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26课《春望》+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课件(统编版)_第1页
【++初+中语文】第26课《春望》+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课件(统编版)_第2页
【++初+中语文】第26课《春望》+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课件(统编版)_第3页
【++初+中语文】第26课《春望》+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课件(统编版)_第4页
【++初+中语文】第26课《春望》+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课件(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春望

上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下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上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下联: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作者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朝代唐评价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作品风格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诗作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品《望岳》《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作者简介0135岁以前读书与漫游时期初定理想,积极进取,诗风热情奔放。0235岁——44岁困守长安时期仕途坎坷,生活困顿,对朝廷政治有新的认识,开始关注民生,诗风“沉郁顿挫”。03陷贼和为官时期身陷叛军中,深切同情百姓,思念家人,悲叹国家命运。0449岁——59岁漂泊西南时期弃官逃难,成都安家,后再次漂泊,终病死湘江客船之上。45岁——48岁作者生平(1)奉先: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杜甫赴奉先探亲,不久安禄山发动叛乱。(2)鄜(fū)州:次年五月,贼破潼关,杜甫被迫北上避难,在此安家。(3)灵武: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闻讯后前往投奔,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官卑职小,未被囚禁。(4)长安:第二年四月,杜甫乘隙逃离长安。(5)凤翔: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757年3月)写的。他的眼前是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目荒凉,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与伤怀,于是写下了这首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五言律诗——《春望》。链接背景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sāozān朗读古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意:国都残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长安城春天草木丛生。感伤时事,怨恨离别,看到美丽的花儿反而落泪,听到婉转的鸟啼反而心惊。(感伤时事,怨恨别离,就连花也不禁涕泪四溅,鸟也觉得心悸不已。)诗意:战事接连数月,一封家书值万两黄金。满头白发而今越挠越短,稀疏得简直都插不住簪子了。国都,指长安。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草木丛生。深,茂盛,茂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简直。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梳理诗意

“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写出了战乱后长安城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萧条荒芜景象,令人满目凄然。传达了诗人伤时忧国的无限沉痛之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昔日繁华: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品析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一般有两种解释:(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恨别而落泪,鸟感时恨别而惊心。

赞成第一种。运用衬托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而诗人因感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体现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

赞成第二种。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移情于物,花鸟也是有情物,它们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表现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品析诗句

“连三月”,写出了战事持续之久,表达了诗人对战火纷争的痛恨之情。

“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初期,叛军所至之地,百姓皆惨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杜甫《羌村》品析诗句对偶,夸张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品析诗句诗人时年四十五岁,

却如此苍老,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搔”是挠的意思,是对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是诗人心中愁苦的外在表现,“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之深,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望望见京城长安残破之景渴望自己能为国效力希望战乱停止社会和平盼望早日与家人团聚

诗题是《春望》,诗人到底在“望”什么?合作探究

这首诗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忧国伤时,思亲念家的感情。诗歌主旨

《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清辉:月光。虚幌[huǎng]:薄到透明的帘帷。双照:共照两人。比较阅读译文:今夜里鄜州上空的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远在他方可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你为何思念长安。蒙蒙雾气沾湿了你的鬓发;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何时才能在一起倚靠薄帷共赏明月,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清辉:月光。虚幌[huǎng]:薄到透明的帘帷。双照:共照两人。思想感情:

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

异:《春望》还表达了对国家衰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感情更沉郁;而《月夜》表达的感情更加真挚、动人。写作手法:

同: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春望》由望中所见抒发忧国伤时、念家悲已之情,《月夜》则由望月思家,抒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