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物质中;既是纯净物又是氧化物的是()

A.纯净的食盐水。

B.液氮。

C.干燥的高锰酸钾。

D.黑色的二氧化锰。

2、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单质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B.催化剂必定加快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C.二氧化锰只能用作催化剂D.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的速率增大4、下列混合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的是()A.H2和COB.CO和CO2C.N2和H2D.CH4和空气5、测知rm{Fe_{2}O_{3}}和另一种氧化物的混合物中氧的含量为rm{50%}则另一种氧化物可能是()A.rm{MgO}B.rm{Na_{2}O}C.rm{CO_{2}}D.rm{SO_{2}}6、

一氧化氮rm{(NO)}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rm{(NO_{2})}气体,则收集rm{NO}气体应采用rm{(}rm{)}

A.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7、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实质的是rm{({??})}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B.分子间间隔变小。

C.分子改变,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之间去8、牛牛同学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rm{(}如图rm{)}其气密性良好rm{.}若要使rm{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rm{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rm{(}rm{)}A.食盐和水B.硝酸铵和水C.镁和稀盐酸D.铜和稀硫酸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名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MNQ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26212据此请回答:

(1)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表格中X=____.

(2)四种物质中____一定是化合物,理由是____;____物质可能是催化剂,理由是____.

(3)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M、P两物质的质量之比为____.10、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利用的是______,也可以利用膜分离技术,发生的都是______变化.11、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集气瓶中留水的作用______.

(2)待该物质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结论:______.

(4)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5)某同学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理论值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至少写两点条):______.

(6)集气瓶内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从实验可知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

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______;化学性质______(写1条即可).12、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rm{(1)}鱼儿能在水中生存,其原因是____rm{(}填序号rm{)}A.水中含有氧元素rm{B.}水能分解生成氧气rm{C.}水中溶解氧气rm{(2)}航天飞船发射中,常以液氢作燃料,液氧作助燃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rm{(}填序号,下同rm{)}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rm{垄脵}汽油挥发;rm{垄脷}食物变质;rm{垄脹}粮食酿酒;rm{垄脺}汽油燃烧;rm{垄脻}铁生锈;rm{垄脼}矿石粉碎。14、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该温度下;某氯化钠溶液的组成模型如图,请你回答:

(1)该溶液的溶质是______.

(2)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克水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15、(7分)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下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只答二点即可):

①____;②____;

它们也有许多不同,请指出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不同之处(答一点即可):____.

(2)写出上述甲乙两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甲:____;

乙:____.16、写出下列元素、微粒符号或名称:磷硅镁钠离子氯离子CaCuAlFe2O3SO2评卷人得分三、探究题(共9题,共18分)17、小明和同学一起过生日;大家看到浪漫的烛光,对蜡烛燃烧产生了兴趣.

【发现问题】小明吹灭生日蜡烛;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

【提出问题】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大家热烈讨论起来.

猜想一: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______;

猜想二:白烟是石蜡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猜想三: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收集证据】查阅资料。

(1)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

(2)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

(3)蜡烛燃烧产生水;由于温度高于100℃而呈气态;

(4)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探究】在化学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展开了实验探究.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实验一: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澄清石灰水______白烟是二氧化碳,猜想一成立.实验二:吹灭蜡烛,立即用______罩在白烟上仪器上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白烟不是______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三: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白烟具有可燃性;说明上述结论中。

______和______是错误的(填“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分析与解释】(1)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这缕白烟的成分是______;

(2)实验最终证明白烟并不是二氧化碳,但实验一操作无误,并且确实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

【反思与质疑】(1)得到正确结论以后,小明和同学们反思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不用经过实验探究也可以排除猜想一和猜想二,理由是______;

(2)小林同学在做实验二的过程中,没有吹灭蜡烛就罩上了烧杯,发现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他的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D.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18、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rm{(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rm{垄脵}____________;rm{垄脷}__________。rm{(2)}实验室制取少量纯净的氧气时,本着节约环保的原则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收集装置选用______;如需随时控制生产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___rm{(}填编号rm{)}rm{(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rm{(}填编号rm{)}写出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4)}如用rm{E}装置收集rm{O_{2}}检验rm{O_{2}}是否收集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以下是甲乙两位同学做的关于铁生锈的实验rm{(}一rm{)}甲同学实验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实验开始前,调节rm{L}端与rm{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一周后观察现象:____选填“rm{a}”或“rm{b}”rm{)}管中铁钉锈蚀;rm{U}形管两端页面的位置关系是rm{L}端____rm{(}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rm{)R}端。

rm{(2)}实验中rm{U}形管两端液面上覆盖着一层植物油,其目的____rm{(3)}生活中常见的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是____、____

rm{(}二rm{)}乙同学实验科学的核心是研究,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让我们亲历科学活动,体现科学的发现过程和方法,下面是乙同学探究铁生锈实验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rm{(1)}优化实验时将rm{I}中自来水换为蒸馏水目的是排除水中溶有的氧气,消毒剂等物质的干扰。rm{(2)}优化实验时增加rm{IV}是为证明铁生锈与空气中的____有关。rm{(3)}下面事实能说明铁生锈与空气中另外一些成分无关的有____rm{(}填序号rm{)}rm{垄脵}焊接金属时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rm{垄脷}制作灯泡时氮气可作填充剂rm{垄脹}稀有气体可作有色光源rm{垄脺}氮气可制氮肥rm{(4)}实验rm{V}在软塑料瓶中完成的,一周后可观察到铁钉生锈,____,同时铁钉靠近水边附近部分锈蚀得厉害,rm{(5)}由甲乙两同学实验可知:铁生锈实际是铁与____、____rm{(}填化学式rm{)}共同作用的结果。20、某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研究有关燃烧的问题rm{.}利用医用酒精、水、棉布和一些玻璃容器等,将酒精配成不同体积分数的溶液,把棉布剪成大小相同的若干块,均浸透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展开、点火rm{.}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rm{1}rm{2}rm{3}rm{4}rm{5}rm{6}所津酒精体积分数rm{95%}rm{80%}rm{70%}rm{50%}rm{20%}rm{10%}燃烧情况酒精烧完。

棉布烧坏酒精烧完;

棉布部分发黄酒精烧完。

棉布无损不燃烧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rm{(1)}请你推测实验rm{2}的酒精是否燃烧完?______;实验rm{6}的燃烧情况是______.

rm{(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实验rm{4}的原因:______

rm{(3)}在实验室里酒精灯内有酒精,但常发生点不着酒精灯的现象,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21、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rm{(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______rm{(}填字母标号rm{)}作气体发生装置;如果用rm{E}装置收集氧气;那么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rm{(2)}如果用rm{F}装置干燥氧气,氧气从______rm{(}填“rm{a}”或“rm{b}”rm{)}进入rm{F}中.

rm{(3)F}装置内装满水时,还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此时还需要______rm{(}填仪器名称rm{)}该气体应从______rm{(}填“rm{a}”或“rm{b}”rm{)}进入rm{F}中.22、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当收集完所需的氧气并停止加热后,对剩余固体成分的情况进行了以下猜想。

提出问题:反应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猜想:剩余固体为氯酸钾;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乙同学猜想:剩余固体为二氧化锰;氧气。

丙同学猜想:rm{(1)}______

表达与交流:说出甲同学作出猜想的理由是rm{(2)}______.

反思与评价:甜甜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一是rm{(3)}______;理由二是rm{(4)}______;

活动与探究:请帮助甲同学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先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继续rm{(5)}______,再将rm{(6)}______伸入试管,若观察到rm{(7)}______的现象,说明甲的猜想是正确的.23、某同学对教材中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rm{.}具体操作是rm{.}在燃烧匙中放少量硫粉,点燃后伸入充满氧气且底部有较多量水的集气瓶中rm{(}如图所示rm{).}观察到实验现象后,立即将燃烧匙浸入瓶内水中rm{.}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rm{(1)}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rm{(2)}写出发生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rm{(3)}水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rm{.(}答两点rm{)}24、如图所示,用一个玻璃罩倒扣在两支然着的蜡烛上。对于实验结果,小明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小芳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请说明理由。25、某科学兴趣小组想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把集气瓶的容积用记号笔划分成5等分,再选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进行如图实验:

(1)往集气瓶里加药品前;应先______。

(2)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需要一段时间红磷才能被点燃。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红磷不会马上被点燃的原因是______。

(3)红磷燃烧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4题,共12分)26、下图是水分解的示意图。请回答:rm{(1)}写出表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____。rm{(2)}写出你从该示意图中所获得的信息rm{(}写两条rm{)}rm{垄脵}____;rm{垄脷}____27、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如图为电解水的装置.

rm{A}为电源的______极rm{(}填正或负rm{)}rm{C}rm{D}两只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rm{.C.D}两只试管的质量比______由实验得出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rm{(2)}水厂生产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图所示:

rm{垄脵}向水中加入______rm{(}填写物质名称rm{)}通过吸附除去其中的异味.

rm{垄脷}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rm{(}填字母rm{)}.

A.水厂取用的原水;rm{B.}矿泉水;rm{C.}蒸馏水;rm{D.}水厂得到的净水28、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为什么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比铁丝增加了?29、rm{2015}年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m{.}请回答问题:

rm{(1)}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rm{C_{15}H_{22}O_{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青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B.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rm{42}个原子。

C.青蒿素的含碳量为rm{28.4%}

D.青蒿素中rm{C}rm{H}rm{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rm{15}rm{22}rm{5}

rm{(2)}早在东晋时期,葛洪的著作rm{隆露}肘后备急方rm{隆路}中就有抗疟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rm{.}屠呦呦受此启发,提出把黄花蒿浸泡在低沸点的乙醚中rm{(}沸点为rm{35隆忙)}加热煮沸来提取青蒿素,从而避免了传统的高温水煎易破坏青蒿素的弊端rm{.}为什么此法可避免高温破坏青蒿素?请对此作出解释.______.

rm{(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同一地点采集黄花蒿的根、茎、叶rm{(}叶龄rm{7}天rm{)}共采集rm{3}次,并测定样品中青蒿素的含量,记录入下表.。青蒿素含量rm{(mg/g)}第rm{1}次第rm{2}次第rm{3}次第rm{3}次根rm{1.02}rm{1.05}rm{1.14}茎rm{0.09}rm{0.11}rm{0.10}叶rm{(}叶龄rm{7}天rm{)}rm{4.57}rm{4.65}rm{4.58}请补充完整表格内的栏目:此实验的研究目的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五、推断题(共1题,共4分)30、rm{2010}年rm{6}月rm{5}日是第rm{38}个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rm{(1)}由于______rm{(}填化学式rm{)}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写出下列粒子模型所对应的分子名称:

rm{(1)}______rm{(2)}______

rm{(3)}______rm{(4)}______.评卷人得分六、计算题(共2题,共18分)31、实验室常采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和稀盐酸(HCl)反应来制取CO2.

(1)CaCO3中各元素质量比Ca:C:O=______;

(2)CaCO3中C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若实验室需制取44gCO2;则需要含杂质5%的石灰石多少克?

32、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如果突然剧烈运动,停下来后就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身体内乳酸积累造成的。已知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请计算:(1)乳酸的化学式量;(2)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整数比);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

A;纯净的食盐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液氮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C;高锰酸钾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D;二氧化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且有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故选D.

【解析】【答案】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2、C【分析】【解答】解: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该反应中甲、乙是反应物;丙为生成物,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则其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之和(而不是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本题可分析甲~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3、D【分析】【解答】解:A;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例如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放出氧气,故A错误;

B;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B错误;

C;有许多化学反应不需要催化剂就能进行;有许多反应需要的催化剂不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也不是只做催化剂用的,也可做反应物.故C错误;

D;在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这一变化中;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4、D【分析】解:A;氢气好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点燃不会爆炸.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点燃这两种气体不能发生爆炸.

C;氮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氢气具有可燃性,故这两种气体点燃不能发生爆炸.

D;甲烷具有可燃性;空气中含有氧气,甲烷和空气点燃有可能爆炸.

故选D.

运用可燃性气体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在爆炸极限内即可爆炸解答.

混合气体点燃爆炸要一种可燃性气体和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才有可能爆炸.【解析】【答案】D5、C【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组合的原则是组成的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要符合一个大于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一个小于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解答】rm{Fe_{2}O_{3}}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rm{dfrac{16隆脕3}{56隆脕2+16隆脕3}隆脕100拢楼=30拢楼}题中给的数据为是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另一种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由于rm{dfrac{16隆脕3}{56隆脕2+16隆脕3}隆脕100拢楼=30拢楼

}所以另一种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必须要大于rm{50%>30%}A.rm{50%}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rm{dfrac{16}{24+16}隆脕100拢楼=40拢楼}故A不合题意;B.rm{Mg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rm{dfrac{16}{23隆脕2+16}隆脕100拢楼隆脰25.8拢楼}故B不合题意;C.rm{dfrac{16}{24+16}隆脕100拢楼=40拢楼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rm{dfrac{16隆脕2}{12+16隆脕2}隆脕100拢楼隆脰72.7拢楼}故C符合题意;D.rm{Na_{2}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rm{dfrac{16隆脕2}{32+16隆脕2}隆脕100拢楼=50拢楼}故D不合题意。故选C。rm{dfrac{16}{23隆脕2+16}隆脕100拢楼隆脰25.8拢楼

}【解析】rm{C}6、A【分析】解:由资料提示;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分析得,一氧化氮不可用排气法收集只能选用排水法.

A;由资料提示;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正确,故A正确;

B;一氧化氮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故不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故B不正确;

C;一氧化氮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故不可用排空气法,故C不正确;

D、一氧化氮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故不可用排空气法收集rm{.}故D不正确.

故选A.

气体不溶于水;且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无毒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无毒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同学们要熟悉收集气体的方法和适用范围rm{.}并且知道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是最理想的收集方法.

【解析】rm{A}7、C【分析】略【解析】rm{C}8、C【分析】解:rm{A}食盐溶于水无能量的变化;压强不变,不会形成喷泉,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压强变小,不会形成喷泉,错误;

C;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压强变大,会形成喷泉,正确;

D;铜和硫酸不反应;压强不变,不会形成喷泉,错误;

故选C.

若要使rm{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rm{A}中要快速产生大量的气体,使rm{A}装置内气压增大,或rm{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物质;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而使瓶内水喷出,据此结合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此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产生喷泉的原因是rm{A}中的气压变大,据此依据物质间的反应和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分析判断即可.【解析】rm{C}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略

【分析】

(1)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P的质量减少了20g,故P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P的质量为20g;Q的质量不变,Q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同理可以确定N是生成物,生成的N的质量为25g;由质量守恒定律,M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M的质量为25g-20g=5g,故X的数值为18g-5g=13g.该反应的反应物为M和P,生成物是N,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2)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其表达式为M+P→N,N是由M;P两物质化合而成的,故至少含有两种元素;Q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但无法知道是否改变反应速度,故Q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3)根据题意;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M;P两物质的质量之比为5g:20g=1:4.

故答案为:(1)化合反应;13;

(2)N;N是由M;P两物质化合而成的;故至少含有两种元素;Q;Q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但无法知道是否改变反应速度;

(3)1:4.

【解析】【答案】(1)本题可分析先N;Q、P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M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

(2)根据反应类型可确定N物质的元素组成;根据Q的质量变化情况;催化剂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

(3)由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M;P两物质的质量计算即可.

10、略

【分析】解:由于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所以这是工业制取氧气的既廉价又易得的最好原料;工业上制氧气采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也可以利用膜分离技术;分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物理.

根据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即可制取解答本题.【解析】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物理11、略

【分析】解:(1)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必需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反应掉,所以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充分耗尽.由于红磷燃烧放出热同时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所以,集气瓶中留水的作用是:吸收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以及生成的白烟.

(2)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待该物质熄灭并冷却后,瓶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3)由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4)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5)某同学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理论值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等.

(6)集气瓶内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从实验可知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1)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充分耗尽,吸收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以及生成的白烟;(2)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3)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磷+氧气五氧化二磷(5)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等;(6)难溶于水;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通过本实验的现象还可以分析氮气的性质.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探究,并且注重了实验方案的评价,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重点.评价包括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过程的评价、实验结论的评价等,要认真把握.【解析】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充分耗尽;吸收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以及生成的白烟;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等;难溶于水;不燃烧不支持燃烧12、混合物【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解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混合物。

【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用途、分子的特征,掌握氮气的性质与用途、分子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解答】rm{(1)}食品包装中常充氮气以防腐;所利用的氮气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稳定;故答案为:化学性质稳定;

rm{(2)}打开食品包装袋;会闻到食物的香气,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故答案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分析】本题考查了氧气的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掌握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氢气的性质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解题的关键。【解答】rm{(1)}鱼儿能在水中生存,其原因是水中溶解有一定量的氧气,故选:rm{C}

rm{(2)}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故填:rm{2{H}_{2}+{O}_{2}overset{碌茫脠录}{=}2{H}_{2}O}rm{2{H}_{2}+{O}_{2}

overset{碌茫脠录}{=}2{H}_{2}O}【解析】【小题rm{1}】混合物【小题rm{2}】rm{(1)}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性质稳定rm{(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小题rm{(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rm{(2)}rm{(2)2{H}_{2}+{O}_{2}overset{碌茫脠录}{=}2{H}_{2}O}rm{3}13、①⑥②③④⑤【分析】【分析】本题考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变化中无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解答】rm{垄脵}汽油挥发只是汽油由液体变为气体,物质的状态改变,而无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rm{垄脷}食物变质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rm{垄脹}粮食酿酒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rm{垄脺}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rm{垄脻}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蒸气发生的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rm{垄脼}矿石粉碎只是物质的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故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汽油挥发只是汽油由液体变为气体,物质的状态改变,而无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rm{垄脵}食物变质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rm{垄脷}粮食酿酒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rm{垄脹}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rm{垄脺}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蒸气发生的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rm{垄脻}矿石粉碎只是物质的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故发生的是物理变化。rm{垄脼}故答案为:rm{垄脵垄脼}rm{垄脷垄脹垄脺垄脻}【解析】rm{垄脵垄脼}rm{垄脷垄脹垄脺垄脻}rm{垄脵垄脼}rm{垄脷垄脹垄脺垄脻}14、氯化钠不变【分析】解:(1)氯化钠溶液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因此溶质是氯化钠;

(2)恒温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可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克水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1)氯化钠;(2)不变.

(1)根据氯化钠溶液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分析;

(2)恒温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解答时要找准该温时的溶解度,用好计算公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解析】氯化钠不变15、略

【分析】

(1)三种物质都是在氧气中燃烧;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如都是化合反应;反应时都放出热量等;

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不同之处也很多;如红磷燃烧生成固体,硫和木炭燃烧生成气体.

(2)甲乙两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甲:硫+氧气二氧化硫;

乙: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故答案为:(1)都是化合反应;反应时都放出热量;

红磷燃烧生成固体;硫和木炭燃烧生成气体.

(2)硫+氧气二氧化硫;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解析】【答案】(1)硫;磷、木炭与氧气反应分别生成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和二氧化碳;都属于化合反应;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和二氧化碳都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反应都放出热量等.不同之处是生成物不同,反应现象有不同的地方.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书写文字表达式.

16、略

【分析】试题分析:常见元素及元素符号的识记,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由于1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故可表示为Na+,一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故可表示为Cl-,氧化物的命名:氧化某或几氧化几某(即把对应的原子个数读出来),所以Fe2O3读作:氧化铁或三氧化二铁,SO2读作:二氧化硫考点:常见元素及元素符号,离子符号表示法,氧化物的读法【解析】【答案】PSiMgNa+Cl-钙元素铜元素铝元素氧化铁二氧化硫三、探究题(共9题,共18分)17、略

【分析】解:【猜想假设】猜测一: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猜测二:白烟是石蜡燃烧产生的水蒸气;猜测三: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白蜡固体颗粒.

【收集证据】

实验一: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白烟是二氧化碳,猜想一成立.

实验二:吹灭蜡烛;立即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白烟上,仪器上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三: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能燃烧,说明猜想一和猜想二是错误的;

【分析与解释】】(1)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这缕白烟的成分是石蜡固体颗粒。

(2)在实验时确实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是获得的结论不正确,所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可能是原来燃烧生成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

【反思与质疑】(1)得到正确结论以后;小明和同学们反思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不用经过实验探究也可以排除猜想一和猜想二,理由是白烟是固体颗粒,而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是气体;

(2)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故A做法合适;

B;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故B做法正确,不合题意;

C;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咨询老师,故C做法正确;

D;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故D做法错误;

答案:

【猜想假设】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实验一: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烟是二氧化碳,猜想一成立.实验二:吹灭蜡烛,立即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白烟上仪器上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白烟不是水蒸气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三: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白烟具有可燃性;说明上述结论中。

猜想一和猜想二是错误的(填“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分析与解释】(1)石蜡固体颗粒;

(1)刚熄灭的蜡烛周围有蜡烛燃烧产生而残留的二氧化碳存在;

【反思与质疑】(1)白烟是固体颗粒;而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是气体;

(2)ABC

【猜想假设】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猜想;

【实验探究】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分析;

②根据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判断白烟中是否含水蒸气;

③检验是否是石蜡小颗粒时;可用再点燃的方法来验证,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物质具有可燃性,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蒸气;

综上所述:我们在验证白烟是否是二氧化碳时;必须排除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干扰.

考查蜡烛燃烧后白烟的成分,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白烟为蜡烛的小颗粒,所以我们若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时,白烟又会燃烧起来.【解析】二氧化碳;变浑浊;冷而干燥的烧杯;水蒸气;猜想一;猜想二;石蜡固体颗粒;刚熄灭的蜡烛周围有蜡烛燃烧产生而残留的二氧化碳存在;白烟是固体颗粒,而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是气体;ABC18、(1)①分液漏斗②试管

(2)DFB

(3)D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满了【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仪器的名称,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验满氧气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解答】rm{(1)}仪器rm{垄脵}是长颈漏斗,仪器rm{垄脷}是试管;故答案为:长颈漏斗;试管;

rm{(2)}实验室制取少量纯净的氧气时,最好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来制取,且用排水法来收集,所以发生装置最好选用rm{D}收集装置选用rm{F}随时控制生产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rm{B}故答案为:收集装置选用rm{D}随时控制生产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rm{F}故答案为:rm{B}rm{D}rm{F}

rm{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rm{(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发生装置应选用rm{D}锰酸钾rm{D}二氧化锰rm{xrightarrow[]{录脫脠脠}}氧气;故答案为:rm{+}高锰酸钾rm{+}锰酸钾rm{D}二氧化锰rm{xrightarrow[]{录脫脠脠}}氧气;

rm{+}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满了;故答案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满了。rm{+}【解析】rm{(1)垄脵}分液漏斗rm{垄脷}试管rm{(2)D}rm{F}rm{B}rm{(3)D}高锰酸钾rm{xrightarrow[]{录脫脠脠}}锰酸钾rm{+}二氧化锰rm{+}氧气rm{(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满了19、rm{(}一rm{)(1)a}高于

rm{(2)}防止水进入rm{b}管影响化学实验管影响化学实验

rm{b}rm{(3)}

rm{(3)}二保持金属制品表面的洁净与干燥在其表面刷油漆氧气

rm{(}二rm{)(2)}氧气rm{(}rm{)(2)}

rm{(3)}塑料瓶变瘪

rm{(3)}rm{垄脵}rm{垄脵}【分析】【分析】rm{(}一rm{).}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根据植物油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rm{(}二rm{)}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和常见气体的性质解答;二rm{(}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和常见气体的性质解答;根据铁生锈后气体压强的改变和铁生锈的条件解答;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金属生锈的条件和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解答】rm{)}一rm{(}rm{)(1)}中的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易生锈,氧气被消耗,导致压强变小,故L端液面上升,液面高于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rm{a}中的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易生锈,氧气被消耗,导致压强变小,故L端液面上升,液面高于rm{R}端,故填:rm{a}高于;端,故填:rm{a}高于;rm{R}形管两端液面上覆盖着一层植物油,能防止水进入rm{a}管影响化学实验,故填:防止水进入rm{(2)U}形管两端液面上覆盖着一层植物油,能防止水进入rm{b}管影响化学实验,故填:防止水进入rm{b}管影响化学实验,故填:管影响化学实验,故填:防止水进入rm{(2)U}管影响化学实验;rm{b}rm{b}rm{b}rm{(3)}二生活中常见的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是:保持金属制品表面的洁净与干燥、在其表面刷油漆。故填:保持金属制品表面的洁净与干燥、在其表面刷油漆。Ⅳ验证的是铁和氧气的反应,所以rm{(}是为证明铁生锈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故填:氧气;rm{)(2)}rm{)}Ⅳ验证的是铁和氧气的反应,所以rm{)}优化实验时增加rm{IV}是为证明铁生锈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故填:氧气;rm{IV}rm{(3)}rm{(3)}塑料瓶变瘪;让铁与二氧化碳接触看是否生锈;稀有气体和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保护气能防止生锈。故选rm{垄脵}由甲乙两同学实验可知:铁生锈实际是铁与rm{垄脵}rm{垄脷}共同作用的结果rm{垄脷}故填:rm{(4)}rm{(4)}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反应后塑料瓶中的压强变小,塑料瓶变瘪,。

同时铁钉靠近水边附近部分锈蚀得厉害。故填:【解析】rm{(}一rm{)(1)a}高于rm{(2)}防止水进入rm{b}管影响化学实验管影响化学实验rm{b}rm{(3)}rm{(3)}二保持金属制品表面的洁净与干燥在其表面刷油漆氧气rm{(}二rm{)(2)}氧气rm{(}rm{)(2)}rm{(3)}塑料瓶变瘪rm{(3)}rm{垄脵}rm{垄脵}20、略

【分析】解:rm{(1)}由实验结果记录可知:当酒精的质量分数小到一定程度时不能燃烧;

rm{(2)}由于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rm{垄脵}可燃物rm{垄脷}氧气或空气rm{垄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实验rm{垄脺}中,rm{垄脺}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

rm{(3)}酒精灯用完后必需盖上灯帽rm{.}如果酒精灯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

故答案为:rm{(1)}酒精烧完;不燃烧;

rm{(2)垄脺}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

rm{(3)}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

rm{(1)}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分析:当酒精的质量分数小到一定程度时不能燃烧.

rm{(2)}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rm{垄脵}可燃物rm{垄脷}氧气或空气rm{垄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实验rm{垄脷垄脹}中;水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rm{(3)}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主要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及其原因的分析,学会根据所给信息分析问题,并把相应的结论加以运用.【解析】酒精烧完;不燃烧;rm{垄脺}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21、略

【分析】解:rm{(1)}高锰酸钾制氧气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反应,故发生装置应选择rm{B}如果用rm{E}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小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

故答案为:rm{B}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小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rm{(2)}若用rm{F}装置干燥气体时,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要遵循“长进短出”的原则;氧气应从rm{a}端进入,rm{b}端排出;

故答案为:rm{a}

rm{(3)}排水法量取气体体积时气体体积为所排出水的体积;量取液体体积的常用工具为量筒;气体应“浅入深出”;

故答案为:量筒;rm{b}.

rm{(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

rm{(2)}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进行分析.

rm{(3)}量取体积的常用工具为量筒;排水法量取气体体积气体应“浅入深出”.

本题主要对气体的制备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进行考查rm{.}学生平时要对实验室制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备进行归纳.【解析】rm{B}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小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rm{a}量筒;rm{b}22、略

【分析】解: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猜想:剩余固体为氯酸钾;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乙同学猜想:剩余固体为二氧化锰;氧气;

丙同学猜想:rm{(1)}剩余固体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故填:剩余固体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表达与交流:

甲同学作出猜想的理由是rm{(2)}氯酸钾没有完全分解.

故填:氯酸钾没有完全分解.

反思与评价:

甜甜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一是rm{(3)}剩余固体中一定有氯化钾;

理由二是rm{(4)}氧气不是固体.

故填:剩余固体中一定有氯化钾;氧气不是固体.

活动与探究:

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先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继续rm{(5)}加热,再将rm{(6)}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若观察到rm{(7)}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甲的猜想是正确的.

故填:加热;带火星的木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解析】剩余固体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没有完全分解;剩余固体中一定有氯化钾;氧气不是固体;加热;带火星的木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3、略

【分析】解:rm{(1)}由题意可知;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硫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rm{(2)}可知反应物为硫与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硫rm{.}反应条件为点燃,则可以书写其化学方程式为:rm{S+O_{2}dfrac{underline{;{碌茫脠录};}}{;}SO_{2}}

rm{S+O_{2}dfrac{

underline{;{碌茫脠录};}}{;}SO_{2}}由题意可知,“立即将燃烧匙浸入瓶内水中”,故可知水在该实验中的作用:灭火、吸收rm{(3)}.

故答案为:rm{SO_{2}}硫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rm{(2)S+O_{2}dfrac{underline{;{碌茫脠录};}}{;}SO_{2}}

rm{(1)}灭火;吸收rm{(2)S+O_{2}dfrac{

underline{;{碌茫脠录};}}{;}SO_{2}}或使反应停止其他合理答案均可rm{(3)}

rm{SO_{2}(}由题意可知;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硫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rm{)}可知反应物为硫与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硫rm{(1)}反应条件为点燃;则可以书写其化学方程式;

rm{(2)}由题意可知;因为二氧化硫易溶于水,而“立即将燃烧匙浸入瓶内水中”,故可知水在该实验中的作用.

了解氧气与碳、磷、硫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了解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rm{.}【解析】硫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rm{S+O_{2}dfrac{underline{;{碌茫脠录};}}{;}SO_{2}}灭火;吸收rm{S+O_{2}dfrac{

underline{;{碌茫脠录};}}{;}SO_{2}}rm{SO_{2}}24、解:小芳的说法是正确的,蜡烛在燃烧过程中,氧气在不断的被消耗生成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生成的二氧化碳会沉积在下部逐渐堆积起来,下部的氧气浓度逐渐减小,所以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不空气密度大分析。

本题在理解清楚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同时,不能忽略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这是关键。【解析】解:小芳的说法是正确的,蜡烛在燃烧过程中,氧气在不断的被消耗生成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生成的二氧化碳会沉积在下部逐渐堆积起来,下部的氧气浓度逐渐减小,所以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25、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升高【分析】解:(1)往集气瓶里加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需要一段时间红磷才能被点燃。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红磷不会马上被点燃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3)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升高;故填: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升高。

(1)根据有气体参加的实验进行时的必要步骤来分析;

(2)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3)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来分析。

熟练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过程、注意问题、会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是解答本题关健。【解析】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升高四、简答题(共4题,共12分)26、(1)水氢气+氧气(2)①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和为子表达式的书写,学生依据相关知识解答即可。【解答】

rm{(1)}由水分解的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可以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由水分解的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可以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rm{(1)}rm{xrightarrow[]{脥篓碌莽}}氧气,故答案为:水氢气rm{+}氧气,故答案为:水rm{+}氧气;

rm{xrightarrow[]{脥篓碌莽}}由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及反应的示意图,可以得出很多信息,如根据水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可以看出: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对比反应前后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可以看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故答案为: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氢气rm{+}氧气;【解析】rm{(1)}水rm{xrightarrow[]{脥篓碌莽}}氢气rm{+}氧气rm{(2)垄脵}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rm{垄脷}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27、(1)负2:11:8氢元素和氧元素(氢、氧两种元素)

(2)①活性炭

②C【分析】【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结论可知,“正氧负氢,体积比rm{1}rm{2}”分析;根据质量rm{=}密度rm{隆脕}体积分析;根据活性炭具有极强的吸附性分析;根据蒸馏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分析解答即可。【解答】rm{(1)}根据电解水实验结论可知,“正氧负氢,体积比rm{1}rm{2}”,则气体体积大的一端为氢气,负极产生氢气,则rm{A}为电源负极;rm{C}试管中为氢气,rm{D}试管中为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rm{2}rm{1}设rm{C}试管中氢气体积为rm{2L}则rm{D}试管中氧气体积为rm{1L}所以根据电解水实验结论可知,“正氧负氢,体积比rm{(1)}rm{1}”,则气体体积大的一端为氢气,负极产生氢气,则rm{2}为电源负极;rm{A}试管中为氢气,rm{C}试管中为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rm{D}rm{2}设rm{1}试管中氢气体积为rm{C}则rm{2L}试管中氧气体积为rm{D}所以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rm{dfrac{2L隆脕0.0899{g}big/{L}}{1L隆脕1.429{g}big/{L}}隆脰dfrac{1}{8}}rm{1L}负;rm{dfrac{2L隆脕0.0899{g}

big/{L}}{1L隆脕1.429{g}big/{L}}隆脰dfrac{1}{8}}因此由电解水的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答案:rm{2}rm{1}氢元素和氧元素rm{1}氢、氧两种元素rm{8}rm{(}

rm{)}由于活性炭具有吸吸附性,能吸附除去其中的异味,故答案:活性炭;;水厂取用的原水;矿泉水;水厂得到的净水中都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只有蒸馏水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答案:rm{(2)垄脵}由于活性炭具有吸吸附性,能吸附除去其中的异味,故答案:活性炭;rm{(2)垄脵}【解析】rm{(1)}负rm{2}rm{1}rm{1}rm{8}氢元素和氧元素rm{(}氢、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