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学设计_第1页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_第2页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_第3页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_第4页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1、知识铺垫: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2、口才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快乐竞答:在娱乐中学习,以“抢答比赛”的形式,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深刻的、全面的去考虑问题,提高他们的品味能力,成为才思敏捷又有主见的人。对课文内容也加深了印象,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和合作精神。4、你一言我一语: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学生参与意识强,气氛活跃,把学习的呆板的知识,变成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分析就能活起来的活动,既增加了兴致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5、知识链接:拓展学生的视野。6、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课堂效果加以分析。【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大屏幕展示、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投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虽然以描写大的战争场面见长,却也有刻画入微之处。《杨修之死》这篇课文就是曹刘交战中的一个小插曲。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吧!二、背景简介这一事件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三、知识铺垫1、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2、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3、为抢答题目做准备。第二课时一、口才展示学生复述本文中发生的七个小故事学生复述七个小故事。二、快乐竞答规则:把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两个抢答小组,同组可以讨论问题答案,然后完成必答题和抢答题目,答对的加10分,答错的要倒扣10分。1、必答题目:⑴(男生)注音1:庖官夏侯惇恃才放旷曹操之忌⑵(女生)注音2:佯惊问曹丕大簏伺察谮害⑶(男生)解释词语1:适庖官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不置褒贬心甚忌之⑷(女生)解释词语2:食讫佯惊问人皆不晓其意大簏迳来告操伺察谮害2、抢答题目:⑴概括杨修性格特点的词语是什么?抢答后明确答案:恃才放旷。⑵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抢答后教师明确答案:因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⑶阅读前3自然段“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联系上下文,你认为他“有感于怀”的“感”是什么?抢答后明确: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⑷曹操看到碗中鸡肋,便把它当作口令,是某种情绪或心境的流露。请说一说是什么情绪或心境?抢答后明确:犹豫不决、烦躁不安。⑸杨修根据什么得出曹操“必班师”的结论?抢答后明确:根据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得出。⑹“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夏侯惇为什么会“大惊”?抢答后明确:因为擅自行动,客观上确实起了“惑乱军心”的作用,是违反军纪的。⑺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造言”是什么意思?这个词用得准确吗?抢答后明确:编造的话;准确,因为曹操毕竟没有说过退兵的话,只是杨修的分析猜测。⑻对曹操杀杨修,你怎样评价?抢答后明确:以“惑乱军心”处死杨修,似乎杀得有根有据,合情合理。这正是曹操为人奸诈险恶之处。⑼读中6自然段:这六段的总叙(中心句)是什么?抢答后明确: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六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抢答后明确:道破题字玄机;分吃一盒酥;揭穿“梦中杀人”;轻率揭发吴质;教曹植出门方法;教曹植作答。⑾在所有“恃才放旷”、“犯曹操之忌”的事中,哪一件最令曹操忌恨?抢答后明确:是为曹植作答教,实际上是干预了曹家兄弟的继位之争。这致使曹操极为反感,遂生“杀修之心”。⑿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的六件事,按什么顺序排列?属叙事方式中的哪一种?抢答后明确:按“犯忌”的轻重。根据是:操虽称美,心甚忌之;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操闻而愈恶之;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用了叙事方式中的补叙。⒀阅读后3自然段:曹操既杀杨修……下令来日进兵。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开头写曹操“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这里却下令进兵,是为什么?抢答后明确:这是曹操掩盖想退兵的心事,进而掩盖杀杨修的用心。表现曹操的虚伪奸诈。⒁下面写曹操强行进兵,结果惨败而回,还险些送了性命,这是不是与“杨修之死”无关?抢答后明确:不是。这些与下文“方忆杨修之言……”联系,证明先前杨修的分析和预言是非常正确的;再次揭露曹操以“惑乱军心”杀杨修是借口,真正原因是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⒂“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先“厚葬”近侍,又“厚葬”杨修,两次“厚葬”,刻画曹操什么性格?抢答后明确:刻画曹操的虚伪奸诈。3、在抢答的基础上,归纳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杨修:恃才放旷。具体包括:不拘礼俗、轻率大意,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都无所顾忌。评:杨修这样的人,只可作学问,不可搞政治。曹操:残酷、多疑、奸诈、虚伪。评:“千古第一奸雄”4、总结:(5分钟)(教师完成)⑴分出胜负方。⑵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三、知识链接大屏幕:《三国演义》评杨修诗(在“修死年三十四岁”后)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板书设计】杨修之死表面原因:鸡肋事件惑乱军心深层原因: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课后反思】此次以“抢答赛”的形式完成了课堂教学,训练了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速度,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力。《杨修之死》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一些重点字词,如:适数忌如但即的不同用法。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阅读──辩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2、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投影仪或小黑板2、素材储备:《三国演义》中有关杨修的段落。【教学过程】一、导入历史上的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只要能为他的政权效力,即使像陈琳那样曾为袁绍著大骂他祖宗的人,他都愿意接纳,更何况是位才智过人的杨主簿呢?杨修之死,是何原因?二、新授1、阅读、整体感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并探讨杨修的死因。2、小组互动,合作探究。⑴复述故事:①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A、鸡肋的故事;B、改修花园;C、一盒酥。②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A、梦中杀人;B、簏中物;C、斩吏出门;D、代作答教。⑵小组竞赛、完成必答题(抽签选作答学生)明确:①给字注意、释义:幻灯投影或小黑板示题:A、鸡肋(lèi):胸部两旁的骨头B、辕门外(yuán):军营的大门,C、数犯曹操之忌(jì):对某些言语举动或事情有所顾及所形成的禁忌。②按拼音填汉字并释义:用幻灯投影或小黑板示题:A、竟取匙与从食qì(讫)B、操因疑修zèn(谮)害曹丕C、延弃弓chāo(绰)刀⑶抢答题(答错者倒扣10分)①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明确: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②叙事的方式有:A、顺序B、倒叙C、插叙D、补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明确:本文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水浒传》中,本文则是插叙。③请找出本文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通假。明确:当通挡,分通吩;付通咐。三、小组间辩论分两组,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明确观点:(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在辩论基础上,总结人物性格特征。明确:(男)总结杨修的性格特征。(女)总结曹操的性格特征。四、反馈练习1、读字词(小黑板示)。2、研讨与练习二、三。五、学习小结1、内容小结: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2、方法归纳: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板书设计】杨修之死原因杨修曹操持狂好虚老才妄耍伪谋放轻小残深旷率聪诈算明内因外因(男)恃才放旷(女)借违反军纪之名终于招致杀身之祸处死杨修《杨修之死》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⑵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⑵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开篇词)导入。二、作者简介三、初读课文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2、曹操对夏侯惇只是“佯怒”,“欲斩之”,为什么对杨修却是毫不留情?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四、再读课文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五、研读课文概括曹操、杨修的形象。六、拓展迁移请结合你对文章的感悟,用一句话对杨修进行点评。七、作业1、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2、(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杨修之死》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关键字词,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做人要谦逊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教学重点】1.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明确二人之间的矛盾;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独特写法。【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教学过程】(课前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一、营氛围,揭课题——引“真知”1.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人们常说:三国看智,水浒看勇。三国有无数的智者,其中有被重用的幸运者,也有屈死却不知死因的不幸者,杨修就是这样的不幸者。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杨修之死》。2、课前大家已预习过课文,对于杨修之死,你想说点儿什么?请用这样的句式(PPT):唉(哼,嗨),杨修你太——3、的确,杨修聪明过人,连曹操的得力干将夏侯惇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文中有一句话,是他对杨修的高度赞扬,请找出来——公真知魏王肺腑也!(幻灯展示)4、这句话的意思是?朗读时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重音落在哪个词?(板书——真知,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该句)二、读课文,知大意——明“真知”1、杨修的“真知”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请默读全文,思考:(板书:真知)(1)解“活”字——“人皆不晓其意”(2)解梦中杀人——“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众人皆迷,惟修独知)(3)解一盒酥(4)解“鸡肋”口令(5)破解操试才干(6)破解操问军国大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设疑)2、小结:杨修既能猜心事、又有洞悉才,可谓聪明过人、料问如神,有诗为证(PPT):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难怪夏侯惇感叹——公真知魏王肺腑也!三、析性格,探死因——疑“真知”过渡:如此聪明过人的杨修屈死却不知何因,他真的聪明吗?(板书:真知?)生再读课文,思考:1、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杨修有何性格?(恃才放旷)什么意思?(PPT)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追问: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杨修的“恃才放旷”?(引导学生注意一些容易忽略的字词,从别人所不经意处去读,通过字义与朗读,充分理解杨修恃才放旷、目中无人、骄傲自负、擅作主张、行事草率的性格)如:(1“便叫随行军士,收拾行李,各收拾行装,准备起程”中的“便”字(2)“竟取匙与众人分食讫”中的“竟”字(3)“修知其事,竟来告操”中的“径”字(4)“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梦中耳”中的“指而叹”2、正当杨修洋洋自得之时,死神却一步步向他走来。杨修的恃才放旷招来了曹操怎样的态度?请完成下表格。(PPT)杨修的表现曹操的态度破解门内“活”分食“盒”中酥破梦中杀人真相告发吴质事件教植斩杀门吏教曹植作答教破解“鸡肋”口令小结:杨修曾慨叹曹操的近侍是“梦中人”,想不到他自己也成了“梦中人”。表面上杨修是“真知魏王肺腑也”,其实是“真不知魏王肺腑也”。原来性格不仅决定命运,还能决定生死啊。3、有人说鸡肋事件只是一个借口,一条导火线,杨修之死曹操要负全部责任;也有人认为杨修之死是咎由自取。同学们,你怎么看?生可畅所欲言,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曹操的性格特征4、总结:恃才放旷的杨修碰到阴险狡诈的曹操,等待他的只有断头台。关于杨修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请看:(PPT)“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明李贽“太祖(曹操)既虑始终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袁绍)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陈寿《三国志》“祢衡之死,是因为他太不了解人;杨修之死,则因为他太了解人。而且,他们又都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人与人之间究竟应如何相处。”——易中天《品人录》四、做假设、谈启示——赞“真知”1、假如你是才华横溢的杨修,如何与曹操相处才能相安无事,真正体现“大智慧”?2、杨修因才受赏,也因才而丧命。我们从杨修的遭遇中得到哪些做人的启示呢?3、小结:同学们,你们不仅能参透杨修和曹操,还能悟出这么多有益的处世哲学,真乃“真知”也!(板书:真知!)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让“才”与“智”同行,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或张扬个性、但不张狂行事,于个人、于国家,那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啊!五、结课堂、力推荐——崇“真知”1.(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杨修死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他扬起的尘土注视着繁华后的沧桑,落魄后的崛起。品书香一缕,读人生百味。希望大家能多读名著,用书来装扮自己,用书来充实智慧,用书来丰富人生,努力崇尚真知,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真知”人!(板书:真知......)2.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或《后汉书》、《晋书》,比较文学作品里的曹操与历史上的曹操的区别。《杨修之死》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曹杨之间的故事。2、探究杨修的死因,分析曹杨二人的性格特点。教学重、难点:1、分析曹操和杨修两个人的性格特征,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2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领悟做人的道理。教学方法:1、点拨法、激趣法;2、小组讨论学习法;3、文献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歌词写出了三国时期英雄人物辈出,但都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已经成为历史,但其中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依然被后人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名著中的两个人物:曹操和杨修二、人物简介:1、杨修:字德祖,汉太尉杨震五世孙。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薄。才华过人,思维敏捷。2、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汉献帝时期写天子以令诸侯,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汉献帝封其魏王。三国时期实力最强。精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龟虽寿》、《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曹操集》。三、整体感知、研读、合作、探究课文1、曹操为什么要杀修?导火索是什么事?罪名是什么?(让学生用原文回答)明确:因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导火索:鸡肋事件罪名:惑乱军心”2、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整理文章结构、体会插叙作用明确:插叙作用:与顺叙相结合,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是曹操、杨修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4、归纳分析人物形象:5、讨论探究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说归之于杨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观点?教师点拨明确:就小说解读而言,以上三条角度不同,却都能成立。从历史上说,恐怕只有第三条是正确的。历史上曹操以爱才著称:不论出身,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在曹操那里谋得一官半职。比如贾诩,以前是张绣一方的,后来随张绣一起投靠曹操,成了曹操前期的五大谋士之一;再比如文武双全的张辽,以前是吕布手下的一员猛将,后来也被曹操吸收进自己阵营里,成为曹操手下“五虎良将”之一;而不得不说的就是曾经在袁绍手下干事的陈琳,在一篇檄文里将曹操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而曹操知道他有才,所以在打败袁绍以后也没有杀他,而是收为已用。可见曹操对杨修的重视非同一般,说他嫉妒杨修的才能是没有道理的。杨修数犯曹操之忌,没能看清自己身份,恃才放旷、耍小聪明遭人厌恶,后又干预曹氏内政导致杀身之祸。6、巩固拓展:阅读材料,说说杨修和纪晓岚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做法?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纪晓岚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晓岚更得到重用。小结:大家一定赞同纪晓岚,杨修疏放不羁、蔑视权贵、张扬个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杨修还是可爱的,我们用现在胡话来说这个人不能很好融于现实的社会,不是一个识时务的人。只能说杨修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自食其果。四、如何让“杨修之死”的悲剧不再我们身上发生?中国人之聪明达到极顶处,转而见出聪明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中国文明乃由动转入静,主退,主守,主安分,主知足,而成为重持久不重进取之文明。—林语堂《中国人之聪明》明确:真正的聪明人:是一种难得糊涂的状态,试想杨修不是处处表现张扬自己看清别人又看清自己哪会有杀身之祸?五:总结写法:1、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2、运用插叙手法使行文波澜起伏。六、作业布置:(任选其一)1、以《从杨修之死想到的》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的认识。2、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写出你心目中的曹操形象。《杨修之死》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②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③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过程与方法:①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教学重点: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片头曲)导入。二、作者及背景简介三、自学检查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里反应?(请用简洁的话概括。)五、研读课文,感知形象在这些杨修犯曹操之忌的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六、深入阅读,合作探究细读课文,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1.曹操的性格特点分析。我是从读出来曹操的性格特征。2.杨修之才具体表现在哪里?(找出文中关键句,举例子回答)例如:杨修“放旷”表现在,我是从读出来的。(抓住人物语言)七、合作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关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它因,你持哪种观点呢?请以“杨修之死,过在于,因为”的句式谈谈你的看法。内因:杨修之死,一方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外因: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还是他在大是大非和重大问题上不能与曹操保持一致,甚至离心离德。杨修之死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八、拓宽延伸穿越时空,如果你是曹操身边一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提出什么忠告?对曹操进谏什么?九、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板书设计:杨修之死罗贯中杨修———矛盾冲突————曹操(侍才)(忌才)恃才放旷1.鸡肋事件(果断杀之)阴险狡诈才思敏捷2.改建园门(心忌之)城府很深卖弄聪明3.分食酥饼(心恶之)表里不一伺察敏锐4.语破奸心(愈恶之)虚伪多疑狂妄轻率5.轻视吴质(愈恶之)刚愎自用果敢大胆6.教植斩吏(操大怒)谋略不凡7.代植作答(欲杀之)暗藏祸心料事如神8.失利葬修叙事线索———身死因才误课后反思:《杨修之死》教学设计7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复述事件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3、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4、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二、教学重点: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复述事件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三、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二)、信息快递1、注音:鸡肋主簿恃才放旷谮害绰刀夏侯惇讫曹丕2、简介常识知识《三国演义》作者,(朝代)小说家。它是我国第一部小说,描写了的历史故事,集中体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全书鲜明的反映了的思想。3、背景简介:《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等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三)、文本探究读课广文思考1、杨修被杀的直接导火线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件事,杨修会被杀吗?从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来?属于什么记叙顺序?导火线:“鸡肋”事件,扰乱军心。知识精点:记叙的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2、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几件事,并从原文勾画出每一次犯忌,曹操的心理反应。事件曹操的态度3、探究杨修死因一是杨修摸透曹操心思,曹操既嫉妒其才能,又考虑到他会终成祸患;二是杨修恃才放旷,置军纪于不顾;三是杨修卷入统治集团核心的斗争之中。4、小说将曹杨二人置于矛盾冲突中,鲜明地展现了两人的性格,请结合原文简要加以分析。杨修:才思敏捷曹操:虚伪奸诈恃才放旷残忍多疑卖弄聪明妒贤嫉能轻率大意老谋深算4、质疑交流。(四)、课后拓展1、杨修的遭遇对你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可从曹、杨角度考虑)2、三国中的曹操阴险狡诈、老谋深算,除去文中的事情,你还知道名著中哪些事情能体现他的这一特点。(五)、命题练笔《我眼中的曹操》要求:采用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表述自己的观点。《杨修之死》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清小说脉络,概括文中典型事件。2、赏读语言,品味关键词,分析人物性格。过程与方法朗读,体会语气,分析人物性格,抓住关键词分析杨修曹操性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杨修之死得到启发:如何才是真正的智慧;热爱传统文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读体会语气分析人物性格,通过对关键词的品析深入分析人物性格。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教学课时一学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1)庖官()(2)食讫()(3)佯惊()(4)伺查()2、解释关键词数犯曹操之忌()()适庖官进鸡汤()二、授新课【导入】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看看杨修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死因是什么。活动一:三国故事会活动1:任选文中的七个故事中的一个表演课本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举手上台任选一幅图表演。活动二:大话三国人物示范:以鸡肋事件为例。请大家找出杨修说的话,以及夏侯惇和曹操看到军士收拾行装后的表情。由鸡肋事件,可见杨修胸无城府,一介书生,卖弄聪明而不知死活,不知收敛,不懂政治。一盒酥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活动三:三国人物之杨修论死因学生认为杨修死因:其一:杨修之死,过在自己。其二:杨修之死,罪在曹操。其三:主要缘于政治斗争。小结:我们通过杨修之死,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对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杨修之死因归纳一、学生从故事中作者的倾向里读出的死因是杨修之死原因在己。二、学生分析每个故事曹操的表里不一虚伪狡诈的反应,认为死因在曹操狡诈凶残。三、老师补充材料,辅助学生真正理解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他卷入曹操立世子的政治斗争。板书设计:1.杨修被杀插2.改建园门3.分食酥饼杨修恃才放旷学会与人相处4.语破奸心曹操老谋深算5.轻视吴质6.教植斩吏叙7.巧作答教8.失利葬修作业布置:以“你想对杨修说些什么”为题写一篇200字的小短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内因与外因的辨证思想认识,正确的人才观。知识技能分析语言材料,梳理信息,表达感悟认识能力训练,能够合作交流自己的思想。过程方法问题探究,合作交流。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材料洞悉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人才观的交流与表达。教学设计思路处理材料,归纳分析,讨论交流。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录音机、磁带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三国演义》及作者教学资料剪贴、摘抄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遣大军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复兵退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节选部分着力叙写曹操杀杨修的前因后果,改题为“杨修之死”是耐人寻味的。杨修,确有其人《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发人(问南灵宝)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史有传载。《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鸡肋(lèi)沉吟(yín)庖启(páo)夏侯惇(dūn)主簿(bù)褒贬(bāo)(biǎn)酥(sū)簏(lù)伺(sì)谮(zèn)曹丕(pī)邺城(yè)麾军(huī)高阜(fù)绰刀(chāo)教学程序及内容师生活动设计一、导入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开篇词)导入二、作者简介三、初读课文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2、曹操对夏侯惇只是“佯怒”,“欲斩之”,为什么对杨修却是毫不留情?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四、再读课文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五、研读课文概括曹操、杨修的形象六、拓展迁移请结合你对文章的感悟,用一句话对杨修进行点评七、作业课后练习作业1、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2、(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板书日常生活范围插叙政治活动杨修聪明才智恃才放旷曹操十分奸诈深谋远虑课后反思用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作导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营造了一种与小说相吻合的深厚凝重的历史氛围。课堂思考题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教学内容简洁紧凑。《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②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③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过程与方法:①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②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教学重点: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方法:1、激趣法2、点评法3、激励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片头曲)导入。二、作者及背景简介三、自学检查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把握课文故事情节,给每个故事拟一个小标题。(二)根据已学知识,了解情节及层次结构。五、研读课文,感知形象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分析他们的性格。《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1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自读,了解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分析能力。2.使学生了解课文故事情节,从而学习作者运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和恰当地运用插叙的结构方法。3.使学生知道《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教学方法:本文的语言属浅近文言文,不太难懂,阅读中难懂的词句可让学生靠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辅导。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介绍有关背景与情节: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遣大军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复兵退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节选部分着力叙写曹操杀杨修的前因后果,改题为“杨修之死”是耐人寻味的。杨修,确有其人《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发人(问南灵宝)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史有传载。《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根据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指导学生利用诠释自读课文(做书后练习一)鸡肋(lèi)沉吟(yín)庖启(páo)夏侯惇(dūn)主簿(bù)褒贬(bāo)(biǎn)酥(sū)簏(lù)伺(sì)谮(zèn)曹丕(pī)邺城(yè)麾军(huī)高阜(fù)绰刀(chāo)给课文划分段落(见书)阅读课文,课文中一共讲了几件事?(七件)(1)“鸡肋事件”(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修)第二课时按教参细讲课文内容讨论书后练习三、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2一.导入假如有人问: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哪一朝、哪一代最为人们所熟知?这时,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它既不是巍巍大汉,也不是赫赫盛唐,而是本应该鲜为人知的一个小小的时间段——三国。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历时不过70余年,其中既无曹操在《短歌行》中所期盼的“天下归心”的局面,更无王粲在《七哀诗》中所向往的“文景之治”;所有的只是战火纷飞,龙蛇混杂,纷纷攘攘的一片。相信罗贯中先生从来没有想过:他写下的这一本书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二、入题1、《三国演义》及作者介绍《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一百年间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塑造了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2、背景与情节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遣大军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复兵退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节选部分着力叙写曹操杀杨修的前因后果。3、杨修介绍字德祖,弘农华阴人,汉太尉杨震五世孙。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薄。因才华过人,又是袁术外甥,曹操虑为后患。三、研读课文问1:杨修因什么而死?“公真知魏王肺腑也!”?(分析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几件事情。从而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得出“性格决定命运”的结论。并且重点分析杨修参与家族统治的纷争导致的最终的结果。)曹操:阴险残忍、机变狡诈、虚伪、善于权术,自私自利、残暴、率性、不安、多疑杨修:恃才放旷、毫无心机、疏放不羁、张扬个性问2:关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它因,你持哪种观点呢?请以“杨修之死,在于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谈谈你的看法.四:拓展延伸:后人诗曰: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三国演义》作为小说,它是“三分实,七分虚”,作者站在“拥刘反曹”的立场上赋予了杨修更多的正义之气,给了曹操更多的反面的评价。事实上,对杨修之死,《三国志》记载:“太祖既虑终始有变,以杨修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修死后百余日而太祖薨”。可见,主要的缘由还是因为杨修参与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纷争。“鸡肋”事件只是他杀杨修的一个借口而已。然而我们知道,杨修的性格应该说是造成他死亡的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那么,我们从杨修身上又得到了怎样的认识呢?请从为人处事角度加以分析探讨。五、作业1、历史上的杨修是一个怎样的人?2、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3.观看《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3【教学目标】1、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2、学习小说精密的叙事结构。【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小说的叙事结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教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发生过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详尽的讲述了这些故事。《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以宏大的结构描写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关羽等众多的人物形象。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段《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杨修之死》。(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了解情节1、学生活动:找出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曹操、杨修。故事情节:曹操杀杨修。环境:战场。2、复述文中的六个小故事。复述,并拟小标题。明确:这六个故事分别是:破字,分酥,破梦,告密,出门,答教。三、辩论活动,了解人物性格1、辩论活动,了解人物性格。师: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曹操杀杨修。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有其渊源的,杨修之死也是这样。这是情节发展的必然,也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下面请同学们以“杨修之死是否完全归因于曹操”展开辩论。男生为正方,观点为:杨修之死归因于曹操。女生为反方,观点为:杨修之死不归因于曹操。辩论要求:要有理有椐(你的观点要有事实依据)。在辩论中理解人物性格特征:明确:曹操——阴险狡诈;杨修——恃才放旷。2、了解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与其它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何不同?总结:本文中的人物形象是在矛盾中逐渐凸显的。由板书可知曹杨的矛盾是由来已久的,由最初的智力游戏的对抗上升到后来的人格政事的冲突,逐步激化。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当他们的矛盾冲突处于顶点时,曹操便以“惑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处死了。四、比较启迪,明晰小说精密的叙事结构如果课文调整成这样的顺序先写六个故事,再写鸡肋事件杨修招致杀身之祸,好不好?为什么?总结:本文在叙述故事情节时,把时间闪回到过去,补充叙述一些事情,这种叙述情节的方法就是补叙。补叙的好处是:深刻的挖掘了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使人物性格愈加典型,人物形象愈加丰满。本文先用顺序的写法展开杨修之死的前奏,看似不经意的客观叙事,实则构思缜密,不动声色。再突然起笔,活生生的一个杨主簿便身首异处,出人意料,然后再用补叙内容来消除人们的惊奇,之后又自然的说回来,可谓天衣无缝。这种叙事结构,同学们可以运用到写作中去,平淡无奇的事情也可显得一波三折。五、课外拓展,为曹操、杨修各进一言,辨证看待历史人物1、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杨修之死》,了解到曹操性格阴险狡诈的一面,但是我们看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同学们心中的曹操是个什麽样的呢?学生讲有关肯定曹操的故事:如他知人善用,他爱惜老百姓的麦田,他胸有大志等。(可背诵已经学过的《龟虽寿》《观沧海》等。)教师总结:曹操阴险狡诈,奸诈狡猾,被称为“天下第一奸雄”,但这只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方面,他还是个任人唯贤,善于招纳贤才,又有雄才大略的人。所以,他的性格是多面的,复杂的,我们要辨证的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问题。2、那么,假如让你给曹操和杨修各进一言,你会和他们说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六、结束语最后,请大家欣赏毛阿敏演唱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让咱们在悠扬的歌声中回忆那虽已逝去,但永留在我们心中的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吧。七、作业试为曹操写“人物评论”。《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4教学目的:1、训练学生概括事例的能力。2、理解插叙在文章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思想水平。教学方法:朗读、概括、比较、探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言:大家喜欢猜字谜吗?下面我们和三国时期的曹操一起来猜一则字谜。话说曹操有一次出征,看到一块石碑,碑文写的很好,在碑文的后面著名的文学家蔡邕写下这样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就问随从的人,你们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中有一个人说:“我知道了”。曹操说:“你先不要讲出来,让我想一想。”大家都猜一猜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大家猜出来了么?这样,走了30里路,曹操才明白过来,说:“我也想出来了。咱们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吧。”于是这个人就写道:“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臼,受辛也,这是一个‘辞’(‘辤’同‘辞’)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可以用小黑板出示)曹操一看,跟自己写的完全一样,便十分感慨地对他说:我的才能差你三十里!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杨修。对这个人就是杨修!那么这样一位大才子,他的人生命运又会如何?大家可以想一想,(生可以七嘴八舌的说说)到底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修之死》板书课题作者。二、先清大家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提出你的阅读疑问,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生读课文,找生概括内容。适当点评后明确:曹操借“鸡肋事件”为借口,杀了杨修。三、深入理解既然是借“鸡肋事件”的话,那么杨修之死除了这个直接原因外,还应该有间接原因。请大家再次速读文章的4——9节找出能点出杨修之死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明确:原来,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点出“数”的读音,应是“屡次”的意思。“数犯”,大家看一看共有几次?各是些什么事?曹操都有写什么反应?生找并明确几件,说各件事,师可以用如下两种方式指导。1、概括事件要注意谁、干了什么、怎么样(也就是结果如何)的原则。2、师可以设计一个表格,让生填表,里面难概括的师适当填三两个,以节约时间,保证一堂课完成。杨修弄清曹操意图,改造园门。虽称美,心甚忌之杨修分食曹操一合酥。虽喜笑,心恶之杨修揭露曹操梦中杀人之事。愈恶杨修告曹丕与吴质密谈,结果吴质设计让搜查者扑了空。愈恶杨修教曹植出门。大怒杨修替曹植作答教,被曹操得知。大怒思考:文章在叙述过程中,掐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事件相关的事件,这种叙述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插叙。文章为什么要插入这些事件,不插叙行不行?请大家删除4——9节,再读全文。大家这样读有什么感觉?讨论明确:插叙起到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事件更完整、使中心思想更鲜明。让我们再来看这几件事,发现曹操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你有哪些发现?讨论:这几件事的安排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安排的,曹操的态度由嫉妒到大怒,到有“杀修之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质变是量变的最终结果。(师可试着补充涉及了曹家的根本利益,曹操怕杨修以后左右曹家的命运,大权旁落。他也是为他的孩子扫清了障碍!)下面,请大家速读文章的后三节,曹操杀了杨修之后,杨修的预言怎样了呢?曹操为什么又厚葬杨修呢?讨论明确:足见杨修的聪明、曹操的狡诈。结:一代英才杨修就这样死去了,不知杨修之死给了你怎样的感触?你认为杨修之死该怨谁呢?生可以自由辩论。四、师总结:大丈夫相时而动,识时务者为俊杰。真正的是性格决定命运。你能否为死了的杨修的墓碑上写几句话。老师有一首小诗送给大家:聪明因才误,放旷是根苗,明智有范蠡,大智莫若愚!《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内容。2.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