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梳理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课文助读

【文题解读】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本则出自《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陈太丘即陈寔(shí)(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颍(yǐnɡ)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曾任太丘长。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期"是“约定”的意思。标题的意思是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标题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元方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他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了《世说新语》。

【写作背景】《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篇,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名士的教科书"。《世说新语》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此外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二、课文解析

原文参考译文赏析与理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中午(那位朋友)没有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那位朋友)才到。(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父亲)等您好久不见您来,已经走了。"(那位)朋友便生气地骂道:“不是人哪!与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好在中午(一同出行)。中午您没有来,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位)朋友感到惭愧,从车里下来拉他,元方(却)走进门去,也不回头看。层意第一层(开头至“去后乃至”):交代陈太丘与友人约定同行,友人迟到的故事背景。●写作手法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到“去后乃至”部分在文中的作用。【答案】①交代故事的起因,说明不守信用的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②为下文元方与友人的对话做铺垫。层意第二层(“元方时年七岁"至结尾):写元方与友人的对话内容和对话结果。●写作手法文中交代元方“时年七岁”的作用是什么?【答案】说明元方年纪小,为下文突出他的聪慧明理做铺垫。●内容理解1.元方与友人的对话分为几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案】两层。①第一层:交代父亲离去缘由。②第二层:写元方反驳友人的粗野怒责,并指出对方不守信用与不讲礼仪的错误行为。2.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以及“入门不顾"的行为表现出元方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明白事理,聪慧过人;率直方正。3.“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答案】①由“怒"转“惭”,说明友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②“下车引之”,说明友人想对元方表示友好,以示悔意。

主旨本文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写作特色(1)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通过对元方言行的描写,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爱憎分明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2)详略得当。文章有意省略了陈太丘等友人的过程,详写了元方与友人的对话。(3)运用语言描写和对比、反衬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元方和客人之间的对比,突出元方的人物形象。通过元方父亲的“交友以信”反衬出友人的不守信用。

三、文章结构

四、知识拓展

历史典故

范式守信(鸡黍之交)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汜。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①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②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③拜饮,尽欢而别。——出自范晔《后汉书·列传·独行列传》【注释】①告:请求。②克:约定或限定(时间)。③升堂:登上厅堂。

五、课后习题

(一)朗读课文,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参考答案】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的不同:(1)古代汉语多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2)古代汉语中省略的现象比较多,承前省略很常见。(3)古代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讲述故事示例:

有一天,陈太丘与朋友约定第二天正午会合,一同出城游玩。结果到了第二天中午,陈太丘等了很久,友人都迟迟未来。陈太丘只好一个人出城。陈太丘离去不久,友人坐着马车慢悠悠地来了。友人看看陈府门外说:“咦,不是说好等我吗?人呢?"当时只有七岁的元方独自在门口嬉戏,友人见了,就问道:“你父亲在不在?”元方回答:“等你太久没等到,就自己先走了。"友人听到此话,心里非常生气,便放声大骂道:“真不是君子啊!说好跟我一起出去游玩,自己却先走了。”元方听到此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反驳道:“本来已经约定好的时间,是您自己没遵守承诺,这是不守信用;您当着我的面骂我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友人瞬间脸红透了,下车想去拉住元方,结果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家门,把门关上了。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答案】面对父亲朋友的失信和怒责,陈元方据理抗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方正"之气:①他懂得“信”的重要;②他懂得“礼"的重要;③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④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三)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其中有一些尊称和谦称。读一读,说说它们分别用于指称谁。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敬辞类令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惠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垂垂问、垂询(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垂爱[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赐赐教(请求对方给予指教;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称)、赐复(敬称人回信的套语)

高高见(更好的看法、高明的见解,用以称对方的见解)、高论(见解高明的议论,用以称对方的言论)、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称老人的年龄(多指七八十岁以上)]、高就(常用于问别人在什么地方工作,原意是放弃原来的工作,去担任地位较高的工作)、高朋(贵宾,好友)、高邻[对邻居(或邻国)的敬称]

贤贤弟[尊称对方(和自己同辈而比自己年龄小的人)]、贤侄[尊称对方(比自己小一辈的人)]

奉奉送(赠送)、奉赠(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伴;陪同做某事)

其他久仰(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劳驾(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赏光(请对方接受自己的其他邀请)、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贵姓(问人姓氏)、贵庚(问人年龄)、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驾(对对方的尊称)

谦辞类家家父、家严、家君(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自己的母亲)

舍舍弟(自己的弟弟)、舍妹(自己的妹妹)

小小弟(谦称自己)、小儿(自己的儿子)、小女(自己的女儿)、小店(店老板对自己店的谦称)

愚愚兄(面对同辈而年轻于自己的人时的自我谦称)、愚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拙拙作、拙著(自己的文章)、拙见(自己的见解)

敝敝人(自己)、敝姓(自己的姓)、敝校(自己的学校)

鄙鄙人(自己)、鄙见(自己的见解)

其他寒舍(对人称自己的家)、见教(称对方指教自己)、见谅(请对方原谅自己)

六、核心命题解读

1.“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从神态、语言描写方面品析这句话。

【答案】一个“怒”字,使“友人"不守信用而且无理的神态毕现。“非人哉”更表现了“友人"粗野、毫无羞耻之心的特点。这也为陈元方的反驳提供了依据。

2.文中写了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陈元方的反驳之语有什么特点?

【答案】陈元方的反驳之语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首先,言简意赅。他的语言简洁而内容凝练,“期日中”“日中不至"对子骂父”,寥寥数字便将原因、结果交代得十分清楚。其次,他说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先说前提是“期日中”,再指出“对子骂父”是无礼的表现,有根据,有结论。再次,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辞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

3.“友人惭,下车引之"表现了什么?

【答案】“惭”字写出了“友人"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尽显人物羞愧的神情。“引”字则表明了友人想对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

4.文章是如何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

【答案】文章中的人物语言,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人物性格。文章写友人的语言有:“尊君在不?"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尊君在不"问得直截了当,毫无谦恭之意,初露性格的粗鲁。“非人哉!"出言不逊,对子骂父,这是非常无礼的行为,再露性格的粗鲁。“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自责自己的失约误期,反而委过于人,怒斥对方,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粗鲁的性格特征。

文章写元方的语言有:“待君久不至,已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待君久不至,已去"是对友人的问话的回答,元方把父亲的“去”与“待君久"、友人的“不至”联系起来,不仅交代了父亲离去的原因,而且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是对友人怒斥的反驳,“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使友人失去辩驳的根据;“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聪慧过人、明白事理的孩子。

5.文中写“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答案】示例一:失礼。理由:①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②友人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且他已经认识到错误,感到羞愧,即使有错,作为晚辈,也应以礼待之。

示例二:不失礼。理由:①友人失信又失礼,元方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②同时也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七、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

(二)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2.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3.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

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办;委任

4.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

今义:引领,引导

5.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三)一词多义

1.不

①尊君在不(同“否”)

②日中不至(副词,没有)

2.日

①日中不至(太阳)

②寒雪日内集(天)

3.相

①相委而去(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②相顾惊疑(互相,交互)

4.乃

①去后乃至(才)

②家祭无忘告乃翁(人称代词,你的,你们的)

5.而

俄而雪骤(与“俄"合用,表示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相委而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