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菁优高考化学解密之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解答大题)一.解答题(共25小题)1.(2024秋•河东区校级月考)Ⅰ:已知乙醇C2H3OH能与K2Cr2O7和H2SO4的混合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K2Cr2O7+3C2H5OH+8H2SO4=2K2SO4+2Cr2(SO4)3+3CH3COOH+11H2O。Cr2和Cr3+在溶液中分别显橙色和绿色,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填“是”或“不是”)离子反应。(2)写出Cr2(SO4)3的电离方程式:。(3)该反应(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依据是。Ⅱ:亚硝酸(HNO2)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气体和NO2(红棕色)气体;亚硝酸是一种还原剂,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但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Fe2+(浅绿色)氧化成Fe3+(棕黄色);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白色)、易溶于酸的化合物。请仔细阅读以上信息,并结合有关原理回答以下问题:(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换为Fe3+而中毒,可以服用维生素C解毒。下列对此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被还原b.亚硝酸盐是还原剂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d.维生素C被氧化(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别NaNO2和NaCl的是。a.取样加水溶解后,向其中加入稀盐酸b.取样加水溶解后,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c.取样加水溶解后,向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的淀粉﹣KI溶液(3)某同学把氯气通入NaNO2溶液中,生成NaNO3和HCl2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工业废水中的可用铝粉除去。已知此反应体系中包含Al、NaOH、NaAlO2、NaNO2、NH3和H2O六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023秋•房山区期末)某实验小组探究Cu与Fe(NO3)3溶液的反应。取3g铜粉加入到100mL0.6mol/LFe(NO3)3溶液(用HNO3调pH=1)中,振荡、静置30分钟,铜粉减少,溶液呈棕绿色,未见有气泡产生。(1)预测和Fe3+分别与Cu发生了反应,补充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反应Ⅰ3Cu+2+8H+═3Cu2++2NO↑+4H2O反应Ⅱ(2)探究反应Ⅰ是否发生①设计实验:取3g铜粉加入到100mL溶液中,振荡、静置30分钟。②若反应Ⅰ能够发生,预计观察到的现象有。实际现象不明显,借助传感器证明反应Ⅰ能够发生。(3)探究反应Ⅱ是否发生步骤1:取3g铜粉加入到100mL0.3mol/LFe2(SO4)3溶液(用H2SO4调pH=1)中,溶液迅速变为蓝绿色。步骤2: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滴加少量KSCN溶液,出现白色浑浊,溶液变红,振荡后红色褪去。①KSCN溶液的作用是。②已知,CuSCN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步骤2中“溶液变红,振荡后红色褪去”的原因。(4)查阅资料可知,反应Ⅰ和反应Ⅱ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Ⅰ=6.3×1062和KⅡ=5×1014。请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角度简述对Cu与Fe(NO3)3溶液反应的认识。3.(2024秋•鹿邑县月考)用H2O2、KI和洗洁精可完成“大象牙膏”实验(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泡沫),某同学依据文献资料对该实验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资料1:H2O2+I﹣=H2O+IO﹣;H2O2+IO﹣=H2O+O2↑+I﹣。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I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2)资料2:H2O2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①有KI加入,②无KI加入。下列判断错误的是(填字母)。A.加入KI后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加入KI后该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减小C.H2O2+IO﹣=H2O+O2↑+1是放热反应(3)实验中发现,H2O2与KI溶液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颜色变黄。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气泡明显减少。资料3:I2也可催化H2O2的分解反应。碘易溶于CCl4,碘的CCl4溶液(密度大于水)显紫红色。①加CCl4并振荡、静置后还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且下层溶液显色,说明有I2生成。②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ⅰ.H2O2浓度降低;ⅱ.水溶液中的浓度降低。③以下对照实验说明ⅰ不是主要原因:向H2O2溶液中加入KI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A、B两试管中。A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B试管中不加CCl4,分别振荡、静置。则两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4)资料4:I﹣(aq)+I2(aq)⇌(aq)K=640。为了探究体系中含碘微粒的存在形式,进行实验:向20mL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10mL0.10mol•L﹣1KI溶液(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达平衡后,相关微粒浓度如下:微粒I﹣I2浓度/(mol•L﹣1)bb4.0×10﹣3则b=,进而推出该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I﹣、I2、外,一定还含有其他含碘微粒,理由是。4.(2024秋•浦东新区校级月考)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之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2Mg+CO22MgO+C,所以镁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钠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提出猜想】(1)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CO2中继续燃烧。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①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H2O反应生成NaOH。②Ba(OH)2溶于水而BaCO3不溶于水。③Na2CO3的存在会干扰NaOH的检测。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应该与Mg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2)②Na2O、C;②、C;③NaOH、C;④Na2O、Na2CO3、C;(3)通过理论分析,猜想(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理由是:。(4)【验证猜想】步骤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结论(燃烧产物判断)1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燃烧产物中肯定有;2取1中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CO3;3取2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燃烧产物中肯定有;(5)在步骤(2)中BaCl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至过量:。(6)在步骤(3)中也可以通过加入试剂的方法进行检验(任写一种试剂)。(7)【结论】猜想(填序号)正确。5.(2024秋•浦东新区校级月考)某学习小组发现中学阶段只学习了SO3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为了探究SO3的其他化学性质,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验证。(1)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中,浓硫酸体现的性质有。(不定项)A.难挥发性B.强氧化性C.脱水性D.强酸性(2)由于浓硫酸具有较大的粘稠度,分液漏斗中的浓硫酸很难顺利流入到烧瓶中,实验中可以将分液漏斗更换为(填写仪器名称)。(3)装置B不具有的作用是。A.干燥气体B.混合气体C.与气体反应D.观察通入的气泡速率(4)写出H2S的电子式。(5)下列SO3与H2S反应的方程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有。(不定项)A.H2S+SO3=H2O+SO2+SB.H2S+2SO3=H2SO4+SO2+SC.H2S+SO3=H2O+O2+2SD.3H2S+SO3=3H2O+4S(6)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有和出现(填写实验现象)。(7)指导教师指出,该装置无法验证SO3与H2S的反应,请问为什么?。(8)E装置中吸收尾气的试剂可以是。(不定项)A.KMnO4溶液B.BaCl2溶液C.蒸馏水D.NaOH溶液6.(2024秋•宝山区校级月考)某同学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少量CO2气体,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1)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8%的稀盐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盐酸(密度为1.2g•mL﹣1)的体积为。蒸馏水(密度为1.0g•mL﹣1)的体积为mL。(2)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3)检查图中B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若用C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导管(填“m”或“n”)端通入。地窖中因贮存农产品而容易积蓄CO2,根据相关要求,CO2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18mg/L。小组同学从某地窖中收集500mL用CO2传感器测得CO2浓度为22mg/L。(4)进入地窖时,下列防范措施正确的是(不定项)。A.用农用喷雾器向地窖内喷洒水B.手持火把进入地窖时,若火把持续燃烧,则表示安全,可继续前进C.利用鼓风机将地窖内部分空气排出,也可打开地窖盖,通风一段时间后再进入(5)某同学用注射器抽取100mL地窖中的气体样品,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气体推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足量澄清石灰水能对通入其中的CO2气体完全吸收)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多孔球泡的作用是。(6)当CO2传感器显示CO2浓度慢慢下降,当浓度降至0mg/L时,理论上瓶内物质总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mg。(7)下列说法可能导致测得的CO2含量偏小的是。A.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B.抽取气体前未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净。C.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7.(2024秋•宝山区校级月考)通过如下实验,比较Ag+、Fe3+、I2的氧化性。实验现象Ⅰ中产生黑色沉淀,滴加KSCN溶液,变红Ⅱ中溶液呈棕黄色,滴加淀粉溶液,变蓝Ⅲ中产生黄色沉淀,滴加淀粉溶液,未变蓝(1)FeCl3溶液转化成FeCl2溶液不引入杂质可加适量(写化学式);FeCl2溶液转化成FeCl3溶液不引入杂质可加适量(写化学式);(2)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Ⅰ、Ⅱ中的现象说明。(不定项)A.氧化性顺序:Ag+>Fe3+>I2B.氧化性顺序:Fe3+>I﹣>Fe2+C.还原性顺序:I﹣>Fe2+>Fe3+D.还原性顺序:Fe2+>Ag>I﹣(4)实验后,Ⅰ试管壁上的黑色沉淀可用洗去。A.酒精B.二硫化碳C.浓硝酸D.热盐酸(5)写出检验Ⅰ中是否含有Fe2+的方法:。(6)推测Ⅲ中未发生Ag+氧化I﹣的原因。8.(2024春•商丘期末)(Ⅰ)如图是制备和研究乙炔性质的实验装置图。(1)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b的作用是。(3)c中溶液褪色,生成物的结构简式是。(4)d中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说明乙炔具有的性质是。(5)若在空气中点燃乙炔,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Ⅱ)某有机化合物只含C、H、O三种元素,取9.2g该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测得只生成17.6gCO2和10.8g水,其质谱图和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6)该有机化合物结构简式是。(7)有机物的系统命名为。(8)分子式为C5H10,且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种(考虑顺反异构)。9.(2023秋•西城区期末)某小组探究Cu与Fe3+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已知:[CuCl3]2﹣(无色)⇌CuCl↓(白色)+2Cl﹣[CuCl3]2﹣+SCN﹣⇌CuSCN↓(白色)+3Cl﹣序号试剂x实验现象Ⅰ5mL0.05mol/LFe2(SO4)3溶液(pH=2)溶液变为浅蓝色,30min时,铜粉有较多剩余Ⅱ5mL0.1mol/LFeCl3溶液(pH=2)溶液变为蓝色,30min时,铜粉完全溶解(1)Ⅰ、Ⅱ中,反应后的溶液均变为蓝色,推测有Cu2+生成。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均产生蓝色沉淀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30min内,Cu被氧化的反应速率:ⅠⅡ(填“>”“<”或“=”)。(3)研究Ⅱ的反应过程,设计如下装置进行实验。不同时间取左侧烧杯中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取样时间与实验现象如下(不考虑O2的作用)。序号取样时间/min现象ⅰ1产生白色沉淀,ⅱ10产生白色沉淀,较1min时量多ⅲ30产生白色沉淀,较10min时量少iv40无白色沉淀产生经检验,白色沉淀为CuSCN。ⅰ~ⅳ中,分别取右侧烧杯中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红色依次变浅。①NaCl溶液的浓度是mol/L。②根据ⅰ、ⅱ中“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推测Cu转化为[CuCl3]2﹣,Cu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③由ⅲ、ⅳ可知,30min后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对比Ⅰ和Ⅱ,结合ⅰ~ⅳ,Cl﹣在Cu与Fe3+反应中的作用是。(5)研究Cl﹣的浓度对铜粉溶解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a中加入的试剂x为5mL0.05mol/LFe2(SO4)3和0.1mol/LNaCl的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铜粉有少量剩余,溶液变为蓝色,有少量白色沉淀,经检验白色沉淀是CuCl。则铜粉未完全溶解的原因是。10.(2024春•杨浦区校级期末)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可用于制造氮肥、硝酸等。(1)请写出氨的结构式,从结构角度说明NH3热稳定性强于PH3的原因。【实验一】探究氨气的还原性。已知:a.Mg(OH)2可代替消石灰与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和碱式氯化镁[Mg(OH)Cl];b.Cu2O粉末呈红色,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Cu2O+H2SO4(稀)=Cu+CuSO4+H2O。(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D的作用是。(3)反应结束后装置C中的氧化铜完全反应生成红色固体,为了探究红色固体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10.4g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搅拌,静置若无现象①红色固体为若溶液变蓝②红色固体中肯定含有,可能含有上述混合液静置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固体6.4g③红色固体的成分及其物质的量为【实验二】探究氨气的氧化性已知:c.铝可以与氨气反应,2Al+2NH3≜2AlN+3H2;d.氮化铝性质稳定,不溶于水,不与水、酸反应,在加热时溶于浓碱可产生氨气。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在蒸馏烧瓶中加入生石灰,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装置G中盛装碱石灰,装置H中加入铝粉,打开装置F处分液漏斗活塞,待装置中空气排尽后再点燃装置H处酒精灯。(4)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F中产生氨气的原因。(5)铝粉完全反应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6)为了得到纯净的氮化铝,可将装置H中固体冷却后转移至烧杯中,加入溶解、(填操作名称)、洗涤、干燥即可。(7)写出氮化铝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1.(2023秋•济南期末)硫氰化钾(KSCN)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应用,但会污染环境。预测浓硝酸能与KSCN反应以消除污染,现通过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已知:SCN﹣能被氧化为黄色的(SCN)2,(SCN)2可聚合为红色的(SCN)x。【实验一】取2mL浓硝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5滴1mol•L﹣1的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红,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突然剧烈反应,红色褪去,放出大量红棕色气体。(1)向浓硝酸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红是因为生成了(填化学式)。KSCN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预测剧烈反应后含硫产物可能是。【实验二】将实验一放出的气体通入Ba(OH)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过滤、洗涤后的白色沉淀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2)该实验证实了红棕色气体中不含SO2,证据是,白色沉淀为。【实验三】(3)另取少量实验一最终所得溶液,(填操作和现象),证明溶液中含有。(4)经检验实验一放出的红棕色气体中含NO2,但NO2不一定是SCN﹣的氧化产物,理由是。【实验四】(5)某同学向待测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再加入浓硝酸,最终未得红色溶液,由此得出结论:待测液中不含Fe2+。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理由是。12.(2024春•虹口区期末)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放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碳素钢(仅含铁和碳的合金)与浓硫酸可反应产生混合气体。完成下列填空:(1)写出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室需要2mol/L的稀硫酸500mL,用98%的浓硫酸(密度1.84g/mL)进行配制。需98%浓硫酸mL(保留1位小数)。(3)配制上述溶液除烧杯、量筒、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不定项)。A.容量瓶B.胶头滴管C.分液漏斗D.锥形瓶用如图实验装置可探究SO2的性质。(4)持续通入SO2一段时间后,将①中溶液倒入试管加热,现象是。(5)能验证SO2具有氧化性的装置及现象是。(6)②中溶液先变蓝后褪色,此过程中SO2表现出。A.漂白性B.还原性C.氧化性D.还原性和漂白性(7)通入足量SO2后④中无明显现象,将④中溶液分成两份,分别加入A、B物质后均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的物质AB沉淀的化学式BaSO3BaSO4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B。13.(2024春•嘉定区校级期末)(1)室温下金属钠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最终将变为。A.Na2OB.Na2O2C.Na2CO3D.NaOH(2)下列关于铁及其合金认识正确的是。A.生铁的硬度高于铁B.铁的氧化物都属于合金C.钢是性能优且纯度很高的铁D.不锈钢中只含铁与碳两种元素(3)下列常见金属的冶炼原理不合理的是。A.还原法炼铝:3H2+Al2O32Al+3H2OB.加热法炼汞:2HgO2Hg+O2↑C.热还原法炼铁:Fe2O3+3CO2Fe+3CO2D.火法炼铜:Cu2S+O22Cu+SO2(4)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B.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C.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Na2O2中负、正离子的个数比为1:2(5)将X气体通入Y溶液中,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一致的组合是(已知HNO3有强氧化性)。X气体Y溶液预测的现象①CO2饱和Na2CO3溶液白色沉淀析出②SO2Ba(NO3)2溶液白色沉淀析出③Cl2AgNO3溶液白色沉淀析出④NH3AlCl3溶液白色沉淀析出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④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6)将一定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L溶液,取出50mL溶液,然后滴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与其反应,得到的图象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注NaCl的直线也能代表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B.原混合物中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盐酸的浓度是0.05mol/LD.加入的盐酸为150mL时,放出CO2气体2.24L(标准状况下)(7)相同条件下,总质量为2.9g的CO和H2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然后立即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固体的质量增加。A.1.9gB.2.9gC.2.8gD.无法计算(8)Ⅰ.“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的性质:①写出“铁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Ⅱ.制备氢氧化亚铁:设计如下实验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Fe(OH)2沉淀,选用稀硫酸、铁粉、NaOH溶液进行实验,装置如图。②植物油的作用是。③实验时,先(填“打开”或“关闭”)止水夹K,然后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使稀硫酸与铁粉反应,一段时间后,(填“打开”或“关闭”)止水夹K,制得白色Fe(OH)2沉淀,且沉淀能持续一段时间不变色。Ⅲ.探究FeCl2溶液、FeCl3溶液的性质④从物质类别角度判断FeCl2属于,因此可以与某些碱反应。⑤预测FeCl2具有氧化性,因此可以与Zn反应,此时Zn体现性。⑥预测FeCl2具有还原性,预测依据是,因此可以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①i中的现象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因:、。②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③ⅲ中的现象是。④ⅳ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小组同学探究ⅵ中褪色原因,提出两种假设:a.铁离子被转化,b.SCN﹣被转化。分别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0.1mol/L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各1滴,观察到现象,得出结论:假设b成立。序号操作ⅰ滴加NaOH溶液ⅱ加入少量锌粉ⅲ滴加酸性KMnO4溶液操作ivvvi现象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无明显现象溶液变为红色,而后红色褪去14.(2024春•徐汇区校级期末)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具有比其他材料更优越的综合性能,能够更适应科技和生活方面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要求。(1)我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C919大量使用了铝锂合金。这是利用了铝锂合金的下列性质。A.低强度B.低密度C.导热性D.熔点低Na2CO3可用于纺织、制肥皂、造纸、制玻璃等,NaHCO3可用于制药、焙制糕点等,两者都是白色固体;某实验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究Na2CO3和NaHCO3两种物质的性质。(2)“套管实验”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实验原理,并回答下列问题:①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烧杯A和B中的现象分别是。②写出实验过程中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该实验可证明热稳定性:NaHCO3(填字母A:>、B:<、C:=)Na2CO3;证明热稳定性的实验装置中,能否将NaHCO3、Na2CO3的位置互换?(填字母A:能、B:不能)。(3)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合理的是。A.NaCl溶液(Na2SO4):Ba(NO3)2溶液B.NaHCO3溶液(Na2CO3):CO2C.FeCl3溶液(CuCl2):铁粉D.CO2(SO2):饱和Na2CO3溶液过氧化钠是常用的供氧剂,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跟过氧化钠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步骤1:打开K2,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步骤2:打开K1,关闭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4)装置②中的试剂是,装置③中的试剂是。A.饱和NaHCO3溶液B.饱和Na2CO3溶液C.浓H2SO4(5)步骤1和步骤2中,a处带火星的木条产生的实验现象分别是木条复燃;木条复燃。甲同学提出质疑:“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有水存在时过氧化钠跟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6)过氧化物在纺织业工业里有重要的作用,关于Na2O2的说法正确的是。A.负离子的电子数为10B.正负离子个数比1:1C.属于离子化合物D.只含有离子键铁元素是重要的金属元素,含有铁元素的物质在人类的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7)人体血红蛋白中含铁元素,它能结合氧分子进行输氧,因此血红蛋白中铁的价态为。(8)下列物质不能由化合反应制取的是。A.Fe(OH)3B.Al(OH)3C.FeCl3D.FeCl2(9)铁和水不能反应,但可以与高温水蒸气作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10)某学生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实验前把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均煮沸处理,目的是,实验开始,打开弹簧夹C、D和E,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在B中生成色絮状沉淀,实验结束未关闭弹簧夹D,无法长时间保存氢氧化亚铁,原因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15.(2024春•杨浦区校级期中)为探究Fe3+的氧化性,开展如下活动。(1)铁元素位于第周期族。配制溶液:称量→溶解→冷却→操作①→洗涤→注入→混匀→操作②→摇匀→装瓶贴标签(2)操作①为、操作②为。(3)用FeCl3•H2O配制240mL0.100mol•L﹣1FeCl3溶液时,应称量g固体(保留两位小数),需要的定量仪器为。(4)配制溶液时,不慎掉入镀层缺损的镀铜小铁钉,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通过如下实验,比较Ag+、Fe3+、I2的氧化性。实验现象Ⅰ中产生黑色沉淀,滴加KSCN溶液,变红Ⅱ中溶液呈棕黄色,滴加淀粉溶液,变蓝Ⅲ中产生黄色沉淀,滴加淀粉溶液,未变蓝(5)实验室AgNO3溶液通常盛放在试剂瓶中。(6)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7)Ⅰ、Ⅱ中的现象说明。(不定项)A.氧化性顺序:Ag+>Fe3+>I2B.氧化性顺序:Fe3+>I﹣>Fe2+C.还原性顺序:I﹣>Fe2+>Fe3+D.还原性顺序:Fe2+>Ag>I﹣(8)实验后,I试管壁上的黑色沉淀可用洗去。A.酒精B.二硫化碳C.浓硝酸D.热盐酸(9)写出检验I中是否含有Fe2+的方法.。(10)检验Ⅱ中是否含有Fe3+不可选用:。(不定项)A.氢氧化钠溶液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硫氰化钾溶液D.稀氨水(11)推测Ⅲ中未发生Ag+氧化I﹣的原因。16.(2024•南京二模)高效氧化剂亚氯酸钠(NaClO2)常用于烟气脱硝(NOx)和废水脱除氨氮。(1)NaClO2的制备。一种制备NaClO2的过程可表示为:①“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②“反应1”的产物ClO2经净化后常作为饮用水消毒剂替代传统的Cl2,从消毒后饮用水水质和消毒效率(单位质量消毒剂被还原时得电子数)的角度考虑,用ClO2替代Cl2的原因是。(2)NaClO2溶液对烟气脱硝。①酸性条件下,Fe3+可催化溶液中的NaClO2产生氧化性更强的ClO2气体,总反应可表示为5+4H+4ClO2+Cl﹣+2H2O。请补充完整过程Ⅱ的离子方程式:Ⅰ.Fe3++═;Ⅱ.;Ⅲ.5Fe2++ClO2+4H+═5Fe3++Cl﹣+2H2O。②Fe3+催化NaClO2溶液脱硝。其他条件相同时,烟气中NO氧化率随c(Fe3+)、反应温度的变化分别如图﹣1、图﹣2所示。i.NO氧化率随c(Fe3+)增大而增大的原因是。ii.温度升高,NO氧化率先增大后减小的可能原因是。(3)NaClO2溶液处理氨氮废水。向一定量酸性氨氮废水中加入一定体积已知浓度的NaClO2溶液,用传感器测得溶液中与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判断该实验中被氧化的是否全部转化为的依据为。17.(2024春•闵行区校级期中)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SO2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产物。按图连接好装置(夹持装置省略),打开磁搅拌器,先往20mL1.00mol•L﹣1的CuCl2溶液中加入20mL2.00mol•L﹣1的NaOH溶液,再通入一定量SO2,三口烧瓶中生成大量白色沉淀X。回答下列问题:(1)以亚硫酸钠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SO2,虚框中应选用(填“A”或“B”)装置,实验室制备一般选择70%浓硫酸,不选择98.3%浓硫酸的理由。(2)仪器a的名称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通入SO2过程中不断搅拌的目的是,进一步实验证实,X为CuCl,体现了SO2性质。(4)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硫酸型酸雨的前驱体。①可吸入颗粒物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它与空气中SO2、O2接触时,SO2部分转化为SO3,空气酸度增加,形成酸雨。其中可吸入颗粒物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写出该过程化学反应方程式。A.氧化剂B.还原剂C.吸附剂D.催化剂②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B.实施绿化工程,防止扬尘污染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开采18.(2024•湖北模拟)某兴趣小组探究镁跟碱性银氨溶液反应。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Ⅰ.将10mL2mol/LAgNO3溶液和10mL6mol/L的氨水在锥形瓶中混合,测得pH=12。Ⅱ.加入1g去掉氧化层的镁条,十几秒后有许多气泡生成,用集气瓶排水集气,气体体积先增大后减小然后不变。同时锥形瓶中有灰白色沉淀生成。Ⅲ.取出镁条过滤洗涤得到灰白色固体。Ⅳ.取少量灰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HNO3沉淀全部溶解,并有无色的气体生成,且在试管口部气体变成红棕色,将其溶解后的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产生不溶于水的气体是,易溶于水的气体是,该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生成该气体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步骤Ⅳ的现象证明灰白色固体一定含有。证明灰白色固体中有Ag2O需要的试剂有稀盐酸和。(3)向水中加入1g去掉氧化层的镁条,几乎看不见气泡产生。镁跟碱性银氨溶液反应能迅速产生气泡的原因:。(4)向pH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1g去掉氧化层的镁条,看不见气泡产生,其原因是:。19.(2024•西城区一模)某小组同学探究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与某些常见金属离子的反应。已知:i.[Cu(S2O3)2]2﹣(淡绿色)、[Fe(S2O3)3]3﹣(紫黑色)、[Ag(S2O3)2]3﹣(无色)ii.S4在酸性溶液中转化为、S和SO2。iii.BaS4O6可溶于水、BaS2O3微溶于水。(1)将S粉加入沸腾的Na2SO3溶液中可制得Na2S2O3,离子方程式是。(2)研究Na2S2O3与某些常见金属离子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序号X溶液现象ⅠCuCl2溶液溶液变为淡绿色,水浴加热至50℃以上,逐渐析出黑色沉淀ⅡFeCl3溶液溶液变为紫黑色,片刻后溶液变为无色ⅢAgNO3溶液逐滴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振荡后沉淀溶解,得无色溶液①取Ⅰ中的浊液,离心分离,经检验,沉淀是Cu2S和S的混合物,清液中存在。i.补全Ⅰ中生成黑色沉淀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u2++2S2+□_____□_____↓+□_____↓+□_____+4H+ii.查阅资料可知,常温时,生成黑色沉淀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但仍需水浴加热至50℃以上才出现沉淀,原因是。②Ⅱ中,S2被Fe3+氧化的主要产物是S4,还有很少量的。取Ⅱ中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实验证实了此结论。用H2O代替Ⅱ中的FeCl3溶液,重复上述实验,CS2溶解后几乎无固体剩余。i.仅由溶液1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后得到沉淀2,不能说明Ⅱ中生成了S4,理由是。ii.补全实验方案证实上述结论:将沉淀1洗净,。③向Ⅲ的无色溶液中继续加入0.5mL0.1mol/L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2S2O3。静置,得到黑色沉淀Ag2S,同时生成强酸。生成Ag2S的化学方程式是。(3)软硬酸碱原理认为,Ⅲ中,Ag+为软酸,S2为软碱,S2﹣是比S2更软的碱,可解释S2与Ag+反应的最终产物为Ag2S。由此推测,Ⅰ中,Cu+和Cu2+,是更软的酸。20.(2024春•徐汇区校级期中)(1)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装置如图,加热时试管内生成黑色物质,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3H2OFe2O3+3H2B.试管中发生化合反应C.湿棉花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D.试验结束后,应该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肥皂水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与水反应可生成透明的红褐色胶体,反应原理:4+10H2O═4Fe(OH)3(胶体)+3O2↑+8OH﹣(2)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范围是。该反应中是。A.还原剂B.氧化剂C.被还原D.被氧化(3)K2FeO4能杀灭水中细菌的原因是。(4)配平湿法制高铁酸钾的离子反应方程式。Fe(OH)3+ClO﹣+=+Cl﹣+电子工业常用30%左右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为了从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某同学设计下列方案:(5)实验室用无水氯化铁固体粗略配制30%的FeCl3溶液,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了量筒外还有。(6)FeCl3溶液与铜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7)试剂A、D、F的化学式分别是、、。用FeCl3溶液制取FeCl3晶体的方法是。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铝等金属的性质:将一置于空气中的铝片投入浓(CuCl2溶液中,铝片表面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接下来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溶液温度迅速上升。若用同样的铝片投入相同浓度的CuSO4溶液中,在短时间内铝片无明显变化。造成不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Al与CuCl2溶液反应,与CuSO4溶液不反应B.CuCl2溶液酸性比同浓度的CuSO4溶液酸性强C.生成物AlCl3溶于水,而Al2(SO4)3不溶于水D.Cl﹣能破坏氧化铝薄膜,而不能21.(2023秋•海淀区期末)某小组同学欲探究AgNO3溶液与FeSO4溶液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将2mL0.04mol•L﹣1AgNO3溶液与2mL0.04mol•L﹣1FeSO4溶液(调pH=3)混合后密封观察到产生灰黑色沉淀,溶液变为黄色,数小时后,溶液颜色无变化,沉淀不增加②将2mL0.04mol•L﹣1NaNO3溶液与2mL0.04mol•L﹣1FeSO4溶液(调pH=3)混合后密封数小时内,未观察到明显现象③取少量①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逐滴加入KSCN溶液观察到溶液先变红,稍振荡后红色消失,同时产生白色沉淀。再次滴入KSCN溶液,上述现象再次出现查阅资料:i.AgSCN为白色固体,Ksp(AgSCN)=1.03×10﹣12ii.Fe3++3SCN﹣⇌Fe(SCN)3K=2.24×103(1)取实验①中灰黑色沉淀,加入浓硝酸,沉淀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说明沉淀中含。(2)实验②中未观察到明显变化,说明。(3)实验③中,滴入KSCN后溶液先变红的原因是。稍振荡后红色消失并产生白色沉淀,请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4)综合实验①~③可知,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反思与迁移】小组同学用KSCN标准溶液作滴定剂,定量测定实验①反应后溶液中的Ag+浓度。(5)能指示滴定终点的现象为。(6)滴定时,若取样混入灰黑色沉淀,则测得的c(Ag)(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22.(2024•杨浦区二模)为探究+1价Ag的氧化性,开展如下活动。(1)配制溶液:称量→溶解→冷却→操作①→洗涤→注入→混匀→定容→操作②→装瓶贴标签①下列图示中,操作①为、操作②为。②用FeCl3•6H2O配制100mL0.1mol•L﹣1FeCl3溶液时,应称量g固体。③实验室AgNO3溶液通常盛放在试剂瓶中。(2)通过如下实验,比较Ag+、Fe3+、I2的氧化性。实验现象Ⅰ中产生黑色沉淀,滴加KSCN溶液,变红Ⅱ中溶液呈棕黄色,滴加淀粉溶液,变蓝Ⅲ中产生黄色沉淀,滴加淀粉溶液,未变蓝①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Ⅰ、Ⅱ中的现象说明:。(不定项)A.氧化性顺序:Ag+>Fe3+>I2B.氧化性顺序:Fe3+>I﹣>Fe2+C.还原性顺序:I﹣>Fe2+>Fe3+D.还原性顺序:Fe2+>Ag>I﹣③推测Ⅲ中未发生Ag+氧化I﹣的原因:。(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Ag+氧化I﹣的反应。①图中盐桥中的电解质可用。A.KClB.KNO3C.Fe2(SO4)3②闭合K,电流计指针偏转。“石墨2”作。A.阴极B.阳极C.正极D.负极③已知0.1mol•L﹣1AgNO3溶液的pH=6。上述实验中可能是氧化了I﹣,将装置中的溶液换成,闭合K,指针未发生偏转。确认Ag+氧化了I﹣。取Ⅰ中产生的黑色沉淀0.0216g于试管中。进行实验:①向黑色沉淀中滴加稀硝酸使其溶解;②再向试管中滴加氨水,边滴边振荡至沉淀恰好溶解;③再向其中滴加乙醛溶液,加热,产生光亮的银镜。(4)写出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为得到光亮的银镜,实验时应做到:(任写2点)。若黑色沉淀全部转化为银镜,理论上需要乙醛mol。A.1×10﹣4B.2×10﹣4C.1×10﹣3D.2×10﹣323.(2024•西城区校级模拟)某小组同学研究了不同起始pH条件下溴酸钠和硫化钠的反应。(一)隔绝氧气的条件下,在50mL溶液中,NaBrO3起始浓度为0.08mol/L,Na2S起始浓度为2×10﹣3mol/L,改变HNO3的起始加入量,测量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实验结果如下:实验序号实验Ⅰ实验ⅡHNO3的起始加入量/mol1.3×10﹣41×10﹣4实验结果液体迅速变浑,随后浑浊逐渐减少,10min时溶液基本澄清,过程中pH变化如图:液体变浑,pH变化如图:已知:a.HBrO3属于强酸,的还原产物只有Br﹣,实验中HNO3不表现氧化性;b.硫化钠被氧化的产物可能是S、、S2、;c.pH>3溶液中,与S2的反应可忽略不计;d.CaS和CaS2O3易溶于水;为研究实验Ⅰ中pH的变化情况,进行实验Ⅲ和实验Ⅳ:取少量实验Ⅰ进行10min左右的液体,离心分离浑浊,得到溶液A,进行实验Ⅲ:实验Ⅳ:步骤1:取一定量的溴酸钠溶液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混合,反应液温度未有明显变化,测定反应中的反应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步骤2:实验前先在容器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和溴化钠固体,重复步骤1,测得的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与如图几乎完全重合。(1)实验Ⅲ中,白色沉淀1完全溶于稀盐酸,能否说明溶液A中没有,理由是,进一步检验溶液A中是否有的方案是。(2)实验Ⅲ中,由无色溶液1加入足量稀盐酸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3)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Ⅰ中2min之后pH变化的可能原因:。(二)研究实验Ⅱ中pH的变化情况,设计测定溶液中S2﹣、、S2浓度的方法如下:已知:a.碘标液的浓度为c1mol/L,硫代硫酸钠标液的浓度为c2mol/L;b.Ksp(CdCO3)=1×10﹣12、Ksp[Cd(OH)2]=7.2×10﹣15、Ksp(CdS)=8×10﹣27;CdSO3和CdS2O3微溶于水;c.能与甲醛反应,产物不被I2氧化d.2S2+I2=S4+2I﹣步骤1:取10mL待测液,加入一定体积的过量碘标液,充分反应后,用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标液的体积是V1mL;步骤2:取20mL待测液,加入过量CdCO3,充分反应后,过滤并洗涤沉淀,将滤液合并后等分为两份,一份用碘标液滴定,消耗碘标液的体积是V2mL;另一份加入过量甲醛溶液后,再用碘标液滴定,消耗碘标液的体积是V3mL。(4)步骤1中滴定时使用的指示剂是,滴定终点的现象是。(5)步骤2中加入CdCO3的作用是。(6)待测液中和S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7)实验Ⅱ中未检测到和的生成,用离子方程式表示18min后溶液pH下降的原因:。(8)结果表明,不同起始pH条件下,溴酸钠和硫化钠的反应速率和反应产物会有差异。24.(2023秋•东城区期末)资料表明Co2+还原性很弱,某小组同学为实现→,进行如下探究。(1)理论分析:氧化半反应Co2+﹣e﹣═Co3+很难发生。从平衡移动的角度来看,降低c(Co3+)或均能促进Co2+失电子,提高其还原性。【实验Ⅰ】①②已知:ⅰ.Ka(HNO2)=10﹣3.1,Ka(CH3COOH)=10﹣4.8;ⅱ.HNO2不稳定,易分解:3HNO2═2NO↑+HNO3+H2O(2)②是①的对照实验,目的是。(3)经检验,橙红色溶液中存在[Co(NO2)6]3﹣。经分析,①中能实现→的原因是Co3+形成了配离子且的氧化性被提高。a.解释Co3+能与形成配位键的原因:。b.结合还原半反应解释的氧化性被提高的原因:。【实验Ⅱ】③④已知:Co(OH)2(粉红色)和Co(OH)3(棕黑色)的Ksp分别是10﹣14.2和10﹣43.8。(4)对比③④可知,本实验条件下还原性:Co(OH)2Co2+(填“>”或“<”)。(5)分析④中能实现→的原因:a.该条件下,的还原性同时受“c(Co3+)降低”和“c(Co2+)降低”的影响,前者影响更(填“大”或“小”)。b.当c(Co2+):c(Co3+)>1014时,能被Cl2氧化。结合Ksp计算,④中通入少量Cl2后溶液中c(Co2+):c(Co3+)=,因此能实现转化。(6)实验启示:通常情况下,为促进金属阳离子从低价向高价转化,可将高价金属阳离子转化为或。25.(2023秋•溧阳市期末)大量燃放鞭炮会引起空气中SO2等有害气体含量增高,造成大气污染。某兴趣小组欲探究SO2的性质(装置如图1),并利用SO2制备抗氧化剂亚硫酸钠(Na2SO3)。(1)SO2的制备和性质探究。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体现的浓硫酸的性质是。②装置B用于检验SO2的漂白性,其中所盛试剂为。③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④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亚硫酸钠的制备。已知:Na2SO3水溶液中H2SO3、、摩尔分数(摩尔分数即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分布如图2所示,Na2S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①制备NaHSO3溶液:边搅拌边向Na2SO3溶液中通入SO2,测量溶液pH,pH约为时停止通入SO2,制得NaHSO3溶液。②制备Na2SO3固体:边搅拌边向NaHS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测量溶液pH,pH约为10时,停止滴加NaOH溶液,加热浓缩溶液至有大量晶体析出,控制温度在范围条件下趁热过滤,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密封包装得Na2SO3固体。(3)SO2的资源化利用。查阅资料:SO2尾气可用如图2的双碱脱硫法处理。写出过程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025菁优高考化学解密之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解答大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25小题)1.(2024秋•河东区校级月考)Ⅰ:已知乙醇C2H3OH能与K2Cr2O7和H2SO4的混合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K2Cr2O7+3C2H5OH+8H2SO4=2K2SO4+2Cr2(SO4)3+3CH3COOH+11H2O。Cr2和Cr3+在溶液中分别显橙色和绿色,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是(填“是”或“不是”)离子反应。(2)写出Cr2(SO4)3的电离方程式:Cr2(SO4)3=2Cr3++3。(3)该反应是(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依据是元素的化合价有升降(或发生了电子转移)。Ⅱ:亚硝酸(HNO2)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气体和NO2(红棕色)气体;亚硝酸是一种还原剂,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但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Fe2+(浅绿色)氧化成Fe3+(棕黄色);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白色)、易溶于酸的化合物。请仔细阅读以上信息,并结合有关原理回答以下问题:(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换为Fe3+而中毒,可以服用维生素C解毒。下列对此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B。a.亚硝酸盐被还原b.亚硝酸盐是还原剂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d.维生素C被氧化(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别NaNO2和NaCl的是b。a.取样加水溶解后,向其中加入稀盐酸b.取样加水溶解后,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c.取样加水溶解后,向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的淀粉﹣KI溶液(3)某同学把氯气通入NaNO2溶液中,生成NaNO3和HCl2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2O+Cl2+=+2H++Cl﹣。(4)工业废水中的可用铝粉除去。已知此反应体系中包含Al、NaOH、NaAlO2、NaNO2、NH3和H2O六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NaNO2+NaOH+H2O=2NaAlO2+NH3↑。【答案】I.(1)是;(2)Cr2(SO4)3=2Cr3++3;(3)是;元素的化合价有升降(或发生了电子转移);II.(1)B;(2)b;(3)H2O+Cl2+=+2H++Cl﹣;(4)2Al+NaNO2+NaOH+H2O=2NaAlO2+NH3↑。【分析】I.(1)该反应中有离子参加反应,也有离子生成;(2)Cr2(SO4)3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遵循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3)反应中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I.(1)由题给信息可知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以解毒,说明在维生素C作用下Fe3+又转化为Fe2+;(2)a.取样加水溶解后,向其中加入稀盐酸,结合亚硝酸的不稳定性判断;b.亚硝酸银是白色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反应现象相同;c.碘遇淀粉变蓝色,氯离子和碘离子不反应,所以反应现象不同;(3)氯气通入NaNO2溶液中,生成NaNO3和HCl;(4)亚硝酸钠具有氧化性,金属铝只有还原性,发生的反应是亚硝酸钠和金属铝之间的反应,即Al+NaNO2+NaOH=NH3•H2O+NaAlO2,铝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3价,由此分析解答。【解答】解:I.(1)该反应中有离子参加反应,也有离子生成,所以该反应是离子反应,故答案为:是;(2)Cr2(SO4)3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遵循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电离方程式分别为Cr2(SO4)3=2Cr3++3,故答案为:Cr2(SO4)3=2Cr3++3;(3)反应中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是;元素的化合价有升降(或发生了电子转移);II.(1)服用维生素C可以解毒,说明在维生素C作用下Fe3+又转化为Fe2+,Fe元素化合价降低,被氧化,则维生素具有还原性,而亚硝酸盐,会导致Fe2+转化为Fe3+,说明亚硝酸盐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为氧化剂,所以维生素C是还原剂,故答案为:B;(2)a.取样加水溶解后,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亚硝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亚硝酸不稳定,会分解生成NO气体和NO2(红棕色)气体,NaCl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能用稀硫酸区别NaNO2和NaCl,故a正确;b.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白色),AgCl也是白色沉淀,则利用AgNO3溶液无法鉴别,故b错误;c.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钠和碘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2I﹣+4H+=2NO↑+I2+2H2O,碘遇淀粉变蓝色,氯离子和碘离子不反应,所以反应现象不同,所以可以用酸性条件下的KI淀粉试液来区别,故c正确;故选:b;(3)氯气通入NaNO2溶液中,生成NaNO3和HCl,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Cl2+=+2H++Cl﹣,故答案为:H2O+Cl2+=+2H++Cl﹣;(4)亚硝酸钠具有氧化性,金属铝只有还原性,发生的反应是亚硝酸钠和金属铝之间的反应,铝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3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NaNO2+NaOH+H2O=2NaAlO2+NH3↑,故答案为:2Al+NaNO2+NaOH+H2O=2NaAlO2+NH3↑。【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实验的相关内容,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以及是解答关键,侧重学生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高频考点的掌握,题目难度中等。2.(2023秋•房山区期末)某实验小组探究Cu与Fe(NO3)3溶液的反应。取3g铜粉加入到100mL0.6mol/LFe(NO3)3溶液(用HNO3调pH=1)中,振荡、静置30分钟,铜粉减少,溶液呈棕绿色,未见有气泡产生。(1)预测和Fe3+分别与Cu发生了反应,补充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反应Ⅰ3Cu+2+8H+═3Cu2++2NO↑+4H2O反应Ⅱ2Fe3++Cu=2Fe2++Cu2+(2)探究反应Ⅰ是否发生①设计实验:取3g铜粉加入到100mL1.8mol/L硝酸钠溶液(用HNO3调pH=1)溶液中,振荡、静置30分钟。②若反应Ⅰ能够发生,预计观察到的现象有铜粉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体生成,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实际现象不明显,借助传感器证明反应Ⅰ能够发生。(3)探究反应Ⅱ是否发生步骤1:取3g铜粉加入到100mL0.3mol/LFe2(SO4)3溶液(用H2SO4调pH=1)中,溶液迅速变为蓝绿色。步骤2: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滴加少量KSCN溶液,出现白色浑浊,溶液变红,振荡后红色褪去。①KSCN溶液的作用是检验Fe3+。②已知,CuSCN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步骤2中“溶液变红,振荡后红色褪去”的原因加入SCN﹣后,Fe3+与SCN﹣反应,生成Fe(SCN)3溶液显红色;振荡过程中Cu+与SCN﹣反应生成CuSCN沉淀,使SCN﹣浓度减小,Fe3++3SCN﹣Fe(SCN)3逆向移动,溶液红色褪去。(4)查阅资料可知,反应Ⅰ和反应Ⅱ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Ⅰ=6.3×1062和KⅡ=5×1014。请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角度简述对Cu与Fe(NO3)3溶液反应的认识Cu与Fe3+和(H+)均能发生反应,其中Cu与(H+)反应限度更大,Cu与Fe3+反应速率更快。【答案】(1)2Fe3++Cu=2Fe2++Cu2+;(2)①1.8mol/L硝酸钠溶液(用HNO3调pH=1);②铜粉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体生成,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3)①检验Fe3+;②加入SCN﹣后,Fe3+与SCN﹣反应,生成Fe(SCN)3溶液显红色,振荡过程中Cu+与SCN﹣反应生成CuSCN沉淀,使SCN﹣浓度减小,Fe3++3SCN﹣Fe(SCN)3逆向移动,溶液红色褪去;(4)Cu与Fe3+和(H+)均能发生反应,其中Cu与(H+)反应限度更大,Cu与Fe3+反应速率更快。【分析】(1)溶液中含有Fe3+,所以除发生反应I外,还有Fe3+氧化Cu生成Cu2+和Fe2+;(2)①探究反应Ⅰ是否发生,需要排除Fe3+的影响,而且保证其他条件应相同,根据所提供的试剂,取3g铜粉加入100mL1.8mol/L硝酸钠溶液(用HNO3调pH=1)中,振荡、静置;②结合反应Ⅰ、Ⅱ可知,若反应Ⅰ能够发生,预计观察到的现象有铜粉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体生成,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3)①三价铁离子与KSCN显血红色,可对其进行检验;②已知,CuSCN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步骤2中“溶液变红,振荡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加入SCN﹣后,Fe3+与SCN﹣反应;(4)查阅资料可知,反应Ⅰ和反应Ⅱ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Ⅰ=6.3×1062和KⅡ=5×1014,通过比较反应现象及反应Ⅰ、反应Ⅱ的平衡常数可知,Cu与Fe3+和(H+)均能发生反应,其中Cu与(H+)反应限度更大。【解答】解:(1)溶液中含有Fe3+,所以除发生反应I外,还有Fe3+氧化Cu生成Cu2+和Fe2+,即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故答案为:2Fe3++Cu=2Fe2++Cu2+;(2)①探究反应Ⅰ是否发生,需要排除Fe3+的影响,而且保证其他条件应相同,根据所提供的试剂,取3g铜粉加入100mL1.8mol/L硝酸钠溶液(用HNO3调pH=1)中,振荡、静置30分钟,无明显现象,故答案为:1.8mol/L硝酸钠溶液(用HNO3调pH=1);②结合反应Ⅰ、Ⅱ可知,若反应Ⅰ能够发生,预计观察到的现象有铜粉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体生成,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故答案为:铜粉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体生成,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3)①三价铁离子与KSCN显血红色,可对其进行检验,故KSCN溶液的作用是检验Fe3+,故答案为:检验Fe3+;②已知,CuSCN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步骤2中“溶液变红,振荡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加入SCN﹣后,Fe3+与SCN﹣反应,生成Fe(SCN)3溶液显红色,振荡过程中Cu+与SCN﹣反应生成CuSCN沉淀,使SCN﹣浓度减小,Fe3++3SCN﹣Fe(SCN)3逆向移动,溶液红色褪去,故答案为:加入SCN﹣后,Fe3+与SCN﹣反应,生成Fe(SCN)3溶液显红色,振荡过程中Cu+与SCN﹣反应生成CuSCN沉淀,使SCN﹣浓度减小,Fe3++3SCN﹣Fe(SCN)3逆向移动,溶液红色褪去;(4)查阅资料可知,反应Ⅰ和反应Ⅱ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Ⅰ=6.3×1062和KⅡ=5×1014,通过比较反应现象及反应Ⅰ、反应Ⅱ的平衡常数可知,Cu与Fe3+和(H+)均能发生反应,其中Cu与(H+)反应限度更大,Cu与Fe3+反应速率更快,故答案为:Cu与Fe3+和(H+)均能发生反应,其中Cu与(H+)反应限度更大,Cu与Fe3+反应速率更快。【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实验的相关内容,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以及是解答关键,侧重学生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高频考点的掌握,题目难度中等。3.(2024秋•鹿邑县月考)用H2O2、KI和洗洁精可完成“大象牙膏”实验(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泡沫),某同学依据文献资料对该实验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资料1:H2O2+I﹣=H2O+IO﹣;H2O2+IO﹣=H2O+O2↑+I﹣。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KI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剂。(2)资料2:H2O2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①有KI加入,②无KI加入。下列判断错误的是BC(填字母)。A.加入KI后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加入KI后该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减小C.H2O2+IO﹣=H2O+O2↑+1是放热反应(3)实验中发现,H2O2与KI溶液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颜色变黄。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气泡明显减少。资料3:I2也可催化H2O2的分解反应。碘易溶于CCl4,碘的CCl4溶液(密度大于水)显紫红色。①加CCl4并振荡、静置后还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且下层溶液显紫红色,说明有I2生成。②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ⅰ.H2O2浓度降低;ⅱ.水溶液中I2的浓度降低。③以下对照实验说明ⅰ不是主要原因:向H2O2溶液中加入KI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A、B两试管中。A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B试管中不加CCl4,分别振荡、静置。则两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A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变慢,B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没有明显变慢。(4)资料4:I﹣(aq)+I2(aq)⇌(aq)K=640。为了探究体系中含碘微粒的存在形式,进行实验:向20mL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10mL0.10mol•L﹣1KI溶液(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达平衡后,相关微粒浓度如下:微粒I﹣I2浓度/(mol•L﹣1)bb4.0×10﹣3则b=2.5×10﹣3,进而推出该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I﹣、I2、外,一定还含有其他含碘微粒,理由是2c(I2)+c(I﹣)+3c()<0.033mol/L。【答案】(1)2H2O22H2O+O2↑;催化剂;(2)BC;(3)①紫红;②I2;③A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变慢,B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没有明显变慢;(4)2.5×10﹣3;2c(I2)+c(I﹣)+3c()<0.033mol/L。【分析】(1)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分步反应的叠加,KI在该反应中,前后质量不变;(2)A.由图可知,加入KI后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改变了反应的历程;B.催化剂可以使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C.由图可知,第一步反应是吸热反应;(3)①I2溶于CCl4显紫红色;②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i.H2O2浓度降低;ii.水溶液中碘的浓度降低;③若i不是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实验时,加入CCl4的A试管中,水溶液中碘的浓度减小,产生气泡的速率减小,未加入CCl4的B试管中,水溶液中碘的浓度没有变化,产生气泡的速率不会减慢;(4)根据题意有:K==640,解得:b=2.5×10﹣3,根据碘原子守恒,若溶液中不含由其它含碘的微粒,则碘原子的浓度为:≈0.033mol/L,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溶液中碘原子的浓度为:2c(I2)+c(I﹣)+3c()=2×2.5×10﹣3+2.5×10﹣3+3×4×10﹣3=0.0195mol/L<0.033mol/L,据此分析作答。【解答】解:(1)资料1:H2O2+I﹣=H2O+IO﹣;H2O2+IO﹣=H2O+O2↑+I﹣,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KI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剂,故答案为:2H2O22H2O+O2↑;催化剂;(2)A.由图可知,加入KI后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改变了反应的历程,故A正确;B.加入KI后该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故B错误;C.由图可知,第一步反应是吸热反应,即H2O2+IO﹣=H2O+O2↑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故答案为:BC;(3)①加CCl4并振荡、静置后还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且下层溶液显紫红色,说明有I2生成,故答案为:紫红;②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i.H2O2浓度降低;ii.水溶液中碘的浓度降低,故答案为:I2;③若i不是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实验时,加入CCl4的A试管中,水溶液中碘的浓度减小,产生气泡的速率减小,未加入CCl4的B试管中,水溶液中碘的浓度没有变化,产生气泡的速率不会减慢,故答案为:A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变慢,B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没有明显变慢;(4)根据题意有:K==640,解得:b=2.5×10﹣3,根据碘原子守恒,若溶液中不含由其它含碘的微粒,则碘原子的浓度为:≈0.033mol/L,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溶液中碘原子的浓度为:2c(I2)+c(I﹣)+3c()=2×2.5×10﹣3+2.5×10﹣3+3×4×10﹣3=0.0195mol/L<0.033mol/L,所以,溶液中还存在其它含碘微粒,故答案为:2.5×10﹣3;2c(I2)+c(I﹣)+3c()<0.033mol/L。【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具体涉及碘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平衡常数K的计算以及应用,难度较大。4.(2024秋•浦东新区校级月考)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之后,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花卉养殖场与花店花卉供货与销售合同3篇
- 2025版空调设备安装与节能补贴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交换机网络性能测试与优化服务合同3篇
- 2025版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合同范本3篇
- 纹绣教学直播间课程设计
- 二零二五年度RoHS环保产品技术支持与培训合同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袁家村
- 2025年度安置房施工安全生产培训合同2篇
- 2025年度篮球架租赁与赛事策划执行合同3篇
- 2025版员工离职交接合同模板下载3篇
- 三级配电箱巡检记录
- 《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
- GA/T 798-2008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
- GA/T 1163-2014人类DNA荧光标记STR分型结果的分析及应用
- 《中国红》诗歌朗诵
- 光伏工程启动验收鉴定书
- 承揽合同纠纷答辩状范例2篇
-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
- 招聘与录用选择题
- 《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教学设计
- 周视瞄准镜的初步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小学期作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