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图是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改善该生物种群的栖息环境,其环境容纳量会增大B.该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3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C.若该种群为草原中的田鼠,调查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D.该种群的数量在时间相对值为3时达到最大,K值处于a和b之间2、下列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B.土壤中的小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或分解者C.诱虫器利用了小动物趋光、趋湿、避高温的特点D.调查丰富度时只需在土壤表层取样即可3、下列有关陆地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B.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约占地球已知种类的一半C.仙人掌属植物和骆驼刺属植物是荒漠中的优势植物D.冻原的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4、兴趣小组在调查一农田田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为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之前,田鼠种群数量保持不变B.B点之后,田鼠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曲线AC段田鼠种群数量持续下降D.C点之后,田鼠种群数量开始上升5、某草场总面积为80hm2,野兔在此大量繁殖使草场退化。为有效治理草场,研究人员利用标记重捕法对该草场野兔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检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野兔有52只在重捕前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该段时间内有野兔出生,故种群总数量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项目捕获数/只标记数/只初捕232232重捕20045A.该草场野兔的种群密度约为12.9只/hm2B.若被捕获过的野兔不易再次被捕,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小C.野兔种群密度过大,可能会导致草场物种丰富度降低D.草场的退化是野兔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6、如图表示种群中1和2两个指标的变化(假设后续趋势不变);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相对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1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则该种群呈逻辑斯蒂增长(S型增长)B.若2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则该种群不存在K值C.若1和2表示两个不同种群的数量,则P时刻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D.若1和2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则P时刻年龄结构为增长型7、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体型大小不同的果蚁间不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B.果蚁同化的能量一部分传递给了真菌C.果蚁和真菌都是消费者,协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D.果蚁与真菌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8、某同学画出三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故三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CO2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往复循环D.图2中的碳在E中流动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9、美国生态学家WarderC.Allee在研究某些动物种群数量变化时发现,种群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这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阿利氏规律多见于某些集群生活的动物,如企鹅B.传染病、气候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C.阿利氏规律可用于指导珍稀动物的易地保护D.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可能会增加个体间对营养、食物和空间的竞争,但这经常被群体存活力的提高而抵消,因为群聚具有保护自身、发现资源或调节小气候或微环境条件的能力10、如图为深海冷泉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其中的共生甲烷氧化菌可利用冷泉喷发的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通过与硫酸盐还原菌组成的联合体催化甲烷释放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烷氧化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可能是生产者和分解者B.海虾和多毛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C.流经该冷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最终转变为热能D.生活在冷泉中的冰蠕虫具有重要的医学研究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11、科研人员研究了某岛屿上某野兔种群的平均出生率(实线)和平均死亡率(虚线)以及该野兔种群所依赖的资源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当资源量长期小于R时,该野兔种群可能灭绝B.当资源量一直大于R时,该野兔种群数量一定呈现“J”形增长C.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该野兔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D.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野兔的种群密度,且调查过程中部分标记物脱落,则其统计结果往往偏小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2、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_______的过程,就叫演替。13、_______观念已是针对全球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其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14、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_______的关系,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即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15、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______和_______等方面。
(1)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下面各层要比上层的光照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_______下生长。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和_______;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_______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_______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16、______越复杂,_______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_______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17、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18、群落的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______的多少称为丰富度。19、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20、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和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2题,共20分)21、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入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S型曲线需要满足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__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将样液稀释102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酵母菌分布情况,则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约为数量约为________个。该计数方法得到的值与实际活菌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4)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包括__________。22、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
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
(1)A瓶中微生物、浮游模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网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40分)2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问题:
(1)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对_______________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可持续、________的工程体系。
(3)某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园、果园、苗圃、渔塘,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其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把鱼塘、农田、果园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_________原理。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少,适宜种植灌木和草,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致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状,结果防护林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原理。
(4)甘肃陇南地区的“九子登科”模式下列哪种生态工程建设的实例?________。
A.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B.城市环境工程。
C.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24、水田中生活着一种无色草履虫(单细胞动物);以细菌和真菌为食,但常因与绿藻共生而成为绿色草履虫,该草履虫即使有食物也能依赖共生的绿藻而生存。
(1).绿藻可以为共生的草履虫生存提供_____和_____。
(2).现有一批绿色草履虫,请设计一个既能除去共生绿藻,使之成为无色草履虫,又能保证其存活的简单的培养方法:_____。
(3).将破碎的绿色草履虫培养,可以获得共生的绿藻种群。培养液中除须含有_____外,还须置于_____处培养。
(4).将绿色草履虫和除去绿藻的无色草履虫,在四种实验条件下培养。实验条件是①“有光—食物丰富”,②“有光—食物贫乏”,③“无光—食物丰富”,④“无光—食物贫乏”。如图所示的生长曲线是四种实验条件下所得的结果,则对应于图A、B、C和D结果的实验条件分别是(用序号表示):A._____,B._____,C._____,D._____。绿色草履虫和无色草履虫在暗处共同培养时,在食物上存在着_____关系。
25、曾经是“黑灰煤城的淮北市;如今华丽转身为“生态美城”,淮北市约300平方公里的主城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组成成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丙所代表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工湿地公园初建成时,水中主要有绿藻等浮游植物和黑藻等沉水植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繁殖,该人工湿地公园___________(填“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增强,该群落发生了_____________演替。
(3)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改善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4)据图分析流经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从食物链角度分析,可能产生什么负面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研究人员从物种适应性出发,认为物种总是面对两个相互对立的进化途径,各自只能择其一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一种是高生育力但无亲代抚育(r选择):一种是低生育力但有亲代抚育(K选择)。有人用图解(如图)表述了它们的区别,图中横坐标为某物种在时间t的个体数量Nt,纵坐标为时间t+1的个体数量(Nt+1),虚线表示Nt+1/Nt=1。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当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条件适宜的新分布地时,初始阶段一般会出现较快增长,但由于______________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___________就会加剧;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2)K选择曲线与虚线有两个交点(X和S),S处的两个收敛箭头表示个体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要趋向于S,故该点可视为种群的___________。X处的两个发散箭头表示个体数量高于X时还可回升到S,但低于X时,则必然走向灭亡。据此解释目前地球上很多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r选择物种的种群死亡率主要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K选择物种的种群死亡率主要是由密度制约因素引起。由此推测:细菌、昆虫及小型的哺乳动物如鼠类等,属于___________选择物种。对于r选择物种来说,生物防治手段如天敌因素对控制种群数量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显著”或“不显著”)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分析】
分析曲线图:图示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增长曲线。种群数量的相对值达到2之前,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的相对值为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种群数量的相对值在2~3之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在时间相对值为3时,种群的数量能达到最大值a,但该数值不能维持,故不是K值,该种群的K值应在a与b之间的某个数值(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详解】
A;合理改善该生物种群的栖息环境;其环境容纳量会增大,A正确;
B;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错误;
C;由于草原中的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所以调查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C正确;
D、据图可知,在时间相对值为3时,种群的数量能达到最大值a,但该数值不能维持,故不是K值,该种群的K值应在a与b之间的某个数值(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D错误。
故选B。
【点睛】2、B【分析】【分析】
调查土壤中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调查。
【详解】
A;该实验的调查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错误;
B;土壤中的小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或分解者;B正确;
C;诱虫器利用了小动物避光、趋湿、避高温的特点;不是趋光,C错误;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需取距地面大约15cm的表层土壤;D错误。
故选B。3、A【分析】【分析】
生物和环境相适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严寒的环境生长的是耐寒植物,干旱沙漠地区生长的是耐干旱植物。
【详解】
A;冻原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A错误;
B;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约占地球已知种类的一半;B正确;
C;荒漠中的优势植物有仙人掌属植物和骆驼刺属植物等;C正确;
D;冻原的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只有那些能够忍受强风吹袭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不同群落的特征,知识简单,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4、B【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0~4年时λ>1,种群数量增加;4~9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9年后λ=1,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详解】
A;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为λ;A点之前λ>1,田鼠种群数量增加,A错误;
B;B点之后λ<1;田鼠种群数量开始下降,B正确;
C;曲线AC段;在B点之前λ>1,田鼠种群数量增加,C错误;
D;C点之后;D点之前,λ<1,种群数量减少,D错误。
故选B。5、C【分析】【分析】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主要有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其中标记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其计算公式为: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
2;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
【详解】
A、第一次标记的野兔有52只在重捕前死亡,则相当于第一次标记的个体有232-52=180(只),由此可计算出该地区野兔的种群密度约为180×200÷45÷80=10(只/hm2);A错误;
B;若被捕获过的野兔再次被捕的概率降低;重捕的个体中带有标记的个体数会减少,根据计算公式可知,该调查结果应该比实际值偏大,B错误;
C;野兔种群密度过大;可能会导致草场退化,物种丰富度降低,C正确;
D;草场退化使野兔的食物减少;食物是野兔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
故选C。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6、B:C【分析】【分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2;种群数量增长曲线:“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又称为逻辑斯谛增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详解】
A;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过程中;其增长率随时间一直减小,与曲线1不相符,A错误;
B;若2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则代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该种群不存在K值,B正确;
C;若1和2表示两个不同种群的数量;则P时刻种群数量相同,但不确定两个种群生存空间的大小,种群密度大小未知,C正确;
D;若1和2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则P时刻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错误。
故选BC。
【点睛】7、B:C【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果蚁与真菌都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生物间的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
【详解】
A;互利共生是种间关系;而体型大小不同的果蚁属于同一个物种,因此体型大小不同的果蚁间不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A正确;
B;真菌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落叶;少部分来自果蚁含蛋白酶的排泄物,果蚁同化的能量并没有传递给真菌,B错误;
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C错误;
D;果蚁与真菌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BC。
【点睛】8、A:C【分析】【分析】
分析图1:A为生产者;B为无机环境,D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分析图2:A为生产者,C为无机环境,E为分解者,B;D为消费者。分析图3:E为生产者,A为无机环境,C为分解者,FDB为消费者。
【详解】
A;在碳循环过程中;生产者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库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而其他生物只能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由此可知,图1~图3中属于生产者的分别是A.E,A错误;
B;图1中C为消费者;其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正确;
C;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指的是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往复循环;C错误;
D;图2中A为生产者;C为无机环境,E为分解者,B、D为消费者,碳在A、B、D、E构成的生物群落中流动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正确。
故选AC。9、A:C:D【分析】【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详解】
A;集群生活的动物在种群最适密度时存活率最高;低于或高于最适密度都可能降低存活率,所以阿利氏规律多见于某些集群生活的动物,如企鹅,A正确;
B;传染病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气候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
C;根据阿利氏规律;低于或高于最适密度都可能使种群增长受到抑制,故应该保证易地保护的动物种群具有一定的种群密度,C正确;
D;由于群聚具有保护自身、发现资源或调节小气候或微环境条件的能力;所以,虽然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虽然会增加个体间对营养、食物和空间的竞争,但这经常被群体存活力的提高而抵,D正确。
故选ACD。10、A: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
A;据题意可知;共生甲烷氧化菌可利用冷泉喷发的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当共生甲烷氧化菌利用甲烷合成有机物是其作为生产者,当共生甲烷氧化菌直接利用甲烷中能源时其作为分解者,A正确;
B;由图可知;海虾和多毛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海虾不是共生多毛类动物)和种间竞争(二者共同食物来源有贻贝类和管状蠕虫类),B正确;
C;流经该冷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甲烷和硫酸盐释放的能量;C错误;
D;生活在冷泉中的冰蠕虫具有重要的医学研究价值;医学研究价值为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B。11、B:C:D【分析】【分析】
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3)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
【详解】
A;资源量长期小于R会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导致该种群密度降低,该野兔种群可能灭绝,A正确;
B;当资源量一直大于R时;该野兔种群数量会增加,但不是“J”形增长,B错误;
C;岛屿上不涉及种群的迁入和迁出;C错误;
D;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野兔的种群密度;且调查过程中部分标记物脱落,则其统计结果往往偏大,D错误。
故选BCD。
【点睛】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2、略
【解析】代替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可持续发展自然、经济、社会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人与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盲目地、掠夺式地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光照强度栖息空间食物条件土壤湿度人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网生态系统强食物链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18、略
【解析】①.物种组成②.物种数目19、略
【分析】【详解】
(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解析】①.杂交②.基因③.竞争④.捕食⑤.标志重捕法20、略
【分析】【详解】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四、实验题(共2题,共20分)21、略
【分析】【分析】
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详解】
(1)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
(2)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天敌增加,环境容纳量下降,种群数量也会降低,因此,图甲曲线Ⅱ中,蛇在ef时间段发挥明显生态效应。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鼠的天敌增加量变小,鼠种群数量下降速率将小一些,图中α角变大。
(3)采取抽样检测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可绘制得到图乙所示曲线图。由图丙及血球计数板规格可知,该血球计数板共25个中方格,将样液稀释102倍后,血球计数板上酵母菌数量为4×25=100个。又因为血球计数板体积为1mm×1mm×0.1mm,故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量为100÷(0.1×10-3)×103×102=1011个。因该计数方法统计了已死亡的酵母菌;故比活菌数偏大。
(4)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原因有营养大量消耗和代谢废物大量积累等。
【点睛】
掌握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法、操作步骤等,知晓调查的方式和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清楚酵母菌计数的方法,并能利用公式对数量进行计算。【解析】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ef变大抽样检测1011偏大代谢废物大量积累22、略
【分析】【分析】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全部生物的总和;群落中生物间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互利共生、寄生、捕食,这些生物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瓶有光照即有能量的输入,较为稳定,B瓶没有光照即没有能量的输入,不能维持较长的时间,所以不如B瓶稳定。
【详解】
(1)A瓶中微生物;浮游模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网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浮游藻类和水草争夺阳光和养料,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2)B瓶没有光照;藻类无法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降低;植物的种群密度降低,为浮游动物提供的氧气和食物不足,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
(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重新供生产者利用。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识记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生物群落竞争降低没有光照;藻类无法光合作用降低氧气和食物不足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五、综合题(共4题,共40分)23、略
【分析】【分析】
(1)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利用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2)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3)进行生态工程建设,需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
【详解】
(1)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可持续、多效益的工程体系。
(3)在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某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其环境容纳量。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该生态系统把鱼塘;农田、果园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从而达到改变系统功能的目的,这是遵循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的具体体现。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少,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由于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致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状,结果防护林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
(4)甘肃陇南地区的“九子登科”模式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典范。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工程的概念、较传统工程的优点、遵循的基本原理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析】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多效益环境容纳量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协调与平衡C24、略
【分析】【分析】
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小问1】
绿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可为共生的草履虫提供有机物(养料)和氧气。【小问2】
由题干信息可知:绿色草履虫含有绿藻;在无光的情况下,绿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果长时间不给光照,绿藻就会逐渐消失;同时因为没有绿藻供给草履虫营养,草履虫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故可在暗处较长时间培养,培养液中要有丰富的细菌和真菌作为草履虫的食物。【小问3】
影响绿藻光合作用的因素有CO2、H2O、无机盐、光照、温度等,CO2可由空气进入培养液;培养液中本身就含水,故为获得共生的绿藻种群,培养液中除须含有无机盐,还必须处于有光条件。【小问4】
“有光一食物丰富”的条件下分别培养这两种草履虫;两种草履虫的个体数量都会增加,但绿色草履虫因有绿藻进行光合作用,个体数增加更快,故①条件对应的是C;“有光一食物贫乏”的条件下分别培养这两种草履虫,绿色草履虫因绿藻提供营养,草履虫个体数增加,除去绿藻的草履虫因缺乏食物而数量减少,故②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视传艺术考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花卉产业扶贫项目合作合同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按揭贷款房屋改造贷款合同范本2篇
- 2024影视行业人才中介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版户外广告牌制作、安装与维护全流程服务合同3篇
-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影视动画海报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协议(2024年版)
- 二零二五年度水泥管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专业安保公司员工劳动合同范本2篇
-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期货投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胃癌靶向治疗》课件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数学试题(含解析)
- 《少儿主持人》课件
-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西藏拉萨市柳梧新区城市投资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 储罐维护检修施工方案
- 地理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 2024 消化内科专业 药物临床试验GCP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设计规范应急预案
- 2024-2030年中国电子邮箱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基础设施零星维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