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25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蝗虫的捕食会改变水稻的丰富度B.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2、某人因患流感而出现持续高热,在一昼夜中持续维持在39.5℃,则该病人在一昼夜中产热总量与散热总量之间关系是()A.基本相等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产热量小于散热量D.不确定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B;一。
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组成成分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4、如图表示正常人肝脏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B.A中细胞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C.②与④中的液体成分可以直接相互交换D.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5、人体皮肤破损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受损部位毛细血管收缩,皮肤变红B.组织液离子浓度降低,引起局部肿胀C.某些细胞释放一种多肽类物质刺激神经系统,产生痛觉D.巨噬细胞分化成大量的单核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增强6、某些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如农药DDT;六六六等;进入环境后便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是,这些化合物难以被降解并在生物体内蓄积。下表是某水域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残留DDT的平均浓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能量(kJ)
2.8×109
1.3×108
9.1×107
2.9×107
DDT浓度(ppm)
0.04
0.35
0.39
3.4
A.该生态系统的水体中DDT的浓度小于0.04ppmB.四个种群最简单的能量流动渠道是形成一条食物链C.甲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D.丁种群个体死亡后释放的DDT还可能再进入丁种群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植物叶片中的激素主要由叶尖部位合成;植物叶片的脱落受激素的调节。图甲是叶柄离层部位的示意图,图乙是叶柄离层两侧远基端(远离茎的一侧)和近基端(靠近茎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加速脱落叶片的叶柄内,生长素从远基端向近基端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离层区、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决定了叶片是否脱落C.正常生长的幼叶其叶柄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近基端D.可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叶柄近基端来抑制叶片脱落8、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平衡D.a过程消耗的能量和b、c两过程产生的能量值和基本持平9、为探究一定浓度范围内脱落酸(ABA)对不同品系番茄幼苗叶片在抗冷胁迫中的影响,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注:相对电导率是衡量细胞膜透性的重要指标,其值越大,表示电解质的渗漏量越多,细胞膜受害程度越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200-300mg/L的ABA能促进品系710的抗冷胁迫,抑制品系704的抗冷胁迫B.一定浓度范围内的ABA有助于植物在寒冷的环境中生存C.AB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抗冷胁迫,高浓度抑制抗冷胁迫D.两种品系的番茄对ABA反应敏感性不同,品系704对ABA反应敏感性更大10、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的相对稳定状态C.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④,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则会引起组织水肿D.在人体中,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共同调节11、如图为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模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b为垂体,则接受刺激的是a,调节的结果是c处主动吸水作用增强B.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递的C.若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再次体液免疫,a、b为细胞,c为物质,则b不能识别该抗原,c的产生特点是更快、更多D.若该图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a为胰岛,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当血糖水平升高时,a的反应及调节的结果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12、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iPSCDB7MEF免疫组77828空白组1089
A.免疫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B.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和iPSC的表面有共同的抗原C.表中MEF实验数据表明该细胞表面没有抗原而无法与血清抗体结合D.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抗iPSC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可以杀死癌细胞13、研究者对某大型农场中不同种类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图中的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燕鹆和蝗虫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和当年的种群数量(Nt)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较少时,蝗虫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B.不考虑迁入和迁出,当燕鹆种群数量长期低于X点时,该种群数量仍然会增加C.当燕鹆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高于X点)时,都会趋向S点D.乙曲线中A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小于S点对应的种群数量14、影响昆虫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像食物、空间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随种群密度的大小而改变,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寒冷、干旱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B.天敌属于密度制约因素,流行性疾病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若昆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非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增强D.非密度制约因素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15、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如图1所示;某同学绘制的碳循环模型如图2,其中甲~戊表示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相关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的水稻、鸭分别属于图2中的甲、丁B.图1中的有机物碎屑为水稻提供肥料,提高了能量利用率C.田鱼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田鱼与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D.图2中①②③④⑦过程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⑤⑥过程碳以有机物形式存在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17、根据高中生物学知识,用专业术语将表格补充完整:。生物学现象原理吃熟鸡蛋容易消化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_________①中耕松土中耕去除杂草,避免杂草与农作物_________②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促进根部_________③,从而促进无机盐吸收;促进土壤中分解者_________④,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棉花打顶解除_________⑤现象,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棉花多开花、多结果。“果树一草菇”立体农业运用群落的_________⑥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18、生态系统:由_______和它的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19、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20、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_。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21、目前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_______等。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_______,这其中有些就是利用_______。2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23、根据《必修三》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需要进行移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2)出生率是指_____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_____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_____的方法。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_____;二是_____。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3分)24、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2题,共20分)25、图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_________(填“甲”或“乙”)表示初生演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点物种多样性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群落中某昆虫种群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说明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3)光裸的岩石上首先定居的生物是_________,该生物被下一阶段的生物取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为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渔业资源;科学家对某稳定的自然水域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研究:
(1)科学家利用生物胃中的食物残渣;统计了几种主要渔获的食物关系(“+”表示构成捕食关系),如下表:
(1)依据该表信息;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类型考虑,上表未列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食物网至少包含_________条食物链;只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它与小黄鱼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根据动物胃内食物残渣重量;反推食物比例,并将之分归不同营养级,结合其它方法统计出某一年内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水生动物食性较杂,可以以其他动植物碎屑(遗体残骸或粪便中有机物)为食,下图是部分结果:
①从统计值看;上面图中反应了能量流动的____________特点。图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中生物量代表_________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百分比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③在流出量不变,无投喂情况下,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量能长期维持稳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4分)27、下图1是有关神经和内分泌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与人体稳态相关的三个系统之间的物质联系。请据图回答:
(1)若图1为人体血糖含量降低时的调节过程;则下丘脑接受刺激后,促使________分泌激素,主要作用于________(靶器官),使血糖含量升高。
(2)若图1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的调节过程;则下丘脑接受刺激后,通过有关神经促进______分泌激素以及通过有关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导致靶细胞内的_______(用反应式表示)过程增强,以增加产热量。
(3)由图2可知,稳态的实现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通过细胞产生的________(物质)联系的。当人处于悲伤、紧张等可感知刺激下,易受病毒感染,这一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捕食能降低被捕食者的数量;但不可能全部把被捕食者杀死,因此不能改变水稻的丰富度,故A错误;
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呈J型增长,故B错误;
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状态;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发生改变,故C错误;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A【分析】试题分析:体温一直保持在某个值;产热等于散热,体温调节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持。
考点:体温调节通过产热量散热量来调节的;是高考题的热点,难点。
点评:考查体温调节的方式,若体温正在升高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反之相反。另外一种题型是环境温度的变化,体温不变,对于变温动物,和外界温度一样,外界温度低,代谢速率低,外界温度高,代谢速率高,而恒温动物不论外界温度怎么变,体温不变,外界温度低,为维持体温代谢增强,外界温度高,维持体温的能量减少,代谢速率减慢。3、C【分析】【分析】
生物群落:
。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营养方式。
自养。
异养。
异养。
主要生物。
绿色植物。
动物。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地位。
生态系统的基石。
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
作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分解有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详解】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A错误;
B;有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属于一种或两种生物成分;如捕蝇草,B错误;
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D错误。
故选C。
【点睛】
结合生物群落的成分对应的营养方式、主要生物、地位和作用分析选项。4、B【分析】【分析】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题图分析;A是毛细血管,C是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①②④组成内环境。
【详解】
A;据分析可知;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④组成的,A错误;
B;A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B正确;
C;②为组织液;④为淋巴,二者中的液体成分不可以直接相互交换,C错误;
D;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糖类物质转化成非糖类物质;以降低血糖浓度,D错误。
故选B。
【点睛】5、C【分析】【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组织水肿的概念及原因。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其形成原因有营养不良;过敏反应、淋巴回流受阻等。
【详解】
受损部位毛细血管舒张;皮肤变红,A错误;组织液离子浓度升高,导致组织液增加,引起局部肿胀,B错误;某些细胞可以释放一种多肽类物质刺激神经系统,导致疼痛,C正确;单核细胞分化形成大量的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增加,D错误。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内环境与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能力。6、B【分析】【分析】
表中数据是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残留DDT的平均浓度,其含量关系应符合能量传递和生物富集规律,因此甲是生产者,乙和丙位于同一营养级,均属于生态系统的初级消费者,丁是次级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
【详解】
A;甲是生产者;其残留DDT浓度为0.04ppm,环境中的DDT浓度应小于0.04ppm,A正确;
B、乙和丙都位于第二营养级,可以形成甲乙丁和甲丙丁两条食物链;B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知;甲所含的总能量最多,DDT浓度最低,所以甲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正确;
D;丁种群个体死亡后释放的DDT难以被降解;可能通过各级生物的富集再次进入丁种群,D正确。
故选B。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A:B:C【分析】【分析】
据图可知;植物叶片的脱落与激素调节有关,在离层远基端生长素含量高可抑制叶片脱落,在离层近基端生长素含量高可促进叶片脱落。
【详解】
A.加速脱落叶片的叶柄内;生长素从远基端向近基端的运输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乙图显示;近基端生长素浓度越高,远基端生长素浓度越低,越有利于叶片脱落,说明离层区;进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决定了叶片是否脱落,B正确;
C.正常生长的幼叶其叶柄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近基端;以维持叶片正常生长而不脱落的状态,C正确;
D.可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叶柄远基端来抑制叶片脱落;D错误。
故选ABC。8、A: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碳循环示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D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库;C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B为分解者;其余为消费者,即A为消费者;E为化石燃料。
【详解】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而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元素,B错误;
C.对E(化石燃料)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正确;
D.a过程为光合作用,b、c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因此a过程产生的能量远多于b;c过程消耗的能量;D错误。
故选A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碳循环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箭头关系确定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二氧化碳库的大写字母,并能够分析图中各个小写字母代表的过程。9、A:C:D【分析】【分析】
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一定浓度范围内脱落酸(ABA)对不同品系番茄幼苗叶片在抗冷胁迫中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脱落酸的浓度和番茄品种,因变量是番茄幼苗叶片的抗冷胁迫能力,可通过相对电导率进行比较,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据图可知;与对照(0)相比,200-300mg/L的ABA浓度下,品系710和品系704的相对电导率均降低,说明抗冷胁迫能力均升高,说明200-300mg/L的ABA能促进两个品系的抗冷胁迫,A错误;
B;一定范围内;图中ABA浓度对应电导率(细胞受损程度)都低于0浓度对应的电导率(细胞受损程度),所以一定浓度范围内ABA有助于植物在寒冷的环境中生存,B正确;
C;图示实验范围内;两个品系的相对电导率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仍低于对照,不能说明ABA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
D;据图可知;番茄品系710在较低ABA浓度时电导率(细胞膜受损程度)就开始快速下降,所以对ABA反应更敏感,D错误。
故选ACD。10、A: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淋巴;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
【详解】
A、若②为脑细胞,脑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则a处的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细胞,血液流经肌细胞会将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掉或合成肌糖原,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A正确;
B、内环境的稳态不仅包括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稳定,也包括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的稳定,B错误;
C、[①]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低于[④]血浆,C错误;
D、人体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共同调节,D正确。
故选AD。11、A:B【分析】【分析】
水盐平衡的调节。
血糖平衡调节。
【详解】
A、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可表示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过程,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和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此时a表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重吸收能力增强,但吸水方式不是主动吸水,A错误;
B;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B错误;
C、若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再次体液免疫,则a为记忆细胞、b为浆细胞细胞;c为抗体,浆细胞不能识别该抗原,抗体的产生特点是更快;更多,C正确;
D;若该图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a为胰岛,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当血糖水平升高时,a的反应及调节的结果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D正确。
故选AB。12、A:B【分析】【分析】
题意分析: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主要区别是一个注射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一个注射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含有iPSC,免疫组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免疫组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从而说明iPSC作为抗原刺激小鼠的B细胞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了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由表可知,表中的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但都高于空白组,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而DB7与免疫组的血清混合的结合率达到82%,说明血清中含有的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也可与DB7结合,可推知利DB7表面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免疫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A正确;
B;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和iPSC的表面有共同的抗原,从而使得DB7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B正确;
C;表中MEF实验数据与空白组相近;表明该细胞表面没有与iPSC的表面共同的抗原,即没有相应抗原与血清抗体结合,但并不是细胞表面无抗原,C错误;
D;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免疫组血清中有能与肿瘤结合的效应T细胞,这属于细胞免疫,D错误。
故选AB.
【点睛】
能正确分析实验的结果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熟练掌握体液免疫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点13、A:C:D【分析】【分析】
1、虚线表示:Nt+1=Nt;即位于虚线上的点指该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没发生变化,低于虚线上的点指该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在减少,高于虚线的点指该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在增加。
2;环境容纳量指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详解】
A;当种群数量较少时;乙曲线高于甲曲线,说明图中曲线乙代表的蝗虫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A正确;
B、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当燕鹆种群数量低于X点时,Nt+1与Nt比值小于1;说明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逐年下降,甚至灭绝,B错误;
C;甲曲线中;S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其环境容纳量,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燕鹆的种群数量高于S点或低于S点(高于X点)时,燕鹆种群受到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负反馈调节,其数量都会趋向该平衡点(S点),稳定在环境容纳量的水平,C正确;
D;由图可知;乙曲线中A点~S点时,乙曲线仍在虚线以上,表示种群增长,即乙种群数量仍然在增加,故A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小于S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正确。
故选ACD。14、A:D【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
A;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反馈调节而实现的;如被捕食者(食物)对捕食者的数量变化的影响就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的,被捕食者(食物)减少,使捕食者减少,反之,捕食者减少增加,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流行性疾病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
C;K值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若昆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增强,C错误;
D;非密度制约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可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AD。15、A:B:C【分析】【分析】
图2为碳循环模型图,其中甲~戊表示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相关过程,故甲为生产者,戊为大气中的CO2;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①为光合作用,②③④⑦均为呼吸作用,⑤⑥为捕食。
【详解】
A;图1中的水稻为生产者;鸭为消费者,2为碳循环模型图,其中甲~戊表示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相关过程,故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故图1中的水稻、鸭分别属于图2中的甲、乙(丙),A错误;
B;图1中的有机物碎屑可以被土壤中的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无机盐);故图1中的有机物碎屑为水稻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实现了物质循环,但不能提高能量利用率,B错误;
C;结合图1中的食物关系;构建部分与鱼有关的食物链,水生杂草→田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田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动物→田鱼,田鱼分别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C错误;
D、图2中,①为光合作用,②③④⑦均为呼吸作用,故图2中①②③④⑦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⑤⑥为捕食;在生物之间的摄食过程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D正确。
故选ABC。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略
【分析】【详解】
(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解析】①.杂交②.基因③.竞争④.捕食⑤.标志重捕法17、略
【分析】【详解】
高温使鸡蛋中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中耕松土能去除杂草;避免杂草与农作物竞争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还能增加土壤的含氧量,促进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根细胞对无机盐的吸收,也可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增加无机盐的含量。
棉花打顶为解除顶端优势;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使棉花多开花;多结果。
果树和草菇表现出的分层现象属于该群落的垂直结构,立体农业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解析】被蛋白酶水解竞争有氧呼吸分解作用顶端优势空间结构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载体动力无机环境生物群落21、略
【解析】①.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②.生物防治,③.信息传递的作用。22、略
【解析】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23、略
【分析】【分析】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包括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黑光灯诱捕法等;不同的生物采用的调查方法不同。
【详解】
(1)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器官移植的难点之一就是免疫排斥现象,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点。
(2)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环境条件改变,K值随之改变。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细胞板计数法进行计数。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点睛】
本题考查教材必修3最基本的知识,熟悉并理解教材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免疫抑制剂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抽样检测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全球气候变化四、判断题(共1题,共3分)24、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非选择题(共2题,共20分)25、略
【分析】据图分析;加的物种丰富度先保持不变,然后降低,最后又恢复到之前的稳定状态,说明发生的是次生演替;乙的物种丰富度是从0开始的,且发生了缓慢的增加过程,说明发生的初生演替。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曲线乙表示初生演替,因为曲线乙起始物种数为0。
(2)A点物种多样性下降;可能是因为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或人为干扰);群落中某昆虫种群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光裸的岩石上首先定居的生物是地衣;由于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所以地衣被苔藓取代。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的概念,能够根据图中甲乙曲线的起点判断两者的群落演替的类型。【解析】乙曲线乙起始物种数为0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或人为干扰)生物种群的繁衍地衣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办公用品及办公设备租赁一体化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养老社区入住与紧急救援协议3篇
- 2025年度养猪场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村房屋买卖合同及土地承包权转让与配套设施租赁及物业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农副产品线上与线下销售融合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危化品公路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经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聘用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美发行业美容美发行业投资合作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农村自建房合同协议书(含节能环保建筑材料)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房屋置换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 数据分析基础与应用指南
-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月考英语试卷
- 消防水域救援个人防护装备试验 大纲
- 机电样板施工主要技术方案
- 涉税风险管理方案
- 青岛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 高空作业安全免责协议书范本
- 石油化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手术后如何防止排尿困难
- 特种设备“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