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建设
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农村房屋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地震破
坏,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安徽省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和8度地区农村一、二层一般民
用房屋的抗震设计与施工。
注:本规程中“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一般简写为“6度、7度……
【条文说明】:1.0.2本规程中的农村房屋系指农村农民自建的层数为一、二层的一般民用房屋,
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对于农村三层以上(含三层)的民用建筑房屋以及有其它非民用建筑房屋,
应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相关的规定。
1.0.3按本规程进行抗震设计的农村房屋,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
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经维修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
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简单维修加固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
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条文说明】:103《规程》2009版的抗震设防目标是两水准设计,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
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
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致严重破坏,围护结构不发生大面积倒塌。考虑到当时我省大
部分农村经济尚不发达,农民经济条件尚不富裕,在建筑材料以及技术力量方面受到一定制约的现
状,因此,在确定农村建筑抗震能力和抗震设防目标时,本着只增加少量造价的原则而提高其抗震
防灾能力的,即抗震措施所增加的造价控制在农民可承受的范围内,这一设防目标是比较切合当时
村镇建设实际情况的,满足了经济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的原则,在农民可接受的造价范围内较大
程度地提高了农村房屋的抗震能力。
近年来,我省的经济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
民收入的政策,开展了有利于提高农民抗震防灾意识的宣传活动。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对农房抗震
安居的重视和投入,村镇建筑在建筑材料、建房成本、安全意识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
房屋的抗震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2021年9月1II起施行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明确要求,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提高农村建设工程抗震性能”。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灾后恢复重建等,应当保证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
为了贯彻《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关于提高农村建设工程抗震性能的要求,使我省农村房屋
的抗震设防目标与我省的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结合农村建筑在建筑材料、建房成本、抗
震能力逐步改善和提高的现状,综合考虑国家加强农村建设的推广力度、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抗
震防灾意识的增强、农村房屋建设规范化管理的逐步推进等因素,对抗震设防目标进行调整和提升,
1
与现行国家标准《抗震规范》提出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三水准目标相
协调。本《规程》修定时,在考虑抗震设防投入的经济性的同时,注重抗震措施的有效性、适用性,
修订中,重点提高与农村房屋抗震能力密切相关的技术要求,加强抗震构造措施,以满足“大震不
倒”的设防目标。
1.0.4农村房屋的抗震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
【条文说明】:104农村房屋必须采取抗震措施,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
发的文件(图件)确定。一般情况下,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
2
2术语
2.1.1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fortification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1.2地震作用earthquakeaction
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2.1.3抗震措施seismicmeasures
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2.1.4抗震构造措施detailsofseismicdesign
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要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
细部要求。
2.1.5场地site
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工程地质条件。其范围大体相当于自然村或不小于一
平方公里的平面面积。
2.1.6无筋扩展基础non-reinforcedspreadfoundation
无筋扩展基础系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
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2.1.7结构体系structuralsystem
房屋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的构件及其相互连接形式的总称。
2.1.8结构单元structuralcell
能够独立地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的房屋单元,通常由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相隔
离。
2.1.9砌体结构房屋masonrystructure
由砖或砌块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房屋。主要包括实心砖墙、
多孔砖墙、蒸压砖墙、小砌块墙等砌体承重房屋。
2.1.10木结构房屋timberstructure
由木柱作为主要承重构件,传统生土墙、砌体墙和石墙作为围护墙的房屋。主要包
括穿斗木构架、木柱木屋架、木柱木梁房屋。
2.1.11地质灾害geologicaldisaster
3
由不良地质作用引发的,危及人身、财产、工程或环境安全的事件。
2.1.12泥石流debrisflow
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的间歇性洪流。
2.1.13崩塌slide
陡坡或悬崖上的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下坠滚落的现象。
2.1.14滑坡landslip
斜坡上的部分岩体和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一明显的界面发生剪切
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2.1.15岩土工程勘察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vestigation
采用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对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评价。
2.1.16地基ground,foundationsoils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17基础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18地基处理groundtreatment,groundimprovement
用各种换料、掺合料等方法或机械手段来提高地基土强度,改善土的变形特性或渗
透性的处理技术
2.1.19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reinforcedconcreteframestructure
由梁和柱以刚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
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2.1.20锚固长度anchoragelength
受力钢筋依靠其表面与混凝土粘结作用或端部构造的挤压作用而达到设计承受应
力所需的长度。
2.1.21酉己筋率ratioofreinforcement
混凝土构件中配置的钢筋面积(或体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截面面积(或体积)的比值。
2.1.22钢筋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concretecolumn
在砌体结构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
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
2.1.23木构造柱woodconstructionalcolumn
4
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墙体的抗倒塌能力,在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设置的木柱。
2.1.24圈梁ringbeam
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变形能力,在砌体房屋的墙中或基础面上设置的水平约束
构件,分为钢筋混凝土圈梁和配筋破圈梁。
2.1.25配筋砂浆带reinforcedmortarband
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墙体的抗倒塌能力,在承重墙体中设置50mnT60mm厚的水
平砂浆带,砂浆带中通长配置钢筋。
2.1.26抗震墙seismicstructuralwall
主要用以抵抗水平地震作用的墙体,墙体厚度、材料及构造要求等应满足本规程各
章的相关规定。
5
3抗震基本要求
3.1基本规定
3.1.1农村房屋应采取抗震措施,抗震设防烈度应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
(图件)确定。
【条文说明】:3.1.1一般情况下,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附录A“我
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
3.1.2农村房屋抗震设防类别一般为标准设防类(丙类),部分不经常住人的次要建筑
抗震设防类别可确定为适度设防类(丁类)。
【条文说明】:3.1.2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构造构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类建筑的抗震措施可适当降低。
3.1.3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采取本规程规定的抗震措施的
一、二层的砌体结构房屋、木结构房屋,一般也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3.1.4需要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地震动参数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的有关规定采用。
3.1.5混凝土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
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3.1.6对不满足本规程要求的既有农村房屋,宜进行抗震加固。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可
按本规程《附录A》执行,也可采用其他可靠的抗震加固技术进行抗震加固。
3.1.7农村房屋建设中应大力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轻型钢结构建筑技术。当采用冷弯
薄壁型钢一轻聚合物复合墙体技术建设农村房屋时,应满足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
3.2结构体系
3.2.1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结
构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的综合比较确定。
3.2.2房屋体型应简单、规整,平面和立面应避免较大的局部突出或凹进。
3.2.3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1砌体结构房屋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在平面上宜对齐;在同一轴线上的
6
窗间墙宽度宜均匀;
2砌体结构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芯柱或采用配筋砖砌体。
3砌体结构房屋的承重墙宜上下对齐,不应再悬挑梁上砌筑承重墙;
4同一房屋不应同时采用木柱与砖柱、木柱与石柱混合的承重结构;也不应在同
一高度采用砌体墙、石墙、土坯墙、夯土墙等不同材料墙体混合的承重结构。
5砌体承重墙层高1/2处门窗洞口所占的水平截面面积,对承重横墙不应大于总
截面面积的25%,对承重纵墙不应大于总截面面积的50%;
6对于L形或U形等体型复杂的建筑,宜在拐角处设置防震缝,形成较规则的结
构单元,防震缝的宽度不宜小于70mm;
7不宜采用土坯墙、夯土墙作为房屋的承重墙;不得采用空斗墙作为房屋的承重
墙。
【条文说明】:3.2.3本条第3款要求砌体结构房屋的承重墙竖向应上下连续,是因为承重墙砌筑
在楼层梁上,受力比较复杂,不利于地震作用的传递,地震时容易破坏,采用时需要进行专门的计
算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特别是在悬挑梁上砌筑承重墙,俗称“大头房”,地震时极易发生倒塌,
应避免采用。对于已建成的“大头房”,也应尽早采取加固措施,已确保地震时的安全。
3.3整体性连接和抗震构造措施
3.3.1楼、屋盖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当采用预制装配式楼、屋盖时,应采取可
靠措施,加强结构构件的连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3.3.2结构和构件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埋件应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预埋件的锚固破坏不应先于连接件的破坏。
2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连接,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3非结构构件应与结构主体可靠连接。
3.3.3楼屋盖的支承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现浇板搁置在砖墙或石砌体墙上时,支承长度不应小于120mm。
2预制板搁置在砖墙或石砌体墙上时,板在外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120mm;
板在内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宜小于100mm,不应小于80mm。
3板搁置在钢屋架或木屋架上时,板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60mm。
4板搁置在混凝土屋架或混凝土梁上时,板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80mm,且应满
足下部受力钢筋的锚固要求。
3.3.4依附于主体结构的围护结构和非结构构件,应采取与主体结构可靠的连接或锚固
7
措施。
3.3.5突出屋面的烟囱、女儿墙(非出入口处)等易倒塌构件的出屋面高度,无锚固时
不应大于500mm。出入口处或高度超过500mm时应采取拉结措施:增设锚固于顶层圈
梁的构造柱或芯柱。
3.3.6屋檐外挑梁上不得砌筑承重砌体。
3.3.7不应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
3.3.8设置在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光伏板、水箱等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
3.4结构材料
3.4.1块材分为烧结类砖、非烧结类砖、混凝土空心砌块和石材。
1烧结类砖包括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烧结普通石专包括烧结页岩砖、煤肝石
砖和粉煤灰破。
2非烧结类砖包括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
3混凝土空心砌块包括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火山渣、浮石、陶粒)混凝土两类。
3.4.2砌体结构材料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U10;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
2石材包括料石和毛石:应选用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的石材,石材厚度
均不应小于200mm,石材的重力密度不低于22KN/m(每立方米2.2吨),强度等级不
应小于MU20o
3砖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砌块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o
3.4.3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3.4.4钢筋宜采用HPB300和HRB400热轧钢筋。灰缝钢筋和直径不大于5mm的钢筋
可采用冷轧带肋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
3.4.5预埋铁件、扒钉等连接件宜采用Q235钢材。外露铁件应进行防锈处理。
3.4.6木构件应选用干燥、少开裂、纹理直、节疤少、无腐朽、能耐腐蚀和虫蛀的木材。
嵌在墙内的木柱及木柱伸入基础内部分应采取防腐和防潮措施。
8
4场地和建筑形式
4.1场地
4.1.1房屋建设时宜搜集相关的地震、地质灾害资料,以及当地建筑经验,必要时可利
用勘察手段,了解场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场地的有利性。调查场区周边环
境,了解是否存在可能因地震等引发的危及人生安全,如水库溃坝、易燃易爆物的燃烧
爆炸、采空区塌陷等次生灾害。
【条文说明】:4.1.1新建、扩建的工程,对场地的抗震性能的评价和周边环境调查是必要性。可
从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历史的相关的地震、地质灾害资料,以及
当地建筑经验,分析场地抗震性能和可能因地震引发新的或激发旧的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陷、
地裂等地质灾害。
建设区的周边的大型工程如水库、易燃易爆的化工厂、储油储气设施和采空区等,都有可能因
地震等引发严重的次生灾害。
对场地的评价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经验,宜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4.1.2建筑场地应选择有利地段及一般地段,避开不利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用有效的
措施,不应在危险地段建设房屋。
1有利地段:稳定基岩、坚硬的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
2一般地段:不属于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3不利地段: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
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含故河道、疏松
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等。
4危险地段: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发震断裂带
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地段,以及可能因地震引发其他严重次生灾害。
【条文说明】:4.1.2有利地段:稳定基岩一般指岩体不会产生失稳和岩石风化不严重。可由现场
地形、场地和附近有无失稳迹象、岩层面或裂隙面的产状(尤以岩层面或裂隙面的产状与斜坡方向
一致的顺坡向的、张开的易产生失稳)等判定稳定性:用铁锤敲击是否有反弹感、裂隙发育程度(完
整块体一般大于20CM)等综合判定岩石风化程度,一般人工开挖很困难:坚硬的土指密实的碎石
土等,人工开挖困难;中硬土为承载能力较高的土层,一般不作处理直接作为地基持力层。
不利地段:软弱上、液化上(松散的粉土、粉细砂上)主要分布于淮北平原、沿江平原以及河
9
湖谷漫滩等地表下一定深度,一般颜色灰暗(淮北平原黄泛区显灰黄或灰色)、土质松软、承载能力
较差。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主要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当需要在此地
段,包括河岸和人工或天然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设,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地基稳定性外,尚
应考虑不利地段对地震动的放大而加重建筑物的损坏;不均匀的土层除由自然形成外,相当部分是
人类活动造成的;因地基不均匀沉降易造成建筑破坏。
危险地段:地震造成建筑破坏,除地震动直接引起结构破坏,还有场地条件的原因由地震引起
的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陷、地裂等地质灾害,以及引发的水库溃坝、易燃易爆物的燃烧爆炸、
采空区塌陷等次生灾害。安徽省内大部分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8度,非主要建筑不考虑发震断裂带
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影响。
4.1.3建筑的基础宜设置在稳定、较好的地基上,不应在不稳定的边坡上建设房屋,尽
量避免半填半挖。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第5章的相关要求。
【条文说明】:4.1.3安徽省除漫滩沼泽淤泥质(淤泥)土、松散的易液化粉土粉细砂、无组织的
填土外,大部分自然沉积的土层,地基工程特性较好,一般大于150KPa,可以作为低层建筑的基础
持力层。
半填半挖将破坏原有自然平衡条件,易产生新的边坡失稳;尤其避免坡底开挖坡上堆土。
4.1.4山区房屋建设应充分利用和保护天然排水系统和山地植被,避免在受山洪影响的
地段建房。
【条文说明】:41.4建设时要防止水土流失,选址要避开山洪的不利影响。
4.1.57度抗震设防区的故河道、现代河滨、江滨,在距常时水线150米以内分布有中
等或严重液化土层的地段,不宜建永久性建筑物,否则应进行抗滑动验算和必要的处理
措施。
【条文说明】:4.1.5存在较严重液化现象的松散粉土或粉细砂土层的故河道、现代河滨、江滨,地
震时有液化侧向扩展或流滑的可能。调查表明,液化侧扩引起的地层水平位移大于150米趋于减少,
基本不构成震害。
4.2建筑形式
4.2.1农村房屋应符合安全、适用、耐久、环保的原则,并应注重与本地传统文化和
自然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宜倡导建设绿色建筑。
4.2.2农村房屋应符合日照、通风、采光、隔声、保温、隔热的基本要求。门窗洞口
的开启位置应有利于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10
4.2.3农村房屋一般以2层为主,不得超过3层。农村房屋必须设置基础。基础宽度、
埋深应按当地经验确定,且埋深不得小于500mm。
4.2.4多层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及承重外墙尽端
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0mm。
4.2.5突出屋面无锚固的烟囱、女儿墙等易倒塌构件的出屋面高度,不宜大于500mm。
超出时应采取设置构造柱、墙体拉结等措施支撑固定。
4.2.6开间不宜大于6m,单面采光房间的进深不宜大于6m。严寒和寒冷地区村庄居住
建筑室内净高不宜大于3m。
4.2.7房间功能布局应合理、紧凑、互不干扰,并应方便生活起居与节能。卧室、起
居室等主要房间宜布置在南侧或内墙侧,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辅助房间宜布置在北
侧或外墙侧。夏热冬暖地区村庄居住建筑的卧室宜设在通风好、不潮湿的房间。
4.2.8卧室、起居室、厨房应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4.2.9外窗可开启面积应有利于室内通风换气。严寒和寒冷地区村庄居住建筑外窗的
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面积的25%;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村庄居住建筑外窗的可
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面积的30%o
11
5地基和基础
5.1天然地基和基础
5.1.1基础设计时,需了解地基土的组成和工程性质;经验可靠时,可通过简易的勘察
手段进行现场调查。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时,宜委托勘察单位进行勘察。
【条文说明】:5.1.1国家的基本建设程序为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应该弓I导推广,减少建设的
盲目性。
勘察点一般在拟建建筑四角点布置,拟建建筑较长(如大于30米)或能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土层面
起伏较大(如坡度大于10°)的宜在长边增加勘察点。
简易勘察手段如开挖探井(槽)、洛阳铲、钢钎、小螺纹钻等;有可靠的经验,且基础下地层稳定,
勘探深度至持力层下不小于1m。
5.1.2地基和基础的一般要求:
1基础宜置于均匀的、自然沉积的岩土层上,不宜置于耕土、杂填土、液化土或或
新近无组织回填的土层上;施工时,基坑应避免长时间暴露、浸水和人为扰动;
2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宜小于200mm;在分布有膨胀土的
场地内,基础埋深不宜小于1.5m;
3同一结构单元基础底面不在同一标高时,应按1:2的台阶逐步放坡,且每阶台阶高
度不宜大于500mm;
4基础埋深不宜大于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否则基础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基础底
面高差的2倍或采用其它有效的处理措施;
5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采用不同类型的基础。
6基础应埋置于地下水位之上,当必须埋置于地下水位之下时,施工时应采取使地
基土不被扰动的措施;当地下水对基础材料具有侵蚀性时,应对基础进行防腐处理或选
用合适的建筑材料。
【条文说明】:5.1.2多次强烈地震的震灾经验表明,一般的天然地基都具有较好抗震性能,地基失
效导致的破坏的地基主要由饱和松砂、软弱粘性土和成因岩性严重不均匀的土层组成,基础置于均
勾、强度相对较高的土层上不仅是建筑的一般要求,对抗震也是有利的。土层的均匀性可从土的颜
色和组成成分直感判定,也可通过钎探等经验手段鉴别土层的均匀性和强度。基底的长时间暴露、
浸水,易造成岩石的风化加重、和改变土层的含水性等而软化岩土层;人为扰动更要避免。
完整岩石地基指风化不严重的块状岩石地基,适当的基础埋深一方面考虑风化的继续,另一方面考
12
虑雨水的冲刷和人类活动影响。
省内尤其江淮之间的丘陵、河流和沿江高阶地地势较高的岗地地区的地基土,主要由粘性土(细
粒土)组成的弱膨胀土,失水干裂、遇水膨胀,土质变软;基础下地基土长期浸泡因膨胀将向上顶托
基础,易造成三四层以下的低层建筑物(尤其是砌体和砖混结构)的结构破坏,削减了结构抗震性能。
为减轻膨胀土的影响可通过增加基础埋深至大气急剧影响深度下(江淮地区大气急剧影响深度约
1.3-1.5米),同时沿着建筑四周设1.0米以上散水坡等措施来避免基础下地基土含水量的变化,具
体可参考《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中的有关规定处理。
5.1.3在稳定边坡上建设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岩石陡坡上的建筑,应适当地增加基础进入完整岩石的深度,基底坡度较大时宜
反向切坡台阶式布置,当不满足抗滑要求时,可设置抗滑锚杆,且应确保基础底边外边
缘线与坡顶之间无潜在滑动面;
2土坡坡顶上的建筑,其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式要求,但
不得小于2.5m:
a23.5b-d/tanf!(5.1.3)
a一一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
b——垂直坡顶边缘线的基础底面边长;
d一一基础埋置深度;
B——边坡坡角
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示意
当边坡坡角大于45°、坡高大于8m时,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宜大
于2倍坡高。
【条文说明】:5.1.3对稳定岩石地基的适当处理,为了增强建筑抗侧滑能力。
为防止土质边坡失稳和地震动的放大等对建筑物的破坏,坡顶上的建筑应离开坡顶边缘一定的
距离。对于高陡土质边坡的,当边坡坡角大于45。、坡高大于8m时,避免复杂的边坡稳定验算,
直接给出经验参考值。
5.1.4常用的无筋扩展基础系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
料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无筋扩展基础高度,应符合下式要求(图5.1.4):
Ho^(b-bo)/2tana(5.1.4)
式中b------基础底面宽度;
13
bo——基础顶面的墙体宽度或柱脚宽度
Ho——基础高度;
b2一一基础台阶宽度;
tana——基础台阶宽高比bz:H。,其允许值可按表5.1.4选用。
图5.1.4无筋扩展基础构造示意图(d一柱中纵向钢筋直径)
表5.1.4无筋扩展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
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
基础材料质量要求
Pk<100100<Pk<200200<Pk<300
混凝土基础C15混凝土1:1.001:1.001:1.25
毛石混凝土基础C15混凝土1:1.001:1.251:1.50
砖基础砖不低于MU100、砂浆不低于M51:1.501:1.501:1.50
毛石基础砂浆不低于M51:1.251:1.50-
灰土基础体积比为3:7或2:8的灰土,夯至密实1:1.251:1.50-
体积比1:2:4至1:3:6(石灰:砂:骨料),
三合土基础1:1.501:2.00-
每层约虚铺220mm,夯至150mm
注:1Pk为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2阶梯形毛石基础的每阶伸出宽度,不宜大于
200mm。
2石砌基础、实心砖或灰土(三合土)基础构造要求可按附录D确定;
3采用无筋扩展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柱,其柱脚高度hl不得小于bl(图5.1.4),并
不应小于300mm且不小于20d(d为柱中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大直径)。当柱纵向钢筋在
柱脚内的竖向锚固长度不满足锚固要求时,可沿水平方向弯折,弯折后的水平锚固长度
不应小于10d也不应大于20do
【条文说明】:5.1.4刚性基础高度(或刚性角)与基础采用材料和基底压力有关。对于低层的住宅基底
平均压力一般小于300kPa,可不考虑混凝土基础的抗剪破坏。
14
5.1.5扩展基础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
300-500mm;
2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0;
3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直小
于100mm0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
250mm=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4当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宽度大于或等于
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宜交错布置(图5.1.5a)
5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仅沿一个主
要受力方向通长布置,另一方向的横向受力钢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宽度1/4处
(图5.1.5b)。在拐角处底板横向受力筋应沿两个方向布置(图5.1.5c)。
图5.1.5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布置示意
6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基础的插筋的数量、直径及钢筋种类应与柱内纵向受力制筋相
同。插筋在基础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本规程的7.1.3条的规定,下端宜作成直钩置于基
础底板钢筋网上。
5.2特殊地基
5.2.1同一建筑置于岩石和土层两种地基上时,在基础与岩石接触的那位应采用褥垫处
理,褥垫层厚度一般可取300mm,材树为中或粗砂、土夹石(碎石含量为20%~30%)
15
等。当土层为软弱土层(如淤泥、淤泥质土、填土等)时可挖除,并用碎石、土夹石等
分层夯实置换;当土层的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可不处理。
【条文说明】:5.2.1褥垫处理目的是减少因两种地基的差异沉降而造成建筑的破坏;褥垫材料为中或
粗砂时虚铺厚度约35cm后夯实到30cm,为土夹石(碎石含量为20%、30%)时虚铺厚度约45cm后夯实到
30cm,宜分二层虚铺夯实;
用于置换软弱土层的碎石、土夹石也应分层夯实。
5.2.2在软土分布区,当上部有承载力较高的硬壳层,在满足基础埋深的条件下,应尽
量浅埋,利用硬壳层作为持力层。当无较好的硬壳层或硬壳层局部缺失时,可通过换土
垫层等方式进行处理。换土垫层应符合下列要求:
1垫层换填可选用砂石、粘性土、灰土或质地坚硬的工业废渣等材料,并应分层穷
实;在碎(卵)石垫层底部设置150〜200mm厚的砂垫层,防止扰动垫层下的软弱土;
2垫层的底面应至老土层,垫层厚度不直小于500mm,垫层顶面不应超过原有地
面,垫层厚度不宜大于3m;
3垫层在基础底面以外的处理宽度:垫层底面每边应超过垫层厚度的1/2且不小于
基础宽度的1/5;垫层顶面宽度可从垫层底面两侧向上,按基坑开挖期间保持边坡稳定
的当地经验放坡确定,且垫层顶面每边超出基础底边不小于300mm。
【条文说明】:5.2.2省内沿江或河流的漫滩、掩埋的故河道的大部分地段在地表下分布有厚度不
等的淤泥、淤泥质土等高压缩性的软土,因干湿循环等原因,一般在其上部形成承载能力约80~120kPa
相对较好的硬壳层,而下部软土较差(承载能力约40~80kPa)。基础应尽量浅埋,利用硬壳层作为持力
层。
淮北平原黄泛区和现代河床及两侧沉积有淤泥质粉质粘土或松散粉土、粉细砂,土的强度低;松散
饱和粉土(粉细砂)层,地下水较高时,在7度时有液化的可能性。上部软土层较薄时,可尽量利用下部
强度较高土层作为基础持力层。
场地无较好的硬壳层,或局部暗沟的分布,需要增加地基的强度和改善地基的变形条件时,浅部处
理简单的方法是换土垫层,垫层应分层铺设(虚销厚度约30cm)分层夯(阵)实,砂石宜在饱水下用平板
振动器振密,处理后的砂垫层承载能力可达到120、150kPa,碎卵石可达到200kPao大面积垫层处理厚
度不宜超过原有地面,否则将增加地基额外的附加压力,增大地基附加沉降。
5.2.3填土地基应符合以下要求:
1耕土及成分复杂、分布不均匀的杂填土,不宜作为天然地基;
2堆积时间超过10年的粘性素填土,超过5年的砂石素填土.构成均匀且具有一定
16
的密实度和强度时,可作为建筑物的地基;
3堆积时间超过10年的冲填土,有经验时可作为建筑物的地基。
4堆积时间超过10年的粘性素填土,超过5年的砂性素填土,构成均匀、具有一
定的密实度和强度的,可以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地基。
【条文说明】:5.2.3杂填土为含有大量建筑垃圾、工业垃圾或生活垃圾等杂质的填土。杂填土物
质来源和组成成分复杂,性质不均,密度变化大,不宜作为天然地基。
素填土是由天然土经人工扰动和搬运堆填而成,不含杂质或含杂质很少,一般由碎石、砂或粉土、
粘性土等一种或几种材料组成。按组成材料大致分为粘性素填土与砂石性素填土。一般来说,填土具有
不均匀性(包括组成材料不均匀性、堆填厚度的不均匀性)、湿陷性(松散的堆填物在自重、外载和地下水
等作用下将产生自身沉降)、自重压密性及低强度、高压缩性。素填土的工程特性取决于它的均匀性和密
实度,在堆填工程中,未经人工压实的,一般密实度较差,但堆填时间长,由于土的自重压密作用,也
能达到一定的密实度。
冲填土是由水力冲填泥沙形成的填土,是由于整治或疏通江河航道,用高压泥浆泵将挖泥船挖出的
泥沙,通过输泥管排送到堆积区而形成的。均勾性差,透水性弱,排水固结差,强度低,压缩性大,作
为地基应慎重。
5.2.4建设在软土、液化土、填土等地基上的建筑,宜设置基础圈梁,基础系梁或采用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条文说明】:5.2.4建设在软土.液化土、填土等地基上的建筑,在刚性基础中加设基础圈梁.独立基
础之间加设联系粱或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等,可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
能。基础圈梁,基础联系梁等沿主纵横墙封闭设施,梁宽与墙或柱一致,一般梁高不小于180mm,纵筋不
少于4①12,箍筋直经6mm间距不大于250mmo
5.2.5岩溶、土洞比较发育的地区,应调查并分析其稳定性;岩溶、土洞强烈发育、不
稳定地段,未经处理不应作为建筑物的地基。
【条文说明】:5.2.5石灰岩分布地区,存在岩溶、土洞现象的,应调查和分析其稳定性;对强烈发育
不稳定的地段,未经处理不应建设。必须建设时,应根据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活动、埋藏条件、可能的变
化等,结合岩溶、土洞发育情况在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5.2.6当基础置于易风化的岩层上时,基槽开挖后应及时铺设垫层。
527应调查房屋周边不少于2m范围内有无洞窖、古井、暗塘、旧基础等,如有应将其
挖除并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回填至基底标高处,或其它有效处理措施。
【条文说明】:5.2.7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灰土宜用新鲜的消石灰,颗粒粒
径不得大于5mm。回填土每层虚铺厚度宜为250mm,夯实至150mm,应力扩散角0
17
=28°,垫层厚度z的取值可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相关规定执行。
5.2.8采用桩基础时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条文说明】:5,2.8因桩基础对勘察、设计、施工皆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采用桩基础时,应在相关专
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18
6砌体结构房屋
6.1一般规定
6.1.1本章适用于6、7、8度地区一、二层烧结普通煤肝石砖、烧结多孔煤砰石砖、蒸
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料石等砌体承重的房屋。
注:1本章中“普通砖、多孔砖、蒸压砖、小砌块”即“烧结普通煤砰石砖、烧结多孔煤肝石
砖、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简称。
26、7度时采用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的房屋,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不低于煤砰
石砖砌体的70%时,构造要求按普通粘土砖房屋的相应规定执行。
【条文说明】:6.1.1明确了本规程的适用对象。历次地震的宏观调查资料说明:二层砖房在不同
烈度区的震害比三、四、五层房屋的震害轻得多。考虑农村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依据计算分析和
部分震害调查结果,将农村的房屋限定在二层和二层以卜。对较正规的公用建筑及二层以上的民居,
应按照现行《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建造。
为适应砌体结构发展的需要,采用其他烧结砖和蒸压砖建造的房屋可参照粘土砖房屋抗震要求
进行设计。
6.1.2房屋的层数和高度不应超过表6.1.2的规定。
表6.1.2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
烈度
最小墙厚678
砌体类别
(mm)
高度高度高度
层数层数层数
(m)(m)(m)
砖普通彼、多孔砖砌体2407.227.226.62
砌蒸压砖砌体2407.226.626.02
体多孔砖砌体1907.226.626.02
小砌块砌体1907.227.226.62
料石细、半细料石砌体(无垫片)2406.626.626.02
砌体粗料石及毛料石砌体(有垫片)2406.626.023.31
注:1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对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
1/2高度处。
2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数据适当增加,但不应多于1m。
19
3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房屋。
【条文说明】:6.1.2房屋的抗震能力与房屋的总高度直接相关,考虑到各类砌体在水平地震作用
卜的抗弯、抗剪能力,以及农村砌体房屋,在结构体系、材料、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其
层数和高度进行控制,以保证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达到本规程设防目标的要求。当房屋高度超过表
中最大高度时应通过专门设计。不规则或IV类场地的结构其最大高度一般降低20%左右。
6.1.3房屋的层高不宜超过表6.1.3的规定。
表6.1.3房屋层高限值(m)
最小墙厚房屋烈度
砌体类别
(mm)
层数678
14.04.03.6
240
砖普通病、多孔病砌体23.63.63.3
14.04.03.6
240
砌蒸压砖砌体23.63.33.0
14.04.03.6
190
体多孔砖砌体23.63.33.0
14.04.03.6
190
小砌块砌体23.63.63.3
11.04.03.6
240
料石细、半细料石砌体(无垫片)23.53.53.0
14.04.03.3
240
砌体粗料石及毛料石砌体(有垫片)23.53.5-
注;二层房屋的层高指一层或二层的层高,一层层高为室外地面到一层屋面板的高度。
6.1.4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不应超过表6.1.5的要求:
表6.1.5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
房屋烈度
砌体类别屋盖类别层号
层数6、7度8度
一11512
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
21512
楼、屋盖二
1129
一1129
普通砖、多孔砖、2129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二
小砌块砌体197.2
一196.6
木楼、屋盖296.6
■
17.24.8
一1129
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
2129
二
蒸压砖、料石砌楼、屋盖
196
体
—■197.2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二297.2
20
17.25.4
一17.24.8
27.2—
木楼、屋盖二
15.4——
【条文说明】:6.1.4震害实践表明,横墙间距越大的房屋,震害越严重。砌体房屋的横向地震力
主要由横墙承担,不仅横墙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而且楼盖须具有传递地震力给横墙的水平刚度。
本条规定是既为了满足楼盖对传递水平地震力所需的刚度要求,也为了满足抗震承载力的要求。纵
墙承重的房屋,纵墙间距同样应满足本条规定。
6.1.5房屋中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值,宜符合表6.1.6的要求:
表6.1.6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m)
烈度
砌体类别及部位
6、7度8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行的策划与感悟
- 2025年度电子产品全球配送与售后维护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环保型厂房出售买卖协议书4篇
- 2025年度文化产业厂房购置及运营合作协议4篇
- 个人借贷抵押协议标准打印版2024年适用版B版
- 2025年度高科技厂房租赁合同(含知识产权保护)标准样本4篇
- 个人专项资金贷款合同范本:2024年版B版
- 2024科技创新项目引荐服务合作合同一
- 2025年度供应链金融合同履行的信用增级担保服务3篇
- 2024版特定担保书增补协议上诉文件版B版
- 起重机的维护保养要求与月度、年度检查记录表
-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记录表
- 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垃圾分类巡检督导方案
- 大一护理生涯发展展示
- 五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题及答案
- 中国绿色食品市场调查与分析报告
- 新生儿急救与复苏培训
- 外贸跟单员工作总结PPT
- UG-NX-8.5标准教程课件
- 神经科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度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