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1.120.10
CCSQ25
团体标准
T/CSTMXXXXX.1—202X
气凝胶复合绝热材料用基材第1部分:玻
璃纤维针刺毡
(征求意见稿)
Aerogelinsulationcomposites—Part1:Glassfiberneedledmat
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发布
T/CSTMXXXXX.1—20XX
气凝胶复合绝热材料用基材第1部分:玻璃纤维针刺毡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气凝胶复合绝热材料用玻璃纤维针刺毡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标志以及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由E玻璃、高硅氧玻璃和高碱玻璃等纤维为原料的针刺毡。
本文件不适用于过滤用玻纤针刺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4132绝热材料及相关术语
GB/T4202玻璃纤维产品代号
GB/T5480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
GB/T7689.3增强材料机织物试验方法第3部分:宽度和长度的测定
GB/T7690.5增强材料纱线试验方法第5部分:玻璃纤维纤维直径的测定
GB/T9914.3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3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GB/T10294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GB/T10295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
GB/T17393-2008覆盖奥氏体不锈钢用绝热材料规范
GB/T17911-2018耐火纤维制品试验方法
GB/T18374增强材料术语
GB/T34336-2017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
3术语和定义
GB/T4132、GB/T4202、GB/T18374和GB/T3433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玻璃纤维针刺毡needlematoffiberglass
用刺针对梳理后的玻璃纤维铺叠层进行针刺,使上、下层玻璃纤维相互缠结形成的毡。
3.2亲水性hydrophillicity
表征材料被水浸润的能力。用材料从一定温度的水面沉入水底所经历的时间表示,单位用秒(s)
计。
4分类和标记
1
T/CSTMXXXXX.1—20XX
4.1分类
产品按照产品种类分为四类:无碱玻璃纤维针刺毡、高硅氧玻璃纤维针刺毡、高碱玻璃纤维针刺毡
和其它玻璃纤维针刺毡。
4.2标记
产品标记由玻璃纤维针刺毡的种类、产品技术特征和本标准号三部分组成。
玻璃纤维针刺毡的类型包括无碱玻璃纤维针刺毡(EMN)、高硅氧玻璃纤维针刺毡(QBMN)、高碱
玻璃纤维针刺毡(AMN)和其它玻璃纤维针刺毡(XMN)四种。
产品技术特征包括:
a)公称尺寸:厚度×宽度×长度,厚度和宽度的单位为毫米(mm),长度的单位为米(m);
b)公称单位面积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
c)最高使用温度:单位为℃;
d)其他标记,放在单位面积质量后,如亲水性(用Q表示)等。
示例1:厚度、宽度和长度分别为3mm、1000mm、5m,公称单位面积质量为420g/m2,最高使用温度
为650℃的气凝胶复合绝热材料用E玻璃纤维针刺毡标记为:
EMN3×1000×5-420-650T/CSTM××××.1——××××。
示例2:厚度、宽度和长度分别为12mm、1000mm、5m,公称单位面积质量为1700g/m2,最高使用温
度为900℃的气凝胶复合绝热材料用高硅氧玻璃纤维针刺毡标记为:
QBMN12×1000×5-1700-900T/CSTM××××.1——××××。
示例3:厚度、宽度和长度分别为4mm、1000mm、5m,公称单位面积质量为580g/m2,最高使用温
度为900℃的亲水性气凝胶复合绝热材料用高硅氧玻璃纤维针刺毡标记为:
QBMN4×1000×5-580-900QT/CSTM××××.1——××××。
示例4:厚度、宽度和长度分别为10mm、1000mm、5m,公称单位面积质量为1400g/m2,最高使用温
度为550℃的气凝胶复合绝热材料用高碱玻璃纤维针刺毡标记为:
AMN10×1000×5-1400-550T/CSTM××××.1——××××。
示例5:厚度、宽度和长度分别为10mm、1000mm、5m,公称单位面积质量为1500g/m2,最高使用温
度为800℃的气凝胶复合绝热材料用其它玻璃纤维针刺毡标记为:
XMN10×1000×5-1500-800T/CSTM××××.1——××××。
5要求
5.1外观
毡边为修剪过的光边,无分层、毛边。毡卷应边缘平直,表面平整,卷绕紧密、均匀。毡面上不得
有影响使用的凹痕、孔洞、破损、污渍金属丝等夹杂物、丝团、局部稀疏等疵点,特殊要求由供需方协
商。
5.2尺寸
玻璃纤维针刺毡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尺寸允许偏差
项目规格允许偏差
2
T/CSTMXXXXX.1—20XX
+1.0
δ<3
不允许负偏差
3≤δ<5±1.0
厚度δ/mm+2.0
5≤δ<10
-1.0
+3.0
≥10
-1.0
+15
宽度/mm--
-3
长度/m--不允许负偏差
5.3单位面积质量
允许偏差±10%。特殊要求由供需方协商。
5.4厚度均匀性
玻璃纤维针刺毡的厚度均匀性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特殊要求由供需方协商。
表2厚度均匀性允许偏差
项目厚度规格允许偏差
<10±0.5
厚度均匀性/mm
≥10±1.0
5.5抗拉强度
横向抗拉强度实测平均值应不小于60kPa,纵向抗拉强度实测平均值应不小于25kPa。
5.6亲水性
制造商或客户有要求时,或产品标注有亲水性时,温度为(25±1)℃时的亲水性应不大于15s。
5.7纤维平均直径
应不大于12μm。
5.8导热系数
平均温度为(25±1)℃的导热系数应不大于0.035W/(m·K)。
5.9加热永久线变化
绝对值应不大于4%。
5.10浸出液pH值
平均温度为(25±1)℃的pH值应为6~10。
6试验方法
3
T/CSTMXXXXX.1—20XX
6.1外观
在正常(光)亮度下,距离约0.5m,肉眼观察有无5.1中所列的缺陷,细节部位允许近距离观察。
6.2尺寸
毡的长度和宽度按GB/T7689.3的规定进行,宽度的单位为mm;毡的厚度按照附录A的规定进行。
6.3单位面积质量
按GB/T9914.3的规定进行。
6.4厚度均匀性
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
6.5抗拉强度
按GB/T17911-2018中第10章的规定进行。
6.6亲水性
按附录C的规定。
6.7纤维平均直径
按GB/T7690.5的规定进行。
6.8导热系数
按GB/T10294或GB/T10295的规定进行,以GB/T10294为仲裁方法。测试时冷热板温差应不超过30℃。
6.9加热永久线变化
按GB/T17911-2018中第8章的规定进行。试验温度为客户指定温度(无碱玻璃纤维针刺毡的最高
使用温度是650℃,高硅氧玻璃纤维针刺毡的最高使用温度是900℃,高碱玻璃纤维针刺毡的最高
使用温度是550℃,其它玻璃纤维针刺毡的最高使用温度为客户指定温度,比如650℃、800℃。),
加热方法为慢热法。
6.10浸出液pH值
按GB/T17393-2008中附录B的规定进行。
7检验规则
7.1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外观、尺寸、单位面积质量、导热系数(25℃)、加热永久线变化。
7.2型式检验
4
T/CSTMXXXXX.1—20XX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
b)老产品转厂生产;
c)正式生产后,原材料或生产工艺有较大的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d)产品停产时间超过三个月,恢复生产时;
e)正常生产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f)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g)用户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h)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型式检验项目应包括第5条规定的所有性能。
7.3组批
以同一原料,同一生产工艺,同一品种,稳定连续生产的产品为一个检查批。一批不超过1500m2。
7.4抽样
所有的单位产品被认为是质量相同的,样本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位产品构成,单位产品应从检查批
中随机抽取,抽样数量应能满足测试需求。
7.5判定规则
7.5.1所有的性能应看作独立的,以测定结果的修约值进行判定。
7.5.2批质量判定规则:所有指标均符合本文件的要求判该批产品合格,否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8标志
在标志、标签或使用说明书上应标明:
——产品标记,按第4章的规定;
——生产企业名称、详细地址;
——生产日期或批号;
——标志符号按GB/T191规定;
——注明指导安全使用的警语或图示;
——包装单元中产品的数量。
标志文字及图案应醒目清晰,易于识别,且具有一定的耐久性。
9包装、运输和贮存
9.1包装
包装材料应具有防潮性能,每一包装中应放入同一规格的产品,特殊包装由供需双方商定。
9.2运输
5
T/CSTMXXXXX.1—20XX
产品运输工具应具备干燥防雨措施、搬运时应轻拿轻放,避免受重压。
9.3贮存
产品应在干燥、通风、防雨、远离火源、热源和化学溶剂的条件下贮存。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
避免重压。
6
T/CSTMXXXXX.1—20XX
附录A
(规范性)
厚度测试方法
A.1试验仪器
A.1.1平板式测厚仪(见图A.1),由基准底板、连接百分表的上压盘、可调节升降支架、可调节
高度的支座组成,基准底板尺寸应至少为300mm×250mm,上压盘的直径为(100±0.5)mm,基准底板与
上压板之间的最大调节间距应至少为30mm,测厚仪的尺寸测量精度应为0.05mm,上压板应能施加(2.5
±0.1)kPa压力。
说明:
1——百分表;
2——可调节升降支架;
3——砝码挂置区;
4——水平仪;
5——试样;
6——金属压盘;
7——基准底板(大理石台面);
8——可调节高度支座。
图A.1平板式测厚仪
A.2试验步骤
A.2.1测厚仪清零
测试前应将与试样接触的设备测试面擦拭干净,并将平板式测厚仪(A.1.1)的上压板与基准
底板完全接触后,对百分表进行清零操作。
A.2.2试样测试区域
随机抽取3块试样,试样尺寸为(300±3)mm×(300±3)mm,测试位置为距边缘25mm处及中心位
置,各测5个点位,如图A.2所示。测量时应保证样品平整不卷曲,如遇到卷曲、褶皱严重的部位,应在相
邻平整区域选择测量位置。
7
T/CSTMXXXXX.1—20XX
单位:毫米
图A.2产品厚度测量位置
A.2.3厚度测定
A.2.3.1平稳提起上压板并将试样待测点位区域放置于测厚仪(A.1.1)的基准底板上,缓慢放下
上压板,记录读数,精确至0.05mm;
A.2.3.2依次重复A.2.3.1的操作,直至获取足够数量的测试点位数据,以算数平均值作为该试样
的厚度。
A.3结果
以算数平均值作为单位产品的厚度测试值,单位为毫米(mm),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1位。
A.4报告
报告中给出试样厚度。
8
T/CSTMXXXXX.1—20XX
附录B
(规范性)
厚度均匀性测试方法
B.1试验仪器
同A.1
B.2试验步骤
同A.2
B.3结果
以厚度测量值的最大值-厚度测量值的最小值的差值表示试样的厚度均匀性,单位为毫米(mm),
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1位。
B.4报告
报告中给出试样厚度均匀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