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5课内重点文言文篇——《送东阳马生序》考点:文学常识宋濂(1310一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选自《宋濂全集》。生,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本文作者以自己的学习经历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在青少年时代勤奋求学的事情,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作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对马生的殷切期望。考点:课后注释(1)[致]得到。(2)[假借]借。(3)[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4)[走]跑。(5)[逾约]超过约定期限。(6)[以是]因此。(7)[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8)[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9)[趋]快步走。(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11)[叩问]、请教。(12)[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13)[填]挤满。(14)[稍降辞色]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15)[稍]略微。(16)[辞色]言辞和脸色。(17)[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18)[援]引、提出。(19)[质]询问。(20)[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表示专心而恭敬。(21)[叱咄]训斥,呵责。(22)[至]周到。(23)[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24)[俟]等待。(25)[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26)[穷冬]深冬,隆冬。(27)[穷]极。(28)[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29)[舍]这里指客舍。(30)[四支僵劲]四肢僵硬。(31)[支],同“肢”。(32)[媵人]侍婢。这里指旅舍中的仆役。(33)[持汤沃灌]拿了热水来洗濯。(34)[汤]热水。(35)[沃]浇。(36)[和]暖。(37)[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38)[逆旅]旅店。(39)[食]供养,给…吃(40)[被绮绣]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被],同“披”。(41)[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42)[绣]绣花的衣服。(43)[缨]系帽的带子。(44)[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45)[容臭]香袋。(46)[臭]香气。(47)[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48)[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49)[缊]乱麻。(50)[敝]破。(51)[慕艳]羡慕。(5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53)[口体之奉,指吃穿的供给。(54)[耄老]年老。语出《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55)[预君子之列]意思是做了官。(56)[预]参与。(57)[君子],这里指有官位的人。(58)[宠光]恩宠光耀(59)[缀]跟随。(60)[日侍坐备顾问]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61)[谬称其氏名]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这是自谦的说法。(62)[太学]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63)[县官]这里指朝廷。(64)[廪稍]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65)[裘葛]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泛指四时衣服。(66)[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皮可制葛布。这里指葛衣,即用葛布制成的夏衣。(67)(遗]给予,赠送。(68)[馁]饥饿。(69)[司业、博士]都是古代学官名。(70)[假诸人]即“假之于人”,向别人借。诸相当于“之于”。(71)[流辈]同辈。(72)[朝京师]这里指退休后进京朝见皇帝。(73)[谒]拜见。(74)[撰长书以为贽]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75)[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76)[论辨]议论辩驳。(77)[辨]同“辩”。(78)[言和而色夷]言辞谦和,脸色平易。(79)[诋]诋毁,毁谤。(80)[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夸耀自己的际遇好(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考点:重点译句(1)余幼时即嗜学。【答案】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答案】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我)经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书。亲手动笔抄录,计算着日子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归还。(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答案】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墨水结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够正常地弯曲伸展。(4)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答案】抄录完毕,我跑着把书送回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答案】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看遍各种各样的书。(6)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答案】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答案】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请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8)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答案】我站在他的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9)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答案】有时遇到他训斥我,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辩解的话。(10)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答案】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向他请教。(1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答案】因此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12)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答案】当我跟从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13)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答案】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下了有几尺深。到了客舍,我的四肢僵硬不能动弹。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我却不知道。(14)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答案】仆役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我才暖和过来。(1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答案】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好滋味的东西可以享受。(16)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答案】跟我同住的学生都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带着有红缨,珠宝装饰的帽子。(17)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答案】在腰间佩戴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得像仙人。(18)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答案】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19)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案】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0)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答案】我求学时候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21)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答案】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书,向别人借书,然后才能看。(2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答案】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23)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答案】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言辞很顺畅通达。(24)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答案】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哪里是了解我的人啊?考点:课后习题一、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答案】这是一篇劝学之作。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意在强调: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享乐和物质诱惑,勤勤恳恳,专心致志。二、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答案】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一:求书之难。这是由于“家贫”造成的困难。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二:求师之难。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三:生活之苦。作者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但他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本文中的细节描写很多。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严冬时节抄书的艰苦,简洁生动,如在目前。又如“俯身倾耳”,仅用四个字,就写出了作者虚心求教的情态。再如,对“同舍生”穿着佩戴的描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颇为传神。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细节来谈。三、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找出来,谈谈这样写的好处。【答案】本文多用对比手法突出事物的不同方面,或彰显矛盾,或揭示道理,鲜明而有说服力。如“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以上这些例子,都是相反对比,简称“反比”。文中也有一些相同或相关的对比,可称之为“正比”,如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的对比,抄书时“手指不可屈伸”与访学归来“足肤皲裂”的对比。这样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同类叠加的效果,使文意前呼后应,相得益彰。四.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答案】致:得到。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答案】走:跑。稍:稍微、稍许。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答案】益慕:更加仰慕。益,更加。慕,仰慕、倾慕。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答案】患:忧虑,担心。尝:曾经。5.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答案】俟:等,等到。五、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答案】如:赞成宋濂的学习态度。因为宋濂从小就“嗜学”,成年以后,“益幕圣贤之道”,他学习能够刻苦和持之不懈的原因就在于此。古人言:“大志得中,中志得小,小志不得”。志向、目标是极其重要的,这是成功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宋濂“以中有乐为足者”故可“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我们要乐中学,学中乐,学习效率才会提高。但是,宋濂的尊师方式,有些太过。他尊重老师固然重要,但也没必要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就是指:老师错,学生也错,学生没有反驳的机会。所以,我们当遇到老师有错误的时候,应该大胆、有理、有礼地向老师提出,这样,我们才可以和老师在人格上建立平等的关系。补充:(1)第1、2段中,作者是从哪四个方面叙述了自己求学的艰难的?【答案】①幼时借书抄录之辛;②成年求师叩问之难;③从师奔走之艰;(④求学生活之苦。(2)结合1、2两段,说说作者最终学业有成的几条理由。【答案】热爱学习、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不怕吃苦等。(3)本文体现了作者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答案】本文体现了作者许多可贵的精神品质: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尊师重道;简朴朴素,乐在其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关心后学,谆谆教诲。这些美好的品质,显示了儒者的风范。在文章最后,作者担心别人诋毁他“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其实是他自我反省习惯的表露,也是他为人坦诚率真的表现(4)文是写给马生的,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答案】作者现身说法,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5与当年作者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苦乐观。【答案】优越条件:吃穿无忧,有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丰富,信息灵通等等.苦乐观: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2023中考预测——《送东阳马生序》(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组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对下面句予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A.①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②走送之(走:跑)B.①尝趋百里外(趋:归向)
②未尝稍降辞色(稍:一会儿)C.①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D.①主人日再食(食:供养,给……吃)
②日侍坐备顾问(日:每天)2.翻译。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3.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①____________,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②____________,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③____________,作者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但他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①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注】久次:入学的先后顺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他一项是(
)
A.录毕,走送之走:跑
B.先达德隆望尊望:声望
C.援疑质理质:质问
D.色愈恭,礼愈至
至:周到
2.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蒙辞以军中多务B.先帝不以臣卑鄙
C.策之不以其道D.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序,文体名,一般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赠序一般是亲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事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B.宋濂二十岁之后更加仰慕圣贤之道,向有学问的前辈请教,有事遇到前辈的训斥或提问,一句话都不敢答复。
C.从乙文来看,董仲舒年轻时就潜心研究《春秋》,后人将《春秋》与《诗经》《尚书》《礼记》《大学》合称“五经”。
D.董仲舒研究学问非常痴迷,三年都无心观赏花园里的风景,他在室内挂上帘子读文章,任何人都见不到他。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1)媵人持汤沃灌
汤:(2)但当涉猎
涉猎: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凡所宜有之书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以衾拥覆
蒙辞以军中多务C.久而乃和
蒙乃始就学D.足肤皲裂而不知
结友而别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4.【甲】文作者提到,尽管学习条件优越,但有些太学生业不精、德不成,是因为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5.【甲】【乙】两文劝学方式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日星隐曜B.色愈恭,礼愈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同舍生皆被绮绣将军身被坚执锐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奉命于危难之间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从至书以观以衾拥覆B.当余之从师也无鲜肥滋味之享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则又请焉则素湍绿潭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不敢出一言以复复前行C.久而乃和政通人和D.至舍余人各复延至其家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或异二者之为B.余因得遍观群书因屏人曰C.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D.故余虽愚故渔者歌曰
2023中考预测——《送东阳马生序》(解析版)(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组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对下面句予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A.①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②走送之(走:跑)B.①尝趋百里外(趋:归向)
②未尝稍降辞色(稍:一会儿)C.①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D.①主人日再食(食:供养,给……吃)
②日侍坐备顾问(日:每天)【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B项①句意为: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趋:奔赴。②句意为: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稍:稍微,稍稍。故选B。2.翻译。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答案】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句中:侍:侍候。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请:请教。据此翻译即可。3.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①____________,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②____________,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③____________,作者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但他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答案】①.求书之难。②.求师之难。③.生活之苦。【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其中“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表现了作者的求书之难。“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表现了作者求师之难。“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组袍敞衣处其间”等句子表现了作者的生活之苦。据此理解作答。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序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①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注】久次:入学的先后顺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他一项是(
)
A.录毕,走送之走:跑
B.先达德隆望尊望:声望
C.援疑质理质:质问
D.色愈恭,礼愈至
至:周到
【答案】C【解析】A句意: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走:跑。B句意:前辈德高望重。望:声望C句意:提出疑难,询问道理.质:询问
。D句意: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至:周到。故选:C。2.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蒙辞以军中多务B.先帝不以臣卑鄙
C.策之不以其道D.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答案】D【解析】例句: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以:因为。A句意:吕蒙把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以:把B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以:因为C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以:按照
D句意:不敢一个人独自享用,必定用来分(赏赐)给别人(旁边的人).以:把故选:B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序,文体名,一般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赠序一般是亲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事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B.宋濂二十岁之后更加仰慕圣贤之道,向有学问的前辈请教,有事遇到前辈的训斥或提问,一句话都不敢答复。
C.从乙文来看,董仲舒年轻时就潜心研究《春秋》,后人将《春秋》与《诗经》《尚书》《礼记》《大学》合称“五经”。
D.董仲舒研究学问非常痴迷,三年都无心观赏花园里的风景,他在室内挂上帘子读文章,任何人都见不到他。【答案】A【解析】A.正确;B.有误,有事遇到前辈的训斥,一句话都不敢答复;C.有误,“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D.有误,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故选:A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答案】等到他高兴时,(我)就又向他请教。(“俟”“焉”各1分)【解析】重点词有:俟:等待;焉:兼词,于之,向他。句意: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答案】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解析】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1)媵人持汤沃灌
汤:(2)但当涉猎
涉猎:【答案】热水(2)粗略地阅读【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媵人持汤沃灌”的句意是:仆人拿热水喝或拿热水浸洗。汤:热水。(2)“但当涉猎”的句意是: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涉猎:粗略地阅读。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凡所宜有之书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以衾拥覆
蒙辞以军中多务C.久而乃和
蒙乃始就学D.足肤皲裂而不知
结友而别【答案】B【解析】考查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理解。A.之: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以:都是“介词,用”的意思;C.乃:副词,才/连词,于是,就;D.而:表转折,却/表顺承,可不译;故选B。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答案】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解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余(我)、从(跟随)、负箧(背着书箱)、曳屣(拖着鞋子)、行(走)”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4.【甲】文作者提到,尽管学习条件优越,但有些太学生业不精、德不成,是因为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答案】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筛选概括作答。本题可筛选“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中的“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来作答。其意思是:并不是天赋、资质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5.【甲】【乙】两文劝学方式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答案】都用了现身说法的劝学方式。甲文宋濂现身说法,用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鼓励马生想要学业有成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物质诱惑,勤学好问、专心致志。乙文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益处),使吕蒙无可推辞,开始学习。【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采用了“以身说法”的方法勉励马生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孙权劝学》一文,除了给吕蒙讲学习的道理之外,孙权也采用了“现身说法”的方法,讲了自己读书的亲身体会,孙权贵为国君,竟然“常读书”,以此达到规劝的目的。据此分析作答。【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木制家具出口业务分包劳务合同3篇
- 体育中心2025年度灌溉系统专用化肥及农药供应合同3篇
- 2025年度配电变压器租赁与电网安全培训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民间借贷服务合同规范(2025版)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电商平台入驻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民营中小企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厂房外墙铝型板安装与维护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美发店员工健康体检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新能源产业联营项目合同3篇
- 2025年水塘莲藕种植承包与品牌推广合作合同
- 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 2025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2025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重症患者家属沟通管理制度
- 法规解读丨2024新版《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应用案例
- IF钢物理冶金原理与关键工艺技术1
- 销售提成对赌协议书范本 3篇
- 劳务派遣招标文件范本
- EPC项目阶段划分及工作结构分解方案
- 《跨学科实践活动4 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教学设计
-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