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24年中考物理压轴题剖析与精练专题03物态变化含解析_第1页
决胜2024年中考物理压轴题剖析与精练专题03物态变化含解析_第2页
决胜2024年中考物理压轴题剖析与精练专题03物态变化含解析_第3页
决胜2024年中考物理压轴题剖析与精练专题03物态变化含解析_第4页
决胜2024年中考物理压轴题剖析与精练专题03物态变化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4专题03物态变更【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例1】(2024•邵阳)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推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答案】A【解析】(1)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酒精,故当它们上升或降低相同温度时,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相同,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2)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上升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综合分析甲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最长,故A正确。【点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以及精确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了解和驾驭,是一道基础题。【变式1-1】(2024•西湖区模拟)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依据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为℃。(3)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B处(选填“<”、“=”或“>”)。(4)运用中发觉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答案】(1)气体;(2)0;(3)>;(4)弯管变细或烧瓶变大。【解析】(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依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为0℃;(3)温度上升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故A处的温度高于B处的温度;(4)实际运用中发觉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更不明显,导致示数不精确。对此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点拔】本题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并敏捷运用到题中的气体温度计,故对学生的素养实力有肯定的要求。【变式1-2】(2024•兰州模拟)北方的冬每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状况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更而变更。探讨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当外界温度﹣23℃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13℃不变;当外界温度﹣18℃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16℃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多少℃.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不变时,外界温度为多少℃。【考点】温度【答案】当外界温度﹣18℃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16℃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67℃;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不变时,外界温度为﹣3℃。【解析】设外界、房内、暖气片温度分别为T1、T2、T3,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为k。则=k。则=k,=k。可解得T3=67℃,k=1.5;所以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67℃;=1.5,解得T1=﹣3℃。所以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不变时,外界温度为﹣3℃。【点拔】本意考查了温度的计算以及利用方程法解析问题的实力。【考点2】:熔化和凝固【例2】(2024•海南)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钛合金眼镜架。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汲取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为镜架。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更是()A.熔化和凝固 B.升华和凝华 C.汽化和液化 D.液化和凝固【考点】1.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2.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答案】A【解析】钛合金粉末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须要吸热;然后按构件形态重新结晶成型,是凝固现象,须要放热,即先熔化后凝固。【点拔】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熔化现象的理解,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更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1】(2024•雅安)如图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更的图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0℃ B.熔化过程持续了3min C.该物质在B、C两点温度、内能都相等 D.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在CD段小【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答案】C【解析】A、由图象可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0℃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0℃,故A正确;B、此物质在1min起先熔化,到4min熔化结束,熔化过程持续了4min﹣1min=3min,故B正确;C、分析图象可知,BC段处于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接着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所以该物质在B、C两点温度相同,但C点时的内能大于B点时的内能,故C错误。D、物质在相同时间内汲取的热量相同,在AB段上升的温度为△t1,在CD时间里上升的温度为△t2,由图象可知,△t1>△t2,由Q=cm△t可知,当汲取的热量和质量都相同时,△t越大比热容c就越小,所以这种物质AB段的比热容小于CD段的比热容,故D正确;【点拔】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图象的理解,依据图象辨别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由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学问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变式2-2】(2024•锦州)如图甲是小胜同学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试验装置。(1)为了完成该试验,除图中器材外,他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2)为了使该物质受热匀称,建议小胜同学选取(填“较大”或“较小”)颗粒的该物质进行试验(3)试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4)分析图丙可知该物质第45min末的内能(填“大于”或“小于”)第20min末的内能。【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试验.【答案】(1)秒表;(2)较小;(3)54;(4)小于。【解析】(1)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测量时间的仪器是秒表,所以该试验的仪器须要秒表;(2)为了使该物质受热匀称,建议小胜同学选取较小颗粒的该物质进行试验;(3)由图可知,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故示数为54℃;(4)由题图可知,物质在第35min以后,放出热量,但是温度不变,为其凝固过程,故凝固点为80℃;该物质从第10min~20min之间始终汲取热量,第20min时刚好熔化完毕,为液态,而该物质第40min时从液态到固态,为固液共存态,故该物质第40min小于第20min时的内能;【点拔】本题考查熔化和凝固试验,关键是将课本学问内容记忆清晰,细致分析即可。【考点3】汽化和液化【例3】(2024•常州)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答案】D【解析】解:常温常压下氮是气态的,将牛奶杯内倒入液态氮,液态氮快速吸热汽化,导致四周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点拔】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更现象的推断,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更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变式3-1】(2024•兰州)初秋季节,小草叶片上出现晶莹的露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更与之相同的是()A.蒸锅上方生成“白气” B.初冬,草丛中出现霜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 D.饮料中的冰块渐渐变小【考点】1.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2.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3.液化及液化现象;4.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答案】A【解析】解:初秋季节,小草叶片上出现晶莹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A、蒸锅上方生成“白气”时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符合题意;B、初冬,草丛中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草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的酒精变成气态酒精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饮料中的冰块渐渐变小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点拔】物态变更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要留心视察,多加思索,用学过的物理学问说明发生的现象。【变式3-2】(2024•广州)(1)通过表1、2推断海拔五千多米处水的沸点可能是。A.75℃B.83℃C.92℃D.100℃表1:海拔与大气压的关系海拔/km大气压/(×105Pa)01.0120.8040.6260.47表2:大气压与水的沸点的关系大气压/(×105Pa)水的沸点/℃1.011000.71900.44800.3675(2)如图1所示,瓶口扎上橡皮膜,把肯定质量的气体密封在玻璃瓶内,小明把此瓶从甲地带到海拔更高的乙地,发觉橡皮膜向上凸出(如图2),瓶内气体在甲地的密度为ρ甲,在乙地的密度为ρ乙.依据公式ρ=,得ρ甲ρ乙(选填“>”、“=”、“<“)。【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答案】(1)B;(2);>。【解析】(1)海拔五千多米处,依据表1可知大气压在0.47×105Pa~0.62×105Pa之间,由表2可知在此大气压时,水的沸点在80℃~90℃,故选B;(2)如图1所示,瓶口扎上橡皮膜,把肯定质量的气体密封在玻璃瓶内,小明把此瓶从甲地带到海更高的乙地,发觉橡皮膜向上凸出(如图2),所以气体的体积变大了,但是物质的多少没有变更,即质量不变,依据公式ρ=,则ρ甲>ρ乙;【点拔】本题考查多方面学问,关键是将课本学问内容记忆清晰,细致分析即可。【考点4】升华和凝华【例4】(2024•北京)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更属于()A.凝华 B.凝固 C.汽化 D.液化【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答案】A【解析】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点拔】驾驭六种物态变更,以及物态变更的吸热和放热状况,会用物态变更说明生活中的问题。【变式4-1】(2024•恩施州)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试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望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填物态变更)。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填物态变更)的缘由,生活中(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更相同。【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答案】升华;凝华;霜。【解析】(1)在烧杯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固态碘干脆变成了碘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2)过一会儿,碘蒸气干脆变成了固态的碘,附着在玻璃片上,发生了凝华现象;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旁边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屋顶及地面形成的;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所以,生活中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更相同。【点拔】驾驭六种物态变更,以及物态变更的吸热和放热状况,会用物态变更说明生活中的问题。【变式4-2】(2024•南京模拟)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关于碘锤加热方式,一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2℃,所以选择(将碘锤放在热水中/用酒精灯加热)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简单出现现象。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利于碘(放/吸)热发生(填物态变更名称)。【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答案】将碘锤放在热水中;熔化;放;凝华。【解析】(1)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假如用酒精灯加热,碘会发生熔化现象,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用热水加热是为了防止碘发生熔化,能够更好的使碘从固态干脆变为气态;(2)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便于碘受冷放热凝华成碘颗粒。【点拔】驾驭六种物态变更,以及物态变更的吸热和放热状况,会用物态变更说明生活中的问题,此题是通过一个试验来考查升华和凝华的学问,考查的方式比较好,须要我们对物态变更学问敏捷驾驭。【考点5】生活中的应用【例5】(019•呼伦贝尔)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更是()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汽化【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答案】D【解析】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会汲取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则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更是汽化,故D正确。【点拔】物质的状态变更时一种热现象,在状态变更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更,同样是由于能量的变更影响到了物质的状态变更。【变式5-1】(2024•随州)在一部动画片里,雷公公询问起“雾、露、霜、雪“四姐妹的出身由来,你认为她们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固而来 C.霜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考点】1.液化及液化现象;2.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答案】C【解析】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聚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聚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聚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点拔】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更,属于基础学问的考查,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物质变更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的热点。【变式5-2】(2024•百色)如图所示是某地l月8日天气预报的截图,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5℃读作“5度” B.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 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雨的形成过程汲取热量【考点】1.温度;2.液化及液化现象;3.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答案】C【解析】A、温度单位℃,读法为“摄氏度”。故应读作“5摄氏度”;故A错误;B、云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C正确;D、雨是水蒸气液化形成,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点拔】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更,关键要看清物态变更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更的吸热和放热状况也要有清晰的相识。物理单位的读法要精确。1.(2024•滨州)以下对中华古诗词中有关物态变更的分析,正确的是()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须要放热 B.“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须要放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须要吸热 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须要吸热【考点】1.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2.液化及液化现象;3.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答案】B【解析】A、雨是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A错误;B、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正确;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D、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点拔】本题考查了物态变更类型及其吸放热的推断,是中考热学基本题型的考查,驾驭物质前后状态的变更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2.(2024•常德)如图所示是同学小嘉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试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放出大量的热 B.图甲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C.沸腾时不断地冒出“白气,是液化形成的 D.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考点】探究水的沸腾试验.【答案】C【解析】A、水沸腾时汲取热量,故A错误;B、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状况,故B错误;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后的小水滴,故C正确;D、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是错误的,故D错误;【点拔】探究水沸腾的试验中,有关试验仪器的调整、沸腾的特点、沸腾的现象等,是此类试验常常考查的问题,要娴熟驾驭。3.(2024•丹东)下列现象与物态变更对应正确的是()A.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 B.一瓶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矿泉水,瓶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C.夏天从冰柜中拿出冰棒,四周出现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D.衣柜里的樟脑丸消逝了是熔化现象【考点】1.液化及液化现象;2.生活中的升华现象;3.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答案】B【解析】解:A、“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故A错误;B、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矿泉水,瓶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壁,在其表面液化为小水滴;故B正确;C、从冰柜中拿出冰棒,四周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D、衣柜里的樟脑丸消逝了是升华现象;故D错误;【点拔】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更,关键要看清物态变更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更的吸热和放热状况也要有清晰的相识。4.(2024•阜新)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学问,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春季,小明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B.夏季,小明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削减,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秋季,小明发觉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非晶体 D.冬季,戴眼镜的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考点】1.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4.液化及液化现象.【答案】B【解析】A、春季,小明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上方空气流淌加快蒸发,故A错误;B、冰块在熔化过程中,汲取热量,故B正确;C、秋季,小明发觉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晶体,故C错误;D、冬季,戴眼镜的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液化放热,故D错误。【点拔】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常见物态变更现象,留意了物理学问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好题。5.(2024•贵阳)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 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 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考点】1.液化及液化现象;2.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答案】D【解析】解:冬季,室内温度较高,而玻璃窗的温度较低,室内玻璃窗四周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液化形成小水滴,若室外气温更低时,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还会凝华形成小冰晶,都会附着在玻璃的内侧,故D正确,ABC错误。【点拔】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液化、凝华现象,是一道基础题。6.(2024•贵港)雨、云、雪……实质上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当含有许多水蒸气的热空气升上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更形成的()A.汽化或升华 B.汽化或凝固 C.液化或凝华 D.液化或凝固【考点】1.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2.液化及液化现象;3.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答案】C【解析】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由气态→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水蒸气干脆变成小冰晶,是由气态→固态,属于凝华现象。【点拔】此题考查的重点是水的三态变更,推断属于哪种物态变更,关键是看变更前后物质的物态特征,然后结合所学的几种物态变更,对号入座。7.(2024•荆门)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考点】1.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2.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3.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答案】D【解析】丙到甲吸热,甲到乙吸热,所以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甲到乙是汽化过程,须要吸热;乙到丙是凝华,会放出热量;丙到甲是熔化,须要汲取热量。【点拔】此题考查了物态变更的推断,确定丙的状态是解析此题的关键。8.(2024•长沙模拟)如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更的图象。依据图象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不相等 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 C.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上升相同的温度,乙物质吸热较多 D.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上升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答案】C【解析】A、读图可知,甲熔化持续的时间为20min﹣10min=10min,乙熔化持续的时间为27min﹣17min=10min,二者时间相同,说明汲取热量相同。故A不正确;B、读图可知,乙图象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高,即乙的熔点高,故B错误C、从图象可以看出,在前10min之内,甲乙均为固体,上升相同的温度,乙物质汲取的热量较多,故C正确;D、从图象可以看出,甲在20min之后为液态,乙在27min之后为液态,两条图线平行,说明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上升相同的温度,吸热热量相同。故D错误。【点拔】此题主要考查对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实力,把握住关键的时间点与温度点,并能进行有效的分析比较,是解析此类问题的关键。9.(2024•雅安)如图所示,在燥热的夏天,当我们吃冰棒的时候,常常看到在冰棒的四周有“白气”冒出,“白气”是通过(填物态变更名称)形成的,“冒出的白气”将会(选填“向上飘”或“向下落”)。【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答案】液化;向下落。【解析】夏天,当我们吃冰棒的时候,常常看到在冰棒的四周有“白气”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由于小水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冒出的白气”将会向下落。【点拔】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更,关键要看清物态变更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更的吸热和放热状况也要有清晰的相识。10.(2024•阜新)如图甲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更图象,依据图象中的信息可以知道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该物质液态比热容比固态比热容(选填“大”或“小”)。图乙是酒精沸腾时的图象,由图象信息可以知道,酒精温度计(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水沸腾时的温度。【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答案】固液共存;大;不能。【解析】(1)读图甲可知,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故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2)读图甲可知,0~4min与8~12min的时间相等,两段时间内温度上升不同,前者上升了8℃,后者上升了4℃,说明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3)由图乙知酒精的沸点位78℃,沸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的沸点小于水的沸点,所以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水沸腾时的温度。【点拔】本题最大的特点就是所须要解析的问题基本上都须要读图来获得答案,因此,能正确读图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是我们应当驾驭的基本实力。11.(2024•铜仁市)把1kg的水从60℃起先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更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水从70℃加热至90℃须要汲取的热量是J:水沸腾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最终一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水=4.2×103J(kg℃)]【考点】探究水的沸腾试验.【答案】98;8.4×104;小于。【解析】由图可知,水沸腾时,不断汲取热量,保持98℃不变,所以98℃是水的沸点。水汲取的热量:Q吸=cm△t=4.2×103J/(kg•℃)×1kg×(90℃﹣70℃)=8.4×104J;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试验中水的沸点是98℃,所以试验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点拔】水的沸腾试验是初中热学部分最重要的试验,本题考查的比较全面,水沸腾图象、沸腾的特点、气压和沸点的关系等。12.(2024•毕节市)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为60℃,当温度达到℃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接着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选填“会”或“不会”)上升,当后,接着加热,就不行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答案】60;不会;醋汽化。【解析】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汲取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接着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上升,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行能超过60℃;只有当醋全部汽化后,再接着加热,油温度才会上升。【点拔】本题考查液体沸腾及沸腾的特点,解析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液体沸腾的特点。13.(2024•济宁)在某些干早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纳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在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填写物态变更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聚成水珠过程中,(填“汲取”或“放出”)热量。【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答案】汽化;放出。【解析】土壤中的水分先汽化成水蒸汽,故土壤中的水分在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汽化现象;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塑料薄膜变成小水滴是液化,液化须要放出热量。【点拔】本题考查汽化及液化现象,是一道基础题。14.(2024•阜新一模)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运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运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试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3)他们同时发觉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试验过程,发觉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试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表:盐水浓度(%)03691215182124273036凝固点(℃)0﹣2﹣4﹣6﹣8﹣11﹣15﹣18﹣17﹣1.8﹣0.40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变更特点是。(4)本题中给药品降温的原理好固体熔化要。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5)依据上表数据可知,小红所测盐水的浓度为%。【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试验.【答案】(1)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2)﹣4;(3)先降低后上升;(4)吸热;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5)9。【解析】(1)要运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主要考虑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2)分析图象可知,小明所测盐水在﹣4℃凝固,则该盐水的凝固点是﹣4℃。(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始终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上升;(4)固体熔化要吸热;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所以冷藏盒中应运用盐水冰块;(5)分析图象可知,小红所测盐水的浓度凝固点为﹣6℃,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凝固点为﹣6℃,盐水浓度为9%。【点拔】探究型的题目本身其实并不难,难就在于有些学生较少接触这类题目,一看要求自己来设计试验就慌了手脚,平常多思索、多练习。15.(2024•昆明)今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左右,让“冬无寒冷,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快?小林同学打算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档),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视察蒸发状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的关系;(2)假如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淌快慢的关系,应当、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档),视察蒸发状况;(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档)去吹其中一滴水,视察蒸发状况,这样做是的,缘由是;(4)该试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5)发烧病人运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6)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答案】(1)液体表面积;(2)保持两滴水的大小、温度和表面积相同;对其中一滴水吹风;(3)错误;没有限制空气的流淌速度相同;(4)防止因材料吸水影响试验效果;(5)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6)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解析】(1)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保持了温度、空气流淌速度相同,只有液体表面积不同,因此,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2)依据限制变量法,假如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淌快慢的关系,应当保持两滴水的大小、温度和表面积相同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档)对其中一滴水吹风,视察蒸发状况;(3)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应限制表面积和空气流淌速度相同,而假如用吹风机(加热档)去吹其中一滴水,则空气流淌速度和温度都发生了变更,因此这样做是错误的;(4)试验中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防止因材料吸水影响试验效果;(5)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可做出的猜想是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6)因为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所以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由于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吹的却是凉风。【点拔】解析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同时对限制变量法的应用有一个娴熟的驾驭。16.(2024•绥化)图甲是小峰在标准大气压下“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更规律”的试验装置。(1)试验前按(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依次组装器材。(2)试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是℃。(3)图丙是小峰依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更规律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汲取热量,温度不变,内能(选填“增加”“削减”或“不变”)。(4)由丙图可知,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是J/(kg•℃)。(5)试管中的固体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液体(选填“会”或“不会”)沸腾。【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试验.【答案】(1)自下而上;(2)﹣2;(3)增加;(4)2.1×103;(4)不会。【解析】(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且不能遇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整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需依据自下而上的依次进行。(2)由图乙可知,温度在0℃以下,分度值为1℃,故物质此时的温度是为﹣2℃;(3)由图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汲取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4)从图象可知,该物质在0﹣2min时间内处于固态,温度从﹣3℃上升到0℃,温度上升了3℃,物质在固态时所汲取的热量Q固=c固m×3℃;在第6﹣10min时间物质处于液态,温度从0℃上升到3℃,温度上升了3℃.则物质在液态时所汲取的热量Q液=c液m×3℃;由于物质的质量不变,在相同时间内汲取的热量相等,即2Q固=Q液,2c固m×3℃=c液m×3℃,则c固=c液=×4.2×103J/(kg•℃)=2.1×103J/(kg•℃)。固态时比热容为2.1×103J/(kg•℃)。(5)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上升,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接着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汲取热量,所以不会沸腾。【点拔】像这类试验题主要考查这样几个方面:①试验数据的分析,推断晶体还是非晶体,绘制温度﹣﹣时间图象,找出熔点或凝固点;②推断某个时间段物质所处的状态,熔化前固态,熔化过程中固液共存,熔化后液态;③试验中需改进的地方,一般常考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也是从烧杯加盖、火焰、水量方面考虑。17.(2024•随州)在探究液体的沸腾试验中,某试验小组用相同的加热器对初温相同的甲(100g水)、乙(200g水)、丙(100g煤油)三杯液体进行加热(三只杯子均相同),直至沸腾。依据试验数据绘制了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更图象(如图):(1)由图象可知,液体的沸点与质量(选填“有关”或“无关”);(2)加热初期,相同时间内,甲、乙两杯液体温度上升不同是因为它们的不同,甲、丙两杯液体温度上升不同是因为它们的不同。【考点】探究水的沸腾试验.【答案】(1)无关;(2)质量;比热容。【解析】(1)由图象可知,图象的水平段对应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同种液体的沸点与质量的大小无关;(2)加热初期,相同时间内,甲、乙两杯液体初温相同,温度上升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质量不同;甲、丙两杯液体温度上升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比热容不同。【点拔】本题在探究液体的沸腾试验中,常见题目。18.(2024•武汉)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更的特点”的试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试验装置进行了两次试验,并依据试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当水中,不要遇到烧杯的底部或侧壁。(2)从试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到水面裂开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峻,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所以试验时要留意平安。(3)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试验和其次次试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考点】探究水的沸腾试验.【答案】(1)全部浸没;(2)变大;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3)5:3。【解析】(1)温度计运用时,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水中,不要遇到烧杯的底部或侧壁。(2)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裂开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且此时温度为沸点。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峻,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水蒸气遇到相对温度比较低的人体,就会液化,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水蒸气烫伤更厉害。(3)在装置相同的状况下,相同时间汲取热量相同,依据Q吸=cm△t可得第一次试验和其次次试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cm1△t1=cm2△t2,====5:3。【点拔】本题主要考查温度计的运用、水的沸腾现象及液化现象和吸热公式的考查,是一道综合题。19.(2024•福建)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更规律”的试验装置°(1)如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2)如图丙是依据试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更的图象。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段(选填“AB”或“BC”)其熔点为℃.熔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