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明初内阁本为“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仁、宣时,内阁始得“密封言事”之特权,以致出现“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的情况;英宗时,各部奏章皆内阁阅览草批后,再交皇帝“朱批”。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A.内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B.中央权力制衡日趋完善C.内阁已经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D.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备顾问而已”“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英宗时,各部奏章皆内阁阅览草批后,再交皇帝朱批””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朝内阁权力逐渐扩大的现象,这本质上反映了皇权加强,即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内阁权力的扩大,没有体现对皇权的制约作用,排除A;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朝内阁权力逐渐扩大,这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体现中央权力制衡的信息,排除B;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排除C项;故答案为:D。本题考查了内阁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内阁制相关知识的把握,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宋代科考应试者,“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不讲门第身份。一直被排斥在仕途之外的“工商”“杂类”出身的士人,只要有:“奇才异行”,亦可应试。宋代这些变化()A.使官僚素质下降 B.有利于增强政治活力C.降低了行政效率 D.阻碍了学校教育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宋代科考应试者,"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不讲门第身份。”与“一直被排斥在仕途之外的“工商“杂类”出的士人,只要有:奇才异行,亦可应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改革科举制,加快了社会流动,许多出身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进入政府,有利于增强政治活力,B项正确;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拔标准,选拔者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使官僚素质下降”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A项;科举制选拔有一定文化的知识分子进入政府,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效率”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C项;宋代改革科举制后,学校教育发展进一步发展,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答案为:B。本题考查北宋的科举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可北宋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的相关知识的把握,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西夏永安年间(1098—1100年),御史中丞薛元礼上疏说:“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乎儒学。”而御史大夫谋宁克任上疏说:“吾朝立国西陲,射猎为务。今国中养贤重学,兵政日弛。”这两位官员争论的本质是()A.国家统一之争 B.专制集权之争C.社会转型之争 D.主流思想之争【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御史中丞薛元礼强调重视儒学,以文治国,其实质是学习汉族封建制度,而御史大夫谋宁克任则仍坚持以武立国,固守传统的游牧传统,所以,二人争论的本质是社会转型之争,故C正确;国家统一和专制集权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AB;主流思想之争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问题,故排除D。故答案为:C。本题考查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考生需要熟知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4.下表所示为王安石变法时朝廷建库房的两个事例。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时间缘由建库房数/座元丰元年(1078年)将摘山煮海等利“悉归朝廷”32元丰五年(1082年)“取苗役羡财为元丰库”20A.以基建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B.大力推动手工业的发展C.旨在打击地方豪强的势力 D.助推朝廷财政状况好转【答案】D【解析】材料中指出“将摘山煮海等利“悉归朝廷’”“取苗役羡财为元丰库”,以上两个措施都是增加政府的收入,以此来推动朝廷财政状况的好转,故D项正确;材料中基建的缘故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并非通过基建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对手工业的做法,无法得知推动手工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打击豪强,故C项错误。故答案为:D。本题考查了王安石变法,解答本题需结合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进行分析,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5.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元杂剧与以往纯文学创作最大的不同是作家个体无法独立完成。因为剧本只是杂剧艺术的一部分,作家必须与艺术家通力合作,通过唱念做打的舞台表演,符合观众审美,才能实现其完整过程。据此可知,元杂剧()A.与实践结合紧密 B.早期白话小说C.作者都来自民间 D.深受理学的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作家必须与艺术家通力合作,通过唱做打的舞台表演符合观众审美,才能实现其完整过程”可知,元杂剧与实践结合紧密,故A项正确;元杂剧是戏剧,不是小说,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元杂剧作者的来源,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理学的影响,排除D项。故答案为:A。本题考查了元杂剧,解答本题需“作家必须与艺术家通力合作,通过唱做打的舞台表演,符合观众审美,才能实现其完整过程”进行分析,考查考生正确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6.明代嘉靖末年以后,以郑若曾编撰的《筹海图编》为代表,一些士大夫也相继编撰了一系列筹海、海防论著,这些著作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对倭寇事件的记忆,也表达了他们对海洋事务的见解。在随后的近三百年里,这种撰述传统被后人传承下来,形成了一种持续的“筹海”话语。这反映出()A.明代抗倭斗争影响深远 B.明末中国开始建立海防C.明清时期海洋事务停滞 D.明清时期逐渐开发海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这些著作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对倭寇事件的记忆,也表达了他们对海洋事务的见解。在随后的近三百年里,这种撰述传统被后人传承下来形成了一种持续的“筹海话语”可知,明代抗倭斗争影响深远,A项正确;明未中国开始建立海防,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明清时期海洋事务停滞,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明清时期逐渐开发海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答案为:A。本题考查了明朝筹划海防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在随后的近三百年里,这种撰述传统被后人传承下来形成了一种持续的‘筹海话语’”进行分析,考查考生正确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7.下表所示为部分徽商的言行。这说明徽商()歙县人许承尧吾徽人笃于乡谊、又重经商,商人足迹所至,会馆、义庄遍各行省徽商张佩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在盛泽镇东肠圩建立了新安义学,以课徽商子弟读书A.在各商帮中实力最强 B.重视发展慈善事业C.受封建思想严格束缚 D.热衷从事民间教育【答案】B【解析】材料中“乡谊”“会馆“义庄”“义学”等信息反映了徽商重视发展慈善事业,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民间教育,D项错误。故答案为:B。本题考查了查徽商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关键信息“乡谊”“会馆“义庄”“义学”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8.下表所示为清朝中期农村经济的部分数据。这些数据可用来说明当时()时间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亿亩人均耕地/亩1753年1.037.086.871766年2.107.413.531784年2.867.172.511812年3.627.061.95A.重农抑商流于形式 B.农业生产出现衰退C.人地矛盾日益显露 D.土地利用效率下降【答案】C【解析】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清朝中期人口迅速增加,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因而人地矛盾日益显露,故C正确;材料并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的执行情况,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封建社会状态下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无法断定清朝中期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粮食产量的信息,所以无法推断出土地利用效率的高低,排除D项。故答案为:C。本题考查了清朝的农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表格中清朝中期人口迅速增加,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9.明代后期,景德镇制瓷业中的一些小作坊主接受瓷商的贷金(作为制瓷的资本),但其生产的产品只能卖给瓷商,他们只能靠赚取部分差价来维持生产。这反映出当时景德镇制瓷业()A.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B.垄断现象较为严重C.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D.生产融资较为普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景德镇制瓷业中的一些小作坊主接受瓷商的贷金(作为制瓷的资本),但其生产的产品只能卖给瓷商,他们只能靠赚取部分差价来维持生产”反映的是瓷商通过融资垄断了瓷器,即制瓷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B项正确;材料里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制瓷业的资本来源和销售问题,排除C项;材料只说的是一些小作坊主接受瓷商的贷金,没有体现普遍,排除D项。故答案为:B。本题考查了明朝的手工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景德镇制瓷业中的一些小作坊主接受瓷商的贷金(作为制瓷的资本),但其生产的产品只能卖给瓷商,他们只能靠赚取部分差价来维持生产”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0.下图是1912和1921年,中国面粉行业生产能力变化示意图。由此可推知,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A.以发展轻工业为主 B.深受国内外环境变迁的影响C.获得了初步的发展 D.已经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12-1921年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是由于一战期间西欧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说明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受国内外环境变迁的影响,故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以发展轻工业为主,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结构问题,排除A;根据所学可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21年,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超过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但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仍在,说明还未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排除D项。故答案为:B。本题考查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答本题需结合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1.1919年5月,自北洋政府逮捕、扣押大量学生起,唐绍仪(曾出任中华民国首任国务总理)、朱启钤(时任内务部总长,原代理国务总理)、梁启超等政界要人和各省议会、学生联合会、国民大会、商会等纷纷致电大总统徐世昌,表达对被捕学生的理解甚至声援之意。这表明()A.北洋政府腐朽不堪 B.学习西方成为时代呼声C.国内政党空前团结 D.五四运动社会基础广泛【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1919年5月,自北洋政府逮捕、扣押大量学生起,唐绍仪(曾出任中华民国首任国务总理)、朱启铃(时任内务部总长,原代理国务总理)、梁启超等政界要人和各省议会、学生联合会、国民大会、商会等纷纷致电大总统徐世昌,表达对被捕学生的理解甚至声援之意”可知,五四运动参与的各阶层人数多,五四运动的社会基础广泛,故D项正确;材料与北洋政府的腐朽无关,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基础广泛,与时代救亡无关,排除B项;当时国内政党林立,排除C。故答案为:D。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解答本题需结合五四运动的特征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中史问题的能力。12.各地的早期组织创办了众多启发觉悟的刊物,如创刊于上海的《劳动界》,用短小、通俗的文章和生动的事例揭露中外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通过此类刊物,我们可以研究()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国民革命的开展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北伐战争的胜利【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立之前,各地早期组织创办的,以揭露资本家对工人压迫为主要内容的刊物,可以用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A正确;国民革命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展开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与揭露资本家压迫工人无关,排除B;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反对的是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即封建专制和迷信,不是资本家的压迫,排除C;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的《劳动界》等刊物和北伐战争无关,排除D项。故答案为:A。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考生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来回答,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13.南昌起义时期,仍然使用了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毛泽东还联合宋庆龄、柳亚子等国民党左派发表《中央委员宣言》,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这说明当时()A.汲取教训并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B.明确地接受了国民党左派的直接领导C.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D.继续践行团结与合作的统一战线方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派背叛革命,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南昌起义,体现了中共继续践行团结与合作的统一战线方针,故D正确;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后,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才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排除A;南昌起义是由直接领导的,排除B项;C是八七会议,排除C。故答案为:D。本题考查了南昌起义,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主旨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南昌起义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并通过了红军问题、经济政策、工农检察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等决议案;选举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这表明,人()A.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B.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C.致力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D.着力完善革命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相关立法的制定、决议案的通过、国家领导人的选举等方面的举措,反映了人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故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在古田会议,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根据地是在1937年之后,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年至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吻合,排除D项。故答案为:B。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解答本题需结合中共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史实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5.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写道:“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此诗体现的是()A.反帝反封、爱国探索的五四精神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C.坚定信念、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D.百折不挠、信念坚定的长征精神【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行程二万”、“六盘山”可知反映的是长征,体现的是百折不挠、信念坚定的长征精神,故D正确;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井区山道路和“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无关,故ABC错误。故答案为:D。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共领导民主革命斗争的过程和影响,特别是搞清楚红军长征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6.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的中共中央总负责人的职务,但党一改以往惩办主义的做法,而是继续分配博古等犯了错误的同志以适当的工作。党的这一转变()A.是党政治智慧的体现 B.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C.源于共产国际的压力 D.旨在缓和党内的派系斗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党一改以往惩办主义的做法,而是继续分配博古等犯了错误的同志以适当的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中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因此该会议上即使取消了博古的中共中央的职务,但改变以往惩办主义做法,继续分配博古等犯了错误的同志以适当的工作,说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党政治智慧的体现,故A正确;革命统一战线的时间是1924年-1927年,排除B;材料所述党的转变源于中共党的逐渐成熟,而不是源于共产国际的压力,排除C;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共党以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存在的问题,体现了中共党的成熟,其目的不是缓和党内的派系斗争,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A。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党一改以往惩办主义的做法,而是继续分配博古等犯了错误的同志以适当的工作”,结合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分析,侧重考查了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4题,共计52分。17.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材料二(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人教版《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3)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4)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刘芳和黄鹂产生了分歧。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答案】(1)背景:政治: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经济:春秋以来,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关系:战争频繁,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思想:百家争鸣,思想解放。(2)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3)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4)同意刘芳的观点。理由:商鞅虽死,但变法措施已深入人心。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解析】(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大量的土地得到开垦,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掀起变法运动,于是商鞅公元前356年在秦国掀起变法运动。(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会支持商戟变法。原因: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3)根据材料二“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更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推行县制,长官(县令)由国君任命。根据材料二“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更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推行县制,长官(县令)由国君任命。(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意刘芳的观点。因为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1)背景:政治: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经济:春秋以来,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关系:战争频繁,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思想:百家争鸣,思想解放。(2)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3)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4)同意刘芳的观点。理由:商鞅虽死,但变法措施已深入人心。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商鞅变法,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为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形势图材料二清前期边疆治理的部分措施地理方位具体措施东南地区①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收复台湾②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布政使司东北地区①康熙前期,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②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东部边界西北地区①1757年击败准噶尔部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④1762年在新疆维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要务西藏地区①清初册封达赖和班禅②1727年起开始派遣驻藏大臣③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1)观察如图,分别写出图一、图二所示中原王朝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在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时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受到了哪些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前期边疆治理措施的意义。【答案】(1)图一:唐朝;图二:北宋唐:战争;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和亲;会盟;经济文化交流,北宋:战争;和议;互市贸易(2)威胁:①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如准噶尔部的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②外国殖民者对边疆的侵略,如沙俄入侵东北;③反清势力的威胁,如郑氏集团占据台湾。意义:促进了边疆开发,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解析】(1)依据信息“都城长安”“东西突厥”可知图一是唐朝,依据信息“都城东京”“西夏”可知是北宋,结合所学可知措施;(2)依据信息“清政府派施琅收复台湾”“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大、小和卓叛乱”可知清朝前期的威胁有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如准噶尔部的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外国殖民者对边疆的侵略,如沙俄入侵东北;反清势力的威胁,如郑氏集团占据台湾。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的边疆少数民族政策促进了边疆开发,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故答案为:(1)图一:唐朝;图二:北宋唐:战争;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和亲;会盟;经济文化交流,北宋:战争;和议;互市贸易。(2)威胁:①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如准噶尔部的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②外国殖民者对边疆的侵略,如沙俄入侵东北;③反清势力的威胁,如郑氏集团占据台湾。意义:促进了边疆开发,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1)本题考查唐宋时期的边疆少数民族关系,解答的关键信息是“都城长安”“东西突厥”“都城东京西”(2)本题考查清朝时期的边疆少数民族关系,解答的关键信息是“清政府派施琅收复台湾”“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大、小和卓叛乱”,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国初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大量的新兴商业城市得以建立。这一时期民族商业集团的诞生成为中国商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近代新式商业主要出现在中国沿海一些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的大城市,广州、上海、天津等地出现了一批新式大规模百货商店,主要经营工业产品。当时一些工矿企业主认识到商业利润高,开始把部分工业资本投向商业,使得商业资本比例逐渐上升。另外,更有些资本持有者干脆组建商业资本集团,专门从事商业活动。伴随着农产品的商品化,并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农村市镇的商业发展也较为迅速。——摘编自徐占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原由初探》材料二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实行关税自主。同年5月设立财政部,明确规定了包括关税在内的一切税务要政统归该部管辖;6月,财政部通令各地造币厂停铸“袁大头”,改铸造孙中山头像银元;10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央银行条例》,为创建国家银行进行具体筹备。1934年11月1日,中央银行正式成立。作为国家银行,南京国民政府赋予了中央银行各种特权,这为它能以政府财务代理人身份对全国金融业务实行垄断提供了条件。在此前后,南京国民政府又分别对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注入官股,进行人事改组,从而控制了这两家中国最大的银行。上述举措使得国民政府得以逐步完成对全国金融的控制,为统一全国金融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摘编自傅志明《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经济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经济改革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初年和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答案】(1)表现:新兴商业城市涌现;民族商业集团诞生;新式百货商店产生;投资商业的资本增多;有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资本集团;农村市镇商业发展迅速。(2)措施:实行关税自主;新铸货币;创建国家银行。影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官僚资本的发展。(3)共同因素:政府的推动;提倡国货的运动;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解析】(1)表现:根据材料“民国初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大量的新兴商业城市得以建立”可知,新兴商业坊市涌现,根据材料“这一时期民族商业集团的诞生成为中国商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可知,民族商业集团诞生,根据材料“近什新式商业主要出现在中国沿海一些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的大城市,广州、上海、天津等地出现了一批新式大规模百货商店,”可知,新式百货商店产生;根据材料“当时-更经营工业产品些工矿企业主认识到商业利利润育开始把部分工业资本投向业,使得商业资本比例逐渐上升。”可知,投资商业的资本增多,根据材料“更有些资本持有者干脆组建商业资本集团,专门事商业活动。”可知,有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资本集团,根据材料“伴随着农产品的商品化,并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农市镇的商业发展也较为迅速,"可知,农村市镇商业发展迅速。(2)措施:根据材料“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实行关税自主,”可知,实行关税自主;根据权料“6月,财政部通令各地造币厂停铸“袁大头,改铸造孙中山头像银元”可知,新铸货币,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银行条例》,为创建国家银行进行具体筹备、1934年11月1日,中央银行正式成立"可知,创建国家银行。影响:根据材料“国民政府得以逐步完成对全国金融的控制,为统一全国金融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官僚资本的发展。(3)共同因素:根据材料“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央银行条例》”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大量的新兴商业城市得以建立。这一时其知,政府的推动;根据材料“民国初年民族商业集团的诞生成为中国商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倡国货的运动,以及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故答案为:(1)表现:新兴商业城市涌现;民族商业集团诞生;新式百货商店产生;投资商业的资本增多;有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资本集团;农村市镇商业发展迅速。(2)措施:实行关税自主;新铸货币;创建国家银行。影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官僚资本的发展。(3)共同因素:政府的推动;提倡国货的运动;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本题考查了民国初期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解答本题需理解掌握民国初期和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发展的原因,考查了考生依据材料提取概括信息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宋元时期,社会文化重心下移,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小说集《夷坚志》中出现的一大批儿童人物形象就是当时社会变迁的折射。形象一:孝敬父母的儿童形象。六岁的宜哥为了母亲不受产乳之苦,虔诚念诵佛道二经,“每以清旦,各诵十遍。仰天焚香,输写诚恳”,两年之后其母病惠遂绝,该故事彰显了孝道的观念。形象二:走街串巷的儿童形象。儿童成为流动性的小商贩,他们走街串巷,吆喝叫卖,卖豆小儿、卖鞋小儿就是现实儿童参与经商的缩影。形象三:遭遇恶报的儿童形象。一幼女嗜饼,“每食时,但取其中有糖及麻者咀之,而弃其图”,后“震雷击之,堕地死”,整个故事宣扬了恶习有报的观念。——摘编自姚海英《宋元社会生活的形象透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小说集《夷坚志》中塑造的一个或多个儿童形象,拟定一个符合宋元时期社会变迁的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鲜明,持论有据,逻辑严密,结论明确。)【答案】示例一主题:两宋时期儒学价值体系的重构。阐述:两宋时期,在唐代儒学复兴的基础上儒学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即理学的产生。理学在吸收传统儒家思想和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在传承儒家道统的同时,借助佛道思想提高自身价值,重塑社会伦理道德和政治观念,构建适合政治统治需要的价值体系。程朱理学所构建的封建伦理道德体系成为两宋以来传统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和政治观念,《夷坚志》中六岁的宜哥为了母亲不受产乳之苦,虔诚念诵佛道二经,两年后母亲病患遂绝的故事,恰恰体现了理学对儒家孝道思想的发展。《夷坚志》中幼女嗜饼的故事宣扬了恶习有报的观念,体现了理学思想对佛教思想的吸收和发展。因此,《夷坚志》中的儿童形象折射了两宋时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社会文化下移的现象,是宋元社会思想变迁的缩影。示例二主题:宋元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阐述: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空前发展,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高度繁荣。在唐末五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宋元时期都市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突破,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自由,商业行为突破了市坊的限制,出现了临街开设的店铺和沿街叫卖的商贾,也密切了周围乡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宋代政府实行宽松的商业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的发展。小说《夷坚志》中所描写的走街串巷的儿童形象,便是宋元都市经济自由发展的缩影。因此,《夷坚志》中走街串巷的儿童形象折射了宋元时期都市经济的发展,是宋元社会经济变迁的缩影。【解析】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根据材料“走街串巷的儿童形象。儿童成为流动性的小商贩,他们走街串巷,吆喝叫卖,卖豆小儿、卖鞋小儿就是现实儿童参与经商的缩影”并结合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得出论题:宋元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其次,结合宋元时期商品积极发展的情况进行论述。如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高度繁荣,经济发展取得巨大突破,政府放宽了对经济的直接监管,商业活动的时间空间限定被打破,出现了临街开设的店铺和沿街叫卖的商贾,乡村草市也得到发展,密切了周围乡村和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对久贸易得到长足发展,海外贸易税收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元朝是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所以小说《夷坚志》中所描写的走街串巷的儿童形象,便是宋元都市经济自由发展的缩影最后,综上所述,《夷坚志》中走街串巷的儿童形象折射了宋元时期都市经济的发展,是宋元社会经济变迁的缩影。故答案为:示例一主题:两宋时期儒学价值体系的重构。阐述:两宋时期,在唐代儒学复兴的基础上儒学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即理学的产生。理学在吸收传统儒家思想和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在传承儒家道统的同时,借助佛道思想提高自身价值,重塑社会伦理道德和政治观念,构建适合政治统治需要的价值体系。程朱理学所构建的封建伦理道德体系成为两宋以来传统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和政治观念,《夷坚志》中六岁的宜哥为了母亲不受产乳之苦,虔诚念诵佛道二经,两年后母亲病患遂绝的故事,恰恰体现了理学对儒家孝道思想的发展。《夷坚志》中幼女嗜饼的故事宣扬了恶习有报的观念,体现了理学思想对佛教思想的吸收和发展。因此,《夷坚志》中的儿童形象折射了两宋时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社会文化下移的现象,是宋元社会思想变迁的缩影。示例二主题:宋元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阐述: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空前发展,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高度繁荣。在唐末五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宋元时期都市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突破,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自由,商业行为突破了市坊的限制,出现了临街开设的店铺和沿街叫卖的商贾,也密切了周围乡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宋代政府实行宽松的商业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的发展。小说《夷坚志》中所描写的走街串巷的儿童形象,便是宋元都市经济自由发展的缩影。因此,《夷坚志》中走街串巷的儿童形象折射了宋元时期都市经济的发展,是宋元社会经济变迁的缩影。本题考查了北宋的社会变化,解答本题需结合北宋社会变化的背景、表现及影响进行分析阐述,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明初内阁本为“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仁、宣时,内阁始得“密封言事”之特权,以致出现“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的情况;英宗时,各部奏章皆内阁阅览草批后,再交皇帝“朱批”。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A.内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B.中央权力制衡日趋完善C.内阁已经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D.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备顾问而已”“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英宗时,各部奏章皆内阁阅览草批后,再交皇帝朱批””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朝内阁权力逐渐扩大的现象,这本质上反映了皇权加强,即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内阁权力的扩大,没有体现对皇权的制约作用,排除A;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朝内阁权力逐渐扩大,这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体现中央权力制衡的信息,排除B;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排除C项;故答案为:D。本题考查了内阁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内阁制相关知识的把握,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宋代科考应试者,“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不讲门第身份。一直被排斥在仕途之外的“工商”“杂类”出身的士人,只要有:“奇才异行”,亦可应试。宋代这些变化()A.使官僚素质下降 B.有利于增强政治活力C.降低了行政效率 D.阻碍了学校教育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宋代科考应试者,"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不讲门第身份。”与“一直被排斥在仕途之外的“工商“杂类”出的士人,只要有:奇才异行,亦可应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改革科举制,加快了社会流动,许多出身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进入政府,有利于增强政治活力,B项正确;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拔标准,选拔者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使官僚素质下降”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A项;科举制选拔有一定文化的知识分子进入政府,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效率”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C项;宋代改革科举制后,学校教育发展进一步发展,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答案为:B。本题考查北宋的科举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可北宋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的相关知识的把握,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西夏永安年间(1098—1100年),御史中丞薛元礼上疏说:“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乎儒学。”而御史大夫谋宁克任上疏说:“吾朝立国西陲,射猎为务。今国中养贤重学,兵政日弛。”这两位官员争论的本质是()A.国家统一之争 B.专制集权之争C.社会转型之争 D.主流思想之争【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御史中丞薛元礼强调重视儒学,以文治国,其实质是学习汉族封建制度,而御史大夫谋宁克任则仍坚持以武立国,固守传统的游牧传统,所以,二人争论的本质是社会转型之争,故C正确;国家统一和专制集权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AB;主流思想之争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问题,故排除D。故答案为:C。本题考查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考生需要熟知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4.下表所示为王安石变法时朝廷建库房的两个事例。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时间缘由建库房数/座元丰元年(1078年)将摘山煮海等利“悉归朝廷”32元丰五年(1082年)“取苗役羡财为元丰库”20A.以基建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B.大力推动手工业的发展C.旨在打击地方豪强的势力 D.助推朝廷财政状况好转【答案】D【解析】材料中指出“将摘山煮海等利“悉归朝廷’”“取苗役羡财为元丰库”,以上两个措施都是增加政府的收入,以此来推动朝廷财政状况的好转,故D项正确;材料中基建的缘故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并非通过基建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对手工业的做法,无法得知推动手工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打击豪强,故C项错误。故答案为:D。本题考查了王安石变法,解答本题需结合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进行分析,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5.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元杂剧与以往纯文学创作最大的不同是作家个体无法独立完成。因为剧本只是杂剧艺术的一部分,作家必须与艺术家通力合作,通过唱念做打的舞台表演,符合观众审美,才能实现其完整过程。据此可知,元杂剧()A.与实践结合紧密 B.早期白话小说C.作者都来自民间 D.深受理学的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作家必须与艺术家通力合作,通过唱做打的舞台表演符合观众审美,才能实现其完整过程”可知,元杂剧与实践结合紧密,故A项正确;元杂剧是戏剧,不是小说,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元杂剧作者的来源,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理学的影响,排除D项。故答案为:A。本题考查了元杂剧,解答本题需“作家必须与艺术家通力合作,通过唱做打的舞台表演,符合观众审美,才能实现其完整过程”进行分析,考查考生正确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6.明代嘉靖末年以后,以郑若曾编撰的《筹海图编》为代表,一些士大夫也相继编撰了一系列筹海、海防论著,这些著作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对倭寇事件的记忆,也表达了他们对海洋事务的见解。在随后的近三百年里,这种撰述传统被后人传承下来,形成了一种持续的“筹海”话语。这反映出()A.明代抗倭斗争影响深远 B.明末中国开始建立海防C.明清时期海洋事务停滞 D.明清时期逐渐开发海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这些著作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对倭寇事件的记忆,也表达了他们对海洋事务的见解。在随后的近三百年里,这种撰述传统被后人传承下来形成了一种持续的“筹海话语”可知,明代抗倭斗争影响深远,A项正确;明未中国开始建立海防,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明清时期海洋事务停滞,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明清时期逐渐开发海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答案为:A。本题考查了明朝筹划海防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在随后的近三百年里,这种撰述传统被后人传承下来形成了一种持续的‘筹海话语’”进行分析,考查考生正确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7.下表所示为部分徽商的言行。这说明徽商()歙县人许承尧吾徽人笃于乡谊、又重经商,商人足迹所至,会馆、义庄遍各行省徽商张佩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在盛泽镇东肠圩建立了新安义学,以课徽商子弟读书A.在各商帮中实力最强 B.重视发展慈善事业C.受封建思想严格束缚 D.热衷从事民间教育【答案】B【解析】材料中“乡谊”“会馆“义庄”“义学”等信息反映了徽商重视发展慈善事业,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民间教育,D项错误。故答案为:B。本题考查了查徽商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关键信息“乡谊”“会馆“义庄”“义学”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8.下表所示为清朝中期农村经济的部分数据。这些数据可用来说明当时()时间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亿亩人均耕地/亩1753年1.037.086.871766年2.107.413.531784年2.867.172.511812年3.627.061.95A.重农抑商流于形式 B.农业生产出现衰退C.人地矛盾日益显露 D.土地利用效率下降【答案】C【解析】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清朝中期人口迅速增加,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因而人地矛盾日益显露,故C正确;材料并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的执行情况,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封建社会状态下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无法断定清朝中期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粮食产量的信息,所以无法推断出土地利用效率的高低,排除D项。故答案为:C。本题考查了清朝的农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表格中清朝中期人口迅速增加,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9.明代后期,景德镇制瓷业中的一些小作坊主接受瓷商的贷金(作为制瓷的资本),但其生产的产品只能卖给瓷商,他们只能靠赚取部分差价来维持生产。这反映出当时景德镇制瓷业()A.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B.垄断现象较为严重C.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D.生产融资较为普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景德镇制瓷业中的一些小作坊主接受瓷商的贷金(作为制瓷的资本),但其生产的产品只能卖给瓷商,他们只能靠赚取部分差价来维持生产”反映的是瓷商通过融资垄断了瓷器,即制瓷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B项正确;材料里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制瓷业的资本来源和销售问题,排除C项;材料只说的是一些小作坊主接受瓷商的贷金,没有体现普遍,排除D项。故答案为:B。本题考查了明朝的手工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景德镇制瓷业中的一些小作坊主接受瓷商的贷金(作为制瓷的资本),但其生产的产品只能卖给瓷商,他们只能靠赚取部分差价来维持生产”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0.下图是1912和1921年,中国面粉行业生产能力变化示意图。由此可推知,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A.以发展轻工业为主 B.深受国内外环境变迁的影响C.获得了初步的发展 D.已经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12-1921年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是由于一战期间西欧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说明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受国内外环境变迁的影响,故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以发展轻工业为主,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结构问题,排除A;根据所学可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21年,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超过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但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仍在,说明还未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排除D项。故答案为:B。本题考查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答本题需结合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1.1919年5月,自北洋政府逮捕、扣押大量学生起,唐绍仪(曾出任中华民国首任国务总理)、朱启钤(时任内务部总长,原代理国务总理)、梁启超等政界要人和各省议会、学生联合会、国民大会、商会等纷纷致电大总统徐世昌,表达对被捕学生的理解甚至声援之意。这表明()A.北洋政府腐朽不堪 B.学习西方成为时代呼声C.国内政党空前团结 D.五四运动社会基础广泛【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1919年5月,自北洋政府逮捕、扣押大量学生起,唐绍仪(曾出任中华民国首任国务总理)、朱启铃(时任内务部总长,原代理国务总理)、梁启超等政界要人和各省议会、学生联合会、国民大会、商会等纷纷致电大总统徐世昌,表达对被捕学生的理解甚至声援之意”可知,五四运动参与的各阶层人数多,五四运动的社会基础广泛,故D项正确;材料与北洋政府的腐朽无关,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基础广泛,与时代救亡无关,排除B项;当时国内政党林立,排除C。故答案为:D。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解答本题需结合五四运动的特征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中史问题的能力。12.各地的早期组织创办了众多启发觉悟的刊物,如创刊于上海的《劳动界》,用短小、通俗的文章和生动的事例揭露中外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通过此类刊物,我们可以研究()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国民革命的开展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北伐战争的胜利【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立之前,各地早期组织创办的,以揭露资本家对工人压迫为主要内容的刊物,可以用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A正确;国民革命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展开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与揭露资本家压迫工人无关,排除B;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反对的是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即封建专制和迷信,不是资本家的压迫,排除C;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的《劳动界》等刊物和北伐战争无关,排除D项。故答案为:A。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考生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来回答,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13.南昌起义时期,仍然使用了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毛泽东还联合宋庆龄、柳亚子等国民党左派发表《中央委员宣言》,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这说明当时()A.汲取教训并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B.明确地接受了国民党左派的直接领导C.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D.继续践行团结与合作的统一战线方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派背叛革命,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南昌起义,体现了中共继续践行团结与合作的统一战线方针,故D正确;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后,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才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排除A;南昌起义是由直接领导的,排除B项;C是八七会议,排除C。故答案为:D。本题考查了南昌起义,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主旨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南昌起义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并通过了红军问题、经济政策、工农检察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等决议案;选举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这表明,人()A.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B.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C.致力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D.着力完善革命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相关立法的制定、决议案的通过、国家领导人的选举等方面的举措,反映了人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故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在古田会议,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根据地是在1937年之后,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年至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吻合,排除D项。故答案为:B。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解答本题需结合中共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史实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5.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写道:“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此诗体现的是()A.反帝反封、爱国探索的五四精神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C.坚定信念、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D.百折不挠、信念坚定的长征精神【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行程二万”、“六盘山”可知反映的是长征,体现的是百折不挠、信念坚定的长征精神,故D正确;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井区山道路和“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无关,故ABC错误。故答案为:D。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共领导民主革命斗争的过程和影响,特别是搞清楚红军长征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6.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的中共中央总负责人的职务,但党一改以往惩办主义的做法,而是继续分配博古等犯了错误的同志以适当的工作。党的这一转变()A.是党政治智慧的体现 B.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C.源于共产国际的压力 D.旨在缓和党内的派系斗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党一改以往惩办主义的做法,而是继续分配博古等犯了错误的同志以适当的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中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因此该会议上即使取消了博古的中共中央的职务,但改变以往惩办主义做法,继续分配博古等犯了错误的同志以适当的工作,说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党政治智慧的体现,故A正确;革命统一战线的时间是1924年-1927年,排除B;材料所述党的转变源于中共党的逐渐成熟,而不是源于共产国际的压力,排除C;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共党以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存在的问题,体现了中共党的成熟,其目的不是缓和党内的派系斗争,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A。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党一改以往惩办主义的做法,而是继续分配博古等犯了错误的同志以适当的工作”,结合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分析,侧重考查了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4题,共计52分。17.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材料二(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人教版《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3)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4)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刘芳和黄鹂产生了分歧。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答案】(1)背景:政治: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经济:春秋以来,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关系:战争频繁,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思想:百家争鸣,思想解放。(2)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3)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4)同意刘芳的观点。理由:商鞅虽死,但变法措施已深入人心。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解析】(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大量的土地得到开垦,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掀起变法运动,于是商鞅公元前356年在秦国掀起变法运动。(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会支持商戟变法。原因: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3)根据材料二“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更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推行县制,长官(县令)由国君任命。根据材料二“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更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推行县制,长官(县令)由国君任命。(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意刘芳的观点。因为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1)背景:政治: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经济:春秋以来,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关系:战争频繁,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思想:百家争鸣,思想解放。(2)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3)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4)同意刘芳的观点。理由:商鞅虽死,但变法措施已深入人心。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商鞅变法,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为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形势图材料二清前期边疆治理的部分措施地理方位具体措施东南地区①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收复台湾②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布政使司东北地区①康熙前期,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②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东部边界西北地区①1757年击败准噶尔部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④1762年在新疆维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要务西藏地区①清初册封达赖和班禅②1727年起开始派遣驻藏大臣③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1)观察如图,分别写出图一、图二所示中原王朝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在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时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受到了哪些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前期边疆治理措施的意义。【答案】(1)图一:唐朝;图二:北宋唐:战争;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和亲;会盟;经济文化交流,北宋:战争;和议;互市贸易(2)威胁:①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如准噶尔部的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②外国殖民者对边疆的侵略,如沙俄入侵东北;③反清势力的威胁,如郑氏集团占据台湾。意义:促进了边疆开发,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解析】(1)依据信息“都城长安”“东西突厥”可知图一是唐朝,依据信息“都城东京”“西夏”可知是北宋,结合所学可知措施;(2)依据信息“清政府派施琅收复台湾”“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大、小和卓叛乱”可知清朝前期的威胁有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如准噶尔部的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外国殖民者对边疆的侵略,如沙俄入侵东北;反清势力的威胁,如郑氏集团占据台湾。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的边疆少数民族政策促进了边疆开发,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故答案为:(1)图一:唐朝;图二:北宋唐:战争;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和亲;会盟;经济文化交流,北宋:战争;和议;互市贸易。(2)威胁:①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如准噶尔部的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②外国殖民者对边疆的侵略,如沙俄入侵东北;③反清势力的威胁,如郑氏集团占据台湾。意义:促进了边疆开发,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1)本题考查唐宋时期的边疆少数民族关系,解答的关键信息是“都城长安”“东西突厥”“都城东京西”(2)本题考查清朝时期的边疆少数民族关系,解答的关键信息是“清政府派施琅收复台湾”“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大、小和卓叛乱”,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国初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大量的新兴商业城市得以建立。这一时期民族商业集团的诞生成为中国商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近代新式商业主要出现在中国沿海一些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的大城市,广州、上海、天津等地出现了一批新式大规模百货商店,主要经营工业产品。当时一些工矿企业主认识到商业利润高,开始把部分工业资本投向商业,使得商业资本比例逐渐上升。另外,更有些资本持有者干脆组建商业资本集团,专门从事商业活动。伴随着农产品的商品化,并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农村市镇的商业发展也较为迅速。——摘编自徐占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原由初探》材料二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实行关税自主。同年5月设立财政部,明确规定了包括关税在内的一切税务要政统归该部管辖;6月,财政部通令各地造币厂停铸“袁大头”,改铸造孙中山头像银元;10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央银行条例》,为创建国家银行进行具体筹备。1934年11月1日,中央银行正式成立。作为国家银行,南京国民政府赋予了中央银行各种特权,这为它能以政府财务代理人身份对全国金融业务实行垄断提供了条件。在此前后,南京国民政府又分别对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注入官股,进行人事改组,从而控制了这两家中国最大的银行。上述举措使得国民政府得以逐步完成对全国金融的控制,为统一全国金融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摘编自傅志明《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经济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经济改革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初年和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答案】(1)表现:新兴商业城市涌现;民族商业集团诞生;新式百货商店产生;投资商业的资本增多;有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资本集团;农村市镇商业发展迅速。(2)措施:实行关税自主;新铸货币;创建国家银行。影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官僚资本的发展。(3)共同因素:政府的推动;提倡国货的运动;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解析】(1)表现:根据材料“民国初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大量的新兴商业城市得以建立”可知,新兴商业坊市涌现,根据材料“这一时期民族商业集团的诞生成为中国商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可知,民族商业集团诞生,根据材料“近什新式商业主要出现在中国沿海一些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的大城市,广州、上海、天津等地出现了一批新式大规模百货商店,”可知,新式百货商店产生;根据材料“当时-更经营工业产品些工矿企业主认识到商业利利润育开始把部分工业资本投向业,使得商业资本比例逐渐上升。”可知,投资商业的资本增多,根据材料“更有些资本持有者干脆组建商业资本集团,专门事商业活动。”可知,有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资本集团,根据材料“伴随着农产品的商品化,并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农市镇的商业发展也较为迅速,"可知,农村市镇商业发展迅速。(2)措施:根据材料“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实行关税自主,”可知,实行关税自主;根据权料“6月,财政部通令各地造币厂停铸“袁大头,改铸造孙中山头像银元”可知,新铸货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