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方案_第1页
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方案_第2页
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方案_第3页
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方案_第4页
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方案TOC\o"1-2"\h\u26761第一章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概述 2240971.1航天器轨道设计的基本概念 2289421.2航天器轨道运行的基本原理 330939第二章航天器轨道设计基础理论 432332.1轨道动力学基本方程 4186822.1.1牛顿力学方程 43522.1.2开普勒定律 4211312.1.3拉格朗日方程 4265952.2轨道摄动理论 4259872.2.1摄动因素 4274212.2.2摄动解算方法 5308622.2.3摄动轨道修正 5267312.3轨道优化方法 5141982.3.1梯度法 5309482.3.2遗传算法 5188422.3.3模拟退火算法 530314第三章航天器轨道类型与选择 5146713.1地球轨道类型 5251053.2轨道选择原则 6274303.3轨道转换与调整 632460第四章航天器发射轨道设计 7195504.1发射轨道设计原则 7190794.2发射轨道计算方法 7230704.3发射轨道优化策略 74376第五章航天器轨道维持与控制 8284435.1轨道维持方法 8285895.2轨道控制技术 8296585.3轨道机动策略 85272第六章航天器轨道交会与对接 9117056.1轨道交会对接原理 999106.1.1轨道交会对接概述 928976.1.2轨道交会对接基本原理 9227156.1.3相对运动学分析 92546.2轨道交会对接策略 941346.2.1轨道交会对接策略概述 9242026.2.2轨道交会对接策略分类 912076.2.3轨道交会对接策略选择 1039216.3轨道交会对接技术 1093616.3.1轨道交会对接技术概述 10846.3.2轨道测量与控制技术 10108666.3.3导航与制导技术 1010456.3.4对接机构技术 10324226.3.5轨道交会对接技术发展趋势 102615第七章航天器轨道运行安全性分析 101637.1轨道运行风险识别 10289817.1.1风险因素分析 1016457.1.2风险识别方法 11109227.2轨道运行安全性评估 1121007.2.1安全性评估指标 11284167.2.2安全性评估方法 11250377.3轨道运行安全措施 11254787.3.1轨道设计与优化 1284287.3.2设备冗余与备份 12282167.3.3监测与预警 1220049第八章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仿真 1232598.1轨道设计与运行仿真方法 12208108.2轨道仿真软件与工具 13287738.3轨道仿真案例分析 1318476第九章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管理 13284829.1轨道设计与运行管理原则 13178449.1.1保证任务需求满足 1367679.1.2提高轨道运行安全性 1488269.1.3优化轨道资源配置 1431559.1.4保持轨道稳定性和可控性 14191539.2轨道设计与运行管理制度 14218689.2.1轨道设计规范 14298969.2.2轨道运行管理制度 14258159.2.3轨道数据管理 14182279.2.4轨道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理 14291119.3轨道设计与运行管理实践 144719.3.1轨道设计实践 14217929.3.2轨道运行监控实践 15307779.3.3轨道维护与维修实践 15669.3.4轨道运行管理信息化实践 1531645第十章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发展趋势 152274410.1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技术发展趋势 153025910.2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应用前景 152206110.3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政策与法规 16第一章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概述1.1航天器轨道设计的基本概念航天器轨道设计是指根据任务需求,利用物理学、数学和航天动力学原理,对航天器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进行规划与优化。航天器轨道设计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轨道要素:轨道要素是描述航天器轨道的参数,包括轨道半长轴、轨道偏心率、轨道倾角、升交点赤经、近地点幅角和轨道周期等。(2)轨道类型:根据轨道形状和轨道要素的不同,航天器轨道可分为椭圆轨道、圆形轨道、抛物线轨道和双曲线轨道等。(3)轨道设计目标:轨道设计的目标是满足任务需求,包括轨道高度、轨道寿命、覆盖范围、地面站可见性等。(4)轨道优化:轨道优化是指在满足轨道设计目标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轨道要素,使航天器在轨道上的运动更加经济、高效。1.2航天器轨道运行的基本原理航天器轨道运行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航天器轨道运动的基础,描述了航天器在空间中的受力与运动关系。(2)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两个物体之间引力作用的规律,它是航天器轨道运动的主要驱动力。(3)开普勒定律:开普勒定律描述了行星运动规律,包括椭圆轨道、圆形轨道和抛物线轨道等。航天器轨道运动也遵循这些定律。(4)轨道动力学方程:轨道动力学方程是描述航天器在轨道上运动微分方程,它是轨道设计与运行分析的基础。(5)轨道机动:轨道机动是指航天器在轨道上进行的变轨操作,以实现轨道转移、轨道维持等任务需求。(6)轨道摄动:轨道摄动是指由于地球非球形、大气阻力、太阳辐射压等因素对航天器轨道的影响。轨道摄动分析是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中必须考虑的因素。(7)轨道监测与控制:轨道监测与控制是指对航天器在轨道上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需要进行轨道调整,保证航天器正常运行。通过对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了解,可以为后续的轨道设计与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第二章航天器轨道设计基础理论2.1轨道动力学基本方程航天器轨道动力学是研究航天器在空间运动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轨道动力学基本方程是航天器轨道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牛顿力学方程、开普勒定律和拉格朗日方程。2.1.1牛顿力学方程牛顿力学方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程,适用于航天器轨道设计。在轨道动力学中,牛顿力学方程可以表示为:\[F=ma\]其中,F为航天器所受合力,m为航天器质量,a为航天器加速度。在轨道设计中,合力主要包括地球引力、太阳引力、月球引力等。2.1.2开普勒定律开普勒定律是描述天体运动规律的重要定律,适用于航天器轨道设计。开普勒定律包括以下三条:(1)椭圆轨道定律: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为椭圆,地球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面积定律:航天器在轨道上运行时,其速度与地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3)调和定律: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与其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2.1.3拉格朗日方程拉格朗日方程是描述多自由度系统运动规律的方程,适用于航天器轨道设计。拉格朗日方程可以表示为:\[\frac{d}{dt}\left(\frac{\partialL}{\partial\dot{q}_i}\right)\frac{\partialL}{\partialq_i}=0\]其中,L为拉格朗日函数,q_i为广义坐标,\(\dot{q}_i\)为广义速度。2.2轨道摄动理论在实际轨道设计中,航天器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轨道偏离理想状态。轨道摄动理论是研究这些干扰因素对航天器轨道影响的理论。2.2.1摄动因素航天器轨道摄动因素主要包括地球非球形引力场、大气阻力、太阳光压、地球潮汐等。2.2.2摄动解算方法轨道摄动解算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通过求解摄动方程得到航天器轨道,间接法是通过求解轨道要素的变化量得到航天器轨道。2.2.3摄动轨道修正轨道修正是指通过调整航天器姿态和速度,使其轨道满足设计要求。摄动轨道修正方法包括被动修正和主动修正。2.3轨道优化方法航天器轨道优化是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寻找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的轨道。轨道优化方法主要包括梯度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2.3.1梯度法梯度法是一种基于梯度信息的优化方法,通过迭代求解目标函数的梯度,调整轨道参数,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2.3.2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优化方法,通过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搜索最优轨道。2.3.3模拟退火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物理的优化方法,通过模拟固体退火过程,搜索最优轨道。第三章航天器轨道类型与选择3.1地球轨道类型地球轨道类型可根据轨道高度、轨道倾角以及轨道周期等特征进行分类。以下为常见的地球轨道类型:(1)低轨道(LEO):轨道高度一般在2000公里以下,轨道倾角可从0°至90°不等。低轨道主要用于观测地球表面、通信、导航等领域。(2)中轨道(MEO):轨道高度在2000公里至20000公里之间,轨道倾角一般在20°至60°之间。中轨道主要用于导航、通信等卫星系统。(3)地球同步轨道(GEO):轨道高度约为357公里,轨道倾角为0°。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可用于通信、气象、广播等领域。(4)地球倾斜同步轨道(GSO):轨道高度与地球同步轨道相近,但轨道倾角不为0°。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可用于通信、气象等卫星系统。(5)极地轨道:轨道倾角为90°,轨道高度可从几百公里至几千公里。极地轨道主要用于地球观测、科学研究等领域。3.2轨道选择原则轨道选择是航天器任务设计的重要环节,需遵循以下原则:(1)任务需求:根据航天器的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轨道类型和参数,以满足任务对轨道高度、轨道倾角等方面的要求。(2)能量消耗:在满足任务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能量消耗较小的轨道。低轨道和中轨道的能量消耗相对较低,有利于延长航天器寿命。(3)覆盖范围:根据任务需求,选择能覆盖目标区域的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和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具有较广泛的覆盖范围,适用于通信、广播等任务。(4)轨道寿命:考虑轨道寿命对任务的影响,选择适当的轨道高度和轨道倾角,以延长航天器的使用寿命。(5)国际法规:遵循国际法规,避免航天器轨道与其他在轨航天器发生碰撞。3.3轨道转换与调整航天器在轨道运行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轨道转换与调整。以下为常见的轨道转换与调整方法:(1)轨道提升:将航天器从低轨道提升至高轨道,以满足任务需求。轨道提升通常需要多次点火,消耗较大的能量。(2)轨道降低:将航天器从高轨道降低至低轨道,以满足任务需求或延长轨道寿命。轨道降低过程中,航天器可能需要减速或进行轨道机动。(3)轨道机动:通过改变航天器轨道参数,实现轨道转换或调整。轨道机动包括轨道平面机动、轨道高度机动等。(4)轨道维持:在航天器轨道运行过程中,对轨道进行定期调整,以保持轨道参数稳定。轨道维持主要包括轨道修正、轨道维持等。(5)轨道转移:将航天器从一个轨道转移到另一个轨道,以满足任务需求。轨道转移过程中,航天器可能需要经历多次轨道机动。轨道转换与调整是航天器任务管理的关键环节,需根据任务需求、轨道寿命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轨道转换与调整方案。第四章航天器发射轨道设计4.1发射轨道设计原则航天器发射轨道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任务需求:根据航天器的任务目标和运行要求,确定发射轨道的类型、形状和参数,保证航天器能够顺利完成预定任务。(2)提高经济效益:在满足任务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发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保证安全可靠:发射轨道设计应充分考虑各种安全因素,保证航天器发射过程中和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可靠。(4)适应性强:发射轨道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够应对不同任务需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4.2发射轨道计算方法发射轨道计算是航天器发射轨道设计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计算方法:(1)解析法:通过解析求解发射轨道方程,得到轨道参数。该方法适用于简单的轨道类型,如椭圆轨道、圆轨道等。(2)数值法: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发射轨道方程,得到轨道参数。该方法适用于复杂的轨道类型,如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等。(3)优化算法:采用优化算法求解发射轨道参数,以实现轨道设计的最优化。常见的优化算法有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4.3发射轨道优化策略为了提高航天器发射轨道设计的功能和经济效益,以下几种优化策略:(1)多目标优化:在发射轨道设计过程中,考虑多个目标函数,如最小化发射成本、最大化轨道寿命等,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最优轨道参数。(2)参数优化:通过调整轨道参数,如轨道高度、轨道倾角等,实现轨道功能的优化。(3)适应性问题优化:针对不同任务需求和环境条件,采用自适应算法优化发射轨道参数,提高轨道适应性。(4)动力学优化:考虑航天器动力学特性,如姿态控制、推进系统等,优化发射轨道参数,提高轨道功能。(5)风险评估与优化:对发射轨道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提高轨道安全性。第五章航天器轨道维持与控制5.1轨道维持方法航天器轨道维持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保证航天器在预定轨道上正常运行的过程。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轨道维持方法:(1)轨道机动:通过调整航天器的速度和方向,使其重新进入预定轨道。(2)轨道修正:通过轨道机动,对航天器轨道进行微小调整,以消除轨道偏差。(3)轨道保持:在轨道运行过程中,通过持续调整航天器的姿态和速度,保持其在预定轨道上运行。(4)轨道共振:利用轨道共振现象,通过控制航天器与地球或其他天体的相互作用,实现轨道维持。5.2轨道控制技术轨道控制技术是保证航天器在轨道上正常运行的关键技术。以下几种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1)推进系统:通过喷射推进剂,产生推力,实现航天器的轨道机动和修正。(2)姿态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航天器的姿态,使其保持稳定,从而保证轨道控制的准确性。(3)轨道测量系统:实时监测航天器的轨道状态,为轨道控制提供数据支持。(4)自主控制技术:利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航天器的自主轨道控制。5.3轨道机动策略轨道机动策略是指为实现航天器轨道维持和控制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下几种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价值:(1)轨道预规划:在航天器发射前,根据任务需求,制定详细的轨道机动计划。(2)实时轨道调整:根据轨道测量数据和预测结果,实时调整航天器轨道。(3)多目标轨道优化:在保证航天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实现多个任务目标的轨道优化。(4)应急轨道机动:针对突发情况,采取紧急轨道机动措施,保证航天器安全。(5)协同轨道控制:利用多航天器协同技术,实现航天器群体的轨道控制。第六章航天器轨道交会与对接6.1轨道交会对接原理6.1.1轨道交会对接概述航天器轨道交会与对接是指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实现相对位置和速度的精确匹配,从而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轨道交会对接技术在航天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如在空间站建设、卫星维修、空间碎片清理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6.1.2轨道交会对接基本原理轨道交会对接的基本原理包括相对运动学、动力学和轨道力学。在轨道交会过程中,追踪航天器需要通过改变轨道参数,调整速度和方向,以实现与目标航天器的相对位置和速度匹配。6.1.3相对运动学分析相对运动学分析是研究追踪航天器与目标航天器之间相对运动规律的方法。主要包括相对位置、相对速度和相对姿态的分析。通过对相对运动学的研究,可以为轨道交会对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6.2轨道交会对接策略6.2.1轨道交会对接策略概述轨道交会对接策略是指为实现航天器轨道交会对接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合理的轨道交会对接策略可以降低能耗、缩短交会时间、提高对接精度。6.2.2轨道交会对接策略分类轨道交会对接策略可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主要包括霍曼转移轨道、椭圆转移轨道等;间接策略包括多圈轨道交会、渐进轨道交会等。6.2.3轨道交会对接策略选择轨道交会对接策略的选择需要考虑任务需求、航天器功能、轨道环境等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轨道交会对接策略。6.3轨道交会对接技术6.3.1轨道交会对接技术概述轨道交会对接技术是指实现航天器轨道交会对接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轨道测量与控制技术、导航与制导技术、对接机构技术等。6.3.2轨道测量与控制技术轨道测量与控制技术是实现航天器轨道交会对接的基础。主要包括雷达测量、激光测量、红外测量等手段。通过对航天器位置的实时测量,实现对轨道的精确控制。6.3.3导航与制导技术导航与制导技术是保证航天器在轨道交会对接过程中实现精确导航和制导的关键。主要包括惯性导航、卫星导航、星光导航等手段。6.3.4对接机构技术对接机构技术是实现航天器轨道交会对接的核心。主要包括机械对接、电磁对接等类型。对接机构的设计与优化对提高对接精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6.3.5轨道交会对接技术发展趋势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轨道交会对接技术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提高对接精度和稳定性、降低能耗、缩短交会时间、实现多航天器协同交会对接等。第七章航天器轨道运行安全性分析7.1轨道运行风险识别7.1.1风险因素分析航天器在轨道运行过程中,可能面临多种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环境风险:包括太空辐射、微流星体、空间碎片等对航天器表面和内部设备的损伤。(2)轨道机动风险:航天器在执行轨道机动时,可能因推进系统故障、控制指令错误等原因导致轨道偏差。(3)航天器自身风险:包括设备故障、软件错误、电源系统异常等可能导致航天器失控的风险。(4)外部干扰风险:如地球磁场、重力梯度、大气阻力等对航天器轨道的影响。7.1.2风险识别方法针对上述风险因素,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风险识别:(1)故障树分析(FTA):通过构建故障树,分析各个风险因素对航天器轨道运行的影响。(2)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HAZOP):对航天器轨道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异常情况进行识别和分析。(3)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分析航天器各系统、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及其对轨道运行安全的影响。7.2轨道运行安全性评估7.2.1安全性评估指标航天器轨道运行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轨道偏差:评估航天器实际轨道与预定轨道的偏差程度。(2)寿命周期:分析航天器在轨道运行过程中的寿命周期,保证其在寿命周期内满足任务要求。(3)故障概率:评估航天器各系统、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4)故障影响程度:分析故障对航天器轨道运行安全的影响程度。7.2.2安全性评估方法(1)概率风险评估(PRA):通过构建概率模型,评估航天器轨道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概率。(2)蒙特卡洛模拟(MCS):通过模拟航天器轨道运行过程,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对安全性的影响。(3)动态系统分析(DSA):利用动态系统理论,分析航天器轨道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变化。7.3轨道运行安全措施7.3.1轨道设计与优化通过优化航天器轨道设计,降低轨道运行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选择合适的轨道高度和倾角,避开空间碎片密集区域。(2)采用多轨道组合方案,提高航天器轨道机动能力。(3)考虑地球磁场、重力梯度等因素,优化航天器轨道布局。7.3.2设备冗余与备份为提高航天器轨道运行安全性,采取以下措施:(1)关键设备冗余:对关键设备进行备份,提高系统可靠性。(2)软件冗余:采用多版本软件,提高软件可靠性。(3)电源系统备份:设置多套电源系统,保证航天器在轨道运行过程中不会因电源故障而失控。7.3.3监测与预警建立航天器轨道运行监测与预警系统,实时监测航天器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地面监测:通过地面站对航天器轨道进行实时监测,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航天器控制中心。(2)在轨监测:航天器搭载监测设备,实时监测自身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调整。(3)预警系统:建立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前预警,保证航天器安全运行。第八章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仿真8.1轨道设计与运行仿真方法在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仿真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基于天体力学原理,对航天器轨道进行初步设计。这一步骤主要包括确定轨道类型、轨道参数以及轨道机动策略。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轨道设计与运行方案进行仿真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摄动理论、数值积分和动力学模型等。在轨道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地球非球形引力、大气阻力、太阳光压等。这些因素对航天器轨道产生摄动,影响轨道的稳定性和运行特性。因此,在轨道仿真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建模和计算。8.2轨道仿真软件与工具为了实现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仿真,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轨道仿真软件与工具。以下列举了几种常用的软件与工具:(1)STK(SatelliteToolKit):由美国AGI公司开发的一款航天器轨道设计与仿真软件。STK具有强大的轨道计算、可视化、分析等功能,广泛应用于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仿真领域。(2)MATLAB:一款数学计算软件,内置了丰富的航天器轨道计算函数和工具箱。通过MATLAB,研究人员可以方便地进行航天器轨道设计与仿真分析。(3)GMAT(GeneralMissionAnalysisTool):由美国NASA开发的一款开源航天器轨道设计与仿真软件。GMAT具有丰富的轨道计算功能,支持多种轨道类型和动力学模型。(4)轨道力学习题库:一种基于Web的航天器轨道设计与仿真在线平台。用户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航天器轨道计算、分析和仿真实验。8.3轨道仿真案例分析以下列举几个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仿真的案例分析:(1)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针对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研究人员采用STK软件进行轨道设计与仿真。通过调整轨道参数,实现了卫星对指定区域的连续覆盖。(2)低轨道遥感卫星:在低轨道遥感卫星轨道设计中,研究人员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轨道计算和仿真。分析了大气阻力、太阳光压等因素对轨道的影响,优化了轨道参数。(3)月球探测卫星:针对月球探测卫星,研究人员使用GMAT软件进行轨道设计与仿真。通过调整轨道参数,实现了卫星对月球表面的全面探测。(4)火星探测任务:在火星探测任务中,研究人员利用轨道力学习题库进行轨道设计与仿真。分析了火星引力、大气阻力等因素对轨道的影响,优化了探测任务轨道方案。第九章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管理9.1轨道设计与运行管理原则9.1.1保证任务需求满足航天器轨道设计与运行管理应以保证任务需求满足为基本原则,充分考虑航天器的使命任务、轨道类型、载荷特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设计轨道,使其在运行过程中充分发挥效能。9.1.2提高轨道运行安全性轨道设计与运行管理应遵循提高轨道运行安全性的原则,通过精确计算、风险评估和实时监控,降低航天器在轨道运行中的风险,保证航天器和地面设施的安全。9.1.3优化轨道资源配置轨道设计与运行管理应遵循优化轨道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航天器轨道,避免轨道资源浪费,提高轨道使用效率。9.1.4保持轨道稳定性和可控性轨道设计与运行管理应保持航天器轨道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保证航天器在轨道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精确控制,满足任务需求。9.2轨道设计与运行管理制度9.2.1轨道设计规范制定航天器轨道设计规范,明确轨道设计的基本参数、方法和流程,保证轨道设计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9.2.2轨道运行管理制度建立航天器轨道运行管理制度,包括轨道运行计划、轨道监控与调度、轨道维护与维修等内容,保证轨道运行安全、高效。9.2.3轨道数据管理加强航天器轨道数据管理,包括轨道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为轨道设计与运行提供有力支持。9.2.4轨道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理开展航天器轨道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轨道运行过程中能够迅速应对各类风险和突发事件。9.3轨道设计与运行管理实践9.3.1轨道设计实践轨道设计实践包括轨道参数计算、轨道优化、轨道选择等内容,通过科学计算和优化设计,保证航天器在轨道上实现预定任务。9.3.2轨道运行监控实践轨道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