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冀少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97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应先关掉气瓶的阀门并开窗通风,才开灯检查B.生石灰不小心进入眼睛,应该用水冲洗C.在实验室不小心碰倒酒精灯后酒精燃烧起来,应该用湿布盖灭D.发生火灾时被困火灾区,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着地面逃离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B.将记有机密信息的纸粉碎C.夏天将西瓜榨成西瓜汁D.瓷碗破碎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是()A.颜色变化B.状态变化C.组成、结构变化D.形状变化4、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rm{(}rm{)}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B.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D.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铜制品不会生锈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rm{(}rm{)}A.氢气燃烧B.菜刀生锈C.冰雪熔化D.电解水6、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点燃酒精灯C.塞进橡皮塞。
D.量筒读数7、下列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案可以直接采用右图所示装置实施的是rm{(}rm{)}A.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B.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C.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D.用锌和稀硫酸制氢气8、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转变;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D.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I2O5+5COI2+5CO2,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定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等于生成I2的质量。
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CO2中氧原子的总数。
C.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I2和CO2的质量比。
D.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10、小明从元素周期表中查到一种钛(Ti)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48.关于这种钛原子质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约为一个碳原子质量的48倍。
B.约为一个镁原子质量的2倍。
C.比一个铁原子质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1、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受热仪器破裂B.标签受损C.酒精溅出D.量取液体偏多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碳酸氢铵受热过程中,能看见白色固体逐渐消失B.给铜绿加热,能看到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绿色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1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确是rm{(}rm{)}A.用石蕊溶液浸泡干燥后的紫色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变红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C.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放热,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固体D.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14、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rm{2}”的含义描述准确的是rm{(}rm{)}A.rm{2O}--“rm{2}”表示两个氧分子B.rm{2NO}--“rm{2}”表示两个一氧化氮分子C.rm{overset{+2}{Mg}}--“rm{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rm{+2}价D.rm{H_{2}SO_{4}}--“rm{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有两个氢元素15、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____氧化碳的存在,若二氧化碳过量,二氧化碳又会与碳酸钙、水反应生成易溶的碳酸氢钙rm{[Ca(HCO_{3})_{2}]}【已知:rm{CaCO_{3}+H_{2}O+CO_{2}篓TCa(HCO_{3})_{2}}】rm{.}向含有氢氧化钙rm{14.8g}的石灰水里缓缓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若生成rm{10g}沉淀,则通入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能为rm{(}rm{)}A.rm{4.4g}B.rm{8.8g}C.rm{13.2g}D.rm{17.6g}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50℃时,把60gA放入50g水中形成110gA的饱和溶液C.20℃时,A和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17、下列关于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但可以比较原子的相对大小。
B.由于原子质量数值太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一个碳原子质量之比。
D.原子得失电子后质量会有较大改变。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8、在电解水时,若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5mL,则负极会产生____mL的____,该气体具有____性,使用该气体前要先____;电解水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19、化学改变了世界;要学好化学,首先要明确以下问题:
rm{(1)}化学是什么?
化学是在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______及其______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rm{.}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
rm{(2)}为什么学化学?
化学很神奇;它能把石油加工成功能各异的产品,也能将污染的水质处理清洁,它能______出我们需要的物质,也能______我们不需要的物质,还可以实现______与______的转化.
rm{(3)}怎样学化学?
科学探究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怎样开展化学科学探究呢?学习化学后;
小米同学用科学探究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rm{.}小米和妹妹都喜欢喝糖水,一次,小米将牛奶糖放进冷水里,妹妹则放进热水里,她发现妹妹的奶糖很快就消失了,而小米的奶糖则消失比较慢rm{.}她很好奇,她们用红墨水代替奶糖进行了科学探究rm{.}请将小米同学具体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活动环节用直线连接起来.20、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rm{(1)}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其作用是______
rm{(2)}集气瓶底预先放______,目的是______.21、请写出下列操作可能引起的问题.
(1)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____
(2)不用的药品排入下水道.____
(3)给盛有液体的烧杯加热时,未垫用石棉网.____
(4)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他人.____
(5)称量未知质量的物质时,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读数会____(称量时用到了游码)(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2、在横线上写出下列物质的符号和颜色:
四氧化三铁____,五氧化二磷____,二氧化碳____,镁____,氧气____,水____.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共4题,共8分)23、完成学习任务后;小森同学倒了一杯糖水,猛一喝,吃惊不小:“这水咋变成咸的了?”原来,他在父亲准备的盐水中又加了糖.水中溶解了食盐后,还能再溶解糖吗?他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的实验探究活动,相信你们一定能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
【猜想预测】:根据生活经验;一个容器盛满大豆后,还能再装入小米,因此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
【查阅资料】: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为紫红色。
【设计实验】:
(1)向20毫升水中加入食盐直到不能再溶解。
(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粒高锰酸钾固体;发现固体______溶液颜色变成______.
(3)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之后发现食盐仍不能再溶解.
【解释结论】:
(1)______.
(2)高锰酸钾溶解后再加入食盐;食盐不能再溶解,说明加入其它溶质后______增加食盐的溶解(填“能”或“不能”)
【拓展反思】:
向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中继续加入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减小”,下同)若加入蔗糖,溶液的质量分数会______.
24、酒精灯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个部分.为探究温度;科研人员用特殊的测温装置进行试验(如图),结果如下(探头位置是指测温探头离灯芯的垂直高度).
(1)根据下表数据;灯焰三部分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______
(2)根据下表数据;加热试验时,被加热的仪器或物品应该放置在______
位置较适宜.
(3)灯焰焰心温度较低;其原因是______
(4)酒精灯的火焰为什么能产生较高温度?______
。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探头位置(cm)0.51.52.53.03.54.04.5火焰温度(℃)537670775806801750667平均温度(℃)603794708
25、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燃烧”实验,结果没有“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次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至少两点)26、葡萄中有丰富的白藜芦醇(化学式为C14H12O3);它具有抗癌性,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求:
(1)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2)白藜芦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3)含碳元素质量相等的白藜芦醇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解答】解:A;液化气是可燃性物质;使用不当会发生爆炸,夜间泄漏应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后,再开灯,故A正确;
B;生石灰沾到眼睛里;要用较多的水冲洗,立即去医院就诊,故B错误;
C;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这时最简便的扑灭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因为盖上湿抹布时,酒精与氧气隔绝,从而使火焰熄灭,故C正确;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故逃生时应底下身子,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A;根据液化气是可燃性物质;使用不当会发生爆炸,夜间泄漏应关闭阀门开窗通风进行分析;
B;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进行分析;
C;根据灭火的方法有: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撤走可燃物进行分析;
D;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和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判断.
2、A【分析】【解答】解:A;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将记有机密信息的纸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夏天将西瓜榨成西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3、C【分析】解:A;颜色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氧气变为液态氧,由无色变为淡蓝色,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组成、结构变化说明物质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形状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析】【答案】C4、B【分析】解:rm{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因此还可以是非金属,故选项错误;
B;生活生产中使用的金属多数是合金材料;现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所以大量使用的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故选项正确;
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在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下,也能发生反应,生成绿色的铜锈碱式碳酸铜,故说法错误;
故选B.
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B.合金与组成它的成分相比;一般具有熔点低;硬度大、抗腐蚀性强等方面的优点;
C.根据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D.铜的化学性质:在潮湿的环境下;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概念的三个特点要记牢,本考点基础性强.【解析】rm{B}5、C【分析】解:rm{A}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
B;菜刀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电解水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rm{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rm{.}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要熟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解析】rm{C}6、B【分析】略【解析】rm{B}7、A【分析】解:rm{A}因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都是固态物质且需加热才能发生反应;因而可选原题所示装置图;故A正确;
rm{B}因大理石和稀盐酸是一固一液且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而不可选原题所示装置图;故B不正确;
rm{C}因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是一液一固且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氧气;因而不可选原题所示装置图;故C不正确;
rm{D}因锌和稀硫酸是一固一液且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因而不可选原题所示装置图;故D不正确;
故选A
A;适合固体和固体加热的反应装置;
B;需要固体和液体常温下进行的装置;
C;需要固体和液体常温下进行的装置;
D;需要固体和液体常温下进行的装置.
此题考查掌握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制法及操作装置,了解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解析】rm{A}8、B【分析】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转变属于物理变化;变化过程中,分子的大小;质量不发生改变,分子仍然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故选B.
【解析】【答案】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微观粒子之间有有的间隔;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发生变化.
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BD【分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和CO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I2的质量和CO2的质量总和;故A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氧原子的个数不变,故B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求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334:140:254:220;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不一定相等,故C不正确;
D;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相同;故D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进行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化学方程式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10、BC【分析】
A、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可得48=X=4C;故A说法错误;
B;根据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依据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钛原子质量约为一个镁原子质量的2倍;故B说法正确;
C;根据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依据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钛原子质量比一个铁原子质量小;故C说法正确;
D;故D说法错误;
故选BC.
【解析】【答案】A、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解答;
B;根据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依据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进行解答;
C;根据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依据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进行解答.
11、C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解答】rm{A}图示rm{.}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加热时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故A说法一致,不符合题意;B.倾倒液体时,手心没有对标签,则残留的药品流下后,会腐蚀标签,故B说法一致,不符合题意;C.给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时,酒精易燃烧,故C说法不一致,符合题意;D.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造成实际体积偏少,故D说法不一致,符合题意。故选CD。【解析】rm{CD}12、B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实验现象的描述,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解答】A.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白色固体逐渐消失,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A说法正确;B.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故选项B说法错误;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故选项C说法正确;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D说法错误。故选BD。【解析】rm{BD}13、CD【分析】解:用石蕊溶液泡干燥后的紫花放入盛满二碳的集气瓶;二氧化不有酸性,不能使纸花变红,故项说误.
镁烧;出耀眼的白光,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故选说法正.
钉与硫酸溶液应生成硫酸亚铁溶和铜;放热,银色固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选说正确.
选:rm{CD}.
根硫在氧气中燃的象进行分判断.
根据金属的化性质进分析判断.
根据镁燃烧现象;进行分析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二化学性等是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rm{CD}14、BC【分析】解:rm{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rm{2O}中的“rm{2}”可表示rm{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rm{2NO}中的“rm{2}”表示两个一氧化氮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rm{overset{+2}{Mg}}中的“rm{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rm{+2}价;正确.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rm{H_{2}SO_{4}}中的“rm{2}”表示rm{1}个硫酸分子中含有rm{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rm{BC}.
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B;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解析】rm{BC}15、AC【分析】解:二氧化碳是用石灰水来检验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二氧化碳过量,二氧化碳又会与碳酸钙;水反应生成易溶的碳酸氢钙;如果二氧化碳的量比较少,那么一份二氧化碳生成一份碳酸钙;
rm{Ca(OH)_{2}+CO_{2}篓TCaCO_{3}隆媒+H_{2}O}
rm{44}rm{100}
rm{x}rm{10g}
即rm{dfrac{44}{100}=dfrac{x}{10g}}rm{dfrac{44}{100}=dfrac
{x}{10g}}
如果氢氧化钙完全反应,那么rm{x=4.4g}氢氧化钙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rm{14.8g}生成沉淀rm{8.8g}由题意知,其中rm{20g}沉淀又与rm{10g}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因此此时二氧化碳的质量rm{4.4g}
故答案为:rm{=8.8g+4.4g=13.2g}.
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二氧化碳过量;二氧化碳又会与碳酸钙;水反应生成易溶的碳酸氢钙解答;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变浑浊,继续通二氧化碳又会变澄清,就是发生了上述反应.rm{AC}【解析】rm{AC}16、BD【分析】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A正确;
B;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把60gA放入50g水中形成75gA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
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A和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C正确;
D;20℃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应该按照50℃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故D错误。
故选:B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BD17、AB【分析】
A、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虽不是真实质量,但却可以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故A说法正确;
B;根据由于原子质量数值很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故B说法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故C说法错误;
D;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故原子得失电子后质量不会有较大改变;故D说法错误.
故选AB.
【解析】【答案】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
的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进行解答.
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8、略
【分析】
在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体积比是1:2.若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5mL,则负极会产生10mL的氢气,该气体具有可燃性,使用该气体前要先验纯;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水氢气+氧气;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为:10,氢气,可燃,验纯,水氢气+氧气;分解反应.
【解析】【答案】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生成气体的性质分析解答.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二者体积比为1:2;氢气是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凡是可燃性的气体,点燃前都要验纯;根据电解水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19、略
【分析】解:rm{(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rm{.}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产生新物质;
rm{(2)}化学很神奇;它能把石油加工成功能各异的产品,也能将污染的水质处理清洁,它能创造出我们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还可以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rm{(3)}具体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活动环节的连接是:rm{A-b}rm{B-c}rm{C-d}rm{D-a}rm{E-c}
故答案为:分子;原子;物质;变化规律;产生新物质;创造;消除;物质;能量;rm{A-b}rm{B-c}rm{C-d}rm{D-a}rm{E-c}.
rm{(1)}根据化学的概念;研究范畴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rm{(2)}根据已有的化学研究的范围以及化学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rm{(3)}
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解析】分子;原子;物质;变化规律;产生新物质;创造;消除;物质;能量20、略
【分析】解:rm{(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在实验时要给铁丝系上一根火柴,其作用是:引燃铁丝;
故答案是:引燃铁丝;
rm{(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应在集气瓶底放一些水或细砂;
故答案是:少量水或细砂;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现象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注意事项即可正确解答.【解析】引燃铁丝;少量水或细砂;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21、略
【分析】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会引燃灯内酒精,故答案为酒精燃烧.
(2)不用的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排入下水道,会污染环境,故答案为环境污染;腐蚀下水道管道等.
(3)给盛有液体的烧杯加热时;未垫用石棉网,会使烧杯受热不匀.故答案为烧杯炸裂.
(4)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沸腾可能喷出.故答案为液体喷出灼伤他人.
(5)称量未知质量的物质时;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根据:M左=M右+M游码,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了称量物,故答案为偏大.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酒精灯的使用;物质的加热,天平的使用等多个知识点,难度不大.
22、略
【分析】
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为:Fe3O4;颜色为黑色.
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颜色为白色.
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颜色为无色.
镁属于金属单质;其化学式为:Mg,颜色为银白色.
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其化学式为:O2;颜色为:无色.
水的化学式为H2O;颜色为无色.
故答案为:Fe3O4,黑色;P2O5,白色;CO2,无色;Mg,银白色;O2,无色;H2O;无色.
【解析】【答案】根据单质与化合物(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的书写方法;常见物质的颜色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四、计算题(共4题,共8分)23、略
【分析】
【设计实验】:
(2)高锰酸钾溶于水;其水溶液为紫红色,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粒高锰酸钾固体,发现固体溶解,溶液颜色变成紫红色;
【解释结论】:实验现象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
【拓展反思】:
向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中继续加入食盐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溶液的质量增加,所以溶液的质量分数会减小.
故答案为:【设计实验】:(2)溶解;紫红色;
【解释结论】:(1)不能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15434: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 - Syntax for high-capacity ADC media
- 《单证管理流程》课件
- 《少儿青春期教育》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集粹选集人员管理
- 《电化学局部腐蚀》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汇编【员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合集职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汇编员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汇编【人力资源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全员工管理篇十篇
- 主蒸汽及再热热段管件技术协议-终版
- 《简·爱》-2022年中考一轮复习之必读名著对比阅读训练
- 交通灯课程设计交通灯控制器
- 单层钢结构工业厂房纵向定位轴线的定位
- 肿瘤科常见急重症
- 03SG715-1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NACL)构造详图
- 粉体工程第六章粉碎过程及设备
- 尽职调查工作底稿1_公司业务调查
- 洪水计算(推理公式法)
- 集装箱码头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医保药店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