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中考语文名著《朝花夕拾》专项训练_第1页
七上中考语文名著《朝花夕拾》专项训练_第2页
七上中考语文名著《朝花夕拾》专项训练_第3页
七上中考语文名著《朝花夕拾》专项训练_第4页
七上中考语文名著《朝花夕拾》专项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七上中考语文名著《朝花夕拾》专项训练·学生版一.选择题(共8小题)1.若想通过阅读《朝花夕拾》了解鲁迅的求学经历,下列选项中没有必要阅读的是()A.《无常》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琐记》 D.《藤野先生》2.下面《朝花夕拾》中的篇章,哪一个内容不属于作者对孩童时代的回忆?()A.《阿长与<山海经>》 B.《五猖会》 C.《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D.《藤野先生》3.名著阅读。现在已经记不分明,这样地大约有一两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谓“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丰天,然而仍然没有见。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下列各项中,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选文出自鲁迅的散文《》,选文的主要内容是。A.狗•猫•鼠“我”多日不见的隐鼠,听长妈妈讲是被猫吃掉了。 B.阿长与<山海经>“我”多日不见的隐鼠,听长妈妈讲是被猫吃掉了。 C.狗•猫•鼠令“我”讨厌的长妈妈踩死了隐鼠,却嫁祸给猫。 D.阿长与<山海经>令“我”讨厌的长妈妈踩死了隐鼠,却嫁祸给猫。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长妈妈是鲁迅在《朝花夕拾》中不止一次写到的一位保姆。我们在《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中认识了她,还在《五猖会》《琐记》中接触了她。 B.长妈妈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作者既揭示她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她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C.一到夏天,长妈妈睡觉时会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鲁迅没有余地翻身,但不识字的她给鲁迅买来《山海经》,令鲁迅震惊、感动不已。 D.《朝花夕拾》以其新颖的形式、幽默的笔调、高超的艺术手法呈现了鲁迅在散文创作上的成就,为现代散文的创作提供了优秀的典范。5.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散文,文章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一一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文章自始至终充满厌恶情感。 B.《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C.《范爱农》一文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D.《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6.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描写了保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一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B.“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藤野先生。C.《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往事的散文集。作者鲁迅在文中回忆了自己的两位老师,一位是他留日期间遇到的正直无私的藤野先生,一位是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先生。 D.《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偷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虽然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7.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中“四圣试禅心”这一情节中,如来佛祖欲试唐僧师徒的取经意志是否坚定,和黎山老母、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分别化为四个漂亮的女儿,欲招唐僧师徒四人为女婿、唐僧、悟空和沙僧不为所动,只有猪八戒迷恋女色,被如来佛祖吊在树上教训。 B.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范爱农,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后来,鲁迅还因范爱农溺水身亡感到悲伤。C.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主要记叙、描写了作者童年时期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种不同的生活。8.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遇到的一位老师。 B.《五猖会》主要描述了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到的“无常”形象。 C.鲁迅在《范爱农》中,以他饱含深情的笔触,书写了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真切同情与怀念。 D.《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二.名著阅读(共3小题)9.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原名,是鲁迅先生唯一一本散文集;在书中,作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如、长妈妈、范爱农等,请从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分析人物的特点。10.有人说,《朝花夕拾》的主题可用“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来概括。(1)书中有鲁迅先生对童年温馨的回忆,下面不属于这种人生体验的情节是A.“我”饲养的可爱的隐鼠舐吃了研着的墨汁。B.“我”为父亲在百草园寻“原配的蟋蟀”作药引。C.阿长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D.范爱农与“我”酒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2)请写出书中能够反映“理性的批判”这一主题内容的篇名、情节,并简述作者批判了什么。11.名著阅读。(1)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表述有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莱娱亲”的故事招致作者反感,因为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B.隐鼠的结局是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踩死了。C.鲁迅对范爱农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D.作者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是长妈妈给他的。(2)《琐记》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什么?三.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1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范爱农鲁迅①在东京的客店里,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安徽巡抚恩铭被刺杀,刺客就擒。”这是徐锡麟,他很快就被杀了。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人心很愤怒。②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③“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④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到,他叫范爱农,是徐锡麟的学生。⑤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⑥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⑦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⑧“哦哦,你是范爱农!”⑨“哦哦,你是鲁迅!”⑩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和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⑪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⑫“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⑬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⑭我从南京移到北京的时候,爱农的学监也被校长设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他后来也时时给我信,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⑮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⑯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做了四首诗,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⑰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但他掉下去了,虽然能浮水,却从此不起来。⑱第二天打捞尸体,是在菱荡里找到的,直立着。⑲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1)从全文来看,作者对范爱农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完成下面的表格。事件情感东京初识,发生争执。①。②。友情渐渐加深。身居异乡,惊闻范爱农溺水身亡。③。(2)以下关于范爱农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范爱农倔强又执拗。他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藐视,与“我”争执咄咄逼人,冷峻倔强的外表下,是愤慨的心情和几乎不近人情的执拗。B.范爱农胆小又怕事。听说自己的老师徐锡麟被杀,却不敢发电报斥责满政府;从日本回到故乡后,受着轻蔑和迫害却只能躲在乡下,或者乘船进城来逃避。C.范爱农觉醒而贫弱。听说绍兴光复了,他高兴得连酒都不喝,急着要去看绍兴的情形,对革命抱有热情,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却处境艰难,无法改变现实。D.范爱农孤独且痛苦。他为当时黑暗的社会所不容,到处受到轻蔑、排斥和迫害,几乎无地可容,不被别人理解,生活无望,内心孤独苦痛。(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刻画范爱农的形象,抓住“眼球白多黑少的人”这个细节,以形传神,同时说明他身处逆境而不随波逐流的性格特点。B.故乡重逢,作者和范爱农相认后都笑起来,他们在相互嘲笑,当年曾经为了件小事就剑拔弩张,都觉得十分尴尬。C.文中画线句集中描述了光复后绍兴当局换汤不换药的现状,巧妙地将范爱农的悲剧命运和革命前后的病态社会联系起来。D.本文写人记事朴实平易,刻画人物多用白描手法,简单描写人物的形体、语言,个性尽现其中,十分生动。

七上中考语文名著《朝花夕拾》专项训练·教师版一.选择题(共8小题)1.若想通过阅读《朝花夕拾》了解鲁迅的求学经历,下列选项中没有必要阅读的是()A.《无常》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琐记》 D.《藤野先生》【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识记。《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解答】A.没有必要阅读。《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这篇文章并不是讲述鲁迅的求学经历。BCD.有必要阅读。故选:A。2.下面《朝花夕拾》中的篇章,哪一个内容不属于作者对孩童时代的回忆?()A.《阿长与<山海经>》 B.《五猖会》 C.《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D.《藤野先生》【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解答】根据《朝花夕拾》内容可知,《藤野先生》写的是鲁迅青年时期到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故选:D。3.名著阅读。现在已经记不分明,这样地大约有一两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谓“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丰天,然而仍然没有见。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下列各项中,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选文出自鲁迅的散文《》,选文的主要内容是。A.狗•猫•鼠“我”多日不见的隐鼠,听长妈妈讲是被猫吃掉了。 B.阿长与<山海经>“我”多日不见的隐鼠,听长妈妈讲是被猫吃掉了。 C.狗•猫•鼠令“我”讨厌的长妈妈踩死了隐鼠,却嫁祸给猫。 D.阿长与<山海经>令“我”讨厌的长妈妈踩死了隐鼠,却嫁祸给猫。【分析】《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根据“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决心和猫们为敌”“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可知,选文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从“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等句子分析,选文的主要内容是写“我”多日不见的隐鼠,听长妈妈讲是被猫吃掉了。故选:A。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长妈妈是鲁迅在《朝花夕拾》中不止一次写到的一位保姆。我们在《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中认识了她,还在《五猖会》《琐记》中接触了她。 B.长妈妈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作者既揭示她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她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C.一到夏天,长妈妈睡觉时会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鲁迅没有余地翻身,但不识字的她给鲁迅买来《山海经》,令鲁迅震惊、感动不已。 D.《朝花夕拾》以其新颖的形式、幽默的笔调、高超的艺术手法呈现了鲁迅在散文创作上的成就,为现代散文的创作提供了优秀的典范。【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对名著情节的考查,或给出一个人物,要求写出与其相关的情节;或给出一段人物缺失的情节,要求学生指明情节中的人物;或直接给出一个情节,要求学生指明出自哪部名著,并对其中的人物或主旨进行分析。根据平时积累,依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解答】A.有误,鲁迅先生在《琐记》中没有提及保姆长妈妈。BCD.正确。故选:A。5.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散文,文章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一一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文章自始至终充满厌恶情感。 B.《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C.《范爱农》一文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D.《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解答】A.有误,《阿长与<山海经>》开始对长妈妈充满厌恶情感,在她为“我”买来《山海经》后,对她变得充满敬意和怀念。BCD.正确。故选:A。6.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描写了保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一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B.“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藤野先生。C.《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往事的散文集。作者鲁迅在文中回忆了自己的两位老师,一位是他留日期间遇到的正直无私的藤野先生,一位是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先生。 D.《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偷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虽然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把握。【解答】ACD.正确;B.有误,“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范爱农。故选:B。7.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中“四圣试禅心”这一情节中,如来佛祖欲试唐僧师徒的取经意志是否坚定,和黎山老母、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分别化为四个漂亮的女儿,欲招唐僧师徒四人为女婿、唐僧、悟空和沙僧不为所动,只有猪八戒迷恋女色,被如来佛祖吊在树上教训。 B.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范爱农,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后来,鲁迅还因范爱农溺水身亡感到悲伤。C.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主要记叙、描写了作者童年时期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种不同的生活。【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认真阅读名著,结合积累作答。【解答】A.有误,结合原著《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可知,观音菩萨和黎山老母、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变作母女试探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之志是否坚定。选项中“如来佛祖”“四个漂亮的女儿”表述错误。B.有误,初见范爱农,听了范爱农的话,“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所以“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这个说法有误。C.正确。D.有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散文。故选:C。8.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遇到的一位老师。 B.《五猖会》主要描述了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到的“无常”形象。 C.鲁迅在《范爱农》中,以他饱含深情的笔触,书写了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真切同情与怀念。 D.《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解答】ACD.正确;B.有误,《五猖会》应为《无常》。故选:B。二.名著阅读(共3小题)9.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唯一一本散文集;在书中,作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如衍太太、长妈妈、范爱农等,请从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分析人物的特点。【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名著人物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鲜明,有心术不正、令人憎恶、自私自利、爱推卸责任的衍太太,有方正质朴、博学和善的寿镜吾老先生,有认真严谨、公正无私、无狭隘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等。结合名著内容分析即可。【解答】答案:《旧事重提》示例:衍太太衍太太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幼年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自私自利的人。10.有人说,《朝花夕拾》的主题可用“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来概括。(1)书中有鲁迅先生对童年温馨的回忆,下面不属于这种人生体验的情节是BA.“我”饲养的可爱的隐鼠舐吃了研着的墨汁。B.“我”为父亲在百草园寻“原配的蟋蟀”作药引。C.阿长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D.范爱农与“我”酒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2)请写出书中能够反映“理性的批判”这一主题内容的篇名、情节,并简述作者批判了什么。【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父亲的病》主要内容是在作者儿时的绍兴城,父亲患了严重的水肿病,长年无法康复,家里请了两位人称“神医”的医生来看,诊金高昂,开了不少药方,用了不少奇奇怪怪的药,却始终不见效果。父亲最终还是死了,父亲被江湖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实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不舍与愧疚之情。故选:B。(2)本题考查名著內容的掌握与理解。“理性的批判”指的是作者在回忆往事中对封建教育、封建孝道等的批判。根据这一理解,写出能体现这两点的对应篇目与对应内容即可。答案:(1)B(2)“理性的批判”:《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体现了作者对封建教育思想禁锢儿童天性的批判。11.名著阅读。(1)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表述有不正确的一项是DA.“老莱娱亲”的故事招致作者反感,因为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B.隐鼠的结局是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踩死了。C.鲁迅对范爱农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D.作者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是长妈妈给他的。(2)《琐记》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什么?【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解答】(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识记。ABC.正确。D.有误,作者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是一位长辈给他的,并不是阿长。故选:D。(2)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和人物形象的能力。鲁迅在《琐记》回忆了隔壁家的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让孩子做危险的事,给鲁迅看不健康的图片,教鲁迅偷妈妈的首饰,但对自己的孩子十分严格。表现出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答案:(1)D(2)鼓励小孩子吃冰;鼓励小孩子打旋;怂恿“我”看下流书籍;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三.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1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范爱农鲁迅①在东京的客店里,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安徽巡抚恩铭被刺杀,刺客就擒。”这是徐锡麟,他很快就被杀了。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人心很愤怒。②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③“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④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到,他叫范爱农,是徐锡麟的学生。⑤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⑥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⑦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⑧“哦哦,你是范爱农!”⑨“哦哦,你是鲁迅!”⑩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和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⑪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⑫“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⑬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⑭我从南京移到北京的时候,爱农的学监也被校长设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他后来也时时给我信,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⑮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⑯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做了四首诗,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⑰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