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练习题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期末复习练习题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期末复习练习题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期末复习练习题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期末复习练习题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一)制卷人:李翠审核人:刘德秀范围:期末全部内容一、积累与运用(2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0分)

诗与酒,在文人的脑海里,会有

的想象,有

的激情,有

的思绪,有

的情怀。诗与酒的交融,演绎出一曲冰与火之歌。启迪着世人的觉悟,丰富着世人的生活,陶冶着世人的性情,cuìliàn着世人的心灵。诗能让人宣泄情绪,直至物利两忘,如痴如醉,得到智慧的养成和思想的升华;酒则能让人充满激情,祛困解乏,飘然如仙,得到食欲上的满足和生理上的愉悦。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1)祛困解乏()(2)cuìliàn()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选项。(

)(3分)

A.奔放飘逸浪漫豪迈

B.飘逸浪漫豪迈奔放

C.浪漫豪迈奔放飘逸

D.豪迈奔放飘逸浪漫

3、下列对诗酒文化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平淡之语,写春日晚景。

B.唐代诗人李白,既是出名的“诗仙”,又是“酒仙”,常常在豪饮后挥墨写出豪迈的佳句。

C.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描写一个欢乐的盛宴。

D.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有限,要及时的建功立业。后来也用来指及时行乐。4、仿写下面的语句(2分)

诗与酒的交融,演绎出一曲冰与火之歌。

诗与酒的交融,

5、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2)许浑的《咸阳城东楼》诗中描写晚眺近景的句子是: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4)李商隐在《无题》中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的句子是:

。(5)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生动的表现了遍尝辛酸之后无言可说的复杂况味的句子是:

。6、名著阅读。(共9分)

(1)、《水浒传》的情节生动曲折,大小事件都写得腾挪跌宕,引人入胜。根据下列情节,对选文回目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那一个公人走近一步,却被武松叫声:“下去!”一飞脚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去。这一个急待转身,武松右脚早起,扑咚地也踢下水去。那两个提朴刀的汉子望桥下便走。

②那独龙冈上,千百把火把一齐点着,那门楼上弩箭如雨点般射将来。宋江道:“取旧路回军。”只见后军头领李俊人马先发起喊来,说道:“来的旧路都阻塞了,必有埋伏。”

③李逵扯下书画来,就蜡烛上点着,东悴西悴,一面放火,香桌椅凳,打得粉碎。宋江等三个听得,赶出来看时,见黑旋风褪下半截衣裳,正在那里行凶。

A.①武松大闹飞云浦

②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③李逵元夜闹东京

B.①武松醉打蒋门神

②宋公明两打祝家庄

③李逵元夜闹东京

C.①武松大闹飞云浦

②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③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D.①武松醉打蒋门神

②宋公明两打祝家庄

③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2)、请围绕“失纲原因”展开讨论,请你根据相关情节内容,分析杨志失纲的原因。(4分)(3)请你结合所读的《水浒传》,为小文所对的这副对联补上上联。(2分)

上联:

下联:游梁山觅英雄行踪。

二阅读与鉴赏(41)(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1题。(16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上》【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③必于是。——《论语·里仁》【注释】①恶(wū)乎:怎样。②造次:急促、仓猝。③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舍生而取义者也②其人舍然大喜B.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D.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为是其智弗若与C.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为人谋而不忠乎D.①不以其道得之②策之不以其道9、与【甲】文中“鱼,我所欲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A.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君子去仁,恶乎成名!11、【甲】【乙】两文阐述的观点是

,请另举一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3分)(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2-14题。(8分)

材料一:

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要弄懂中国的艺术,我们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这种对韵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起来的。学习书法艺术,实则学习形式与韵律的理论,由此可见书法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我们甚至可以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基本的美学,中国人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

书法不仅为中国艺术提供了美学鉴赏的基础,而且代表了一种万物有灵的原则。如上所说,中国书法探索韵律和形式,是从大自然中捕捉艺术灵感的结果,尤其来自动植物——猛虎的利爪、麋鹿的捷足、骏马的道劲、熊罴的丛毛、白鹤的纤细,或者苍老多皱的松枝。凡自然界的种种韵律,无一不被中国书法家所模仿,并直接或间接地形成某种灵感,以造就某些特殊“书体”。比如一位学者看到一棵松树树干弯曲、树枝下垂而不直立,表现出一种惊人的坚韧和力量,他会将这种美融入自己的书法风格。于是,我们就有了“劲松”的笔法。又如欲通晓中国书法,还必先仔细观察蕴藏在每个动物体内的形态和韵律。每种动物都有其和谐优美之处,这是一种直接出自其生理机能,尤其是运动机能的和谐。一匹腿部多毛,躯干高大的负重拉车之马,有其独特的美,正如一匹光滑灵巧的赛马有其独特的美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动植物的外形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蕴藏着一种动势。试想一枝盛开的梅花,具有多么不经意的美丽和充满艺术感的不规则变化!彻底而艺术化地领悟这种美,就等于领会了万物有灵的内在原则,领悟了中国艺术。这枝梅花,即使花朵凋谢或被拔落,仍然美丽无比,因为它还活着,因为它表达了一种生的冲动。每一棵树的外形都显示了一种韵律,它源自某种生命的冲动,它要生长,要拥抱阳光,要保持自己生命的平衡;它也源自抵御风暴的必要。每一棵树都是美的,因为它暗示了这些冲动,尤其是因为它暗示了一种朝某个方向的运动,一种向某个地方的延伸。它并没有想美,它只是想生存,结果却是极端的和谐与令人十分满意的美。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形态,这些形态总是那么和谐、那么富有韵律,变化万端,无以穷尽。换言之,自然界的美是动态的美,而非静态的美。这种运动的美正是理解中国书法的钥匙。中国书法的美在动在不静,由于它表达了一种动态的美,它生存了下来,并且也同样是千变万化,不可胜数的。迅捷稳重的一笔之所以是完美的,是因为它是速度和力量的象征。不能摹仿,不能更改,因为任何更改都会带来不和谐。这也就是为什么书法作为一门艺术非常难学的原因。

运动的动态原理生发出一种结构原理,这是理解中国书法的要旨。单纯的平衡匀称之美,绝不是美的最高形式。中国书法的原则之一,即方块字绝不应是真正的方块,而应是一面高一面低,两个对称部分的大小和位置也不该绝对相同。这条原则叫作“势”,代表着一种冲力的美,结果,在这种艺术的范型中,我们有了不少看似不平衡,实际却十分平衡的结构形态。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美学的基础,其中的全部含义将在研究中国绘画和建筑时进一步看到。在中国绘画的线条和构思上,在中国建筑的形式和结构上,我们将可以分辨出那些从中国书法发展起来的原则。正是这些韵律、形态、范围等基本概念给予了中国艺术的各种门类,比如诗歌、绘画、建筑、瓷器和房屋修饰,以基本的精神体系。

材料二:

书肇于自然。书法是自然的节奏化、韵律化。唐张怀瑾论述书法与自然的关系是:“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讲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根源在客观现实。所谓“囊括万殊”就是指对万物的高度概括;二是指书法在反映现实的时候,不是像绘画雕塑那样去直接表现自然中的个别物象,而是把“万殊”裁成“一相”,所谓“一相”就是把万物化作“点”、“线”。书法的这种高度概括性,为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天地。

书法艺术从“万殊”发展成为“一相”,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徐悲鸿曾说:“中国书法造端象形,与画同源,故有美观,演进而简,其性不失。”这段话说明书法艺术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也就是由再现到表现的发展过程,象形文字侧重于客体,即对个别事物的描绘。当书法由具象发展到抽象,重点便转移到点线形式与主体情感之间的联系。但并非完全脱离客观,而是概括地表现自然的运动、节奏,书法反映自然的节奏韵律的目的并不是再现自然本身,而是凭借情感与自然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表现情感。例如借“行云”、“流水”的舒缓流畅的节奏表现人的愉快;借苍松盘根错节的韵味表现人的坚韧不拔。宗白华曾说:“书法反映物象中的‘文’,就是交织在一物象里或物象与物象的相互关系里的条理、长短、大小、疏密、朝揖、应接、向背、穿插等规律和结构,而这个被把握到的‘文’,同时又反映着人们对它的情感反应,这种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字就升华到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而成为美学对象了。”所以在中国书法里把人的情感、自然的韵律、点线的形式熔为一炉,三者之中关键在情。自然节奏、点线运动都是为了表现情感、意蕴。因此,书法的由具象到抽象,艺术的表现力不是缩小了,而是更自由、更广阔、也更含蓄了。

1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动植物为迎合人类欣赏自然和谐之美而呈现出的运动和延伸状态,实则也是它们生存的需要。

B.中国书法追求行云流水的境界,不容更改,所以讲求运笔迅疾流畅、自然连贯的和谐之美。

C.《张猛龙碑》字体似有倒塌之势却又保持平衡的特点,导致它不被纳入中国书法的审美范畴。

D.《只此青绿》的舞者以体态韵律表现千里江山图,是中国书法和舞蹈属同一精神体系的例证。

13、材料一和材料二各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2分)14、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书谱》评价中国书法“穷变态于豪端,合情调于纸上”。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17分)

鸟窠贾平凹

①在我小的时候,村里有了一所磨坊,娘是那儿的磨信,我跟着娘,也在那里泡过了我的童年。窗外五十米的地方,有着一棵白杨,一对鸟夫妻住在那里,叫不上名字。

②我觉得这些小生命可爱极了,我便从光溜溜的树身爬上去,小心翼翼地抱下那个窠来了。用绳儿系着,棍儿架着,我把鸟窠安放在磨坊的门口,想晚上鸟儿回来了,就会歇在里边,赶明日,我一到磨坊,就看得见它们,这成了我期待的陪伴。

③但是,第二天我来的时候,那鸟窠里却空落落的;[甲]我大声地说:窠在这儿,窠在这儿!它们却并不理会。飞过一阵了,双双落在那梢端儿上,筑起新窠了。

④我真有些不明白: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傻呢,它们飞过磨坊,难道没有看见窠在门口吗?但它们还是不停地衔柴枝儿筑窠,一天,两天,窠终于筑好,鸟夫妻已经十分疲劳了,衔一根柴枝儿,要歇几次,才能衔上梢端;但放好一根柴枝儿,就喳喳地叫着,你一声,它一声的。[乙]

⑤我很嫉妒它们,但终于内心惭愧了,觉得我不该移了它们的窠,害得它们又去创业,便将那门口的鸟窠放到白杨树下,让它们不必远路去寻材料。

⑥新窠又筑起来了,筑得比原先那个更好看呢。[丙]有一次,我正赶着毛驴走,就听见那白杨树上一片儿喧嚣,扭头看时,那只公鸟正扑拉着翅膀,在窠边飞来飞去,挨着那窠沿儿,有了四个红红的小嘴儿。啊,它们是有了儿女了呢。

⑦那儿女是什么模样儿,我看不清楚,我几次要爬上白杨树去捉一只下来,又觉得不忍,就这么天天看着它们:它们快活,我也快活,它们鸣叫,我也呼喊。终于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看见那小鸟儿们了,它们和它们的父母一样漂亮,而且全能起飞,啪啪啪地飞到云里去了。

⑧毛驴拽着磨杆,也走着一圈,又一圈。我问娘:

⑨“娘,鸟儿为什么不住到地上来呢?”

⑩“它们喜欢住得高高的。”

⑪“娘,”我又问道:“鸟儿为什么就能飞呢?”

⑫“它们有羽毛的翅膀。”

⑬“那人为什么没有呢?”

⑭“人是要安分的。”

⑮人为什么要安分呢?娘的话,我却听不懂了,我真想再一次上那白杨树去,住在那窠里,叫那小鸟儿做哥哥,姐姐。叫那老鸟儿做爸爸、娘娘,长一对羽毛的翅膀儿。

⑯娘却骂我说疯话,直催我快赶驴,说再不赶紧,天黑就不能磨完这些麦子了,我打起毛驴来,毛驴就又一阵紧跑,我也撵着毛驴屁股小不丢溜地跑。[丁]鸟儿一家又飞回来,在那里吵吵叫叫地热闹,很快就又飞去了,有两根羽毛悠悠地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