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对周代墓葬遗址的考古发掘来看,西周时期国君的墓地位于宗族的“族坟墓”之中,较其他贵族墓地规模最大;春秋战国时期,国君墓地大多独自筑有宏大的陵园和高大的坟丘。该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等级制度瓦解 B.政治体制重构C.贵族统治颓废 D.纲常伦纪强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西周时期国君的墓地位于宗族的‘族坟墓’之中,较其他贵族墓地规模最大”与“春秋战国时期,国君墓地大多独自筑有宏大的陵园和高大的坟丘。”可知当时墓葬受宗法等级观念影响,没有实现权力高度集中,可见血缘关系主导墓葬规制,而春秋战国时期,国君墓地具有宏大的陵园,这体现了君权的集中,专制主义制度的发展,B项正确;此时等级制度依然存在,“等级制度瓦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贵族统治颓废”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特点,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纲常伦纪还没有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2.对以下引文最合理的解释是()出处引文秦始皇碑文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杨雄(前58-18)《甘泉赋》东烛仓海,西耀流沙,北晃幽都,南炀丹崖。王充(27-97)《论衡》今上即命,奉成持满,四海混一,天下安宁……周时仅治五千里,汉氏廓土牧荒服之外。张衡(78-139)《应间》今也皇泽宣洽,海外混同,万方亿丑,并质共剂。A.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 B.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C.统治者宣扬政治合法 D.社会各领域高度繁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材料“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四海混一”“海外混同”强调的是国家大一统观念的形成和发展,A项正确;“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排除B项;“统治者宣扬政治合法”不符合“大一统”的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政治统治,“社会各领域高度繁荣”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3.宋朝统治者赋予路级监司对州县司法活动一定的调控权,通过移牒差官来复审州县的州军翻异案件、巡历中发现的疑案、百姓越诉案件、中央下发案件等案件。此举意在()A.健全司法体系 B.杜绝冤假错案C.强化中央权威 D.提高司法质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赋予路级监司对州县司法活动一定的调控权,通过移牒差官来复审州县的州军翻异案件、巡历中发现的疑案、百姓越诉案件、中央下发案件等案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路级监司对州县司法活动一定的调控权,主要在于提高司法质量,缓解社会矛盾,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宋朝的司法体系,排除A项;“杜绝冤假错案”的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宋朝统治者赋予路级监司对州县司法活动一定的调控权”是放权于地方机构,与“强化中央权威”的说法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王阳明认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黄宗羲提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这反映了()A.农本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B.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秩序C.社会阶层边界趋向模糊 D.士人思想迎合时代变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中王阳明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注重修养,农民提供粮食供养社会的发展,商人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每个阶层的人都力所能及地促进本业的发展,以求尽到自己的心意,故四个阶层的人虽然从事的行业不同,但本心是一样的。黄宗羲认为人类社会开始之后,人都是自私的,也是自利的。他们共同反映了不同时期士人思想的变化,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农本思想,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思想的变化,没有体现经济发展,排除B项;社会阶层边界趋向模糊完全不符合材料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5.1873年,盛宣怀被李鸿章任命为轮船招商局第一任会办,他提出了“官督商办”思想,认为“中国官商久不联络,在官莫顾商情,在商莫筹国计”,主张“集商本以商办”“官任保护”,达到“官商一体”。在当时情况下,这一思想()A.准确指出了民族工业的困境 B.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合理性C.表现出对封建势力的妥协性 D.是近代工业强国的必由路径【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官商久不联络,在官莫顾商情,在商莫筹国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认为进行“官督商办”可以借用政府的政治力量保护民营企业,促进其发展,该思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合理性,B项正确;“民族工业的困境”是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内外反动势力的排挤和压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官督商办思想”,而不是“对封建势力的妥协性”,排除C项;“官督商办”思想是特殊时期的经济发展思想,不是近代工业强国的必由路径,排除D项。故选B项。6.下图为1908年国人创作并刊载于《神州画报》的漫画《世界进步之进步》。漫画所表达的主旨是()A.表达对列强攫取铁路权的愤懑 B.呼吁国人大力学习西方科技C.警醒国人中国已经落伍于世界 D.抨击清朝政府的保守与落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8年(中国)。根据材料“《世界进步之进步》”内容可知,材料中过对比欧美和日本的先进交通工具与中国的落后交通工具,表达了中国已经落伍于世界的现实,旨在警醒国人,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需要奋起直追,实现国家的进步,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列强攫取铁路权,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警醒国人”,而“呼吁国人学习西方科技”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抨击清朝政府保守和落后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7.下图为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十大政纲》。这表明()A.确立了正确的民主革命路线 B.开辟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C.吸取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D.坚持走人民群众革命路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年(中国)。根据材料“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十大政纲》”以及“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与社会保险等,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耕地归农民。”可知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群众路线的革命方针,D项正确;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最低民主革命纲领,这是正确的民主革命路线,排除A项;1928年毛泽东在茅坪步云山主持召开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大会决议案,决议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而中共六大召开于莫斯科,排除B项;大革命失败给的教训有:使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材料不涉及上述教训,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图为1938年《新华日报》有关陕甘宁和晋察冀根据地的报道情况。据此可知()A.敌后根据地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B.陕甘宁是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C.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日臻完善 D.晋察冀成为日军扫荡重点地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1938年《新华日报》对陕甘宁边区政治、经济文化报道较多,对晋察冀的军事报道比较多,说明陕甘宁边区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B项正确;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失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到《新华日报》有关陕甘宁和晋察冀根据地的报道情况,并未涉及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排除C项;日军的扫荡活动始于1939年,1939年11月2日,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发起了为期三个月的大扫荡,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下表为1949-1952年中国产业结构占比变化情况(%)。据此判断,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49年68.412.9工业12.618.7运输业3.3建筑业0.3商业15.41952年57.723.1工业19.519.2运输业4.3建筑业3.6商业14.9A.符合工业化产业结构变化规律 B.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C.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D.表明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2(中国)。据材料的表格第一产业农业占比减少,第二产业工业占比上升,第三产业服务员变化不大,符合工业化产业结构变化规律,A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是1953-1956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工业化建设是1953年开始的,排除C项;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是1952年底,排除D项。故传A项。10.波斯帝国统治埃及期间,大流士一世自称“上下埃及之王”,不断修缮、建造神庙,敬奉阿蒙拉神、穆特神、奥西里斯等神灵,模仿古埃及国王的生活方式,经常佩戴代表上埃及的白冠、代表下埃及的红冠、战争王冠蓝冠等,身穿古埃及传统服饰。大流士一世此举旨在()A.赢得当地人的好感和信任 B.以宗教神权粉饰政治统治C.增进波斯和埃及间的交流 D.塑造自己的亲民爱民形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根据材料“模仿古埃及国王的生活方式,经常佩戴代表上埃及的白冠、代表下埃及的红冠、战争王冠蓝冠等,身穿古埃及传统服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流士一世目的在于通过表现出对于古埃及文化的亲近而赢得当地人的好感和信任,从而稳固波斯帝国在埃及的统治,A项正确;本题主旨为“波斯帝国统治埃及的手段”,而“以宗教神权粉饰政治统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增进波斯和埃及间的交流”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原因,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塑造自己的亲民爱民形象”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图为近代某一时期意大利威尼斯的帆桨商船航行路线变化草图。这一变化反映了()A.地中海周边文明趋于衰落 B.殖民战争阻断传统商道C.工业时代传统航运业落伍 D.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为近代(欧洲)。根据草图可以看出,意大利威尼斯的帆桨商船航行路线最初主要集中在意大利附近,但是后来逐渐不在意大利范围内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因此意大利威尼斯的帆桨商船航行路线也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项正确;意大利威尼斯的帆桨商船航行路线的转变并不能说明地中海沿岸文明趋于衰落,排除A项;阻断传统商道的是奥斯曼帝国,但是其对外战争不属于殖民战争,排除B项;意大利威尼斯的帆桨商船航行路线转移,并不是因为工业文明导致,排除C项。故选D项。12.以下为1763年从伦敦发给魁北克(今加拿大东南部)总督默里训令。训令的主要目的是()此乃帝国之明确旨意和愿望:汝等不得以任何借口,有违国家的最高愿望,去同意建立和危害或有损于我王国的任何制造业和任何贸易;对于建立此类制造业或此类贸易之任何企图,汝应竭尽全力阻止、反对并予以限制。A.维持贸易独占 B.压制民族势力C.攫取商业利润 D.促进产业互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63年(北美)。据本题材料“去同意建立和危害或有损于我王国的任何制造业和任何贸易;对于建立此类制造业或此类贸易之任何企图,汝应竭尽全力阻止、反对并予以限制”,可知英国对殖民地的训令不允许殖民地发展损害母国的利益的行业,因此其主要目的是攫取商业利润,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不允许其他国家插足贸易,无法说明维持贸易独占,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限制魁北克的贸易,无法体现压制民族势力,排除B项;产业互补并不会限制魁北克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3.下表为1797-1834年间英国手织工人的工资收入情况(1先令=12便士)。据此判断,英国()年度平均每周工资收入先令便士179718181471818-1825891825-1832641832-183456A.机器生产占据竞争优势 B.工人运动社会基础扩大C廉价劳动推动经济发展 D.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7-1834年(英国)。据材料时间可知,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大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工人的工资不到下降,可知机器生产占据竞争优势,A项正确;工人运动社会基础扩大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社会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靠的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来社会上的贫富差距,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图为1914年英、美、德、法、日、俄主要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所占比重情况(输出总额为100%)。其中①代表的是()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世界)。据所学知识,1914年主要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所占比重情况从高到低排名为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据图①占比重为第三位,是德国,C项正确;英国是占45.0的,排除A项;法国是占5.5的,排除B项;美国是占27.2的,排除D项。故选C项。15.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美国的发展援助集中在亚洲和中东,即所谓从土耳其到南朝鲜的亚洲大弧形地带上的希腊、伊朗、泰国、菲律宾、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老挝、南越、南韩和中国台湾地区。美国这一援助策略意在()A.抑制民族解放运动 B.遏制共产主义的威胁C.配合远东政策调整 D.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美国的发展援助集中在亚洲和中东,即所谓从土耳其到南朝鲜的亚洲大弧形地带上的希腊、伊朗、泰国、菲律宾、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老挝、南越、南韩和中国台湾地区”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破裂,走向美苏争霸,美国的发展援助集中在亚洲和中东的新兴国家,其意图是为了遏制所谓共产主义的威胁,B项正确;此时美国的主要目的在于与苏联进行冷战,“抑制民族解放运动”,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美国的发展援助集中在亚洲和中东”,可知这并非针对远东的政策,排除C项;“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改革反映了人才选拔取向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如下表):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王安石熙宁年间科举改革围绕着“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展开,其核心是罢除考试声病对偶之文、即“变声律为议论,变墨义为大义”。要求士人各治《诗经》《尚书》《周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习《论语》《孟子》。每次分四场考试,第一场考本经、第二场考兼经大义十道,第三场考论一首,第四场策三道。中书门下撰“大义式”颁行。经义程文每篇不得超过500字。——据王阔《论王安石“罢诗赋而取经义”的科举改革》黄宗羲在论述科举制度的弊病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具体做法是在三场考试中,第一场考经义,不必拘泥于八股体制,建议按照朱熹的方法,“通贯经文,条陈众说,而断以己意”;第二场考论、表、判,测试学子们的见识、文采、决断等综合素质;第三场考策论五道,考察学子们通经致用,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王钰、褚红霞译注)(1)说明唐代科举内容和宋代王安石科举改革反映的人才选拔取向。(2)黄宗羲的科举改革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试做出解释。【答案】(1)唐代:通晓儒学思想,体现主流价值观;考查诗赋文,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重视对官员实际施政能力的考查。王安石:考查儒家经典,体现主流价值观;淡化对诗赋的考查,不注重形式而重视对道德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黄宗羲生活在明清之际,当时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科举制度在形式和内容上走向僵化,不利于选拔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黄宗羲主张改革科举,反对以八股取士,通过多种方式考查综合素质,考查学以致用的能力。这些主张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特点。但在封建制度日益没落的时代,他的改革思想是不可能的到实施的。【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可得出唐代通晓儒学思想,体现主流价值观;据材料“作诗、赋、文各一篇”可得出考查诗赋文,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据材料“作时务策五道”可得出重视对官员实际施政能力的考查。据材料“要求士人各治《诗经》《尚书》《周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习《论语》《孟子》。”可得出王安石考查儒家经典,体现主流价值观;据材料“王安石熙宁年间科举改革围绕着“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展开”可得出淡化对诗赋的考查,不注重形式而重视对道德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结合所学明末清初的社会背景警醒解释。黄宗羲生活在明清之际,当时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科举制度在形式和内容上走向僵化,不利于选拔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黄宗羲主张改革科举,反对以八股取士,通过多种方式考查综合素质,考查学以致用的能力。这些主张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特点。但在封建制度日益没落的时代,他的改革思想是不可能的到实施的。17.进化论是近代中国思想史的主流,经历了完整的发展进程,折射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魏源认为,“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人类社会的历史总是向前发展,不断变化的。“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严复翻译《天演论》,对西方进化论加以改造,倡导“天演哲学”,用“生物进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变化日新”的道理,鼓吹“变者,天道也”,“变者古今之公理也”。邹容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了“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的革命哲理。陈独秀宣称,“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根本与“现代自由平等”的新思潮背道而驰。——赵璐《论中国近代进化论发展的四个时期》(1)四位思想家对“进化”观点阐释,反映了各自怎样的思想诉求?(2)中国近代进化论发展历程折射了怎样的时代变迁?【答案】(1)魏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表达了革除弊政、御侮图强的革新主张,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严复引进西方进化论思想,鼓吹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为维新变法寻求理论依据;邹容将革命作为社会进化的基本要求,为挽救民族危亡、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服务;陈独秀借助进化论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为推进新文化运动服务。(2)近代前期,中国积贫积弱,列强侵略使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中国社会矛盾尖锐;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斗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入。【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与“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表达了革除弊政、御侮图强的革新主张,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根据材料“严复翻译《天演论》,对西方进化论加以改造,倡导‘天演哲学’,用‘生物进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变化日新’的道理,鼓吹‘变者,天道也’,‘变者古今之公理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引进西方进化论思想,鼓吹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为维新变法寻求理论依据;根据材料“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邹容将革命作为社会进化的基本要求,为挽救民族危亡、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服务;根据材料“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与“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借助进化论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为推进新文化运动服务。【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时代变迁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社会与思想等方面分析。政治上,近代前期,中国积贫积弱,列强侵略使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中国社会矛盾尖锐;在社会上,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斗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思想上,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入。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三反”运动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主要内容如下:(甲)整编部队,加强国防力量整编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按规定的编制和数目整编现有的部队、机关和学校;另一个方面是处理转业的人员。(乙)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政府、党派和团体的精简原则是紧缩编制,调整机构,减少层次和简化手续。(丙)增产节约,准备国家的大规模建设(丁)平衡收支,继续稳定物价(戊)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而斗争现在必须向全党提出警告:一切从事国家工作、党务工作和人民团体工作的党员,利用职权实行贪污和实行浪费,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中央要求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在此次精兵简政的工作中,在展开全国规模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中,在进行及对贪污和反对浪费的斗争中,同时展开一个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据中央档案馆资料结合材料,以“三反·建设”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答案】新中国的成立之初,党和人民面临着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中共中央开展“三反”运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在“三反”运动中,整编部队、加强国防力量,意在巩固民主革命成果,集中力量开展经济建设;精简机构,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意在加强党的建设,提高行政效率,为经济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平衡收支,稳定物价,旨在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环境;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旨在增加积累,恢复发展经济,为工业化建设创造条件。三反运动对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发展,对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具有重要意义。中央开展“三反”运动是由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的表现,体现了党在新时期的领导力和战斗力(先进性)。【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1951年12月(中国)。根据题意要求,以“三反·建设”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首先,根据材料“1951年12月”和所学知识分析背景,如新中国的成立之初,党和人民面临着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中共中央开展“三反”运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其次,根据材料“《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具体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内容,如在“三反”运动中,整编部队、加强国防力量,意在巩固民主革命成果,集中力量开展经济建设;精简机构,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意在加强党的建设,提高行政效率,为经济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平衡收支,稳定物价,旨在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环境;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旨在增加积累,恢复发展经济,为工业化建设创造条件;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可从对社会过渡和执政党建设等方面分析,如三反运动对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发展,对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具有重要意义。中央开展“三反”运动是由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的表现,体现了党在新时期的领导力和战斗力(先进性)等等。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49年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美国和欧洲盟国、日本、澳大利亚秘密组建“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总部设在巴黎,简称“巴统”,苏联、东欧和一些民族国家被列入禁运对象。1950年,巴统正式将中国列入禁运国家之列。1952年,巴统成立亚洲分支机构“中国委员会”、专门实施针对中国和朝鲜的禁运。1990年6月,巴统决定放宽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出口限制,1993年,会员国一致认为巴统“已经失去继续存在的理由”,次年4月9日正式宣告解散。为弥补巴统解散后国际多边出口管制的空白,1996年7月,在美国的操纵下,“巴统”成员国和中东欧国家,以及南非、印度等共33国的代表签署《瓦森纳协定》,简称“瓦协”。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员国间的信息通报制度,达到对常规武器和双用途物品及相关技术转让的监督和控制。协定在口头上将伊朗、伊拉克、朝鲜和利比亚4国列入管制对象。中国同样在被禁运国家之列。组织机构限制清单巴黎统筹委员会先进材料、材料加工、电子、计算机、电信和信息安全、传感器和激光器、导航与航空电子、船舶、推进设备瓦森纳协定特殊材料及相关设备、材料加工、电子、计算机、电信和信息安全、传感器和激光器、导航与航空电子、船舶、航空与推进设备——据郭锦《从巴统到限制军售——西方对我国技术出口管制的历史演变》等结合材料,以“从‘巴统’到‘瓦协’”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从“巴统”到“瓦协”,美国操纵的这两个组织,致力于对对象国家实施军事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禁运,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为其实施对外战略服务。二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两大阵营对峙。美国组织成立“巴统”,矛头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在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又将中国纳入禁运名单。两极格局解体,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巴统”失去存在理由而解散。这表明,“巴统”成为美国推行“冷战”和霸权政策的工具。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操纵成立“瓦协”,对中国等一些国家列入禁运对象,继续推行霸权主义,遏制中国的崛起。“巴统”到“瓦协”表明,尽管国际局势变化,但美国等西方国家坚持冷战思维,实施霸权思维和强权政治的政策没有变化。“巴统”和“瓦协”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不立于世界的和平发展。加速科技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现代的世界。首先指出 “巴统”与“瓦协”的目的,根据材料“苏联、东欧和一些民族国家被列入禁运对象。1950年,巴统正式将中国列入禁运国家之列。1952年,巴统成立亚洲分支机构‘中国委员会’、专门实施针对中国和朝鲜的禁运。”与“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员国间的信息通报制度,达到对常规武器和双用途物品及相关技术转让的监督和控制。协定在口头上将伊朗、伊拉克、朝鲜和利比亚4国列入管制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巴统”到“瓦协”,美国操纵的这两个组织,致力于对对象国家实施军事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禁运,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为其实施对外战略服务。其次,分析“巴统”的背景,发展与本质。根据材料“苏联、东欧和一些民族国家被列入禁运对象。1950年,巴统正式将中国列入禁运国家之列。1952年,巴统成立亚洲分支机构“中国委员会”、专门实施针对中国和朝鲜的禁运。”与“1990年6月,巴统决定放宽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出口限制,1993年,会员国一致认为巴统‘已经失去继续存在的理由’,次年4月9日正式宣告解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两大阵营对峙。美国组织成立“巴统”,矛头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在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又将中国纳入禁运名单。两极格局解体,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巴统”失去存在理由而解散。这表明,“巴统”成为美国推行“冷战”和霸权政策的工具。再次,分析“瓦协”的背景,发展与本质。根据材料“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员国间的信息通报制度,达到对常规武器和双用途物品及相关技术转让的监督和控制。协定在口头上将伊朗、伊拉克、朝鲜和利比亚4国列入管制对象。中国同样在被禁运国家之列。”与“1996年7月,在美国的操纵下,‘巴统’成员国和中东欧国家,以及南非、印度等共33国的代表签署《瓦森纳协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操纵成立“瓦协”,对中国等一些国家列入禁运对象,继续推行霸权主义,遏制中国的崛起。“巴统”到“瓦协”表明,尽管国际局势变化,但美国等西方国家坚持冷战思维,实施霸权思维和强权政治的政策没有变化。最后,总结归纳,升华中心。根据材料“特殊材料及相关设备、材料加工、电子、计算机、电信和信息安全、传感器和激光器、导航与航空电子、船舶、航空与推进设备”再综合以上证明过程可知,“巴统”和“瓦协”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不立于世界的和平发展。加速科技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对周代墓葬遗址的考古发掘来看,西周时期国君的墓地位于宗族的“族坟墓”之中,较其他贵族墓地规模最大;春秋战国时期,国君墓地大多独自筑有宏大的陵园和高大的坟丘。该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等级制度瓦解 B.政治体制重构C.贵族统治颓废 D.纲常伦纪强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西周时期国君的墓地位于宗族的‘族坟墓’之中,较其他贵族墓地规模最大”与“春秋战国时期,国君墓地大多独自筑有宏大的陵园和高大的坟丘。”可知当时墓葬受宗法等级观念影响,没有实现权力高度集中,可见血缘关系主导墓葬规制,而春秋战国时期,国君墓地具有宏大的陵园,这体现了君权的集中,专制主义制度的发展,B项正确;此时等级制度依然存在,“等级制度瓦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贵族统治颓废”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特点,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纲常伦纪还没有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2.对以下引文最合理的解释是()出处引文秦始皇碑文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杨雄(前58-18)《甘泉赋》东烛仓海,西耀流沙,北晃幽都,南炀丹崖。王充(27-97)《论衡》今上即命,奉成持满,四海混一,天下安宁……周时仅治五千里,汉氏廓土牧荒服之外。张衡(78-139)《应间》今也皇泽宣洽,海外混同,万方亿丑,并质共剂。A.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 B.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C.统治者宣扬政治合法 D.社会各领域高度繁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材料“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四海混一”“海外混同”强调的是国家大一统观念的形成和发展,A项正确;“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排除B项;“统治者宣扬政治合法”不符合“大一统”的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政治统治,“社会各领域高度繁荣”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3.宋朝统治者赋予路级监司对州县司法活动一定的调控权,通过移牒差官来复审州县的州军翻异案件、巡历中发现的疑案、百姓越诉案件、中央下发案件等案件。此举意在()A.健全司法体系 B.杜绝冤假错案C.强化中央权威 D.提高司法质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赋予路级监司对州县司法活动一定的调控权,通过移牒差官来复审州县的州军翻异案件、巡历中发现的疑案、百姓越诉案件、中央下发案件等案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路级监司对州县司法活动一定的调控权,主要在于提高司法质量,缓解社会矛盾,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宋朝的司法体系,排除A项;“杜绝冤假错案”的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宋朝统治者赋予路级监司对州县司法活动一定的调控权”是放权于地方机构,与“强化中央权威”的说法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王阳明认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黄宗羲提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这反映了()A.农本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B.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秩序C.社会阶层边界趋向模糊 D.士人思想迎合时代变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中王阳明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注重修养,农民提供粮食供养社会的发展,商人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每个阶层的人都力所能及地促进本业的发展,以求尽到自己的心意,故四个阶层的人虽然从事的行业不同,但本心是一样的。黄宗羲认为人类社会开始之后,人都是自私的,也是自利的。他们共同反映了不同时期士人思想的变化,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农本思想,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思想的变化,没有体现经济发展,排除B项;社会阶层边界趋向模糊完全不符合材料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5.1873年,盛宣怀被李鸿章任命为轮船招商局第一任会办,他提出了“官督商办”思想,认为“中国官商久不联络,在官莫顾商情,在商莫筹国计”,主张“集商本以商办”“官任保护”,达到“官商一体”。在当时情况下,这一思想()A.准确指出了民族工业的困境 B.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合理性C.表现出对封建势力的妥协性 D.是近代工业强国的必由路径【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官商久不联络,在官莫顾商情,在商莫筹国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认为进行“官督商办”可以借用政府的政治力量保护民营企业,促进其发展,该思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合理性,B项正确;“民族工业的困境”是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内外反动势力的排挤和压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官督商办思想”,而不是“对封建势力的妥协性”,排除C项;“官督商办”思想是特殊时期的经济发展思想,不是近代工业强国的必由路径,排除D项。故选B项。6.下图为1908年国人创作并刊载于《神州画报》的漫画《世界进步之进步》。漫画所表达的主旨是()A.表达对列强攫取铁路权的愤懑 B.呼吁国人大力学习西方科技C.警醒国人中国已经落伍于世界 D.抨击清朝政府的保守与落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8年(中国)。根据材料“《世界进步之进步》”内容可知,材料中过对比欧美和日本的先进交通工具与中国的落后交通工具,表达了中国已经落伍于世界的现实,旨在警醒国人,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需要奋起直追,实现国家的进步,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列强攫取铁路权,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警醒国人”,而“呼吁国人学习西方科技”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抨击清朝政府保守和落后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7.下图为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十大政纲》。这表明()A.确立了正确的民主革命路线 B.开辟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C.吸取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D.坚持走人民群众革命路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年(中国)。根据材料“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十大政纲》”以及“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与社会保险等,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耕地归农民。”可知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群众路线的革命方针,D项正确;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最低民主革命纲领,这是正确的民主革命路线,排除A项;1928年毛泽东在茅坪步云山主持召开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大会决议案,决议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而中共六大召开于莫斯科,排除B项;大革命失败给的教训有:使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材料不涉及上述教训,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图为1938年《新华日报》有关陕甘宁和晋察冀根据地的报道情况。据此可知()A.敌后根据地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B.陕甘宁是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C.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日臻完善 D.晋察冀成为日军扫荡重点地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1938年《新华日报》对陕甘宁边区政治、经济文化报道较多,对晋察冀的军事报道比较多,说明陕甘宁边区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B项正确;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失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到《新华日报》有关陕甘宁和晋察冀根据地的报道情况,并未涉及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排除C项;日军的扫荡活动始于1939年,1939年11月2日,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发起了为期三个月的大扫荡,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下表为1949-1952年中国产业结构占比变化情况(%)。据此判断,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49年68.412.9工业12.618.7运输业3.3建筑业0.3商业15.41952年57.723.1工业19.519.2运输业4.3建筑业3.6商业14.9A.符合工业化产业结构变化规律 B.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C.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D.表明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2(中国)。据材料的表格第一产业农业占比减少,第二产业工业占比上升,第三产业服务员变化不大,符合工业化产业结构变化规律,A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是1953-1956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工业化建设是1953年开始的,排除C项;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是1952年底,排除D项。故传A项。10.波斯帝国统治埃及期间,大流士一世自称“上下埃及之王”,不断修缮、建造神庙,敬奉阿蒙拉神、穆特神、奥西里斯等神灵,模仿古埃及国王的生活方式,经常佩戴代表上埃及的白冠、代表下埃及的红冠、战争王冠蓝冠等,身穿古埃及传统服饰。大流士一世此举旨在()A.赢得当地人的好感和信任 B.以宗教神权粉饰政治统治C.增进波斯和埃及间的交流 D.塑造自己的亲民爱民形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根据材料“模仿古埃及国王的生活方式,经常佩戴代表上埃及的白冠、代表下埃及的红冠、战争王冠蓝冠等,身穿古埃及传统服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流士一世目的在于通过表现出对于古埃及文化的亲近而赢得当地人的好感和信任,从而稳固波斯帝国在埃及的统治,A项正确;本题主旨为“波斯帝国统治埃及的手段”,而“以宗教神权粉饰政治统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增进波斯和埃及间的交流”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原因,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塑造自己的亲民爱民形象”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图为近代某一时期意大利威尼斯的帆桨商船航行路线变化草图。这一变化反映了()A.地中海周边文明趋于衰落 B.殖民战争阻断传统商道C.工业时代传统航运业落伍 D.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为近代(欧洲)。根据草图可以看出,意大利威尼斯的帆桨商船航行路线最初主要集中在意大利附近,但是后来逐渐不在意大利范围内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因此意大利威尼斯的帆桨商船航行路线也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项正确;意大利威尼斯的帆桨商船航行路线的转变并不能说明地中海沿岸文明趋于衰落,排除A项;阻断传统商道的是奥斯曼帝国,但是其对外战争不属于殖民战争,排除B项;意大利威尼斯的帆桨商船航行路线转移,并不是因为工业文明导致,排除C项。故选D项。12.以下为1763年从伦敦发给魁北克(今加拿大东南部)总督默里训令。训令的主要目的是()此乃帝国之明确旨意和愿望:汝等不得以任何借口,有违国家的最高愿望,去同意建立和危害或有损于我王国的任何制造业和任何贸易;对于建立此类制造业或此类贸易之任何企图,汝应竭尽全力阻止、反对并予以限制。A.维持贸易独占 B.压制民族势力C.攫取商业利润 D.促进产业互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63年(北美)。据本题材料“去同意建立和危害或有损于我王国的任何制造业和任何贸易;对于建立此类制造业或此类贸易之任何企图,汝应竭尽全力阻止、反对并予以限制”,可知英国对殖民地的训令不允许殖民地发展损害母国的利益的行业,因此其主要目的是攫取商业利润,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不允许其他国家插足贸易,无法说明维持贸易独占,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限制魁北克的贸易,无法体现压制民族势力,排除B项;产业互补并不会限制魁北克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3.下表为1797-1834年间英国手织工人的工资收入情况(1先令=12便士)。据此判断,英国()年度平均每周工资收入先令便士179718181471818-1825891825-1832641832-183456A.机器生产占据竞争优势 B.工人运动社会基础扩大C廉价劳动推动经济发展 D.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7-1834年(英国)。据材料时间可知,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大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工人的工资不到下降,可知机器生产占据竞争优势,A项正确;工人运动社会基础扩大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社会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靠的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来社会上的贫富差距,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图为1914年英、美、德、法、日、俄主要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所占比重情况(输出总额为100%)。其中①代表的是()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世界)。据所学知识,1914年主要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所占比重情况从高到低排名为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据图①占比重为第三位,是德国,C项正确;英国是占45.0的,排除A项;法国是占5.5的,排除B项;美国是占27.2的,排除D项。故选C项。15.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美国的发展援助集中在亚洲和中东,即所谓从土耳其到南朝鲜的亚洲大弧形地带上的希腊、伊朗、泰国、菲律宾、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老挝、南越、南韩和中国台湾地区。美国这一援助策略意在()A.抑制民族解放运动 B.遏制共产主义的威胁C.配合远东政策调整 D.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美国的发展援助集中在亚洲和中东,即所谓从土耳其到南朝鲜的亚洲大弧形地带上的希腊、伊朗、泰国、菲律宾、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老挝、南越、南韩和中国台湾地区”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破裂,走向美苏争霸,美国的发展援助集中在亚洲和中东的新兴国家,其意图是为了遏制所谓共产主义的威胁,B项正确;此时美国的主要目的在于与苏联进行冷战,“抑制民族解放运动”,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美国的发展援助集中在亚洲和中东”,可知这并非针对远东的政策,排除C项;“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改革反映了人才选拔取向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如下表):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王安石熙宁年间科举改革围绕着“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展开,其核心是罢除考试声病对偶之文、即“变声律为议论,变墨义为大义”。要求士人各治《诗经》《尚书》《周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习《论语》《孟子》。每次分四场考试,第一场考本经、第二场考兼经大义十道,第三场考论一首,第四场策三道。中书门下撰“大义式”颁行。经义程文每篇不得超过500字。——据王阔《论王安石“罢诗赋而取经义”的科举改革》黄宗羲在论述科举制度的弊病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具体做法是在三场考试中,第一场考经义,不必拘泥于八股体制,建议按照朱熹的方法,“通贯经文,条陈众说,而断以己意”;第二场考论、表、判,测试学子们的见识、文采、决断等综合素质;第三场考策论五道,考察学子们通经致用,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王钰、褚红霞译注)(1)说明唐代科举内容和宋代王安石科举改革反映的人才选拔取向。(2)黄宗羲的科举改革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试做出解释。【答案】(1)唐代:通晓儒学思想,体现主流价值观;考查诗赋文,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重视对官员实际施政能力的考查。王安石:考查儒家经典,体现主流价值观;淡化对诗赋的考查,不注重形式而重视对道德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黄宗羲生活在明清之际,当时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科举制度在形式和内容上走向僵化,不利于选拔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黄宗羲主张改革科举,反对以八股取士,通过多种方式考查综合素质,考查学以致用的能力。这些主张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特点。但在封建制度日益没落的时代,他的改革思想是不可能的到实施的。【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可得出唐代通晓儒学思想,体现主流价值观;据材料“作诗、赋、文各一篇”可得出考查诗赋文,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据材料“作时务策五道”可得出重视对官员实际施政能力的考查。据材料“要求士人各治《诗经》《尚书》《周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习《论语》《孟子》。”可得出王安石考查儒家经典,体现主流价值观;据材料“王安石熙宁年间科举改革围绕着“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展开”可得出淡化对诗赋的考查,不注重形式而重视对道德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结合所学明末清初的社会背景警醒解释。黄宗羲生活在明清之际,当时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科举制度在形式和内容上走向僵化,不利于选拔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黄宗羲主张改革科举,反对以八股取士,通过多种方式考查综合素质,考查学以致用的能力。这些主张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特点。但在封建制度日益没落的时代,他的改革思想是不可能的到实施的。17.进化论是近代中国思想史的主流,经历了完整的发展进程,折射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魏源认为,“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人类社会的历史总是向前发展,不断变化的。“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严复翻译《天演论》,对西方进化论加以改造,倡导“天演哲学”,用“生物进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变化日新”的道理,鼓吹“变者,天道也”,“变者古今之公理也”。邹容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了“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的革命哲理。陈独秀宣称,“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根本与“现代自由平等”的新思潮背道而驰。——赵璐《论中国近代进化论发展的四个时期》(1)四位思想家对“进化”观点阐释,反映了各自怎样的思想诉求?(2)中国近代进化论发展历程折射了怎样的时代变迁?【答案】(1)魏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表达了革除弊政、御侮图强的革新主张,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严复引进西方进化论思想,鼓吹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为维新变法寻求理论依据;邹容将革命作为社会进化的基本要求,为挽救民族危亡、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服务;陈独秀借助进化论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为推进新文化运动服务。(2)近代前期,中国积贫积弱,列强侵略使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中国社会矛盾尖锐;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斗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入。【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与“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表达了革除弊政、御侮图强的革新主张,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根据材料“严复翻译《天演论》,对西方进化论加以改造,倡导‘天演哲学’,用‘生物进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变化日新’的道理,鼓吹‘变者,天道也’,‘变者古今之公理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引进西方进化论思想,鼓吹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为维新变法寻求理论依据;根据材料“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邹容将革命作为社会进化的基本要求,为挽救民族危亡、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服务;根据材料“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与“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借助进化论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为推进新文化运动服务。【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时代变迁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社会与思想等方面分析。政治上,近代前期,中国积贫积弱,列强侵略使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中国社会矛盾尖锐;在社会上,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斗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思想上,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入。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三反”运动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主要内容如下:(甲)整编部队,加强国防力量整编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按规定的编制和数目整编现有的部队、机关和学校;另一个方面是处理转业的人员。(乙)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政府、党派和团体的精简原则是紧缩编制,调整机构,减少层次和简化手续。(丙)增产节约,准备国家的大规模建设(丁)平衡收支,继续稳定物价(戊)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而斗争现在必须向全党提出警告:一切从事国家工作、党务工作和人民团体工作的党员,利用职权实行贪污和实行浪费,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中央要求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在此次精兵简政的工作中,在展开全国规模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中,在进行及对贪污和反对浪费的斗争中,同时展开一个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据中央档案馆资料结合材料,以“三反·建设”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答案】新中国的成立之初,党和人民面临着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中共中央开展“三反”运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在“三反”运动中,整编部队、加强国防力量,意在巩固民主革命成果,集中力量开展经济建设;精简机构,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意在加强党的建设,提高行政效率,为经济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平衡收支,稳定物价,旨在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环境;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旨在增加积累,恢复发展经济,为工业化建设创造条件。三反运动对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发展,对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具有重要意义。中央开展“三反”运动是由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的表现,体现了党在新时期的领导力和战斗力(先进性)。【解析】本题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