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16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2、如图为昆虫观察盒的盒盖,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观察清楚盒中的小昆虫,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4cmB.8cmC.10cmD.12cm3、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花园里盛开的鲜花;这是由于光在鲜花表面()

A.发生镜面反射。

B.发生漫反射。

C.沿直线传播。

D.被吸收。

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B.C.D.5、一个航天员在地球上重是784N

当他到达月球上时,他的质量是(

)

A.80N

B.784kg

C.80kg

D.784N

6、如图所示,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操作正确的是

A.B.C.D.7、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隆忙

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B.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C.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D.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单位或者数据。

(1)6m/s=____km/h;

(2)雾霾中的尘埃颗粒PM2.5____对人体危害很大;

(3)5×10-9nm=____m;

(4)汽车速度计上指针指着90____.9、为积极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很多饭店在3月23日晚8:30-9:30这一时段邀请就餐的客人加入“熄灯一小时”活动,客人们点起了蜡烛进行烛光晚餐.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的质量____,密度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0、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这时,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丙同学打电话到歌厅,要求将音量调小一点.他们减弱噪声所采用的途径:甲在______中减弱,丙在______处减弱.11、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

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m

若他向镜面靠近1m

此时像距为______m

像的大小______(

选“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在草地上,用脚踢足球,球由于______而沿草地向前运动,但又由于______最终停了下来。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3、挂在胸前的哨子是声源.____(判断对错)14、光在折射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____(判断对错)15、从匀速直线运动的车窗中掸落的物体能在沿车厢运动方向以与车厢同速度运动,是由于惯性.____(判断对错)16、大气压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____.(判断对错)17、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结构不同,体温计有缩口,实验室温度计没有.____.(判断对错)18、利用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____.(判断对错)19、只要是快慢不变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32分)20、(7分)在探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林学习小组在长约1米的细玻璃管内注入水,管内留有长约0.8厘米的气泡,他们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后,用胶带将玻璃管固定在中间有数字的木制米尺上。在探究过程中,他们观察到如下现象:(1)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请你提出一种使气泡动起来的方法。(2)在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他们的视线随气泡一起移动,则通过气泡观察到米尺上面的数字与原来相比(选填“变大”、“不变”、“变小”)。(3)实验时,要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这是因为。(4)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选填“快”或“慢”)。(5)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小气泡所做的是(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判断的理由是,气泡在前30cm运动的速度是m/s.。路程S/cm0102030405060时间t/s02468101221、景德镇盛产陶瓷;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______g.

(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

b.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______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ρ为______g/cm3.

(5)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22、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盐水,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其装置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

(1)分析图甲、乙、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2)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可选用图______的装置来进行操作.

(3)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无关系,可选用图______的装置来进行操作.

(4)物体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23、小华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圆柱体物块,当圆柱体物块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直到与烧杯底接触为止,如图甲所示:

(1)

根据(a)

图可知;圆柱体物块的质量m=

______kg

(2)

分析(a)(c)

两图可知;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F赂隆=

______N

(3)

分析______两图可得出;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

比较(c)(d)

两图可得出: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不随____________改变;

(5)

小华完成图甲所示的实验后;把水换成另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拉力F

随物体下降高度h

变化的图象,那么物体浸没在这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赂隆隆盲=

______N

这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还跟_________有关;

(6)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可知,圆柱体物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所用的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

.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1题,共3分)2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各题.

干冰。

2015年中秋节这天;武昌的欧阳女士遭遇一件烦心事:一位朋友送来一个月饼礼盒,她拆开包装盒时,不慎将盒子里面多个像小冰糖一样的白色晶体散落到了自己的双腿上,仅仅只有几秒钟的工夫,欧阳女士就感到双腿有剧烈刺痛感,并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水泡,好像被烫伤了一样.她立即前往医院检查,医生称:这是被干冰冻伤了,皮肤出现红斑;起水泡,要保持干燥,要涂抹冻疮膏治疗.

干冰(dryice)是温度在零下78.5℃以下的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极易升华,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因而具有制冷;维持低温状态的效果.由于干冰温度很低,商家多用它维持小包装冰淇淋月饼的低温状态,人体直接接触很容易被冻伤.此外,干冰在吸收热量变为二氧化碳气体时,其体积能膨胀扩大600~800倍左右,如果将干冰放在密封容器内或气体不能顺利释放的容器中时,就会引起压力迅速上升出现爆炸事故.

切记在每次接触干冰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并且用厚绵手套或其他遮蔽物才能触碰干冰!汽车;船舱等地也不能使用干冰,因为升华的二氧化碳将替代氧气而可能引起呼吸急促甚至窒息!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干冰升华时,会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皮肤直接接触干冰,就会被______(选填“烫伤”或“冻伤”);

(2)为了防止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将其装入矿泉水瓶后拧紧瓶盖,立即放入家用冰箱的冷冻室(设置到最低温为零下24℃)中保存,这种做法是______(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

(3)将一块干冰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水中就会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出现,请你对上述现象加以解释.评卷人得分六、其他(共3题,共21分)25、科学探究一般要经历七个环节;请你完成下面科学探究过程的填空:

提出问题→____→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____→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26、1000mm=____μm=____nm;

500mg=____g=____kg;

1g/cm3=____kg/m3=____kg/dm3.27、单位换算:

6m/s=____km/h

0.8cm/s=____km/h.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试题分析:潜水员看岸上的树梢,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故B、D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不符合题意,C选项符合题意考点:折射光路图【解析】【答案】C2、D【分析】【分析】根据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进行判断: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析】【解答】解:盒盖处安装凸透镜;盒底处有昆虫,要使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小于焦距,此时物距是10cm,所以选择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

故选D.3、B【分析】

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花园里盛开的鲜花;说明反射光线能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属于漫反射.

故选B

【解析】【答案】物体的表面有两种;一种是平的而且是光滑的,这种表面会发生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镜面反射后,反射光线还是平行的.另一种是粗糙的,这种表面发生漫反射,平行光线经过凹凸不平的表面,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4、C【分析】【解答】解: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此方法错误;

B;刻度尺刻线一侧没有靠近铅笔.此方法错误;

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此方法正确;

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此方法错误.故选C.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5、C【分析】解:一个航天员在地球上重是784N

则其质量为m=Gg=784N9.8N/kg=80kg

质量是80

千克的宇航员;由地球到达月球后,他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质量不会改变,还是80kg

故选C.

首先根据航天员在地球上的重力是784N

利用m=Gg

求出其质量;再根据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质质量的大小与外界条件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来解答此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的了解和掌握.【解析】C

6、D【分析】【分析】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二是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三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本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在温度计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玻璃泡全部浸没于液体,不能触及器底容和容器壁,视线与刻度垂直。【解答】A.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底,故A错误;B.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壁,故B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C错误;D.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D正确。故选D。

【解析】D

7、A【分析】解: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酒精受热就会汽化形成酒精蒸汽,将塑料袋鼓起来;装有酒精蒸汽的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来,酒精蒸汽就会液化形成液态的酒精,袋子就又瘪了.

故选:A

酒精是比较容易汽化和液化的物体;酒精受热就会迅速的汽化;形成酒精蒸汽;酒精蒸汽遇冷就会液化,形成酒精.

此题考查的是酒精汽化和液化知识的应用,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解析】A

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略

【分析】【分析】(1)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

(2)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尘埃或飘尘在环境空气中的浓度;

(3)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

(4)汽车速度计的单位应是km/h,俗称“迈”.【解析】【解答】解:(1)6m/s=6×3.6km/h=21.6km/h;

(2)雾霾中的尘埃颗粒PM2.5;后面的单位应是μm;

(3)5×10-9nm=5×10-9×10-9m=5×10-18m;

(4)汽车速度计上指针所指单位是km/h;故是90km/h;

故答案为:(1)21.6;(2)μm;(3)5×10-18;(4)km/h.9、略

【分析】【分析】①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

②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形状无关.【解析】【解答】解: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物质多少变小,所以质量变小,体积变小,而物质种类及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变小;不变.10、略

【分析】解: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丙同学到歌厅;要求将音量放小一点,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传播过程中;声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来解答此题.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目.【解析】传播过程;声源11、6;2;不变【分析】解: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

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

所以这个同学和他的像之间的距离是6m.

若他向镜面靠近1m

此时物距为2m

像距为2m

人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人的大小有关;跟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人靠近平面镜1m

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62

不变.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人靠近平面镜时,感觉像变大,实际上像的大小不变,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增大,感觉像在变大,是一种错觉.【解析】62

不变12、略

【分析】解:在草地上;用脚踢足球,球由于具有惯性而沿草地向前运动,但又由于受阻力作用最终停了下来。

故答案为:惯性;受阻力作用。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阻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此题主要考查了惯性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解析】惯性;受阻力作用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3、×【分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解析】【解答】解:挂在胸前的哨子没有发出声音;因此不是声源.

故答案为:×.14、×【分析】【分析】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解析】【解答】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光线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此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0;

故题目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5、√【分析】【分析】根据惯性是指任何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进行分析,任何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与物体速度是否变化也无关.【解析】【解答】解:任何物体都有惯性;从匀速直线运动的车窗中掸落的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能在沿车厢运动方向以与车相同速度运动,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6、√【分析】【分析】大气压的高低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越高,大气压越低.

天气的变化,或者季节、气候的变化也可以影响到大气压的变化.【解析】【解答】解:一般情况下;同一个地方,冬天比夏天气压计的示数增大;故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7、√【分析】【分析】体温计与一般温度计的不同点是:体温计玻璃泡端有一弯形细管,体温计的水银液体只能向上走,不能因温度下降而自己落回.【解析】【解答】解: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体温计由于下方有一小细弯管,离开人体后温度不会下降,因此,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故答案为:√.18、√【分析】【分析】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但照射在物体上都可以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红外线的应用:电视遥控器的发光二极管、红外线夜视仪、热CT等.【解析】【解答】解: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通过红外线的照射,可以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红外线还可以用来进行遥控,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功能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故答案为:√.19、×【分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指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解析】【解答】解: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才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仅仅是快慢不变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32分)20、略

【分析】试题分析:(1)竖直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可以将玻璃管倾斜(或者换用口径较大的玻璃管)(2)因气泡的存在,水面变得向下凹,在此位置相当于一个凹透镜,所以从气泡看下面的数字,看到的是变小的字.(3)一开始,气泡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做加速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受力均衡,气泡就做匀速运动了。(4)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5)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判断小气泡所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相等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气泡在前30cm运动的时间是6s,所以速度是60cm/6s=0.05m/s。考点:科学探究的过程【解析】【答案】(1)将玻璃管倾斜。(2)变小(3)气泡开始时做加速运动。(4)慢(5)匀速,相等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0.0521、略

【分析】解:(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瓷片的质量:m=20g+10g+2g=32g.

(3)由图3可知,量筒中液体的凹液面的底部与26mL刻度线相平,所以瓷片的体积:40mL-26mL=14mL=14cm3.

(4)ρ===2.29g/cm3.

(5)因为取出瓷片时,瓷片上会沾有水,因此倒入水的体积大于瓷片的体积,由ρ=可知;测量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1)平衡螺母;(2)32;(3)14;(4)2.29;(5)偏小.

(1)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并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

(2)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

(3)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读数前要看清量筒的分度值,要注意量筒的零刻度在量筒的最下方;

(4)直接根据密度公式即可求出瓷片的密度;

(5)根据测量的质量和体积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了天平、量筒的读数,以及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这都是测密度实验中最基本的技能,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实验,一定要熟练掌握.【解析】平衡螺母;32;14;2.29;偏小22、略

【分析】解:(1)由图甲;乙、丙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应控制液体密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由图示实验可知,图丙;丁所示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可以选用图丙、丁所示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

(3)分析图甲;丁、戊可知;在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5N-1N=4N,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5N-0.6N=4.4N,故要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可选用图甲、乙、戊的装置来进行操作;

(4)由图甲、戊所示实验可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5N-0.6N=4.4N.

故答案为:(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2)丙;丁;(3)甲、乙、戊;(4)4.4.

(1)分析图示实验;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2)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应控制液体密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分析图示实验,然后答题.

(3)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无关系;应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液体的密度不同,分析图示实验,然后答题。

(4)根据图中测力计示数分析.

本题考查了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实验,要掌握称重法测浮力的方法、应用浮力公式即可解题,应用控制变量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解析】排开水的体积;丙丁;甲、乙、戊;4.423、(1)0.6(2)5(3)bc(4)深度(5)4液体密度(6)【分析】【分析】(1)

根据m=Gg

计算圆柱体物块的质量;(2)(2)根据F赂隆=G鈭�F{F}_{赂隆}=G-F计算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3)(4)(3)(4)分析图示,根据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根据图示情景得出结论;

(5)(5)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6)(6)根据娄脩=mV娄脩=dfrac{m}{V}计算圆柱体物块的密度,根据F赂隆=娄脩脪潞gV脜脜{F}_{赂隆}={娄脩}_{脪潞}g{V}_{脜脜}计算液体密度。本题考查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本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分析清楚图示情景、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即可正确解题。

【解答】(1)(1)圆柱体物块的质量m=Gg=6N10N/kg=0.6kgm=dfrac{G}{g}=dfrac{6N}{10N/kg}=0.6kg

(2)(2)分析(a)(c)(a)(c)两图可知,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F赂隆=G鈭�F=6N鈭�1N=5N;

(3)(3)分析bcbc两图可得出,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4)比较(c)(d)(c)(d)两图可得出: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不随深度改变;

(5)(5)物体浸没在这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赂隆鈥�=G鈭�F鈥�=6N鈭�2N=4N{{F}_{赂隆}}^{{{'}}}=G-{F}^{{{'}}}=6N-2N=4N,这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还跟液体密度有关;

(6)(6)圆柱体物块的体积V=F赂隆娄脩脣庐g=5N1.0隆脕103kg/m3隆脕10N/kg=5隆脕10鈭�4m3V=dfrac{{F}_{赂隆}}{{娄脩}_{脣庐}g}=dfrac{5N}{1.0隆脕{10}^{3}kg/{m}^{3}隆脕10N/kg}=5隆脕{10}^{-4}{m}^{3}密度娄脩=mV=0.6kg5隆脕10鈭�4m3=1.2隆脕103kg/m3娄脩=dfrac{m}{V}=dfrac{0.6kg}{5隆脕{10}^{-4}{m}^{3}}=1.2隆脕{10}^{3}kg/{m}^{3}所用的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娄脩脪潞=F鈥�赂隆gV=4N10N/kg隆脕5隆脕10鈭�4m3=0.8隆脕103kg/m3{娄脩}_{脪潞}=dfrac{{{F}^{{{'}}}}_{赂隆}}{gV}=dfrac{4N}{10N/kg隆脕5隆脕{10}^{-4}{m}^{3}}=0.8隆脕{10}^{3}kg/{m}^{3}

故答案为:(1)(1)0.60.6(2)(2)55(3)(3)bcbc(4)(4)深度(5)(5)44液体密度(6)(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