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复习—城镇化和地域文化一.选择题(共13小题)如图示意重庆市的城市布局和市内七大物流园区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物流园区()A.空间布局受历史文化影响大 B.均在城市外环高速以外分布 C.沿交通干线或交通枢纽分布 D.使城市的地域形态呈分散状在城镇化进程中,原本位于城市周边地带的村庄,随着城市的扩张,村庄和城市的相对距离逐渐缩短,当相对距离接近零时,村庄便成了“城边村”。青岛胶州城外的西辛置村就属于这样的“城边村”。如图为西辛置村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2.西辛置村承接城市的主要部门是()A.餐饮业 B.金融业 C.制造业 D.旅游业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是移民国家。2020年,澳大利亚人口约为2568.7万人,城镇化率为86.2%,美国人口约为3.32亿人,城镇化率为82.7%。据此完成1~2题。3.澳大利亚城镇化率较美国高,主要是因为澳大利亚()A.人口基数小 B.经济水平高 C.农业较发达 D.气候条件好4.若移民数量大幅增加,可能会导致澳大利亚()A.经济迅速发展 B.人口老龄化加剧 C.环境问题加重 D.人地矛盾得以缓解5.(2023•杭州一模)如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是因为当地()A.社会知名度更高 B.距行政中心更近 C.环境质量更好 D.交通更为便捷6.游览承德皇家避暑山庄和天津五大道小洋楼建筑群,能感受到两座城市不同的()A.自然特征 B.经济发展 C.社会面貌 D.地域文化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包括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图为山东城镇化率目标图。据此完成9~10题。7.山东省()A.2011~2015年间城镇化速度快于户籍人口城镇化速度 B.2015~2020年间城镇化速度慢于户籍人口城镇化速度 C.2011~2015年间净增的户籍人口多于2015~2020年间 D.2015~2020年间净增的常住人口少于2011~2015年间8.目前,山东省城市人口的变化对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优化产业结构 B.减少区际联系 C.缓解交通压力 D.保护生态环境如图为“某城市25年间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如图回答23~25题。9.该图反映的地理现象是()A.工业化进程 B.城市化进程 C.逆城市化现象 D.区域化现象读“某城市25年间发展变化示意图”,完成17~19题。10.该现象最重要的标志是()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B.城市人口数量上升 C.城市人口数量和用地规模上升 D.城市中心区的面积扩大如图为“某城市25年间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11.该地区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是()A.城郊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B.城市道路建设受到限制 C.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D.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变缓如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8年和2018年比较图。读图完成16~17题。12.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A.城市总人口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城市工业部门更齐全如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8年和2018年比较图。读图完成11~12题。13.从1998年到2018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不可能是()A.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B.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C.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D.靠近工业原料地二.解答题(共8小题)14.(2023•东莞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客家”是中原汉人南迁所形成的汉民族支系。广东省东北部的梅州市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境内多河山,山丘约占总面积的80%;河网密布,河流多为韩江水系及其支流。中原汉人较大规模地迁来梅州的时间大约在唐末宋初;大规模迁入并较为稳定地生活在梅州各地是从元末明初开始,到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增多,村落聚居点已全面铺开。如图示意梅州客家传统村落与水系分布。(1)推测自唐代以来中原汉人不断南迁的原因。(2)说明梅州客家传统村落多沿小水系呈树枝状分布的原因。(3)列举可代表梅州客家人特色的地域文化。15.(2023•屯昌县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世界几个国家城市化过程图”材料二: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年份特大城市数量(个)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1980114525229.530.428.4199022210511934.033.434.6200040812927940.834.044.2(1)对照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可以发现目前日本处于城市化的阶段,未来发展趋势是;印度处于城市化的阶段,未来发展趋势是。(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趋缓,甚至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请分析原因。(3)请根据材料二的数据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16.(2023•淮北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为举办2015年非洲运动会,刚果(布)政府在首都布拉柴维尔建设了体育馆和相关设施。随着首都核心区用地接近饱和,政府在城区东北方向的甲地(图1)规划建设新城。图2示意新城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刚果工业不发达,基础建筑材料稀有昂贵,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1)简述布拉柴维尔东部新城选址甲地的原因,并指出其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2)说明新城区设计串珠状人工湖泊的作用。(3)指出O、Q中等级较低的住宅区并说明原因。17.(2022秋•长沙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影子教育指相对于国家主流教育机构以外的非学历教育的有偿教育形式。不同影子教育机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别显著,影子教育的服务对象和功能也会影响对应机构的空间布局。如表为兰州市主城区影子教育机构统计表,如图为兰州市幼儿托教机构核密度图。名称幼儿托管类课程辅导类艺术培训类职资培训类规模(个)比重(%)规模(个)比重(%)规模(个)比重(%)规模(个)比重(%)城关区20625.5918522.9825531.6815919.75七里河区13744.526220.008126.13299.35安宁区7725.165517.9712440.525016.34西固区8241.005427.005326.50115.50(1)描述幼儿托教培训机构在兰州市主城区的空间分布特征。(2)从目标服务人群的角度分析幼儿托教培训机构布局在大型商场和高级住宅区的原因。(3)推测城关区和安宁区的主要功能(居住功能除外)定位,并分析原因18.(2022秋•绿园区校级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如图1为我国华北沿海地区水循环示意图。材料二:我国西北新疆地区年降水量<50毫米,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图2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1)写出图1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C。下列地理现象中,具有图1中环节C作用的是(单项选择题)。A.塔里木河河水蒸发B.高山冰川融化C.影响我国的夏季风D.跨流域调水工程(2)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导致路面硬化,直接干预水循环的环节是(填图1中字母),如果图中的森林植被增多,带来的直接变化是G(填“增大”或“减小”),H(填“增大”或“减小”)。(3)图所示区域水循环比较旺盛的季节为,其原因为、。(4)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主要作用是。19.(2022秋•西城区期末)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22年11月﹣12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卡塔尔(图1)国土狭小,95%以上是沙漠戈壁,但拥有550千米的海岸线。以石油、天然气生产和出口为经济支柱。常住人口约302万,人均收入居世界第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1,描述卡塔尔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图2是卡塔尔常住人口结构示意图(截至2022年10月)。(2)读图2,概括卡塔尔常住人口结构特征,指出主要影响因素。为了容纳2022年世界杯期间的数万球迷游客,卡塔尔在多哈海边修建了一座大型的“羚羊人工岛”,这是多哈海边的第14个人工岛。(3)说明卡塔尔营造人工岛的有利条件。20.(2022秋•海淀区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某公司在北京拥有多处商务办公楼及产业园区(如图),通过提供办公场所租赁、物业管理、企业服务等方式,吸引相关商业和工业企业入驻。商务办公楼为单体建筑,产业园区由多栋建筑构成。(1)图中商务办公楼和产业园区中任选其一,说明其选址的优势条件。甲商务办公楼位于居民区内,原为早期食品厂的旧厂房,在对老厂房装置进行保护、再利用的基础上更新改造,保存了老厂房的历史文化,并配套建设有餐饮、商超、健身等设施,促进了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2)简述甲处更新改造对城市空间合理利用的意义。乙产业园吸引大量企业入驻,以文化创意、生命科学等产业为主。(3)概括入驻该产业园企业的共同特点。21.(2022秋•西工区校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新加坡平均海拔约15米,最长的河流不足16千米。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频发。从1970年开始,新加坡大规模地将天然河流(如图中甲处)修建成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2006年,新加坡推出“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将河流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和美丽的滨水环境。下图示意新加坡地理位置及甲河修复前后景观。(1)分析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2)说明将甲河修建为混凝土河道对防御洪涝灾害的作用。(3)指出将甲河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的积极作用。
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复习—城镇化和地域文化一.选择题(共13小题)如图示意重庆市的城市布局和市内七大物流园区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物流园区()A.空间布局受历史文化影响大 B.均在城市外环高速以外分布 C.沿交通干线或交通枢纽分布 D.使城市的地域形态呈分散状【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辩证思想;课本知识迁移;人口与城市.【分析】物流园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解答】解:读重庆市的城市布局和市内七大物流园区的分布图,物流园区受历史文化影响无法判断,A错误。由材料可知,物流园区在城市外环高速内外都有分布,B错误。由于物流园区对交通的需求量大,因此多沿交通干线或交通枢纽分布,C正确。物流园区并不能使城市的地域形态呈分散状,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物流园区的布局,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在城镇化进程中,原本位于城市周边地带的村庄,随着城市的扩张,村庄和城市的相对距离逐渐缩短,当相对距离接近零时,村庄便成了“城边村”。青岛胶州城外的西辛置村就属于这样的“城边村”。如图为西辛置村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2.西辛置村承接城市的主要部门是()A.餐饮业 B.金融业 C.制造业 D.旅游业【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城乡分布与规划.【分析】一般情况下,“城边村”承接城市的主要部门可以从地价、交通等角度分析。【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餐饮业应布局在人口流量大的内城地区,城边村位于城市边缘,人流量较小,A错误。金融业应布局在城市金融信息获取便利、交通发达的中心城区,B错误。城边村土地租金低,可承接城市的制造业,在城边发展对中心城区环境、交通影响小,C正确。旅游业一般布局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城边村旅游资源不一定丰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是移民国家。2020年,澳大利亚人口约为2568.7万人,城镇化率为86.2%,美国人口约为3.32亿人,城镇化率为82.7%。据此完成1~2题。3.澳大利亚城镇化率较美国高,主要是因为澳大利亚()A.人口基数小 B.经济水平高 C.农业较发达 D.气候条件好【考点】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专题】原因类简答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分析】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所以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解答】解:澳大利亚与美国都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较高,但相对于美国,澳大利亚人口基数小,使得其城镇化率较高,A正确。相对于美国,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B错误。城镇化主要与工业有关,与农业发展水平关系不大,且美国农业很发达,C错误。气候条件与城镇化率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城镇化率较美国高的原因,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4.若移民数量大幅增加,可能会导致澳大利亚()A.经济迅速发展 B.人口老龄化加剧 C.环境问题加重 D.人地矛盾得以缓解【考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专题】评价区位、影响、条件类简答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人口与城市.【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有利是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其不利的影响是造成人才外流。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是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其不利的影响是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解答】解:若移民数量大幅增加,则会加剧澳大利亚的人地矛盾,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加重,C正确。移民迁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但澳大利亚经济已经较为发达,移民迁入不会导致澳大利亚经济迅速发展,A错误。移民以青壮年为主,可以缓解澳大利亚的人口老龄化问题,B错误。移民数量大幅增加,会加剧澳大利亚的人地矛盾,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5.(2023•杭州一模)如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是因为当地()A.社会知名度更高 B.距行政中心更近 C.环境质量更好 D.交通更为便捷【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城市地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二是交通通达程度,交通通达度越高,地租越高。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是因为道路沿线地租水平较高。【解答】解:读“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abcd四个区域的地租水平均高于周围地区,由于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因此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有可能是因为该地区交通通达性较高,形成次一级商业中心,因此地租水平均高于周围地区,D正确。地租水平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和距行政中心距离,社会知名度与环境质量关系较小,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城市地租的因素,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6.游览承德皇家避暑山庄和天津五大道小洋楼建筑群,能感受到两座城市不同的()A.自然特征 B.经济发展 C.社会面貌 D.地域文化【考点】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人口与城市.【分析】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解答】解:承德避暑山庄是古代的皇家园林,是河北省著名的旅游景点,天津五大道小洋楼建筑群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建筑,故体现的是地域文化差异,D正确。自然特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关于地形、土壤、水文、生物、大气等方面的特征,两地建筑都是人为原因形成的,A错误。这两座建筑,都是有一定的历史的,不能感受到两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包括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图为山东城镇化率目标图。据此完成9~10题。7.山东省()A.2011~2015年间城镇化速度快于户籍人口城镇化速度 B.2015~2020年间城镇化速度慢于户籍人口城镇化速度 C.2011~2015年间净增的户籍人口多于2015~2020年间 D.2015~2020年间净增的常住人口少于2011~2015年间【考点】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人口与城市.【分析】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景观与生态系统;改变了地方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治安、人口老龄化和城市传统文化风貌破坏等)。【解答】解:读图可知:2011~2015年间城镇化提高了5.15%,户籍人口城镇化提高了5.85,户籍人口城镇化速度更快,A错误。城镇化水平提高了7%,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了8.5%速度,户籍人口城镇化速度更快,B正确。2011~2015年间净增的户籍人口=2011年户籍人口数×增长率,2011~2015户籍人口数和增长率都小于2015~2020,净增的户籍人口少于2015~2020年,C错误,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山东城镇化率目标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8.目前,山东省城市人口的变化对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优化产业结构 B.减少区际联系 C.缓解交通压力 D.保护生态环境【考点】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分析】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景观与生态系统;改变了地方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治安、人口老龄化和城市传统文化风貌破坏等)。【解答】解:由材料可知,山东城镇化率达到了63%,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劳动力增加,可优化产业结构,A正确。人口迁入城市会加强城乡间的区际联系,B错误。人口增加,交通压力增大,C错误。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加,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以山东城镇化率目标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如图为“某城市25年间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如图回答23~25题。9.该图反映的地理现象是()A.工业化进程 B.城市化进程 C.逆城市化现象 D.区域化现象【考点】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规律;人口与城市.【分析】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包括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的过程。城市化的标志包括: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等。【解答】解:读图可知,在图中时间段内,城市建成区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城市人口呈上升态势。所以,该图体现了城市化进程这一地理现象。故B正确。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此区域在城市发展初期。故C错误。工业化进程主要是工业推动的,图中并无明显工业,故A错误。区域化现象是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各功能区逐渐明晰并细化,例如商业区、住宅区、行政区。图中并没有出现明显区域,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现象,解题关键在于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读“某城市25年间发展变化示意图”,完成17~19题。10.该现象最重要的标志是()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B.城市人口数量上升 C.城市人口数量和用地规模上升 D.城市中心区的面积扩大【考点】城镇化的标志.【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人口与城市.【分析】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解答】解:该现象最重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A正确。城市人口数量不能表示城市化水平提高,BC错误。用地规模扩大是城市化标志,城市中心区的面积大小不是标志,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城镇化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如图为“某城市25年间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11.该地区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是()A.城郊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B.城市道路建设受到限制 C.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D.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变缓【考点】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人口统计图;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人口与城市.【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改变自然地理环境地貌:改变原有下垫面性质;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植被:破坏原有环境生态;气候:改变小气候。【解答】解:该城市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使城郊地区稻田面积缩小,而对向市场需求大的花卉、蔬菜生产规模扩大,城郊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A正确;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道路快速发展,B错误;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城市人口增长加快,C错误;城市化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表现,因此该地区经济发展加快,D错误。故选:A。【点评】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地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如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8年和2018年比较图。读图完成16~17题。12.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A.城市总人口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城市工业部门更齐全【考点】城镇化的标志;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人口与城市.【分析】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包括物质形态上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解答】解:读图,该城市1990﹣﹣2008年发展示意图反映出的城市化主要标志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城市化的标志,读图理解即可。如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8年和2018年比较图。读图完成11~12题。13.从1998年到2018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不可能是()A.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B.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C.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D.靠近工业原料地【考点】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专题】地理关联图;热点问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人口与城市.【分析】工业区:具有一定结构和相互联系的工业区域,包括较小范围的工业点和较大范围的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解答】解:由题可知,工业区转移往郊区,主要是由于郊区地价低且可以减轻对市中心的环境污染;并靠近城市边缘的交通干线,交通便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城市空间结构及成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二.解答题(共8小题)14.(2023•东莞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客家”是中原汉人南迁所形成的汉民族支系。广东省东北部的梅州市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境内多河山,山丘约占总面积的80%;河网密布,河流多为韩江水系及其支流。中原汉人较大规模地迁来梅州的时间大约在唐末宋初;大规模迁入并较为稳定地生活在梅州各地是从元末明初开始,到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增多,村落聚居点已全面铺开。如图示意梅州客家传统村落与水系分布。(1)推测自唐代以来中原汉人不断南迁的原因。(2)说明梅州客家传统村落多沿小水系呈树枝状分布的原因。(3)列举可代表梅州客家人特色的地域文化。【考点】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1)自唐代以来中原汉人不断南迁的原因主要从战争、自然灾害、土地资源角度分析。(2)梅州客家传统村落多沿小水系呈树枝状分布的原因主要从地形、自然灾害、安全角度分析。(3)可代表梅州客家人特色的地域文化主要从建筑、语言、信仰、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解答】解:(1)唐代以来,中原地区多战乱,社会动荡,南方地区相对稳定,更适宜生活;中原地区自然灾害多发,多饥荒,为了逃荒,向南迁移;中原地区人多地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而南方地广人稀,土地待开发,土地资源丰富吸引北方人们迁移。(2)小溪流沿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便于农耕,有利于发展农业;小水系不易发生洪灾,自然灾害较少,生存环境稳定安全;地形相对封闭,便于防御,抵御外部的攻击。(3)传统建筑(乡村景观)以土楼为主,如梅州围龙屋,当地形成客家方言;南方传统土楼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发展农业活动,形成的耕读文化等。故答案为:(1)唐代以来,中原地区多战乱,社会动荡;中原地区自然灾害多发,多饥荒;中原地区人多地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而南方地广人稀,土地待开发。(2)小溪流沿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便于农耕;小水系不易发生洪灾;地形相对封闭,便于防御。(3)传统建筑(乡村景观);客家人方言;民俗信仰;耕读文化等。【点评】本题以中原汉人南迁、梅州客家传统村落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地域文化景观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5.(2023•屯昌县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世界几个国家城市化过程图”材料二: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年份特大城市数量(个)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1980114525229.530.428.4199022210511934.033.434.6200040812927940.834.044.2(1)对照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可以发现目前日本处于城市化的③阶段,未来发展趋势是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印度处于城市化的②阶段,未来发展趋势是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速度加快。(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趋缓,甚至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请分析原因。(3)请根据材料二的数据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考点】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当前的发展速度缓慢,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晚,当前发展速度快,存在滞后城市化、虚假城市化等问题。(2)逆城市化,是指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渐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市区出现“空心化“,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3)城市化进程和水平与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工业化水平直接相关,在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速度和水平时,应当从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程度入手综合分析。【解答】解:(1)根据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日本处于城市化的③阶段;日本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人口老龄化严重,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根据图示,印度目前处于②阶段,印度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其未来发展趋势为: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速度加快。(2)该现象属于城市化过程中的“逆城市化”,城市中心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居住、就业条件无法满足,城市环境逐渐恶化,由原有的拉力逐渐变为推力,城区人口逐渐向边缘地区转移,城市外围人口增加,出现逆城市化。(3)城市化进程和水平与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工业化水平直接相关,在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速度和水平时,应当从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程度入手综合分析。从图标中可知,发展中国家整体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比较典型的超前国家巴西,呈现虚假城市化;另一个国家印度,明显滞后;从城市上来看,大城市发展速度快,中小城市发展慢,甚至滞后。故答案为:(1)③;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②;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速度加快。(2)随看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居住、就业条件逐渐恶化,私人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城市居民陆续外迁;由于市中心地租昂贵,一部分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区向边缘区迁移,城市外围人口增加;发达国家为了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建设了卫星城和工业区。(3)不合理。从城市化进程上看,总体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从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上看,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如巴西),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则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的进程(如印度);从大城市发展速度上看,大城市发展过于迅速,中小城市发展滞后,不仅不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反而会引发更多社会问题。【点评】该题以“城市化示意图”、“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为材料,设置3个试题,考查城市化及其原因、影响等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城市化的相关知识。16.(2023•淮北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为举办2015年非洲运动会,刚果(布)政府在首都布拉柴维尔建设了体育馆和相关设施。随着首都核心区用地接近饱和,政府在城区东北方向的甲地(图1)规划建设新城。图2示意新城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刚果工业不发达,基础建筑材料稀有昂贵,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1)简述布拉柴维尔东部新城选址甲地的原因甲地临近公路,交通便捷;靠近体育馆,周边配套设施完善;临河流,环境优美,用水方便,并指出其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洪涝灾害。(2)说明新城区设计串珠状人工湖泊的作用。(3)指出O、Q中等级较低的住宅区并说明原因。【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图文结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人口与城市.【分析】(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2)新城区设计串珠状人工湖泊的作用从减轻内涝、提供优美开放空间、提高周边土地商业价值等角度进行分析。(3)住宅区的布局要求:高级住宅区的布局一般考虑“上风(上风向)、上水(河流上游)、高坡(地势较高处)、近文教区、环境优美”,低级住宅区一般靠近工业区,便于工人上下班等。【解答】解:(1)由材料和图示可知,城市东北部的郊区设置大型体育设施,并修建了联通市中心和体育场馆的高架桥以及滨河大道。甲地位于布拉柴维尔东北方向,临近体育馆,其配套设施完善,地区基础条件较好;甲地临近滨河大道等几条公路,交通便利,和主城区之间通达性好;由图可见,甲区域位于刚果河沿岸,自然环境优美,且河流给该区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区域内用水便利。由图示可见,该区域位于4°S左右,应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由于气压带风带移动,区域内降水存在季节差异,南半球夏半年降水更多,加之甲地临近刚果河,降水多时水位上涨,甲地地形相对平坦,故其易发生洪涝灾害。(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新城是沿河建设的,当河流进入雨季时,河水猛长再加上新城建在地势较平坦的地方,排水不畅,会经常受到洪水威胁,而众多湖泊与河相通,雨季时可以分担存储河水,缓解城市内涝;众多湖泊掩映在城市当中,能够美化环境,提升湖泊周边的土地商业价值,同时使各功能区以水相连通,形成开放性空间。(3)由材料可知,在该国,基础建筑材料稀有昂贵。该区域临近林区,O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便于就地以材,建筑成本低,房价较低;由图可见,O区临近工业区,工业区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该区环境相对较差;O区位于更靠北的位置,首都主城区更远,距离中心商业区行政区距离远,低价更低。综上可知,O为等级较低的住宅区。故答案为:(1)甲地临近公路,交通便捷;靠近体育馆,周边配套设施完善;临河流,环境优美,用水方便。主要气象灾害为洪涝灾害。(2)汛期可有效蓄积城区各处洪水,减轻城市内涝;串珠状湖泊使各功能区环水相连,为新城提供优美开放空间;改善新城区居住和办公环境,提高周边土地商业价值。(3)O为等级较低的住宅区。原因:O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造价低廉;O更靠近工业区,环境较差;距中心商业区、行政区较远,地价低廉。【点评】该大题以刚果首都新区建设图文材料为背景,设置四个小题,涉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的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城市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17.(2022秋•长沙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影子教育指相对于国家主流教育机构以外的非学历教育的有偿教育形式。不同影子教育机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别显著,影子教育的服务对象和功能也会影响对应机构的空间布局。如表为兰州市主城区影子教育机构统计表,如图为兰州市幼儿托教机构核密度图。名称幼儿托管类课程辅导类艺术培训类职资培训类规模(个)比重(%)规模(个)比重(%)规模(个)比重(%)规模(个)比重(%)城关区20625.5918522.9825531.6815919.75七里河区13744.526220.008126.13299.35安宁区7725.165517.9712440.525016.34西固区8241.005427.005326.50115.50(1)描述幼儿托教培训机构在兰州市主城区的空间分布特征。(2)从目标服务人群的角度分析幼儿托教培训机构布局在大型商场和高级住宅区的原因。(3)推测城关区和安宁区的主要功能(居住功能除外)定位,并分析原因【考点】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与评价;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图文结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人口与城市.【分析】(1)结合兰州市幼儿托教机构核密度图判断其在兰州市主城区的空间分布特征。(2)幼儿托教培训机构布局在大型商场和高级住宅区的原因从服务对象、服务安全、生源、基础设施、交通、消费和休闲场所等角度进行分析。(3)城关区定位为商业区,其原因从人口密度、人流量、基础设施、商业和服务业等角度进行分析;安宁区定位为文教区,其原因从高等院校等角度进行分分析。【解答】解:(1)读图可知,根据核密度图的图例,在主城区的兰州市幼儿托教机构核密度的高低分布不均匀,呈现出多核心分布特点,而且围绕每个核心呈现集聚的特点。(2)托教机构选址首先,开托育机构选址需要周边交通要便利。儿童托育早教中心所处位置的交通是否方便,将直接影响顾客流量,因此选址时要仔细考察周边的交通设施情况,乘车是否便利,停车是否方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托育机构的选择,一般大型商场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停车方便,有较多的消费、休闲场所为等候期的家长服务。其次,开托教机构选址需要消费群体要集中,婴幼儿托育中心服务区域的人口状况是选址考虑的关键性因素,一般而言,早教中心所在商圈人口越密集越好,最重要的是目标顾客,即婴幼儿的数量及分布,越密集越好,并且消费人群应普遍拥有旺盛的消费能力,一般在高级住宅区,生源多,消费能力强,又方便家长接送。(3)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城关区各类培训机构数量均较多,安宁区艺术培训类机构比重最大。原因主要有城关区的人口密度大,人流量大,基础设施完善,商业和服务业发达,为商务区;安宁区最可能为文教区,高等院校多,为艺术类培训提供了有利的师资条件,可以布局较多的艺术培训类机构。故答案为:(1)分布不均,呈现多核心、多集聚的分布特征。(2)该培训机构服务对象年龄小,服务安全要求高,需要家长接送;高级住宅区,生源多,消费能力强,又方便家长接送;大型商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停车方便,有较多的消费、休闲场所为等候期的家长服务。(3)城关区各类培训机构数量均较多,说明该区人口密度大,人流量大,基础设施完善,商业和服务业发达,为商务区;安宁区艺术培训类机构比重最大,最可能为文教区,高等院校多,为艺术类培训提供了有利的师资条件。【点评】本题以兰州市主城区影子教育机构统计表和兰州市幼儿托教机构核密度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服务业的分布特点、影响服务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及其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18.(2022秋•绿园区校级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如图1为我国华北沿海地区水循环示意图。材料二:我国西北新疆地区年降水量<50毫米,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图2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1)写出图1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C水汽输送。下列地理现象中,具有图1中环节C作用的是C(单项选择题)。A.塔里木河河水蒸发B.高山冰川融化C.影响我国的夏季风D.跨流域调水工程(2)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导致路面硬化,直接干预水循环的环节是H(填图1中字母),如果图中的森林植被增多,带来的直接变化是G减少(填“增大”或“减小”),H增多(填“增大”或“减小”)。(3)图所示区域水循环比较旺盛的季节为夏季,其原因为夏季降水量大、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4)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陆上内循环,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蒸发。【考点】城镇化出现的问题;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陆地水和水循环.【分析】(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因为路面硬化,水很难下渗,所以直接影响下渗。树的根会吸收水分,所以地表径流减少,而下渗会增大。(3)从大陆东部地区的气候类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季风几方面分析。(4)水循环根据发生的位置可以分为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解答】解:(1)从水循环图中可以看出C为海陆间的水汽输送环节;读图,C是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塔里木河河水蒸发体现的是蒸发过程,高山冰川融化体现的是地表径流环节,跨流域调水工程体现了地表径流环节并没有水汽输送的作用,ABD错误。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是将海洋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到陆地的大气中,体现了水汽输送环节,C正确。故选:C。(2)结合已学知识可知,硬化的路面会直接影响水循环的下渗环节,为图中的H;图中森林植被的增多会使下渗增加,进而使地表径流减少,图中的G代表地表径流,因此G会减小,H为下渗,会增大。(3)因为图示区域为华北,华北地区的雨季时夏季,因此当地水循环旺盛的季节为夏季;具体原因是夏季华北地区进入雨季,降水增多,地表径流增多;同时夏季的气温高,当地的蒸发也会变得旺盛。(4)从材料可知,坎儿井所在的区域为新疆,新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属于陆地内循环;在坎儿井的建设过程中,坎儿井会在地下开挖暗渠,因为新疆的气候炎热干燥,蒸发量大,暗渠可以减少蒸发过程中的损耗。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C(2)H;减小;增大(3)夏季;夏季降水量大;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4)陆上内循环;减少蒸发【点评】本题以“华北沿海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和新疆的坎儿井为材料,涉及水循环等知识点,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查综合思维及区域认知等综合思维。19.(2022秋•西城区期末)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22年11月﹣12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卡塔尔(图1)国土狭小,95%以上是沙漠戈壁,但拥有550千米的海岸线。以石油、天然气生产和出口为经济支柱。常住人口约302万,人均收入居世界第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1,描述卡塔尔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图2是卡塔尔常住人口结构示意图(截至2022年10月)。(2)读图2,概括卡塔尔常住人口结构特征,指出主要影响因素。为了容纳2022年世界杯期间的数万球迷游客,卡塔尔在多哈海边修建了一座大型的“羚羊人工岛”,这是多哈海边的第14个人工岛。(3)说明卡塔尔营造人工岛的有利条件。【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辩证思想;课本知识迁移;人口与城市.【分析】(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2)卡塔尔常住人口结构特征从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外籍人口占比、人口性别比等角度进行分析;其原因从收入、自然增长率、产业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3)卡塔尔营造人工岛的有利条件可以从海岸线长度、浅滩的面积、资金、技术、海域条件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从海陆位置来看,卡塔尔主要城市在沿海地区相对较多,内陆地区分布较少;这是因为卡塔尔位于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气候相对较为炎热,降水稀少,而沿海地区受海洋水影响显著,降水比内陆更为丰富,城市分布较多。(2)由图可知,卡塔尔常住人口结构是以20﹣60岁的劳动年龄为主,20岁以下人口和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小,外籍人口占比大,且人口性别比失调,男性数目远大于女性;结合材料内容“卡塔尔以石油、天然气生产和出口为经济支柱,常住人口约302万,人均收入居世界第一”这反映出卡塔尔人均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且卡塔尔石油工业和建筑业发达,对男性劳动力需求量大;由于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高,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男性劳动力人口迁入。(3)卡塔尔位于沿海地带,国土狭长,海岸线长,浅滩面积大,利于填海扩士,建立人工岛;卡塔尔国家富裕,国家财力充足,能够支持人工岛建设;卡塔尔濒临波斯湾,海域较封闭,风浪较小,利于人工岛的建设。故答案为:(1)沿海地区相对较多,内陆地区分布较少;卡塔尔位于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沿海地区降水比内陆丰富,适宜人口居住,城市分布较多。(2)特征:以20﹣6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主,20岁以下人口和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小,外籍人口占比大,男性数目远大于女性。原因:卡塔尔人均收入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出生石油工业和建筑业发达,对男性劳动力需求量大;卡塔尔收入高,吸引外国劳动力迁入卡塔尔。(3)位于沿海地带,国土狭长,海岸线长;浅滩面积大,利于填海扩土;国家富裕,资金雄厚;所濒临的波斯湾,海域较封闭,风浪较小。【点评】本题以卡塔尔材料,涉及了卡塔尔的城市分布、人口结构、营造人工岛的有利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20.(2022秋•海淀区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某公司在北京拥有多处商务办公楼及产业园区(如图),通过提供办公场所租赁、物业管理、企业服务等方式,吸引相关商业和工业企业入驻。商务办公楼为单体建筑,产业园区由多栋建筑构成。(1)图中商务办公楼和产业园区中任选其一,说明其选址的优势条件。甲商务办公楼位于居民区内,原为早期食品厂的旧厂房,在对老厂房装置进行保护、再利用的基础上更新改造,保存了老厂房的历史文化,并配套建设有餐饮、商超、健身等设施,促进了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2)简述甲处更新改造对城市空间合理利用的意义。乙产业园吸引大量企业入驻,以文化创意、生命科学等产业为主。(3)概括入驻该产业园企业的共同特点。【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辩证思想;课本知识迁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1)商业区的布局要求:商业区的布局一般有市场最优原则(靠近城市几何中心)和交通最优原则(市区边缘环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处)。产业园选址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不仅涉及到对开发商经济实力、技术、资金的要求,更涉及到对人力资源、环境、当地文化、社会环境、自然条件等众多领域。(2)甲处更新改造对城市空间合理利用的意义从生活空间、土地资源利用率、地方文化特色、环境状况等角度进行分析。(3)入驻该产业园企业的共同特点从创新发展能力、产品附加值、劳动力素质、环境质量要求等角度进行分析。【解答】解:(1)商务办公楼主要分布在二环路附近,靠近市中心,贴近市场及时获取信息;位于交通干线附近,交通通达度较高,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完善等;便于城市白领上班及其生活,商务办公工作环境舒适;产业园区位于五环路外,距市中心较远,地价低,成本低;临近京沪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便于货物的集散运输中转。(2)甲商务办公楼位于居民区内,更新改造整体上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以前是早期食品厂的旧厂房,对老厂房装置进行保护、再利用的基础上更新改造,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保存了老厂房的历史文化,传承工业文化精神,继承地方记忆特色;配套建设有餐饮、商超、健身等设施,完善了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生活便利化。(3)材料可知乙产业园吸引大量企业入驻,以文化创意、生命科学等产业为主,文化创意和生命科学需要高素质劳动力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故企业多为科技导向型企业,科技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对资源能源等工业要素需求少;创新型企业对环境要求高,注重人才的首创作用,创新发展能力强。故答案为:(1)商务办公楼:多靠近市中心,位于交通干线附近;交通通达度较高,基础设施较完善等。产业园区:距市中心较远,临近高速公路;地价较低,交通便利等。(2)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便利生活空间;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保存老厂房,保护地方文化特色;改善居住区环境状况等。(3)科技水平高,创新发展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劳动力素质高;对环境质量要求高;资源、能源消耗少等。【点评】本大题以北京某公司商务办公楼和产业园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工业集聚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阐释地理事物、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素养。21.(2022秋•西工区校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新加坡平均海拔约15米,最长的河流不足16千米。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频发。从1970年开始,新加坡大规模地将天然河流(如图中甲处)修建成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2006年,新加坡推出“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将河流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和美丽的滨水环境。下图示意新加坡地理位置及甲河修复前后景观。(1)分析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2)说明将甲河修建为混凝土河道对防御洪涝灾害的作用。(3)指出将甲河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的积极作用。【考点】城镇化出现的问题;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自然灾害;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1)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既包括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2)将甲河修建为混凝土河道对防御洪涝灾害的作用可以从减少对河流的阻力、加大泄洪量等角度分析。(3)将渠道化的河流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其积极作用可从水质、水生生态系统以及河流修复后衍生的其他作用等角度作答。【解答】解:(1)自然原因是新加坡的热带雨林气候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地势低平加之海潮顶托导致排水不畅。人为原因是新加坡城市化导致地面硬化面积大,下渗减少,汇流快,地表径流量大,两个原因叠加导致洪涝频发。(2)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大规模地将天然河流系统修建成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改建后的河道笔直且为混凝土建筑,对流水的阻碍小,水流快;拓展了河道,加大泄洪量,泄洪能力提高,可以有效防御洪涝灾害。(3)将渠道化的河流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增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增强,河流水质得到净化;河流修复后,营造了丰富的滨水景观,从而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故答案为:(1)降雨丰富,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面硬化面积扩大,雨水下渗量减少,汇水速度快;海潮顶托。(2)将弯曲的天然河道改造为笔直的河道,混凝土河道对流水阻碍小,提高水流速度;拓展河道宽度,加大泄洪量,有效防御洪涝灾害。(3)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营造滨水景观,提升了河流景观品质,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点评】本题考查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河道的整治与修复等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
考点卡片1.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371531: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7153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71911: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知识点的认知】1、国际人口迁移(1)人类早期的人口迁移:原始社会,追逐生活资料;农业社会,土地开垦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2)15﹣19世纪的世界人口迁移:①地理大发现结束了“旧大陆”和“新大陆”长期隔绝的局面。②新航线的开辟,便捷了新旧大陆之间的联系。③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3)二战后的人口迁移: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新兴城市和新兴产业的发展。2、国内人口迁移:(1)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主要方向是由黄河流域向其他地区迁移。(2)改革开放前:严格的计划经济和户籍制度;改革开放后: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命题的方向】考查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内地()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B.产业升级迅速,人力资源需求量大C.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放宽二胎D.各类城市发展,就业创业机会增多分析: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内地各类城市发展,就业创业机会增多,使一部分人不必再去远方打工。解答:由题可知,我国出现了务工潮倒吸现象,即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主要是因为当地城市的发展,就业机会增多,农民工不必去远方工作。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考查不同阶段、不同国家的人口迁移情况,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5.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知识点的认知】1.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外国文化与人口:婚俗影响出生率①初婚年龄:发展中国家:初婚年龄偏低,出生率高;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降低人口出生率。②婚姻关系:一些西方国家: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降低出生率;一些发展中国家:离婚率低,出生率高(2)中国文化与人口①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②变化: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发展历史不同导致城市景观差异: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和教堂;统治权力不同导致城市格局不同:北京市中心为皇宫建筑群、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轴线及其交会处为城市中心。【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下列叙述中,与台湾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分析: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主要分布于澳门、福建沿海地区。解答:A项,妈祖文化,主要分布于澳门、福建沿海地区,故A项正确。B项,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适合茶、竹的生长,所以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故B项不正确。C项,传统地方戏曲评剧、秦腔主要分布在陕西,故C项错误。D项,传统的民居泥草房和吊脚楼主要分布于苗族聚落地区,台湾苗族聚落少,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文化特征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熟记基础知识,并能广泛涉猎课外地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6.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与评价7.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知识点的认知】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城市内部一般可分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和绿化区等。2、形成原因:①历史原因: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②经济原因:一方面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主要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商业、工业和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不同。③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经济原因,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8春•阎良区期中)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分析回答:(1)该图反映了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土地租金高低主要取决于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2)图中B表示的功能区为住宅区,对应地租水平E线(填字母)。(3)图中C表示的功能区为工业区,其分布趋势是向市区外缘移动和趋向于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分析:(1)土地租金的高低取决于距离市中心的位置和交通便捷程度。(2)住宅区在城市分布最广泛。(3)工业区在城市的边缘区,地价比较低。解答:(1)该图反映了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土地租金高低主要取决于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2)图中B表示的功能区为住宅区,对应地租E线。(3)图中C表示的功能区为工业区,它沿着主要交通线分布在市区外缘。故答案为:(1)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2)住宅;E(3)工业;市区外缘;主要交通干线。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学生能够熟知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及特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能力,并且要熟记经济原因的影响因素,结合题干信息分析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8.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知识点的认知】1.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大。【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城市化的过程以及城市化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8春•河池期末)由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①分析:发达国家城市化:1、城市化起步早;2、城市化水平高;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1、起步晚,发展快;2、城市化水平较低;3、城市发展不合理。解答:读图可知,①为城市化的起步阶段、②为城市化的加速阶段、③为城市化的成熟阶段。由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②、③。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城市化的相关知识,获取图中信息即可。【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学生根据图及材料中的信息分析,并熟记城市化的各种基础知识解决问题。重点在学生提高读图、析图,读材料、析材料并能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9.城镇化的标志【知识点的认知】城市化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也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志。【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城市的人口规模B.城市的用地规模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D.特大城市的数量分析:此题考查城市化的标志。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城市化的含义,即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这个含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解答:A城市的人口规模是城市化的三个表现之一,不是最主要的标志,故A错误;B城市的用地规模也是城市化的三个表现之一,不是最主要的标志,故错误;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是衡量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故正确;D特大城市,只有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所以特大城市的数量不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故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城市化的标志。城市化有三个表现: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而第三个表现是最主要的标志。【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学生能在题干中信息分析,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区域变化(如:城市数量、人口规模、城市规模等)信息解决问题。10.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点的认知】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变化最大的地区。由于部分地区城市发展不合理,出现了:①土地被占,耕地减少②地面下沉,水质恶化③环境污染④就业困难,秩序混乱⑤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8春•阎良区期中)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是()①增加建筑密度,解决住房问题②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③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④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⑤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分析: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貌)改变原有下垫面性质;(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植被)破坏原有环境生态;(气候)改变小气候;(土壤)混凝土全面取代天然表土等。产生了大气、水、生态等方面的环境问题。解答: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是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对。增加建筑密度,解决住房问题,会加重城市环境问题,①错。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城市规模会更大,环境问题加重,③错。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④对。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⑤对。综上分析,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学生熟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能全面的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根据题意解决问题。11.城镇化出现的问题12.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知识点的认识】1.对聚落的影响:(1)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2)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数少;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带状;(3)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上;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分布。2.对交通线的影响:(1)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密度: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交通线路西部稀疏、东部稠密。(2)影响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成: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线路常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有时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呈“之”字形延伸。3.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山区沿山谷或河谷延伸。【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分布、建设条件,以及交通线路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基础知识,多以选择题和解答题出现。例:(2018春•和平区校级月考)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甲)。据此回答:图乙中AB示意某段高速公路,则()A.该段高速公路向西北﹣东南延伸B.该段高速公路经过的地形区为鞍部C.①处可能有高架桥,②处可能有隧道D.①②两地的地质构造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班组承包合同履行期限与合同解除3篇
- 2025年度池塘生态渔业项目租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幼儿园连锁经营承包管理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股权融资合同聚焦新能源领域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渡口环保吸污车租赁与市场推广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数据中心物业承包经营合同模板3篇
- 2024版商用建筑项目合作合同精简版版B版
- 个性化2024劳务派遣服务协议版B版
- 二零二五版旅游项目投资担保合同3篇
- 2025年房屋租赁续租协议2篇
- 二年级下册加减混合竖式练习360题附答案
- GB/T 21709.5-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
- 大三上-诊断学复习重点
- 应收账款的管理培训课件
- 2021年道路交通安全法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股东变更情况报告表
- 自带药物治疗告知书
- 房产中介门店6S管理规范
- 吞咽解剖和生理研究
- TSG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异地就医备案个人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