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探讨与实践手册_第1页
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探讨与实践手册_第2页
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探讨与实践手册_第3页
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探讨与实践手册_第4页
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探讨与实践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探讨与实践手册TOC\o"1-2"\h\u1616第一章: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概述 2221421.1新型三农村概念解析 24490第二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三农村 3324651.1.1引言 3143761.1.2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3131381.1.3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的实践摸索 431271.1.4引言 488491.1.5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定义及意义 4153201.1.6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实践摸索 423732第三章:农村经济组织发展 5284091.1.7农村合作社概述 5268291.1.8农村合作社建设的重要性 5317071.1.9农村合作社建设的关键环节 5188801.1.10农业企业概述 6288801.1.11农业企业培育的重要性 660391.1.12农业企业培育的关键环节 69423第四章: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6143861.1.13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 6199251.1.14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7232201.1.15创新农村信贷产品 7212961.1.16创新农村保险产品 7130861.1.17创新农村支付服务 77981.1.18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88179第五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8200711.1.19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 8291541.1.2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84821.1.2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 835181.1.22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8299551.1.2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 990481.1.24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97645第六章:农产品加工与营销 9184151.1.25原料生产环节 9159421.1.26加工环节 9310561.1.27包装环节 10150941.1.28物流环节 10304371.1.29销售环节 10299231.1.30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1021091.1.31优化线下销售渠道 10322881.1.32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 10176221.1.33提升农产品营销服务能力 103846第七章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 11202701.1.34乡村旅游资源概述 1114061.1.35乡村旅游资源分类 11177661.1.36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11183251.1.37休闲农业概述 11317441.1.38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类型 12275941.1.39休闲农业发展模式选择与实施 1231609第八章: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 12237331.1.40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2163381.1.41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1369031.1.42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 13289981.1.43生态农业建设措施 136033第九章: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14183621.1.44背景与意义 14128211.1.45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1458061.1.46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143431.1.47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15117021.1.48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 156301.1.49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 1522987第十章: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实践案例 16270101.1.50背景 16301821.1.51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16266391.1.52实践措施 16117231.1.53经济效益 1685431.1.54社会效益 16276401.1.55生态效益 17第一章: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概述1.1新型三农村概念解析新型三农村,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为核心,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优势,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进步的一种新型农村发展模式。新型三农村强调农村与城市的互动融合,实现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具体来说,新型三农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等多元化产业,提高农村产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2)人才培育: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有技术、懂市场、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为新型三农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3)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4)社会保障: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生活质量。(5)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特点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创新性: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在产业发展、人才培育、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创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2)互动性:新型三农村强调农村与城市的互动融合,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3)可持续性: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保障农村可持续发展。(4)长效性: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注重解决农村发展的根本问题,通过创新机制,形成长效发展机制。(5)系统性: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涵盖了产业发展、人才培育、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形成了系统性的发展格局。(6)地域性: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实现地域特色发展。通过对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的概述,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种具有创新性、互动性、可持续性、长效性、系统性和地域性的农村发展模式,对于推动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三农村第一节土地流转机制创新1.1.1引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产力的提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土地流转机制创新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1.1.2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的必要性(1)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土地流转机制创新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土地细碎化现象,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流转机制创新有助于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向其他产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3)促进农业现代化。土地流转机制创新有利于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1.1.3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的实践摸索(1)政策引导。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有经营能力的农业企业或种植大户。(2)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平台,为农民提供土地流转信息、政策咨询、合同签订等服务。(3)土地流转模式创新。积极摸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如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满足不同农民的土地流转需求。第二节土地规模化经营摸索1.1.4引言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定义、意义及实践摸索等方面进行探讨。1.1.5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定义及意义(1)定义。土地规模化经营是指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通过科学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2)意义。土地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效益;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1.1.6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实践摸索(1)政策支持。应加大对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金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区域特色,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农业产值。(4)推广农业新技术。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技术水平。(5)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培育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通过以上摸索,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不断深化,新型三农村建设将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第三章: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第一节农村合作社建设1.1.7农村合作社概述农村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农民自愿联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农村合作社旨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1.1.8农村合作社建设的重要性(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村合作社能够整合农民资源,实行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合作社通过开展多种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3)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合作社可以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4)增强农村社会凝聚力:农村合作社能够加强农民之间的联系,提高农村社会凝聚力。1.1.9农村合作社建设的关键环节(1)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合作社的组织建设,明确合作社的组织架构、职能定位和发展目标。(2)人才培养:注重农村合作社人才的培养,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3)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村合作社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4)优化服务:加强农村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第二节农业企业培育1.1.10农业企业概述农业企业是指以农业为主营业务,具备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农业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1.11农业企业培育的重要性(1)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企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附加值。(2)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农业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引领农业技术进步。(3)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企业通过吸纳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4)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农业企业可以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融合。1.1.12农业企业培育的关键环节(1)优化政策环境:完善农业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为农业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2)加强科技创新:鼓励农业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3)拓展市场渠道:帮助农业企业拓展市场,提高产品市场份额。(4)培育人才队伍:加强农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5)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农业企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第四章: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第一节农村金融服务现状1.1.13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服务逐渐受到重视。在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金融服务已逐步渗透到农村地区。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农业保险、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1.1.14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尽管农村金融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金融服务覆盖率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数量较少,金融服务半径较大,导致部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不足。(2)金融服务产品单一。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种类较少,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多元化需求。(3)金融服务效率较低。农村金融服务流程繁琐,审批周期长,导致农村居民在融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4)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风险防范机制尚不健全,容易导致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的风险暴露。第二节金融服务产品创新1.1.15创新农村信贷产品(1)小额贷款。针对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推出小额贷款产品,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发放效率。(2)农业产业链融资。以农业产业链为基础,为农村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3)农村消费贷款。针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推出消费贷款产品,助力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1.1.16创新农村保险产品(1)农业保险。开发针对不同农作物、养殖业的保险产品,提高农业风险防范能力。(2)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推出适合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产品,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问题。(3)农村医疗保险。完善农村医疗保险体系,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1.1.17创新农村支付服务(1)互联网支付。推广互联网支付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提高农村居民支付便捷性。(2)移动支付。推广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普及,降低农村居民支付成本。(3)金融科技创新。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1.1.18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1)政银合作。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2)金融服务外包。金融机构将部分业务外包给专业机构,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3)农村金融服务综合体。打造集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综合体,满足农村居民多元化需求。第五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第一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1.1.19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1.1.2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脱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不完善等。1.1.2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1)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质量。(2)优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推广体系。(3)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4)培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第二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1.1.22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关键作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指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的体系。1.1.2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1)政策服务:制定和完善农业科技政策,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政策支持。(2)技术服务:提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3)市场服务:开展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农产品市场开拓、农业产业升级等服务。(4)金融服务: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信贷、保险、投资等服务。1.1.24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1)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2)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能力。(3)优化农业科技服务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4)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5)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与农村金融、市场、政策等方面的协同,形成合力。第六章: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第一节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构建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是新型三农村经营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建旨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下是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构建的几个关键环节:1.1.25原料生产环节原料生产是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起点,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蔬、畜牧产品等。为保证原料质量,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1.1.26加工环节加工环节是将原料转化为初级加工产品或深加工产品的重要环节。应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加工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要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1.1.27包装环节包装环节对提高农产品加工产品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应重视农产品包装设计,采用环保、安全、美观的包装材料,提升产品外在质量。1.1.28物流环节物流环节是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中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关键环节。应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配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1.1.29销售环节销售环节是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终端,关系到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应创新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二节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从几个方面探讨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1.1.30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互联网的普及,线上销售已成为农产品营销的重要渠道。应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网络渠道,拓宽农产品销售范围,提高销售额。1.1.31优化线下销售渠道线下销售渠道是农产品营销的基础。应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1.1.32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1)体验营销:通过举办农产品采摘体验活动、农产品展销会等形式,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2)故事营销:将农产品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生产故事融入营销策略,提高农产品的情感价值。(3)品牌营销: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4)联盟营销:与相关产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农产品,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1.1.33提升农产品营销服务能力(1)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建设,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帮助农民合理调整生产结构。(2)培育农产品营销人才,提高农民的营销意识和能力。(3)建立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营销服务。通过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构建和营销渠道创新,有助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第七章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第一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1.1.34乡村旅游资源概述乡村旅游资源是指在农村地区,以自然环境、农业景观、乡村文化、民俗风情等为基础,能够吸引游客前来游览、度假、休闲的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1.35乡村旅游资源分类(1)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山水风光、田园风光、生态景观等。(2)农业景观资源:包括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基地、农业文化遗产等。(3)乡村文化资源:包括民间艺术、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等。(4)休闲度假资源:包括乡村民宿、农家乐、康养基地等。1.1.36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策略(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挖掘特色,打造品牌: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3)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满足游客需求。(4)加强宣传推广,拓展市场: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扩大乡村旅游市场影响力。第二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1.1.37休闲农业概述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休闲度假、体验农业、康养娱乐等为主要内容,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度假等服务。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是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1.1.38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类型(1)农业观光型:以农业生产过程、农业景观为主要观赏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体验。(2)休闲体验型:以农业体验活动为主要内容,让游客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体验乡村生活。(3)农业科普型:以普及农业知识、传播农业文化为主要目标,开展农业科普教育活动。(4)生态康养型: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开展康养、度假等活动。(5)农业创意型:以农业为基础,融入创意元素,打造独特的休闲农业产品。1.1.39休闲农业发展模式选择与实施(1)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选择合适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2)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应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3)创新经营,提升盈利能力:通过创新经营模式,提高休闲农业的盈利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4)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加强农民合作社、企业、等各方合作,实现休闲农业的共赢发展。第八章: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第一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1.1.40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污染: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水体污染;养殖业废弃物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2)生活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不规范,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导致水体、土壤污染。(3)工业污染:农村小企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1.1.41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1)加强农业生产污染治理(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2)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病虫害防治技术;(3)加大对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推广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2)提高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水平(1)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2)完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推广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3)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保证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3)严格农村工业污染治理(1)加强农村小企业环境监管,严格环评审批和环保“三同时”制度;(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企业污染治理水平;(3)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第二节生态农业建设1.1.42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生态农业建设是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农业具有以下特点:(1)资源利用高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环境友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3)生态系统稳定: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平衡。1.1.43生态农业建设措施(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1)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推广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2)发展特色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3)推广立体农业、循环农业等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2)推广生态农业技术(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农业技术;(2)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保持土壤肥力;(3)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环境污染。(3)完善生态农业政策体系(1)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3)加强生态农业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第九章: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第一节农村社区建设1.1.44背景与意义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步伐的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已成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农村社区建设旨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1.45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1)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改善。(2)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包括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3)社区管理与服务:加强农村社区管理,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包括社区组织建设、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社区活动开展等。(4)社区文化建设:培育农村社区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5)社区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社区环境整治,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包括农村垃圾处理、村庄绿化、生态环境保护等。1.1.46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1)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在社区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2)社会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形成社会、市场多元投入机制。(3)试点示范: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4)人才培养:加强农村社区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素质,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第二节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1.1.47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当前,农村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农村社会治理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有助于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效能,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1.1.48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1)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优化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结构,提高政权组织效能。(2)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优化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3)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矛盾预防与化解机制:加强农村社会矛盾排查化解,预防社会矛盾升级;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4)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加强农村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