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组织的形成依赖于细胞的()A.分裂B.分化C.生长D.吸收2、按照达尔文进化论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活在地穴水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伸长所致C.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D.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3、制作酸奶时用到的主要菌种是A.酵母菌B.醋酸菌C.乳酸菌D.霉菌4、干旱往往使粮食减产,这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的条件之一是()A.水B.土壤C.阳光D.空气5、月季、牡丹等植物,没有明显的主干,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属于()A.乔木B.藤本植物C.灌木D.草本植物6、在对光的过程中视野里始终很暗,其原因是()A.反光镜的方向不对,使光线不能进入镜筒B.遮光器的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C.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D.C都有可能7、下列能够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B.一块农田中全部的水稻C.一块草地D.一片树林中全部的松树8、科学家推测生命起源经历了四个化学进化过程,其中有机小分子有机物(如氨基酸)的形成场所是()A.原始大气B.现代大气C.原始海洋D.现代海洋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黑龙江省某煤矿一遇险矿工被困井下17天后成功获救.下面是在救援及救治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结合图示分析解答:

(1)遇险矿工的“求救声”刺激救援队员[__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被传递到____形成听觉.

(2)矿工被救出时需用黑布遮住眼睛,因为突见光亮后[____]____不能迅速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导致[____]____受到损伤.

(3)给矿工注射某些抗生素前要进行“过敏”试验,以防出现“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抗生素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10、(2015秋•鄂尔多斯校级期中)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填充.

(1)该食物网中有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____

(2)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该食物网中草属于____,各类动物属于____,未列出的成分除非生物部分外,还有____.

(3)如果蛇被大量捕杀,那么短时间内,食草昆虫的数量将会____.

(4)该生态系统中,兔和鼠之间存在____关系,鹰以蛇为食,鹰与蛇之间存在____关系;鹰和蛇又以鼠为食,鹰与蛇存在____关系.

(5)如果该生态系统中喷洒了含汞的农药,一段时间后,体内残留有机汞最多的生物是____:.

(6)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____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能力.11、完成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图及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图.

1、2分别为____和____血管5、6分别为____和____血管。

3、4分别为____和____血液7、8分别为____和____血液.12、(2011秋•麻城市校级期中)如图为关节结构模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能把相邻两骨牢固联系起来的结构是[____]____;其外面和里面都有坚韧的韧带.

(2)关节腔是由[____]____以及[1]____和[2]____组成的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的腔隙,内有少量的____;有润滑关节的作用.

(3)关节面上有一层光滑的[____]____;可以减少摩擦和减轻震动.

(4)以上这些都保证了关节既牢固又____的特点.13、在沙地上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应用了生物对环境是能____的.14、生物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解答:

(1)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施了358个“绿色奥运”,其中建筑节能项目所节约的能源,相当于每年减少2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____.

(2)2009年8月8日台风莫拉克重创台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情较重地区与外界失去联系时间较长.那么被困群众最后靠消耗体内的____来维持生命;被救出后常常赶紧点滴葡萄糖液,这是因为____.

(3)2009年11月27日四川《内江日报》报道:近日气温回升,果农们趁着天气晴好忙着采收已成熟的脐橙.今年脐橙水分充足,口感较好.脐橙内的水分是靠植物体内的____运输的;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我们吃下去的一个脐橙属于____.

(4)关注“三农”,大大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增长,使得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每年刚收获打下来的粮食会发热,分析这些热量来自于细胞中的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细胞进行该过程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

(5)如图表示一个细胞完成个体发育的过程.

①A-D过程是通过____完成的.

②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血癌”,该病居年轻人恶性疾病中的首位.在D→E、F、G、H的个体发育过程中,表现为D的细胞不能正常完成____的结果.15、蚯蚓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蚯蚓的体表有黏液,身体有许多____组成,靠近身体的____有____;蚯蚓的腹部有____,刚毛在蚯蚓运动中起固定作用;蚯蚓靠____进行呼吸.16、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循环;帮助____传粉、传播种子.17、根尖中与根伸长相关的部位是____和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8、芽孢是细菌的一种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____(判断对错)19、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是人类的大脑皮层中有语言中枢.____.20、乳酸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酵母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____.(判断对错)21、免疫力下降是由生活没有规律引起的.____.(判断对错)22、每种生物都能永远地适应环境.____.(判断对错)23、植物没有神经,所以对外界刺激不会作出反应.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4分)24、图表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与观察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

(1)在使用低倍镜观察时;发现视野较模糊,应调节______。

(2)______(填序号)表示染色的步骤。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时,第一次看到的物像如图⑤所示,应将装片向______移动后才能达到⑥的效果。此时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读数分别是“10×”和“10×”,这些细胞被放大了______倍。若换用“10×”和“45×”的显微镜进行观察,会发现观察到的细胞数目______(填“增多”或“减少”)。评卷人得分五、作图题(共1题,共3分)25、(2015秋•邛崃市期中)如图所示长骨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骨折后骨的愈合主要依靠[D]____内的成骨细胞的作用.

(2)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色骨髄存在于[B]____.

(3)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骨的营养,使骨密质____,骨松质排列更加____;因而使骨更粗壮;坚固.

(4)[E]____内的____在婴幼儿时期呈____色,成年后转变成____色;失去了造血功能.

(5)长骨长长依靠的是[A]____,长骨长粗依靠的是[D]____内的成骨细胞.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4题,共24分)26、如图为豌豆种子的遗传图解;请据图分析填空。

(1)豌豆种子的亲代都是圆粒的;而子代出现了皱粒,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2)根据遗传图解;可知______为隐性性状。

(3)如果用D表示显性基因,d表示隐性基因,则子代圆粒的基因组成为______,子代圆粒与皱粒种子比例为______。27、在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植被主要是苔藓和地衣;动物主要有驯鹿;北极狐、北极熊、狼、旅鼠、雷鸟等.请分析回答:

(1)限制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

(2)苔藓植物比较低等;其结构特点是______,通过______进行繁殖.

(3)雷鸟会飞行;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来分解有机物.雷鸟身体结构上与氧气及时供应有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4)雷鸟;雪兔、北极狐的体色一般都是白色;这种体色被称为______,这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______;雷鸟具有季节性换羽的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这属于______行为.

(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______(填“大”或“小”).28、某同学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后,绘制了细胞结构简图(示例:①细胞壁)。

请回答:

(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滴加______(填“清水”或“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这种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内的______中。

(3)该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④]______。

(4)图乙的操作过程是对实验材料进行______。

(5)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较暗,可用反光镜中的______(填“凹面”或“平面”)来对光,能使视野变亮。29、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A~D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

(1)物质B进入血管后会与甲细胞上的______结合;经运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内,供组织细胞______(填生理过程名称)所需,该生理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2)②所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在人体的______中完成的(填器官名称);写出该器官与②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______。

(3)如果发现尿液中含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可能是肾脏中的______发生了病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分析】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会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出现差异,这就是细胞分化,即细胞分化就形成了组织,据此解答.【解析】【解答】解:通过分析知道组织是在细胞分裂的基础上;经过细胞的分化形成的.

A;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A错误;

B;细胞的分化形成组织.B正确;.

C;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C错误;.

D;细胞吸收;D错误.

故选:B.2、D【分析】【分析】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解析】【解答】解:A;长期不用眼而失去视觉;是环境改变引起的,是对黑暗环境的一种适应.不是长期不用眼而失去视觉.因此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的盲螈,盲视的形成是对环境是一种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

B;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伸长,可以使舌变长,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因此食蚁兽的长舌不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伸长所致;食蚁兽长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有利于取食.故不符合题意;

C;春小麦冬种能活下来的并开花结果的是适应环境的变异;不是环境影响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

D;鹿和狼各自的特征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鹿跑的不快、转弯不灵活便容易被狼吃掉,狼跑的不快就不易捕获食物(鹿),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鹿和狼发展了自己的特征.故符合题意;

故选:D.3、C【分析】略。

【解析】【答案】C4、A【分析】【分析】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生物所必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都必需在水中才能进行,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说明生物缺水,可见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解析】【解答】解: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生物所必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都必需在水中才能进行,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说明生物缺水,可见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

故选:A.5、C【分析】【分析】灌木是指树身矮小,没有明显主干,近地面处就生出许多枝条或为丛生状态.【解析】【解答】解:灌木是指哪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成熟植株在3m以下.常见灌木有玫瑰、牡丹、月季、小檗、黄杨、沙地柏、紫穗槐、迎春、荆、茉莉、沙柳等.

故选:C.6、D【分析】【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显微镜上用于放大物像的是物镜和目镜,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转换物镜镜头的是转换器.【解析】【解答】解:显微镜上用于放大物像的是物镜和目镜;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转换物镜镜头的是转换器.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对光的过程中视野里始终很暗,可能的原因有反光镜的方向不对使光线不能进入镜筒;遮光器的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线不能进入镜筒;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光线不能进入镜筒等.

故选:D.7、C【分析】【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解析】【解答】解: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B;一块农田中全部的水稻;只有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C;一块草地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能构成生态系统;

D;一片树林中全部的松树;只有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因此;能够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一块草地.

故选:C8、A【分析】【分析】生命何时、何处、特别是怎样起源的问题,是现代自然科学尚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历史上对这个问题也存在着多种臆测和假说,并有很多争议.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解析】【解答】解: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原始大气在高温;雷电以及紫外线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起源的后三个个阶段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故选:A.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略

【分析】【分析】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填空题,涉及耳的结构以及听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以及视觉的形成、脊髓的功能、过敏反应等内容,逐一分析解答.图中结构名称为:1外耳道,2鼓膜,3听小骨,4半规管,5听神经,6耳蜗,A瞳孔,B角膜,C玻璃体,D视网膜,E视神经,F晶状体.【解析】【解答】解:(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1外耳道传到2鼓膜;引起2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3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6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地震中获救的人员;长时间的被压在光线很弱,甚至是漆黑的环境里,瞳孔长期处于放大状态,无法及时变小,如果突然受到强光的刺激,会损伤眼睛的视网膜.

(3)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机制是:当病原体(细菌;病毒、异物等)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例如免疫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异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如给矿工注射某些抗生素前要进行“过敏”实验,以防出现“过敏反应”,抗生素能刺激人体过敏,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

故答案为:(1)[6]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2)[A]瞳孔;D视网膜。

(3)抗原10、略

【分析】【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解析】【解答】解:(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该食物网中有: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共4条食物链.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2)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该食物网中草属于生产者;图中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的依靠草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兔;鼠、食草昆虫、青蛙、蛇和鹰等6种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因此未列出的成分除非生物部分外,还有分解者.

(3)蛇以青蛙为食;如果蛇被大量捕杀,则青蛙的数量会增加;青蛙又以食草昆虫为食,因此又会导致食草昆虫短时间内会数量减少;

(4)该生态系统中;兔和鼠相互争夺食物草,因此兔和鼠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鹰以蛇为食,因此鹰与蛇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鹰和蛇又都以鼠为食,因此鹰与蛇还存在竞争关系.

(5)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鹰.因此该生态系统中喷洒了含汞的农药,一段时间后,体内残留有机汞最多的生物是鹰.

(6)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4;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减少;

(4)竞争;捕食;竞争;

(5)鹰;

(6)相对稳定;自动调节.11、略

【分析】【分析】1;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一种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2、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这个结构进行了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的生命活动.【解析】【解答】解: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1、2分别为肺动脉和肺静脉血管,3、4分别为静脉和动脉血液.

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等其他废物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同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氧气、水等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代谢的废物进入血液由血液运走.因此5、6分别为动脉和静脉血管,7、8分别为静脉、动脉血液.

故答案为:

1、2分别为肺动脉、肺静脉;3、4分别为静脉、动脉;5、6分别为动脉、静脉;7、8分别为静脉、动脉12、略

【分析】【分析】关节的结构包括图中的4关节囊,5关节腔和关节面.关节面包括1关节头和2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3关节软骨.【解析】【解答】解:(1)[4]是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的关节,把相邻的两个牢固连接起来,其内外有坚韧的韧带.

(2)[1]关节头和[2]关节窝构成关节面;关节面和[4]关节囊围成的空腔是5关节腔,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润滑关节软骨.

(3)关节面上覆盖上一层光滑的[3]关节软骨;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荡,使关节灵活.

(4)关节囊及其内外的韧带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关节软骨以及关节腔内的滑液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

故答案为:(1)[4]关节囊;(2)[4]关节囊;关节头;关节窝;滑液;(3)[3]关节软骨;(4)灵活.13、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涵三个方面: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解析】【解答】解:判断属于生物与环境的哪种关系的方法是根据影响结果而定.生物适应环境:一般是生物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或生活方式;如鸟有翅膀,鱼有鳍,青蛙冬眠等.环境影响生物:指由于环境改变是生物受到影响,如南方植物种到北方后,水果味道发生改变.生物影响环境:指由于生物的生活使得环境发生变化,如种树可以产生阴凉环境.在沙地上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答案为:影响14、略

【分析】【分析】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填空题,涉及碳氧平衡、环境保护、植物的结构层次等内容,逐一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1);过度利用能源;能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建筑节能项目所节约的能源,相当于每年减少2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样能促进碳氧平衡.

(2)那么被困群众最后靠消耗体内的脂肪来维持生命;被救出后常常赶紧点滴葡萄糖液;这是因为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3)脐橙内的水分是靠植物体内的导管运输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脐橙最外面的果皮,具有保护作用,主要是保护组织,其内的果肉属于营养组织,筋络属于输导组织,可见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一个器官.

(4)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热量.刚收获还没有晒干的粮食,种子潮湿,呼吸作用旺盛,释放的热量多,使粮食堆内温度升高出现发热现象.细胞进行该过程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5)如图表示一个细胞完成个体发育的过程;其中A-D过程是细胞的分裂,D到EFGH是细胞的分化,癌细胞是细胞的不正常分解和分化造成的,如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血癌”,是D细胞不能正常完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故答案为:(10分)(1)碳--氧平衡(2分);(2)脂肪(或脂类物质);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3)导管;器官;(4)有机物;线粒体;(5)①细胞分裂;②细胞分化.15、略

【分析】【分析】此题可以从蚯蚓的形态结构、运动特点、呼吸过程方面来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蚯蚓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蚯蚓的体表有黏液;身体有许多体节组成,靠近身体的前端有环带.蚯蚓的腹面处的小突起为刚毛,用手抚摸有粗糙不平的感觉;刚毛在蚯蚓运动中起固定作用;蚯蚓的呼吸: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故答案为:体节;前端;环带;刚毛;湿润的体壁16、略

【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解析】【解答】解: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

故答案为:物质;植物.17、分生区伸长区【分析】【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解析】【解答】解:根冠具有保护作用;分生区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

故答案为:分生区;伸长区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8、×【分析】【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解析】【解答】解:芽孢是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可以形成芽孢来度过不良环境.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壁加厚,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抵抗性.芽孢个体小而轻可随风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能萌发成细菌.因此芽孢不是生殖细胞,而是细菌的休眠体,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9、√【分析】【分析】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上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解析】【解答】解:从人类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不难看出:直立行走使人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空间;随着劳动水平的逐渐提高,脑结构和功能的分化日趋完善;语言的产生更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本质的变化.以上这些变化还不断提高了人类的文明程度.在上述过程中,人类社会逐渐发展起来.

故答案为:√20、×【分析】【分析】(1)细菌的都是单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分裂生殖;有些细菌在条件恶劣时能形成休眠体芽孢.

(2)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孢子生殖.【解析】【解答】解:乳酸菌是细菌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乳酸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因此不是有真正的细胞核;酵母菌细胞的细胞核有核膜,是真正的细胞核,不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21、√【分析】【分析】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解析】【解答】解: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例如,有的青少年经常不吃早餐,偏爱吃油炸食品;有的青少年染上吸烟;饮酒的不良嗜好;有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矫治等生活不规律引起免疫力下降.

故答案为:√22、×【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首先应该明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一定的限度.【解析】【解答】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但并不是生物能适应所有的环境,当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的适应能力,生物就会灭绝.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例如:将鲫鱼放到海水中,不久鲫鱼就会死亡,这说明生物不能适应所有的环境.

故答案为:×23、×【分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的.【解析】【解答】解:植物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受到触动会把叶片合起来;植物的叶具有向光性,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都是植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故答案为:×.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4分)24、细准焦螺旋③右下方100减少【分析】解:(1)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显微镜的结构是细准焦螺旋。

(2)如图中所示:①是“展”。②是“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③是“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题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10×”和“10×”,则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数目越少,体积越大。

故答案为:(1)细准焦螺旋。

(2)③

(3)右下方;100;减少。

本题考查的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来观察细胞的结构;并根据结构来绘制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来观察细胞的结构,并根据结构来绘制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可结合着具体的操作掌握。【解析】细准焦螺旋③右下方100减少五、作图题(共1题,共3分)25、略

【分析】【分析】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蹄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图中所示的结构分别是:A软骨层、B骨松质、C骨密质、D骨膜、E骨髓腔.【解析】【解答】解:(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D骨膜内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生长和再生有关.

(2)在人的B骨松质空隙中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3)体育锻炼能使血液循环加快;给骨送去更多的营养,这样骨密质增厚,骨松质排列更加整齐,有规律,骨更加粗壮;坚固.

(4)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

(5)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骨的长长与长粗.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骨表面的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

故答案为:(1)骨膜;

(2)骨松质;

(3)增厚;整齐;有规律;

(4)骨髓腔;骨髓;红;黄;

(5)软骨层;骨膜.六、简答题(共4题,共24分)26、变异皱粒DD或Dd3:1【分析】解:(1)变异是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现象。豌豆的亲代为圆粒;子代中出现了皱粒,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现象,因此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2)亲代都是圆粒;子代出现了新的性状皱粒,因此依据豌豆种子的圆粒和皱粒在亲子代的表现情况可以判断出圆粒是显性性状,皱粒为隐性性状。

(3)“若用D表示显性基因;d表示隐性基因”,则圆粒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皱粒的基因组成是dd。则亲本圆粒遗传给子代皱粒(dd)的基因一定是d,因此亲本中圆粒植株的基因型均为Dd,遗传图解如图: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子代圆粒的基因组成为DD或Dd;圆粒与皱粒种子的比例为3:1。

故答案为:(1)遗传。

(2)皱粒。

(3)DD或Dd;3:1

(1)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遗传、相对性状的概念、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遗传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解析】变异皱粒DD或Dd3:127、温度有茎叶分化,具假根,无输导组织孢子心脏有四腔具有气囊保护色适应先天性小【分析】解:(1)在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温度低.

(2)苔藓植物的生殖方式属于孢子生殖;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

(3)雷鸟呼吸为双重呼吸;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气囊辅助呼吸.除此还有心脏四腔,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呼吸用肺,运输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和生命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

(4)雷鸟;雪兔、北极狐的体色一般都是白色;是一种保护色,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其中光照的影响更强.到冬天,光照时间变短,短到一定程度之后,雷鸟受其影响开始慢慢换成白羽,以便使自己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更难被发现,光照时间变长之后便会刺激雷鸟再次换羽,春天变成有横斑的灰或褐色,以适应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所以属于一种保护色.雷鸟具有季节性换羽的行为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属于先天性行为.

(5)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数量和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少,所以自我调节能力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