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培训教材特色农业种植技术手册_第1页
农民培训教材特色农业种植技术手册_第2页
农民培训教材特色农业种植技术手册_第3页
农民培训教材特色农业种植技术手册_第4页
农民培训教材特色农业种植技术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民培训教材特色农业种植技术手册TOC\o"1-2"\h\u20298第一章:特色作物种植概述 2268921.1特色作物的定义及分类 2144111.2特色作物的市场前景 331404第二章:种植环境选择与改良 3210192.1土壤选择与改良 390312.2气候条件分析 4204312.3水资源管理 414020第三章: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 556743.1种子选择与处理 5279903.2播种方法与技巧 5125903.3播种后管理 619775第四章: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 6141294.1植物营养需求 682154.2施肥原则与方法 734904.3有机肥料应用 714079第五章:病虫害防治技术 8258205.1常见病虫害识别 875815.1.1概述 8111975.1.2病害识别 866245.1.3虫害识别 82275.2防治方法与策略 917395.2.1概述 958035.2.2农业防治 9191815.2.3化学防治 9267415.2.4生物防治 9284505.3生物防治技术 9211765.3.1概述 9165965.3.2天敌利用技术 10278695.3.3抗生素利用技术 107285.3.4植物源农药利用技术 1015121第六章:灌溉与排水技术 1027116.1灌溉方式选择 10162246.2灌溉制度与水量控制 10212906.3排水系统设计与维护 1127855第七章:农业机械化应用 1178137.1农业机械化概述 11216047.2农业机械选型与使用 11156037.2.1农业机械选型原则 11253937.2.2农业机械使用方法 1154817.3机械维护与管理 124727.3.1机械维护 1275487.3.2机械管理 1210537第八章:特色作物收获与加工 1297298.1收获时间与方法 12237598.2加工技术与设备 13188388.3品质保障与储存 1317435第九章:农民合作社与市场营销 14298739.1农民合作社建设 1467669.1.1合作社组织架构 14314629.1.2合作社成员权益保障 14153299.1.3合作社内部管理 1429379.1.4合作社政策支持 14307299.2市场营销策略 14101139.2.1市场调研 14256189.2.2产品定位 1436219.2.3营销渠道拓展 14282979.2.4营销推广 15306499.3品牌建设与推广 15190769.3.1品牌定位 15324519.3.2品牌设计 15135859.3.3品牌推广 15200229.3.4品牌保护 1528431第十章: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 15981810.1农业政策解读 152224110.1.1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15570410.1.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151038810.1.3农业科技创新政策 163016910.1.4农业绿色发展政策 162469810.2法律法规概述 161957910.2.1农业法律 162335810.2.2农业行政法规 162951810.2.3农业部门规章 162662610.2.4地方性法规 163006010.3农业知识产权保护 162560810.3.1植物新品种权 16188010.3.2农业专利 172993110.3.3农业商标 173042810.3.4农业地理标志 17第一章:特色作物种植概述1.1特色作物的定义及分类特色作物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下,具有独特品质、较高经济价值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作物。它们通常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既包括传统作物的新品种,也包括新开发的具有特殊用途的作物。特色作物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按照生长环境分类,特色作物可分为:(1)山地特色作物:如茶叶、咖啡、中药材等。(2)平原特色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等。(3)水生特色作物:如莲藕、茭白、水芹等。(4)设施特色作物:如温室蔬菜、水果、花卉等。按照用途分类,特色作物可分为:(1)食用特色作物:如红薯、紫薯、马铃薯等。(2)药用特色作物:如人参、黄芪、枸杞等。(3)观赏特色作物:如牡丹、菊花、兰花等。(4)工业特色作物:如橡胶、麻类、糖料等。1.2特色作物的市场前景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特色作物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特色作物的市场前景:(1)消费需求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特色作物具有独特的口感、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绿色食品的追求。(2)政策扶持:我国高度重视特色农业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科技支持,推动特色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值的提升。(3)市场竞争优势:特色作物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降低了市场竞争压力。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品牌,特色作物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4)产业链延伸:特色作物产业链较长,从种植、加工、销售到文化旅游等多个环节,为农民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特色作物种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为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特色作物种植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章:种植环境选择与改良2.1土壤选择与改良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其选择与改良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选择种植土壤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土壤类型:根据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例如,水稻适宜在水稻土上种植,而小麦、玉米等作物适宜在壤土或沙壤土上种植。(2)土壤肥力:选择肥力较高的土壤,有利于作物生长。土壤肥力包括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等指标。对于肥力较低的土壤,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化肥等方法进行改良。(3)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影响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沙质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较差,但透气性好;黏质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透气性较差。根据作物需求,选择适宜的土壤质地。(4)土壤酸碱度:不同作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不同。例如,茶叶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而小麦、玉米等作物适宜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长。对于酸碱度不适宜的土壤,可通过施用石灰、石膏等物质进行改良。2.2气候条件分析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在选择种植环境时,以下气候因素需重点分析:(1)气温:气温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速度和生育期。不同作物对气温的适应性不同,如喜温作物水稻、棉花等,喜凉作物小麦、大麦等。(2)降水:降水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过多或过少的降水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在选择种植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降水分布特征。(3)光照: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速度。不同作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如喜光作物玉米、大豆等,耐阴作物茶叶、中药材等。(4)风力:风力对作物生长有一定影响。强风容易导致作物倒伏,影响产量。在选择种植环境时,要考虑当地的风力状况。2.3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管理水资源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1)水源选择: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选择合适的水源。水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降水。在选择水源时,要充分考虑水质、水量和供水稳定性等因素。(2)灌溉方式:根据作物需求、土壤特性和水源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常见的灌溉方式有漫灌、喷灌、滴灌等。合理选择灌溉方式,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排水系统: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防止土壤过度湿润,影响作物生长。排水系统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在雨季来临前,要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4)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水体污染和过度开发。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同时要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防止过度开采导致水位下降。第三章: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3.1种子选择与处理种子选择是保证农业生产高效、优质的关键环节。在选择种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具有较高纯度、净度、发芽率和千粒重的种子。(2)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的品种。(3)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种子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清选:将种子中的杂质、破损种子、病粒等去除,以提高种子纯度和净度。(2)消毒: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其他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种子消毒,预防病虫害。(3)浸种:将消毒后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使种子吸水膨胀,提高发芽率。(4)催芽: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促使种子发芽。3.2播种方法与技巧播种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种子类型、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来确定。以下为常见的播种方法及技巧:(1)撒播:适用于小粒种子,如蔬菜、花卉等。撒播时,应保持种子间距均匀,避免重叠。(2)条播:适用于中粒种子,如小麦、玉米等。条播时,应根据土壤湿度、种子大小和作物需求调整行距和播深。(3)点播:适用于大粒种子,如豆类、花生等。点播时,应根据种子大小和土壤条件确定播深和行距。(4)穴播:适用于块茎类作物,如马铃薯、红薯等。穴播时,应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确定穴距和播深。播种技巧:(1)播种前应保证土壤疏松、平整,有利于种子发芽和生长。(2)播种时,应根据土壤湿度、种子大小和作物需求调整播深,避免过深或过浅。(3)播种后,应及时覆土,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发芽。3.3播种后管理播种后管理是保证种子顺利发芽、生长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播种后管理的主要内容:(1)保温:根据作物需求和当地气候条件,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地膜、搭建保温棚等。(2)保湿: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发芽和生长。应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变化适时灌溉。(3)除草:及时清除杂草,减少杂草对作物生长的影响。(4)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发觉病虫害及时防治,保证作物生长健康。(5)追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适时追肥,提高产量和品质。(6)间苗、定苗:合理调整作物密度,保证作物生长空间,提高产量和品质。第四章: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4.1植物营养需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植物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等大量元素,以及铁、锰、铜、锌、硼、钼等微量元素。不同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和比例存在差异,因此,合理配置植物营养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氮元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需求量最大的营养元素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氮元素主要参与植物蛋白质的合成,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磷元素对植物的能量代谢、细胞分裂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物抗逆能力。钾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能够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提高作物抗病性和抗逆性。植物还需要吸收一定量的钙、镁、硫等大量元素,以及铁、锰、铜、锌、硼、钼等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各自的作用,如钙元素能够促进细胞壁的形成,增强植物抗病性;镁元素参与叶绿素合成,促进光合作用;硫元素参与蛋白质合成,提高植物抗逆能力等。4.2施肥原则与方法施肥原则是根据植物营养需求、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目标,合理施用肥料,实现作物高产、优质、环保的目的。施肥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衡施肥:根据植物营养需求,合理搭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保持土壤养分平衡。(2)适时施肥:根据植物生长周期和土壤肥力状况,选择合适的施肥时期。(3)适量施肥:根据作物产量目标、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确定合理的施肥量。(4)环保施肥:选用环保型肥料,减少化肥用量,防止土壤污染。施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肥:在作物播种前,将肥料施入土壤,为作物生长提供基础养分。(2)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植物营养需求,适时施用肥料。(3)叶面施肥:将肥料溶液喷洒在植物叶面上,快速补充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4.3有机肥料应用有机肥料是指含有有机质的肥料,如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绿肥等。有机肥料具有以下特点:(1)养分丰富: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及丰富的微量元素。(2)改良土壤:有机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保水和保肥能力。(3)促进微生物活性:有机肥料中的有机质是土壤微生物的食物来源,能够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4)环保:有机肥料来源于自然,对环境友好,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应用有机肥料具有以下作用:(1)提高作物产量:有机肥料中的营养元素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求,提高作物产量。(2)改善作物品质: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吸收养分,改善作物品质。(3)减轻环境污染:有机肥料替代部分化肥,减少化肥用量,减轻土壤污染。(4)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机肥料的应用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五章:病虫害防治技术5.1常见病虫害识别5.1.1概述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农民朋友们需要对常见病虫害进行准确识别。本节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虫害及其识别方法。5.1.2病害识别病害是指由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病害及其识别方法:(1)稻瘟病:叶片出现不规则病斑,病斑边缘呈深褐色,灰白色。严重时,叶片枯死。(2)纹枯病:叶片出现褐色病斑,病斑中心有灰白色霉层。(3)霜霉病:叶片出现黄绿色病斑,病斑边缘不明显,严重时叶片枯死。5.1.3虫害识别虫害是指由昆虫、螨类等动物引起的植物损害。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虫害及其识别方法:(1)稻飞虱:成虫体长34毫米,翅透明,前翅具褐色斑纹。若虫体色淡黄,群居在稻丛基部。(2)稻螟虫:成虫体长1015毫米,翅展2530毫米,翅白色。幼虫取食稻叶,严重时导致叶片枯死。(3)蚜虫:体长12毫米,绿色或黑色。若虫群居在叶片背面,吸取植物汁液。5.2防治方法与策略5.2.1概述针对病虫害的防治,农民朋友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以下为几种常见的防治方法与策略。5.2.2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品种,降低病害发生概率。(2)合理轮作:合理搭配作物种植,减少病原菌的累积。(3)加强栽培管理:保持土壤湿润、疏松,适时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5.2.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使用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相应的农药。(2)适时施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施药,避免病情恶化。(3)合理用药:遵循农药使用指南,控制用药量,避免产生抗药性。5.2.4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对病虫害进行控制。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1)利用天敌:引入害虫的天敌,如捕食性昆虫、病原微生物等。(2)利用抗生素:施用生物源抗生素,如链霉素、多抗霉素等。(3)利用植物源农药:提取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制成农药。5.3生物防治技术5.3.1概述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节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防治技术。5.3.2天敌利用技术(1)捕食性昆虫:引入捕食性昆虫,如瓢虫、草蛉等,控制害虫数量。(2)寄生性昆虫:引入寄生性昆虫,如赤眼蜂、寄生蝇等,寄生在害虫体内,使其死亡。5.3.3抗生素利用技术(1)提取植物源抗生素:从植物中提取抗生素,如大蒜素、苦参碱等。(2)利用微生物源抗生素: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抗生素,如链霉素、多抗霉素等。5.3.4植物源农药利用技术(1)提取植物活性成分:从植物中提取具有杀虫、杀菌作用的活性成分,如除虫菊素、鱼藤酮等。(2)制备植物源农药:将植物活性成分制成农药,用于防治病虫害。第六章:灌溉与排水技术6.1灌溉方式选择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环,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节约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灌溉方式及其特点:(1)漫灌:将水均匀地漫过土地,适用于地势平坦、土壤渗透性较差的地区。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耗水量大,易造成土壤盐碱化。(2)喷灌: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到作物上,适用于多种地形和土壤类型。优点是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缺点是设备投入较大,维护成本较高。(3)滴灌:将水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及经济作物种植。优点是水分利用率高,减少杂草生长,缺点是管道铺设复杂,投资较大。(4)微灌:类似于滴灌,但水流量更小,适用于珍贵作物和花卉种植。优点是精确控制水量,减少病虫害,缺点是设备成本高,维护难度大。6.2灌溉制度与水量控制灌溉制度的制定和水量控制是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关键。以下是灌溉制度与水量控制的相关内容:(1)灌溉制度: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次数。灌溉制度包括灌溉周期、灌溉定额、灌溉次数等。(2)水量控制:通过水位、流量等参数监测,保证灌溉过程中水量合理分配。水量控制方法包括:①定时灌溉;②按需灌溉;③自动化灌溉。6.3排水系统设计与维护排水系统是农业生产中防止土壤盐碱化和减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以下是排水系统设计与维护的相关内容:(1)排水系统设计:根据地形、土壤性质、作物需水规律等因素,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主要包括明沟排水、暗管排水、垂直排水等。(2)排水系统维护:定期清理排水沟、管道,保证排水系统畅通。同时对排水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证其正常运行。在灌溉与排水技术的应用中,农民朋友们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和排水系统,以实现高效农业生产。第七章:农业机械化应用7.1农业机械化概述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各种农业机械代替人力、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目前已在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种植、设施农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7.2农业机械选型与使用7.2.1农业机械选型原则(1)适应性原则: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作物种类和种植模式,选择适合的农业机械。(2)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高的农业机械。(3)安全性原则:保证农业机械在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4)可靠性原则:选择功能稳定、故障率低的农业机械。7.2.2农业机械使用方法(1)操作前准备:了解农业机械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相关安全规定。(2)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注意观察农业机械的工作状态,保证作业质量。(3)作业结束后的保养:及时对农业机械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保养工作,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7.3机械维护与管理7.3.1机械维护(1)日常维护: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以保持农业机械的良好工作状态。(2)定期维护:根据农业机械的使用频率和作业环境,定期进行检修、更换零部件等维护工作。(3)故障诊断与处理:发觉农业机械故障时,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避免影响农业生产。7.3.2机械管理(1)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管理制度:明确农业机械的管理责任,规范农业机械的选购、使用、维护等环节。(2)提高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素质: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3)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对农业机械的安全功能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将不断提高,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八章:特色作物收获与加工8.1收获时间与方法特色作物的收获时间与方法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农民应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气候条件以及市场需求来确定适宜的收获时间。对于收获时间,一般而言,应在作物成熟度达到最佳时进行。不同作物有不同的成熟标准,如颜色、形状、重量等。还应考虑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以避免因气候原因导致的作物损失。在收获方法上,传统的人工收获和现代的机械化收获均有应用。人工收获适用于小规模种植,具有操作简单、适应性强等特点;而机械化收获则适用于大规模种植,可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农民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收获方法。8.2加工技术与设备特色作物的加工技术与设备是提升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环节。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加工技术与设备:(1)清洗技术:清洗是特色作物加工的重要步骤,可有效去除表面的杂质和微生物。常用的清洗设备有喷淋清洗机、滚筒清洗机等。(2)分级技术:分级是根据特色作物的品质、大小、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的过程。分级设备有振动筛、滚筒筛等。(3)干燥技术:干燥是特色作物加工中常用的方法,可降低水分含量,延长保质期。常用的干燥设备有热风干燥机、真空干燥机等。(4)包装技术:包装是为了保护特色作物,便于运输和销售。常用的包装设备有自动包装机、封口机等。8.3品质保障与储存特色作物的品质保障与储存是保证产品价值的关键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原料筛选:在加工前,应对特色作物进行筛选,剔除不合格的原料,以保证产品的品质。(2)加工工艺: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如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的控制,以保持特色作物的原有品质。(3)设备维护:定期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保养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故障率。(4)储存条件:特色作物的储存条件对其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应保持储存环境的低温、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和霉变。(5)储存期限:根据不同特色作物的特性,确定合理的储存期限,保证产品在储存期间保持良好的品质。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保障特色作物的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第九章:农民合作社与市场营销9.1农民合作社建设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以下是农民合作社建设的主要内容:9.1.1合作社组织架构农民合作社应遵循民主、自愿、互助的原则,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合作社应设立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保证合作社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9.1.2合作社成员权益保障保障成员权益是合作社建设的重要任务。合作社应制定完善的成员权益保障制度,包括成员加入和退出机制、盈余分配原则等。9.1.3合作社内部管理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合作社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等,保证合作社规范运作。9.1.4合作社政策支持应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9.2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策略是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合作社市场营销策略的主要内容:9.2.1市场调研合作社应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消费者喜好等信息,为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依据。9.2.2产品定位合作社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对产品进行明确定位。包括产品品质、价格、包装等方面,以满足消费者需求。9.2.3营销渠道拓展合作社应积极拓展营销渠道,包括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展会、农产品经纪人等,提高产品市场份额。9.2.4营销推广合作社应运用多种营销手段,如广告、公关、促销等,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9.3品牌建设与推广品牌是农民合作社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以下是合作社品牌建设与推广的主要内容:9.3.1品牌定位合作社应根据自身特色和市场定位,明确品牌定位。包括品牌名称、品牌形象、品牌口号等。9.3.2品牌设计合作社应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对品牌标识、包装、宣传材料等进行设计,提升品牌形象。9.3.3品牌推广合作社应制定品牌推广计划,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9.3.4品牌保护合作社应加强品牌保护,对侵权行为进行维权,保证品牌形象不受损害。同时合作社应注重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品牌价值。,第十章: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10.1农业政策解读农业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当前,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