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报告-1-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实施报告一、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1)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年来,各类安全事故频发,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2)项目背景方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先进的风险评估技术,导致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项目旨在通过引入先进的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帮助企业全面识别、评估和控制安全风险,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3)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安全风险。例如,企业供应链的全球化导致原材料、产品和服务来源多样化,增加了供应链安全风险;企业业务拓展到海外市场,面临着跨文化、跨地区的安全风险等。因此,本项目的研究与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还能够促进我国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安全保障。1.2项目目标(1)项目目标首先在于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体系,确保企业能够全面、准确地识别和评估各类安全风险。这包括对生产过程中的物理风险、人因风险和管理风险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一套完整的风险识别清单,为后续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依据。(2)其次,项目目标还包括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风险辨识评估能力。通过培训和实践,使安全管理员能够熟练掌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分析和处理安全风险的能力,从而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3)最后,项目目标旨在通过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包括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方案,对高风险区域和环节进行重点监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为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1.3项目范围(1)项目范围首先涵盖了企业生产运营的全过程,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运输、销售服务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环节。通过对这些环节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旨在全面覆盖企业可能面临的安全隐患。(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重点关注企业内部的关键设施和设备,如生产线、储存仓库、实验室等,以及与之相关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同时,项目还将涉及企业外部环境,如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以及可能影响企业安全的公共安全事件。(3)具体到项目内容,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对企业现有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估,识别安全风险点;制定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方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并监督其实施;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不断优化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体系。二、安全风险辨识方法2.1风险辨识原则(1)风险辨识原则首先强调系统性原则,要求对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不仅关注单个环节或单一因素,还要考虑各环节、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从而形成对风险的整体认识。(2)实事求是原则要求在风险辨识过程中,必须基于实际生产运营情况,对风险因素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估,避免主观臆断和盲目决策。同时,应充分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预防为主原则要求在风险辨识时,应优先考虑预防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这意味着在风险辨识过程中,应着重关注可能引发事故的源头,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风险,确保生产运营的安全稳定。2.2风险辨识方法(1)风险辨识方法中,首先采用系统分析法,通过梳理企业生产流程、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识别出潜在的风险点。此方法强调从整体出发,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综合分析,确保风险辨识的全面性。(2)其次,运用专家调查法,邀请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安全管理专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提高风险辨识的准确性。(3)此外,结合现场观察法和文件审查法,对企业的生产现场、设备设施、操作规程等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结合相关文件资料进行审查,从而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这两种方法相互补充,确保风险辨识的深入性和准确性。2.3风险辨识过程(1)风险辨识过程的第一步是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组建风险辨识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分工,收集与风险辨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如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参数、操作规程等,为后续的风险辨识工作奠定基础。(2)在风险辨识的具体实施阶段,首先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接着,通过现场观察、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此阶段还需注意对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如物理风险、人因风险、管理风险等,以便于后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3)风险辨识的总结阶段是对整个辨识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包括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形成风险清单,并对风险辨识的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价。此外,还需根据风险辨识的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此阶段的工作成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的开展。三、安全风险识别3.1物理风险识别(1)物理风险识别首先关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电气、化学等物理因素。例如,在生产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设备故障、机械伤害、电气火灾、化学品泄漏等风险。这一阶段需要通过现场检查、设备维护记录分析等方式,识别出潜在的风险点。(2)在物理风险识别过程中,还需对生产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因素进行评估。例如,高温作业环境可能导致工人中暑,高压容器可能发生爆炸等。通过分析环境因素对生产过程和人员安全的影响,可以识别出相应的物理风险。(3)此外,物理风险识别还应包括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进行评估。例如,废弃化学品、重金属污染等,这些物质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通过分析废弃物的产生、处理和排放过程,可以识别出相关的物理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3.2人因风险识别(1)人因风险识别涉及企业内部员工的行为和操作失误,如操作不当、疲劳作业、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操作失误、设备损坏、事故发生。识别此类风险时,需要通过分析员工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培训状况等,找出可能导致人因失误的根源。(2)在人因风险识别中,还需关注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沟通机制。不合理的组织结构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畅,沟通不畅则可能引起误解和冲突,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决策质量。此外,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压力管理也可能导致员工产生心理负担,增加人因风险。(3)另外,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例如,员工的年龄、健康状况、情绪状态等都会影响其工作效率和安全行为。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可以识别出与人员生理和心理相关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提供健康体检、改善工作环境等,以降低人因风险。3.3管理风险识别(1)管理风险识别是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性和执行力。这包括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进行审查,以识别出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例如,不完整或过时的安全操作规程可能导致员工在执行任务时产生误解,从而引发事故。(2)在管理风险识别过程中,还需关注企业内部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如果员工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即使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也难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因此,识别管理风险时,要评估安全培训的覆盖范围、培训效果以及员工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3)此外,企业内部的管理层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决策能力也是管理风险识别的重要内容。管理层的安全意识不足、决策失误或缺乏对安全问题的关注,都可能对企业的安全风险控制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识别管理风险时,还需评估管理层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角色、责任和执行力。四、安全风险评估4.1风险评估方法(1)风险评估方法中,首先采用风险矩阵法,通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后的影响程度两个维度,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这种方法能够直观地展示风险的大小,帮助决策者快速识别出高风险区域,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2)其次,实施危害和操作性研究(HAZOP)方法,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危害和操作偏差,评估其对系统安全的影响。HAZOP方法强调系统性的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够深入挖掘风险因素,提高风险评估的全面性。(3)此外,运用故障树分析(FTA)方法,对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进行系统分析,识别出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FTA方法能够帮助企业从系统层面理解事故发生的机理,为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模拟和验证,FTA方法有助于发现和改进系统的薄弱环节。4.2风险评估过程(1)风险评估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组建风险评估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分工,收集风险评估所需的数据和信息,如历史事故记录、设备性能数据、操作规程等,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基础。(2)在风险评估的实施阶段,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因素。接着,根据风险评估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此阶段还需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验证,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风险评估的总结阶段是对整个评估过程进行总结和报告,包括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汇总,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并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建议。同时,还需对风险评估的流程和方法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为未来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参考。这一阶段的工作对于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至关重要。4.3风险评估结果(1)风险评估结果通常以风险矩阵的形式呈现,其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后的影响程度是两个核心指标。这种矩阵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有助于企业明确哪些风险需要优先关注和采取控制措施。(2)在风险评估结果中,还会列出具体的风险清单,包括每个风险的基本信息、风险评估结果、风险等级、潜在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这些信息对于企业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3)此外,风险评估结果还会提供对现有安全控制措施的评估,指出哪些措施是有效的,哪些措施需要改进或加强。同时,风险评估结果还会提出针对高风险的预防性措施和建议,为企业提供实施风险控制的指导方向。这些结果对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五、风险控制措施5.1控制措施制定(1)控制措施制定的起始点是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分析,根据风险等级和潜在影响,确定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这一阶段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资源、技术、人员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案。(2)在制定控制措施时,应遵循针对性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例如,对于物理风险,可能需要物理隔离、设备升级或操作规程改进;对于人因风险,可能需要加强培训和监督;对于管理风险,可能需要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3)控制措施的制定还应考虑经济性和有效性,确保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采取的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同时,应制定明确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表,确保控制措施能够按时、按质完成,并定期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5.2控制措施实施(1)控制措施实施阶段,首先需要对已制定的控制方案进行分解,明确每项措施的具体任务、责任人和实施时间。通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确保控制措施能够有序、高效地执行。(2)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现场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严格执行。对于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应安排专人负责,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安全意识。(3)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应及时上报,并寻求解决方案。此外,还要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5.3控制措施效果评估(1)控制措施效果评估是确保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的关键环节。评估过程通常包括对实施后的风险等级、潜在影响以及控制措施的实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评估,可以验证控制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否能够有效降低风险。(2)在进行效果评估时,应采用多种方法,如现场观察、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全面收集相关信息。通过对比实施前后的数据,评估控制措施的实际效果,包括事故发生率、设备故障率、员工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变化。(3)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是评估过程的最后一步。根据评估结果,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判定,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应将评估结果反馈至相关部门和人员,确保风险控制措施得到持续优化和改进。通过不断的评估和调整,形成动态的风险管理循环。六、风险沟通与培训6.1风险沟通机制(1)风险沟通机制是确保风险信息有效传递和共享的关键环节。首先,应建立明确的风险沟通渠道,包括定期召开的风险沟通会议、风险信息发布平台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机制。这些渠道应确保所有相关方都能及时获取风险信息。(2)在风险沟通机制中,应明确沟通的责任人和角色。这可能包括安全管理人员、生产部门负责人、员工代表等。每个角色应明确其在风险沟通中的职责,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反馈。(3)此外,风险沟通的内容和方式也应得到规范。沟通内容应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措施以及最新的风险动态。沟通方式可以是书面报告、口头汇报、培训讲座等,应根据不同受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通过有效的风险沟通,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促进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提升。6.2风险培训内容(1)风险培训内容首先应涵盖基础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常见的安全风险类型、事故案例分析、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等。通过培训,使员工了解安全风险的基本概念,提高安全意识。(2)培训内容还应包括风险辨识和评估的方法,如如何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如何进行风险评估等。通过实际案例和模拟操作,让员工掌握风险辨识和评估的技巧,提高其在工作中识别和应对风险的能力。(3)此外,风险培训内容还应涉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响应和自救互救技能。这包括火灾、爆炸、泄漏等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逃生、急救措施等,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通过这些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安全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6.3培训效果评估(1)培训效果评估是检验风险培训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评估过程通常包括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培训方法的接受度以及培训后的行为改变等方面。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员工是否真正吸收了培训内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2)评估方法可以多样化,包括问卷调查、考试、模拟演练、现场观察等。问卷调查可以收集员工对培训内容的反馈,考试可以检验员工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模拟演练可以评估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能力。(3)培训效果评估的最终目的是持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课程进行调整,确保培训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符,同时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的吸引力和实用性。通过这样的循环改进,可以不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七、风险监测与预警7.1监测指标(1)监测指标的设计应围绕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目标,包括事故发生率、设备故障率、员工违规操作次数等关键指标。这些指标有助于实时监控企业安全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2)在监测指标中,应包含环境监测指标,如空气质量、噪音水平、温度湿度等,这些指标对于评估工作环境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同时,还应监测安全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维护记录,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3)此外,监测指标还应包括员工安全行为和意识指标,如安全培训参与率、安全知识测试通过率、员工安全建议提出数量等。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参与度,以及安全文化的建设情况。通过综合这些监测指标,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安全风险状况。7.2预警机制(1)预警机制的设计旨在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早期识别和预警,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这包括建立一套完整的预警指标体系,该体系应涵盖事故发生前的各种预警信号,如设备异常、操作失误、环境变化等。(2)预警机制的实施需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监测指标达到预警阈值,应立即启动预警程序。这包括通知相关责任人、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等,以确保能够迅速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3)预警机制的评估和优化是确保其有效性的关键。这要求定期对预警机制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预警信号的准确性、响应速度、应急措施的有效性等。根据评估结果,对预警机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其预警和应对风险的能力。7.3预警响应(1)预警响应的第一步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根据预警类型和级别,确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方案。应急预案应详细规定应急组织结构、职责分工、行动流程以及所需资源,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2)在预警响应过程中,应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到位,包括应急队伍、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同时,与外部救援机构保持沟通,如消防、医疗等,以便在必要时获得外部支援。(3)预警响应还包括对受影响区域和人员的保护措施。这包括疏散受威胁人员、隔离危险区域、实施现场保护等,以减少事故对人员和财产的损害。在整个响应过程中,应持续监控事态发展,及时调整应对策略,确保预警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八、风险信息管理8.1信息收集(1)信息收集是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的基础,包括对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收集。内部信息可能涉及生产数据、设备维护记录、员工安全培训记录等,而外部信息则包括行业安全标准、相关法律法规、事故案例等。(2)信息收集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如现场调查、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文献检索等。这些方法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此外,信息收集还应注重时效性,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的信息。对于关键信息,如安全风险报告、事故通报等,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第一时间获取并处理相关信息,为安全风险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8.2信息整理(1)信息整理是信息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将收集到的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使其具有条理性和可利用率。整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如按风险类型、风险等级、时间顺序等进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检索和分析。(2)在信息整理中,应建立信息档案,对整理好的信息进行编码和归档。编码系统应具有唯一性和可追溯性,确保每条信息都能被准确识别和定位。同时,信息档案应保持更新,及时补充新信息,删除过时信息。(3)此外,信息整理还应包括信息的标准化处理,如统一数据格式、术语和符号等,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通过信息整理,可以形成有序、系统化的安全风险信息库,为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8.3信息共享(1)信息共享是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将整理好的安全风险信息在企业内部或相关方之间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共享的目的是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安全风险信息,提高整体的安全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2)在信息共享过程中,应建立明确的信息共享机制,包括确定共享信息的范围、频率和方式。共享方式可以包括定期会议、内部网络平台、电子邮件、短信通知等,根据不同信息和受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共享渠道。(3)信息共享还应注重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确保敏感信息不被未授权的人员获取。这要求在信息共享前对信息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级别的信息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如设置访问权限、加密传输等。通过有效的信息共享,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和行业内的安全知识交流,共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九、风险管理总结与持续改进9.1总结(1)总结阶段是对整个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实施过程的回顾和总结。在这一阶段,需要全面梳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遇到的问题和挑战、采取的解决方案以及取得的成果。(2)在总结中,应对项目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风险识别的准确性、风险评估的合理性、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以及信息管理的高效性等。通过这些评估,可以明确项目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3)最后,总结应提出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经验教训的提炼,包括对风险管理策略、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改进建议。这些总结和提炼将有助于企业形成一套更为完善和高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9.2持续改进措施(1)持续改进措施首先应包括对现有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体系的定期审查和更新。这要求企业根据最新的安全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发展,对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工具和流程进行持续优化,确保体系始终处于先进和适用的状态。(2)其次,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通过设立奖励机制,对提出有效风险控制建议的员工给予认可和奖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参与度,促进安全文化的形成。(3)最后,持续改进措施还应包括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的跟踪和反馈。企业应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此外,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收集员工和相关部门对安全风险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推动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9.3下一步工作计划(1)下一步工作计划的第一步是完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体系,包括更新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引入新的风险识别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以提高风险辨识的准确性和效率。(2)第二步是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员工,制定差异化的培训计划,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同时,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3)第三步是建立安全风险监控和预警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风险的实时监控和预警。通过系统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亲子教育活动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税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误差理论与测绘平差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衡水学院《有机化学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交通大学《元典阅读与笔记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形体与舞蹈(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戏曲学院《小企业会计准则》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自然地理学理论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数据分析与SPSS实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技术应用
- 2025年山东光明电力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神经发展障碍 儿童社交沟通障碍康复规范》
- 2025年中建六局二级子企业总经理岗位公开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5月江苏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管理类和其他类)
- 注浆工安全技术措施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组”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3上海高考英语词汇手册单词背诵默写表格(复习必背)
- 人民军队历史与优良传统(2024)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DB11T 641-2018 住宅工程质量保修规程
- 幼儿园幼儿营养食谱手册
- 光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