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河南郑州的裴李岗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主要包括石镰、石铲和石磨盘等。其中,打制石器的数量约占10%,磨制石器的数量约占90%。这反映出裴李岗文化()A.私有制得到较大发展 B.率先进入了新石器时代C.工具制作技术的发展 D.注重生产的精耕细作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打制石器的数量约占10%,磨制石器的数量约占90%,使用工具进步,反映出裴李岗文化工具制作技术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生产资料的分配问题,不能得出私有制得到较大发展,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不能得出率先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排除B项;材料除了生产工具的发展外,未涉及其他方面的变化,不能得出注重生产的精耕细作化,排除D项。故选C项。2.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从中央到郡县再到乡里有一套层层隶属的行政系统。但越往基层,官僚越少。基层社会的众多公共事务由农户通过宗族或者村落来处理,即“民事民治”。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A.存在严重割据隐患 B.长期遵循宗法制原则C.继承了原始民主传统 D.体现了一定的多元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由材料可知,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在县以下社会治理中采取整齐划一的官僚化手段的情形较少,而依靠风俗各异的民间社会组织的情形较多,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具有一定的多元特征,D项正确;县以下的宗族自治不足以形成严重的割据隐患,排除A项;地方宗族势力进行地方治理时不完全遵循宗法制原则,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原始民主传统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隋炀帝在长安建国门外置东、南、西、北四方馆,并各设使者一人,以接待周边少数民族,并与之贸易,每个使者署下设典护、叙职、叙仪、监府、监置。其中“监置掌安置其驼马船车,并纠察非违;互市监及副掌互市,参军事出入交易”。材料说明了隋炀帝时期()A.国家控制商业 B.民族间贸易繁荣 C.政府税收大增 D.民间交易较频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炀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隋炀帝置四方馆接待周边少数民族,与之贸易,设置专门官员进行管理,说明民族间贸易繁荣,B项正确;材料只是说管理,不是控制商业,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税收变化,排除C项;材料是关于民族间贸易的,不能得出民间交易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4.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针对“抽点中男入伍”的问题多次下发文书,时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始终“不肯署敕”。太宗即使当面讯问魏征,也无力改变其态度,只得作罢。这表明当时()A.程序正义得到尊重 B.君主权威遭到削弱C.三省分工较为明确 D.施政强调以民为本【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但当政令不当,门下省可以驳回,故对于材料唐太宗签署的敕文,魏征不肯署敕,符合工作程序与职权,最终太宗只得作罢,合规程序得到落实,A项正确;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君权得到强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门下省具有封驳权,并不是强调三省分工的明确,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施政强调以民为本,排除D项。故选A项。5.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看,东京城市里的坊制已被废除,店铺住宅混杂,城市中设置了消防队和瞭望台。这说明北宋时期()A.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B.东京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C.商品交易突破时空限制 D.东京地区土地利用率较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东京城市里的坊制已被废除,店铺住宅混杂,城市中设置了消防队和瞭望台”和所学可知,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宋朝时期的城市突破市坊分开的限制,并且设置了消防队和瞭望台,说明的是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布局,A项正确;材料与基础设施完善无关,且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排除C项;材料与土地利用率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据史料记载,清朝某一时期直隶、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山西等20多个地区已经种植玉米。这一时期最早可能出现在()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乾隆时期 D.道光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清朝某一时期,中国大规模的种植玉米,据所学知识可知,玉米是在明朝引入中国的,清乾隆时期因为人口的大量增加,原产于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玉米,在中国得到了普遍种植,C项正确;顺治时期是清朝刚刚入关的时候,那个时候玉米还没有得到普遍的种植,排除A项;康熙时期是乾隆时期之前,玉米也没有得到这样大规模的种植,排除B项;道光时期已经是清朝的中后期,玉米的种植早已普遍高,所以它不可能是材料中叙述的现象,最早出现的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7.18—19世纪早期,中国茶叶大量出口英国。茶叶不仅成为当时英国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成了东印度公司和英国政府的重要财源。英商在经销中国商品的过程中,为了取得收支平衡,必须运来大批的白银填补逆差。这些现象()A.保证了东印度公司的繁荣 B.提升了英国民众生活水准C.加剧了中英贸易往来的矛盾 D.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19世纪早期(世界)。根据材料“18—19世纪早期,中国茶叶大量出口英国英商在经销中国商品的过程中,为了取得收支平衡,必须运来大批的白银填补逆差。”并结合所学可知,18—19世纪早期,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处于贸易顺差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英国处于贸易逆差不利地位,这种情势引起英国的不满,激化中英贸易间的矛盾,C项正确;“保证了东印度公司的繁荣”与材料“英商在经销中国商品的过程中,为了取得收支平衡,必须运来大批的白银填补逆差。”相矛盾,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英国民众生活水准,排除B项;18—19世纪早期,中国民族工业尚未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8.1922—1926年,孙中山认为要在中国取得革命与建设的成功,就必须“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他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得到启发,决定效法苏俄实行“以党治国”,建立一个“超越欧美”之上的新式共和国。孙中山提出这一观点的直接目的是()A.改变社会性质 B.发展资本主义 C.实现民主共和 D.集中党的权力【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1922—1926年(中国)。孙中山主张以政党的力量改造国家,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强调“以党治国”,而苏俄的“以党治国”的前提是党的权力较为集中,因此孙中山提出这一观点的直接目的是集中党的权力,D项正确;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加强党的力量并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因此A项不是直接目的,排除A项;发展资本主义属于经济层面的内容,而孙中山的政党理念属于政治层面内容,因此B项不是直接目的,排除B项;实现民主共和是孙中山的主要目的,而非直接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9.下表所示为1959—1963年我国城市化率。这种变化趋势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时间城市化率1959年18.41%1960年19.75%1961年19.29%1962年17.33%1963年1684%A.中共八大的胜利召开 B.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C.“四个现代化”的提出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59—196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59—1963年我国城市化率。”可知,1960年至1963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有所下降,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进入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从1960年开始,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材料所述现象正是其调整的影响,B项正确;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排除A项;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的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排除C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使农村生产力受到灾难性的破坏,排除D项。故选B项。10.如图所示是2017—2021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情况。据此可以得出,此时()A.中国经济国际影响力增强 B.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C.国际储备货币更加多样化 D.中外贸易规模增速逐步提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7—2021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2017年2021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反映了中国经济国际影响力增强,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所在比例依然很小,不能说明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其他国际储备货币的情况,不能得出“国际储备货币更加多样化”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中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依然很小,不能说明中外贸易规模增速在逐步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11.学术界普遍认为,小麦起源于距今8500年至7500年的西亚。美洲玛雅人早在7000前就在危地马拉南部海岸种植玉米。中国余姚河姆渡出土的一批炭化稻谷,经测定其绝对年龄已有6700岁。这表明农业起源具有()A.不均衡性 B.多元性 C.封闭性 D.流动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差不多同一时间都出现了原始农业,这表明农业起源具有多元性,B项正确;材料只是列举了不同地方出现了原始农业,无法说明其不均衡性,排除A项;只是列举不用地区文明几乎同时出现了原始农业,并没有提到他们之间是封闭的,事实上,各个不同地区的文明是存在交流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2.1181年,英国国王亨利二世颁布《军队敕令》改组民军,该敕令规定:所有自由人,上至贵族,下至普通平民,都必须承担军事义务;每年农闲季节必须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军训;所有自由人都必须郑重宣誓,保证绝对遵从国王的命令。这些规定旨在()A.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B.抑制贵族特权C.推动英国社会转型 D.强化封建王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181年(英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英国国王亨利二世颁布的《军队敕令》规定封建领主、自由民和市民必须置备的武器,以及依法律手段保障军用武器装备供应,保证为王国服军役制度的落实,强化封建王权,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财政问题,排除A项;“抑制贵族特权”只是手段,而非根本意图,排除B项;规定强化封建王权,未推动英国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型,排除C项。故选D项。13.在中世纪的西欧,瘟疫被认为是上帝对人类罪孽的惩罚,患病之人是因自身罪恶而致病的;14世纪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瘟疫只是一种生理病痛,只要措施得当是可以战胜的。这一转变()A.反映了人们对疫病的理性认识 B.得益于瘟疫传播途径被阻断C.说明宗教改革取得阶段性胜利 D.是近代科学革命兴起的结果【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根据材料可知,早期人们认为瘟疫是上帝对人类罪孽的惩罚,后来逐渐认识到瘟疫只是一种生理病痛,反映了人们对疫病的理性认识,A项正确;这一转变得益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医疗卫生的进步,“得益于瘟疫传播途径被阻断”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排除C项;此时近代科学革命还未兴起,排除D项。故选A项。14.1804年3月,法国颁布实施《法国民法典》,其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不可侵犯性,还确认了自由平等的原则,民众在民法上是自由平等的。伴随着法国军队进入德意志、比利时、意大利北部等地,这部法典在欧洲得到大力推行。该法典的推行()A.打击了欧洲国家的封建势力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高潮的到来C.标志着法国大革命取得成功 D.助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初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法国民法典》随着拿破仑战争传入欧洲其他国家,并得到大力推行,这有利于《法国民法典》确立的保护私有财产、自由平等等原则在欧洲国家的传播与推广,有利于打击欧洲国家的封建势力,A项正确;法国大革命期间,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掌握国家政权,标志着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排除B项;材料强调《法国民法典》的推广对欧洲产生的影响,与法国大革命无关,排除C项;《法国民法典》的传播打击了欧洲国家的封建势力,但没有助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势,排除D项。故选A项。15.如表所示为1811—1871年英国人口的职业分布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占比职业部门时间农业工商业其他1811年35%45%20%1841年20%43%37%1871年14%55%31%A.重商主义的兴起 B.人们择业观转变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农业经济的衰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11—1871年英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表中职业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工商业比例逐渐增长,且比重占一半以上,工业发展较快,农业比重下降,说明工业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其他职业比重逐渐上升,综合来看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C项正确;15世纪以后,重商主义逐渐兴起,排除A项;人们择业观是受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的,排除B项;农业比重下降不意味着农业经济的衰退,排除D项。故选C项。16.二战后,由房地产商和大零售商在城市郊区建造购物中心发展并趋于成熟。购物中心通常是一个由管理机构协调和规划,聚集一系列零售商和超级市场的场所。该商业模式得以推广的直接原因是()A.郊区人口稀少 B.城郊交通改善 C.郊区环境美化 D.政府追求效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能够在郊区建造大型的购物中心与当时的高速路修建、汽车的发展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B项正确;材料与郊区人口稀少、环境美化及政府追求效益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亚季风带的充沛降水与华北、江淮与江南的辽阔冲积平原的优良宜农条件,使东亚大陆很早就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规模巨大的人口——经济——文明复合体。中华文明的独创性与高度发展水平,使古代中国人有很强的自信心与包容性,不畏惧开放,乐于与其他民族交往,并学习其优秀成果。中华文明史上也没有跨洋越海侵夺他人国土财富、划分势力范围的弱肉强食传统。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各国人民不畏旅途艰险往来于东西之间,“丝绸之路”就是这样形成的。——摘编自郭建龙《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材料二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要在现有的国际规则下和平发展,寻求新的生长空间的。从中国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极其巨大的生产力。而过去那种靠投资、出口,不计资源、环境与劳动力消耗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从国际条件看,既往一二百年中,世界形成了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与多数发展中国家对立的局面,西方国家从未真正关心过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福祉。这些国家若能选择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不但能改善其本国的经济,也创造了更大的社会需求,进而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成长空间。——摘编自梁昊光、张耀军《一带一路》(1)根据材料一、概述“丝绸之路”开通的主要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汉代丝绸之路与当代“一带一路”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中国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措施。【答案】(1)条件:中国的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繁荣。中华文明的发展水平较高,具有独特性、创造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其他古文明对中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求。(2)共同点:建立在中国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坚持和平发展,友好往来,合作共赢。基于双方共同的需求。都是国际友好交流的大通道。都促进了中外文明交流。(答出两点即可)措施:倡议设立“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解析】【小问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焊汉代(中国)。条件:根据材料“东亚季风带充沛降水与华北、江淮与江南的辽阔冲积平原的优良宜农条件,使东亚大陆很早就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规模巨大的人口——经济——文明复合体”可知,中国的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繁荣;根据材料“中华文明的独创性与高度发展水平,使古代中国人有很强的自信心与包容性,不畏惧开放,乐于与其他民族交往,并学习其优秀成果”可知,中华文明的发展水平较高,具有独特性、创造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根据材料“历史上各国人民不畏旅途艰险往来于东西之间”可知,其他古文明对中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求。【小问2】本题为对比类、特点类材料题。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材料“从中国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极其巨大的生产力”可知,当代中国综合实力较强,汉代经济实力也很强,因此汉代丝绸之路与当代“一带一路”的共同点建立在中国经济繁荣的基础上;根据材料“中华文明史上也没有跨洋越海侵夺他人国土财富、划分势力范围的弱肉强食传统”“是要在现有的国际规则下和平发展,寻求新的生长空间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坚持和平发展,友好往来,合作共赢;根据材料“ 不但能改善其本国的经济,也创造了更大的社会需求,进而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成长空间。“中华文明的独创性与高度发展水平,使古代中国人有很强的自信心与包容性”可知,基于双方共同的需求;从地位和影响看,汉代丝绸之路与当代“一带一路”都是国际友好交流的大通道,都促进了中外文明交流。第二小问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倡议设立“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隋朝开始经唐朝健全的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唐代科举取士分为制举和常举两大类。制举由皇帝特旨召试,多临时设置,意在选拔特殊人才。常举为例行的定期考试,通常每年举行。常举科目有秀才、进士、明经等,其中最重要的为明经、进士两科。当时的高官多出身于进士科,非进士出身者,即便位极人臣,也难享时人美誉,因此进士科极受人们重视,每年应试者少则八九百,多至一两千,而考取仅十余人。——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材料二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更多地参与政治事务,要求建立廉洁和有效率的政府,要求公职更广泛地向社会敞开,使有才能的人加入政府。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机会均等、自由竞争,而旧的官僚机构不能适应这种需要。社会大生产的发展,使政府不断扩大对社会事务管理内容。“分赃制”导致政府工作的不连续、不稳定,影响了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为英国通过公开、平等、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提供了依据。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科举制是“机会均等”的象征,他们以考试择官作为武器与恩赐制、政党分肥制作斗争。——摘编自陆国泰等《国家公务员管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确立和发展科举制的政治基础,并列举唐以后科举制发展演变的史实。(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确立文官制度的原因。【答案】(1)政治基础: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史实:宋代“取士不问家世”;明代推行南北分卷制度、八股取士;1898年,维新派议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1905年,清廷决定废除科举制。(答出两点即可)(2)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国家管理职能扩展,管理事务复杂,亟须建立近代文官体系;政党分肥制的弊端凸显;人们受教育程度提高,要求平等参政;克里米亚战争暴露官员能力问题;中国科举制的影响。(答出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和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政治基础,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第二小问史实,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宋代“取士不问家世”;明代推行南北分卷制度、八股取士;1898年,维新派议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1905年,清廷决定废除科举制。【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二“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更多地参与政治事务,要求建立廉洁和有效率的政府,要求公职更广泛地向社会敞开,使有才能的人加入政府”“政府不断扩大对社会事务管理内容”可得出工业革命的开展,国家管理职能扩展,管理事务复杂,亟须建立近代文官体系;据材料二“‘分赃制’导致政府工作的不连续、不稳定,影响了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政党分肥制的弊端凸显;据材料二“使有才能的人加入政府”“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科举制是‘机会均等’的象征,他们以考试择官作为武器与恩赐制、政党分肥制作斗争”可得出人们受教育程度提高,要求平等参政;中国科举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克里米亚战争暴露官员能力问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洋务运动首开学习西方医学教育办学经验的先河,为中国传统中医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打破了中国医学教育单一中医学课程结构的框架。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苏联为师,形成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新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加速发展、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迅猛推进,高等医学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我国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新的理念,一种新型的复合型课程体系正在形成。——摘编自黄睿彦《近现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历史变迁与启示》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答案】示例论题;中外交流推动我国医学教育发展。阐述:鸦片战争以后,在西学东渐的持续影响下,西方医学不断传入中国。中国的一些通商口岸出现了西式医院,伴随着西方医学技术的传入,西医院校也开始建立起来。洋务运动期间,一些洋务学堂将西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融人传统医学教育之中,体现了医学教育中西合璧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以后,鉴于中苏之间的特殊关系,中国的医学教育深受苏联的影响,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新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发展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背景之下,不断推动课程改革,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总之,近代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发展在继承传统中医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解析】本题是选择观点说明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根据材料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依据材料“洋务运动首开学习西方医学教育办学经验的先河,为中国传统中医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打破了中国医学教育单一中医学课程结构的框架”并结合所学知识,论题可以为中外交流推动我国医学教育发展。其次,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期间、新中国建立后、改革开放以来等时间段,详细论述中外交流如何推动我国医学教育发展。最后,总结升华,从中外交流对我国医学教育产生的影响角度总结。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83、1884和1889年,俾斯麦政府连续颁布了三个社会保险法令,即《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养老保险法》,对工人群众的社会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1870年,德国的工业产值只占世界总额的13%,英国则独占32%;1900年,德国占17%,英国占20%;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13年,英国只占14%,德国则超过了英国,占到了1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从而具备了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力。正如著名美国历史学家科佩尔·平森所指出的:“在大约30年的时间内,德国经历了英国一百多年才完成的事情——将一个农业占统治地位的落后国家转变为一个现代高效率的国家。”这一奇迹得以实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摘编自刘玉安《告别福利国家?——西欧社会政策改革的大趋势》材料二20世纪四五十年代,北欧各国建立起覆盖全部人口的福利体系,为社会设立起基本的福利安全网。福利体系涉及退休养老医疗保健、房租补贴、教育补助、子女补助等方面,保证所有人都能拥有简朴而足够的生活。从20世纪60年代起,北欧各国发起了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计划。国家的目标是使所有人能够得到相当于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福利保障,并且这些福利覆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时间,从“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力图使一般家庭的生活不会因年老、疾病、孩子或失业而被打乱。——摘编自米梓嘉《北欧福利制度成就、危机、改革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德国社会保险立法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北欧建立高福利体系的有利条件,并指出其弊端。【答案】(1)历史作用:保障了工人权益,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德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后来其他国家建立社会保险保障制度提供了借鉴。(2)有利条件: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快速发展;北欧国家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干预主义的盛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弊端:削弱了部分民众的劳动积极性;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使政府陷入高负债和高赤字局面,财政开支不断增加;增加了企业经营压力。【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末德国。根据材料“俾斯麦政府连续颁布了三个社会保险法令,即《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养老保险法》,对工人群众的社会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可知,保障了工人权益,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推动了德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根据材料“1870年,德国的工业产值只占世界总额的13%,英国则独占32%;1900年,德国占17%,英国占20%;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13年,英国只占14%,德国则超过了英国,占到了1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一奇迹得以实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可知,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后来其他国家建立社会保险保障制度提供了借鉴。【小问2】本题是背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北欧。第一小问条件,根据材料“20世纪四五十年代,北欧各国建立起覆盖全部人口的福利体系,为社会设立起基本的福利安全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快速发展;北欧国家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干预主义的盛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弊端:根据材料“福利体系涉及退休养老医疗保健、房租补贴、教育补助、子女补助等方面,保证所有人都能拥有简朴而足够的生活。从20世纪60年代起,北欧各国发起了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计划。国家的目标是使所有人能够得到相当于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福利保障,并且这些福利覆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削弱了部分民众的劳动积极性;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使政府陷入高负债和高赤字局面,财政开支不断增加;增加了企业经营压力等方面分析。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河南郑州的裴李岗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主要包括石镰、石铲和石磨盘等。其中,打制石器的数量约占10%,磨制石器的数量约占90%。这反映出裴李岗文化()A.私有制得到较大发展 B.率先进入了新石器时代C.工具制作技术的发展 D.注重生产的精耕细作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打制石器的数量约占10%,磨制石器的数量约占90%,使用工具进步,反映出裴李岗文化工具制作技术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生产资料的分配问题,不能得出私有制得到较大发展,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不能得出率先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排除B项;材料除了生产工具的发展外,未涉及其他方面的变化,不能得出注重生产的精耕细作化,排除D项。故选C项。2.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从中央到郡县再到乡里有一套层层隶属的行政系统。但越往基层,官僚越少。基层社会的众多公共事务由农户通过宗族或者村落来处理,即“民事民治”。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A.存在严重割据隐患 B.长期遵循宗法制原则C.继承了原始民主传统 D.体现了一定的多元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由材料可知,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在县以下社会治理中采取整齐划一的官僚化手段的情形较少,而依靠风俗各异的民间社会组织的情形较多,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具有一定的多元特征,D项正确;县以下的宗族自治不足以形成严重的割据隐患,排除A项;地方宗族势力进行地方治理时不完全遵循宗法制原则,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原始民主传统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隋炀帝在长安建国门外置东、南、西、北四方馆,并各设使者一人,以接待周边少数民族,并与之贸易,每个使者署下设典护、叙职、叙仪、监府、监置。其中“监置掌安置其驼马船车,并纠察非违;互市监及副掌互市,参军事出入交易”。材料说明了隋炀帝时期()A.国家控制商业 B.民族间贸易繁荣 C.政府税收大增 D.民间交易较频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炀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隋炀帝置四方馆接待周边少数民族,与之贸易,设置专门官员进行管理,说明民族间贸易繁荣,B项正确;材料只是说管理,不是控制商业,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税收变化,排除C项;材料是关于民族间贸易的,不能得出民间交易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4.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针对“抽点中男入伍”的问题多次下发文书,时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始终“不肯署敕”。太宗即使当面讯问魏征,也无力改变其态度,只得作罢。这表明当时()A.程序正义得到尊重 B.君主权威遭到削弱C.三省分工较为明确 D.施政强调以民为本【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但当政令不当,门下省可以驳回,故对于材料唐太宗签署的敕文,魏征不肯署敕,符合工作程序与职权,最终太宗只得作罢,合规程序得到落实,A项正确;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君权得到强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门下省具有封驳权,并不是强调三省分工的明确,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施政强调以民为本,排除D项。故选A项。5.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看,东京城市里的坊制已被废除,店铺住宅混杂,城市中设置了消防队和瞭望台。这说明北宋时期()A.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B.东京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C.商品交易突破时空限制 D.东京地区土地利用率较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东京城市里的坊制已被废除,店铺住宅混杂,城市中设置了消防队和瞭望台”和所学可知,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宋朝时期的城市突破市坊分开的限制,并且设置了消防队和瞭望台,说明的是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布局,A项正确;材料与基础设施完善无关,且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排除C项;材料与土地利用率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据史料记载,清朝某一时期直隶、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山西等20多个地区已经种植玉米。这一时期最早可能出现在()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乾隆时期 D.道光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清朝某一时期,中国大规模的种植玉米,据所学知识可知,玉米是在明朝引入中国的,清乾隆时期因为人口的大量增加,原产于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玉米,在中国得到了普遍种植,C项正确;顺治时期是清朝刚刚入关的时候,那个时候玉米还没有得到普遍的种植,排除A项;康熙时期是乾隆时期之前,玉米也没有得到这样大规模的种植,排除B项;道光时期已经是清朝的中后期,玉米的种植早已普遍高,所以它不可能是材料中叙述的现象,最早出现的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7.18—19世纪早期,中国茶叶大量出口英国。茶叶不仅成为当时英国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成了东印度公司和英国政府的重要财源。英商在经销中国商品的过程中,为了取得收支平衡,必须运来大批的白银填补逆差。这些现象()A.保证了东印度公司的繁荣 B.提升了英国民众生活水准C.加剧了中英贸易往来的矛盾 D.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19世纪早期(世界)。根据材料“18—19世纪早期,中国茶叶大量出口英国英商在经销中国商品的过程中,为了取得收支平衡,必须运来大批的白银填补逆差。”并结合所学可知,18—19世纪早期,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处于贸易顺差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英国处于贸易逆差不利地位,这种情势引起英国的不满,激化中英贸易间的矛盾,C项正确;“保证了东印度公司的繁荣”与材料“英商在经销中国商品的过程中,为了取得收支平衡,必须运来大批的白银填补逆差。”相矛盾,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英国民众生活水准,排除B项;18—19世纪早期,中国民族工业尚未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8.1922—1926年,孙中山认为要在中国取得革命与建设的成功,就必须“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他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得到启发,决定效法苏俄实行“以党治国”,建立一个“超越欧美”之上的新式共和国。孙中山提出这一观点的直接目的是()A.改变社会性质 B.发展资本主义 C.实现民主共和 D.集中党的权力【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1922—1926年(中国)。孙中山主张以政党的力量改造国家,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强调“以党治国”,而苏俄的“以党治国”的前提是党的权力较为集中,因此孙中山提出这一观点的直接目的是集中党的权力,D项正确;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加强党的力量并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因此A项不是直接目的,排除A项;发展资本主义属于经济层面的内容,而孙中山的政党理念属于政治层面内容,因此B项不是直接目的,排除B项;实现民主共和是孙中山的主要目的,而非直接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9.下表所示为1959—1963年我国城市化率。这种变化趋势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时间城市化率1959年18.41%1960年19.75%1961年19.29%1962年17.33%1963年1684%A.中共八大的胜利召开 B.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C.“四个现代化”的提出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59—196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59—1963年我国城市化率。”可知,1960年至1963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有所下降,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进入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从1960年开始,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材料所述现象正是其调整的影响,B项正确;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排除A项;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的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排除C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使农村生产力受到灾难性的破坏,排除D项。故选B项。10.如图所示是2017—2021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情况。据此可以得出,此时()A.中国经济国际影响力增强 B.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C.国际储备货币更加多样化 D.中外贸易规模增速逐步提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7—2021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2017年2021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反映了中国经济国际影响力增强,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所在比例依然很小,不能说明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其他国际储备货币的情况,不能得出“国际储备货币更加多样化”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中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依然很小,不能说明中外贸易规模增速在逐步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11.学术界普遍认为,小麦起源于距今8500年至7500年的西亚。美洲玛雅人早在7000前就在危地马拉南部海岸种植玉米。中国余姚河姆渡出土的一批炭化稻谷,经测定其绝对年龄已有6700岁。这表明农业起源具有()A.不均衡性 B.多元性 C.封闭性 D.流动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差不多同一时间都出现了原始农业,这表明农业起源具有多元性,B项正确;材料只是列举了不同地方出现了原始农业,无法说明其不均衡性,排除A项;只是列举不用地区文明几乎同时出现了原始农业,并没有提到他们之间是封闭的,事实上,各个不同地区的文明是存在交流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2.1181年,英国国王亨利二世颁布《军队敕令》改组民军,该敕令规定:所有自由人,上至贵族,下至普通平民,都必须承担军事义务;每年农闲季节必须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军训;所有自由人都必须郑重宣誓,保证绝对遵从国王的命令。这些规定旨在()A.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B.抑制贵族特权C.推动英国社会转型 D.强化封建王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181年(英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英国国王亨利二世颁布的《军队敕令》规定封建领主、自由民和市民必须置备的武器,以及依法律手段保障军用武器装备供应,保证为王国服军役制度的落实,强化封建王权,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财政问题,排除A项;“抑制贵族特权”只是手段,而非根本意图,排除B项;规定强化封建王权,未推动英国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型,排除C项。故选D项。13.在中世纪的西欧,瘟疫被认为是上帝对人类罪孽的惩罚,患病之人是因自身罪恶而致病的;14世纪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瘟疫只是一种生理病痛,只要措施得当是可以战胜的。这一转变()A.反映了人们对疫病的理性认识 B.得益于瘟疫传播途径被阻断C.说明宗教改革取得阶段性胜利 D.是近代科学革命兴起的结果【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根据材料可知,早期人们认为瘟疫是上帝对人类罪孽的惩罚,后来逐渐认识到瘟疫只是一种生理病痛,反映了人们对疫病的理性认识,A项正确;这一转变得益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医疗卫生的进步,“得益于瘟疫传播途径被阻断”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排除C项;此时近代科学革命还未兴起,排除D项。故选A项。14.1804年3月,法国颁布实施《法国民法典》,其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不可侵犯性,还确认了自由平等的原则,民众在民法上是自由平等的。伴随着法国军队进入德意志、比利时、意大利北部等地,这部法典在欧洲得到大力推行。该法典的推行()A.打击了欧洲国家的封建势力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高潮的到来C.标志着法国大革命取得成功 D.助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初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法国民法典》随着拿破仑战争传入欧洲其他国家,并得到大力推行,这有利于《法国民法典》确立的保护私有财产、自由平等等原则在欧洲国家的传播与推广,有利于打击欧洲国家的封建势力,A项正确;法国大革命期间,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掌握国家政权,标志着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排除B项;材料强调《法国民法典》的推广对欧洲产生的影响,与法国大革命无关,排除C项;《法国民法典》的传播打击了欧洲国家的封建势力,但没有助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势,排除D项。故选A项。15.如表所示为1811—1871年英国人口的职业分布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占比职业部门时间农业工商业其他1811年35%45%20%1841年20%43%37%1871年14%55%31%A.重商主义的兴起 B.人们择业观转变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农业经济的衰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11—1871年英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表中职业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工商业比例逐渐增长,且比重占一半以上,工业发展较快,农业比重下降,说明工业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其他职业比重逐渐上升,综合来看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C项正确;15世纪以后,重商主义逐渐兴起,排除A项;人们择业观是受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的,排除B项;农业比重下降不意味着农业经济的衰退,排除D项。故选C项。16.二战后,由房地产商和大零售商在城市郊区建造购物中心发展并趋于成熟。购物中心通常是一个由管理机构协调和规划,聚集一系列零售商和超级市场的场所。该商业模式得以推广的直接原因是()A.郊区人口稀少 B.城郊交通改善 C.郊区环境美化 D.政府追求效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能够在郊区建造大型的购物中心与当时的高速路修建、汽车的发展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B项正确;材料与郊区人口稀少、环境美化及政府追求效益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亚季风带的充沛降水与华北、江淮与江南的辽阔冲积平原的优良宜农条件,使东亚大陆很早就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规模巨大的人口——经济——文明复合体。中华文明的独创性与高度发展水平,使古代中国人有很强的自信心与包容性,不畏惧开放,乐于与其他民族交往,并学习其优秀成果。中华文明史上也没有跨洋越海侵夺他人国土财富、划分势力范围的弱肉强食传统。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各国人民不畏旅途艰险往来于东西之间,“丝绸之路”就是这样形成的。——摘编自郭建龙《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材料二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要在现有的国际规则下和平发展,寻求新的生长空间的。从中国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极其巨大的生产力。而过去那种靠投资、出口,不计资源、环境与劳动力消耗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从国际条件看,既往一二百年中,世界形成了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与多数发展中国家对立的局面,西方国家从未真正关心过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福祉。这些国家若能选择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不但能改善其本国的经济,也创造了更大的社会需求,进而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成长空间。——摘编自梁昊光、张耀军《一带一路》(1)根据材料一、概述“丝绸之路”开通的主要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汉代丝绸之路与当代“一带一路”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中国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措施。【答案】(1)条件:中国的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繁荣。中华文明的发展水平较高,具有独特性、创造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其他古文明对中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求。(2)共同点:建立在中国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坚持和平发展,友好往来,合作共赢。基于双方共同的需求。都是国际友好交流的大通道。都促进了中外文明交流。(答出两点即可)措施:倡议设立“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解析】【小问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焊汉代(中国)。条件:根据材料“东亚季风带充沛降水与华北、江淮与江南的辽阔冲积平原的优良宜农条件,使东亚大陆很早就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规模巨大的人口——经济——文明复合体”可知,中国的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繁荣;根据材料“中华文明的独创性与高度发展水平,使古代中国人有很强的自信心与包容性,不畏惧开放,乐于与其他民族交往,并学习其优秀成果”可知,中华文明的发展水平较高,具有独特性、创造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根据材料“历史上各国人民不畏旅途艰险往来于东西之间”可知,其他古文明对中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求。【小问2】本题为对比类、特点类材料题。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材料“从中国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极其巨大的生产力”可知,当代中国综合实力较强,汉代经济实力也很强,因此汉代丝绸之路与当代“一带一路”的共同点建立在中国经济繁荣的基础上;根据材料“中华文明史上也没有跨洋越海侵夺他人国土财富、划分势力范围的弱肉强食传统”“是要在现有的国际规则下和平发展,寻求新的生长空间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坚持和平发展,友好往来,合作共赢;根据材料“ 不但能改善其本国的经济,也创造了更大的社会需求,进而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成长空间。“中华文明的独创性与高度发展水平,使古代中国人有很强的自信心与包容性”可知,基于双方共同的需求;从地位和影响看,汉代丝绸之路与当代“一带一路”都是国际友好交流的大通道,都促进了中外文明交流。第二小问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倡议设立“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隋朝开始经唐朝健全的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唐代科举取士分为制举和常举两大类。制举由皇帝特旨召试,多临时设置,意在选拔特殊人才。常举为例行的定期考试,通常每年举行。常举科目有秀才、进士、明经等,其中最重要的为明经、进士两科。当时的高官多出身于进士科,非进士出身者,即便位极人臣,也难享时人美誉,因此进士科极受人们重视,每年应试者少则八九百,多至一两千,而考取仅十余人。——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材料二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更多地参与政治事务,要求建立廉洁和有效率的政府,要求公职更广泛地向社会敞开,使有才能的人加入政府。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机会均等、自由竞争,而旧的官僚机构不能适应这种需要。社会大生产的发展,使政府不断扩大对社会事务管理内容。“分赃制”导致政府工作的不连续、不稳定,影响了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为英国通过公开、平等、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提供了依据。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科举制是“机会均等”的象征,他们以考试择官作为武器与恩赐制、政党分肥制作斗争。——摘编自陆国泰等《国家公务员管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确立和发展科举制的政治基础,并列举唐以后科举制发展演变的史实。(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确立文官制度的原因。【答案】(1)政治基础: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史实:宋代“取士不问家世”;明代推行南北分卷制度、八股取士;1898年,维新派议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1905年,清廷决定废除科举制。(答出两点即可)(2)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国家管理职能扩展,管理事务复杂,亟须建立近代文官体系;政党分肥制的弊端凸显;人们受教育程度提高,要求平等参政;克里米亚战争暴露官员能力问题;中国科举制的影响。(答出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和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政治基础,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第二小问史实,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宋代“取士不问家世”;明代推行南北分卷制度、八股取士;1898年,维新派议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1905年,清廷决定废除科举制。【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二“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更多地参与政治事务,要求建立廉洁和有效率的政府,要求公职更广泛地向社会敞开,使有才能的人加入政府”“政府不断扩大对社会事务管理内容”可得出工业革命的开展,国家管理职能扩展,管理事务复杂,亟须建立近代文官体系;据材料二“‘分赃制’导致政府工作的不连续、不稳定,影响了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政党分肥制的弊端凸显;据材料二“使有才能的人加入政府”“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科举制是‘机会均等’的象征,他们以考试择官作为武器与恩赐制、政党分肥制作斗争”可得出人们受教育程度提高,要求平等参政;中国科举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克里米亚战争暴露官员能力问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洋务运动首开学习西方医学教育办学经验的先河,为中国传统中医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打破了中国医学教育单一中医学课程结构的框架。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苏联为师,形成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