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荀子主张“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王者之政也”。该主张()A.得到了诸侯国的普遍支持 B.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适应了官僚制形成的需要 D.意在重建宗法等级秩序【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王者之政也”可知,荀子认为能够担任卿相士大夫的条件不是出身,而是掌握礼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点否定了宗法等级制度,否定了世卿世禄制,适应了官僚制形成的需要,C项正确;荀子的主张在一些诸侯国没有得到支持,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排除B项;荀子的主张是对宗法等级秩序的反对,排除D项。故选C项。2.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出现以下几种“士”的类型。这反映出()类型特点纵横捭阖之策士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人主,议论古今,陈说厉害,上为国家排忧解难,下为自己博取富贵著书立说之学士围绕着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众多的学识渊博之士,展开了潡烈的论辩,他们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使气任性之侠士讲义气,重诺言,济人危难,不惜舍身鸡鸣狗盗之食客投身寄食于达官贵人门下,以求免于饥寒之苦,甚至不乏施展身手的机会A.百家争鸣促进士人著书立说 B.尊贤养士强化了各国诸侯权威C.士阶层积极奋进的时代风貌 D.学术繁荣推动了思想观念融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因技艺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士,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建功立业,可知当时士阶层把入仕、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具有积极奋进的精神,C项正确;士人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士的种类划分,没有涉及各国诸侯对士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士阶层的崛起,未涉及学术的繁荣和思想观念的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3.复仇之风在秦汉时期非常流行。后世统计汉朝时的血亲复仇,已确定的就有59例:如《后汉书》记载,酒泉郡女子赵娥,其父为恶霸李寿所杀。赵娥扼腕切齿、悲涕长叹,夜夜磨刀,于都亭前手刃仇敌。两汉法律严厉禁止复仇,在司法实践上却又格外包容。这种前后矛盾的现象根源于()A.两汉尚武的社会风气 B.法律价值的内在冲突C.儒学影响立法观念 D.官员法律意识淡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两汉时期重视法律建设,已能认识到血亲复仇对于国家的消极影响,故而立法厉行禁止,但自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孝义即为两汉法律之重要价值之一,其法律价值存在内在冲突,B项正确;仅凭复仇不能代表尚武的社会风气,排除A项;儒学影响的是司法实践而非立法观念,排除C项;D项属于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D项。故选B项。4.东汉中后期的皇帝普遍子嗣较少,以致多位皇帝是由外藩入维大统,即他们不是上一个皇帝的儿子,而是选自其他藩王的子弟,且其生母不能跟随入宫。这()A.推动了豪强势力的兴起B.易造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D.直接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时大多年幼,生母不能跟随入宫,为外戚干政提供了可能,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外戚、宦官的权力的起伏消长,交替专权成为了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B项正确;豪强势力的兴起是土地兼并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C项;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局面是土地兼并、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5.据统计,宋代熙宁六年以后,每年铸钱六百万贯,而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全国一年铸钱十八万九千余贯。此后多年,明朝政府大力推行没有准备金宝钞,严禁使用金银交易。这表明,明朝()A.吸取了元朝的教训 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C.雕版印刷技术成熟 D.货币政策存在弊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宋代熙宁六年以后,每年铸钱六百万贯,而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全国一年铸钱十八万九千余贯”“明朝政府大力推行没有准备金的宝钞,严禁使用金银交易”及所学可知,明太祖时期,政府严禁使用金银交易,大力推行宝钞(纸币)制度,造成后期纸币大幅度贬值,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体现了货币政策的弊端,D项正确;明朝政府发行“大明宝钞”,引发了通货膨胀问题,说明其并未吸取元朝的历史教训,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明朝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雕版印刷术技术的发展程度,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如表所示为唐朝部分官员出身情况。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姓名出身官职契必何力铁勒部族可汗镇军大将军高仙芝高句丽人河西节度使李光弼契丹人太尉兼侍中元稹鲜卑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彦大食人翰林学士A.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 B.官僚制度的日益成熟C.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D.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图表中官员的身份可知有少数民族、外国人在唐朝担任官员,得益于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D项正确;材料未说明这些官员是如何选拔的,排除A项;官僚制度的日益成熟,体现在官僚制度的构建上,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不能得出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大部分官员的官职并非节度使,排除C项。故D项。7.史载,南宋福建汀州人口剧增,北宋构筑的旧城无法承载,市街向城外转移,城内仅有三个坊,而城外却有三十三个坊、街,城外街还包括位于城门外五里的杉岭市。史籍中有关南宋城市领域扩大的例子还有很多。此类史料表明,南宋时()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政府经济职能加强C.自然经济加快瓦解 D.社会经济活力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南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时,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市领域显著扩大,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释放了社会经济活力,D项正确;材料没有南北经济对比,无法体现经济重心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随着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政府对经济的管控松弛,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步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8.针对清末新政,有学者指出“清廷已陷于一个诡论性微妙处境:不改革则不能解决问题,而要推行新政就需要花钱;且多一项改革举措,就增进一步经费的窘迫,直至破产。”这反映了清末()A.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B.权力重心下移外溢C.满汉矛盾日益激化 D.政府统治危机加深【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根据材料“不改革则不能解决问题,而要推行新政就需要花钱;且多一项改革举措,就增进一步经费的窘迫,直至破产”可知,清末新政的推行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进而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A项;权力重心下移源于太平天国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满汉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9.魏源《原叙》对“夷之长技”的赞许以及“师夷长技”的主张在二十年之后得到集体性回响。其时有感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郑观应、王韬、薛福成等一批洋务思想家发出“警世危言”,主张“采西学”,“制洋器”,广取“诸国富强之术”。这体现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A.找到了救亡的正确道路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C.已经改变文化自大心态 D.代表了新兴阶级的利益【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指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进行了洋务运动,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等主张“采西学”,“制洋器”,广取“诸国富强之术”,这体现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已经改变文化自大的心态,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魏源、洋务派、郑观应等人的史实可知,这时期并未找到救亡的正确道路,排除A项;动摇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B项;魏源和洋务派都代表封建地主阶段的利益,只有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新兴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10.公元前5世纪前期,罗马经常和周边的伊达拉里亚人、高卢人、埃魁人、沃尔斯奇人等战争,罗马平民则利用外敌进攻的时候离开罗马,让贵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这种斗争方式被称为“撤离运动”。到公元前449年,平民开展了三次“撤离运动”。这一运动()A.体现出平民家国情怀淡薄 B.促使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C.催生了罗马成文法的产生 D.加剧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罗马)。根据材料“罗马平民则利用外敌进攻的时候离开罗马,让贵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这种斗争方式被称为‘撤离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撤离运动”是罗马平民与贵族进行斗争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维护平民利益与贵族实现法律上的平等,这催生了罗马成文法的产生,C项正确;本题主旨为“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平民家国情怀淡薄”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发生在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发展的时期,“促使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B项;“撤离运动”后罗马对于法律进行了改革,调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加剧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1.许多雅典政治家出于政治需要竭力拉拢民众。雅典将军客蒙就经常救助穷人,然而他却因微不足道的原因被放逐10年,后由于波斯再度入侵,才被提前召回参战。客蒙的上述经历与遭遇反映了当时雅典()A.采用直接民主方式 B.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C.追求城邦利益至上 D.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雅典将军客蒙就经常救助穷人,然而他却因微不足道的原因被放逐10年,后由于波斯再度入侵,才被提前召回参战”和所学可知,对该将军的放逐与召回均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程序,反映了当时雅典采用直接民主方式,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民主派和贵族派矛盾尖锐的论述,排除B项;据材料“许多雅典政治家出于政治需要竭力拉拢民众”可知,材料反映雅典的民主政治直接民主选举方式,未涉及城邦利益,排除C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2.《美国科学院院报》近期的研究称,印象派美术大师莫奈画作(如下图)中呈现的其实是工业革命时期空气严重污染的状况。他的画作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情感。材料旨在表达()A.艺术作品反映社会存在 B.工业革命推进绘画技术C.画作隐喻空气污染危害 D.印象画派蕴含启蒙精神【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世界)。印象画派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其特点是注重光与色彩的变化。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兴起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启蒙思想的传播、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环境的污染与科技的进步都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图中的画作就是利用光与色的变化描绘出工业革命时代天空的阴霾,体现出艺术作品对社会存在的反映,A项正确;材料显示了印象画派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绘制,并没有强调工业革命推动绘画技术的发展这一主题,排除B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绘画与时代背景的关系,而非侧重空气污染危害﹐排除C项;“他的画作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情感”,说明印象画派重在展现,其启蒙的意味在材料中并未凸显,排除D项。故选A项。13.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1913—1921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对华商品输入减少,中国的海关征收额一路走低。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海关税收急速增长。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选A;根据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可知,一战前后中国的海关税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BCD都与这一趋势不符,排除BCD。14.晚明时期,时人王道隆称江南地区:“今则市廛以质当先,宴席以华侈相尚,……拥赀则富屋宅,买爵则盛舆服,钲鼓鸣笳用为常乐,差有僭逾之风焉”。这一描述反映了当时()A.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转变 B.社会奢靡之风日渐盛行C.江南百姓物质生活较富足 D.民众文化娱乐生活丰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从材料“今则市廛以质当为先,宴席以华侈相尚,……拥赀则富屋宅,买爵则盛舆服,钲鼓鸣笳用为常乐,差有僭逾之风焉”可看出江南地区的百姓追求更高质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反映的是经济繁荣带来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转变,A项正确;材料有体现奢靡之风,但不能说明日渐盛行,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方式和念的影响,而江南百姓物质生活较富足说法有些夸大,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生活方式及消费观念,民众文化娱乐生活丰富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5.如表为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揭示的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对如表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合理的解释是()时间(年)新式学堂总数(所)学生总数(人)1902357871006740190659117逾160万1912822722933387A.维新变法推动近代教育学制确立 B.科举制度废除切断士人传统仕途C.辛亥革命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 D.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从时间来看,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是近代教育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B项正确;维新变法仅持续100天左右,影响有限,且近代教育学制确立,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不能成为此段时间近代教育发展的因素,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排除D项。故选B项。16.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非洲经济转入停滞和低潮时期,非洲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从60年代的4.7%下降到70年代的2.7%,80年代又下降到1.4%,被称为“失去发展的10年”。许多内陆国家还长期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观念落后 B.地理环境恶劣C.人口增长过快 D.经济的依赖性【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70年代(非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不少非洲国家获得独立。但其独立后,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仅依赖少数几种主要的自然资源出口,这使它们对全球市场的依赖性强,因而70年代深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滞胀”的影响,非洲经济转入停滞和低潮时期,D项正确;“文化观念落后”与经济发展停滞关系不大,排除A项;非洲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地理环境恶劣”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人口增长过快”并非其经济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7.晚明时期,女性诗人创作表现出了历史上少有的立言意识、节烈意识、史诗意识及名士意识,而此前女性文学创作以闺怨为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B.社会的主流意识发生嬗变C.社会娱乐生活的丰富 D.心学的传播与时代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明朝晚期。根据材料可知,晚明时期的女性文学“表现出了历史上少有的立言意识、节烈意识、史诗意识及名士意识”,结合明代王阳明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明后期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等时代背景可知,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王阳明的心学传播与时代的发展,D项正确;西学东渐传播的思想与材料所展现的思想不吻合,排除A项;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依然是儒家思想,排除B项;社会娱乐生活的丰富会推动世俗化,与材料中出现的变化不吻合,排除C项。故选D项。18.1874年,日本入侵中国台湾,并援引万国公法质疑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清朝据《台湾府志》中的政府公文书,坚持“台湾番地有主论”,强调“万国公法者,乃近来西洋各国编成之物,殊无载我清朝之事,故不引为论辩之用,当以正理熟商”。这说明()A.日本联合欧洲列强共同侵略中国 B.清王朝统治者固守天朝上国观念C.清廷据理力争维护自身正当权利 D.日本极力巩固对台湾的殖民统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7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面对日本对中国台湾的武力侵略和外交讹诈,清廷据理力争,反对日本入侵,维护自身正当权利,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列强的侵华举动,无法体现出日本与欧洲列强的勾结,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天朝上国观念不断受到削弱,且材料也无法体现出这一观念,排除B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对中国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19.1927年12月下旬,毛泽东明确提出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以及宣传、组织、武装和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并提出要通过口头讲话、贴布告、写标语、出传单、演新剧、墙报上做文章等多种手段宣传革命,这说明毛泽东()A.重视维护革命统一战线 B.创新根据地的宣传方式C.注重动员群众投身革命 D.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政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革命伊始,毛泽东就把宣传、发动、组织和帮助群众看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毛泽东深入农村进行调查及其在群众工作中强调要做好多种形式的宣传,由此可见他主张积极动员和发动群众参与反封建斗争,C项正确;此时国民党右派已经背叛革命,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排除A项;口头讲话、贴布告、写标语、出传单、演新剧、墙报上做文章等并非创新形式,亦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边区政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抗日人民在两个或几个省交界地区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机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0.1950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工作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举行各民主党派学习座谈会,每两周一次,学习内容主要为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方法以自学为主,以小组讨论和报告为辅。这一活动()A.促成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B.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C.旨在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D.植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实践【答案】B【解析】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时空范围为1950年(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开展政治思想学习,为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夯实思想基础,有利于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B项正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排除A项;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排除C项;1953年,新中国开始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1.如表所示为1978—1990年中国乡镇企业的工业企业概况。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我国()年份企业单位数/个从业人员/人总产值/万元19787939771734359538876341980757806194230335190782198274929020728083649410619849009812548912510210096198663549774761955924434887198877352135703391249929043199073203575571692170970498A.城乡经济实现均衡同步发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1990年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乡镇企业的数量、从业人员和经济总产值来看,都成上升趋势,促使农村从事农业、工业、商业的比例产生变化,即农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B项;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22.1983年3月,里根提出“战略防御倡议”,号召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研制用于国土防御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在空间拦截和摧毁进攻美国的战略弹道武器和航天武器,彻底消除战略核导弹的威胁。反弹道导弹系统计划用25年,耗资1万亿美元来完成。这反映出美国()A.国防科技全面落后 B.被迫实行战略收缩C.加强对苏联的遏制 D.消除了核战争威胁【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83年(美国)。根据材料“战略防御倡议”“在空间拦截和摧毁进攻美国的战略弹道武器和航天武器,彻底消除战略核导弹的威胁”及所学可知,里根试图挑起新一轮高科技军备竞赛,从经济上拖垮苏联,反映出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有所强化,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战略弹道武器和航天武器”,无法表明美国国防科技“全面落后”,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前期,美国对苏政策由守转攻,排除B项;“彻底消除战略核导弹的威胁”只是美国的主观愿望,并非现实,排除D项。故选C项。23.列宁认为:“我们曾计划依靠这种热情直接实现与一般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同样伟大的经济任务。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得出这一结论是基于()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国家政权基础的改变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凸显 D.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题干背景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的推行主要是应对当时的国内战争。在内战结束之后,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这一政策也带来了严重的政治与经济危机,D项正确;当时苏俄的工业化建设尚未开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苏俄的政权基础不曾改变,表述有误,排除B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主要是苏联模式造成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4.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运动将重点议题从政治上争取和维护各国的民族独立、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转移到经济上追求经济解放。下图为1961—1979年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中经济相关宣言、决议与纲领的数量变化图,据此可知,70年代()A.不结盟运动与美苏关系缓和 B.传统的殖民体系已经瓦解C.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实力增强 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根据题目和图片信息,可以看出不结盟运动在70年代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大幅攀升,是由于70年代的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于经济问题的关注自然增多,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始终高举反帝、反殖的旗帜,排除A项;根据所学传统殖民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最终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要在两极格局的瓦解后,排除D项。故选C项。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明清三朝,缅甸一直与中国保持宗藩关系。元朝军队灭亡南宋后,于1287年成立缅中行省。缅甸蒲甘王朝国王兼任元朝缅中行省的丞相,自辟官属,且财赋不入都省。明朝兴起后,缅甸各王邦部落仍是分裂状态,大多臣服明朝,接受土官封号,成为明朝的“土司”。清朝乾隆年间,清缅战争爆发,最终以缅甸称臣纳贡收场,此战造成东南亚一大变局。材料二进入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东亚宗藩体系岌岌可危。1885年,在经历三次英缅战争之后,英国将缅甸纳入其在南亚的殖民体系和条约体系,缅甸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886年,中英双方在北京订约,第一条规定缅甸对中国仍守十年一贡之制,但是作为“宗主国”的英国并没有履行这一规定。1887年10月11日,中英《缅甸条约》签订,清缅宗藩关系正式终结,这也是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宗藩体制瓦解的缩影。——摘编自何瑜、张波《清代中缅宗藩关系述论》材料三1950年6月,中国和缅甸建交,但少有往来。朝鲜战争基本结束后,周恩来指出要“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与此同时,朝鲜战争使缅甸决心按照自身价值观而非大国意愿推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中缅的关系改善推动了中国与泰国的接触,也推动了缅甸与苏联和东欧各国之间关系的改善。同时,缅甸力邀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亚非会议,一系列外事活动让周恩来观察到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看到“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摘编自梁志《走向和平共处:中缅关系的改善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代对缅中行省的管理特点并阐述清朝国家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缅邦交体制的变化,并分析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缅关系加以阐释。【答案】(1)管理特点:行省的长官仍由缅甸国王兼任;缅中行省拥有独立的官员任命权与财政支配权;实际上是一种羁縻统治。历史意义: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基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使中国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2)变化:从“朝贡体制”(宗藩体制)向“条约体制”(近代外交体制)转变。原因:近代西方殖民扩张的冲击;清朝国力的衰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加重财政负担;朝贡体制自身不平等的缺陷;缅甸本国的发展和地区形势的变化。(3)阐释:背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美苏冷战格局影响;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渐瓦解。影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周边外交环境;有利于缅甸和苏联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提高中国国际形象。【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特点:依据材料“缅甸蒲甘王朝国王兼任元朝缅中行省的丞相,自辟官属,且财赋不入都省。”可知,行省的长官仍由缅甸国王兼任、缅中行省拥有独立的官员任命权与财政支配权;依据材料“明朝兴起后,缅甸各王邦部落仍是分裂状态,大多臣服明朝,接受土官封号,成为明朝的‘土司’。”可知,实际上是一种羁縻统治。意义: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明清时期,缅甸一直与中国保持宗藩关系,在一定范围内中国西南部的版图得到了稳定和巩固,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基础;依据材料“清朝乾隆年间,清缅战争爆发,最终以缅甸称臣纳贡收场,此战造成东南亚一大变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王朝的边疆得到巩固,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缅甸一直与中国保持宗藩关系,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宗主国,使中国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变化:依据材料“元明清三朝,缅甸一直与中国保持宗藩关系。”、“中英《缅甸条约》签订,清缅宗藩关系正式终结,这也是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宗藩体制瓦解的缩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朝贡体制”(宗藩体制)向“条约体制”(近代外交体制)转变。原因:依据材料“进入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东亚宗藩体系岌岌可危。”可知,近代西方殖民扩张的冲击;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加速了清朝国力的衰减,朝贡贸易加重了清朝的财政负担;依据材料“1885年,在经历三次英缅战争之后,英国将缅甸纳入其在南亚的殖民体系和条约体系,缅甸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可知,缅甸本国的发展和地区形势的变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贡体制自身不平等的缺陷。

【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背景:依据材料“缅甸力邀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亚非会议,一系列外事活动让周恩来观察到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看到‘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为后来中缅关系的缓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依据材料“与此同时,朝鲜战争使缅甸决心按照自身价值观而非大国意愿推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可知,二战后美苏冷战格局影响着中缅的关系;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渐瓦解,也影响着中缅两国之间的关系。影响:依据材料“中国和缅甸建交,但少有往来。”、“中缅的关系改善推动了中国与泰国的接触,也推动了缅甸与苏联和东欧各国之间关系的改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周边外交环境和有利于缅甸和苏联关系的改善;中国同周边各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有利于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周边各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促进了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同时提高中国国际形象。

2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时间彭德怀(1898—1974)杨根思(1922—1950)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出生于江苏泰兴一贫苦农民家庭。1942年向华北抗日军、政、民提出实行精兵、简政、增加生产三项号召。指挥对日军反“扫荡”作战。参加浙西抗日根据地的自卫反击作战,加入。1947年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报告军事斗争形势。指挥青化砭等战役,基本上改变了陕北敌我形势。在鲁南战役中再建战功,被授予“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1950年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率领一个排坚守小高岭阵地,战至剩下其一人,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壮烈牺牲。1952年应邀赴苏与金日成、斯大林商谈关于朝鲜停战谈判问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1953年题词赞誉杨根思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杨根思烈士墓从安东迁往沈阳,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摘编自丁新约《英烈志》等围绕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爱国人士团结起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保卫胜利果实。淮海战役过程中,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用极大的物力、人力支援了战争,淮海战役被称为“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后,站起来的中国各族人民在的领导下,肃清残敌,恢复经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综上所述,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正是千千万万个杨根思这样的人民英雄,助推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22-1953年的中国。据材料“彭德怀和杨根思年表(部分)”并结合所学可知,无论是革命领袖彭德怀还是人民英雄杨根思以及其他千千万万普通的爱国民众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创造了历史,创造了新中国。因此可拟定论题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史实进行论述,突出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爱国人士团结起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保卫胜利果实,淮海战役被称为“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因为在这次战役中,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用独轮车运输物资,支援前线,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站起来的中国各族人民在的领导下,肃清残敌,恢复经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群众是新中国当之无愧的缔造者和主人。综上所述,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正是千千万万个杨根思这样的人民英雄,助推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中期,面对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德国部分城市结合社区中卫生、宗教与教育组织的力量进行济贫改革,英美则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目标在于通过社区组织整合社区资源来扶危济困。二战后,欧美各国大都制定了城市社区自治的法律法规。美国联邦政府自1960年以来相继制定了几部关于城市社区发展的法律和法规,如《住宅和社区发展法》《社区再投资法》和《国家和社区服务条例》等。社区组织行使社区管理职能,由社区居民代表选举产生,多层次的非营利组织遍布各个社区,他们为社区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性和差异性服务,每年约有9000多万人次的志愿者从事社区服务工作,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为美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保障。——摘编自吴素雄、吴艳《欧美国家社区治理的结构、功能及合法基础》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在城市建立了一种以“单位”治理社会的体系,各个企事业单位从属于各级政府,城市成员从属于各个单位,国家与城市社会几乎是重合的。1986年初,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基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并于1995年制定《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随之在全国推行。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发表,体现了我国社区建设由“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的转变。——摘编自邱梦华《城市社区治理(第二版)》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社区产生的背景,并指出西方近代以来社区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的特点,并简析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意义。【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原有救济方法的不足;城市基层治理的传统等。特点:结合多方力量扶危济困;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社区行使自主管理;非营利性服务组织数量多、分布广;提供多种社会服务;拥有庞大的志愿者队伍。(2)特点:起步晚,发展快;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社区管理多元化;社区建设与时俱进等。意义: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居民幸福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中国社会治理水平;促进基层民主自治,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方。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中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可得出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据材料一“面对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得出社会问题不断出现;根据材料一“德国部分城市结合社区中卫生、宗教与教育组织的力量进行济贫改革,英美则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目标在于通过社区组织整合社区资源来扶危济困”可得出原有救济方法的不足;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欧洲近代城市有基层治理的传统等。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德国部分城市结合社区中卫生、宗教与教育组织的力量进行济贫改革,英美则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目标在于通过社区组织整合社区资源来扶危济困”可得出结合多方力量扶危济困;根据材料一“美国联邦政府自1960年以来相继制定了几部关于城市社区发展的法律和法规,如《住宅和社区发展法》《社区再投资法》和《国家和社区服务条例》等”可得出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根据材料一“社区组织行使社区管理职能,由社区居民代表选举产生”可得出社区行使自主管理;根据材料一“多层次的非营利组织遍布各个社区”可得出非营利性服务组织数量多、分布广;根据材料一“他们为社区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性和差异性服务”可得出提供多种社会服务;根据材料一“每年约有9000多万人次的志愿者从事社区服务工作,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为美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保障”可得出拥有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中的几个时间点“1986年、1995年、2000年和2017年”及所取得的成就可得出起步晚,发展快;结合材料的时间可得出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根据材料二“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可得出社区管理多元化;根据材料二“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基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可得出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根据材料二“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体现了我国社区建设由‘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的转变”可得出社区建设与时俱进。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可得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居民幸福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材料二“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可得出促进基层民主自治,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结合所学可知,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是基层治理的探索,有助于提升中国社会治理水平。

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荀子主张“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王者之政也”。该主张()A.得到了诸侯国的普遍支持 B.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适应了官僚制形成的需要 D.意在重建宗法等级秩序【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王者之政也”可知,荀子认为能够担任卿相士大夫的条件不是出身,而是掌握礼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点否定了宗法等级制度,否定了世卿世禄制,适应了官僚制形成的需要,C项正确;荀子的主张在一些诸侯国没有得到支持,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排除B项;荀子的主张是对宗法等级秩序的反对,排除D项。故选C项。2.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出现以下几种“士”的类型。这反映出()类型特点纵横捭阖之策士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人主,议论古今,陈说厉害,上为国家排忧解难,下为自己博取富贵著书立说之学士围绕着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众多的学识渊博之士,展开了潡烈的论辩,他们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使气任性之侠士讲义气,重诺言,济人危难,不惜舍身鸡鸣狗盗之食客投身寄食于达官贵人门下,以求免于饥寒之苦,甚至不乏施展身手的机会A.百家争鸣促进士人著书立说 B.尊贤养士强化了各国诸侯权威C.士阶层积极奋进的时代风貌 D.学术繁荣推动了思想观念融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因技艺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士,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建功立业,可知当时士阶层把入仕、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具有积极奋进的精神,C项正确;士人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士的种类划分,没有涉及各国诸侯对士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士阶层的崛起,未涉及学术的繁荣和思想观念的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3.复仇之风在秦汉时期非常流行。后世统计汉朝时的血亲复仇,已确定的就有59例:如《后汉书》记载,酒泉郡女子赵娥,其父为恶霸李寿所杀。赵娥扼腕切齿、悲涕长叹,夜夜磨刀,于都亭前手刃仇敌。两汉法律严厉禁止复仇,在司法实践上却又格外包容。这种前后矛盾的现象根源于()A.两汉尚武的社会风气 B.法律价值的内在冲突C.儒学影响立法观念 D.官员法律意识淡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两汉时期重视法律建设,已能认识到血亲复仇对于国家的消极影响,故而立法厉行禁止,但自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孝义即为两汉法律之重要价值之一,其法律价值存在内在冲突,B项正确;仅凭复仇不能代表尚武的社会风气,排除A项;儒学影响的是司法实践而非立法观念,排除C项;D项属于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D项。故选B项。4.东汉中后期的皇帝普遍子嗣较少,以致多位皇帝是由外藩入维大统,即他们不是上一个皇帝的儿子,而是选自其他藩王的子弟,且其生母不能跟随入宫。这()A.推动了豪强势力的兴起B.易造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D.直接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时大多年幼,生母不能跟随入宫,为外戚干政提供了可能,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外戚、宦官的权力的起伏消长,交替专权成为了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B项正确;豪强势力的兴起是土地兼并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C项;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局面是土地兼并、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5.据统计,宋代熙宁六年以后,每年铸钱六百万贯,而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全国一年铸钱十八万九千余贯。此后多年,明朝政府大力推行没有准备金宝钞,严禁使用金银交易。这表明,明朝()A.吸取了元朝的教训 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C.雕版印刷技术成熟 D.货币政策存在弊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宋代熙宁六年以后,每年铸钱六百万贯,而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全国一年铸钱十八万九千余贯”“明朝政府大力推行没有准备金的宝钞,严禁使用金银交易”及所学可知,明太祖时期,政府严禁使用金银交易,大力推行宝钞(纸币)制度,造成后期纸币大幅度贬值,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体现了货币政策的弊端,D项正确;明朝政府发行“大明宝钞”,引发了通货膨胀问题,说明其并未吸取元朝的历史教训,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明朝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雕版印刷术技术的发展程度,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如表所示为唐朝部分官员出身情况。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姓名出身官职契必何力铁勒部族可汗镇军大将军高仙芝高句丽人河西节度使李光弼契丹人太尉兼侍中元稹鲜卑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彦大食人翰林学士A.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 B.官僚制度的日益成熟C.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D.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图表中官员的身份可知有少数民族、外国人在唐朝担任官员,得益于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D项正确;材料未说明这些官员是如何选拔的,排除A项;官僚制度的日益成熟,体现在官僚制度的构建上,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不能得出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大部分官员的官职并非节度使,排除C项。故D项。7.史载,南宋福建汀州人口剧增,北宋构筑的旧城无法承载,市街向城外转移,城内仅有三个坊,而城外却有三十三个坊、街,城外街还包括位于城门外五里的杉岭市。史籍中有关南宋城市领域扩大的例子还有很多。此类史料表明,南宋时()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政府经济职能加强C.自然经济加快瓦解 D.社会经济活力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南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时,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市领域显著扩大,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释放了社会经济活力,D项正确;材料没有南北经济对比,无法体现经济重心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随着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政府对经济的管控松弛,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步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8.针对清末新政,有学者指出“清廷已陷于一个诡论性微妙处境:不改革则不能解决问题,而要推行新政就需要花钱;且多一项改革举措,就增进一步经费的窘迫,直至破产。”这反映了清末()A.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B.权力重心下移外溢C.满汉矛盾日益激化 D.政府统治危机加深【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根据材料“不改革则不能解决问题,而要推行新政就需要花钱;且多一项改革举措,就增进一步经费的窘迫,直至破产”可知,清末新政的推行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进而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A项;权力重心下移源于太平天国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满汉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9.魏源《原叙》对“夷之长技”的赞许以及“师夷长技”的主张在二十年之后得到集体性回响。其时有感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郑观应、王韬、薛福成等一批洋务思想家发出“警世危言”,主张“采西学”,“制洋器”,广取“诸国富强之术”。这体现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A.找到了救亡的正确道路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C.已经改变文化自大心态 D.代表了新兴阶级的利益【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指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进行了洋务运动,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等主张“采西学”,“制洋器”,广取“诸国富强之术”,这体现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已经改变文化自大的心态,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魏源、洋务派、郑观应等人的史实可知,这时期并未找到救亡的正确道路,排除A项;动摇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B项;魏源和洋务派都代表封建地主阶段的利益,只有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新兴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10.公元前5世纪前期,罗马经常和周边的伊达拉里亚人、高卢人、埃魁人、沃尔斯奇人等战争,罗马平民则利用外敌进攻的时候离开罗马,让贵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这种斗争方式被称为“撤离运动”。到公元前449年,平民开展了三次“撤离运动”。这一运动()A.体现出平民家国情怀淡薄 B.促使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C.催生了罗马成文法的产生 D.加剧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罗马)。根据材料“罗马平民则利用外敌进攻的时候离开罗马,让贵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这种斗争方式被称为‘撤离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撤离运动”是罗马平民与贵族进行斗争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维护平民利益与贵族实现法律上的平等,这催生了罗马成文法的产生,C项正确;本题主旨为“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平民家国情怀淡薄”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发生在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发展的时期,“促使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B项;“撤离运动”后罗马对于法律进行了改革,调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加剧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1.许多雅典政治家出于政治需要竭力拉拢民众。雅典将军客蒙就经常救助穷人,然而他却因微不足道的原因被放逐10年,后由于波斯再度入侵,才被提前召回参战。客蒙的上述经历与遭遇反映了当时雅典()A.采用直接民主方式 B.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C.追求城邦利益至上 D.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雅典将军客蒙就经常救助穷人,然而他却因微不足道的原因被放逐10年,后由于波斯再度入侵,才被提前召回参战”和所学可知,对该将军的放逐与召回均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程序,反映了当时雅典采用直接民主方式,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民主派和贵族派矛盾尖锐的论述,排除B项;据材料“许多雅典政治家出于政治需要竭力拉拢民众”可知,材料反映雅典的民主政治直接民主选举方式,未涉及城邦利益,排除C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2.《美国科学院院报》近期的研究称,印象派美术大师莫奈画作(如下图)中呈现的其实是工业革命时期空气严重污染的状况。他的画作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情感。材料旨在表达()A.艺术作品反映社会存在 B.工业革命推进绘画技术C.画作隐喻空气污染危害 D.印象画派蕴含启蒙精神【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世界)。印象画派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其特点是注重光与色彩的变化。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兴起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启蒙思想的传播、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环境的污染与科技的进步都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图中的画作就是利用光与色的变化描绘出工业革命时代天空的阴霾,体现出艺术作品对社会存在的反映,A项正确;材料显示了印象画派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绘制,并没有强调工业革命推动绘画技术的发展这一主题,排除B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绘画与时代背景的关系,而非侧重空气污染危害﹐排除C项;“他的画作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情感”,说明印象画派重在展现,其启蒙的意味在材料中并未凸显,排除D项。故选A项。13.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1913—1921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对华商品输入减少,中国的海关征收额一路走低。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海关税收急速增长。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选A;根据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可知,一战前后中国的海关税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BCD都与这一趋势不符,排除BCD。14.晚明时期,时人王道隆称江南地区:“今则市廛以质当先,宴席以华侈相尚,……拥赀则富屋宅,买爵则盛舆服,钲鼓鸣笳用为常乐,差有僭逾之风焉”。这一描述反映了当时()A.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转变 B.社会奢靡之风日渐盛行C.江南百姓物质生活较富足 D.民众文化娱乐生活丰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从材料“今则市廛以质当为先,宴席以华侈相尚,……拥赀则富屋宅,买爵则盛舆服,钲鼓鸣笳用为常乐,差有僭逾之风焉”可看出江南地区的百姓追求更高质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反映的是经济繁荣带来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转变,A项正确;材料有体现奢靡之风,但不能说明日渐盛行,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方式和念的影响,而江南百姓物质生活较富足说法有些夸大,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生活方式及消费观念,民众文化娱乐生活丰富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5.如表为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揭示的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对如表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合理的解释是()时间(年)新式学堂总数(所)学生总数(人)1902357871006740190659117逾160万1912822722933387A.维新变法推动近代教育学制确立 B.科举制度废除切断士人传统仕途C.辛亥革命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 D.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从时间来看,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是近代教育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B项正确;维新变法仅持续100天左右,影响有限,且近代教育学制确立,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不能成为此段时间近代教育发展的因素,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排除D项。故选B项。16.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非洲经济转入停滞和低潮时期,非洲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从60年代的4.7%下降到70年代的2.7%,80年代又下降到1.4%,被称为“失去发展的10年”。许多内陆国家还长期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观念落后 B.地理环境恶劣C.人口增长过快 D.经济的依赖性【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70年代(非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不少非洲国家获得独立。但其独立后,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仅依赖少数几种主要的自然资源出口,这使它们对全球市场的依赖性强,因而70年代深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滞胀”的影响,非洲经济转入停滞和低潮时期,D项正确;“文化观念落后”与经济发展停滞关系不大,排除A项;非洲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地理环境恶劣”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人口增长过快”并非其经济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7.晚明时期,女性诗人创作表现出了历史上少有的立言意识、节烈意识、史诗意识及名士意识,而此前女性文学创作以闺怨为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B.社会的主流意识发生嬗变C.社会娱乐生活的丰富 D.心学的传播与时代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明朝晚期。根据材料可知,晚明时期的女性文学“表现出了历史上少有的立言意识、节烈意识、史诗意识及名士意识”,结合明代王阳明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明后期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等时代背景可知,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王阳明的心学传播与时代的发展,D项正确;西学东渐传播的思想与材料所展现的思想不吻合,排除A项;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依然是儒家思想,排除B项;社会娱乐生活的丰富会推动世俗化,与材料中出现的变化不吻合,排除C项。故选D项。18.1874年,日本入侵中国台湾,并援引万国公法质疑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清朝据《台湾府志》中的政府公文书,坚持“台湾番地有主论”,强调“万国公法者,乃近来西洋各国编成之物,殊无载我清朝之事,故不引为论辩之用,当以正理熟商”。这说明()A.日本联合欧洲列强共同侵略中国 B.清王朝统治者固守天朝上国观念C.清廷据理力争维护自身正当权利 D.日本极力巩固对台湾的殖民统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7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面对日本对中国台湾的武力侵略和外交讹诈,清廷据理力争,反对日本入侵,维护自身正当权利,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列强的侵华举动,无法体现出日本与欧洲列强的勾结,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天朝上国观念不断受到削弱,且材料也无法体现出这一观念,排除B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对中国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19.1927年12月下旬,毛泽东明确提出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以及宣传、组织、武装和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并提出要通过口头讲话、贴布告、写标语、出传单、演新剧、墙报上做文章等多种手段宣传革命,这说明毛泽东()A.重视维护革命统一战线 B.创新根据地的宣传方式C.注重动员群众投身革命 D.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政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革命伊始,毛泽东就把宣传、发动、组织和帮助群众看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毛泽东深入农村进行调查及其在群众工作中强调要做好多种形式的宣传,由此可见他主张积极动员和发动群众参与反封建斗争,C项正确;此时国民党右派已经背叛革命,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排除A项;口头讲话、贴布告、写标语、出传单、演新剧、墙报上做文章等并非创新形式,亦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边区政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抗日人民在两个或几个省交界地区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机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0.1950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工作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举行各民主党派学习座谈会,每两周一次,学习内容主要为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方法以自学为主,以小组讨论和报告为辅。这一活动()A.促成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B.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C.旨在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D.植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实践【答案】B【解析】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时空范围为1950年(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开展政治思想学习,为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夯实思想基础,有利于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B项正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排除A项;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排除C项;1953年,新中国开始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1.如表所示为1978—1990年中国乡镇企业的工业企业概况。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我国()年份企业单位数/个从业人员/人总产值/万元19787939771734359538876341980757806194230335190782198274929020728083649410619849009812548912510210096198663549774761955924434887198877352135703391249929043199073203575571692170970498A.城乡经济实现均衡同步发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1990年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乡镇企业的数量、从业人员和经济总产值来看,都成上升趋势,促使农村从事农业、工业、商业的比例产生变化,即农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B项;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22.1983年3月,里根提出“战略防御倡议”,号召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研制用于国土防御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在空间拦截和摧毁进攻美国的战略弹道武器和航天武器,彻底消除战略核导弹的威胁。反弹道导弹系统计划用25年,耗资1万亿美元来完成。这反映出美国()A.国防科技全面落后 B.被迫实行战略收缩C.加强对苏联的遏制 D.消除了核战争威胁【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83年(美国)。根据材料“战略防御倡议”“在空间拦截和摧毁进攻美国的战略弹道武器和航天武器,彻底消除战略核导弹的威胁”及所学可知,里根试图挑起新一轮高科技军备竞赛,从经济上拖垮苏联,反映出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有所强化,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战略弹道武器和航天武器”,无法表明美国国防科技“全面落后”,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前期,美国对苏政策由守转攻,排除B项;“彻底消除战略核导弹的威胁”只是美国的主观愿望,并非现实,排除D项。故选C项。23.列宁认为:“我们曾计划依靠这种热情直接实现与一般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同样伟大的经济任务。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得出这一结论是基于()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国家政权基础的改变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凸显 D.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题干背景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的推行主要是应对当时的国内战争。在内战结束之后,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这一政策也带来了严重的政治与经济危机,D项正确;当时苏俄的工业化建设尚未开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苏俄的政权基础不曾改变,表述有误,排除B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主要是苏联模式造成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4.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运动将重点议题从政治上争取和维护各国的民族独立、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转移到经济上追求经济解放。下图为1961—1979年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中经济相关宣言、决议与纲领的数量变化图,据此可知,70年代()A.不结盟运动与美苏关系缓和 B.传统的殖民体系已经瓦解C.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实力增强 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根据题目和图片信息,可以看出不结盟运动在70年代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大幅攀升,是由于70年代的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