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13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化学实验课上,可可同学练习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先将量筒放在平稳的实验桌上,而且保持面对刻度,在量筒中加入一些水后,他先是仰视液面,读到刻度数值为19mL,接着他倾出部分液体在烧杯内,又俯视液面,读到刻度数值为10mL.请你来帮他算算,这位同学实际上往烧杯中倾出的液体体积为()A.等于9mLB.大于9mLC.小于9mLD.无法判断2、下列仪器能加热的是()A.试管B.胶头滴管C.集气瓶D.量筒3、某同学在化学记录本上有如下记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B.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用澄清石灰水可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四种气体D.化学反应发生时不一定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4、对于图示rm{Hxrightarrow[{路脰陆芒}]{{陆谩潞脧}}H_{2}overset{{戮脹陆鹿}}{rightarrow}}氢气理解错误的是rm{Hxrightarrow[{路脰陆芒}]{{陆谩潞脧}}H_{2}
overset{{戮脹陆鹿}}{rightarrow}}rm{(}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rm{)}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rm{P+O_{2}P_{2}O_{5}}B.rm{H_{2}O_{2}H_{2}隆眉+O_{2}隆眉}C.rm{2H_{2}O2H_{2}隆眉+O_{2}隆眉}D.rm{Mg+O_{2}MgO_{2}}6、江苏省盛产茶叶,“都匀毛尖”享誉国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rm{C_{6}H_{52}O_{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一个单宁酸分子由rm{76}个碳原子、rm{52}个氢原子和rm{46}个氧原子构成C.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rm{26}个氢分子D.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rm{38漏U26漏U23}7、实验室加热约rm{1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rm{垄脵}rm{垄脷}rm{垄脹}rm{垄脺}rm{垄脻}rm{垄脼}A.rm{垄脵垄脹垄脺垄脼}B.rm{垄脷垄脹垄脺垄脼}C.rm{垄脵垄脹垄脺垄脻}D.rm{垄脷垄脹垄脻垄脼}8、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rm{(}rm{)}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B.吹灭蜡烛时,看到的白烟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C.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XYZQ反应前的质量/g810121反应后的质量/g21待测9已知X和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9g
B.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C.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11g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10、美国科学家在真空环境下对镁铝粉进行高压挤压,将空气挤出,得到全透明的铝合金,它比玻璃要强韧得多,能经受沙尘和雨水的侵蚀,可应用于汽车玻璃等。有关全透明铝叙述____的是rm{(}rm{)}A.全透明铝应该属于纯净物B.全透明铝的硬度比纯铝大C.全透明铝也可能应用于手机屏幕D.全透明铝与普通铝粉的化学性质不同11、某太空站的能量转化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rm{(}rm{)}A.背日面时燃料电池系统氧气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太阳能C.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D.水电解系统中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12、己知rm{FeO}rm{Fe_{2}O_{3}}rm{Fe_{3}O_{4}}组成的混合物中,铁与氧的质量比为rm{21}rm{8}则混合物中rm{FeO}rm{Fe_{2}O_{3}}rm{Fe_{3}O_{4}}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能是rm{(}rm{)}A.rm{9}rm{20}rm{5}B.rm{19}rm{40}rm{33}C.rm{9}rm{20}rm{11}D.rm{5}rm{6}rm{3}13、如图所示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rm{(}rm{)}A.
用等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氧气B.
将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C.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D.
等质量rm{CaCO_{3}}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rm{(}足量rm{)}反应14、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生活用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源污染。
C.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D.自来水厂常用ClO2消毒,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如右图所示;在密闭容器内的两只烧杯中,A杯中加有50ml水,有一粒绿豆大的白磷浸没在水中,B烧杯中含有一粒绿豆大的白磷.
(1)当恒温箱的温度由25℃逐渐上升至60℃,A、B烧杯中白磷出现的变化(白磷着火点为40℃):A烧杯____;B烧杯____.
(2)由上述实验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和____.
(3)平时实验室应将少量白磷保存在____中.
(4)写出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
16、如图从左到右依次为小真;小善、小美三位同学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信息点:当吸入或接触五氧化二磷粉尘时;能与粘膜表层、眼、皮肤的水分反应,对局部有强烈的腐蚀、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根据图中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应选择____同学的实验方案最好,不选择其它实验方案理是____;
(2)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浸在热水中的白磷却不能燃烧,说明了____.
(3)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____.
(4)试管3中的现象为____.17、酒精:①无色透明的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酚酞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是一种绿色能源⑨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⑩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有____用途有____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其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18、自来水厂取用河水会含有大量泥沙,除去泥沙的方法是______,要除去水中的异味,采用的方法是______,生活中常用______区分软水和硬水,通过______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19、如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rm{.}试回答:
rm{(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rm{A}______,rm{D}______.
rm{(2)}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装置安装存在一处的错误是______,这样安装会出现的后果是______.
rm{(3)}在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rm{(}要求写出两条rm{)}.20、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______个原子;
(2)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填图中的字母序号);
(3)关于该反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B.原子种类没有改变C.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21、马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马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____或____(填装置序号)进行组装.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
(3)陈超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作用是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若要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采用____法.
(4)检验生成的气体是氧气,可用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怎样知道氧气有没有收集满____.评卷人得分四、探究题(共4题,共12分)22、小虎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rm{.}具支试管内装有细铜粉,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体积为rm{30mL.}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不断反复缓慢推拉注射器.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小虎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细铜粉由______色______色;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______
rm{(2)}小虎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缓慢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
rm{(3)}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______
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完全反应。
D.在正常操作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rm{dfrac{1}{5}}.23、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rm{2Al_{2}O_{3}dfrac{overset{;{脥篓碌莽};}{}}{;}4Al+3O_{2}隆眉}电解rm{2Al_{2}O_{3}dfrac{
overset{;{脥篓碌莽};}{}}{;}4Al+3O_{2}隆眉}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小丽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rm{10t}小丽同学的解法小明同学的解法解:设铝的质量为rm{x}
rm{2Al_{2}O_{3}dfrac{overset{;{脥篓碌莽};}{}}{;}4Al+30_{2}隆眉}
rm{204}rm{108}
rm{10t}rm{x}
rm{left.begin{matrix}dfrac{204}{108}=dfrac{10t}{x}x=dfrac{108隆脕10t}{204}=5.3tend{matrix}right.}
答:最多可生产rm{5.3t}铝.解: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
rm{left.begin{matrix}dfrac{Al{碌脛脧脿露脭脭颅脳脫脰脢脕驴}隆脕2}{Al_{2}O_{3}{碌脛脧脿露脭路脰脳脫脰脢脕驴}}隆脕100%=dfrac{27隆脕2}{27times2+16times3}隆脕100%=53%end{matrix}right.}
铝的质量为:rm{lOt隆脕53%=5.3t}
答:最多可生产rm{5.3t}铝.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rm{(1)}你认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吗?
rm{(2)}对“rm{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rm{(}化学方程式为:rm{2H_{2}O_{2}dfrac{overset{;MnO_{2};}{}}{;}2H_{2}O+O_{2}隆眉)}产生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一题;你认为也能用上述两种方法解答吗?试试看,请把能用的解法过程写出来.
rm{2H_{2}O_{2}dfrac{
overset{;MnO_{2};}{}}{;}2H_{2}O+O_{2}隆眉)}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小丽和小明同学的解法都能使用?rm{(3)}24、如图所示为分离水和酒精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的错误之处:______(不止一处)。
(2)为了防止水分的蒸发给锥形瓶加盖密封正确吗?______。(填“正确”或者“不正确”)
(3)该装置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_____。(填“能”或者“不能”)25、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材料准备】取三份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
【实验步骤】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克;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毫升气体所需的时间;
③再分别取A;B、C、D组二氧化锰各0.5克;重复上述实验;
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
。组别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ABCD收集气体的时间/秒17.923.227.732.337.8(1)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
(2)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
(3)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______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4)由表中数据可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有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16分)26、用化学用语表示rm{(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_;体温计中的液态金属是_________。rm{(2)+6}价硫元素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rm{(3)}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rm{(4)}用物质的名称填空:除去冰箱异味可用_________;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____27、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_____电的______和核外带______电的______构成的rm{.}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上rm{.}在原子中,原子核和电子都带电,但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质子数rm{=}______数rm{.}评卷人得分六、计算题(共4题,共20分)28、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根据上述的反应推断生成的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元素.
29、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
(一)A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Ⅰ:纸花变红;Ⅱ:______,Ⅲ:纸花不变色,Ⅳ:______.
(2)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了什么?______.
(3)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______(用文字叙述).
(4)写出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二)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所示.可以看到紫的石蕊试液______.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
(三)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
(1)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______;
(2)方案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30、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
31、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解: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仰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19毫升;他倾倒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实际体积应小于于1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9毫升.
故选B
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据此分析判断烧杯中倾出的液体体积.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大,实际则偏小,仰视读数小,实际则偏小.【解析】【答案】B2、A【分析】解: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
A;试管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选项正确.
B;胶头滴管不能进行加热;故选项错误.
C;集气瓶不能进行加热;故选项错误.
D;量筒不能进行加热;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
本题很简单,考查可用于直接加热的仪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答案】A3、C【分析】解:A;质量守恒定律说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量不变;是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故A不符合题意;
B;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出元素的原子中所含有的质子数;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澄清石灰水可鉴别二氧化碳气体;故C符合题意;
D;有的化学反应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有的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察觉不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作用进行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内容分析;根据澄清石灰水的用途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化学反应的现象不同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解析】【答案】C4、C【分析】解:rm{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分子也可以分解成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该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有的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rm{C}.
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化学变化形形色色,无论怎样变化,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总个数不变,要注意理解.【解析】rm{C}5、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化学式要书写正确,配平,注明反应条件等据此答题。【解答】A.rm{P+{O}_{2}overset{碌茫脠录}{=}{P}_{2}{O}_{5}}没有配平,故A错误;B.rm{{H}_{2}{O}_{2}overset{Mn{O}_{2}}{=}{H}_{2}隆眉+{O}_{2}隆眉}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B错误;C.rm{2{H}_{2}Ooverset{脥篓碌莽}{=}2{H}_{2}隆眉+{O}_{2隆眉}}故C正确;D.rm{Mg+{O}_{2}overset{碌茫脠录}{=}Mg{O}_{2}}氧化镁的化学式错误,故D错误。故选C。【解析】rm{C}6、C【分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A.根据单宁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rm{1}个单宁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rm{1}个单宁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由化学式可知;单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A说法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rm{76}个碳原子、rm{52}个氢原子和rm{46}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B说法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rm{52}个氢原子;故选项C说法错误;
D.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rm{76}个碳原子、rm{52}个氢原子和rm{46}个氧原子构成,则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rm{76}rm{52}rm{46=38}rm{26}rm{23}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C。【解析】rm{C}7、A【分析】【分析】本题应从加热rm{150ml}的液体需要的盛放装置,加热装置,支撑装置分析,加热约rm{150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所以要用到烧杯;既然是用烧杯加热,所以还要用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解答】加热约rm{150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烧杯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所以先可选定烧杯,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除此之外还要用到用于加热的酒精灯和铁架台,故答案为:烧杯;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故A符合题意。
故选A。【解析】rm{A}8、B【分析】解:rm{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并放出热量,故A正确;
B;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形成的固体小颗粒;能被点燃,具有可燃性,故B错误;
C;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C正确;
D;石蜡的熔点较低;所以蜡烛受热易熔化,故D正确。
故选:rm{B}
A;从蜡烛燃烧燃烧的现象判断;
B;白烟是石蜡蒸汽;可以燃烧进行判断;
C;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判断;
D;燃烧受热蜡烛易熔化;熔点较低.
本题考查了蜡烛燃烧的有关问题,注重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要用心去观察实验,并且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解析】rm{B}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CD【分析】
A;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9g+1g=10g.故选项错误;
B;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12.故选项错误;
C;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11g.故选项正确;
D;因为X和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反应物X和Q的质量比是8:12=2:3,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故选项正确.
故选CD.
【解析】【答案】由表中数据可知;X和Q是反应物,Y和Z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是20g,其中X是8g,Q是12g,生成Z的质量是9g,Y的质量是11g.
10、A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用途以及微粒的特征,掌握合金的组成、应用以及微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全透明铝是由镁和铝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A叙述错误;B.全透明铝是合金,其硬度比纯铝大,故B叙述正确;C.全透明铝比玻璃要强韧得多,能经受沙尘和雨水的侵蚀,可应用于手机屏幕,故C叙述正确;D.全透明铝中的铝和普通铝粉都是由铝原子构成的,因此化学性质相同,故D叙述错误。故选AD。【解析】rm{AD}11、AB【分析】解:
A;背日面时氢气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B;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来源于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能;属于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不是来源于太阳能,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由转化图可知;该系统中水既可分解也可生成,是循环使用的,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水电解系统中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根据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可知;向日面时发生水的分解反应,背日面时发生氢气和氧气生成水的电池反应.
本题出题的切入点新颖,以信息的形式考查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细心分析.【解析】rm{AB}12、A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利用化学式的计算,明确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在解题过程中注意rm{Fe_{3}O_{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恰好为rm{21}rm{8}是关键信息。【解答】因rm{Fe_{3}O_{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rm{21}rm{8}则任意量都可满足混合物中铁、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rm{21}rm{8}rm{FeO}和rm{Fe_{2}O_{3}}可写成rm{Fe_{2}O_{3}?FeO=Fe_{3}O_{4}}形式即它们的分子个数的比应保持在rm{1}rm{1}即质量比为rm{20}rm{9}时,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也恰好为rm{21}rm{8}所以rm{FeO}和rm{Fe_{2}O_{3}}的质量比为rm{9}rm{20}时,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也恰好为rm{21}rm{8}故选AC。
【解析】rm{AC}13、BD【分析】解:rm{A}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加催化剂和不加催化剂产生的氧气一样多,只是反应的速率不同,故A错误;
B;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B正确;
C;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故C错误;
D;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快;但是等质量的块状、粉末状的碳酸钙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相等的,故D正确.
故选:rm{BD}.
A;根据催化剂的作用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可以结合催化剂的定义进行分析;
C;根据通电分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进行解答;
D;根据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快;但是等质量的块状、粉末状的碳酸钙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相等的进行分析.
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解析】rm{BD}14、ACD【分析】
A;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缺乏,故A错误;
B;生活用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源污染;故B正确;
C;蒸馏水中缺少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没有益,故C错误;
D、Cl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D错误.
故选:ACD.
【解析】【答案】A;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缺乏;
B;生活用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源污染;
C;蒸馏水中缺少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D、Cl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略
【分析】
(1)当恒温箱的温度由25℃逐渐上升至60℃;B烧杯中白磷达到了着火点,并且有充足的氧气,白磷燃烧;
A烧杯中白磷浸没在水中;与氧气不接触,不能燃烧;
(2)由上述实验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有充足的氧气;
(3)白磷在空气中容易发生缓慢氧化;所以常常将白磷浸没在冷水中保存,其主要目的是防止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
(4)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故答案为:(1)无明显现象(或白磷不燃烧);白磷燃烧;
(2)温度达到着火点;有充足的氧气;
(3)水;
(4)4P+5O22P2O5.
【解析】【答案】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6、小美小真、小善设计的装置不够密闭,白烟会逸散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试管内液面上升【分析】【解答】(1)白磷燃烧的产物五氧化二磷有毒;能污染空气.当人吸入时,能与粘膜表层;眼、皮肤的水分反应变成磷酸,对局部有强烈的腐蚀性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因此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小美同学做到了这一点,不仅注意了要密封,而且消除五氧化二磷对环境的污染.所以小美最好;不选择其它实验方案的理由是:小真、小善设计的装置不够密闭,白烟会逸散;
(2)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浸在热水中的白磷却不能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3)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4)试管3中的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试管内液面上升.
故答为:(1)小美;小真;小善设计的装置不够密闭;白烟会逸散;(2)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3)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4)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试管内液面上升.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物质燃烧条件:可燃物;与充足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具备.五氧化二磷有毒,进入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应防止污染.17、①②③④⑤|⑥|⑦|⑨|⑩|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分析】【解答】解: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这些都是酒精的物理性质.故填:①②③④⑤;
酒精易燃烧是酒精的化学性质;故填:⑥;
酒精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属于酒精的用途,故填⑦;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⑨;
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酒精在灯芯上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故填:⑩.
反应物是酒精和氧气,写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写在箭头的右边,所以表达式是: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⑨;⑩;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分析】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18、略
【分析】解:由于过滤能将固液分开;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水的净化过程中,除去泥沙采用的方法是过滤,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异味.
日常生活中;通常利用加入肥皂水的方法来区分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故答案为:过滤;吸附;肥皂水,煮沸.
根据过滤的原理;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回答;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硬水的软化方法分析回答.
软水、硬水的区分,活性炭的吸附性,水的组成都是基础知识,所以同学们都应掌握好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解析】过滤;吸附;肥皂水;煮沸19、略
【分析】解:rm{(1)}图中rm{A}是铁架台,rm{D}是漏斗.
rm{(2)}在过滤时;要用到玻璃棒引流,既能保护滤纸又能防止液体溅出;为了防止液体外溅,漏斗下端要紧靠在烧杯内壁,图中缺少该操作.
rm{(3)}在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rm{垄脵}滤纸破损;rm{垄脷}仪器本身不干净;rm{垄脹}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故答案为:rm{(1)}铁架台;漏斗;
rm{(2)}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液体外溅;
rm{(3)}滤纸破损;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rm{(}合理均可rm{)}.
根据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分析;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即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径紧靠烧杯内壁.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过滤需要的仪器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解析】铁架台;漏斗;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液体外溅;滤纸破损;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rm{(}合理均可rm{)}20、5DBC【分析】解:解:将题干中的图转化为能够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图示如图所示:
通过微粒的结构得到具体反应关系为:CH4+H2O3H2+CO。
(1)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A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共含5个原子,故填:5;
(2)依据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知;四种物质中氢气是单质,而甲烷;一氧化碳、水均为化合物;故填:D;
(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过程中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原子种类没有改变;故填:BC。
将图以及符号意义;转化为更直观的化学反应并书写有关的方程式,从而结合反应进行方程式的分析与计算。
解决这类题的关键就是辨别分子是由何种原子构成,并分清每种分子中原子的个数,这样就可以得出分子的化学式,进而书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再利用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5DBC21、略
【分析】
(1)标号仪器分别是试管;酒精灯、长颈漏斗、锥形瓶;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A装置中试管口缺少一团棉花,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水+氧气;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故可用过滤的方法将二氧化锰从反应物后的剩余物中分离出来;
(4)检验生成的气体是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则是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要检验是否收集满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来判断是否收集满;
故答案为:(1)试管;酒精灯、长颈漏斗、锥形瓶;
(2)C;D;一团棉花;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催化作用;过氧化氢水+氧气;过滤;
(4)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了.
【解析】【答案】(1)依据常用仪器回答;
(2)依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通常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据反应原理书写表达式;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据此书写表达式,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故可用过滤的方法将二氧化锰从反应物后的剩余物中分离出来;
(4)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放于瓶口检验氧气和进行验满.
四、探究题(共4题,共12分)22、略
【分析】解:rm{(1)}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细铜粉由红色变为黑色;
铜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Cu+O_{2}dfrac{overset{;;triangle;;}{-}}{;}2CuO}.
故填:红;黑;rm{2Cu+O_{2}dfrac{overset{;;triangle;;}{-}}{;}2CuO}.
rm{2Cu+O_{2}dfrac{
overset{;;triangle;;}{-}}{;}2CuO}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缓慢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故填: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rm{2Cu+O_{2}dfrac{
overset{;;triangle;;}{-}}{;}2CuO}要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有使用铜粉的量是足量的,才能全部消耗掉密闭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氧气,rm{(2)}错;
B;气体的体积要受温度的影响;读数时必须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不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读数偏小,B正确.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空,C正确;
D、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和玻璃管中气体总体积的rm{(3)A}rm{A}错;
故选AD
rm{dfrac{1}{5}}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rm{D}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rm{(1)}分析实验原理:通过铜粉在密闭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燃烧,消耗了氧气,压强减小,注射器里的空气的减小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rm{(2)}为了全部消耗掉氧气;铜粉的量必须是足量的;空气中除了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剩余的气体还是混合物;气体的体积要受温度的影响,读数时必须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rm{(3)}【解析】红;黑;rm{2Cu+O_{2}dfrac{overset{;;triangle;;}{-}}{;}2CuO}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rm{2Cu+O_{2}dfrac{
overset{;;triangle;;}{-}}{;}2CuO}rm{AD}23、略
【分析】
rm{(1)}小丽用的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小明用的是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但小明的解题方法有局限性,只有在化合物分解后,要求的元素的质量没有被分解到两种物质中时才能使用;
rm{(2)}本题不能用小明的方法解答,因为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氧元素没有都在氧气中,还有一部分在rm{H_{2}O}中存在;
rm{(3)}由rm{(1)}和rm{(2)}的解题过程可知;小丽同学的解法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而只有在化合物分解后,要求的元素的质量没有被分解到两种物质中时才能使用小明同学的解法.
本题主要考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m{.}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解析】解:rm{(1)}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rm{.}因为小丽用的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小明用的是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rm{(2)}本题不能用小明的方法解答,因为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氧元素没有都在氧气中,还有一部分在rm{H_{2}O}中存在.
设产生氧气的质量为rm{x}
rm{2H_{2}O_{2}dfrac{overset{;MnO_{2};}{}}{;}2H_{2}O+O_{2}隆眉}
rm{2H_{2}O_{2}dfrac{
overset{;MnO_{2};}{}}{;}2H_{2}O+O_{2}隆眉}rm{68}
rm{32}rm{34g}
rm{x}rm{隆脿68}rm{32=34g}
解之得:rm{x}.
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rm{x=16g}.
rm{1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丽同学的解法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而只有在化合物分解后,要求的元素的质量没有被分解到两种物质中时才能使用小明同学的解法.rm{(3)}24、温度计的液泡接触到了沸石;冷凝管内进入冷水的方向错误不正确能【分析】解:(1)图中存在两处错误:一是温度计的液泡接触到了沸石;二是冷凝管内进入冷水的方向错误;故填:温度计的液泡接触到了沸石;冷凝管内进入冷水的方向错误;
(2)锥形瓶无需加盖密封;否则还造成冷凝水无法流入锥形瓶;故填:不正确;
(3)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液体沸腾时,开始液化得到的是酒精,最后得到的是水;故填:能。
(1)根据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2)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3)根据实验装置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蒸馏是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的一种常用方法。【解析】温度计的液泡接触到了沸石;冷凝管内进入冷水的方向错误不正确能25、将仪器连接好后,向分液漏斗中加水至浸没下端管口,然后将导气管伸入到水槽中,用双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分液漏斗下端上升一段液柱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分析】解:(1)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仪器连接好后;向分液漏斗中加水至浸没下端管口,然后将导气管伸入到水槽中,用双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分液漏斗下端上升一段液柱;故填:将仪器连接好后,向分液漏斗中加水至浸没下端管口,然后将导气管伸入到水槽中,用双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分液漏斗下端上升一段液柱;
(2)长颈漏斗一般用于制取气体时添加液体药品;深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装置才不漏气,所以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3)在解这类题时;主要是用控制变量法,题中所给的方法是体积相同,比较时间,还可以时间相同,比较气体体积,所以还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4)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相同时,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越少,生成相同氧气的时间越少,反应物浓度越大,生成相同氧气的时间越少,所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
故答案为:(1)将仪器连接好后;向分液漏斗中加水至浸没下端管口,然后将导气管伸入到水槽中,用双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分液漏斗下端上升一段液柱;
(2)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3)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
(4)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
(1)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解答;
(2)根据长颈漏斗一般用于制取气体时添加液体药品;深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装置才不漏气;
(3)根据对反应的影响体现在反应所用的时间和反应物的用量上;以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进行分析;
(4)根据表中的数据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的反应原理,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注意控制变量法在此类题中的正确应用。【解析】将仪器连接好后,向分液漏斗中加水至浸没下端管口,然后将导气管伸入到水槽中,用双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分液漏斗下端上升一段液柱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园区场地租赁合同标准范本6篇
- 二零二五年新能源发电设施建设泥工劳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海上货物运输合同适用范围与船舶代理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境安全检测技术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防火门销售、推广及市场拓展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合同6篇
- 二零二五版新材料研发中心与实验员劳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游戏运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医疗器械贴牌研发及销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304不锈钢建筑结构材料采购合同2篇
- 品质经理工作总结
- 供电抢修述职报告
- 集成电路设计工艺节点演进趋势
- 新型电力系统简介演示
- 特种设备行业团队建设工作方案
- 眼内炎患者护理查房课件
- 肯德基经营策略分析报告总结
- 买卖合同签订和履行风险控制
- 中央空调现场施工技术总结(附图)
- 水质-浊度的测定原始记录
- 数字美的智慧工业白皮书-2023.0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