文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精确、严谨。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整体梳理课文,逐段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厘清本文的说明依次。
2.引导学生接着关注说明方法,在详细语境中体会其特点。
3.结合详细语句,进一步把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酷爱祖国绚丽文化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1.厘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依次。
2.学习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难点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诵读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第1课时教学步骤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足见苏州园林之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能和天堂相媲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古典园林。许多摄影师为了让读者挚友们全面了解到园林的基本艺术特点,拍摄了大量特别经典的苏州园林图片汇编成集。我国著名教化家叶圣陶先生从观赏者的角度,为这部影集作了一篇序———《苏州园林》,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苏州园林)以园林艺术
家的话引出
文题,激发
学生的学习
爱好。基础梳理作者介绍
1.学生共享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叶圣陶的资料。
2.老师用PPT展示叶圣陶的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中国作家、教化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1921年参加组织文学探讨会。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后主
编《小说月报》和《中学生》杂志。1949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会委员。叶圣陶的作品构思缜密,结构严谨,风格朴实,语言精练。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等。简要了解
叶圣陶及
其作品。背景探寻
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略有删节。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准备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欣然承诺。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序文被《百科学问》所用,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这篇序文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深情眷恋的自然流露。人民教化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将题目改为《苏州园林》。介绍写作
背景,帮助
学生理解
课文内容。基础梳理字词归纳
1.PPT展示,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状况,帮助学生再次梳理字词。
竿(gān)芭蕉(jiāo)雕镂(lòu)回廊(lánɡ)阶砌(qì)轩榭(xiè)池沼(zhǎo)着眼(zhuó)嶙峋(línxún)丘壑(hè)依傍(bàng)琢磨(zhuómó)斟酌(zhēnzhuó)重峦叠嶂(luán)
①鉴赏:鉴定和观赏(艺术品、文物等)。
②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③池沼:比较大的水坑。
④玲珑:(东西)精致细致。
⑤嶙峋:枯瘦的样子。
⑥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⑦扩散:像蔓草一样向四周扩展。
⑧琢磨:雕刻和打磨(玉石);加工使精致(指文章等)。
⑨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⑩明艳:显明明丽;明丽。
⑪因地制宜:依据不同地区的详细状况规定相宜的方法。
⑫自出心裁:独创一格,另外想出别出心裁的办法、方法。
⑬俯仰生姿:文中指高树似乎低着头,低树似乎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美丽姿态。
⑭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奇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建性的构思)。
⑮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⑯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特别华丽。文中形容花开后的明丽多姿。
2.针对重难字词,进行适当讲解。
例:“琢磨”有两个音,意为“雕刻和打磨(玉石)”“加工使精致(指文章等)”时读“zhuómó”;意为“思索;考虑”时读“zuómo”。引导学生认
识、理解课文
中的生字、
生词。整体感知老师播放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请同学们观赏后说出看完图片的感受。
(1)图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苏州四大名园。
(2)说说你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如诗如画、犹如仙境、精美绝伦……
2.下面请同学们听听叶圣陶老先生对苏州园林的评价,看看是否跟你有同感。(老师播放课文配乐朗读音频,学生细致听读,细致体会苏州园林之美)
3.听完以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索如下问题:(PPT展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索作答,老师明确)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总的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作者是怎样用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
务必使巡游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备的图画。
(3)作者分项概括,又从四个方面体现以上特点,是哪四个方面?
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协作;花草树木的衬托;近景远景的层次。(4)课文余下部分又介绍了什么?
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调美。
(分别出示相应图片,加深学生对苏州园林的识。)
4.请同学们依据以上分析,快速地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学生默读课文,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老师点名学生回答并总结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对苏州园林总的评价。
其次部分(第2~9段):多方面详细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第一层(第2段):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
其次层(第3~9段):分说苏州园林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苏州园林能够写的不止这些,引人遐想。
5.从上述内容看,本文采纳了什么结构?说明依次是什么?
结构:总—分—总。
说明依次:逻辑依次(概括—详细、整体—局部、主要—次要)。通过展
示图片,让
学生对苏
州园林有
一个直观
的认识,从
而更好地
理解文章
内容。
2.通过阅
读课文,整
体把握文
章的说明
对象及其
特点。3.通过划
分文章的
段落层次,
明了文章
的结构和
说明依次。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1.识记本文重点生字词。
2.预习《苏州园林》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第2课时教学步骤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课文、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内容。
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
文的语言特色。概括上节
课的内容,
引出本节
课的内容。研读赏析(一)把握本文采纳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1.复习有关说明方法的学问。PPT出示如下问题,老师点名学生回答并指导明确。
(1)什么是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指写说明文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实际状况恰如其分地表
述出来的方法。
(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类型定义好处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
事物详细化,以便读者理解的说明方法。
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
读者更易理解。
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
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可以突出并强调说明对象
的特点。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说明
方法。既能精确客观地反映事实状况,又有较强的劝服力。分类别依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
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
一加以说明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一目了然。打比方用人们熟识的事物作比来介绍说明人们不
熟识的事物,增加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
说明方法。使抽象的事理变得详细、生
动、形象。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
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的说明方法。精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读
者在阅读时能更好地理解
抽象的概念。摹状貌通过描写事物的形态或面貌来说明事物
特征的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形象、详细。2.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结合详细句子,分析其作用。(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然后在小组内沟通看法,最终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老师点评并指导明确)
【示例】①举例子:假如支配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详细形象地说明白池沼的自然之趣。)
②引资料: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巡游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这句话引用诗句,生动形象地说明白园林的图画美,不仅使景物更富有美感,还增加了文章的文采。)
③打比方: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句话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树木的修剪技巧“着眼在画意”,取法自然。)
④作比较: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运用彩绘。(这句话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北京的园林与苏州园林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二)揣摩语句,理解语句的丰富内涵,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PPT出示如下句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小组选代表发言,老师点评并指导明确。
1.倘如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标本”原指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加工整理,供教学、探讨用的动物、植物、矿物等的样品。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作者用这个词特别简练地说明白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2.谁假如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备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特别确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分?)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5.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巡游者眼前,而是渐次绽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分析具体
语句,更好
地把握常
见说明方
法及其作
用,体会文
章语言的
丰富内涵。板书设计苏州园林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资料
语言特色:用词精确、语言高雅、内涵丰富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积累拓展”第五题。
2.今日我们一起愉悦地巡游了苏州园林,写一篇随笔说说通过这次“旅游”,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200字左右。《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应陈从周之邀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一篇序,选入教材时略有删节。文章先介绍苏州园林给巡游者留下的总体特征,之后从苏州园林的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进行介绍,结构严谨,思路清楚。本节我的授课过程大致是这样的:情景导人—老师导学—学情诊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在进行情景导入时我采纳观赏图片的方式,先让学生直观地、形象地感受苏州园林的美,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文字中感受苏州园林的美。在老师导学环节我向学生展示了作者资料、苏州园林的概况和本文的写作背景,目的是使学生能知人感文,并对苏州园林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和了解。学情诊断环节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的预习状况。自主学习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厘清文章的说明依次和结构。合作探究环节旨在找出本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导入时间过长,内容较多。这给我的启发是导入要留意内容的选择和时间的把握。
1.【电子教案】【同步课件】【备课资源】【同步试卷】详见光盘内容。
2.【拓展延长】
描写“苏州园林”的诗文名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尽然城市有山林。———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