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假期提升专项练习化学解密之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25高考假期提升专项练习化学解密之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25高考假期提升专项练习化学解密之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25高考假期提升专项练习化学解密之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25高考假期提升专项练习化学解密之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菁优高考化学解密之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24秋•东城区校级月考)某小组同学探究硫化钠(Na2S)的化学性质,实验如下。序号装置试剂a实验现象①浓硝酸产生淡黄色沉淀(经检验为S)②稀硫酸产生臭鸡蛋气味气体(经检验为H2S)③Na2SO3溶液、稀硫酸加入Na2SO3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稀硫酸产生淡黄色沉淀(经检验为S)下列分析或结论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证明硫化钠具有还原性 B.实验②证明稀硫酸不具有氧化性 C.结合实验①②,推测试剂a为稀盐酸时,实验现象为产生臭鸡蛋气味气体 D.实验③说明溶液的酸碱性会影响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2.(2024秋•海淀区校级月考)研究小组为探究Na2S在空气中变质后的产物,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现象。实验①:取Na2S样品加水溶解,得到澄清溶液a。实验②:取少量溶液a,向其中加入过量盐酸,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生成,且出现淡黄色浑浊。实验③:将实验②中的浊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已知信息:i.Na2S溶液能溶解S,并生成Na2Sx,Na2Sx与酸反应生成S和H2S(臭鸡蛋气味);ii.BaS易溶于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②中淡黄色浑浊可能是与H+反应产生的 B.实验①和实验②说明Na2S样品中一定含有S C.实验③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4 D.Na2S样品中可能含有Na2SO33.(2024•广西)某小组对Fe2(SO4)3和K3[Fe(CN)6]的性质进行探究:Ⅰ.向少量蒸馏水里滴加2滴Fe2(SO4)3溶液,再滴加2滴KSCN溶液。Ⅱ.向少量蒸馏水里滴加2滴K3[Fe(CN)6]溶液,再滴加2滴KSCN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Ⅰ中继续加入少量K2SO4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B.实验Ⅱ中溶液呈红色 C.KSCN能区分Fe2(SO4)3和K3[Fe(CN)6] D.焰色试验不能区分Fe2(SO4)3和K3[Fe(CN)6]4.(2024秋•海淀区校级月考)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装置试剂a①水产生黑色沉淀,放置后不发生变化②5%NaOH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③40%NaOH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④取③中放置后的悬浊液1mL,加入4mL40%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资料:水溶液中,Mn(OH)2为白色沉淀,呈绿色;浓碱性条件下,可被OH﹣还原为;Cl2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知,碱性环境中,二价锰化合物可被氧化到更高价态 B.④中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的可能原因是4+4OH﹣=4+O2↑+2H2O C.④中绿色缓慢加深的可能原因是MnO2被Cl2氧化为 D.③中未得到绿色溶液,可能是因为被氧化为的反应速率快于被还原为的反应速率5.(2024秋•山东月考)查资料可知,I2可以将Cu氧化,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u被I2氧化的产物及铜元素的价态。已知:I2易溶于KI溶液,发生反应I2+I﹣⇌(红棕色);I2和氧化性几乎相同;[Cu(NH3)2]+(无色)容易被空气氧化;[Cu(H2O)4]2+(蓝色)、[CuI2]﹣(无色)。将等体积的KI溶液加入到amol铜粉和bmol碘单质(b>a)的固体混合物中,振荡。实验记录如下:c(KI)实验现象实验Ⅰ0.1mol•L﹣1I2部分溶解,溶液为红棕色;充分反应后,溶液仍为红棕色,且有白色沉淀析出实验Ⅱ4mol•L﹣1I2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步骤①取实验Ⅱ的深红棕色溶液,加入CCl4多次萃取、分液;步骤②取分液后的无色水溶液,滴入浓氨水,溶液逐渐变为浅蓝色,最终变为深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Ⅰ铜被氧化为+1价,实验Ⅱ铜被氧化为+2价 B.步骤①的目的是除去(或I2),防止干扰后续实验 C.步骤②中溶液随颜色的变化pH不变 D.结合上述实验,若从实验Ⅰ中提取白色沉淀,过滤后,可用浓HI溶液洗涤6.(2024秋•顺德区月考)某化学小组在实验中用浓硝酸和铜反应制取二氧化氮并探究二氧化氮是否能支持木炭的燃烧.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edbcf B.装置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O2进入②中 C.装置③中的浓H2SO4是除去NO的作用 D.实验开始后,先通一段时间气体,再插入带火星木条7.(2024•福建)用CuCl探究Cu(Ⅰ)、Cu(Ⅱ)性质,实验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CuCl(白色粉末)无色溶液蓝色溶液无色溶液蓝色溶液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反应有:①CuCl+2NH3•H2O═[Cu(NH3)2]++Cl﹣+2H2O②2[Cu(NH3)2]+═[Cu(NH3)4]2++Cu③[Cu(NH3)4]2++Cu═2[Cu(NH3)2]+④4[Cu(NH3)2]++O2+8NH3•H2O═4[Cu(NH3)4]2++4OH﹣+6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Cu2+的配位能力: B.无色 C.氧化性:[Cu(NH3)2]+<[Cu(NH3)4]2+ D.探究过程未发生反应②8.(2024秋•河南月考)Y形试管是一种特殊的实验仪器,与其他仪器组合可以进行某些探究实验。某学生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①将甲中Y形试管向左倾斜使反应发生,一段时间后,乙中无明显现象;②将丙中Y形试管向左倾斜使反应发生,一段时间后,乙中有沉淀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前可用稀盐酸和Ba(NO3)2溶液检验Na2SO3是否变质 B.为了提高甲中生成SO2的速率,可选用质量分数为98.3%的浓硫酸 C.若将甲中Na2SO3换成Na2CO3,也可能发生①和②类似的现象 D.丙中的试剂a和b可以分别是MnO2和浓盐酸9.(2024•涪城区校级开学)铁盐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常温下,氯化铁为棕黑色固体,易升华。实验室欲证明H2能在加热的条件下与FeCl3反应,设计了如图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B.导管m的作用是平衡压强,可观察装置C中导管口是否堵塞 C.实验结束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待硬质玻璃管冷却后再关闭K D.装置D中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H2能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FeCl3反应10.(2024•福建模拟)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Zn与溶液中Fe3+发生反应的原理。实验试剂现象Ⅰ2mL0.1mol•L﹣1FeCl3溶液、过量锌粉黄色溶液很快变浅,接着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中未检出铁单质Ⅱ2mL1mol•L﹣1FeCl3溶液(pH≈0.70)、过量锌粉很快有大量气体产生,出现红褐色浑浊,30min左右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产生少量铁单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Ⅰ说明Fe3+被还原为Fe2+ B.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实验Ⅰ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2+ C.实验Ⅱ发生了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D.实验说明Fe3+、H+与Zn的反应与离子浓度有关11.(2024•潍坊模拟)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中有不正确的是()实验方案现象结论A在过硫化钠(Na2S2)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淡黄色沉淀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发生歧化反应:Na2S2+2HCl=2NaCl+H2S↑+S↓B已知[Fe(SO2)6]3+呈红棕色,将SO2气体通入FeCl3溶液中溶液先变为红棕色,过一段时间又变成浅绿色。Fe3+与SO2络合反应速率比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快,但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更大。C燃着的镁条插入盛有SO2的集气瓶中。冷却后,往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剧烈燃烧,集气瓶口有淡黄色固体附着,集气瓶底有白色固体生成。试管中没有产生黑色沉淀镁能在SO2中燃烧:2Mg+SO22MgO+SD探究电石与水的反应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了乙炔A.A B.B C.C D.D12.(2024春•海淀区校级期末)实验小组探究双氧水与KI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表。序号①②③实验装置及操作实验现象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立即变为黄色,产生大量无色气体;溶液温度升高;最终溶液仍为黄色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产生少量无色气体,溶液颜色加深,温度无明显变化,最终有紫黑色沉淀析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KI对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B.对比②和③,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KI的速率更大 C.对比②和③,②中的现象可能是因为H2O2分解的速率大于H2O2氧化KI的速率 D.实验②③中的温度差异说明,H2O2氧化KI的反应放热13.(2024•鞍山模拟)某实验小组在探究Cu2+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实验Ⅰ:向NaCl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溶液呈绿色。实验Ⅱ:向CuSO4溶液中加入表面打磨掉氧化膜的金属Mg,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溶液中产生绿色沉淀。实验Ⅲ: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溶液变为深蓝色。实验Ⅳ:向实验Ⅲ的深蓝色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资料显示:为黄色,Cu2(OH)2SO4为绿色不溶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Ⅰ:Cu2+在NaCl溶液中部分转化为 B.实验Ⅱ:Mg消耗了溶液中的H+从而产生了Cu2(OH)2SO4 C.实验Ⅲ:有[Cu(NH3)4]SO4生成 D.实验Ⅳ:获得的蓝色沉淀为CuSO4•5H2O14.(2024秋•南京月考)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K2C2O4与KHC2O4的性质(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已知:Ka1(H2C2O4)=5.6×10﹣2、Ka2(H2C2O4)=1.5×10﹣4、Ksp(CaC2O4)=2.3×10﹣9。实验1:向0.1mol•L﹣1KHC2O4溶液中滴加少量等浓度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实验2:向0.1mol•L﹣1K2C2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2mol•L﹣1CaCl2溶液,溶液变浑浊。实验3: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0.1mol•L﹣1KHC2O4溶液至溶液紫红色恰好褪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1mol•L﹣1KHC2O4溶液中:c(H2C2O4)<c(C2) B.实验1所得溶液中:c(K+)=c(H2C2O4)+c(HC2)+c(C2) C.实验2过滤后所得清液中:c(C2)=2.3×10﹣8mol•L﹣1 D.实验3所得溶液中:15.(2024秋•开福区校级月考)常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HCO3的性质。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1用pH试纸测定0.1mol•L﹣1NaHCO3溶液的pH,测得pH约为82向5mL0.5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5mL1mol•L﹣1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3向5mL0.5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5mL0.1mol•L﹣1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4向5mL0.5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5mL0.1mol•L﹣1H2SO4溶液,有无色气体逸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0.1mol•L﹣1NaHCO3溶液中存在c(OH﹣)+c()=c(H+)+c(H2CO3) B.实验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a2+=CaCO3↓+H2O+CO2↑ C.实验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BaCO3↓+H2O D.实验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2O+CO2↑16.(2024•雨城区校级开学)某小组用图1的装置探究CO2的化学性质。相同条件下,分别将等体积的水、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集满CO2的锥形瓶中,测得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15s,压强迅速上升是因为向锥形瓶中注入了液体 B.100s时,实验c中锥形瓶内的CO2已经被完全吸收 C.实验a中反应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 D.对比三组实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最好17.(2024秋•开福区校级月考)某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发现强碱条件下,加热银氨溶液也可以析出银镜,并做了以下两组实验进行分析证明。已知:[Ag(NH3)2]++2H2O⇌Ag++2NH3•H2O。装置实验序号试管中的药品现象实验Ⅰ2mL银氨溶液和数滴较浓NaOH溶液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黑,试管壁附着银镜实验Ⅱ2mL银氨溶液和数滴浓氨水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成分完全相同 B.实验Ⅰ的黑色固体中有Ag2O C.清洗实验后的银镜时,用FeCl3溶液清洗的效果优于Fe2(SO4)3溶液 D.实验Ⅰ产生银镜的原因是银氨溶液在碱性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致18.(2024•潍坊开学)某小组常温下取焦亚硫酸钠(Na2S2O5)样品溶于水,将溶液分成甲、乙、丙、丁四份,探究其溶液的性质。实验记录如下:实验操作现象Ⅰ向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Ⅱ向淀粉溶液中滴加几滴碘水,然后再滴加适量的乙,振荡淀粉溶液先变蓝后变为无色Ⅲ向丙中滴加Ba(OH)2溶液,过滤,将固体转移至足量稀盐酸中产生白色沉淀,固体转移至盐酸中未完全溶解Ⅳ向丁中滴加70%浓硫酸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已知:Na2S2O5溶于水发生反应:Na2S2O5+H2O=2NaHS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实验Ⅰ可知,Na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B.由实验Ⅱ可知,Na2S2O5溶液能使溴水褪色 C.由实验Ⅲ可知,原固体样品已部分被氧化 D.由实验Ⅳ可知,Na2S2O5溶液将浓H2SO4还原19.(2024秋•罗湖区校级月考)资料显示: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某学习小组据此验证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可选试剂:浓硝酸、稀硝酸(3mol•L﹣1)、蒸馏水、浓硫酸、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开始前及结束后皆需通一段时间氮气,其目的不同 B.②盛放的试剂为蒸馏水 C.做实验时应避免将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故装置③④盛放的试剂依次是浓硝酸、稀硝酸 D.能证明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实验现象是:③中气体仍为无色而④中气体变为红棕色20.(2023秋•海淀区校级期末)某小组同学对SO2与含+2价铜[Cu(Ⅱ)]化合物的反应进项探究,实验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Cu2O在酸性溶液中易发生歧化反应Cu2O+2H+═Cu2++Cu+H2O。装置序号试管中的药品现象实验Ⅰ1.5mL1mol/LCuSO4溶液和3.5mL蒸馏水无明显现象实验Ⅱ1.5mL1mol/LCuSO4溶液和3.5mL1mol/LNaOH溶液混合开始时有砖红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砖红色沉淀消失,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溶液呈绿色A.对比实验Ⅰ和Ⅱ,说明碱性条件下Cu(Ⅱ)较易氧化SO2 B.砖红色固体可能是Cu2O,其消失与通入过量的SO2有关 C.紫红色固体是铜单质,可能由Cu2O发生歧化反应生成 D.取Ⅱ中清液,用盐酸酸化后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2被氧化为SO42﹣21.(2024•李沧区校级开学)Ag+氧化能力与Fe3+相近,某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Ag+与I﹣的反应:实验①:向0.01mol/LAgNO3溶液中滴等体积等浓度的KI溶液,析出棕黄色沉淀,溶液仍无色;实验②:向0.01mol/LKI溶液中滴等体积等浓度的AgNO3溶液,析出棕黄色沉淀,溶液仍无色;实验③:设计如下电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右侧石墨电极表面有灰黑色固体析出;实验④:用0.01mol/L硝酸代替AgNO3溶液,电流表指针也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①可知,若用Fe3+与I﹣反应将生成FeI3 B.实验①和②可知,两溶液间反应,互相滴加现象一定相同 C.实验③和④可知,在实验③中是Ag+和共同氧化了I﹣ D.根据上述实验可知,Ag++I﹣=AgI的反应速率大于2Ag++2I﹣=2Ag+I2的速率22.(2024•郫都区校级开学)某课题组为探究0.1mol•L﹣1的FeCl3与Na2SO3溶液反应,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分析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实验一的红褐色液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B.实验二说明Fe3+既发生了水解反应也被还原 C.实验三说明Fe3+发生了水解反应但未被还原 D.以上三个实验说明对Fe3+的水解无影响23.(2024•如东县开学)常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H2S、Na2S溶液的性质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1向0.1mol/LH2S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NH3,测得溶液pH为72向0.1mol/LH2S溶液中滴加等体积0.1mol/L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入2滴酚酞,溶液呈红色3向5mL0.1mol/LNa2S溶液中滴入1mL0.1mol/LZn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几滴0.1mol/LCuSO4溶液,立即出现黑色沉淀4向0.1mol/LNa2S溶液中逐滴滴加等体积同浓度的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1得到的溶液中存在2c(S2﹣)═c() B.由实验2可得出:c(S2﹣)<c(H2S) C.由实验3可得出:Ksp(ZnS)>Ksp(CuS) D.实验4得到的溶液中存在:c(OH﹣)﹣c(H+)═c(H2S)﹣2c(S2﹣)24.(2024春•西城区期末)实验小组探究KMnO4溶液与NH3以及铵盐溶液的反应。已知:i.MnO2为棕黑色,Mn2+接近无色ii.溶液的pH越小,溶液的c(H+)越大实验序号试剂a实验现象1mL试剂a1mL0.01mol/LKMnO4溶液Ⅰ4mol/L(NH4)2SO4溶液(pH≈6)紫色略变浅,试管底部有少量的棕黑色沉淀Ⅱ硫酸酸化的4mol/L(NH4)2SO4溶液(pH≈1)紫色变浅Ⅲ硫酸酸化的4mol/LNH4Cl溶液(pH≈1)紫色褪去Ⅳ8mol/L氨水(pH≈13)紫色变浅,试管底部棕黑色沉淀的量比I中的多Ⅴ0.1mol/LNaOH溶液(pH≈13)无明显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Ⅰ、Ⅱ可知,酸性越强,越有利于氧化 B.由Ⅱ、Ⅲ可知,浓度减小,其还原性增强 C.Ⅴ的目的是排除OH﹣还原的干扰 D.由Ⅰ、Ⅳ、Ⅴ可知,与相比,NH3更易还原25.(2024•建邺区校级开学)已知:、。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HCO3溶液的性质。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1测量0.1mol•L﹣1的NaHCO3溶液的pH为7.82向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持续通入CO2,溶液的pH减小3向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4向0.5mol•L﹣1的NaHCO3溶液中滴加少量0.5mol•L﹣1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1溶液中存在: B.实验2中随CO2的不断通入,溶液中的值逐渐变小 C.实验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实验4所得溶液中存在

2025菁优高考化学解密之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24秋•东城区校级月考)某小组同学探究硫化钠(Na2S)的化学性质,实验如下。序号装置试剂a实验现象①浓硝酸产生淡黄色沉淀(经检验为S)②稀硫酸产生臭鸡蛋气味气体(经检验为H2S)③Na2SO3溶液、稀硫酸加入Na2SO3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稀硫酸产生淡黄色沉淀(经检验为S)下列分析或结论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证明硫化钠具有还原性 B.实验②证明稀硫酸不具有氧化性 C.结合实验①②,推测试剂a为稀盐酸时,实验现象为产生臭鸡蛋气味气体 D.实验③说明溶液的酸碱性会影响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答案】B【分析】A.实验①中Na2S和浓硝酸反应生成S;B.稀硫酸具有氧化性,如稀硫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C.结合实验①②,可知Na2S与非氧化性酸发生复分解反应;D.实验③在酸性条件下Na2S与Na2SO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沉淀,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实验①中Na2S和浓硝酸反应生成S,S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则硫化钠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B.如稀硫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稀硫酸表现氧化性,稀硫酸具有氧化性,故B错误;C.结合实验①②,可知Na2S与非氧化性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则试剂a为稀盐酸时,实验现象为产生臭鸡蛋气味的H2S气体,故C正确;D.实验③在酸性条件下Na2S与Na2SO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沉淀,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溶液的酸碱性会影响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侧重考查学生无机实验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2.(2024秋•海淀区校级月考)研究小组为探究Na2S在空气中变质后的产物,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现象。实验①:取Na2S样品加水溶解,得到澄清溶液a。实验②:取少量溶液a,向其中加入过量盐酸,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生成,且出现淡黄色浑浊。实验③:将实验②中的浊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已知信息:i.Na2S溶液能溶解S,并生成Na2Sx,Na2Sx与酸反应生成S和H2S(臭鸡蛋气味);ii.BaS易溶于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②中淡黄色浑浊可能是与H+反应产生的 B.实验①和实验②说明Na2S样品中一定含有S C.实验③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4 D.Na2S样品中可能含有Na2SO3【答案】B【分析】A.Na2Sx与酸反应生成S和H2S;B.若原Na2S样品中含有Na2SO3,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也能产生此现象;C.实验③是将实验②中的浊液过滤,滤液中含有过量的盐酸,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实验③证明该Na2S样品中可能含有Na2SO3,也可能含有Na2SO4。【解答】解:A.Na2Sx与酸反应生成S和H2S,实验②中的淡黄色浑浊可能是与H+反应产生的S,故A正确;B.若原Na2S样品中含有Na2SO3,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也能产生此现象,故不能说明该Na2S样品中一定含有S,故B错误;C.实验③是将实验②中的浊液过滤,滤液中含有过量的盐酸,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白色沉淀是BaSO4,故C正确;D.实验③证明该Na2S样品中可能含有Na2SO3,也可能含有Na2SO4,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侧重考查学生无机实验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3.(2024•广西)某小组对Fe2(SO4)3和K3[Fe(CN)6]的性质进行探究:Ⅰ.向少量蒸馏水里滴加2滴Fe2(SO4)3溶液,再滴加2滴KSCN溶液。Ⅱ.向少量蒸馏水里滴加2滴K3[Fe(CN)6]溶液,再滴加2滴KSCN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Ⅰ中继续加入少量K2SO4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B.实验Ⅱ中溶液呈红色 C.KSCN能区分Fe2(SO4)3和K3[Fe(CN)6] D.焰色试验不能区分Fe2(SO4)3和K3[Fe(CN)6]【答案】C【分析】A.实验Ⅰ中,Fe2(SO4)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的本质是Fe3++3SCN﹣⇌Fe(SCN)3,加入少量K2SO4固体,K+和浓度增大,但对平衡没有影响;B.K3[Fe(CN)6]电离出K+和[Fe(CN)6]3﹣,[Fe(CN)6]3﹣不能电离出Fe3+;C.Fe2(SO4)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得到血红色溶液,K3[Fe(CN)6]溶液与KSCN溶液不反应;D.铁无焰色,钾的焰色是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解答】解:A.实验Ⅰ中,Fe2(SO4)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的本质是Fe3++3SCN﹣⇌Fe(SCN)3,加入少量K2SO4固体,K+和浓度增大,但对平衡没有影响,平衡不移动,溶液颜色不变,故A错误;B.实验Ⅱ中,K3[Fe(CN)6]电离出K+和[Fe(CN)6]3﹣,[Fe(CN)6]3﹣不能电离出Fe3+,滴加2滴KSCN溶液,不显血红色,故B错误;C.Fe2(SO4)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得到血红色溶液,K3[Fe(CN)6]溶液与KSCN溶液不反应,K3[Fe(CN)6]固体是深红色晶体,溶液是黄色,略带有黄绿色荧光,所以KSCN能区分Fe2(SO4)3和K3[Fe(CN)6],故C正确;D.铁无焰色,钾的焰色是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所以焰色试验能区分Fe2(SO4)3和K3[Fe(CN)6],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具体涉及平衡移动,配位化合物的组成等,难度中等。4.(2024秋•海淀区校级月考)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装置试剂a①水产生黑色沉淀,放置后不发生变化②5%NaOH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③40%NaOH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④取③中放置后的悬浊液1mL,加入4mL40%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资料:水溶液中,Mn(OH)2为白色沉淀,呈绿色;浓碱性条件下,可被OH﹣还原为;Cl2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知,碱性环境中,二价锰化合物可被氧化到更高价态 B.④中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的可能原因是4+4OH﹣=4+O2↑+2H2O C.④中绿色缓慢加深的可能原因是MnO2被Cl2氧化为 D.③中未得到绿色溶液,可能是因为被氧化为的反应速率快于被还原为的反应速率【答案】C【分析】A.由实验①②现象知,中性下Mn2+被氧化为黑色MnO2,碱性下Mn2+被氧化为;B.将③中放置后的悬浊液1mL加入4mL40%NaOH溶液,碱性增强,根据浓碱性条件下被OH﹣还原为,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C.将③中放置后的悬浊液1mL加入4mLH2O,溶液碱性减弱,NaClO氧化性增强,紫色加深说明NaClO将MnO2氧化为;D.结合题意,绿色为,还原成过程一定会有,但是观察不到绿色,说明该反应速率极快。【解答】解:A.由实验①②现象知,中性下Mn2+被氧化为黑色MnO2,碱性下Mn2+被氧化为,则碱性环境中,二价锰化合物可被氧化到更高价态,故A正确;B.将③中放置后的悬浊液1mL加入4mL40%NaOH溶液,碱性增强,根据浓碱性条件下被OH﹣还原为,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方程式为4+4OH﹣=4+O2↑+2H2O,故B正确;C.将③中放置后的悬浊液1mL加入4mLH2O,溶液碱性减弱,NaClO氧化性增强,紫色加深说明NaClO将MnO2氧化为,故C错误;D.结合题意,绿色为,还原成过程一定会有,但是观察不到绿色,说明该反应速率极快,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侧重考查学生无机实验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5.(2024秋•山东月考)查资料可知,I2可以将Cu氧化,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u被I2氧化的产物及铜元素的价态。已知:I2易溶于KI溶液,发生反应I2+I﹣⇌(红棕色);I2和氧化性几乎相同;[Cu(NH3)2]+(无色)容易被空气氧化;[Cu(H2O)4]2+(蓝色)、[CuI2]﹣(无色)。将等体积的KI溶液加入到amol铜粉和bmol碘单质(b>a)的固体混合物中,振荡。实验记录如下:c(KI)实验现象实验Ⅰ0.1mol•L﹣1I2部分溶解,溶液为红棕色;充分反应后,溶液仍为红棕色,且有白色沉淀析出实验Ⅱ4mol•L﹣1I2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步骤①取实验Ⅱ的深红棕色溶液,加入CCl4多次萃取、分液;步骤②取分液后的无色水溶液,滴入浓氨水,溶液逐渐变为浅蓝色,最终变为深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Ⅰ铜被氧化为+1价,实验Ⅱ铜被氧化为+2价 B.步骤①的目的是除去(或I2),防止干扰后续实验 C.步骤②中溶液随颜色的变化pH不变 D.结合上述实验,若从实验Ⅰ中提取白色沉淀,过滤后,可用浓HI溶液洗涤【答案】B【分析】实验Ⅰ中,I2部分溶解,溶液为红棕色,是由于发生了I2+I﹣⇌,充分反应后,溶液仍为红棕色,且有白色沉淀析出,由于发生了2Cu+I2=CuI2↓,实验Ⅱ中,I2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由于发生了I2+I﹣⇌,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完全溶解,由于2Cu+2I﹣=2[CuI2]﹣,[CuI2]﹣为无色,溶液为深红棕色,由于仍然存在,取实验II的深红棕色溶液,加入CCl4多次萃取、分液,将I2(或)除去,分液后的无色水溶液含有[CuI2]﹣,滴入浓氨水,发生生成无色的[Cu(NH3)4]+又被氧气不断氧化,最终被氧化为为深蓝色的[Cu(H2O)4]2+(蓝色)。【解答】解:A.实验I和实验Ⅱ最终溶液颜色均为红棕色,说明有存在,生成的CuI和[CuI2]﹣均为+1价,故A错误;B.步骤①取实验II的深红棕色溶液,加入CCl4多次萃取、分液,目的是除去I2(或),防止干扰后续实验对铜氧化产物的判断,故B正确;C.步骤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蓝色,最终变为深蓝色,因为铜离子与浓氨水反应生成了不同的配合物,据分析中的离子方程式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D.若从实验I中提取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CuI能与浓HI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CuI2]﹣,不能用浓HI溶液洗涤,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6.(2024秋•顺德区月考)某化学小组在实验中用浓硝酸和铜反应制取二氧化氮并探究二氧化氮是否能支持木炭的燃烧.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edbcf B.装置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O2进入②中 C.装置③中的浓H2SO4是除去NO的作用 D.实验开始后,先通一段时间气体,再插入带火星木条【答案】D【分析】本实验目的是制取二氧化氮并探究二氧化氮是否能支持木炭的燃烧,所以仪器连接顺序为:制取装置①、干燥装置③、二氧化氮与③反应装置②及吸收尾气装置④,仪器连接顺序为:a→d→e→c→b→f;二氧化氮是否支持燃烧的实验要求气体必须是干燥的,所以用装置③干燥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是有毒的气体,所以装置④用来吸收尾气,据此分析回答问题。【解答】解:A.结合分析可知,a→d→e→c→b→f,故A错误;B.结合分析可知,装置④的作用是防倒吸,故B错误;C.结合分析可知,装置③中的浓H2SO4是干燥二氧化氮,故C错误;D.实验开始后,先通一段时间气体,排出装置内空气,再进行探究,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实验的相关内容,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以及是解答关键,侧重学生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高频考点的掌握,题目难度中等。7.(2024•福建)用CuCl探究Cu(Ⅰ)、Cu(Ⅱ)性质,实验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CuCl(白色粉末)无色溶液蓝色溶液无色溶液蓝色溶液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反应有:①CuCl+2NH3•H2O═[Cu(NH3)2]++Cl﹣+2H2O②2[Cu(NH3)2]+═[Cu(NH3)4]2++Cu③[Cu(NH3)4]2++Cu═2[Cu(NH3)2]+④4[Cu(NH3)2]++O2+8NH3•H2O═4[Cu(NH3)4]2++4OH﹣+6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Cu2+的配位能力: B.无色 C.氧化性:[Cu(NH3)2]+<[Cu(NH3)4]2+ D.探究过程未发生反应②【答案】A【分析】CuCl(白色粉末)溶于过量氨水,发生反应①生成[Cu(NH3)2]Cl的无色溶液,[Cu(NH3)2]Cl的无色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发生反应④,继续被氧化为[Cu(NH3)4](OH)2,此时溶液显蓝色,加入适量的铜粉,发生反应③,又生成[Cu(NH3)2]+,得到无色溶液,继续暴露在空气中,[Cu(NH3)2]+又被氧化为[Cu(NH3)4]2+,溶液又显蓝色,据此分析作答。【解答】解:A.根据④可知,与Cu2+的配位能力:NH3>OH﹣,故A错误;B.由①知,[Cu(NH3)2]+在溶液中是无色的,故B正确;C.由④知,[Cu(NH3)2]+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Cu(NH3)4]2+是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所以氧化性:[Cu(NH3)2]+<[Cu(NH3)4]2+,故C正确;D.根据分析可知,探究过程未发生反应②,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具体涉及多种配位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属于高考高频考点,难度中等。8.(2024秋•河南月考)Y形试管是一种特殊的实验仪器,与其他仪器组合可以进行某些探究实验。某学生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①将甲中Y形试管向左倾斜使反应发生,一段时间后,乙中无明显现象;②将丙中Y形试管向左倾斜使反应发生,一段时间后,乙中有沉淀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前可用稀盐酸和Ba(NO3)2溶液检验Na2SO3是否变质 B.为了提高甲中生成SO2的速率,可选用质量分数为98.3%的浓硫酸 C.若将甲中Na2SO3换成Na2CO3,也可能发生①和②类似的现象 D.丙中的试剂a和b可以分别是MnO2和浓盐酸【答案】C【分析】Na2SO3与70%的浓硫酸反应生成SO2气体,SO2通入BaCl2溶液中不发生反应,没有现象产生,将丙中产生的气体通入乙装置中,有沉淀产生,则表明丙中产生的气体可能为NH3,也可能为氧化性气体,所以a、b反应可能产生NH3,也可能产生O2或Cl2等。【解答】解:A.在酸性溶液中将氧化为,不管Na2SO3是否变质,都有白色沉淀产生,所以实验前不能用稀盐酸和Ba(NO3)2溶液检验Na2SO3是否变质,故A错误;B.98.3%的浓硫酸难电离,若甲中选用质量分数为98.3%的浓硫酸,不能提高甲中生成SO2的速率,故B错误;C.C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在碱性溶液中,CO2与BaCl2溶液能反应生成BaCO3白色沉淀,若将甲中Na2SO3换成Na2CO3,也可能发生①和②类似的现象,故C正确;D.丙中的试剂a和b若是MnO2和浓盐酸,不加热时二者不能反应产生Cl2,丙中试剂不是MnO2和浓盐酸,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硫与其他强氧化剂的反应、亚硫酸根的检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实验方案评价。9.(2024•涪城区校级开学)铁盐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常温下,氯化铁为棕黑色固体,易升华。实验室欲证明H2能在加热的条件下与FeCl3反应,设计了如图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B.导管m的作用是平衡压强,可观察装置C中导管口是否堵塞 C.实验结束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待硬质玻璃管冷却后再关闭K D.装置D中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H2能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FeCl3反应【答案】D【分析】实验装置A为实验室制备H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B为干燥H2,C为H2和FeCl3反应装置,D是用来验证H2和FeCl3发生反应有HCl生成,但由于FeCl3易升华,故应该在C、D之间加入一个收集FeCl3的装置并加入干燥装置,防止FeCl3水解。【解答】解:A.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为:Zn+H2SO4=ZnSO4+H2↑,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B.导管m的作用是平衡压强,若装置C中导管口被堵塞,则装置B中m管液面上升,所以可观察装置C中导管口是否堵塞,故B正确;C.实验结束后,应先熄灭酒精灯,使装置A中继续反应产生气体,待硬质玻璃管冷却后关闭K,以防止液体倒吸,故C正确;D.装置D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产生AgCl,但无法证明是H2和FeCl3发生反应生成HCl,还是FeCl3升华后进入装置D中的试管所致,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铁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安全防护。10.(2024•福建模拟)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Zn与溶液中Fe3+发生反应的原理。实验试剂现象Ⅰ2mL0.1mol•L﹣1FeCl3溶液、过量锌粉黄色溶液很快变浅,接着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中未检出铁单质Ⅱ2mL1mol•L﹣1FeCl3溶液(pH≈0.70)、过量锌粉很快有大量气体产生,出现红褐色浑浊,30min左右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产生少量铁单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Ⅰ说明Fe3+被还原为Fe2+ B.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实验Ⅰ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2+ C.实验Ⅱ发生了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D.实验说明Fe3+、H+与Zn的反应与离子浓度有关【答案】B【分析】A.实验Ⅰ黄色溶液很快变浅,固体中未检出铁单质,说明Fe3+被还原为Fe2+,黄色溶液很快变浅;B.Fe2+和Cl﹣均具有还原性,均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很快有大量气体产生,是氯化铁溶液水解产生的盐酸与锌粉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反应为置换反应;出现红褐色浑浊,是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属于复分解反应;产生少量铁单质,是锌置换出铁,属于置换反应;D.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开始时Fe3+浓度较大,先与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氯化亚铁,当Fe3+浓度较低,H+浓度较大时,H+与锌反应生成锌盐和氢气。【解答】解:A.实验Ⅰ黄色溶液很快变浅,固体中未检出铁单质,说明Fe3+被还原为Fe2+,黄色溶液很快变浅,故A正确;B.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Fe2+和Cl﹣均具有还原性,均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实验Ⅰ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2+,故B错误;C.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很快有大量气体产生,是氯化铁溶液水解产生的盐酸与锌粉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反应为置换反应;出现红褐色浑浊,是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属于复分解反应;产生少量铁单质,是锌置换出铁,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D.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开始时Fe3+浓度较大,先与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氯化亚铁,当Fe3+浓度较低,H+浓度较大时,H+与锌反应生成锌盐和氢气,故实验说明Fe3+、H+与Zn的反应与离子浓度有关,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和物质性质的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离子检验的方法是解答该题的关键。11.(2024•潍坊模拟)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中有不正确的是()实验方案现象结论A在过硫化钠(Na2S2)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淡黄色沉淀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发生歧化反应:Na2S2+2HCl=2NaCl+H2S↑+S↓B已知[Fe(SO2)6]3+呈红棕色,将SO2气体通入FeCl3溶液中溶液先变为红棕色,过一段时间又变成浅绿色。Fe3+与SO2络合反应速率比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快,但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更大。C燃着的镁条插入盛有SO2的集气瓶中。冷却后,往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剧烈燃烧,集气瓶口有淡黄色固体附着,集气瓶底有白色固体生成。试管中没有产生黑色沉淀镁能在SO2中燃烧:2Mg+SO22MgO+SD探究电石与水的反应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了乙炔A.A B.B C.C D.D【答案】D【分析】A.Na2S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自身氧化还原生成硫单质和硫化氢气体;B.铁离子会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溶液先变为红棕色,过一段时间又变成浅绿色说明Fe3+与SO2络合生成红棕色;C.剧烈燃烧,集气瓶口有淡黄色固体附着,说明生成硫单质;集气瓶底有白色固体生成,试管中没有产生黑色沉淀,说明没有生成硫化铜沉淀;D.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也会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解答】解:A.Na2S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自身氧化还原生成硫单质和硫化氢气体,会产生淡黄色沉淀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故A正确;B.铁离子会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溶液先变为红棕色,过一段时间又变成浅绿色,Fe3+与SO2络合生成红棕色,则Fe3+与SO2络合反应速率的反应速率比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的速率快,最终显浅绿色说明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更大,故B正确;C.剧烈燃烧,集气瓶口有淡黄色固体附着,说明生成硫单质;集气瓶底有白色固体生成,试管中没有产生黑色沉淀,说明没有生成硫化铜沉淀,而是生成白色氧化镁固体,故C正确;D.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也会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说明生成了乙炔,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侧重学生无机实验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12.(2024春•海淀区校级期末)实验小组探究双氧水与KI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表。序号①②③实验装置及操作实验现象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立即变为黄色,产生大量无色气体;溶液温度升高;最终溶液仍为黄色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产生少量无色气体,溶液颜色加深,温度无明显变化,最终有紫黑色沉淀析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KI对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B.对比②和③,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KI的速率更大 C.对比②和③,②中的现象可能是因为H2O2分解的速率大于H2O2氧化KI的速率 D.实验②③中的温度差异说明,H2O2氧化KI的反应放热【答案】D【分析】①3mL5%的H2O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无明显变化,可能没有发生任何化学反应;②3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了10滴水和0.5gKI,溶液立即变为黄色,产生大量无色气体,说明KI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溶液温度升高;最终溶液仍为黄色,说明整个反应放热,同时有I2生成,H2O2作氧化剂,另外H2O2又发生分解反应生成O2;③3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了10滴稀硫酸和0.5gKI,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产生少量无色气体,溶液颜色加深,温度无明显变化,最终有紫黑色沉淀析出,说明生成I2的反应速率相对②更快,且反应不一定放热。【解答】解:A.比较实验①②的现象可知,加入KI时反应快速进行,说明KI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故A正确;B.对比②和③,由实验③的现象溶液立即交为棕黄色,产生少量无色气体;溶液颜色逐渐加深,温度无明显变化;最终有紫黑色沉淀析出溶液无明显变化,可知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KI的速率更大,故B正确;C.对比②和③,②中的现象为溶液立即变为黄色,产生大量无色气体;溶液温度升高;最终溶液仍为黄色,实验③现象为:溶液立即交为棕黄色,产生少量无色气体;溶液颜色逐渐加深,温度无明显变化;最终有紫黑色沉淀析出溶液无明显变化,故可能是因为H2O2分解的速率大于H2O2氧化KI的速率,故C正确;D.实验②中主要发生H2O2分解,温度明显升高,而实验③中主要发生H2O2氧化KI的反应,温度无明显变化,说明H2O2催化分解是一个放热反应,不能说明H2O2氧化KI的反应放热,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性质探究实验,关键明确原理是根据现象进行分析,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对原理的分析评价、实验方案分析评价与设计,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题目难度中等。13.(2024•鞍山模拟)某实验小组在探究Cu2+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实验Ⅰ:向NaCl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溶液呈绿色。实验Ⅱ:向CuSO4溶液中加入表面打磨掉氧化膜的金属Mg,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溶液中产生绿色沉淀。实验Ⅲ: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溶液变为深蓝色。实验Ⅳ:向实验Ⅲ的深蓝色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资料显示:为黄色,Cu2(OH)2SO4为绿色不溶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Ⅰ:Cu2+在NaCl溶液中部分转化为 B.实验Ⅱ:Mg消耗了溶液中的H+从而产生了Cu2(OH)2SO4 C.实验Ⅲ:有[Cu(NH3)4]SO4生成 D.实验Ⅳ:获得的蓝色沉淀为CuSO4•5H2O【答案】D【分析】A.溶液显绿色;B.Cu2(OH)2SO4为绿色不溶物;C.[Cu(NH3)4]SO4溶液为深蓝色;D.Cu(OH)2为蓝色沉淀。【解答】解:A.向NaCl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后溶液呈绿色,是Cu2+在NaCl溶液中部分转化为,故A正确;B.Cu2(OH)2SO4为绿色不溶物,实验Ⅱ: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溶液中产生绿色沉淀,Mg消耗了溶液中的H+从而产生了Cu2(OH)2SO4,故B正确;C.实验Ⅲ溶液变为深蓝色是因为有[Cu(NH3)4]SO4生成,故C正确;D.Cu(OH)2为蓝色沉淀,实验Ⅳ产生蓝色沉淀为Cu(OH)2,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侧重考查学生无机实验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14.(2024秋•南京月考)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K2C2O4与KHC2O4的性质(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已知:Ka1(H2C2O4)=5.6×10﹣2、Ka2(H2C2O4)=1.5×10﹣4、Ksp(CaC2O4)=2.3×10﹣9。实验1:向0.1mol•L﹣1KHC2O4溶液中滴加少量等浓度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实验2:向0.1mol•L﹣1K2C2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2mol•L﹣1CaCl2溶液,溶液变浑浊。实验3: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0.1mol•L﹣1KHC2O4溶液至溶液紫红色恰好褪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1mol•L﹣1KHC2O4溶液中:c(H2C2O4)<c(C2) B.实验1所得溶液中:c(K+)=c(H2C2O4)+c(HC2)+c(C2) C.实验2过滤后所得清液中:c(C2)=2.3×10﹣8mol•L﹣1 D.实验3所得溶液中:【答案】C【分析】A.在K2C2O4与KHC2O4的混合溶液中,Kh2×Ka1=KW,因Ka1(H2C2O4)=5.6×10﹣2、Ka2(H2C2O4)=1.5×10﹣4得Kh2<Ka2,HC2的电离大于水解;B.根据物料守恒可知,实验1所得溶液中有:c(K+)=c(H2C2O4)+c(HC2)+c(C2);C.实验2向0.1mol/LK2C2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2mol/LCaCl2溶液,过滤后所得清液中,c(Ca2+)==0.05mol/L,则c(C2)==mol/L=4.6×10﹣8mol/L;D.实验3即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0.1mol/LKHC2O4溶液至溶液紫红色恰好褪去,根据反应方程式:4KMnO4+10KHC2O4+11H2SO4=7K2SO4+4MnSO4+20CO2↑+16H2O,则所得溶液中:==3.5>2.5。【解答】解:A.在K2C2O4与KHC2O4的混合溶液中,Kh2×Ka1=KW,因Ka1(H2C2O4)=5.6×10﹣2、Ka2(H2C2O4)=1.5×10﹣4得Kh2<Ka2,则HC2的电离大于水解,故0.1mol/LKHC2O4溶液中:c(H2C2O4)<c(C2),故A正确;B.根据物料守恒可知,实验1所得溶液中有:c(K+)=c(H2C2O4)+c(HC2)+c(C2),故B正确;C.实验2向0.1mol/LK2C2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2mol/LCaCl2溶液,过滤后所得清液中,c(Ca2+)==0.05mol/L,则c(C2)==mol/L=4.6×10﹣8mol/L,故C错误;D.实验3即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0.1mol/LKHC2O4溶液至溶液紫红色恰好褪去,根据反应方程式:4KMnO4+10KHC2O4+11H2SO4=7K2SO4+4MnSO4+20CO2↑+16H2O,则所得溶液中:==3.5>2.5,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盐溶液中微粒间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原理、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盐的水解常数、溶度积常数相关计算。15.(2024秋•开福区校级月考)常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HCO3的性质。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1用pH试纸测定0.1mol•L﹣1NaHCO3溶液的pH,测得pH约为82向5mL0.5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5mL1mol•L﹣1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3向5mL0.5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5mL0.1mol•L﹣1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4向5mL0.5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5mL0.1mol•L﹣1H2SO4溶液,有无色气体逸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0.1mol•L﹣1NaHCO3溶液中存在c(OH﹣)+c()=c(H+)+c(H2CO3) B.实验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a2+=CaCO3↓+H2O+CO2↑ C.实验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BaCO3↓+H2O D.实验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2O+CO2↑【答案】C【分析】A.根据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等于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可知;B.向5mL0.5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5mL1mol•L﹣1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和二氧化碳气体;C.向5mL0.5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5mL0.1mol•L﹣1Ba(OH)2溶液,碳酸氢钠过量;D.向5mL0.5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5mL0.1mol•L﹣1H2SO4溶液,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解答】解:A.根据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等于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可知,0.1mol•L﹣1NaHCO3溶液中存在,故A正确;B.NaHCO3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C.向5mL0.5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5mL0.1mol•L﹣1Ba(OH)2溶液,碳酸氢钠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D.向5mL0.5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5mL0.1mol•L﹣1H2SO4溶液,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侧重考查学生无机实验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16.(2024•雨城区校级开学)某小组用图1的装置探究CO2的化学性质。相同条件下,分别将等体积的水、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集满CO2的锥形瓶中,测得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15s,压强迅速上升是因为向锥形瓶中注入了液体 B.100s时,实验c中锥形瓶内的CO2已经被完全吸收 C.实验a中反应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 D.对比三组实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最好【答案】B【分析】由图可知,实验a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得到碳酸饱和溶液,实验b为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实验c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解答】解:A.0~15s,压强迅速上升是因为向锥形瓶中注入了液体后,气体被压缩使得气体压强增大,故A正确;B.100s时,实验c中锥形瓶内气体压强最小但不为0,说明二氧化碳没有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故B错误;C.实验a中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C正确;D.实验c中气体压强最小,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最好,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侧重考查学生无机实验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17.(2024秋•开福区校级月考)某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发现强碱条件下,加热银氨溶液也可以析出银镜,并做了以下两组实验进行分析证明。已知:[Ag(NH3)2]++2H2O⇌Ag++2NH3•H2O。装置实验序号试管中的药品现象实验Ⅰ2mL银氨溶液和数滴较浓NaOH溶液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黑,试管壁附着银镜实验Ⅱ2mL银氨溶液和数滴浓氨水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成分完全相同 B.实验Ⅰ的黑色固体中有Ag2O C.清洗实验后的银镜时,用FeCl3溶液清洗的效果优于Fe2(SO4)3溶液 D.实验Ⅰ产生银镜的原因是银氨溶液在碱性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致【答案】B【分析】在银氨溶液中Ag(NH3)2OH存在平衡:[Ag(NH3)2]++2H2O⇌Ag++2NH3•H2O,NH3+H2O⇌NH3•H2O⇌+OH﹣,加热并加入碱溶液时,NH3•H2O电离平衡逆向移动产生氨气,实验I的黑色固体是Ag+与OH﹣生成的AgOH分解生成的Ag2O,然后Ag2O受热分解生成Ag和O2,实验Ⅱ产生的气体为NH3。【解答】解:A.实验I产生的气体是NH3和O2,实验Ⅱ产生的气体只有NH3,故A错误;B.实验I的黑色固体是Ag+与OH﹣生成的AgOH分解后的产物,含有Ag2O,故B正确;C.清洗实验后的银镜时,Fe3++Ag=Fe2++Ag+,由于Ksp[AgCl]<Ksp[Ag2SO4],生成的AgCl沉淀会干扰Fe3+对Ag的氧化,效果比Fe2(SO4)3溶液差,故C错误;D.实验I产生银镜的原因是银氨溶液在碱性条件下Ag2O分解产生,不可能是氧气氧化,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配合物的概念、组成及形成条件、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配合物的应用。18.(2024•潍坊开学)某小组常温下取焦亚硫酸钠(Na2S2O5)样品溶于水,将溶液分成甲、乙、丙、丁四份,探究其溶液的性质。实验记录如下:实验操作现象Ⅰ向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Ⅱ向淀粉溶液中滴加几滴碘水,然后再滴加适量的乙,振荡淀粉溶液先变蓝后变为无色Ⅲ向丙中滴加Ba(OH)2溶液,过滤,将固体转移至足量稀盐酸中产生白色沉淀,固体转移至盐酸中未完全溶解Ⅳ向丁中滴加70%浓硫酸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已知:Na2S2O5溶于水发生反应:Na2S2O5+H2O=2NaHS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实验Ⅰ可知,Na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B.由实验Ⅱ可知,Na2S2O5溶液能使溴水褪色 C.由实验Ⅲ可知,原固体样品已部分被氧化 D.由实验Ⅳ可知,Na2S2O5溶液将浓H2SO4还原【答案】C【分析】A.甲中溶液显酸性,结合亚硫酸的电离常数可知,焦亚硫酸钠中S显十4价,焦亚硫酸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钠电离大于水解呈酸性,方程式为:Na2S2O5+H2O=2NaHSO3;B.由实验Ⅱ可知,焦亚硫酸钠溶液具有还原性,能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一定能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使溴水褪色;C.取实验Ⅲ中的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若沉淀不溶解,而硝酸可将BaSO3氧化为BaSO4,Ⅲ中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D.焦亚硫酸钠溶液与硫化氢反应生成单质硫,焦亚硫酸钠溶液体现氧化性。【解答】解:A.甲中溶液显酸性,结合亚硫酸的电离常数可知,焦亚硫酸钠中S显十4价,焦亚硫酸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钠电离大于水解呈酸性,方程式为:Na2S2O5+H2O=2NaHSO3,故A正确;B.由实验Ⅱ可知,焦亚硫酸钠溶液具有还原性,能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一定能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使溴水褪色,故B正确;C.取实验Ⅲ中的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若沉淀不溶解,而硝酸可将BaSO3氧化为BaSO4,Ⅲ中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故C错误;D.焦亚硫酸钠溶液与硫化氢反应生成单质硫,焦亚硫酸钠溶液体现氧化性,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盐类水解原理、实验方案设计,题目难度适中。19.(2024秋•罗湖区校级月考)资料显示: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某学习小组据此验证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可选试剂:浓硝酸、稀硝酸(3mol•L﹣1)、蒸馏水、浓硫酸、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开始前及结束后皆需通一段时间氮气,其目的不同 B.②盛放的试剂为蒸馏水 C.做实验时应避免将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故装置③④盛放的试剂依次是浓硝酸、稀硝酸 D.能证明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实验现象是:③中气体仍为无色而④中气体变为红棕色【答案】C【分析】①中发生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NO2和水,通过盛有水的②装置,NO2与水反应生成NO,NO气体通过盛有稀硝酸的装置③,不发生反应,最后用排水法在⑤中收集到NO气体;NO气体通过盛有浓硝酸的装置④,浓硝酸能把NO氧化为NO2,④中气体为红棕色,尾气被盛有NaOH溶液的⑥吸收。【解答】解:A.实验开始前皆需通氮气一段时间,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氧气,结束后通入CO2目的是排出装置中残留的氮氧化物被收集或者吸收,防止污染空气,二者目的不同,故A正确;B.②盛放的试剂为蒸馏水,NO2与水反应生成NO,故B正确;C.做实验时应避免将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故装置⑥盛放的试剂是NaOH溶液,故C错误;D.根据实验现象:③中气体仍为无色而④中气体变为红棕色,说明浓硝酸能把NO氧化为NO2,稀硝酸不能氧化,可得出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侧重考查学生无机实验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20.(2023秋•海淀区校级期末)某小组同学对SO2与含+2价铜[Cu(Ⅱ)]化合物的反应进项探究,实验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Cu2O在酸性溶液中易发生歧化反应Cu2O+2H+═Cu2++Cu+H2O。装置序号试管中的药品现象实验Ⅰ1.5mL1mol/LCuSO4溶液和3.5mL蒸馏水无明显现象实验Ⅱ1.5mL1mol/LCuSO4溶液和3.5mL1mol/LNaOH溶液混合开始时有砖红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砖红色沉淀消失,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溶液呈绿色A.对比实验Ⅰ和Ⅱ,说明碱性条件下Cu(Ⅱ)较易氧化SO2 B.砖红色固体可能是Cu2O,其消失与通入过量的SO2有关 C.紫红色固体是铜单质,可能由Cu2O发生歧化反应生成 D.取Ⅱ中清液,用盐酸酸化后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2被氧化为SO42﹣【答案】D【分析】A.实验Ⅰ无现象,实验Ⅱ发生了反应生成Cu2O;B.实验Ⅱ:1.5mL1mol/LCuSO4溶液和3.5mL1mol/LNaOH溶液混合,通入SO2,开始时有砖红色沉淀出现,随着SO2不断通入,发生反应Cu2O+2H+═Cu2++Cu+H2O;C.根据Cu2O+2H+═Cu2++Cu+H2O,随着SO2不断通入,导致溶液显酸性,发生反应;D.盐酸酸化后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aSO4。【解答】解:A.实验Ⅰ:1.5mL1mol/LCuSO4溶液和3.5mL蒸馏水,无明显现象;实验Ⅱ:.5mL1mol/LCuSO4溶液和3.5mL1mol/LNaOH溶液混合,通入SO2,开始时有砖红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砖红色沉淀消失,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溶液呈绿色,说明生成Cu2O,再生成铜,最后生成了氢氧化铜的悬浊液,故A正确;B.实验Ⅱ:1.5mL1mol/LCuSO4溶液和3.5mL1mol/LNaOH溶液混合,通入SO2,开始时有砖红色沉淀Cu2O出现,随着SO2不断通入,发生反应Cu2O+2H+═Cu2++Cu+H2O,砖红色沉淀消失,砖红色固体一定是Cu2O,故B正确;C.根据Cu2O+2H+═Cu2++Cu+H2O,随着SO2不断通入,导致溶液显酸性,发生反应生成了铜单质,故C正确;D.取Ⅱ中清液,用盐酸酸化后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aSO4,但是原溶液就含有SO42﹣,不能说明SO2被氧化为SO42﹣,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和评价,涉及物质的性质探究、离子检验等,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中等。21.(2024•李沧区校级开学)Ag+氧化能力与Fe3+相近,某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Ag+与I﹣的反应:实验①:向0.01mol/LAgNO3溶液中滴等体积等浓度的KI溶液,析出棕黄色沉淀,溶液仍无色;实验②:向0.01mol/LKI溶液中滴等体积等浓度的AgNO3溶液,析出棕黄色沉淀,溶液仍无色;实验③:设计如下电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右侧石墨电极表面有灰黑色固体析出;实验④:用0.01mol/L硝酸代替AgNO3溶液,电流表指针也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①可知,若用Fe3+与I﹣反应将生成FeI3 B.实验①和②可知,两溶液间反应,互相滴加现象一定相同 C.实验③和④可知,在实验③中是Ag+和共同氧化了I﹣ D.根据上述实验可知,Ag++I﹣=AgI的反应速率大于2Ag++2I﹣=2Ag+I2的速率【答案】D【分析】A.根据FeCl3的溶解性可知,FeI3是易溶性物质,且Fe3+与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I2;B.Ag+氧化能力较强,I﹣还原能力较强,二者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离子浓度有关;C.实验③和④中均未参与反应,不能确定是否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D.实验①和②可知,等量的AgNO3和KI溶液主要发生反应为Ag++I﹣=AgI↓,几乎不发生2Ag++2I﹣=2Ag+I2。【解答】解:A.AgI是不溶性物质,实验①生成了AgI沉淀,根据FeCl3的溶解性可知FeI3是易溶性物质,则Fe3+与I﹣反应不会生成FeI3,而是主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I2,故A错误;B.I﹣具有较强还原性,Ag+具有较强氧化性,且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离子浓度有关,所以两溶液间互相滴加时,实验现象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C.实验③和④运用了电解原理,实验③中Ag+在阴极得电子生成Ag,实验④中H+在阴极得电子生成H2,均未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即实验③不能确定是否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验①和②可知,等量的AgNO3和KI溶液主要发生反应为Ag++I﹣=AgI↓,几乎不发生2Ag++2I﹣=2Ag+I2,即Ag++I﹣=AgI的反应速率大于2Ag++2I﹣=2Ag+I2的速率,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侧重分析判断能力和实验技能考查,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电解原理的应用、实验技能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22.(2024•郫都区校级开学)某课题组为探究0.1mol•L﹣1的FeCl3与Na2SO3溶液反应,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分析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实验一的红褐色液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B.实验二说明Fe3+既发生了水解反应也被还原 C.实验三说明Fe3+发生了水解反应但未被还原 D.以上三个实验说明对Fe3+的水解无影响【答案】D【分析】A.加热FeCl3溶液,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的胶体;B.过量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Na2SO3溶液,溶液变红褐色,说明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再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C.过量Na2SO3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溶液变红褐色说明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一份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说明Fe3+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另一份煮沸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发生了胶体的聚沉;D.由BC分析可知,Fe3+均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解答】解:A.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加热FeCl3溶液,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的胶体,故A正确;B.过量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Na2SO3溶液,溶液变红褐色,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再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Fe3+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故B正确;C.过量Na2SO3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溶液变红褐色说明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一份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说明Fe3+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另一份煮沸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发生了胶体的聚沉;整个过程说明Fe3+发生了水解反应,但没有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D.Fe3+均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说明对Fe3+的水解反应有促进作用,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侧重考查学生无机实验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23.(2024•如东县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