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工程劳动安全卫生
1概述
现代化工、石化、能源和医药工厂生产在为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
带来了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重大事故隐患。随着工艺生产装置大型化的发
展趋势,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增加了,然而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程度的
提高,减少了生产中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
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也
是工程建设和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指出:“劳
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
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这是国
家从立法上明确了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的含义,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
要求,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有效消除和控制建设项目中危
险、有害因素的根本措施,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5号令《危险化学品建设项R安全监督管理
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十一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二十二条明确规
定以下内容。
第七条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安全评价机构应当具备相应
的资质,并对其工作成果负责。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
学品或者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建设项目,应当由具有石油、化工、医药行
业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对下列安全条件进
行论证,编制安全条件论证报告:(一)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产
业政策与布局;(二)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当地政府区域规划;(三)建设项目
选址是否符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化工企业总图运
输设计规范》(GB50489)等相关标准,涉及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的,是否符
合《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
范》(GB50183)等相关标准;(四)建设项目周边重要场所、区域及居民分
布情况,建设项目的设施分布和连续生产经营活动情况及其相互影响情况,安
全防范措施是否科学、可行;(五)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
和安全措施是否科学、可行;(六)主要技术、工艺是否成熟可靠;(七)依
托原有生产、储存条件的,其依托条件是否安全可靠。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始初步设计前,向与本办法第四
条、第五条规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清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提
交下列文件、资料r并对其真实性负责:(一)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申请书
及文件;(二)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论证报告;(三)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
(四)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和规划相关文件(复制件);:五)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营业执照或者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制
件)。
第十六条设计单位应当根据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
准、行业标准以及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意见书,按照《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
计管理导则》(AQ/T3033),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进行设计,并编制建设项
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应当符合《危险化学品建设
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的要求。
第十七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后、详细设计开始前,
向出具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意见书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建设项目安
全设施设计审查,提交下列文件、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一)建设项目
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书及文件;(二)设计单位的设计资质证明文件(复制
件);(三)建设项FI安全设施设计专篇。
第二十二条建设项FI安全设施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安全
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进
行检验、检测,保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满足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安全要
求,并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1号令《危险化学
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经营企业执行第55号令《危险化学品
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使用企业执行第57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
实施办法》。
第39号令《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和第36号令《建设项目
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第51号令《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
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编制要求、安全评
价以及安全审查的要求。这是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使“三同时”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和制度化的重要举措。
因此,木章首先介绍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与标准,然后以劳动安全
卫生设计涉及的内容和范围为主线,介绍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设计工作重点和
要点,包括建设项目中危险因素、有害因素的分析,劳动安全卫生的对策措
施;同时本章还介绍健康、安全和环保HSE,危险性分析与可操作性HAZOP的
研究,安全完整性等级SIL的分析等内容。
2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
2.1法律、法规与标准综述
劳动安全卫生由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公约组
成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无论是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拟建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卫
生方案进行论证,还是工程设计中选择和确定各种劳动安全卫生防范措施,都
应根据生产工艺过程、涉及的危险性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研究系统过
程的固有危险、有害因素,确定系统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有害程
度,针对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有害后果的条件提出消除、预
防和减弱危险性的对策措施。所有这些工作,都必须根据并符合劳动安全卫生
法规与标准。
2.2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按其来源分为四类。
①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如《中
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由国家技术监督检验检疫局颁布的标准为国家标准,
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的标准。
②由国务院和所属部、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命令、条例、规定、管理
办法、实施细则、标准等,它们是宪法和法律的具体体现,同样具有法律效
力。由各部、委发布的标准为行业标准,是在全国各行业范围内统一执行的标
准。
③由地方各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地方各级政府为执行宪法、法律和各项行
政法规制定的补充性与规范性文件,如决议、决定、办法、标准等,它们在本
辖区内具有法律效力。
④国际标准与外国标准。对于引进项目依据的标准在合同中有特殊规定或
受专业范围、特殊情况限制而我国又暂无相应的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时,可
采用国际标准或引用外国标准。但必须与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体系进行对比
分析或验证,这些标准应不低于我国相关标准或暂行规定的要求,并经有关安
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批准。
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按其法律效力分为两类。
①强制性标准指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法律和行政法规
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如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食品卫生标准
等。
②推荐性标准受生产水平、经济条件、技术能力和人员素质等限制,强
制性统一执行有困难时,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人员自愿采用的标准。
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按其对象分为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其中
技术标准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基础标准即在劳动安全卫生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而被普遍使
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如《职'也安全卫生标准编写规定》《危险货物
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等。
②产品标准指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对产品必须达到的主要性能参数、
质量指标、使用维护的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如《固定式防护栏杆技术条件》
《电梯技术条件》等。
③方法标准指以设计、实验、统计、计算、操作等各种方法为对象的标
准。对设计、制造、施工、检验等技术事项做出一系列统一规定的标准,i般
称作"规范”,如《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等;对工艺、操作、安装、检定等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做出统一规定的标
准,一般称作“规程”,如《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等。
劳动安全卫生体系的法律层次首先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根本
大法,是劳动安全卫生其他法律法规体系的依据和基础。其次为其他国家法
律,再次为行政法规,然后为国家标准,最后为行业标准。同一层次的法律法
规中有不一致的,应遵循后法大于前法的原则。部分劳动安全卫生部分法律、
法规和标准,见表7-1。
表7-1所列举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劳动安全卫生体系中的一部分,仅作为
提示。若有新的修订版本颁布,以新版为准。
3建设项目中危险因素、有害因素分析
要从设计上实现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首先要找出生产过程中固有或潜
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后果,从而提出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的
技术、措施和方案,并在设计中落实这些措施,避免产生危险或危害的后果。
表7-1部分劳动安全卫生部分法律、法规和标准
法律、法规和标准施行H期或标选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9年8月27日修订)1995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8月31H修订)2014年12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2C15年1月1日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修订)》2009年5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H
《建设匚程质京管理条例》2000坪1月30日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c04年2月1日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修订2014年7月29日
《固定式出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010年12月1日
行政汰规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坏12月7日修订)2002年3月15日
《安全生产事故随居排杳治理药行规定》2008年2月1日
《工饬保险条例》(2010年】2月20H修订)2003年4月16日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12月1日
《安全色》GB2893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
GB504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Z230
《生产过程安全I!生要求总则》GB/T12801
(化学品分类和危检性公示通则!GB13690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SS
《可燃气体探测器》GB15322
《制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S0034
《建第物防甯设计规范》GB50057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标准
《石油体设计规范》GB50074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能》GB50160
《工业企业总平面没计规范》GB50187
《厂矿道路设计规超》GBJ22
《工业企业集声控制设计规他》GB/T50087
《建第设计防火规位》GB5001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
《生产过程危检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工作场所有害因崇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
《工作场所有害因去职业接触限值第2都分,物理因素》GBZ2.2
《化工企业》电接地设计规程》HG/T20675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
3.1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破坏的因
素。
危险因素与有害因素的区别在于,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有害
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危险因素是劳动安全措施的主要对象,有害因素是劳动卫生措施的主要对
象。
3.2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尽管各种危险因素夭口有害因素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从本质上分析,它
们之所以会产生危险、有害后果(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物的损坏等),
都可以归结为能量和有害物质存在、能量和有害物质失控这两方面因素的综合
作用,从而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所以,存在能
量和有害物质以及失控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1)能量和有害物质
能量既能造福于人类,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
量的能源和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有害因素。例如,锅炉、高处作
业的势能、带电导体上的电能、各类机械运动部件的动能、噪声的声能、激光
的光能、高温作业和剧烈放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各类辐射能等,在一定条
件下都能造成各类事故和危害;静止物体的棱角、毛刺以及地面等之所以能伤
害人体,也是人体运动、摔倒的动能、势能造成的。这些都是能量意外释放形
成的危险因素。
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
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有害因素。例如,生产过程中由于有毒物质、腐
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窒息性气体等有害物质的存在,当它们直接、间接与人
体或物体接触时,会导致人身健康的损伤、死亡和物体的损坏、破坏,因此都
是有害因素。
(2)失控
在生产过程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设备使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物质)
按人们的意愿流动、转换,进行有益的生产。为此,必须约束、控制这些能
量、有害物质,消除、减弱产生不良后果的条件,使其不能产生危险、有害的
后果。如果发生失控(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会导
致能量、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所以,
失控也是一类危险、有害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包括缺陷)、人员失
误、管理缺陷三个方面。
①设备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故障(包括缺
陷)是指系统、设备、组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
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能)的现象。因故障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
体现在发生故障、误操作时的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缺陷和设备在强
度、刚度、稳定性、人机关系上的缺陷两方面。例如,电气设备绝缘损坏、保
护装置失效造成漏电伤人、短路保护装置失效造成变配电系统破坏;控制系统
失灵使化学反应装置压力升高,泄压安全装置故障使压力进一步上升,导致压
力容器破裂、有毒物质泄漏散发、爆炸危险气体泄漏爆炸,造成巨大伤亡和财
产损失;管道阀门破裂、通风装置故障使有毒气体侵入作业人员呼吸道;超载
限制或起升限位安全装置失效使钢丝绳断裂、重物坠落,围栏缺损、安全带及
安全网质量低劣为高处坠落事故提供条件等,都是故障引起的危险、有害因
素。
②人员失误泛指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即在劳动过程中违
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其原因有不正确的态度、
技能或知识不足、健康或生理状态不佳、劳动条件(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
动强度、工作时间)的影响。我国GB6441附录中将不安全行为归纳为13类:
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
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
物下作业或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有分散注
意力行为、忽视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
危险品处理错误。
③管理缺陷系统的安全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系统安全目标,
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谪、检查等工作,是预防故障及
预防人员失误发生的有效于段。管理缺陷是发生失控的重要因素。
另外,温度、湿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
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这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
3.3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分类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I13861)的规定,生
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6类:①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②化学性危
险和有害因素;③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④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⑤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⑥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2)按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分类
①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综合考虑起因物、引发事
故的先发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16类:a.物体打
击;b.车辆伤害;c.机械伤害;d.起重伤害;e.触电;£淹溺;g.灼烫;h.火灾;
i.高处坠落;j.坍塌;k.放炮;1.火药爆炸;m.化学性爆炸;n.物理性爆炸;o.中
毒和窒息;p.其他伤害。
②按《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有害因素分为7
类:a.生产性粉尘;b.毒物;c.噪声与振动;d.高温;已低温;f.辐射;g.其他有
害因素。
3.4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
(1)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分析时的注意事项
①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分布。为了有序、方便地进行分析,防止遗漏,
可以按下列几个部分分别进行分析:厂址、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物质、
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分别分析其中
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综合归纳,得出系统中存在哪些种类危险、有害因
素及其分布状况的综合资料。
②伤害(危害)方式和途径。伤害(危害)方式是指对人体造成伤害、对
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方式。例如,机械伤害的挤压、咬合、碰撞、剪切等,中
毒的靶器官、生理功能异常、生理结构损伤形式(如黏膜糜烂、植物神经紊
乱、窒息等),粉尘在肺泡内滞留、肺组织纤维化、肺组织癌变等。
大部分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是通过与人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的,但接触途
径不一样。例如,毒物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食道、皮肤黏膜等)或在一
定区域内通过呼吸吸入有毒的空气而作用于人体;爆炸是通过冲击波、火焰、
飞溅物体在一定空间内造成伤害;噪声是无规见振动发出的声音,可通过一定
距离的空气传播损伤听觉。
③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哪些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对导致
事故、危害发生条件的直接原因、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为采取对策措施
提供基础。
④分析时要防止遗漏,特别是对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要特别予以关注,不得忽略。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操作、运转时的危险因素
和有害因素,更主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损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2)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
必须对下列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进行重点分析。
①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交
通资源、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②厂区平面布局。
a.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布置;高温、有害物
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构)筑
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
b.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C
③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通道(操作、
安全、运输、检修)、生产卫生设施。
④生产工艺过程:物料的物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
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⑤生产设备、装置。
a.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
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隙、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b.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
作。
c.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d.危险性较大的设备、高处作业的设备。
已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快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
等)。
⑥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⑦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
⑧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辅助生产设施、生活卫生设施。
3.5建设项目涉及危险、有害因素和有害程度辨析手段
安监总管三[2013]39《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
则》规定了过程危险源分析方法,开展建设项目过程危险源及危险因素和有害
因素分析。
①物料危险性分析。
a.列表说明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特性,其基本形式详见表7-2。
b.分析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涉及具有爆炸性、可燃性、毒性、腐蚀性的危
险化学品数量、浓度(含量)和所在的单元及其状态(温度、压力、相态
等)。
C.说明建设项目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情况。
②分析说明建设项目工艺过程可能导致泄漏、爆炸、火灾、中毒事故的危
险源。
③指出建设项目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伤亡的其他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如粉
尘、窒息、腐蚀、噪声、高温、低温、振动、坠落、机械伤害、放射性辐射
等。
④说明上述②及③条中危险源及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存在的主要作业场
所。
表7-2危险化学品数据表基本形式
爆
炸
危
火
职
险
极
灾
自
业
危
毒
物
凝
沸
闪
化
危
限
燃
接
险
性
料
密
相
点
点
点
学
险
价
点
度
态
特
等
名
触
品
性
积
性
级
称
限
分
分
/°c/°c/°c分
/°c值
类
类
物
/%
⑤说明装置或单元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⑥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辨识重大危险源,并
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
号)划分重大危险源等级。
⑦说明建设项目工艺是否属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
⑧说明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的路由和穿跨越过程所存在的危险源及危险因
素与有害因素。
⑨根据建设项目前期开展的安全评价等报告,说明主要分析结果。
⑩根据设计过程开展的危险与可操作性(HAZOP)研究或其他安全风险分
析,说明主要分析结果。
⑪涉及多套装置的建设项目或者同一企业毗邻在役装置的建设项目,应分
析其相互之间的影响及可能产生的危险,并说明主要分析结果。
3.6重大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1)重大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含义
重大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是指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广的特点。
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
(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4个
等级。
①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含,下同)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
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②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人以上100人以下
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③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
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④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
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化工、石化等行业也规定了各自行业确定和划分重大事故的标准,事故一
般分为以下3个等级。
①特别重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0人(含,下同)以上的事故,或一次造
成巨大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或其他性质严重、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事故。
②特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的事故,或者油田企业一次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00万元以上,炼化企业直接经济损失在2000万元以上,销
售企业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或者其他性质严重、产生重大社
会影响的事故。
③重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事故,或者油田企业一次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不足150()万元,炼化企业直接经济损失在
150()万元以上,不足200()万元,销售企业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不足
1000万元的事故。
另外,作为参考,目前国际上已习惯把重大事故特指为重大火灾、爆炸、
毒物泄漏事故。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的《预防重大事故公约》中把重大
事故定义为“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顼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涉及一种或多种
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
害的意外事故”,并把重大事故划分为两大类。
①由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事故:产生强烈辐射和浓烟的重大火灾,威胁到
危险物质、可能使其发生火灾、爆炸和毒物泄漏的火灾,产生冲击波、飞散碎
片和强烈辐射的爆炸。
②由有毒物质引起的事故:有毒物质缓慢或间歇性的泄漏,由于火灾或容
器损坏引起的毒物逸散,设备损坏造成毒物在短时间内急剧泄漏,大型储存容
器破坏、化学反应失控、安全装置失效等引起有毒物质的大量泄漏。
上述分类可见,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最根本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是存在
导致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和有害物质。
(2)重大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分析方法
应从是否存在一旦发生泄漏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危险、有害
物质出发,进行分析。目前,国际上是根据危险、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其限量来
确定是否属于重大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欧共体的赛维索指令列出了180种危
险、有害物质及其限量,国际劳工组织建议按表7-3所示重点危险、有害物质及
其限量作为判定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
在实际应用时,往往把生产、加工处理、储存这些物质的装置视为重大危
险因素,称为重大危险装置。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属于同一工厂、相距
500m以内全部装置中的危险、有害物质数量超过表7-3中规定的限量值,则这
些装置为重大危险装置。
表7-3国际劳工组织鉴别重大危险装置的重点物质限量值
物质名称数量〉
L一般易燃物质
易燃气体200t
高易燃液体50000t
2.特种易燃物质
氢50t
环氧乙烷50t
3.特种炸药
硝酸钱2500t
硝酸甘油lot
三硝基甲苯50t
4.特殊有毒物质
丙烯懵200t
M500t
氧25t
二氧化硫250t
硫化氢50t
氢鼠酸20t
二硫化碳200t
氟化氢50t
氯化氢250t
三氧化硫75t
5.特种剧毒物质
甲基异器酸盐150kg
光气750kg
3.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对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
存、使用和经营单位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
案、核销及其监督管理进行了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按照《危险化
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辨识确定,生产、储存、使用或者搬
运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危险化
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
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为最高
级别。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
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
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作为分级指标(表7-4)。
表7-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和R值的对应关系
危险峥品重炖险源姬JR值
一级R>100
100〉心05
二级50>R>10
四级R<10
重大危险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
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安全评估,确定个人和社会风
险值。
①构成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且毒性气体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或等于1的。
②构成一级重大危险源,且爆炸品或液化易燃气体实际存在(在线)量与
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或等于1
的。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客观公正、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结论明
确、措施可行,并包括下列内容:
①评估的主要依据;
②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③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④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仅适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⑤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周边场所、人员情况;
⑥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的符合性分析;
⑦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和监控措施;
⑧事故应急措施;
⑨评估结论与建议。
可允许个人风险标准见表7-5。可允许社会风险标准曲线如图7-1所示。
表7-5可允许个人风险标准
危险化学品单位周边重要目可允许风
标和敏感场所类别险/年
高敏感场所(如学校、医院、幼儿园、养老
院等)
重要目标(如党政机关、军事管理区、文物
<3X10-7
保护单位等)
特殊高密度场所(如大型体育场、大型交
通枢纽等)
居住类高密度场所(如居民区、宾馆、度假
村等)
<1X1O-6
公众聚集类高密度场所(如办公场所、商
场、饭店、娱乐场所等)
死亡人数N/个
图7-1可允许社会风险标准(F・N)曲线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安
全评估和分级:
①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已满三年的;
②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装置、设施或者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
③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生产、使用工艺或者储存方式及重要设备、设
施等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或者风险程度的;
④外界生产安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和风险程度的;
⑤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者10人以上受伤,或者影响到公
共安全的;
⑥有关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生变化的。
与危险化学品有关的单位应当根据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
量、生产、使用工艺(方式)或者相关设备、设施等实际情况,按照下列要求
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并完善控制措施。
①重大危险源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分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
监测系统以及可燃气体与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
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具备紧急
停车功能。记录电子数据的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②重大危险源的化工生产装置应装备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自动化控制系
统;对于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还要装备紧急停车系统。
③对重大危险源中的毒性气体、剧毒液体和易燃气体等重点设施,设置紧
急切断装置;毒性气体的设施,设置泄漏物紧急处置装置。涉及毒性气体、液
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SIS)o
④重大危险源中储存剧毒物质的场所或者设施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⑤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3.8物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作业环境有害因素分析
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和废弃物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
们分别具有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危险、危害特性。《化学品分类和危险
性公示通则》(GB13690)将145种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
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含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
有机过氧化物、有毒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8类。这些危险特性可概括为
化学反应危险、高能量储存危险、物质毒性危害、腐蚀性危害、辐射危害等。
对物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作业环境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就是要:①根据易
燃、易爆物质的化学特性、引燃或引爆条件,分析其生产、储存、运输、使用
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②根据存在有害物质的物理有害因素,分析作
业环境的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物质
①凝聚相化学爆炸物质
a.火(炸)药雷汞、叠氮化铅、三硝基间苯二酚铅、四氮烯、二硝基重
氮酚、2,4,6-三硝基甲苯(即TNT)、2,4,6-三硝基苯甲硝胺(特屈
尔)、黑索金、奥克托金等各种火炸药,在受热、摩擦、撞击、冲击波、电火
花、激光甚至可见光的作用下,能够发生爆炸,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b.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导致自燃、爆炸的物质硝化
棉、赛璐珞、黄磷、三乙基铅、某些氮化物、甲胺、丙烯睛和许多有机过氧化
物,对热、振动、摩擦极为敏感,是极易分解、燃烧、爆炸的物质。
c.常温下能与水或水蒸气反应产生可燃气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如金属钾、
金属钠、碳化钙、一氯二乙基铝、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三氯氢硅等。
d.极易引起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强氧化剂如氯酸钠、氯酸钾、双氧水、过氧
化钠、过氧化钾、次氯酸钙、高铳酸钾、重铭酸钠、发烟硫酸、发烟硝酸、纯
氧气等。
已受到摩擦、撞击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如硫黄、樟
脑、松香、精蔡等。
②气相爆炸物质
气相爆炸物质分I类(矿井甲烷)、H类(爆炸性气体、蒸气)、III类
(爆炸性粉尘、纤维)共3类。
a.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常见的爆炸性气体和液体蒸气的闪点、燃点、爆炸
极限、密度等特性参数详见本设计手册的相关章节。
b.爆炸性粉尘固体可燃物及某些常态下不燃烧的金属、矿物等物质的粉
尘,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和异常的化学活性;表现为燃点降低,与空气混合、
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其粉尘的平均粒径越小,越易燃
烧、爆炸。易燃易爆粉尘和可燃纤维的特征参数详见本手册的相关章节中的
《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
(2)腐蚀和腐蚀性物质
物质表面因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而使物质材料受到破坏
的现象称腐蚀。
①腐蚀的危害腐饵物品作用于人体皮肤、眼睛等,会引起表皮灼伤,甚
至死亡;作用于建(构)筑物、设备管道等,会造成损害,甚至造成破坏,这
部分损害或破坏属于化学腐蚀。而锅炉壁和管道受水的腐蚀、金属设备在大气
中的腐蚀、地下管道在土壤中的腐蚀、有机物质加工设备的腐蚀等,大部分属
于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与金属、周围介质的电化学性能和环境温度、湿度
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分析时,对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设备、管道内部不易察
觉到的电化学腐蚀要给予注意,因为设备的腐蚀一旦严重,使设备破坏,将会
导致突发性的严重事故发生。
②腐蚀性物质的分类
a.无机酸性腐蚀物质主要是一些强酸,如硝酸、硫酸、氯磺酸、盐酸、
磷酸等;还有遇水生成强酸的物质,如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
b.有机酸性腐蚀物质一级有机酸性腐蚀物质,如甲酸(HCOOH)、溟乙
酰(CH3coBr)等;二级有机酸性腐蚀物质,如乙酸(CH3co0H)、氯乙酸
(CHoCICOOH)等。
c.无机碱性腐蚀物质主要为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化钠、硫
化钙、氧化钙等。
d.有机碱性腐蚀物质主要为有机碱金属化合物和胺类,如丙醇钠
(CH3CH2CH2ONa)、二乙醇胺[NH(CH2CH2OH)21等。
已其他无机及有机腐蚀性物质无机物如次氯酸钙[Ca(0C1)21、次氯
酸钠(NaCIO)、三氯化睇(SbCl3)等;有机物如苯酚(C6H5OH).甲醛
(HCHO)等。
(3)生产性毒物
毒物是指以较小剂量作用于生物体,能使生理功能或机体正常结构发生暂
时性或永久性病理改变甚至死亡的物质。
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中的毒物是指生产性毒物(又称职业性接触毒物),包
括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接触以固体、液体、气体、蒸气、烟尘等形式存在的原
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品和杂质,并在操作时经皮肤、呼吸
道、消化道等进入人体,对健康产生损害,造成慢性中毒、急性中毒或死亡的
物质。
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毒物的毒性、接触毒物的时间和剂量、人体健康
状况及体质差异有关。
①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基础上进行修订的《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中,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的分级原则是依据急性毒性、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毒性效应、实际危害后果共4大类9项分级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计算毒物危害指
数来确定的。每项指标均按照危害程度分5个等级并赋予相应分值(轻微危害
为0分;轻度危害为1分;中度危害为2分;高度危害为3分;极度危害为4
分);同时根据各项指标对职'也危害影响作用的大小赋予相应的权重系数。依
据各项指标加权分值的总和,即毒物危害指数确定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的
级别。
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中,列入国家标准中的
常见毒物有56种,其中I级13种、II级26种、HI级12种、IV级5种,这些毒性
物质及行'业举例请见国标原文。其他常见毒物的危害程度分级详见本设计手册
的相关章节。
②毒物有害因素分析生产性毒物的种类繁多,毒物的危害程度和中毒的
机理也不相同,分析毒物有害因素时应注意如下内容。
a.分析工艺过程,查明生产、处理、储存过程中存在的毒物名称和毒物危
害程度等级。
b.用已经投产的同类生产厂、作业岗位的检测数据作为参考、类比。
c.分析毒物传播的途径、产生危害的原因。按空气中毒物最高允许浓度、
毒物危害程度和作业时间,确定毒物的种类、分布、危害方式、危害范围和主
要毒物危害。
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最高允许浓度详见《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1)以及其他专项标准。该标准中未列出的毒物在车间空气中最高允
许浓度,可参考有关美国标准,如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ACGIH)生产
环境化学物质阈限值。
(4)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危害主要产生在开采、破碎、粉碎、筛分、包装、配料、混合
搅拌、散粉装卸及输送等过程和清扫、检修等作业场所。
①肺尘埃沉着病的分类按肺尘埃沉着病的发病原因,通常可分为硅沉着
病、硅酸盐肺尘埃沉着病、炭素肺尘埃沉着病、金属肺尘埃沉着病、混合性肺
尘埃沉着病5类。
目前,我国把硅沉着病、煤工肺尘埃沉着病、石墨肺尘埃沉着病、炭黑肺
尘埃沉着病、滑石肺尘埃沉着病、石棉肺尘埃沉着病、水泥肺尘埃沉着病、云
母肺尘埃沉着病、陶工肺尘埃沉着病、铝肺尘埃沉着病、电焊工肺尘埃沉着
病、铸工肺尘埃沉着病这12种肺尘埃沉着病列为法定职业病。
②生产性粉尘有害因素分析
a.根据工艺、工艺设备、物料、操作条件分析可能产生的粉尘种类和部
位。
b.用已经投产的同类生产厂、作业岗位的检测数据或模拟实验测试数据作
为参考和类比。
c.分析粉尘产生的原因和粉尘扩散传播的途径,依据空气中粉尘最高允许
浓度、作业时间、粉尘特性,确定粉尘的种类、分布、危害方式、危害范围和
主要粉尘危害。
车间空气中粉尘的最高允许浓度详见《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1)以及其他专项标准。该标准中未列出的粉尘在车间空气中最高允
许浓度,可参考有关美国标准,如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ACGIH)生产
环境化学物质阈值。
(5)噪声
噪声能引起听觉功能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声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
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噪声还干扰影响信息交流,听不清谈话,促使误
操作发生率上升。
①噪声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a.机械噪声由固体振动、金属摩擦、构件碰撞、不平衡旋转、零件撞击
等产生,如冲击力做功机械等。
b.空气动力性噪声又称气流噪声,是因气体流动时的压力、速度波动产
生的,如喷气式飞机、风机叶片旋转、管道噪声等。
c.电磁噪声因电磁作用引起振动而产生的,如变压器、励磁机噪声等。
②某些机械或场所的噪声级及噪声限制值
a.某些产生噪声的机械或场所举例见表7-6。
表7-6某些产生噪声的机械或场所举例
声级/dB(A)机械或场所举例
130—140喷气式发动机
130鼓风机、锻锤、大型球磨机
电锯、汽车高音喇叭(1m处)、抽风机、振动
110—120
筛、振捣机
100—110锅炉制造厂、纺织机、破碎机、压缩机、电刨
纺织厂、空压机、泵、轧钢车间、轮转印刷机、
90~100
制砖机
80-90载重汽车(7m处)、机床、印刷机
70〜80针织机、交叉路口拥挤车流
注:本表引自《事故预测预防技术》,陆庆武编,1990年U版。
b.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中表5规定:噪声车间观察(值
班)室噪声声级不大于75dB(A),非噪声车间办公室、会议室噪声声级不大
于6()dB(A),主控室、精密加工室噪声声级不大于7()dB(A),而且以上非
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声级工效限值也不得超过55dB(A)o按《工作场所有害因
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第2部分:物理因素中表9规定,工作场所噪声
职业接触时间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h,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
接触阈值都为85dB(A)o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不等于8h,需计算8h等
效声级,每周工作不是5天,需计算4()h等效声级,两种接触限值都为85dB
(A)o
③噪声有害因素分析先找出、列出生产中产生较高噪声的设备,参照同
类作业场所测定的数据,确定噪声产生的原因、种类、传播范围及主要噪声危
害。
(6)振动
分析振动有害因素时,先找出产生振动的设备,参照同类作业场所测定数
据或模拟实验测试数据,依据有关标准,确定振动影响范围和主要振动危害。
①全身振动可导致工效降低、辨别能力和短时记忆力降低、视力恶化和
视野改变,对血压升高、脊柱病变、女性生殖功能有一定影响;致害的程度与
接振强度、频率和暴露时间密切相关。对于全身振动作业,不应超过国家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中表6规定的卫生阈值。受振动影响的辅
助用房(办公室、会议室、计算机房、电话间、精密仪器室等),其垂直或水
平振动强度不应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I)中表7规定的设计要
求。
②手传振动可导致外周循环机能障碍,表现为振动性白指;还能引起中
枢神经、外周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国家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耿业接
触限值》(GBZ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能计量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昭通学院《智能终端与移动应用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传递过程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市值管理中财务透明度的提升策略研究
- DB2201T 64-2024 梅花鹿布鲁氏菌病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
- 职业导论-房地产经纪人《职业导论》真题汇编1
- 房地产经纪操作实务-《房地产经纪操作实务》押题密卷2
- 年度培训工作总结
- 119消防安全月活动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废塑料编织袋回收与再生PE膜合同3篇
- 工程监理大纲监理方案服务方案
- (3.10)-心悸急诊医学急诊医学
- 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解读
- 盖洛普Q12解读和实施完整版
- 2023年Web前端技术试题
- GB/T 20840.8-2007互感器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 GB/T 14864-2013实心聚乙烯绝缘柔软射频电缆
- 信息学奥赛-计算机基础知识(完整版)资料
- 发烟硫酸(CAS:8014-95-7)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数字信号处理(课件)
- 公路自然灾害防治对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