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七下历史课件:第3课-盛唐气象_第1页
新版七下历史课件:第3课-盛唐气象_第2页
新版七下历史课件:第3课-盛唐气象_第3页
新版七下历史课件:第3课-盛唐气象_第4页
新版七下历史课件:第3课-盛唐气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盛唐气象大唐盛世图盛世图景农业垦田面积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先进农具(曲辕犁、筒车)一、经济的繁荣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曲辕犁的优点:灵活、轻巧、高效。筒车手工业丝织工艺高超陶瓷业发达(蜀锦)越窑:青瓷唐三彩邢窑:白瓷一、经济的繁荣纺织业品种繁多花鸟纹锦花鸟纹锦邢窑白瓷越窑青瓷唐三彩三彩骆驼三彩女立俑三彩武士俑商业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长安)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一、经济的繁荣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白居易唐都长安示意图你能说说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吗?1、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松赞干布二、民族交往与交融统一青藏高原仰慕中原文化(2)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布达拉宫

松赞干布迎娶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为妻,为夸耀后世,在当时的红山上建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以居公主。

2、唐朝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交融二、民族交往与交融3、唐朝的民族政策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朝廷中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开明的民族政策三、开放的社会风气诗歌杜甫(诗圣)四、多彩的文学艺术代表作:特点:李白(诗仙)白居易(诗魔)特点:代表作:代表作:特点:

诗仙——李白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代表作品:《早发白帝城》《蜀道难》作品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诗圣——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代表作品:

《三吏》、《三别》作品特点: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

“诗史”诗魔—白居易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代表作品:

《秦中吟》《新乐府》作品特点:

讽喻社会,同情人民,

直如白话,通俗易懂。书法欧阳询四、多彩的文学艺术代表作:《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特点:端正劲美,雄浑敦厚颜真卿人物画阎立本、吴道子代表作:《九成宫醴泉碑》特点:方折峻丽,笔力险劲绘画山水画王维宗教画

花鸟画

阎立本《历代帝王像》阎立本《步辇图》《送子天王图》吴道子(画圣)民族交往与融合开放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兼容并蓄经济的繁荣文成公主:带去汉族先进技术、文化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仰慕汉族文化盛唐气象诗歌:李白;杜甫;白居易多彩的文学艺术书法:颜真卿;欧阳询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宗教画农业:垦田面积扩大;曲辕犁、筒车;兴修水利手工业:纺织业;陶瓷业(唐三彩)商业:水陆交通发达;繁华的大都市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新课导入你知道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吗?我有小故事!中国: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西方:上帝造人说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生物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创立进化论学说。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有关元谋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北京人的历史知识。2.通过“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和北京人系列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大猩猩、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新课讲授人类进化示意图观察与思考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发现于云南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考古证实的最早人类

为什么叫元谋人?

元谋人距今有多久?

元谋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元谋人

当考古界发现重要的遗迹、遗物时,大都由其发现地命名。历史小常识二.北京人的发现观察与思考北京人系列化石

1921年,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此后,在这一遗址中,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三.北京人的特征观察与思考尖状器刮削器砍砸器动脑筋:

对比一下,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能直立行走)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嘴巴突出,没有明显的下颌。无限

: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呢?提示:可从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方面考虑(生产工具、用火情况、社会组织)无限

清晨,北京人伴着第一缕阳光出发了。他们中青壮年手拿火把开始追逐山林中的野兽。只见他们快速奔跑着,十几个人围住一头肿骨鹿,有的用木棍击打,有的用石头丢击,肿骨鹿渐渐失去了抵抗能力,成为这群北京人的猎物。留在洞内的妇女、老人和孩子们也没闲着,他们成群结伴的在洞周围采摘野果,并用保留下来的火种烤熟了来吃。动脑筋: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为什么说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得火: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尔的摩擦生火……意义: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山顶洞人饰品骨针火说一说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外形,磨制和钻孔,会人工取火,爱美意识课堂小结1、《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讲到了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元谋人、北京人的发现及特征,介绍了山顶洞人。其中,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山顶洞人的脑容量及头骨形态与现代人接近,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年代分别是约170年、约70万—20万年、约3万年。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1.如果你去长江流域参观远古人类遗址,可以参观到()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蓝田人遗址A随堂演练2.根据片段联想,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①发现于周口店的山洞里②能够直立行走,但还保留着猿的体质特征③使用天然火④过着群居生活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B3.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他们已经是人的主要原因是()A.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B.他们已经会使用天然火C.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D.他们过着群居生活A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新课导入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猎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

结论: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以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人为代表的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3.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一.半坡居民的生活新课讲授1.时间:2.地点:3.生产工具:4.农耕作物:5.原始饲养业:6.定居生活:7.原始手工业:约6000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粟猪、狗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彩陶、陶埙、纺织、制衣粟半地穴式房屋

动脑筋: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半坡人面鱼纹陶盆半坡的原始纺织业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地点:2.时间:3.生产工具:4.农耕作物:5.定居生活:6.原始饲养业:7.原始手工业:长江流域(浙江余姚)约7000年磨制石器水稻干栏式房屋、水井陶器、玉器、乐器、养蚕缫丝、雕刻、漆器家畜骨耜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干栏式房屋思考: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呢?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1)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2)种植水稻(3)住干栏式房子,过上定居生活(4)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5)会饲养家畜(6)会制造陶器(7)会制作简单的

玉器和原始乐器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约在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知识拓展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良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课堂小结原始居民距今时间生活地区原始农耕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半坡河姆渡约7000年长江流域浙江约6000年黄河流域陕西种植水稻种植粟磨制石器磨制石、骨、角器耒耜耕地饲养家禽饲养猪狗等动物制造陶器、简单玉器和原始乐器制陶、纺织养蚕缫丝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随堂演练1.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D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唐的统一与灭亡导入新课

一支《玉树后庭花》,成了一个没落政权的亡国之音;一首《泊秦淮》,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学习目标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2.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3.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4.掌握隋朝灭亡的原因。新课探究一、隋朝的统一1.南朝与北朝的政权更替:

581589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胭脂井历史传说统一后的隋朝疆域隋文帝杨坚2.隋文帝,在隋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2.隋文帝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后,结合课本,说说他采取这些措施后的影响。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②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含嘉仓示意图

3.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时间项目隋初隋盛世结论(表现)人口3000多万人4600多万人垦田1900多万顷5500多万顷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兴洛仓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二、开通大运河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政治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经济目的:搜刮江南财富;军事目的:为攻打高丽转运军事物资便利;个人目的:贪恋江都美景。一言以蔽之: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3.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二长:二千七百多千米三点:三个城市洛阳涿郡(北京)余杭(杭州)四段: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贯穿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江都(扬州)长安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粮食全靠大运河。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装载量的大,速度快。

想一想?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这么重要?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课本上哪些内容体现出这一点)开通后的影响是什么?原因:1、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2、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3、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动脑筋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隋文帝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

科举制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诞生,打破了按门第高低任用官员的弊端,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这其中就有唐初名相房玄龄,著名经学家孔颖达。

通过科举考试而成为唐初名相的房玄龄1.读史料: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材料二:魏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举人制度及其影响。(1)在九品中正制下,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3.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4.科举制创立的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四、隋朝的灭亡材料: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辐射很广。1.读史料:隋末瓦岗寨起义英雄程咬金2.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隋朝灭亡的原因(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隋末瓦岗寨起义英雄秦琼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炀帝本人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繁盛一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的开凿二世而亡38年

581—618589年课堂小结开创科举制随堂训练1.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B、加强水利灌溉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