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 通史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 通史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 通史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 通史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 通史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通史综合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反映的是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战争赔款与支出军费情况,184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为4000万两。据此判断,下列对此认识合理的是()战争战争赔款支出军费第一次鸦片战争1960万两约4000万两第二次鸦片战争1600万两约4000万两A.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破坏程度更低B.赔款减少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窘境C.清政府减少了对国防军事建设的资金投入D.清政府的财政体系面临崩溃的局面答案D2.孙中山先生曾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从孙中山这则评论可知()A.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任何价值B.太平天国政权具有封建性C.孙中山的认识具有局限性D.三民主义的提出有其合理性答案B解析据题干材料“不知有民权”“不知有民主”可知,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建立民主政权,而趋于封建化,故选B项。3.1864年,恰值《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总理衙门曾为此专门拨付500两银子,命令将印成的300部《万国公法》分发给各通商口岸,以便对外交涉中“参酌援引”。这是19世纪70年代前期中国人所能接触到的国际法汉译专著。这反映了当时()A.《万国公法》成为国际准则B.清政府盲目自大心态的消失C.西学东渐的内容发生了变化D.清政府有运用国际法的意识答案D4.下表是《清代后期财税收入结构变化表》。单位:银万两年份岁入总额农业税工商杂税其他18494250328196901885770930713923715189481303150358413961903101063461662916001909263214396158884446表中的“其他”包括捐纳、公债、杂项收入等。导致清代后期财税收入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对农民巧取豪夺 B.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D.传统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答案C解析据表格中的时间“1849—1885—1894—1903—1909”和变化较大的是工商业杂税超过了农业税收,根据所学说明晚清时期伴随着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中国近代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变动,故选C项。5.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要求“凡教历史者,注意在发明史实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这说明当时清政府()A.将历史学科的教育放在首位B.适应了西方列强侵略要求C.明确了中学教育的法律地位D.关注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答案D解析据题干材料清政府强调历史教育重在“省悟强弱兴亡之故”,服务现实政治的需要,因此关注学校历史教育的政治功能,故选D项。6.在使用传统交通工具的时代,陌生男女共处某一交通工具内的情况是很少见的,近代以来,随着轮船、火车和公共汽车的相继传入,男女同处一个公共空间的情况越来越多,人们从开始的忧虑、防范,逐渐过渡到习以为常。这反映出()A.市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B.大众交通工具的层次性日益突出C.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出行观念D.西方的自由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据题干中“随着轮船、火车和公共汽车的相继传入,男女同处一个公共空间的情况越来越多,人们从开始的忧虑、防范,逐渐过渡到习以为常”可知,交通工具对人们出行观念产生影响,故选C项。7.五四时期,以“个人解放”为主要内涵的“解放”一词成为社会流行词语。20世纪20年代初,其内涵转向更加偏重“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马克思主义的迅速传播 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C.中国革命性质发生改变 D.工人阶级自我意识的觉醒答案A解析五四时期,“解放”的主要内涵为“个人解放”,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体现,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倡导通过阶级斗争实现民族解放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实践,“解放”的主要内涵更加偏重“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故选A项。8.1933年瑞金苏维埃中央政府大力倡办合作社,年底各种合作社发展到二千四百多个。同年,人民委员会提出扫除文盲的口号,并决定制订国民教育计划,陆续创办了苏维埃大学等二十多种高中级学校。上述措施的推行()A.旨在推动城市的武装斗争B.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C.遏制了“左”倾思想的蔓延D.改变了根据地的社会结构和性质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表明苏维埃政府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有利于巩固政权,故选B项;1933年瑞金在这一时期“左”的错误还没有占主导,强调以农村为中心,排除A项;1933年“左”倾思想还没有蔓延到瑞金,上述措施是符合实际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的变更,故谈不上改变社会结构和性质,排除D项。9.“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这段选自民国某时期的军歌歌词,反映了()A.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C.新三民主义成为革命旗帜D.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受到重创答案C10.下表为1928—1935年中国轮船统计表。中国轮船统计年份船只吨位其千吨以上轮船船只吨位19281352290791117213482193027924154471382479691932345657785717834221119353895675173208461812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日益重视发展海洋经济B.表明外国侵略由沿海转向内陆C.国家经济建设促进轮船业的发展D.表明工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答案C解析据题干“1928—1935年中国轮船统计表”中中国轮船船只数量、吨位尤其是千吨以上轮船增长迅速,说明轮船业的发展,这得益于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故选C项。11.1938年11月5日至6日,毛泽东为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作总结报告。下表为报告内容的项目。由此可见,这次全会()(一)会议的成功(二)广州、武汉失陷后的形势(三)民族统一战线的长期性(四)战争与战略问题(五)其他问题A.适应了战略相持阶段的国内局势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加速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D.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答案A解析毛泽东指出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长期性;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游击战争在全民族抗战中占着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次全会正确地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规定了党在相持阶段的任务,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故选A项。12.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根据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原则进行选举。选出的议员中,既有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也有不少开明的地主、士绅和国民党员。这些做法()A.开创了政治协商民主的新形式B.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C.缓和了根据地严峻的经济形势D.动摇了根据地的政治基础答案B解析据题干材料反映的民主选举中体现了各阶级的广泛参与,有利于动员各个阶层共同抗日,故选B项;开创了政治协商民主的新形式是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排除A项;该措施是政治上的,不涉及经济问题,排除C项;该措施有利于巩固根据地的政治基础,排除D项。13.1943年5月,蒋介石密令胡宗南以武力进攻陕甘宁边区。对此,毛泽东亲自撰文《中共“七七”宣言在重庆被扣》《质问国民党》《中国政治黑暗,抗战不力,英美盟邦大不满意》等,通报抗日战场信息,驳斥国民党的作为与言论。中共对外宣传旨在()A.揭露国民党的反共行为B.塑造中共的抗战形象C.挽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争取英美等国的援助答案C解析1943年处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的行为旨在揭露国民党破坏统一战线的恶行,尽最大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C项。14.下面是某次战役作战方针的电报,据此推断这一战役()……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运河车站、临沂等地……A.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B.结束了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C.由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发起D.推动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进攻阶段答案A解析据题干材料“黄百韬兵团”“新安镇”判断这是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故选A项。15.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在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须强化。”据此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A.对新型政权性质作出重要论断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C.开创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得到各政党和团体的广泛拥护答案A16.1949年10月5日,英国表示愿与中国建立非正式关系,中国政府没有理睬英国的这一要求。1949年12月6日,英国宣布承认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法律上之政府。但直到1972年,中英两国才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推动中英两国建交的主要因素是()A.欧洲一体化 B.英国实力衰落C.中美两国建交D.尼克松访华答案D17.实现“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任务。到1952年底,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地区之外,全国农村约有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被分到土地。这表明()A.新民主主义经济实现转型B.农民实现了生活上的共同富裕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建立D.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答案D解析据题干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故选D项。18.下表为“一五”计划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情况(单位:亿元)。这表明“一五”计划()年份社会消费食品类衣着类用品类燃料类1953329.8177.969.570.4111954356.1197.371.674.2131955364202.671.975.414.11956424219.394.191.818.81957441.624182.699.618.4A.在工业建设中兼顾民生B.加大基本建设投资规模C.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D.深受苏联经济建设影响答案A解析社会消费零售额不断增长,说明党和政府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对民生事业的持续关注,故选A项。19.1959年中印边界爆发冲突,苏联政府在声明中含糊地表示遗憾。1962年10月,苏联在《真理报》社论中称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认为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这种转变表明()A.苏联对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B.社会主义阵营得到进一步巩固C.苏联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国际局势影响了苏联对华政策答案D解析据题干中提及对中印边界冲突,苏联由含糊其辞到1962年支持中国,结合所学知识——1962年10月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可见这是苏联希望中国在导弹危机中支持苏联,故选D项。20.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类型变化表(单位:亿元)年份合计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公私合营工业私营工业个体工业194914037.52.268.332.21950191644.172.850.3195126494.28.0101.260.11952343153.813.7105.270.6——据《中国统计年鉴》上述变化()A.开始改变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反映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结果D.表明新民主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从1949年到1952年,我国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公私合营工业、私营工业、个体工业都在发展,这表明新民主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故选D项。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错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开始于1953年,故C项错误。21.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提出了国家建设所需要的57项重要科学技术任务和616个中心问题,提出了各门学科的发展方向。这反映了党中央和国务院()A.在科技领域犯有“左”倾冒进的错误B.确立领先世界的科技发展战略C.利用计划经济的优势加速科技发展D.制定全面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战略答案C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在此基础之上,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说明党中央在“一五”计划完成之后,利用我国计划经济的优势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故选C项。22.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曾指出,只要台湾当局能为国家守住台湾,那大陆就不急于改变对台关系。蒋介石也表示,国共争斗属于“内战”,希望美国不要干涉中国的内政和主权,不要阻碍其“反攻大陆”的计划。上述材料表明,在台海问题上()A.“一个中国”是两岸高层的共同认知B.“武力解决”是国共双方的主要手段C.“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呼声D.“倚重美国”是海峡两岸的主要策略答案A23.1979年,国家计委对原定的国民经济计划进行了调整,如下表项目农业工业原计划5—6%10—12%调整后4%以上8%(轻工业8.3%,重工业增长7.6%)这一调整()A.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B.体现了经济思想的拨乱反正C.受到了“两个凡是”的影响D.实现了经济结构的稳步转型答案B解析据题干材料“1979年,国家对农业、工业调整后比原计划低”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左”倾错误,故选B项。24.(2020·清华大学诊断性测试)1982年,胡耀邦在中共十二大上曾说:“这几年……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绝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A.推行市场经济成为党内共识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国家认可D.中央认识到市场的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据题干材料“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绝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表明当时中央认为应当是坚持计划经济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家经济管理体制逐渐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选D项。25.(2020·四川成都诊断性检测)据下表可知()香港“精武”系列电影中虚构的民族英雄“陈真”形象《精武门》(1972年)穿传统短布衫,狂野不羁;为师父报仇,击碎“东亚病夫”牌匾。《精武英雄》(1994年)穿中山装,留学日本;为师父报仇,交日本友人,同日本女孩恋爱。《精武风云·陈真》(2010年)穿西装、抽雪茄、钢琴弹奏《国际歌》;曾参加“一战”,回国后加入地下组织同日本军方斗争。A.时代变迁影响民众文化消费心理B.“陈真”形象的艺术品位愈来愈高C.影视作品提升了民众的历史素养D.影视作品愈益重视还原历史真实答案A解析根据上表中不同年代作品中“陈真”的形象可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民众赋予了民族英雄“陈真”不同的内涵与形象,这说明民众文化消费心理受时代变迁的影响,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2021·陕西渭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香港英国官方统计,1952年,香港有147家工厂倒闭,除了倒闭的工厂外其余工厂也处于半停工或部分停工状态,工人失业人数超过50%。工业制品对外销售额1951年月平均为25976466港元,1952年月平均为19138429港元。1953年,一个香港厂商感慨地对记者说:“香港的工业实在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香港在历史和地理上与中国大陆连接,尽管大陆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但香港都享受不到。香港工业在奋力挣扎,工业商会要求英政府的协助与保护,得到的是于事无补的卫冕之词。有些厂家努力改善生产,提高品质,减低成本,甚至采用联营方式来向海外推销,然而在美日商品的倾销面前,这种竞争显然是软弱无力的,于是有些人想到南迁到南洋各地,但是不景气笼罩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何处是乐土?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日益严重的大前提下,一切舍本逐末的办法都是枉然。——摘自陈真主编《中国近代史工业资料》材料二香港工业的困难是不是没有办法解决?但回顾三年来新中国伟大的成就,大建设开始了,人民生活改善,一副工业化的美丽景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因此,面向大陆,面向祖国是香港唯一的出路。许多有远见的爱国的厂家,由香港内迁后的蓬勃发展情况,正是徘徊在歧途上的香港厂商的一个光明的启示。——摘自陈真主编《中国近代史工业资料》(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工业发展的状况及其形成的原因。(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副工业化的美丽景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中的工业化的特点及成就。(6分)(3)综上所述,对你有何启示。(4分)答案(1)状况:工厂倒闭增加;工人失业;对外贸易下降;工业发展不景气。原因:香港是殖民地,是英国的商品销售产地和原料产地(香港市场);香港主权没有收回,享受不到祖国大陆的资源和市场(大陆市场);受不到英国政府的积极保护(政策);香港工业品在海外市场中受到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挤压(国际市场);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2)特点: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建设集中在东北地区。成就: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3)启示: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大陆广阔的市场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后盾;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或调整生产关系是为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7.(2020·湖北名校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7年8月,中苏两国代表在南京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之后苏联采取积极行动援助中国。当时的苏联给予了中国政府除了派兵参战外一切的援助,还贷款数亿美元给中国。苏联派遣志愿飞行员入华同中国军队并肩作战,并且帮助国民党训练军队。至1939年底苏联派出志愿空军飞行员计5个大队2000人和1000余架飞机,参加过保卫武汉、重庆、成都、兰州的空战,许多苏联飞行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截至1939年年中,由于苏联的军事援助以及从其他国家购买武器装备,国民政府得以扩编大规模武装,包括245个步兵师、16个骑兵师和1个机械化师。国民政府军队拥有了80万支步枪、5万挺机枪、1075门火炮、213辆坦克和150架飞机。——摘编自李佳玉《抗战时期中苏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材料二1950年,新中国向苏联贷款3亿美元,占三年恢复时期中央政府总投资的14.3%。中国将苏联贷款集中使用在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机械工业和国防工业等基本建设的重点项目上。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向中国援建47个项目,其中能源项目占44.7%,东北建设项目占76.6%。同时,苏联还向中国提供大量科技情报和文献。1953年,接受苏联科学出版物的中国机关达到300个,总量有42136套。1950年至1953年,先后到中国帮助经济建设工作的苏联专家共计1093人,他们不仅帮助中国进行经济建设,还培养中国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大都集中在重工业和燃料工业部门。除此之外,苏联还协助中国制定“一五”计划,从起草、修改到最终的定稿,苏联都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摘编自沈志华《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基本情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苏联对华援助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