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沈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沈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沈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沈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7页,第Ⅱ卷第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2B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区域。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水性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书写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共计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30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第31—35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每选对一项得1分,选错或者不答得0分。)1.2020年,三星堆考古发掘重启。随着良渚、石家河、三星堆等长江流域重要遗址的发现,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并非局限于黄河流域。这体现了中华文明A.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B.深受外来文明的影响C.呈现家国一体形态 D.始终居世界领先地位2.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中,李悝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吴起主张“明法审令……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这反映了当时A.军功爵禄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 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C.实现国家统一是社会大势所趋 D.法律严苛阻碍社会发展3.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留下许多石刻,《峄山刻石》中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琅琊刻石》中述:“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碣石刻石》中言:“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大力宣扬自己的显赫功绩 B.彰显强大国力C.加强对于地方的有效治理 D.构建国家认同4.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全国各地推行“均输”政策,“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这一政策的施行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阻碍了商品正常流通C.提高了地方官员工作效率 D.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5.表1是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籍记载,孝文帝推行这些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表1文献出处(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语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高帝纪下》九月庚年,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魏书·高帝纪下》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亢也,宜改姓元氏。《资治通鉴》A.削弱鲜卑旧贵族的势力 B.效仿中原衣冠制度C.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进程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6.图1所示的戴帷帽骑马仕女俑,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唐代墓葬。这些女俑的衣着装束与当时的长安有着一样的流行时尚。据此推知盛唐时期图1A.民族交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B.骑马成为女性主要休闲方式C.社会价值取向追求显贵地位 D.尚武健身社会风气受到推崇7.《资治通鉴》记载:“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反映了两税法A.强化了人身控制 B.为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条件C.加剧了土地兼并 D.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8.北宋统治者以“事为之防,曲为之制”为执政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下列史实能予以印证的是A.增强尚书台作用 B.枢密院调兵与“三衙”统兵C.采用了募兵政策 D.地方官员以密折向皇帝奏事9.金朝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猛安谋克”,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由此可知“猛安谋克”A.维护了金朝统治秩序 B.具有兵民合一的鲜明特色C.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D.实现了氏族内的村社自治10.与前代不同,宋代虽也有“奴婢”,但他们仅在契约有效期内与主人维持主仆名分。享有独立的人格权和去留的决定权。宋代法律也禁止强雇人或强制人为奴婢,严禁主家以私刑惩治奴婢。由此可知宋代A.实现了真正的社会平等 B.社会关系普遍契约化C.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D.士族豪门的地位下降11.《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可知元朝A.政府进一步促进民族交融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C.修筑驿道以加强地方管辖 D.边疆与内地的管理趋向一体12.明成祖时,阁臣可参与机务,但不置僚属;至仁宗时,用六部尚书侍郎兼殿阁大学士;明宣宗时,内阁有了属官和办公机构,并能以“票拟”的形式参与政治。这些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皇权已达到顶峰 B.内阁与丞相制一致C.内阁取代了六部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13.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还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据此可知,明清进步思想家A.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B.认为君主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C.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 D.试图宣扬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14.明清时期有许多外国传教土来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如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刊印《万国图》介绍世界五大洲概念等。这表明A.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 B.西方的科技文化在中国得到普及C.“西学东渐”局面逐渐形成 D.传教士目的是助推中国科技发展15.英国在1793年、1816年先后派出使团来华,希望扩大贸易。对此乾隆帝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嘉庆帝回复英国国王“天朝不宝原物”,要求“嗣后毋庸遣使远来”。这主要反映出A.传统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优势 B.统治者故步自封埋下落后伏笔C.清代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闭关自守政策维护了朝贡体系16.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使用“中国”一词的频率逐渐超越了“天朝”。这说明A.清政府逐渐形成近代国家意识 B.“天朝上国”观念彻底改变C.中国近代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D.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广泛传播17.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打破了此前礼部和理藩院的旧工作规范,成为清朝中央政府机关中从未有过的新设机构。随着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总理衙门处理的外交事务还涉及华工出国、华侨保护、出国考察、遣使驻外和外使觐见等。这体现了A.中外平等外交的局面已形成 B.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成为共识C.清朝中央机构的近代化趋势 D.清政府对旧有官制的全面改革18.近代时期,各阶级纷纷开展救亡图存运动。某运动后,外国列强认识到“瓜分(中国)一事,实为下策”。此运动指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维新运动 D.洋务运动19.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最初确定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改为责任内阁制,突出议会的作用。这一调整表明A.革命党试图用法律来防止专制独裁 B.约法有效维护了民主共和体制C.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D.议会取代总统成为权力的中心20.在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中提到“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这一社会心理侧面反映了A.近代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 B.文化交流应注意保护本民族文化C.五四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广大民众已经摆脱封建礼教束缚21.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革命性”的口号是A.“抵制日货”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22.邮票蕴含着国家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录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某纪念邮票选取了一面党旗、一艘红船和一座住宅建筑作为邮票的主要图案。该邮票所纪念的历史事件其意义是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C.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23.图2是1931年的土地分配证。该证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图2A.以“打土豪,分田地”为内容 B.极大调动广大农民的抗日热情C.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是人民民主革命的第二场决战24.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做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标志着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诞生 B.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C.抗日救亡运动的正式开始 D.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建立25.图3为中国近代史上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该战役图3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B.打破了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全面封锁C.挫败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26.延安、井冈山、瑞金、遵义、西柏坡,被誉为我国革命的五大圣地。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重要会议A.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B.奠定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标志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27.在某次会议上,毛泽东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是A.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28.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立足历史角度,详细描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缘起,再现了新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历史性决策的过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A.改变了联合国的力量对比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推动“一五计划”提前完成29.学者金碚认为:尽管受到了西方经济发展范式的启发,但深入观察可以发现,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是从中国经济的域观特质出发,实事求是地实行了“渐进改革”“梯度推进”“试点推广”的改革路径。该学者旨在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A.一定程度借鉴了西方发展模式 B.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C.尤为注重高速度、高质量发展 D.具有立足国情、渐进发展的特点30.2023年1月,由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竣工,对于提升当地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意义重大。这反映出中国A.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B.努力构建睦邻友好关系C.始终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D.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3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璀璨灿烂。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文化成就涌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B.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C.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D.《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高峰32.1757年,乾隆皇帝下令将“西域”改名为“新疆”,意思是“故土新归”。下列机构的设立与新疆相关的是A.西域都护府 B.北庭都元帅府 C.宣政院 D.宣慰司33.习近平总书记说:“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能印证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有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C.保路运动 D.解放战争“第二条战线”34.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为了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全面恢复国民经济,国家采取的经济措施与手段有A.“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B.在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C.逐步实现“一化三改” D.以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35.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重要学科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其中包括A.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B.神州五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C.神州七号飞船航天员成功进行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漫步D.嫦娥一号首次完成绕月探测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韩非子·有度》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我国的法治建设,确立了法律权威,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了法律的胜利实施。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国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适应经济社会新发展新变化,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摘编自杨宝成《新中国60年法律发展的主要历程及启示》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家学派的治国主张,并列举秦朝所采取的具体治国措施。(8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至今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6分)(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请结合材料,阐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案解析1.A据材料可知,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A。2.B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中以功劳、才能为标准奖赏官员,削弱了旧贵族世袭特权,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B项。3.D根据材料“一家天下”、“无不臣者”、“天下咸抚”可知,这些石刻的内容都在强调天下百姓臣服于秦朝的统治,体现了国家为加强统一、构建人民对国家认同的意图,D项正确。A、B、C项都与材料强调的主旨不符,故错误。4.A据所学可知,“均输”政策是汉武帝时期实施的强化中央集权的经济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故选A项。5.C根据材料可知孝文帝推行了穿汉服、说汉语、迁都洛阳、改汉姓等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制度、技术、文化等,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发展,C项正确,B项过于片面,故错误。材料涉及到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并非为了削弱鲜卑旧贵族的势力和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故错误。6.A根据“不仅反映了当时唐王朝的政令在高昌地区得到全面推行,也表明盛唐时期高昌地区有着同长安一样的流行时尚”,可知中原王朝上层社会妇女出游戴帷帽的风尚影响了当时吐鲁番地区上层社会的妇女,说明民族交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故选A项。7.D据材料“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等并结合所学可知,两税法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由于依照财产多少即按照纳税人负税能力大小征税,相对地使税收负担比较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百姓的税收负担,故选D项。8.B宋朝,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这容易导致权力分割过细,影响效率,B项正确。东汉增强尚书台作用,A项错误。宋朝通过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募兵过滥致使军队数量不断增加,与题意“权力分割过细”无关,C项错误。清朝实行奏折制度,D项错误。9.B据材料,“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说明猛安谋克兵农合一的特点,故选B项。10.C据材料可知,宋代奴婢与主人形成契约关系,双方的关系仅存在于契约期间,且对主家有严格的约束和限制,这说明人身依附关系在减弱,故选C项。11.D通过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可知元朝众多的边疆之地与内地管理相同,均需为国家纳税服劳役,这说明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趋向明显,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促进民族交融的政策,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问题,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驿道的修筑,C项错误。12.D据材料可知,在明成祖时期,阁臣的权利较小;仁宗时期,六部侍郎可兼殿阁大学士;到明宣宗时,内阁的权力进一步扩大,这些变化在实质上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又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体现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故选D项。13.C据材料可知,明代中后期,儒生、士大夫在与明神宗等专制君主的“冷战”和对抗中,特别是明清易代的刺激下,逐渐认清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为特征的政治思潮,提出了“民本—限君”的政治模式,将儒家民本思想提升到“新民本思想”的高度。故选C项。14.C根据材料“外国传教土来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可知,西方传教士的东来,使中国人了解到一些先进的科技知识,形成“西学东渐”的局面,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西方科技文化在中国是否普及,B项错误。传教士主要目的是在中国传教,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并非其主观意图,D项错误。15.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清政府统治者依旧以“天朝上国”自居,拒绝与外国扩大贸易与外交往来,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B项正确。16.A通过材料可知,“天朝”逐渐被“中国”取代,这体现出清政府天朝上国的观念逐渐淡化,近代国家的观念逐渐形成,A项正确。B项“彻底”过于绝对,故排除。材料中未涉及民族危机加深问题,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主观念是否被广泛传播,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项错误。17.C据材料可知,总理衙门的设立是为了方便处理外交事务,与国际外交体系接轨,是清政府中央机构近代化的表现,故选C项。18.B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19.A据所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是为了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革命党人从法律上调整中国政治体制,试图以此制约袁世凯,故选A项。20.B根据材料“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并结合所学可知,此心理体现出对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与效仿,忽视了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是十分片面的观念。因此,在文化交流中应注意保护本民族文化,B项正确,A项错误。从材料中不能得出该社会心理与五四运动有直接关联,C项错误。中国近代广大民众并未完全摆脱封建礼教束缚,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21.C结合所学可知,“外争主权”体现的是反帝国主义,“内除国贼”体现的是反封建主义,具有强烈革命性,C项正确。A、B、D三项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体现既反对帝国主义又反对封建主义,故排除。22.B根据“一面党旗、一艘红船和一座住宅建筑”可知,邮票图案以中共一大的会址为主要内容,纪念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B项正确,A项错误。遵义会议是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项排除。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D项排除。23.A根据图片左侧落款的1931年可知,此时共产党领导的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A项正确,B项错误。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C项时间不符,故错误。D项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故错误。24.B据所学可知,洛川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25.D从图片中可知,此次战役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故选D。26.D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D项正确。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古田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故A、B、C三项错误。27.B据所学可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8.C据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29.D根据材料“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实事求是地实行了‘渐进改革’”可知改革开放具有立足国情、渐进发展的特点,D项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